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15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23146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15篇.docx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15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15篇.docx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15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15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练习概括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语言的理解,想象当年圆明园的样子并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

通过话题“要不要重建圆明园”引导学生了解过去,认识未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话题,引导参与

1、寻找切入点: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作者的感受如何?

(翻开书)找出来。

2、提出话题:

既然是损失,就可以把它找回来。

所以最近有专家提出要重建圆明园,但也有人提出反对意见。

你们看呢?

3、引导参与:

要什么自己的观点,就要有理有据。

小组合作学习,读一读课文,然后交流讨论。

二、研究学习,感悟体验:

1、读完这一部分,你觉得需要重建吗?

(①需要,因为美……②不需要,因为太宏伟,不容易……)

2、导:

一位名人曾经说过,只有了解过去,才能更好地认识未来,它美在哪?

(一)教学“建筑宏伟”部分策略

1、学生汇报→出示第三自然段→你觉得哪儿最美,找出来美美地读一读。

2、指名读(圆明园中,有金碧……山乡村野)

师:

有什么不明白吗?

→教师简介“买卖街”→“山乡村野”明白了吗?

→热闹非凡的买卖街和宁静秀丽的山乡村野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卷。

能读出来吗?

3、(评价:

读得真美。

)其实,在圆明园美无处不在。

(还有吗?

)→指名汇报(圆明园很多景物……)

这么美,怎么读呢?

→练读→指名读→这些地方有没有去过?

→啊!

圆明园—真美啊!

→此时你最想干嘛?

→怎么美呢?

指名说→我真想情不自禁地再次赞叹:

啊!

圆明园—真美啊!

→引读:

所以,徒步园内……境界!

→圆明园真可谓巧夺天工啊!

指名联读这一小节。

4、引读第2小节。

圆明园中还有很多小园,分布……周围。

(边引读边展示:

“众星拱月”的示意图)

5、小结并板书:

如此建筑宏伟,说(引读):

圆明园的毁灭是……损失!

(板书:

建筑宏伟,不可估量)

过渡:

仅仅如此吗?

(二)教学“奇珍异宝”部分策略。

(板书:

奇珍异宝)←学生汇报自己轻轻读一读→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放图片音乐(是这样的吗?

)→真是令人惊奇!

能读出来吗?

→指名读。

小结:

如此之多奇珍异宝,怎能不说(引读):

圆明园的毁灭是……也是……损失

过渡:

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不可估量的地方厦宫,而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仅仅是残垣断壁。

(出示)

我想,此时同学们一定有话要说,但是,我想我们暂时不要去描述,描述那段令人心痛的过去。

就让我们把所有的情感化为沉沉的声音,好吗?

6、指名朗读→放录像→望着这熊熊燃烧的火焰,你想说些什么呢?

→(是的,他们像野兽,比野兽还野兽;他们像豺狼,比豺狼还凶狠)齐读。

7、我们了解了圆明园的过去,学到这里,相信同学们对要不要重建圆明园有了更新、更深刻的认识。

指名说。

8、教师总结:

从1860—20某某,141年的风风雨雨过去了,其实细细想来,要不要重建圆明园显得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牢记历史!

为让火烧圆明园这样的悲剧永不重演,让我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三、创设情境,笔练延伸

1、此时此刻,你一定还有千言万语在心头,把它写下来吧!

2、课堂反馈并适时总结:

是啊!

列宁曾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同学们,努力吧!

(——此课曾获溧阳市小学语文优秀课评比一等奖)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2

《圆明园的毁灭》是五上第七组“勿忘国耻”专题的开篇课文,课文记载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笔墨之间饱含着浓浓的痛惜、悲愤之情。

本课设计紧扣文章的情感基调和语言特色展开,努力体现“着意精神,着力语言”的理念,在感悟课文内容的同时,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培养第三学段学生语言的感悟品析能力、阅读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根据文本的特点,作者要写的是“毁灭”,却用大量的笔墨写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为痛惜的感情增加了具体的内容。

而在写“昔日的辉煌”时运用了高度概括的词语和叙述性的语言进行介绍,用多个“有”进行连接,语言简洁、严密,并没有通过形象的语言进行铺陈描写,这与一般的写景文章有很大的区别,正与本文作者要抒发的悲愤、痛惜的情感相辅相成。

因此,在第一课时的设计中,着力通过朗读感受、语段比较让学生初步体会用概括的叙述性语言表达对凸显文章情感的效果,感受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精神,这也是本堂课的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能用联系上下文、读句想象的方法理解“众星拱月、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不可估量、”等词语。

2.通过勾画关键词句,了解组段特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朗读感受、语段比较初步体会用概括的叙述性语言表达对凸显文章情感的效果,感受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精神。

4.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体悟,借助视频、图片等资源的整合利用,了解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及对圆明园毁灭的痛惜,增强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体悟,了解昔日圆明园的辉煌,体会用概括的叙述性语言表达对凸显文章情感的效果。

教学难点:

体会用概括的叙述性语言表达对凸显文章情感的效果。

1.圆明园的毁灭是我国近代史上的耻辱,离学生的实际很远。

因此,课始需要播放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和火烧圆明园的情景给学生直观的印象,为走进课文,体会语言文字奠定了基础。

2.在具体学习课文时,准备描写性的语段与文中的语言进行对比,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一、对比导入,直面“毁灭”

1.“圆明园”导入:

在北京西北郊,有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它历经了六代皇帝,151年的精心建造。

殿堂庙宇、亭台楼阁、奇珍异宝,这一切凝聚着祖先的智慧,彰显着民族的奇迹。

它就是圆明园。

(板书:

圆明园)

2.“毁灭”导入:

可是在1860年10月6日的那一天,悲剧的一幕发生了——师引:

这座旷世名园就这样毁灭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圆明园的毁灭。

3.齐读课题:

圆明园的毁灭(读好课题)

(设计意图:

阅读首先是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带着一种鲜明的期待走进课文,走进“圆明园的毁灭”,拉近了文本与学生间的距离。

二、初读课文,感知“毁灭”

1.用心读文,读准词句

⑴用心读文:

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从字里行间去感受圆明园。

请同学们用心地读一读课文,做到字字入眼,句句入心。

⑵读准词句:

同学们读得多投入啊!

我们先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出示两组词语)

众星拱月金碧辉煌玲珑剔透艺术瑰宝(正音“剔”)

不可估量统统掠走销毁罪证化成灰烬(正音“量”)

(出示两组句子)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注意这个句子有两个并列的分句组成,中间是一个分号,注意停顿)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2.勾画句子,把握内容

⑴引导默读:

刚才同学们都读得非常认真,课文中有几句话非常清晰地概括了文章的内容,现在请你默读课文,把它划下来。

(生画,师巡视)

⑵交流句子:

老师发现每一位同学都在认真划找,现在把你划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生朗读相关概括文章内容的句子,教师随机引导学生“从文章和段落的开头、结尾处”发现这些句子,引导学生画完整,课件呈现句子)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⑶依“句”概括:

现在你能借助这4句话,用上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并随机点拨:

我们可以借助课文的关键句子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应该凸显过程、习得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读文勾画句子、根据句子提炼内容”,有序、有效地加以落实。

三、研读“辉煌”,痛惜“毁灭”

1.词语批注,感知段落结构

⑴读文批注:

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那么,这不可估量的价值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呢?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2—4自然段,读完以后,在每个自然段旁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出来,也可以用刚才划找的关键句中的词语。

(学生读写,教师巡视)

⑵引导交流:

预设:

“众星拱月”(众多的小圆围绕着大圆这就叫做众星拱月,这个词语写出了圆明园精巧的布局)。

(板书:

众星拱月(布局);出示图片:

圆明园众星拱月似的布局。

“宏伟建筑、历史文物”。

(随机板书词语)

2.聚焦“建筑”,体会语言表达

⑴走近建筑:

作者就是从精巧的布局、宏伟建筑、历史文物这三个方面介绍了昔日圆明园的辉煌。

这真是一座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建筑啊!

让我们再走得近一些,去看看圆明园中的宏伟建筑吧!

(出示第3自然段,自由读一读课文)。

⑵体会“尽有”:

刚才同学们在读的时候,有一个字反复地出现,那就是——(有)

①师生合作读,欣赏昔日圆明园中的宏伟建筑,读后体会“圆明园中的景物真是应有尽有”。

②小组合作读:

这么多的建筑,课文用了一个“有”字,连结成了这么一段话,让我们分组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体会语段有层次的表达)

③引导体会“有”:

同学们,圆明园中的景色仅凭这“7”个有字,能写得尽吗?

(出示课件:

你看,圆明园中有———,也有————。

⑶体会“简洁”,感受“痛惜”

①引导观察描述:

这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金碧辉煌的殿堂。

(出示课件图片)。

引导学生用语言进行生动的描写

②对比揣摩表达:

如果我们把刚才描写的话写下来,就可以整理成这样一段话(出示语段)

这真是一座金碧辉煌的殿堂。

高大的屋脊,直插云霄,感觉会腾云而起;金黄色的琉璃瓦,灿烂夺目,仿佛是用金子镶嵌而成;殿檐装饰着美丽的彩画,画面上的图案人物,栩栩如生。

在湛蓝的天空下,整座宫殿熠熠生辉。

圆明园中的许多景物也可以像这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描写,而作者为什么只用了“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热闹街市、山乡村野”这样高度概括的词语来写,这么多的景物只用了7个“有”进行简要的叙述呢?

出示文段对比课件,学生再次读段,引导发现、交流。

学生感悟,教师评价、点拨:

古人说:

言为心声,不同的语言,传达着不同的感情。

作者在描写昔日的圆明园的时候,面对的是这样一片废墟,内心是无比的沉痛,文章的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深深的痛惜之情,因此,作者的语言是概括的,简洁的,没有展开细致、生动的描写。

引导学生再读:

让我们带着这样一份揪心的沉重,读一读第2自然段。

(设计意图:

“言意兼得”是高段阅读教学目标的重点。

感知、理解内容,感受、体会情感与体会、品读语言,揣摩、表达语言的相辅相成,从而达成“言意共生”。

引导学生在重点语段中走个来回,从文本内容走向语言形式,从语言形式走向文本情感,“语文味、情感味”呼之欲出。

3.迁移表达,朗读悟情

⑴引导迁移:

课文中,还有两个语段也是用这样的语言来描写的,请你找一找。

(生默读发现)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5

⑵串读悟情

师小结:

这两段文字作者也用了简洁的笔调来描写,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传达着作者对昔日圆明园被毁的痛惜之情。

让我们再来细细体味作者字里行间饱含的令人痛惜的美。

(师生串读,课件逐行出示,配乐)

圆明园在北京的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中有多少宏伟的建筑啊——

园中不仅有宏伟的建筑,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⑶小结:

一百四十余处金碧辉煌的殿堂,一百多处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无数的建筑,无数的珍宝,祖先的智慧,民族的奇迹,就这样被英国、法国这两个强盗给毁灭了,让我们永远记住——读课题。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感受英法联军毁灭这座园林的强盗行径。

四、积累词句,归类整理

日积月累

一、积累词语

1.描写圆明园景物名称的四字词语:

2.描写圆明园建筑特点的四字词语:

二、积累句子

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众星拱月(布局)

宏伟建筑痛惜之情

历史文物

第二课时(略)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

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3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文中出现的新词。

2.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基本内容,联系上下文或查词典初步理解词语。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预习。

搜集中国近代历史事件,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材料并交流。

2.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由题激趣

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曾经有过一个百年的噩梦,那是一段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也是一段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历史。

----展示自己搜集的材料。

(从那儿搜集到的的,简要的讲述)

就在那个时代,1860年,曾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被八国联军毁灭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1课《圆明园的毁灭》。

板书课题,学生书空课题后齐读课题。

二:

出示学习目标。

(齐读)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文中出现的新词。

2.了解课文基本内容,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或查词典初步理解词语。

三:

第一次互助学习:

(检查预习情况,扫除生字)------7分钟左右

1.听说大家已经读过课文了,谁来告诉大家你读了几遍?

(及时鼓励)

好,我们来轮读课文,读得同学要读准字音,声音响亮,其他同学仔细听,发现问题请读后举手指正。

学生轮流读课文,读错后及时纠正。

板书学生读错的地方,读后及时纠正。

要点:

1.引导学生纠错:

读错字词、丢字、长句读法。

2.适时激励学生,保持朗读、纠错的积极性。

四:

第二次自主互助学习。

(二读课文,理解词语)------10分钟左右

刚才我们轮读了课文,现在请大家浏览课文,注意刚才出错的地方,把自学课文中遇到的不懂的词语,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

(4分钟后我们来交流)

1、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现在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和同桌交流不理解的词语。

不能解决的用“?

”标出来。

2、同桌合作解决词语。

全班合作解决词语。

五:

第三次自主合作学习。

(三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0分钟左右

现在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给大家4分钟的时间,默读课文2-4自然段,说说你了解到什么了?

要求:

吐字清楚,声音响亮。

组织好与语言,尽量不重复。

要点:

(差、中、好)搭配。

适当指导学生朗读重点的地方。

重点放在课文的主要内容感知(圆明园的辉煌)

学生集体交流。

训练:

小黑板

我知道圆明园在(),是由()组成的,圆明园中有(),有(),…….。

读后,我仿佛走进了()。

六:

第四次学习(学会写生字和词语)---------10分钟左右。

提出要求,仔细观察,注意笔画正确和结构合理。

把遇到的难写的生字写2个。

1、自主练习,同桌互评交流。

(谁来提醒大家,范写)

2、新词朗读识记。

当堂训练

1、考一考文中出现的新词。

(板演+互相批阅纠正)

如果出错,当堂纠错,再练习。

2、完成作业,(本课生字4个,带词语)。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品读课文,感知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回顾前课,复习导入。

(3分钟左右)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和课间看到的圆明园的影像资料,相信圆明园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影像:

板书:

通过课文朗读和查阅资料,我知道里圆明园里有()。

给大家1分钟的思考时间。

学生汇报(3—5名学生。

小结:

是呀,圆明园正如法国大作家雨果所说:

是一座无法用语言描绘的恍如月宫的建筑。

二、板题示标,明确学习方法。

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圆明园,通过作者传神的语言,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请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品读课文,品味圆明园辉煌的过去,了解圆明园毁灭的经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教育。

(生读)

三:

第一次自主互助学习(朗读2-4自然段,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12分钟左右

为了更好的达成目标,请看老师给出的学习指导:

学习指导一:

1、默读课文2-4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圆明园的美景,并把自己的想法标注在空白处。

2、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想想准备用什么样的语气朗读。

可以和同桌交流。

(6分钟后比比谁最能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情)

(一)学生自主互助学习,教师巡视,规范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关注学困生并指导。

(二)学生汇报交流。

指导学生:

我喜欢的在(什么地方),我要带着(什么样)的感情去朗读。

学生赛读:

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地方。

(三)检测:

大家读得这么富有感情,我想,更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地方背诵下来。

2分钟准备,比比谁能背诵的最流畅。

1、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此时此刻,我想大家有很多的话想说,请大家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感受:

2、圆明园________________!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给大家2分钟的思考时间,然后来说说。

要点:

及时鼓励,以小组为单位,激发学生为小组争红旗。

完成板书:

爱金碧辉煌建筑宏伟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恨被称为建筑艺术的精华园林艺术的的瑰宝圆明园

四:

第二次自主互助学习。

(学习5自然段,重温历史,激发情感)----10分钟左右

请看课文中所看到的两幅插图,这就是如今的圆明园。

出示学习指导二:

1、自读5自然段,与同桌交流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2、画出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的重点词句,与同桌交流如何朗读。

(3分钟后全班交流、看谁能朗读出自己的感情)

学生自主互助学习,教师倾听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指导。

好,时间到,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准备。

准备好请举手。

学生朗读(3-5),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此时此刻,面对圆明园被毁灭后留下的断垣残壁,回想曾经的金壁辉煌,你想说点什么吗?

给你2分钟的时间,可以说说你从重点词句,或课文前后对比,或是自己的感受,或者是自己此时的心情等:

圆明园________________!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汇报交流(注意提醒学生的语言描述)

是呀,可恶的英法联军放火后,大火连烧三天,至此,圆明园所拥有的一切,现在都“没有了”──一边添加一边让学生跟读。

圆明园中,金碧辉煌的殿堂“没有了”!

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也没有了”!

……;没有了……也没有了……,没有了……还没有了……)

边说边擦掉板书。

齐读第一个自然段。

五、第三次自主互助学习。

(深刻感悟、表达情感)

1、现在,我想大家有许多要说的话,现在请以《读圆明园有感》为题,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2、同桌互相交流修改。

3、朗读自己的小练笔。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4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震撼人心的作品。

文章用墨不多,但给读者留出的想象空间较大。

语言准确而概括。

每个读过此文的人,都会为圆明园的毁灭心升遗憾情;每个读过此文的中国人,都会为圆明园的毁灭心升耻辱感,激起浓浓爱国情。

而这正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与作者、教者产生共鸣;为了落实新课标中提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目标。

教学设计中注意了以下四方面内容:

1、关注整体,以疑激趣:

读文贵有疑培养学生读文问难的阅读习惯,鼓励学生在质疑──解疑──回读的阅读过程中,达到情感的共鸣。

2、关注写法,积累运用:

针对高年级学生特点,讲文更要渗透写法。

真正做到读写的结合。

3、重视读文,读中自悟: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有的专家说:

读的过程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过程。

教学中设计多种形式的读:

对读、引读、对比读、自读、默读等形式,引导学生读中理解、感悟。

4、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对于不熟悉的事物,孩子是很难想象的。

多媒体的引入,帮助学生对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侵略者入侵的丑恶行径理解。

更好地解决了语言文字想象艰难的问题。

本案为第二课时,第一课时对文章进行了初步解读,指导学生搜集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学习讨论了当时的时代背景。

同时学习了文章出现的重点词语,并理解了他们的意思。

鼓励学生在初读之后提出问题。

解决一些例如词语方面的简单问题。

激发学生深入读文,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

1、知识与技能:

⑴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⑵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⑴关注整体,以疑激趣。

⑵重视读文,读中自悟。

⑶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外资料和对课内重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产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激起爱国的情怀。

一、初读质疑,以疑解文: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圆明园的毁灭》:

齐读课题。

圆明园前后两个字音同,但写法不同。

前面的圆是团圆的圆;后面的园是花园的园。

注意他们的写法。

2、让我们再读课题。

3、根据你初读的感受,如果让你在题目的后面补充一句话,会说什么?

投影:

圆明园的毁灭。

4、书上是怎样说的?

(第一段)指读:

读了这句话后,你有什么问题吗?

5、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阅读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