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5726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1年赤峰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试卷语文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2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阅读力就是幸福力,真正的幸福是心灵的宁静与充实,阅读对人而言,在知识的积累之外,也是一种精神的修行。

通过阅读感受书香,能满足人类的内在需求,使人获得精神上的陶冶与升华,拥有更充实、更丰盈的生活,从而增加幸福感。

书香的hán养,也能形成一个社会的氛围、一个时代的气质,让喧嚣的沉静下来,让浮zào的厚重起来。

(选自《阅读,让中国更有力量》)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陶冶氛围

(2)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hán养浮zào

【答案】

(1)yěfēn

(2)涵躁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很多文人在自己的作品中写到它们。

如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B.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

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C.《龟虽寿》的作者是东汉末年的曹操,他与他的儿子曹丕、曹植在文学上都卓有建树。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的“一门父子”指的就是曹氏父子。

D.曹文轩的《孤独之旅》阿城的《溜索》、彭荆风的《驿路梨花》在体裁上,都是小说。

【答案】C

3.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艺经》有云“凡棋有善巧者,勿与之斗巧,但守我之拙,彼巧无所施”,此之为守拙。

②其实,守拙并不是五柳先生的首创,老子曾说过大巧若拙。

③守拙是古代围棋九等之末,因其棋力尚浅,对弈之时往往漏洞百出,谓之拙。

④有诗云“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⑤“守拙”虽为棋品之下下品,但“守拙之道”却是宝贵的人生经验。

⑥陶潜以后,也有“文以批进,道以拙成”“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讲的都是对守拙的推崇。

⑦但其往往及时发现并修正错误,谓之守。

A.①⑤③⑦④⑥②B.⑤①⑦③⑥②④C.③⑦①⑤②④⑥D.④②⑥①③⑦⑤

【答案】D

阅读下面几则有关《水浒传》人物的选段,回答问题。

【甲】对四家邻舍道:

“小人因与哥哥报仇雪恨,犯罪正当其理,虽死而不怨。

却才甚是惊吓了高邻……”

【乙】拿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林冲,叫:

“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

【丙】肚里寻思道:

“晁盖是我心腹,他如今犯了弥天大罪,我不救他时,捕获将去,性命便休了!

【丁】仰天长叹道:

“不想我今日被那贼陷害,流落至此,天地也不容我,直如此命蹇时乖!

4.以上情节中,【甲】【乙】【丙】【丁】四个人物分别是()

A.武松鲁智深宋江林冲B.武松鲁智深吴用林冲

C.李逵宋江鲁智深武松D.鲁智深晁盖林冲吴用

5.从【甲】【乙】【丙】【丁】中,任选一个人物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与之相关的事件。

要求:

按照“人物+事件”的格式,如:

吴用智取生辰纲(不超过20字)。

【答案】4.A5.示例: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武松景阳冈打虎、宋江浔阳楼题反诗、林冲误入白虎堂。

6.我校学生会组织开展了“关爱你我”社会实活动,针对七年级学生就“希望得到老师哪些方面的关注”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数据(部分)见下表。

请按要求完成任务。

七年级学生希望得到老师哪些方面的关注

项目

对象

身体健康

兴趣爱好或特长

心理健康

女生

33.53%

66.41%

47.42%

男生

42.66%

65.72%

34.61%

(1)请结合图表中的数据,分析并得出你的结论(写两条)。

(2)请针对你的结论,给老师们提出两条有价值的建议。

【答案】

(1)表明大多数同学都希望老师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或特长;男生更多地希望老师关注“身体健康”;女生更多地希望老师关注“心理健康”。

(2)要多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或特长;要多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7.某班团支部为响应学校“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学党史,明党恩”的号召,组织了“党史知识竞赛”活动。

下面是小明同学替团支部拟的活动通知。

通知在格式和内容上有三处错误,请你改正。

通知

各位同学:

在建党一百周年来临之际,为更好地带动我们班“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学党史,明党恩”活有效开展,团支部定于2021年7月1日下午3点,在一楼阶梯教室进行“党史知识竞赛”报名参赛的同学准时参加竞赛。

×年级×班团支部2021年6月28

【答案】

(1)把“带动”改成“推动”。

(2)把“

一楼阶梯教室进行”改成“在一楼阶梯教室举行”。

(3)把署名和日期分两行写,且署名在上,日期在下。

8.古诗文默写。

(1)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泊秦淮》)

(3)____________________,蝉鸣黄叶汉宫秋。

(许浑《咸阳城东楼》)

(4)____________________,骈死于槽枥之间

(韩愈《马说》

(5)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渴望受到朝廷重用,一展宏才,有为于当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一夜征人尽望乡②.夜泊秦淮近酒家③.鸟下绿芜秦苑夕④.祗辱于奴隶人之手⑤.闲来垂钓碧溪上⑥.忽复乘舟梦日边⑦.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万山潭作

孟浩然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9.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刘熙载说:

“诗品出于人品。

”《万山潭作》一诗,就像孟浩然的人一样,冲淡得像一杯白开水,没有一点斧凿的痕迹。

B.首联的“垂钓”,极显安闲,且潭水清澈,与作者的心境相契合。

C.“鱼行潭树下”一句,诗人直接描写树的倒影,我们从中可以领悟出树的倒影的动荡美。

D.颈联运用典故,为万山潭增添了迷人的风采。

10.诗歌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结合诗句分析(分析一种即可)。

【答案】9.C10.运用典故,乐府有《棹歌行》,既然无缘有如此奇遇,不如身披月光唱着歌荡桨而归。

体现了诗人心境的悠闲、清静、旷达、淡泊。

第二部分阅读与理解(58分)

(一)

阅读《沙家浜的芦尊》完成下面小题。

沙家浜的芦苇

许冬林

①《诗经》里写芦苇,写得风雅婉约,“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想象着那画面:

满河满溪的芦苇,青碧茫茫,绿叶上的露水已凝成薄霜,秋色渐深,晨气微凉得叫人忧伤。

那个美好的女子,还在秋水的那一边呀,一春一夏的时光汤汤过去,都还未能抵达她的身旁,惟有一片浩瀚的深秋芦苇渲染成了一场相思的薄凉底色。

②其实,不是芦苇有那么风雅,那么儿女情长,而是我们的先民风雅。

他们的生活和情感,浪漫得让后人嫉恨,即使忧伤,也忧伤得那么婆娑有姿。

即便是一段幽暗的情怀,也能被那些草木衬得生出明丽的绿光来。

③来到了沙家浜,来到了阿庆嫂的茶馆里,隔窗看那些芦苇,就全然是另一种气象了。

④沙家浜的芦苇大气磅礴、莽莽苍苍,是大手笔、大写意,是千军万马奔腾的绿。

芦苇在水里,芦苇在岸上,芦苇在湖中的岛上,芦苇在林荫小道的两旁。

凭依木桥,放眼望,湖水泱泱,满目是五月的浓碧,不知道是芦苇将湖水揽在了臂弯里,还是湖水拥芦苇在怀抱。

这真是芦苇的部落!

⑤正是初夏。

看花花已落,赏果果还未成,这样的寥落时节,却是芦苇最好的时候。

在沙家浜,在芦苇最好的年华里赶来与它相遇,这是幸事。

它们亭亭如修竹,俊逸如世外雅士。

微微摇曳的叶子像修长的绿色手臂,轻轻抚摩白色的飞鸟、狭长的流云和青灰的天空。

它们又和飞鸟流云以及天空融在一起,融成水底琥珀一般的倒影。

我们在芦苇丛里穿越,拂面的是芦苇的风,呼吸的是芦苇赠予的空气。

夹杂着浓郁草本植物气息的空气,使我们一时间忘了路途、失了方向,却也闲闲淡淡地不着急。

沙家浜半日,怎么想,都觉着过得奢侈。

⑥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这里以芦苇为喻,突出人之脆弱,可见芦苇也是脆弱的。

我想,从某根芦苇个体来说,确乎脆弱,即便长到竹木的高度,可触摸天空,到底还是一根苇草,逃不掉草本植物难经风霜的命运。

⑦但沙家浜的芦苇又是顽强的。

千万根芦苇在水泊,那就是敢于改天换地的英雄好汉啊!

狂风经过,芦苇在水面掀起汹涌绿浪;风雨之后,芦苇又一根根挺起笔直的脊梁。

即使被砍伐、被火烧,来年春风一唤,一根根又从泥土之下举起尖尖的绿戟。

⑧京剧《沙家浜》里那位机智、勇敢的阿庆嫂,就是借一片茂盛的芦苇荡掩护了新四军。

谁会想到,这样清水绿芦的好地方,竟是与敌斗智斗勇的战场!

那些临水生长的一根根苇草,在血雨腥风的年代,都生了胆气与豪气,成了一个个杀敌除寇守卫家园的战士。

是啊,一根芦苇是渺小脆弱的,千万根芦苇站在一起,就布起了阵势,就有了战斗的力量。

千万根芦苇密密生长,就长成了芦苇的海,就呈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大气象,就展现出了永摧不折的民族大精神。

沙家浜的芦苇,书写的不是《诗经》里小儿女的小情调,而是一种关乎民族大义的大境界。

⑨个体融入群体,水珠融入大海,才会焕发永不消亡的生命力。

在面对着眼前那一片苍茫无边的芦苇之海时,我想,生命短促如朝露,也许惟有将倏忽之间的生命融入一桩热爱的事业中去,孜孜不倦,全力以赴,生命才会呈现一种恒久而辽阔的魅力。

⑩在沙家浜,真想做一根葱碧无花的五月芦苇,亭亭而立,静静生长。

至于此后的荣枯与浮沉,就交给江湖上的风雨和日月来安排吧。

11.《诗经》里的芦苇和沙家浜的芦苇各有怎样的特点?

12.结合语境,依据括号里的要求赏析词句。

(1)即使被砍伐,被火烧,来年春风一唤,一根根又从泥土之下举起尖尖的绿戟。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2)他们的生活和情感,浪漫得让后人嫉恨,即使忧伤,也忧伤得那么婆娑有姿。

(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3.第⑨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

分析它的作用。

14.作者用“沙家浜的芦苇”做题目,有什么好处?

15.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本文的写作手法(分析一种即可)。

【答案】11.《诗经》芦苇的特点:

风雅婉约,青碧茫茫;沙家浜的芦苇所具有的特点是:

茂盛,顽强,有蓬勃的生命力,充满民族精神。

12.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沙家浜的芦苇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2)“婆娑”意思是盘旋舞动的样子,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我们先民的风雅。

13.议论;提高对沙家浜的芦苇的认识,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沙家浜的芦苇的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1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作者感情的出发点;具有象征意义;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15.示例:

象征:

根据第⑧段“一根芦苇是渺小脆弱的,千万根芦苇站在一起,就布起了阵势,就有了战斗的力量。

千万根芦苇密密生长,就长成了芦苇的海,就呈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大气象,就展现出了永摧不折的民族大精神。

沙家浜的芦苇,书写的不是《诗经》里小儿女的小情调,而是一种关乎民族大义的大境界”分析,具有象征意义。

(二)

阅读下列以“微塑料”为主题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在2018年欧洲消化医学会肠胃病学学术会议上,奥地利科学家报告,在人类的粪便样品中首次发现微塑料引发了人们新的担忧。

②国际上普遍将环境中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定义为微塑料。

这种物质在自然界本来是不存在的,完全是人造的结果。

自然界中的微塑料有两种来源。

一种是原生来源,即塑料在制造出来时,就是体积很小的塑料微粒,如牙膏磨砂洗面奶等日用品中的柔珠。

柔珠有助于增加液体密度、去除角质,同时也让产品变得新鲜好看。

另外还有在生产和运输的过程中因泄露而进入环境的塑料微粒。

另一种是次生来源,主要是塑料废弃物在进入海洋环境后,受到风浪和紫外线的影响和海洋生物的吞食,逐渐破碎而形成的微小颗粒。

③海洋微塑料极易被生物误食。

研究表明,小至浮游生物,大到鲸鱼,它们和塑料遭遇的结果往往是致命的。

微塑料能进入动物血液,淋巴系统,甚至肝脏,造成肠道甚至生殖系统的损害。

④那微塑料会危害人体健康吗?

有研究认为,人类摄入的微塑料,尽管大部分随粪便排出,但仍会有少量的存留在体内,长期的蓄积,就可能造威危害。

直径小于20微米的微塑料是可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这些细小的颗粒如果进入血液,危害就难以预料。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微塑料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它可以积聚持久性有毒污染物。

同时也可作为传播有毒或致病微生物的载体,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目前,每个成人每年通过呼吸、饮用水、食用贝类所摄取的微塑料颗粒可高达32000个。

尽管微塑料对于人类的影响还没有定论,但潜在的危险是存在的。

⑤面对日益严重的塑料污染,全球范围的禁塑行动陆续展开。

⑥近段时间,英国呼吁在全球范围内禁止柔珠。

柔珠很小,很难被过滤系统拦截,被排放到河流、湖泊和海洋中,造成环境污染。

在美国纽约,每年大约有19吨的柔珠被冲进下水道。

最终,柔珠成为海洋垃圾,被海洋生物误食,存留在他们的体内。

有研究证实,每盘牡蛎平均就有50颗柔珠。

⑦我国海南省宣布自2019年起分类逐步推进全面禁塑行动。

全面禁止在海南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加快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应用。

海南还将建立全生物降解塑料产业示范基地,组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引进先进企业与本地企业合作,形成岛内一次性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生产能力,培育良好的产业和市场环境,保障一次性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替代生产和禁塑工作的顺利实施。

对于短期内无法替代的饮料瓶、洗发水瓶等一次性塑料标准包装物,海南省提出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采用国际普遍实施的押金回收制度,建设回收体系进行回收,提高责源化回收利用效率。

这是国际最前沿的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政策措施。

(《微塑料:

“微“不足道却影响世界》有删改)

【材料二】

塑料都用到哪儿了

注:

塑料包装中很多是不可回收的快递塑料包装、胶带。

【材料三】

关于海洋塑料的事实:

每年,1300万吨塑料流入海洋;海洋垃圾中一次性塑料占50%;海洋塑料垃圾约占全球垃圾的60%至80%;受到塑料危害的海洋生物种群数量已达到817种。

(选自“新浪网”)

【材料四】

塑料袋早已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弃之不用”并不容易。

与其等到不得不付出惨重代价,不如现在就采取有效措施,长远规划,统筹安排,将塑料“绳之以今”。

具体而言:

一要“堵”,从源头上遏制;二要“疏”,让各方共同参与。

(选自《人民日报》“民生·民声”专栏,有删改)

16.下面对【材料一】【材料二】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微塑料是指环境中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

B.柔珠有助于增加液体密度、去除角质,同时也让产品变得新鲜好看。

它很难被过滤系统拦截,排放到河流、湖泊和海洋中后,因为体积微小,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C.微塑料颗粒会通过呼吸、饮用水、食用贝类等方式侵入人体,并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D.塑料在人类生活中应用最多的三个方面是包装、家庭消费品和建筑工程。

17.【材料三】的画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18.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分析【材料一】第④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目前,每个成人每年通过呼吸、饮用水、食用贝类所摄取的微塑料颗粒可高达32000个。

19.【材料一】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请简要说明。

20.【材料四】说“与其等到不得不付出慘重代价,不如现在就采取有效措施,长远规划,统筹安排,将塑料‘绳之以令’……”,某大型超市,打算以实际行动支持这一提议,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的相关内容,为这家超市提出两条可行性建议。

【答案】16.B17.列数字准确具体的说明了海洋塑料垃圾占全球垃圾的比重大,受到塑料危害的海洋生物种群数量之多。

18.目前,限定了时间,说明仅到现在为止每个成年人每年摄取的微塑料颗粒就已经高达32000个,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9.逻辑顺序。

材料一是按照微塑料的来源——危害——治理,这样的逻辑顺序来介绍说明对象的。

20.建议超市用可降解塑料袋;禁塑宣传进超市,引导消费者自觉减少用塑料袋;鼓励进超市消费者自带购物袋,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三)

阅读《论教养》,完成下面小题。

论教养

利哈乔夫

①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②但是必须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③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

不过,我倒是愿意就某些想法跟读者交换意见。

④比方说,我确信,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

⑤一个男人,假如他在街道上能为陌生的妇女让路,让她先行,乘坐公共汽车时,能让妇女首先上车。

甚至亲手为她把车门打开,可是他在家里却懒得帮助疲惫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那么,我们可以断定这个男人还存在着教养上的缺陷。

⑥一个人,如果对自己亲人的性格、心理缺乏了解,对他们的习惯和愿望总是漠不关心,那就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⑦假如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彬彬有礼,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霆——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⑧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对他来说,礼貌待人不仅习以为常,轻松自然,而且能让他的心情愉快。

⑨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世绝不会自吹自擂。

有教养的人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无论何时何地,他的行为举止都保持一致——始终如一,稳重随和。

⑩谈论“风度”的书籍很多。

在社会交往中,比如出门做客或者在家接待客人,或在工作场合,人究竟该如何自持?

如何举止有度?

怎么样对待老人和孩子?

怎么样谈吐才算得体?

怎么样打扮才算合适?

对于如此之类的问题,这些书在都有详尽的论述。

遗憾的是,人们却很少从这些书中汲取有益的见解。

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我认为原因在于这些讲解优雅风度的著作有个缺陷,就是很少解释人们为什么需要优雅风度,其必要性究竟何在。

⑪当然,优雅风度可能是非常外在的。

但是就整体而论,优雅风度是靠祖祖辈辈一代又一代人的经验积淀而成的,并且标志着人们渴望变得更高尚,渴望生活更优越、更美好的愿望,这是一种世代相传、持续不懈的追求。

⑫问题的关键究竟何在呢?

要养成优雅风度应该遵循哪些准则?

——搜集那些难以逐一熟记的行为举止的“道德箴言”,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呢?

⑬一切优雅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的态度——时时刻刻要记住:

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

比如说,吃饭的时候,切记避免吧嗒嘴,喝汤的时候也不要有声音;不要把勺子放在桌子上,免得给邻座的人造成不便。

穿衣要整洁,表明你对别人的尊重。

切记不要只顾自己说笑逗别人开心,也要让其他人有机会说点什么。

动作举止、衣装服饰、走路的步态,一切都要有分寸,力求优雅。

不要以为优雅仅仅是徒有其表的举止。

你是凭借你自己的举止表现你的素质。

自我修养,与其说是注重行为举止,莫如说是重视行为举止的内涵,是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

敬重社会,珍惜大自然,甚至珍惜动物,珍惜花草树木,珍惜当地的美丽风光,珍惜你居住地的历史,等等。

⑭无须背诵数以百计的格言信条,只须记住一条:

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

(选自九年级教材《论教养》,有删改)

2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2.文章题目是《论教养》,文中却用很大篇幅谈论了“优雅风度”,是否离题?

谈谈你的理解。

23.选文第⑬段的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24.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25.列举生活中有失教养的事例,结合文章内容,提出改正建议。

【答案】21.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22.没有离题。

因为“风度”和“教养”是密切相关的一对概念,“风度”更多指的是外在表现,“教养”更强调一个人的内在气质。

只不过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已。

作者在谈完什么是教养后,进一步推出“风度”来深化自己的观点。

23.举例论证。

列举了实际生活中吃饭时要注意礼仪的琐碎小事,对本段的观点“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进行具体有力地论证,也间接证明了中心论点:

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用生活中有意义的小事,使论证更亲切,更易被接受。

24.本文首先开门见山提出论题:

什么是真正的教养;接着连续举了三种没有教养的生活表现,进而得出中心论点:

“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接着又用生活中有教养的表现从正面对观点进一步阐释;然后,从另一个角度阐述怎样做一个有风度的人来深化论点;最后水到渠成重申论点:

“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25.生活中有很多青少年学生,在学校表现很好,但在家里,认为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理所当然,但又不想受父母的约束,经常顶撞父母,甚至言辞激烈。

本文中告诉我们:

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对照顾我们的亲人,更应该充分了解,了解他们的习惯,关心他们的生活,争取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四)

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完成小题。

【甲】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曰: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

“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战国策·魏策》)

【乙】

(聂政)遂西至濮阳①,见严仲子②曰:

“前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

今亲不幸③,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

严仲子具告日:

“臣之仇韩相傀。

傀又韩君之季父④也,宗族盛,兵卫设,臣使人刺之,终莫能就。

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具车骑壮士以为羽翼。

”政曰:

“韩与卫,中间不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

多人不能无生得失⑤,生得失则语泄,语泄则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也,岂不殆哉!

“遂谢车骑人徒,辞,独行仗剑至韩。

韩适有东孟之会,韩王及相皆在焉,持兵戟而卫者甚众。

聂政直入,上阶刺韩傀。

韩傀走而抱哀侯,聂政剌之,兼中哀侯,左右大乱。

聂政大呼,所杀者数十人。

因自皮面抉眼⑥,自屠出肠,遂以死。

(节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濮阳:

春秋时期属于卫国。

②严仲子:

春秋韩国大夫,与韩相侠累(名傀)结仇,逃往濮阳。

后与聂政结识,在聂政母亲生日时给予重金,聂政虽不受,但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