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中历史全一册同步练习打包24套新人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93862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30 大小:50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高中历史全一册同步练习打包24套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0页
秋高中历史全一册同步练习打包24套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0页
秋高中历史全一册同步练习打包24套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0页
秋高中历史全一册同步练习打包24套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0页
秋高中历史全一册同步练习打包24套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高中历史全一册同步练习打包24套新人教版必修2.docx

《秋高中历史全一册同步练习打包24套新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高中历史全一册同步练习打包24套新人教版必修2.docx(1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高中历史全一册同步练习打包24套新人教版必修2.docx

秋高中历史全一册同步练习打包24套新人教版必修2

课时分层作业

(一)发达的古代农业

(建议用时:

45分钟)

[学业达标练]

1.中国古代农业发展迅速,在古代世界居于领先地位。

下列属于中国最早培植的农作物品种有(  )

A.水稻、玉米    B.水稻、粟

C.小麦、葡萄D.玉米、粟

B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故选B项。

]

2.隋唐时期出现了一种安装有犁评的生产工具,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

它是(  )

A.耧车B.翻车

C.曲辕犁D.筒车

C [由“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可以判断是曲辕犁。

]

3.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下列各项中,能体现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在汉代取得明显进步的是(  )

A.耧车B.水排

C.高转筒车D.曲辕犁

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排是东汉初南阳太守杜诗创造的水力鼓风装置,而题干反映的是精耕细作的农业,故排除B项;高转筒车是宋朝出现的灌溉工具,而题干要求的是汉代,故排除C项;曲辕犁是隋唐时期出现的,故排除D项。

]

4.西汉时,赵过推行代田法。

把田地开成一条条垄和沟,每年轮换在沟和垄上栽种,这样可以合理利用地力、保苗抗旱。

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

A.小农经济    B.自给自足

C.男耕女织D.精耕细作

D [由题干可知,代田法能合理利用地力、保苗抗旱,这是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征,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题干不符。

]

5.“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

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洼不做荒。

”这首《竹枝词》描述的灌溉工具是(  )

【题号:

07182004】

A.耧车      B.翻车

C.高转筒车   D.风力水车

B [从题干材料“脚痛腰酸”“高田车进低田出”可知描述的是翻车,故选B项。

A项不是灌溉工具;C、D两项不需要人力。

]

6.战国时期,李冰在成都平原主持修筑的一项著名水利工程是(  )

【题号:

07182005】

A.都江堰B.郑国渠

C.灵渠D.井渠

A [战国时期蜀守李冰在成都平原修筑了都江堰,故选A项。

]

7.唐诗《田家》中写道:

“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

”这反映了(  )

A.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C.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D.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B [由“妇织”“儿锄”可知《田家》描写的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A、C、D三项与诗句无关。

]

8.“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的再生产。

”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

【题号:

07182006】

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B [凭借题干中简单的劳动工具和劳动力,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可以判断题干主旨是在强调小农经济的顽强的生命力,故选B项。

]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题号:

07182007】

材料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材料二

男耕女织图

材料三 (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

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

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是岁,牛疫。

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后汉书》

(1)材料一、二反映出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

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

【解析】 第

(1)问,结合小农经济的基本史实回答即可。

(2)问,要结合材料三从耕作方式、小农经济特点等方面综合回答。

【答案】 

(1)经济形式:

小农经济。

时间:

春秋时期。

原因:

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

[冲A挑战练]

10.“春初砍山,众木尽噘。

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

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

”上述耕作方式是(  )

A.刀耕火种B.铁犁牛耕

C.耜耕D.耦犁

A [材料中“砍山”“众木尽噘”“明日雨作,乘热下种”说明这种耕作方式特征是:

放火烧山,用草木灰作为肥料,是典型的刀耕火种。

]

11.我国古代有很多关于农业的谚语,比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些谚语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  )

【题号:

07182008】

A.遵循自然规律,不违农时

B.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C.面临自然灾害,难以抵御

D.生产效率不高,自给自足

A [题干中的谚语说明农作物种植按照节气进行,不违农时,故选A项。

]

12.《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殖于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  )

【题号:

07182009】

A.五谷六畜B.自给自足

C.精耕细作D.铁犁牛耕

B [材料中“种谷”“树桑”“鸡豚狗彘毋失其时”等信息体现了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的特征。

]

13.《朱子大全》指出:

“夫农,衣食之所由出也。

生民之业,莫重焉。

一夫之力,所耕百亩,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农业是封建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

B.小农经济具有一定的脆弱性

C.小农经济关乎封建社会的稳定

D.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特征

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代尤其如此。

材料“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就说明了这一点,故选A项。

]

14.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立国,以农为本的国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下诏曰:

“方今之务,在于力农。

”以赵过为搜粟都尉。

过能为代田,一亩三圳。

岁代处,故曰代田。

……用耦犁,二牛三人。

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善者倍之。

……过试以离宫卒田其宫土需地,课得谷,皆多其旁田亩一斛以上。

……至昭帝时,流民稍还,田野益辟,颇有畜积。

——《汉书·食货志上》

材料二 窃为四民之中,惟农最苦。

农夫寒耕热耘,沾体涂足,戴星而作,戴星而息。

蚕妇育蚕治茧,绩麻纺纬,缕缕而积之,寸寸而成之。

其勤极矣。

又水旱霜雹蝗,间为之灾。

幸而收成……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矣。

农夫蚕妇所食者糠籺而不足,所衣者绨褐而不完。

直以世服田亩,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耳。

——司马光《温国文正公文集》

材料三 在传统时代,所谓农业生产结构,其主要生产要素可归纳为四项:

(1)耕地,

(2)作物,(3)农具,(4)劳力。

……农业负担过重,这是一个比起小农经济的生产结构不符合现代要求更为严重、更为致命的病症。

……中国的传统农业,无论从其现实的经济效益,还是潜在的发展可能,它自身不是不能转变,而是其“自转变”的通道,受到来自帝国政治、经济体制的阻扼,被堵塞以至堵死。

……农业经济效果、历史效应,不只取决于它生产的内环境,还要受制于它的外部环境的有利与否。

对传统中国而言,后者更是致命性的障碍。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进步的农业生产技术?

农业技术的进步对农业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体现了怎样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司马光认为“惟农最苦”的原因。

(3)材料三中的“内环境”与“外环境”分别指的是什么?

结合材料一、二,应如何认识材料三中的观点?

【解析】 第

(1)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逐问回答即可。

(2)问,根据材料二归纳概括即可。

第(3)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的内容进行归纳;第二小问,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答案】 

(1)农业生产技术:

代田法;耦犁(二牛三人耕作法)。

作用:

产量增加;耕地面积扩大。

特点:

精耕细作。

(2)生产(生活)艰辛;自然灾害破坏;赋税沉重。

(3)“内环境”:

自然环境(耕地);技术和农具,农作物;劳动力。

“外环境”:

国家政策(体制)。

认识:

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的早期已经得到较快发展;但受到封建体制(社会环境)的阻碍,无法获得突破性发展。

课时分层作业

(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建议用时:

45分钟)

[学业达标练]

1.关于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官府设立工官管理工匠,工匠都集中在官府设立的作坊内

B.官营手工业在整个封建社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生产

C.官营手工业的工匠职业世袭

D.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泛,规模庞大,分工细致,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B [由于官营手工业的封闭性,其地位在明代中后期被民营手工业超越,故B项错误。

]

2.下图所示的精美青铜器,充分展示了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

中国古代被誉为“青铜文明”的时代是指(  )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两汉时期D.魏晋时期

A [商周时代青铜铸造业进入繁荣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故选A项。

]

3.丝织业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手工业,以下表述符合汉朝丝织业发展成就的是(  )

【题号:

07182013】

A.开始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B.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C.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D.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B [A项是在先秦时期;B项是汉代的成就;C项是西周时期的成就;D项是唐朝的成就,故选B项。

]

4.歌谣“黄道婆,黄道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二匹布”描述的是(  )

【题号:

07182014】

A.西汉时期的丝织业B.北宋时期的丝织业

C.元代的棉纺织业D.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C [歌谣反映了黄道婆教人们纺棉织布的情景。

黄道婆是元代民间棉纺能手,曾经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

5.明代中后期,苏州纺织业中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最主要依据应是(  )

A.苏州地区商品经济发展

B.出现颇具规模的“机房”

C.出现控制手工业者的包买商

D.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D [雇佣关系是判断是否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关键,故选D项。

苏州地区商品经济发展、出现颇具规模的“机房”、出现控制手工业者的包买商均不是“最主要依据”,故排除A、B、C三项。

]

6.“丝路花雨,铃声悠扬”是后人对古代东西方陆上贸易通道的描述,在该通道上流通的主要商品是(  )

A.玉米B.丝织品

C.马铃薯D.烟草

B [从题干材料“丝路花雨”“古代东西方陆上贸易通道”可知描述的是古代的丝绸之路,其主要商品是丝织品,故选B项。

]

7.唐宋时期沿“海上丝绸之路”输出的商品中,除丝绸外另一种最主要的商品是(  )

A.青铜器B.铁器

C.瓷器D.纸张

C [从唐朝开始,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使中国获得“瓷器大国”之称。

]

8.明朝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明朝瓷器上有以文字作为纹饰装饰内容。

明朝烧制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图案的瓷器的主要原因是(  )

A.适应对外经贸交流的多种需要

B.反映了中国各民族间联系加强

C.为适应贵族生活多样化的需要

D.体现当时兼容并蓄的对外政策

A [明朝烧制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图案的瓷器是为了适应海外市场对中国瓷器的需要,侧面反映了明朝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情况,故选A项。

阿拉伯文和梵文是外国文字,所以反映的是与外国的联系,故B项错误;明朝瓷器不都是卖给贵族,故C项错误;唐朝实行兼容并蓄的对外政策,故D项错误。

]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题号:

07182015】

材料一 据清官档案记载,皇帝的龙袍由江宁织造、苏州织造制作匹料……由宫内造办处缝制成为成衣,这期间共用绣工近500人,绣金工40余人,画样者10余人,用时接近两年之久;所耗费的银两也是非皇家不可承受。

材料二 《苏州府志》记载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

……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1)根据材料一,指出承担龙袍制作的江宁织造、苏州织造和宫内造办处的特点。

龙袍的昂贵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

这些现象的本质是什么?

【解析】 第

(1)问,考查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根据材料一回答即可;龙袍昂贵要联系君主专制制度等分析原因。

(2)问,结合材料二信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分析。

【答案】 

(1)特点:

规模大,生产不计成本。

说明:

皇权至上,统治者的贪欲。

(2)现象:

苏州丝织业发达;工匠和机户之间存在雇佣劳动关系。

本质:

资本主义萌芽。

[冲A挑战练]

10.《国语·晋语》中说:

“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这一材料说明西周时期(  )

A.民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B.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C.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D.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D [根据材料中“工商食官”可知,当时的官府控制着绝大部分的手工业品的生产,手工业被官府所垄断。

]

11.《吕氏春秋·召类》中写道:

“吾恃为鞔(指鞋)以食三世矣,今徙之,是宋国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

愿相国之忧吾不食也。

”“吾”的身份是(  )

A.官营手工业者B.民营手工业者

C.家庭手工业者D.雇佣手工业者

B [由材料可以看出,“吾”需要通过制作鞋子、销售鞋子来维持生计,这说明是民营手工业者,故B项符合题意。

]

12.苏州碑刻博物馆的《永禁机匠叫歇碑》,是清朝雍正年间机户为禁止机匠聚众叫歇(罢工),勒加(工)银而立。

下列直接反映了该碑刻包含的历史信息有(  )

①政府立法以管理官营手工业 ②我国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兴起于苏州 ③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手工业中的劳资斗争 ④中国早期雇佣工人为改善经济待遇而开展斗争

A.②③④B.①②③④

C.②③D.③④

D [材料中苏州的这一碑刻说明在清代曾有雇佣工人的罢工斗争出现,清政府对此持镇压和禁止的态度,所以③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目要求;①在材料中并未体现,②说法错误,故选D项。

]

13.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

“通身度长一丈六尺,隆起花楼,中托衢盘,下垂衢脚,对花楼下堀坑二尺许,以藏衢脚,提花小厮坐立花楼架木上,机末以杠卷丝,中用叠助木两枝,直穿二木,约四尺长,其尖插于筘两头。

”材料中的生产工具主要用于(  )

A.制瓷B.冶金

C.纺纱D.织锦

D [根据材料中“提花小厮坐花楼架木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材料描述的是明朝时的纺织工具花楼机。

]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题号:

07182016】

材料一 棉花自宋代传入中国后,因其满足人们衣被之需的重要作用而为历代统治者所督导推广,到明代棉作已遍及全国各省区。

……到了清代中叶,人口急剧增长的巨大压力一方面推动棉花种植继续向更广大区域分散,另一方面又进一步推动各种农作物首先是粮食和棉花向着各自适宜的地区集中。

——《城乡产业互动与近代内地民族

棉纺织企业的发展》

材料二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

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

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

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

“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棉纺织业发展的特点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信息“棉作已遍及全国各省区”分析;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一信息“满足人们衣被之需”“历代统治者所督导推广”“棉花种植继续向更广大区域分散”分析。

(2)问,根据材料二信息“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作答即可。

【答案】 

(1)特点:

棉纺织的范围日益扩大;棉纺织业成为主要的纺织部门。

原因:

人们生活的需要;政府政策的推动;棉花种植范围的扩大。

(2)特点:

官营手工业衰落;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产生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资本主义萌芽)。

课时分层作业(三)古代商业的发展

(建议用时:

45分钟)

[学业达标练]

1.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发达,商业文明深厚久远,许多成功的优秀商贾,都把诚信作为经商和做人的信条。

下列突出商业诚信的是(  )

【题号:

07182020】

A.商朝王亥“立皂牢,服牛马,以为民利”

B.战国白圭“人弃我取,人取我予”

C.春秋范蠡“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

D.晚清王炽“报效万数千金以赈之”

C [C项的意思是经商致富的一些原则是货物的品质要完美,要注意价格变化规律,不要使货币停止流动,因此体现了商业诚信,故选C项。

]

2.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提出:

“从经济方面来说,宋朝面临着中国有史以来最明显的进步。

”下列属于其“进步”表现的是(  )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出现了区域性的商人群体

C.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 [A项不只是在宋朝才有,且不属于“进步”;B项发生于明清;C项发生于明朝中后期;“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北宋,故选D项。

]

3.苏州出土了一块明清时期的碑刻,记载了一起商标侵权案,“近有无耻之徒,假冒本堂牌记,或换字同音,混似射利,粘呈牌记,叩求示禁”。

对材料理解较为合理的是(  )

【题号:

07182021】

A.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商品经济发达

C.商业法律十分完备D.劳资矛盾尖锐

B [从题干材料“商标侵权案”可知当时商品经济发达,故选B项。

A、C、D三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

]

4.下面的资料卡片是对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的描述,这一时期是(  )

●徽商、晋商势力强大

●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苏州等地出现手工工场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D [明清时期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出现,如徽商、晋商,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在江南手工业部门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5.提到“市”,现代人一般会联想到某某城市,而在我国古代与之联系最密切的则是(  )

A.畜牧业B.农业

C.手工业D.商业

D [古代城市包括居住区和商业区,其中“市”指商业区。

]

6.宋朝城市发展的表现不包括(  )

A.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

B.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

C.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D.有严格经营时间的限制

D [解题时注意题干中关键信息“不包括”,有严格经营时间的限制不属于宋代,故选D项;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故排除A项;宋代“草市”进一步发展,且“草市”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故排除B项;宋代,政府对市场由直接管理改为间接管理,故排除C项。

]

7.扬州是古运河的交通枢纽,在唐代“雄富冠天下”,时称“扬一益二”。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交子”广泛使用B.坊市界限严格

C.商业发展繁荣D.商帮活动频繁

C [“交子”使用是在宋朝,不是在唐朝,故A项错误;坊市界限严格限制了商业的发展,不是城市繁荣的原因,故B项错误;商业发展繁荣导致城市的繁荣,导致唐朝出现“扬一益二”现象,故选C项;“商帮”活动频繁是在明清时期,故D项错误。

]

8.某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小论文中频繁出现“厚往薄来”“市舶使”“十三行”等词,此小论文的研究对象应该是(  )

【题号:

07182022】

A.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B.古代繁荣的大城市

C.自古频繁的中外交流

D.古代发达的造船业

A [唐代设置“市舶使”负责管理对外贸易;“厚往薄来”指朝贡贸易,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清朝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题号:

07182023】

材料一 明清之际,松江府一带,“所出布匹,日以万计”。

松江一带棉布生产随着市场的需求而变化,而且远销湖广、江西、两广、陕西、山西、北京及北方边疆地区。

北方省份所产棉花,除缴纳租税之外,几乎全部运至南方销售。

……当白银成为合法通货之后,对于这种远距离的商货贸易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乾隆时期,发展较快的手工业行业主要有丝织业和棉纺织业,在这两个行业的生产与流通领域,出现了手工业工场和包买商。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

康乾年间,“奢靡风习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扬州地区物质繁荣、名流荟萃,周边乃至全国都追慕扬州。

——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1)根据材料一,分析松江府“所出布匹,日以万计”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经济领域发生的新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商业发展出现的新现象。

【解析】 第

(1)问,根据材料一,从农产品商品化、商帮和白银货币化的推广等方面分析。

(2)问,根据材料二中“出现了手工业工场和包买商”可知,资本主义雇佣关系逐渐形成。

第(3)问,根据材料三中“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可知,商帮逐渐形成。

【答案】 

(1)农产品的商品化;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白银的合法流通。

(2)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或手工工场和包买商)。

(3)商帮出现。

[冲A挑战练]

10.据《史记》记载:

“(战国)临淄之中七万户。

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者。

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

”材料最能说明战国时临淄(  )

A.是当时的商业都市

B.城市居民全员参与休闲娱乐

C.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D.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A [题干材料体现了临淄商业的繁荣,故A项正确;B项说法属于夸大历史史实,排除;题干中并未体现政府的政策,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体现区域间的长途贩运,故D项错误。

]

11.晋商和徽商是明清时期有名的商帮,它们凭借高人一筹的生意手腕、运筹帷幄的权略谋术获得了生意场上的巨大成功,取得了富比王侯的财富,在商界风光无限。

但有学者却对其作了如下评价:

虽然它们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一些条件,但遗憾的是却无法走向资本主义,它们就像生长于牛粪之上的幼苗,不管长势如何诱人,当滔天的洪水奔袭而来时,必然随着牛粪一起消失在历史的洪波之中。

这主要是由于古代商帮(  )

【题号:

07182024】

A.发展规模受到限制

B.活动得不到官府支持

C.商业经营观念落后

D.没有根植于生产领域

D [材料中“生长于牛粪之上的幼苗”中的“牛粪”指的是小农经济,正是因为近代资本主义植根于小农经济的土壤之上,因此商帮的发展必将从根本上受到阻碍,所以D项符合题意。

]

12.东汉学者班固在《两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

九市开场,货别隧分”。

这里的“九市”是指(  )

【题号:

07182025】

A.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

B.物流通畅的“草市”

C.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D.工官监管的夜市

A [东汉时期,“草市”、商业市镇、夜市均尚未出现,故B、C、D三项错误。

汉朝时期是中国典型的“重农抑商”时期,政府严格管理正规市场,在历史上被称为“九市”,故选A项。

]

13.《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历史透视和现实思考》一文指出:

“整体而言,中国的城市化历史是从两个层面逐渐展开的,即以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化和以市镇为核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