中国版巴塞尔协议.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49887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版巴塞尔协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国版巴塞尔协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国版巴塞尔协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国版巴塞尔协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国版巴塞尔协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版巴塞尔协议.docx

《中国版巴塞尔协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版巴塞尔协议.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版巴塞尔协议.docx

中国版巴塞尔协议

 

金融论坛2011年第8期(总第188期)

一、引言

《巴塞尔协议Ⅱ》提出的三大支柱(充足资本、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并没有在阻止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发挥

有效作用。

美国次债危机的爆发和迅速蔓延,充分暴露出此前的银行业监管体系中存在一些未解决的问题,包

括:

(1)如何应对资本协议本身的亲周期效应问题;

(2)如何应对系统性风险,加强宏观审慎监管;(3)如何统一

协调流动性监管标准,提高跨国银行应对跨境流动性压力的能力。

为此,新出台的《巴塞尔协议Ⅲ》完善了原有

协议的资本框架,提高了资本充足率要求,突出了逆周期宏观审慎目标,并引入了防范系统性风险和流动性风

险的新指标,其对于推动全球新一轮银行业监管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巴塞尔协议Ⅲ》,在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紧密结合国内银行业经营和监管实际的

基础上,2011年5月3日中国银监会颁布了《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以下简称“中国版巴塞尔协

议Ⅲ”),确立了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政策框架。

“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按照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

监管有机结合、监管标准统一性和分类指导统筹兼顾的总体要求,明确了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贷款损

失准备等监管标准,并根据不同机构情况设置差异化的过渡期安排(中国银监会,2011)。

本文在对“中国版巴塞

尔协议Ⅲ”与《巴塞尔协议Ⅲ》的监管标准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探讨“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对中国银行业的影

响,提出商业银行应对新监管标准的对策措施。

二、全面提高监管标准的“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

(一)《巴塞尔协议Ⅲ》关于资本监管改革的内容

2010年9月12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管理层会议在瑞士巴塞尔举行,会议就旨在加强银行业监管的

《巴塞尔协议Ⅲ》达成一致。

新通过的《巴塞尔协议Ⅲ》显然更关注银行的资本质量与抗周期性风险的能力,包括

逆周期资本监管指标、杠杆率和流动性指标的规定,明显反映出全球央行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形成与发展

的原因进行的反思。

《巴塞尔协议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巴塞尔协议Ⅲ》对资本框架的重新定义和新要求(钟伟、谢婷,2011)。

普通股充足率最低要求由原来的

2%提高到4.5%,该要求将于2015年1月开始执行。

一级资本充足率最低要求由4%提高到6%,一级资本包括

普通股和其他满足一级资本定义的金融工具。

在最低资本要求基础上,银行应保留2.5%的资本留存缓冲,由扣

[收稿日期]2011年6月28日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金融稳定约束下的中国货币政策规则研究》(11CJL018)的资助。

[作者简介]贺建清,男,宜春学院经管学院,副教授(宜春,336000),E-mail:

hjqman000@。

“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对银行业的影响分析

贺建清

[摘要]在《巴塞尔协议Ⅲ》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中国银监会颁布了“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

即《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确立了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政策框架。

经过对比

《巴塞尔协议Ⅲ》与“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发现,新监管标准将对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资本充足率标准使中国商业银行在长期将面临资本补充压力,流动性监管标准促进银行业务转型,拨

备率和杠杆率监管标准抑制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冲动。

拓宽资本补充渠道、促使经营模式转型、强化

风险管理,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将是中国商业银行增强风险抵御能力,适应新监管标准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巴塞尔协议Ⅲ;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银行业监管体系;资本充足率

[文章编号]1009-9190(2011)08-0025-08[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志码]A

25

金融论坛2011年第8期(总第188期)

除递延税项及其他项目后的普通股权益组成,以更好地应对经济和金融冲击,银行有权在危机时使用资本留存

缓冲。

各国可依据自身情况要求银行实施逆周期资本缓冲(占普通股的0~2.5%)或其他能充分吸收损失的资

本。

设置逆周期资本缓冲的目标在于基于更广泛的宏观审慎目标,保护银行体系免受信贷激增所带来的冲击。

逆周期资本缓冲仅在信贷急剧扩张而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时使用。

在实际操作中,可将逆周期资本缓冲作为资

本留存缓冲的延伸。

对系统重要性银行,《巴塞尔协议Ⅲ》提出1%的附加资本要求,降低“大而不能倒”带来的道

德风险。

2.引入杠杆率监管标准,避免银行受到内在脆弱性因素的影响。

杠杆率是核心资本与银行表内外总资产的

比例,这一指标将作为最低风险资本比例监管指标的补充,以防范银行内部计量模型存在偏差而带来的风险。

巴塞尔委员会已经就杠杆率监管标准达成了共识:

自2013年起将按照3%的标准检测该指标的有效性,并从此

进入该指标的过渡期;2018年起正式将杠杆率指标纳入巴塞尔协议第一支柱框架。

杠杆率监管指标的提出,为

银行体系的杠杆经营设置了风险底线,缓释了去杠杆化行为可能对金融体系和金融稳定带来的负面冲击,有效

避免了银行内在脆弱性的负面影响。

3.《巴塞尔协议Ⅲ》提高了跨国银行应对跨境流动性压力的能力,强调流动性风险跨境监管的一致性。

《巴

塞尔协议Ⅲ》引入流动性监管的两个计量指标分别是流动性覆盖率(LCR)和净稳定资金比(NSFR)。

流动性覆盖

率用来确定在监管部门设定的短期严重压力情景下,一个机构所持有的无变现障碍的、优质的流动性资产的数

量,以便应对此种情景下的资金净流出。

净稳定资金比衡量的是一家机构根据资产的流动性状况和其表外承诺

及负债导致的流动性或有需求状况所使用的长期、稳定资金的数量(鹿长余、嫣德春,2010)。

这两种比率旨在强

调银行持有优质流动资产及使用紧急情况应变计划的重要性。

对LCR的观察期将从2011年开始,2015年1月

1日正式引入;而NSFR经过修正后,将在2018年1月1日正式实施。

这两个新指标旨在实现两个独立但互补

的目标:

第一个目标是通过确保机构拥有足够的优质流动性资源来提高银行应对短期流动性风险的能力;第二

个目标是通过建立激励机制让银行运用更加稳定、持久和结构化的融资渠道来提高其在较长时期内的应对流

动性风险的能力。

(二)“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监管标准

1.强化资本充足率监管。

改进资本充足率计算方法,严格执行对核心一级资本的扣除规定,扩大资本覆盖

的风险范围,采用差异化的信用风险权重方法,明确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

“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将现行的两

个最低资本充足率调整为三个层次的资本充足率要求:

一是明确三个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即核心一级资本充

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不低于5%、6%和8%。

此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最低标准比《巴塞尔协

议Ⅲ》4.5%的最低标准要高出0.5个百分点。

二是引入逆周期资本监管框架,包括2.5%的留存超额资本和0~

2.5%的逆周期超额资本。

三是增加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附加资本要求,暂定为1%。

新标准实施后,正常条件下系

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不得低于11.5%和10.5%;若出现系统性的信贷过快增长,

商业银行需计提逆周期超额资本。

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主要考虑规模、关联性、复杂性和可替代性等四个方面因素,监管部门将建立

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方法论和持续评估框架。

为防止银行业金融机构杠杆率的过度积累,“中国版巴塞尔协

议Ⅲ”还建立了杠杆率监管要求,商业银行并表和未并表的杠杆率均不得低于4%;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杠杆率

及其管理状况实施监督检查,对银行业的整体杠杆率情况进行持续监测,加强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分析与

防范。

而《巴塞尔协议Ⅲ》提出的杠杆率监控标准为3%,“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中关于杠杆率的规定比其高出1

个百分点(中国银监会,2011)。

“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要求资本充足率的过渡期为2012年年初开始实施,2016

年年底达标;而《巴塞尔协议Ⅲ》要求2013年初开始执行新的资本监管标准,2018年年底达标。

2.改进流动性风险监管。

“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建立了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融资比例、流动性比例、存贷

比以及核心负债依存度、流动性缺口率、客户存款集中度、同业负债集中度等多个流动性风险监管和监测指标,

其中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融资比例均不得低于100%。

同时,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多情景、多方法、多币种

和多时间跨度的流动性风险内部监控指标体系(中国银监会,2011)。

26

流动性覆盖比率=

未来高质量流动性资产存量

未来30天净现金流出总额≥100%

净稳定融资比率=

可获得的稳定融资金额

必要的稳定融资金额≥100%

3.强化贷款损失准备监管。

“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改进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贷款拨备

率不低于2.5%,拨备覆盖率不低于150%;原则上按两者孰高的方法确定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并根

据经济周期、贷款质量和盈利状况,对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进行动态化和差异化调整,进一步缓解银行体系

的亲周期性(中国银监会,2011)。

新标准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系统重要性银行应于2013年年底前达标;

对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部门将设定差异化的过渡期安排,并鼓励提前达标:

盈利能力较强、贷款损失准备补

提较少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在2016年年底前达标;个别盈利能力较低、贷款损失准备补提较多的银行业金融

机构应在2018年年底前达标。

资料来源:

根据(刘勇等,2010),以及《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整理。

指标体系具体指标

中国版

BaselⅢBaselⅢ

资本

充足率

普通股核心资本最低5%最低4.5%

2012年年初开始实

施,系统重要性银行

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

应分别于2013年年

底和2016年年底前

达标

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

一级资本最低6%最低6%

总资本最低8%最低8%2019年前仍为8%

资本留存缓冲2.5%2.5%

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

逆周期资本缓冲0~2.5%0~2.5%

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1%1%2013~2018年间逐步实施

杠杆率核心资本/未加权表外资产最低4%最低3%2013~2018年间逐步实施

拨备率

拨备/信贷余额最低2.5%

系统重要性银行

2013年年底前达标,

非系统重要性银行

2016年年底前达标,

盈利能力较低的银行

2018年年底前达标

2013~2018年间逐步实施

拨备覆盖率最低150%

流动性

流动性覆盖率最低100%最低100%2013年年底达标2015年开始实施

净稳定融资比率最低100%最低100%2016年年底达标2018年开始实施

达标时间

中国版BaselⅢBaselⅢ

表1“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与《巴塞尔协议Ⅲ》资本监管指标对比

通过表1比较可以发现,“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比《巴塞尔协议Ⅲ》的监管要求更严,普通股核心资本充足

率最低标准比《巴塞尔协议Ⅲ》4.5%的最低标准要高0.5个百分点,杠杆率监控标准比《巴塞尔协议Ⅲ》3%的

最低标准高出1%,还引入了2.5%的拨备率和150%的拨备覆盖率监管标准,更重要的是“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

有关指标的过渡期比《巴塞尔协议Ⅲ》的过渡期缩短了两年。

三、“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对银行业的影响

(一)新资本充足率标准对银行业的短期影响不大,但商业银行在长期将面临资本补充压力

目前我国主要银行已经达到了新资本监管标准,商业银行的资本缺口很小,无需大规模补充资本。

中国16

家上市银行2010年年报和2011年一季报显示,其最低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指标均已达标。

2010年年

末,中国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的行业均值分别为12.07%和9.44%,在考虑留存超额资本要

求和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要求的情况下,大部分银行也已达标。

新出台的《巴塞尔协议Ⅲ》的资本计算标准

比《巴塞尔协议Ⅱ》要严格得多,基于此,陆静(2011)根据《巴塞尔协议Ⅲ》的标准,其对我国17家上市商业银行

2010年上半年的资本充足率进行了重新计算。

计算结果按照《巴塞尔协议Ⅲ》的要求扣除了盈余公积、少数

贺建清:

“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对银行业的影响分析

27

金融论坛2011年第8期(总第188期)

股东权益、商誉、其他无形资产、递延税项净额、对未合并金融机构投资项目。

从表2可以看出,只有6家银行普

通股权益资本在7.5%以下,低于“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新标准(5%最低普通权益资本+2.5%资本留存缓冲=

7.5%),其余均达到了“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的要求。

因此,短期来看,“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对银行资本的影

响不大。

但从长期来看,由于国内经济增长对银行信贷供给的依赖性较强,为支持经济持续增长,银行信贷规模需

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为持续达到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商业银行不可避免地面临资本补充需求。

中国银监会

披露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的平均增长率为25%,陆静(2011)以此为参照,按资本和加

权风险资产增长率为10%和20%的保守数据估算了未来的资本缺口。

从表2可以看出,到2019年,缺口1为

2.51万亿元,缺口2为7.06万亿元,而在2010年6月底这17家银行合格的普通权益资本仅有2.53万亿元。

17家银行约占中国银行业总规模的65%,以此推算,到2019年,中国银行业的资本缺口1为3.86万亿元,缺口

2为10.86万亿元。

因此,新的资本充足率标准将促使商业银行走向资本“补血”之路。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即使不实施新的资本充足率标准,银行也同样面临信贷扩张所带来的资本补充压力。

基于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GDP增长率、GDP和信贷扩张之间的相关性、未来银行业的盈利水平等进行

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未来5年银行业将面临一定的资本缺口(曹华,2011)。

资本充足率标准的提高对于银行

来说是一种倒逼机制,促进银行业从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模式走向质量扩张的内涵式增长之路,并提出了调

整业务结构、强化管理、创新服务的要求。

商业银行今后将不得不控制贷款增长速度,同时提高资本的内生性补

充(由曦,2011)。

注: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为在香港上市的银行。

资料来源:

(陆静,2011)。

表2中国上市银行按巴塞尔协议Ⅲ计算的资本充足率(百万元,%)

银行

按照BaselⅡ

标准计算

按照BaselⅢ的标准计算

扣除项

普通权

益资本

充足率

资本缺口

资本

充足率

一级资本

充足率

50%的盈

余公积金

少数股东

权益

商誉

其他无

形资产

递延税

项净额

对未合并

金融机构

投资

2010年

缺口

2019年

缺口1

2019年

缺口2

工商银行11.349.41186995321250122337217096203988.326375351839602

农业银行8.316.726132154—26167247731975.61710774153854308615

中国银行11.739.331525938721899115021880291888.355378821552056

建设银行11.689.271871138721574116210451123898.575520211592853

交通银行12.178.9420611802—10865670—7.67188448543765

光大银行10.396.84579151281371576—6.4537348004.9816057

招商银行11.608.054209—95982474125520226.61531611395.122857

中信银行10.958.2617684271879803169121407.56117413338794

浦发银行10.247.016666185—2033226—6.11938920127.240373

华夏银行10.576.49892———1313—6.04470810091.820243

民生银行10.778.322092918—11983646—7.6699453286972

兴业银行11.969.291702——3351660—9.1591148263007

深发展10.417.20642——16016663446.60165835557131

宁波银行10.189.04261——9261—8.681139132868

南京银行11.5910.53316131—56204—9.881236435676

北京银行12.4710.75135319——692—10.3042428122427

重庆农村银行110.508.8413227440621112—7.541183234142

累计/平均值10.998.4910001919587406836904393894466787.549658025089447057437

28

资料来源:

参见(魏宝松,2011)。

表32010年中国上市银行拨备比、拨备覆盖率、贷存比指标(%)

银行不良贷款比例拨备比拨备覆盖率存贷比

深发展0.581.58271.5069.23

浦发银行0.511.95380.5669.76

华夏银行1.182.48209.0466.90

民生银行0.691.88270.4572.74

招商银行0.682.05302.4174.59

建设银行1.142.52221.1462.47

工商银行1.082.46228.2062.00

兴业银行0.421.38325.5171.21

南京银行1.052.27234.7159.35

中国银行1.102.17196.6770.20

中信银行0.671.44213.5173.31

北京银行0.692.13307.1258.22

交通银行1.122.08185.8478.00

宁波银行0.691.36196.1566.22

农业银行2.030.91168.0555.77

光大银行0.752.34313.3871.15

(二)流动性监管标准促进银行业务转型

流动性监管标准不仅提出了一年期的长期监管目标,还突出了一些低于30天的短期监控目标。

新的流动

性监管标准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融资比率,将推动我国商业银行增加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水平、减少融资期

限错配、增加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同时促进我国商业银行重视流动性风险管理,提升流动性风险控制和管理的

精细化水平(吴雨、刘琳,2011)。

在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方面,存贷比指标近期备受关注。

一方面,2010年年报显

示,不少银行的存贷比已逼近75%的监管红线,银行揽储压力大增(见表3);另一方面,银监会近期强调要对商

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实施持续、动态的监测,从2011年6月起,将按月度监测日均存贷款流动性水平。

在此背景

下,商业银行靠传统息差收入的盈利模式亟待转变,特别是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趋势下,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显

得十分迫切。

银行由规模扩张的盈利模式将向净资产收益率驱动的盈利模式转变,而非利息收入的战略性地位

将开始提升,其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将高于净息差的贡献。

根据对16家上市银行2010年年报的统计数据分

析(见表4),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中利息收入所占比率很高,平均值为85.17%,最高比重为92.98%(华夏

银行),最低比重为70.14%(中国银行),这一数据远远高于欧美商业银行。

所以,随着“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的

出台,我国商业银行面临业务转型的巨大压力。

(三)拨备率和杠杆率监管标准抑制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冲动

动态拨备调整制度和逆周期超额资本使

得银行经营的周期性波动降低,同时,因其大大

提高了银行信贷规模扩张的成本———贷款增速

越快,信贷成本越高,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贷款

过快增长(曲哲涵,2011)。

对于银行拨备覆盖率

不低于150%的要求,目前各商业银行已经在实

施,上市银行也均已达标,行业均值在250%左

右(见表3)。

而“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对贷款

拨备率指标的要求已经是2.5%,但行业整体水

平尚未达标,16家上市银行中除建设银行

(2.52%)达标,华夏银行(2.48%)、工商银行

(2.46%)接近2.5%的拨备率,其他上市银行拨

备率均未达标,其中农业银行拨备率仅为

0.91%(见表3)。

在定价自主权相对缺失的条件

下,按照2.5%的标准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将直接

影响到商业银行放贷收益。

给定拨贷比,贷款增

速高将降低贷款资产的收入,未分配利润将受

到一定的挤压,进而影响其放贷意愿,再加上

4%杠杆率要求,将大大抑制商业银行的信贷扩

张冲动。

四、银行业的应对措施: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一)拓宽资本补充渠道

商业银行应根据业务发展战略、规划和监管要求,制定科学、可行的资本补充规划以及可持续的动态资本

补充机制,明确资本补充渠道以及时间安排,确保资本补充机制的良好运行。

资本扣减项目不全、部分债务资本

工具不合格、股权投资处理方法不严格是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按新的资本标准计算将大打折扣,更需

要补充资本。

1.建立内源融资的资本补充机制。

股权融资是银行补充资本充足率的主要渠道,银行习惯于把股权融资

当做资本充足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不重视内在资本生成机制的培育,以至于刚刚得到提高的资本充

贺建清:

“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对银行业的影响分析

29

金融论坛2011年第8期(总第188期)

数据来源:

根据各银行2010年年报整理。

表42010年中国上市银行收入结构(亿元,%)

银行总收入净利息收入

净利息收入占

总收入比重

非利息收入

非利息收入

合计

非利息收入占

总收入比重

佣金和手续费

收入

其他非利息

收入

工商银行3808.213037.4979.8728.4042.320770.7220.2

建设银行3234.892515.0077.7661.3258.57719.8922.3

农业银行2904.182421.5283.4461.2821.38482.6616.6

中国银行2765.181939.6270.14440.28385.28825.5629.86

交通银行1047.36849.9581.15144.7952.62197.4118.85

深发展180.22158.2987.83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