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十大经典拆字趣闻.docx
《我国十大经典拆字趣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十大经典拆字趣闻.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十大经典拆字趣闻
我国十大经典“拆字”趣闻
我国十大经典拆字趣闻
按语:
此文转自QQ空间,原标题为“古代十大经典‘拆字’
趣闻”,我在转贴时改为“我国十大经典‘拆字’趣闻”。
为
何这样改动,是有原因的。
说心里话,这几个故事写得非常好!
无论从故事性还是文
学性来看,都可圈可点。
但细细咀嚼,似有“穿帮”之嫌!
试
举一例:
第一个故事中,南朝时,“一次,一群文友在江边漫
游,遇一蚕妇,当时有一颇负盛名的文人即兴出联曰:
“蚕为
天下虫。
”将“蚕”拆为“天”和“虫”,别出心裁,一时难
倒众多才子。
正巧一群鸿雁飞落江边,江淹灵感触发,对口:
“鸿是江边鸟。
”将“鸿”拆为“江”和“鸟”,与将“蚕”
拆为“天”和“虫”有异曲同工之妙,不仅反应奇快,而且贴
切工巧,众人自然为之叹服。
”须知,“蚕”字是简化字,繁
体字是“蠶”。
简化字是公元1958年才推广的,这位文人难道
有穿越本领,一下子从公元400多年的南朝穿越到1958年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
这岂不是笑话?
!
另有一处,即第七个故事中,
明人蒋焘,少时即能诗善对。
一天,家中来了客人。
此时窗外正
下着小雨,客人想考考他,便出联云:
“冻雨洒窗,东两点,西
三点。
”“冻”字拆开是“东两点”,“洒”字拆开是“西三点”,
对起来有一定难度。
在这里,“洒”字也是个简化字,繁体字为
“灑”。
拆开来应为“水”和“麗”,就没有了“西三点”之
说!
显然,此故事也出现前面问题。
说明这两个故事并非古代
人所作,而是当代人所杜撰!
在这里,与本文标题中所说“古代
十大经典拆字趣联”显系自相矛盾。
哈哈哈,应该是这位文人先
生从当代一下子穿越到古代啦!
本人是个完美主义者,爱好咬文嚼字,喜欢鸡蛋里挑骨头,
为了不被更多人误解,在转贴时改动了标题,似更确切些。
意在
求得准确一些,并非哗众取宠!
请谅解!
——武锋(一峰)
中华文字多奇趣,古今多少文人墨客玩味其中以为乐。
如有
一种文字游戏叫“拆字”,被广泛用于作诗、填词、撰联,或用
于隐语、制谜、酒令等。
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载有一首拆
字诗:
“日月明朝昏,山风岚自起。
石皮破乃坚,古木枯不死。
可人何当来,意若重千里。
永言咏黄鹤,志士心不已。
”每一句
中都含有拆字,构思奇特新颖。
用于撰联则更多,如“张长弓,
骑奇马,单戈独戰;嫁家女,孕乃子,生男曰甥。
”上联拆拼
“张、骑”二字又合并“戰”字,下联拆拼“嫁、孕”二字又合
并“甥”字,分别表现了驰骋疆场和儿女情长的两种场面,富于
趣味性和艺术魅力。
正史中也对“拆字”这种游戏有记载,如《后汉书》载:
“献帝初,童谣云:
‘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
这条隐语中,“千里草”即“董”,“十日卜”即“卓”,暗示
董卓专权事。
历史上曾发生过大量的“拆字”趣闻,现选出其中的十大经
典趣闻,与各位看官共赏之。
一
南朝时的江淹,是个文学史上十分著名的人物。
与他有关的
妇孺皆知的成语就有两个:
“梦笔生花”与“江郎才尽”。
江淹
在被权贵贬黜到浦城当县令时,相传有一天,他漫步浦城郊外,
歇宿在一小山上。
睡梦中,见神人授他一支闪着五彩的神笔,自
此文思如涌,成了一代文章魁首,当时人称为“梦笔生花”。
中
年以后,江淹官运亨通,官运的高峰却造就了他创作上的低潮。
据《诗品》记载,江淹有一天晚上梦见一个人,自称是郭璞(晋
代文学家),他对江淹说道:
“我有一支五色彩笔留在你处已多
年,请归还给我吧!
”江淹从怀中取出,还给了那人。
其后他写
的文章就日见失色。
时人谓之才尽,于是便有“江郎才尽”一
说。
江淹年轻时家贫而才思敏捷。
一次,一群文友在江边漫游,
遇一蚕妇,当时有一颇负盛名的文人即兴出联曰;“蚕为天下
虫。
”将“蚕”拆为“天”和“虫”,别出心裁,一时难倒众多
才子。
正巧一群鸿雁飞落江边,江淹灵感触发,对口:
“鸿是江
边鸟。
”将“鸿”拆为“江”和“鸟”,与将“蚕”拆为“天”
和“虫”有异曲同工之妙,不仅反应奇快,而且贴切工巧,众人
自然为之叹服。
二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名倾天下的岳阳楼始建于公元
220年前后,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
,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
最早称“巴陵城楼”为“岳阳楼”的人是唐代大诗人李白。
李白一生曾六登岳阳楼,最后一次到岳阳楼,有个过路人在岳阳
楼的墙壁上留下了三个字:
“一、虫、二”。
众人不解其意。
等
到李白来时,人们就向他请教。
李白沉思良久道:
“这是仙人留
下的一副对联。
‘一’指水天一色;‘虫、二’便是風月无
边。
”人们叹服,并请李白留下墨宝。
李白欣然命笔,写下“水
天一色,风月无边”八个大字。
如今,这副对联刻成雕屏,悬挂
在岳阳楼三楼主门。
三
北宋文坛巨匠苏东坡与诗人佛印和尚是至交好友。
一次,苏
东坡去找佛印和尚,看到他正在与三个木匠为庙顶上设计雕刻一
个木头的小狗,只见他们四人围在一起,对着木头狗品头论足,
灵机一动,想起一个拆字上联来。
他上前对佛印说;“我有一上
联在此,佛兄可对否?
”随即出口吟道:
四口围犬终成器,口多
犬少。
佛印一听,心想这是一个拆字联,四口人围住一只犬,正
是一个“器”字,四口对一犬,可不是口多犬少吗。
佛印正皱眉
挠头时,忽然看见两个人抬着一根木料走了过来。
他眼前一亮,
联从口出:
二人抬木迈步来,人短木长。
苏东坡听罢,连声称妙。
原来,“来”的繁体字是“木”字
腰窝两个小“人”,木头挺长,人却极短,佛印同样用拆字法对
出了下联,可谓天衣无缝。
四
佛印和尚与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也曾有过一次“拆字联”妙
对。
佛印和尚有一天去拜访苏东坡,大吹佛力广大、佛法无边。
坐在一旁的苏小妹有意开他的玩笑: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
佛。
”佛印一听,也反戏她一联,“女卑为婢,女又可为奴。
”
苏小妹和佛印的妙对,就是利用拆字法巧拼“僧”、“佛”、
“婢”、“奴”四字互相戏谑,妙趣横生。
五
宋朝仁宗时期的宰相吕蒙正,幼时家境贫寒,缺衣少吃。
但
他学习刻苦,天赋颇深。
一日,私塾先生带领几个学童上山游
览,吕蒙正因未吃早饭,肚中饥饿,看到有一山泉,忙跑过去伏
下身子饮水充饥。
先生见此情景,知其必是饥饿所致,便即景出
联问曰:
欠食饮泉,白水岂能度日?
吕蒙正人称“神童”,知道这是一副拆字联,“欠”、
“食”是一个“饮”字,“白”与“水”是一个“泉”字。
此联
触到了他的痛处,勾起他无限愁情。
他当即对出了下联:
才门闭
卡,上下无处逃生。
他将“才”与“门”组成“闭”字,“卡”拆为“上”“下”
二字,既说出了自己的家境,又与上联相对甚妙。
先生见他说得可怜,又深爱其才,当下把他领到自己家中,
让他和自己的儿子一起读书,并免除了他的一切费用。
后来,吕蒙正终于在大考中被钦点为状元,最后做到了一人
之下、万人之上的一品首辅。
六
《岳飞传》说,宋高宗赵构因岳飞主战、秦桧主和而被搅得
六神无主,微服出街解闷,遇一拆字先生,便据当时的季节随手
写一“春”字给他拆解。
拆字先生看罢此字,对赵构纳头便拜。
赵构大惊,问其究竟
,拆字先生说,客官你看:
一夫旁边一轮红日,岂是等闲之辈。
赵构听了,对之深为佩服,便继续追问此字玄机。
拆字先生一边
收摊,一边向赵构耳语一句:
春字“秦”头太重,压“日”无
光。
说完,拆字先生便溜之大吉。
很明显,这个故事是在讽刺宋
高宗时期权倾天下的奸臣秦桧。
七
明人蒋焘,少时即能诗善对。
一天,家中来了客人。
此时窗
外正下着小雨,客人想考考他,便出联云:
“冻雨洒窗,东两
点,西三点。
”“冻”字拆开是“东两点”,“洒”字拆开是
“西三点”,对起来有一定难度。
这时,只见蒋焘从屋里抱出个大西瓜,切成两半,其中一半
切了七刀,另一半切了八刀,对客人说:
“请各位指教,我的下
联对出来了。
”
他见客人纳闷,补充说,刚才对的是:
“切瓜分客,上七
刀,下八刀。
”客人赞不绝口。
“切”字拆开正好是“七”、
“刀”,而“分”字拆开是“八”、“刀”。
八
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宾,在平
常聚会时,常常吟拆字诗联取乐。
一天,祝、文、周、三人应邀
到唐府作客,一进门,看到唐伯虎和家园正在影壁墙前种桂树,
便一齐上前打招呼。
唐伯虎一见客人来到,丢下手中活计,将他
们请到客厅就座。
丫环上齐茶水酒肴,宾主坐定,祝枝山开口道
:
“小唐,今天我们四个来作一个游戏,每人一句拆字联,组成
一首诗,你意下如何?
”
唐伯虎一听,揖手答曰:
“祝兄所言,正合我意,请祝兄出
首句。
”
祝枝山说:
“刚才进门的时候,看到你在种树,就以此为题
吧。
我出的是:
闲种门中木。
唐伯虎听完暗思:
门中有木是个“闲”字,从意思到文字技
巧都挺好。
有意思,有意思,思!
对,有了,随即开口答道:
思
耕心上田。
众人一听,不禁拍手叫绝。
更被唐伯虎的巧妙构思所折服,
小唐确比老祝技高一筹。
文徵明也不甘落后,连忙说:
“我来第
三句,我对的是:
秋点禾边火。
话音一落,众人齐声称妙。
祝枝山指着周文宾说:
“文宾,该
你收尾了。
”周文宾忙站起来揖手曰:
“各位种的种,耕的耕,点
的点,到我这里该生长了。
我的尾句是:
甜生舌后甘。
刚一落音,祝枝山击掌称妙。
说:
“我们四人的拆字联连起来正
好是一首诗呀。
”随即从头朗诵起来:
闲种门中木,
思耕心上田,
秋点禾边火,
甜生舌后甘。
大家听后,齐声称赞。
唐伯虎说:
“我们江南四大才子聚会吟
诗,各显其能,有种有收,可谓获益匪浅也。
可喜可贺,
来,让我们共同举杯,喝他个一醉方休!
”
众人齐声称好。
四人开怀畅饮,尽兴而归。
九
明朝末年,崇祯皇帝眼看大明天下已是日薄西山、朝不保夕,
于是忧心如焚,寝食不安,遂遣一宦官出宫打探民情。
宦官来到一
个测字摊前,想拆个字,预卜一下国运。
宦官先写个“友”字,测字先生说是“反”贼出头。
宦官暗惊,再测“有”字。
测字先生说“有”字也不吉,乃“大”字掉了一半,“明”字
去了半边,“大明”岌岌可危。
宦官听得满身是汗,忙说前面两字写错,实欲测“酉”字。
测字先生说,此字更为不祥,“尊”字去头去尾,皇帝至尊快
完了。
三个同音字测下来,皆是明王朝亡国之兆。
是年,崇祯皇帝在
景山上吊自尽。
十
乾隆皇帝擅长对对联,且常借此戏人。
一次,他乔装改扮,与
张玉书在酒楼上饮酒。
席间,他乘着酒兴指着一姓倪的歌姬出了上
联:
“妙人儿倪氏少女”,要张玉书接对。
这上联是“妙”、
“倪”二字的拆字联,张玉书一时苦思莫对。
歌姬在一旁随口答道:
“大言者诸葛一人”,将“大”、
“诸”二字拆开。
乾隆大为赞赏,命张玉书赐酒三杯。
不巧,酒已
喝完,倾壶只滴出几点。
歌姬见此,笑着对乾隆说:
“‘水凉酒一点两点三点’,下联
请先生赐教”。
上联既暗含前三个字的偏旁,又冠以数字,窘得乾
隆面红耳赤。
幸好此时楼下走过一个卖花人,张玉书灵机一动,代
言道:
“‘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才算为他解了围。
据说,打
那以后,乾隆皇帝再不轻易用对联戏人了。
字拆开。
乾隆大为赞赏,命张玉书赐酒三杯。
不巧,酒已喝完,倾
壶只滴出几点。
歌姬见此,笑着对乾隆说:
“‘水凉酒一点两点三点’,下联
请先生赐教”。
上联既暗含前三个字的偏旁,又冠以数字,窘得乾
隆面红耳赤。
幸好此时楼下走过一个卖花人,张玉书灵机一动,代
言道:
“‘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才算为他解了围。
据说,打
那以后,乾隆皇帝再不轻易用对联戏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