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经济转型模式的选择与反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03515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俄罗斯经济转型模式的选择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俄罗斯经济转型模式的选择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俄罗斯经济转型模式的选择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俄罗斯经济转型模式的选择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俄罗斯经济转型模式的选择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俄罗斯经济转型模式的选择与反思.docx

《俄罗斯经济转型模式的选择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俄罗斯经济转型模式的选择与反思.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俄罗斯经济转型模式的选择与反思.docx

俄罗斯经济转型模式的选择与反思

俄罗斯经济转型模式的选择与反思

许新

  〔提要〕从俄罗斯国情、规律、政策和理论等多方面多角度透彻而深刻地分析了俄罗斯“休克疗法”失败的原因;阐述了普京提出的经济改革新道路,所作的体制模式选择和主要政策调整;提出适应转型国家的划分标准和依此划分的市场经济类型,指出选择体制模式的关键是处理好目标模式与阶段模式的关系。

  俄罗斯从1992年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至今已经13年。

叶利钦时期虽然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但是转型的体制选择和改革历程是曲折的,代价是巨大的。

普京总结“休克疗法”失败的教训,提出走经济改革的新道路,寻找符合国情的经济体制模式,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使经济转人复苏和快速增长的新时期。

  急结这个昔日计划经济发祥地、今日“休克疗法”最大试验场的经验教训,并进行理性的反思,对我们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市场经济模式的划分与选择

  俄罗斯的经济转型是国家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选择体制模式和转型战略。

同时,为了分析和总结俄罗斯经济转型的经验教训,也需要首先对这个最重要的问题进行必要的理论探讨。

  转型国家在经济体制模式上的参照系是西方市场经济,但是西方市场经济各国的经济体制存在着不同的特点,由此形成市场经济的不同类型,因此转型国家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划分市场经济的类型,划分的标准是什么,又如何选择自己要确立的市场经济模式。

  1.适应转型国家的划分标准

  国内的有关研究著作对市场经济类型的划分不尽相同,有的分为自由市场经济、计划指导的市场经济、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法制市场经济、福利国家、社会市场经济等6种,有的分为有调节的市场经济、法人资本市场经济、社会市场经济、福利市场经济、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等5种,可谓见仁见智。

但是,这些划分基本是按照各国经济体制的主要特点概括的,缺乏一个统一的划分标准,特别是这个划分标准应该适合转型经济的特点和需要。

  转型国家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转型的过程就是逐步放弃计划经济体制和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因此对于转型国家来说,在经济体制模式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是如何处理市场机制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关系。

同时,西方经济学说史上主流经济学与非主流经济学的此消彼长也是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的。

可见,市场机制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关系应该是转型国家划分市场经济模式的标准。

  2.作为转型国家参照系的市场经济类型

  依据上述标准,市场经济的理论和模式有4种类型:

英国古典经济学与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凯恩斯主义与国家干预的市场经济,新自由主义与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弗莱堡学派与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或称有秩序的市场经济)。

  这里,对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的市场经济不应狭义地理解。

凯恩斯理论的实质性贡献不在于具体政策,而在于开辟了对市场经济运行进行国家干预的新时代。

因此,不应把国家干预的市场经济只理解为实施某种宏观经济政策,而应理解为国家对市场经济各个侧面广泛发挥作用的一种经济体制模式。

这恰恰是转型国家在向市场经济过渡初期应该特别重视和采取的体制模式。

  同样,对新自由主义和美国自由市场经济也应看其实质。

虽然新自由主义并不完全拒绝国家干预,但本质上主张经济自由,反对国家干预,其思想是古典自由放任理论在现代条件下的翻版。

因此对以新自由主义特别是现代货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美国经济体制应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不应像有的著作那样把它归为有调节的市场经济。

俄罗斯转型初期的休克疗法改革,就是要一步到位地过渡到这种自由市场经济。

  值得重视的是弗莱堡学派与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

首先,德国弗莱堡学派主张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但是他们所要建立的市场经济与英国古典市场经济不同,他们反对古典市场经济的自由放任,主张实行国家干预。

同时他们所主张的国家干预又与凯恩斯主义不同,他们主张的国家干预仅限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秩序政策”,而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是直接干预经济运行过程的“过程政策”。

其次,弗莱堡学派主张建立社会市场经济,将市场经济原则与社会公平原则结合起来。

德国总理艾哈德说:

“社会市场经济不是自由放任式的市场经济,而是有意识地从社会政策角度加以控制的市场经济”。

综上所述,德国弗莱堡学派主张建立的是有秩序的市场经济或社会市场经济。

这也是普京时期的改革方向和与叶利钦时期的重大差别。

  需要指出的是,西方经济学把弗莱堡学派也归为新自由主义的一个流派,但是从作为转型国家的市场经济模式参照系的角度考察,必须把它与作为美国自由市场经济之理论基础的现代货币主义相区别。

本质地看,弗莱堡学派的特点是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国家有限干预,而现代货币主义的特点是反对国家干预,主张经济自由,两者的主张在方向上是相反的。

因而以其为理论基础形成了不同的市场经济模式,并对转型国家产生了效果不同的影响。

  3.转型国家的选择:

目标模式和阶段模式

  对于转型国家来说,在明确了划分标准和市场经济的类型之后,接下来的就是如何选择自己所要确立的市场经济体制模式。

这里的关键是处理好目标模式与阶段模式的关系。

  向市场经济过渡是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步实现最终目标。

一般地说,第一步将是双轨制,仍以计划体制为主;第二步还是双轨制,但以市场机制为主;第三步进入市场经济体制,但国家干预范围较大、力度较强;第四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减少国家干预;第五步达到目标模式。

这整个过程类似于“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干预的市场经济——有秩序的市场经济——自由市场经济”的演进。

必须指出,这里丝毫不意味着转型国家最终都过渡到自由市场经济体制,而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推演。

实际上,转型国家必然是根据本国国情选择目标模式和阶段模式。

目前多数转型国家选择的是以社会市场经济(或称有秩序的市场经济)作为目标模式,而现时所处的阶段却多数是国家广泛干预的市场经济。

  目标模式和阶段模式关系的观点对转型国家的体制模式选择与转型战略具有普遍的理论意义。

不管具体转型国家是明确规定目标模式和阶段模式,还是规定目标模式和过渡阶段,实质上都是在处理这一关系。

即使激进转型的国家,好像是只有目标模式没有阶段模式,但是其改革付出过大代价或者目标模式出现曲折性修改,则从反面证明处理好目标模式和阶段模式的关系是转型经济的重要课题。

二、“休克疗法”在俄罗斯失败的原因

  俄罗斯的激进经济改革又称“休克疗法”改革,其方案的提出是一个自由化的三重唱:

西方顾问指导,叶利钦定调,盖达尔设计。

所谓“激进”包括两方面含义:

一方面指经济转轨的目标模式是建立自由市场经济,另一方面指要采取一步到位的方式实现向市场经济的过渡。

  “休克疗法”的理论基础是新自由主义和现代货币主义,其政策内容基本上是新自由主义和现代货币主义所主张的政策措施。

萨克斯把“休克疗法”的基本内容概括为“三化”:

自由化、私有化和稳定化。

盖达尔政府全部照搬萨克斯的教条,在制定的《俄罗斯联邦经济政策备忘录》和《深化经济改革纲领》中规定了俄罗斯“休克疗法”改革的具体内容:

(l)一次性全面放开价格;

(2)实行紧缩的财政货币政策;(3)实行对外经贸自由化;(4)以行政手段强制推行大规模私有化。

[1]

  经过多年的改革,虽然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

但是,这不是现代的文明的市场经济,而是“资本原始积累”式的野蛮的市场经济。

特别是转型的成本太高,代价太大。

突出的表现是国家长期处于经济危机、财政货币危机和社会政治危机的交织之中。

1992一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累计下降40%,工业生产下降50%;国家财政连年赤字,通货膨胀恶性发展,卢布汇率狂跌不止;8年里消费价格上涨6168倍,居民实际货币收人下降55%,贫困线下人口占1/3,人民生活日益贫困化。

叶利钦时期的经济转型基本是按照“休克疗法”和在其阴影内进行的,因此过大的转型代价应归咎于“休克疗法”。

“休克疗法”失败的原因主要是:

1.用错“药方”。

为什么玻利维亚奇迹变成了俄罗斯失败?

原因首先在于用错了“药方”。

  玻利维亚属于市场经济国家,而俄罗斯属于转型经济国家,玻利维亚是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实现反危机的目标(主要是反恶性通胀),俄罗斯是要完成经济转轨和反危机的双重任务。

  不同的经济体制基础和不同的任务决定了“休克疗法”的不同命运,玻利维亚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实行“休克疗法”解决反危机的任务,取得了成效;俄罗斯在不具备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实行“休克疗法”解决经济转型和反危机的双重任务,没有成功。

这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激进经济改革的理论基础是新古典主义经济学,而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是关于市场运作的理论,不是关于市场生成的理论。

[2]

  2.照抄西方经济模式。

俄罗斯经济改革伊始就存在着自由市场经济与社会市场经济两种模式之争,盖达尔政府推行的是以建立自由市场经济为目标的经济改革。

自由市场经济以私有制为基础,最大限度地减少国家干预,实行居民社会保障市场化。

俄罗斯国有经济比重大、计划程度高、社会福利多,自由市场经济与俄的这些特点形成转型跨度最大的两极,“休克疗法”试图一步到位地实现这种跨越,必然使改革遭受严重挫折,经济受到巨大破坏。

例如,俄罗斯原来所有制结构的特点,一是国有经济比重大,约占85%;二是它们主要分布在基础工业部门;三是它们多为大中型企业。

这种特点决定所有制结构改造应该保持相对高些的国有经济比重,不能片面追求国有变私有;还决定所有制改造不可能在短期内迅速实现,只能逐步地进行。

但是盖达尔政府为了尽快实现私有化,便采取了强制推行和无偿分配的方式。

这种非规范的做法没有资本投入,不能带来技术进步,同时企业大部分由内部人控制,缺乏制度创新和机制转换。

切尔诺梅尔金政府时期虽然改为实行货币私有化,但是由于缺乏原始资本而进展缓慢,政府为了推进私有化而采取国有股份抵押贷款办法,结果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而私有化的收人又主要用于经常预算支出,很少用于投资。

这一切使俄罗斯的大规模私有化不仅没有对经济产生积极作用,而且使企业处于转轨动荡和生产遭受破坏的状态。

  3.违反经济转型规律。

第一,“休克疗法”的出发点在经济学上犯忌。

俄罗斯“休克疗法”的主要政策措施与当时的经济条件完全是对立的,它是在商品短缺的条件下一次性全面放开价格,在生产下降的条件下实行财政货币紧缩政策,在缺乏原始资本的条件下推行大规模私有化,在外汇枯竭的条件下把汇率放开。

这是任何一个经济决策者都绝对忌讳的,因而必然给经济带来严重后果。

第二,“休克疗法”违反市场经济主体形成的非短期性。

制度变迁的规律是渐进性,不可能一跳而就。

而在制度变革中,私有化是最重要的方面。

由于资本市场不发达、居民财力小、观念不适应、社会问题压力大等因素的制约,作为市场经济主体形成基础的私有化必然是个长期过程。

第三,“休克疗法”违反市场经济机制形成的非短期性。

市场机制的形成绝不是“休克疗法”设计者想像的“放开价格,管住货币”那么简单。

没有必要的商品总量和外汇储备,如何放开价格和汇率而又保持其稳定;没有打破所有制和生产的双重垄断,如何形成规范的市场竞争;没有必需的市场基础设施,如何形成完整的市场体系;而这些条件的创造是一个长期改革和发展的过程。

总之,向市场经济过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休克疗法”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一过渡显然违反经济转轨规律,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实施激进的转轨政策必然使经济遭受强烈震动,使改革遭受挫折,使社会付出沉重代价。

  4.政策的内在矛盾和问题。

俄罗斯的经济改革是在社会经济全面危机的条件下进行的,面对的问题极其复杂,许多带有综合症的性质。

这使改革措施的出台进退维谷,主要措施之间存在内在矛盾,它们相互牵制,使改革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第一,经济危机与财政货币危机并存,稳定经济与稳定财政货币的措施矛盾,紧缩政策使企业的扩大再生产条件被破坏。

第二,在存在垄断的条件下放开价格难以达到增加生产的目的,实行价格与工资同时放开的政策导致二者轮番上涨。

第三,私有化进程与自由化的进程不可能同步,必然导致计划经济被废止,市场经济却一下子建立不起来,旧的机制已停转,新的机制尚未确立,形成过渡期的体制真空和机制瘫痪,整个经济处于无序状态,“休克疗法”的短痛被拉长,变成长期动荡和痛苦的慢性过程。

第四,外贸自由化忽视对民族工业的必要保护,卢布可兑换与外汇枯竭的对立使汇率持续下跌,这又反作用于通货膨胀使其难以遏制。

第五,金融政策与投资政策矛盾,弥补经常预算赤字的国债发行成为与企业争夺资金的强劲对手;资本项目的盲目放开没有解决财政危机,也没有达到增加生产投资的目的,反而成为导致金融危机的重要条件。

第六,经济结构改造(例如军工转民用)政策过激,加重“休克疗法”的社会代价。

第七,共和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被破坏,“统一经济空间”的设想遭到抵制和拆台,独联体内部经济矛盾重重,使俄罗斯稳定经济更加困难。

第八,经济转轨的政治化排斥转轨的效益性,政治局势的动荡制约经济转轨的成功。

  5.“休克疗法”的理论误区。

第一,迷信市场万能,反对国家干预。

“休克疗法”的理论基础是新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笃信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认为只要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就可以达到经济的均衡发展。

盖达尔政府全盘接受新自由主义的观点,迷信市场万能,认为只要转向市场经济就什么都可以解决,短缺、衰退将成为历史。

因此,不管客观条件如何,硬性、全面、一步到位地向市场经济过渡。

结果,经济的发展不是均衡了,而是危机更加深重了。

所谓“只要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就可以达到经济的均衡发展”,是指理想市场条件下的理想结果,而俄罗斯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例如,俄罗斯消费品短缺,政府认为放开价格就可以解决,但是实践结果却并非如此,放开价格后物价不断上涨,表明供需没有平衡;价格放开也没有促使企业增加生产,垄断的存在、高通货膨胀、宏观政策紧缩,都制约着生产增长。

在这里,盖达尔把俄罗斯的情况同理想的市场条件混为一谈,是他迷信市场万能而遭致失败的原因。

那么在俄罗斯能否创造使经济均衡发展的市场条件呢,我们不能否定这种可能性,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种条件的创造要有个过程,而“休克疗法”恰恰排斥这个过程。

第二,片面抑制需求,忽视增加供给。

如果说“休克疗法”在经济转轨上的主要理论错误是迷信市场万能,不顾条件、不惜代价地搞瞬即进人市场经济的话,那么在反危机上,“休克疗法”的主要理论错误则是片面抑制需求,忽视增加供给。

“休克疗法”奉行现代货币主义的理论,在反通胀上,主张紧缩财政货币,而不是增加商品供给;在反危机上,主张优先稳定财政货币,而不是优先稳定生产。

由此可以看出,“休克疗法”实行的是以抑制需求为主的反危机政策,力图通过抑制需求恢复供求平衡,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

然而,经济失衡有28·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年第2期两种性质,一种是生产相对过剩性的,一种是商品短缺性的;一种是经济过热性的,一种是经济过冷性的。

采取抑制需求、放弃增加供给的办法实现经济发展的平衡,对过热经济和过剩经济比较合适,而对过冷经济和短缺经济则不合适。

俄罗斯的经济是短缺经济和过冷性衰退经济,采取抑制需求、放弃增加供给的办法实现经济平衡,势必越搞越短缺,越搞越衰退,越搞危机越严重。

  第三,把转轨的成败建立在依赖大量外援的基础上。

俄罗斯的“休克疗法”具有破釜沉舟的性质,脱离国情,违反转轨规律,不管条件是否具备,甚至在完全对立的条件下,采取急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措施,这必然造成严重的后果。

生产下降、通货膨胀、财政赤字、三角债庞大、汇率狂跌、失业增加、生活贫困等等,所有危机现象一下子全部涌出。

“休克疗法”的推行者把这些问题的解决,至少是渡过转轨期各种危机交织的难关,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寄托于西方的援助。

然而西方在对俄罗斯的援助上口惠实不至。

这使靠外援支撑激进转轨,特别是靠外援解决“休克疗法”造成的各种尖锐问题的幻想被无情的事实所击灭,“休克疗法”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必然陷人失败的境地。

三、普京的经济改革新道路

  2000年3月普京当选总统,标志俄罗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1.走经济改革的“第三条道路”

  普京对经济转轨以来的俄罗斯经济形势持客观评价态度,对于经济长期处于危机状况的原因采取两分法,一方面指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经济模式造成的,另一方面又指出改革中的政策失误和错误也是经济形势恶化的重要原因。

  关于末来的方向,普京认为既不能回到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一也不能再搞前几年的照抄西方模式的激进经济改革,而应走自己的改革道路,这就是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方向与本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的改革道路。

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脱离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方向,走进了“死胡同”;前几年的激进经济改革虽然走上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道路,但是改革的路线方针政策脱离本国国情,使社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因此,俄罗斯应该将市场经济与本国的国情结合起来,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市场经济之路。

对此普京概括说:

“每个国家,包括俄罗斯,都必须寻找自己的改革之路。

  俄罗斯只是在最近一两年才开始摸索自己的改革道路和寻找自己的发展模式。

只有将市场经济和民主制的普遍原则与俄罗斯的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有光明的未来。

”[3]普京道路的公式是:

市场经济+民主原则+俄罗斯现实。

  2.建立“有秩序的市场经济”或“社会市场经济”

  普京提出要走市场经济与本国国情相结合的改革道路,那么这条道路具体到经济体制上是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模式呢?

  普京执政初期主张建立国家干预的市场经济。

首先,普京在纲领性文章《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中指出,“俄罗斯必须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建立一套完整的国家调控体系。

”这并不是说要重新实行指令性计划和管理体系,而是让国家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力量的有效协调员,使它们的利益保持平衡,确立社会发展的最佳目标和合理参数,为达到这一目标创造条件和建立各种机制。

其次,普京指出,“市场经济通行的国家对经济的作用仅限于制定游戏规则并监督其执行的定式属于俄罗斯的未来,目前情况要求国家对经济和社会进程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在确定国家调控体系的规模和机制时,俄罗斯的原则是:

“需要国家调控的地方,就要有国家调控;需要自由的地方,就要有自由。

”最后,普京曾提出要建立“可控制的市场经济”。

P.麦德维杰夫在《普京时代》一书中指出,“普京十分明确地宣布过,他拒绝专制独裁、暴力压制、‘休克疗法’和新革命的所有思想,他将进行旨在建立可控制的市场经济和以保持社会稳定为前提的改革。

”[5]

  当选总统以后普京的思想有所变化,转为主张建立“有秩序的市场经济”。

不再强调如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控,而是强调国家如何确保市场秩序,为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转创造条件。

根据2。

年总统国情咨文,国家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维护市场经济运行条件方面应主要发挥以下作用:

第一,保护所有权;第二,保证竞争条件平等;第三,保护经营自由;第四,建立国家统一的经济空间;第五,实施财政和货币政策;第六,实施社会政策。

普京的这些主张类似于德国弗莱堡学派的观点。

如前所述,德国弗莱堡学派主张建立有秩序的市场经济和社会市场经济。

社会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实行混合所有制,保持国家有限干预,重视社会公平和社会保障。

普京主张在俄罗斯实行的正是这种“有秩序的市场经济”和“社会市场经济”。

  关于普京时期俄罗斯对经济体制模式的选择,俄主管官员曾经做过明确的阐述。

2001年俄罗斯政府经济改革中心主任B.马乌访华时曾讲述,“俄罗斯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体制模式的选择已经确定,在市场经济的两种基本模式——英美模式和欧洲大陆模式之间,俄罗斯选择的是欧洲大陆模式,实质是德国经济模式。

  普京要建立一个以混合所有制为基础的、保持一定国家干预的、实行有序竞争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

正如普京在200O年国情咨文中所指出的,“俄罗斯需要一种有竞争力的、有效益的、社会公正的、能够保证政治稳定发展的经济体制。

  3.主要政策的调整

  第一,关于产权改革。

通过实行小私有化和大私有化,而大私有化又经历了证券私有化、货币私有化和个案私有化三个阶段,俄罗斯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市场主体实现了多元化。

据国家统计委员会资料,截至2000年底,在企业比重上,国有占11.0%,非国有占89.0%(其中私有占75.0%);在资产比重上,国有占42%,非国有占58%;在GDP产出比重仁,国有经济占25%,非国有经济占75%(其中私有经济占30%)。

但是,私有化又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一没有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二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

据俄国家杜马听证会上公布的资料,私有化的损失总计为1.7万亿美元(其中经济损失1万亿美元,社会损失0.7万亿美元),相当于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2倍,相当于“二战”期间苏联损失的2.5倍。

因此左派提出重新国有化的主张。

普京对此采取谨慎务实的态度,肯定私有化在改造所有制上的成果,反对重新国有化。

  那么,如何解决私有化中存在的问题呢?

普京认为,出路不在于重新国有化,而在于提高私有化企业和国有企业的生产效率,途径是进行企业重组和加强公司治理。

关于公司治理主要有三个问题,一是在公司类型上建立开放型股份公司还是封闭型股份公司,俄规定国有企业私有化应该建立开放型股份公司;二是在融资模式上以证券市场为基础还是以银行为主导,俄可能采取混合融资模式;三是在公司管理上完善董事会和经理部的组成,采取高薪激励和股票期权制,形成有效的“委托一代理”关系。

关于企业重组,一是改变内部人控制股份公司的局面,增加外部投资者特别是外资持股的比例;二是寻找战略投资者,对企业进行大规模投资和现代化技术改造;三是实现资本集中化,使控股权掌握在最大股东手中,使股东真正关心企业的经营状况。

  关于所有制的模式,普京主张建立以非国有经济为主体、重视国有经济重要地位的混合所有制结构。

对于公共产品部门和天然垄断部门的企业,仍然要保持国有独资或国家控股。

问题是如何界定天然垄断部门?

俄罗斯政府规定属于天然垄断的部门有:

(1)电力的输送和分配;

(2)燃料供应;(3)干线天然气管道和天然气的地区分配;(4)干线石油管道;(5)铁路网;(6)港口、航空港;(7)邮政;(8)城市供水和下水管道。

这就是说,电力网、能源管道网、铁路网、港口、航空港、邮政和城市上下水管道网属于天然垄断部门.必须实行国有或国家控股;而电力公司、石油天然气公司、铁路营运公司、轮船公司、航空公司、电信公司等等,不属于天然垄断部门,可以私有和民营,但是,为了保证规模效益,防止过度竞争,必须有国家的一定管理。

同时,在这些部门,作为目标模式应该实行网运分开、网厂分开;但在过渡时期,国家不仅对网、而且对经营公司也可以实行控股。

国家在这些经营公司中的股份是可变的,不管份额大小,都不等于丧失国家在天然垄断部门的地位,更不是否定混合所有制模式。

  第二,关于宏观政策。

长期以来俄财政的主要问题是,一方面企业税赋过重,税收占利润的70%以上,另一方面国家预算又连年赤字,政策处于两难。

普京时期政府借鉴美国供给学派经济学家拉弗提出的拉弗曲线理论,采取“降低税率,扩大税基”的政策,同时减少税收优惠,加强税收征管,并通过国库制节减预算支出。

结果取得税收状况改观,联邦预算盈余,而企业利润大幅度增长的双赢成效。

  金融政策的两难是:

一方面通货膨胀率高,另一方面经济的货币化程度(MZ/GI)P)低,通货膨胀与货币短缺并存。

两难状态的长期存在,导致支付危机和实物交换,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

政府和央行的任务是,如何既保证通胀率降低,又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

思路是:

放弃紧缩政策,采取增加商品供给、改善总供给与总需求关系的政策。

这样,既可降低通胀率,又能增加货币总量,使MZ的增长速度高于通胀的速度,提高经济的货币化程度。

经过几年的努力,企业三角债和银行呆坏账的比重已经降到较低水平。

  第三,关于经济发展。

普京执政伊始就把“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强调“达到必要的增长速度,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

责成政府制定和实施长期经济发展战略和滚动式的中期发展纲要。

几年来,经过明确道路、完善体制和调整政策,经济发展的条件已经发生变化,形成了经济增长的新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