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教材九年级化学112单元简答题汇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17359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7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新教材九年级化学112单元简答题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新教材九年级化学112单元简答题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新教材九年级化学112单元简答题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新教材九年级化学112单元简答题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新教材九年级化学112单元简答题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新教材九年级化学112单元简答题汇总.docx

《人教版新教材九年级化学112单元简答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新教材九年级化学112单元简答题汇总.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新教材九年级化学112单元简答题汇总.docx

人教版新教材九年级化学112单元简答题汇总

人教版新教材九年级化学1━12单元简答题汇总

一、二单元问答题

1.如何检验呼出的气体中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答:

取一干燥玻璃片,向其呼气,若出现水雾,则说明有水蒸气;取一饮料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若出现白色浑浊,则说明有二氧化碳。

2.细口瓶的塞子为什么要倒放在桌子上?

答:

防止污染瓶塞,接着污染药品。

3.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试管口?

答:

防止药品倒出。

4.拿细口瓶倒液时,为什么标签要朝向手心?

答:

防止残液流下,腐蚀标签。

5.倒完液体时,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

答:

防止液体吸水,挥发或与空气中的氧气或二氧化碳等发生反应。

6.通常哪些气体能作保护气?

为什么?

答:

氮气或稀有气体;因为它们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7.硫在空气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说明了什么?

答:

氧气的纯度越高,可燃物在其中燃烧越剧烈。

8.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如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答:

用手紧握试管,观察水中的导管有没有气泡冒出,若有,则装置不漏气。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本习题

1.设计实验证明植物体内含有水。

把新鲜的植物密封于干燥的塑料袋内,不久袋内出现水珠;或者直接从植物体内挤压出液体也可以证明植物体内有水。

2.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有什么不同?

水蒸发时,只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水分解时,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

3.P49讨论2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原子不发生变化。

4.P51家庭小实验2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体积小于200mL,原因是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之间有间隔。

5.P52习题3

(1)混合物与纯净物有什么不同:

从分子的角度看,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纯净物有同种分子构成。

(2)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3)湿衣服在阳光下和通风处比在阴凉、背风处易于晾干。

在阳光下和通风处分子的运动速度更快。

(4)香水、汽油为什么要密封保存?

防止香水、汽油因分子运动而挥发。

(5)水蒸发后,化学性质没有变。

水蒸发,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水分子没有改变,因此化学性质没有变。

(6)25m3的石油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0.0024m3的钢瓶中。

分之之间有间隔,加压可以减小分子之间的间隔。

6.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1)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正确。

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2)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不同种原子不能结合成分子。

错误。

比如CO就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3)空气是由空气分子组成的。

错误。

空气是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4)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经混合,他们的化学性质都已改变。

错误。

混合物中的各种成分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

(5)空气里氮气、氧气的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正确。

7.举例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

8.在生活中你见过(或使用过)哪些净化水的方法?

如:

用纱布过滤、用明矾净化水等。

第四单元简答题

1.以氧原子为例,说明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几种。

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

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氧原子有8个质子、8个中子、8个电子;8个质子和8个中子构成原子核,居于原子的中央,核外有8个电子围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由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和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现有质量相等的钠、镁、铝三块金属,哪一种金属含的原子数最多?

哪一种金属含有的原子数最少?

为什么?

钠最多,铝最少。

因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最小,铝最大。

记住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第五、六单元简答题

一、化学方程式简答题:

1、水的蒸发与水的电解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答题要点:

水蒸发过程中,只是分子间隔改变了,而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属于物理变化;而水电解过程中,水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氢分子和氧分子,水分子本身改变了,属于化学变化。

2、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答题要点: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因此,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3、“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增大了,此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这说法对吗?

答题要点: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镁条质量与氧气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

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必然大于镁条的质量。

所有化学反应都一定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这各说法不对。

4、“法轮功”邪教组织头子向其成员宣称:

只要他一发功,就可使一块铜发生化学变化变成一块金。

请你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这种说法的正误。

答题要点:

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是不会发生改变的,因此通过化学反应不可能使一块铜变为块金的。

点燃

5、某同学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后认为:

将3克碳在10克氧气中充分燃烧后,可得到13克二氧化碳。

你赞同他的观点吗?

(简述理由)

答题要点:

不赞成。

∵在化学反应C+O2====CO2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为3:

8:

11,即3克碳只能与8克氧气反应得到11克二氧化碳(还有2克氧气剩余)。

二、碳及其化合物简答题

6、

(1)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用墨绘制的名画清明上河图,年深日久还能保存至今的原因何在?

(2)考古学家们发现,在很多保存良好的木乃尹的古墓中的棺材外都铺有一层木炭,原因何在?

答题要点:

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稳定。

7、请你根据下列物质的性质,写出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相应的用途:

(1)金刚石的硬度大;

(2)石墨的导电性良好;

(3)活性炭有很强的吸附性;

(4)单质碳有还原性;

8、到目前,科学家发现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有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等,为什么它们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但物理性质却差别很大?

答题要点: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9、

(1)你知道什么是“温室效应”吗?

答题要点:

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氟氯代烷等气体含量不断上升,使全球变暖的现象叫温室效应。

(2)温室效应有哪些危害?

答题要点:

①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②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③气候反常、自然灾害频繁等。

(3)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防止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增强?

答题要点:

①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②更多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等清洁能源;③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④提高人类的环保意识等。

第七、八单元实验探究简答题

1.下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几个实验,请通过观察、比较a、b、c、d、e五处然后回答:

a处

b处

c处

d处

e处

现象

如:

燃烧

不燃烧

燃烧

不燃烧

不燃烧

原因

白磷是可燃物,有氧气且达到了着火点

没有氧气

同a处

没有达到着火点

不是可燃物

结论

则可得燃烧是可燃物,有氧气且达到了着火点

的条件是:

2.观察下列A、B两幅图片:

B、雕像被腐蚀

A、森林被毁坏

 

请回答:

(1)上述情景是怎样造成的?

答:

因酸雨的腐蚀造成的。

(2)请你谈一谈,应采取怎样的防止和保护措施?

答:

减少煤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清洁能源,将燃烧产物处理或回收利用。

3.已知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如下: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请根据该活动性顺序总结几条规律

1如: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从左到右金属的活动性逐渐减弱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面的金属可置换酸中的氢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可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第九单元溶液简答题:

11、某校初三学生小朱学习了《化学》溶液这一单元后认为:

溶液一定是均一的、稳定的、无色透明的液体。

你认为呢?

如果是错误的,请你举例说明。

答题要点:

这观点有正确之处,也有错误之处。

正确之处:

溶液一定是均一的、稳定的、透明的混合物。

错误之处:

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氯化铁溶液是黄色的。

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酒精。

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12、用汽油或洗涤剂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二者的去污原理相同吗?

答题要点:

不同。

汽油是通过溶解油脂去污;而洗涤剂是使油脂乳化去污。

13、使一瓶接近饱和的某固体X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方法有三种:

①加入足量的X溶质;②蒸发溶剂水;③降低溶液温度。

这三种方法都正确吗?

为什么?

答题要点:

方法①和②对所有固体物质都是对的。

方法③只适用于大部分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少(或者说: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

对于少数溶解度随温度降低反而增大的物质(如熟石灰),应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

14、顺德有很多人都是靠养鱼为生并发家致富的。

鱼民们发现天气闷热的时候,鱼塘里的鱼总是接近水面游动,你知道为什么吗?

鱼民们都知道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鱼将大量死亡。

你认为鱼民们应如何正确处理解决这种危机?

答题要点:

气体的溶解度是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少的。

天气闷热(升温),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减少,鱼儿为了吸到更多的氧气,所以鱼总是接近水面游动。

为了避免鱼因缺氧而大量死亡,应尽快在鱼塘中设立几个水泵,把水喷到空气中,增大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

15、某学生说:

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表示在100克溶液里溶解了36克氯化钠。

请你指出他的不够科学严谨之处。

答题要点:

不够科学严谨之处①没有指明温度;②溶解度的单位是克;③溶解度是指在100克溶剂里(不是100克溶液里)溶解的氯化钠;④没有指明是饱和状态。

16、“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这观点对吗?

对的

17、在某温度下,把100克30%的硝酸钠溶液加水稀释成5%的硝酸钠溶液。

溶解度、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几者中保持不变的有哪些?

答题要点:

溶解度、溶质质量保持不变。

18、某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对吗?

理由何在?

答题要点:

不对。

如果是加溶剂变为不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是对的。

但如果是升温(或降温)变为不饱和溶液的,其溶质、溶液的质量都没有改变,因此,其溶质质量分数将保持不变。

第十单元简答题

1.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D)

A.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B.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C.水溶液能使石蕊变红色D.能除去油污,可做厨房的清洁剂

2.怎样鉴别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答:

取待测液1~2mL注入试管中,放入一根长玻璃管,用嘴衔着住里吹气,若出现白色浑浊,则为石灰水,来变浑浊的是氢氧化钠溶液。

3.初中化学中的优先操作原理

(1)装置安装;从下到上,从左到右。

(2)加物质,先固后液。

(3)制气体:

先验气密性,再装药品(一般)。

(4)气体净化:

先洗气净化,再干燥。

(5)制气结束:

先撤导气管,再撤灯。

(6)可燃性气体:

先验纯度,再点燃。

(7)CO还原CuO的实验:

实验开始先通CO,排净空气再点灯,实验结束先熄灯,试管冷却再停CO。

4.初中化学中的优先鉴别原理

鉴别多种物质时:

先用物理方法(看颜色,观状态,闻气味,观察溶解性);再用化学方法;固体物质一般先溶解配成溶液,再鉴别;用试纸鉴别气体要先润湿试纸。

5.某环保小组监测到一小型造纸厂向河中非法排放碱性废液。

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试设计两种检验碱性废液的方法。

方法一:

取待测液1~2mL注入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方法二:

用玻璃棒蘸废液涂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6.在某些食品的包装袋内,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的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主要成分为生石灰”。

为什么生石灰能做干燥剂?

如果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

这是为什么?

试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生石灰的化学名称是氧化钙,化学式:

CaO。

生石灰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能作干燥剂。

生石灰在空气中会与水蒸气反应:

CaO+H2O=Ca(OH)2,氢氧化钙又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坚硬的碳酸钙:

Ca(OH)2+CO2=CaCO3↓+H2O所以白色颗粒会粘在一起成为块状。

7.某学生测定的下列数据中,不合理的是(B)

用10mL量筒量取了7.5mL水(说明:

量筒可以量取7.5mL液体)

用pH试纸测得某地水的pH为5.2(初中用的pH试纸的标准比色卡的数值是整数)

用托盘天平称得某小苏打样品的质量为16.7g(天平称量的数椐精确到0.1g)

测得某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90.5%

8.一些国家正在试用碳酸水浇灌某些植物,其作用是(B、C)

A.调节土壤的pH,改良酸性土壤B.调节土壤的pH,改良碱性土壤

C.促进植物光合作用D.在植物上方形成温室

9.如果将实验室残留的盐酸直接倒入下水道,会造成什么危害?

应如何处理废盐酸?

废盐酸会造成管道被腐蚀,水和土壤被污染。

应该用熟石灰把废盐酸处理后再倒掉。

10.用适量的稀盐酸可以将热水瓶胆上的水垢[主要成分是Mg(OH)2和CaCO3]除去。

说明去垢的原理,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水垢中的Mg(OH)2和CaCO3都不溶于水,它们和盐酸反应生成物都可溶,这样就可用水洗净除去了。

Mg(OH)2+2HCl=MgCl2+2H2O,CaCO3+2HCl=CaCl2+H2O+CO2↑

11.某学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取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用pH计(测pH的仪器)每隔几分钟测一次pH,其数据如下表所示:

测定时刻

5:

05

5:

10

5:

15

5:

20

5:

25

5:

30

5:

35

pH

4.95

4.94

4.94

4.88

4.86

4.85

4.85

(1)所降雨水是否为酸雨?

在测定的时期内,雨水的酸性是增强还是减弱?

(2)经调查,这一地区有一个硫酸厂(生产过程中产生SO2)和一个电镀厂、这些工厂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煤。

另外,这一地区的生活燃料也主要是煤,还有液化石油气。

试分析造成这一地区酸雨的主要原因,你认为应采取什么措施?

答:

(1)pH小于5.6,是酸雨,雨水的酸性增强。

(2)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有:

①硫酸厂生产过程中产生SO2;②硫酸厂、电镀厂和生活燃煤中含硫,燃烧产生二氧化硫。

应采取的措施:

燃料脱硫处理,废气处理后排放。

第十一单元简答题

解释下述现象。

1.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把一个新鲜鸡蛋放入水中,鸡蛋沉入水底。

加入浓盐酸后,鸡蛋会出现上浮、下沉、再上浮、再下沉的现象,反复多次。

答:

将鸡蛋放入稀盐酸中发生如下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积累在鸡蛋壳表面的二氧化碳气体逐渐增多,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产生上托力使鸡蛋慢慢上升,鸡蛋升到液面时,二氧化碳逸出,在重力的作用下鸡蛋又会慢慢下降,如此循环往复。

2.馒头、面包等发面食品的一个特点是面团中有许多小孔,它们使发面食品松软可口。

根据发酵粉(含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有机酸)可与面粉、水混合直接制作发面食品的事实,说明碳酸钠、碳酸氢钠在其中的作用。

答: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发酵产生的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团中有许多小孔,因此馒头面包等发面食品疏松多孔。

3.《食盐的妙用》

卡片1:

牙龈出血时可用口含食盐水止血

洗新衣服放一些食盐可防止褪色

每天清晨喝一杯盐开水,可防治便秘

卡片2:

用茄子根和盐煮的水洗脚,可防治脚气病。

用沐浴盐沐浴为世界美容趋势之一,具有消除疲劳和美容的功能。

③“山珍海味离不开盐”,食盐用于烹调,还可作防腐剂。

卡片3:

每天坚持用淡盐水漱口,可除口臭

易出脚汗且异味较大者,常用盐水洗双脚可除臭

削去外皮的苹果、梨等,如不立即食用,外表会变成浅棕色,如果泡于凉淡盐水中,既可防止变色,又可增添其清脆香甜。

4.铝对人体健康有害吗?

答:

世界上有数百万计的老人患老年性痴呆症。

许多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老年性痴呆症与铝有密切关系。

同时还发现,铝对人体的脑、心、肝、肾的功能和免疫功能都有损害。

因此,世界卫生组织于1989年正式将铝确定为食品污染物而加以控制。

提出成年人每天允许铝摄入量为60mg。

从我国的目前情况来看,如果不加以注意,铝的摄入量会超过这个指标。

除了从氢氧化铝、胃舒平、安妥明铝盐、烟酸铝盐、阿斯匹林等药物中摄人铝以外,每人每天要从食物中摄人8mg~12mg的铝。

由于使用铝制的炊具、餐具,使铝溶在食物中而被摄入约4mg。

大量的铝还来自含铝的食品添加剂。

含铝的食品添加剂经常用于炸油条、油饼等油炸食品。

含铝的食品添加剂的发酵粉还常用于蒸馒头、花卷、糕点等。

据有关部门抽查的结果看,每千克油饼中含铝量超过1000mg。

如果吃50g这样的油饼,就超过了每人每天允许的铝摄入量。

因此,要尽量少吃油炸食品,尽量少用含铝的膨松剂,尽量避免使用铝制的炊具及餐具。

5.使用化学和农药的利与弊?

利是:

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弊是:

过量施用化肥会引起土壤酸化,水域氮和磷含量升高,氮化物和硫化物气体排放等造成土壤退化和水、大气环境的污染。

农药本身有毒,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

6.为什么铵态氮肥不能和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铵盐能与碱反应放出氨气:

Ca(OH)2+2NH4Cl=CaCl2+2H2O+2NH3↑,使氮肥损失。

7.在通常情况下,氮气和氧气不会发生反应,但在雷电作用下,氮气和氧气可发生反应,并最终能形成硝酸。

请解释雷雨过后,庄稼生长得更加茂盛的原因。

答:

雷鸣闪电可使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硝酸。

雷雨过后,庄稼被普施了一次氮肥,故长势更为茂盛。

8.我国古代纺织业常用氢氧化钾作漂洗的洗涤剂。

前人将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灼烧后的固体与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在水中相互作用,即可制成氢氧化钾。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过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①、

②、CaO+H2O=Ca(OH)2

③、Ca(OH)2+K2CO3=2KOH+CaCO3↓

9.化学肥料分为哪几类?

什么叫做复合肥料?

答:

化肥通常分为氮肥、钾肥和磷肥三类。

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的化肥叫做复合肥料。

例如:

硝酸钾KNO3、(NH4)2HPO4等。

 

第十二单元简答题

1.我校初三年级的一名同学参加体能训练可以在45s内跑完400m,他的最大氧气吸入量为4L/min,而肌肉在工作达到极限时,每公斤体重每分钟需要氧气约0.2L,如果该同学体重为50kg,他在45s内跑完400m将需要多少氧气?

他还缺少多少氧气?

解:

45/60×4L/min=3L

0.2L/min/kg×45/60min×50kg=7.5L

7.5L-3L=4.5L

2.1kg人体脂肪可储存约32200kJ的能量,一般人每行走1km,大约要消耗170kJ的能量。

如果有人每天步行5km,此人1年中因此而消耗的脂肪大约是多少?

解:

170kJ/km×5km×365=310250kJ

310250kJ÷32200kJ/kg=9.64kg

3.CO使人体中毒的原理?

答: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比氧气强200倍,结合了一氧化碳的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人就会缺氧窒息死亡。

4.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淀粉的化学式为(C6H10O5)n。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为:

6nCO2+5nH2O(C6H10O5)n+6nO2

在人体组织里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需要。

写出反应式:

C6H12O6+6O2—→6CO2+6H2O(缓慢氧化)

5.请你将人体缺乏的元素与由此而引发的疾病用直线连起来:

 

6.化合物的分类:

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并不都是有机化合物。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是:

CH4。

7.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减少使用塑料制品。

重复使用塑料制品。

使用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

回收各种塑料。

另:

九年级化学简答题汇编

1、为什么说点燃蜡烛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答:

点燃蜡烛时,石蜡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同时石蜡又燃烧生成CO2(二氧化碳)和水,这是化学变化。

2、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有哪些?

从何而来?

答:

气体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这些气体来自矿物燃料(煤、石油)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注:

只要有煤、石油燃烧的地方就会造成空气污染。

3、排放到空气中二氧化硫有人说会形成酸雨,这种说法对吗?

如何除去SO2?

答:

这种说法对。

因为二氧化硫会跟空气中的水蒸气化合生成亚硫酸,或SO2在漂尘的作用下与O2化合生成SO3,SO3再与水反应生成硫酸。

除去SO2可用氢氧化钠溶液。

SO2+H2O==H2SO3

SO2+2NaOH==Na2SO3+H2O

4、为什么物质在纯氧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甚至不能燃烧的物质也会燃烧?

答:

因为空气中氧气被不能支持燃烧的氮气冲淡了。

5、为什么在空气中同时受热时,白磷先燃烧而红磷后燃烧?

答:

因为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着火点高。

6、为什么KClO3里混入KMnO4加热时制氧的速度会大大加快?

答:

因为加热时高锰酸钾首先分解,会生成二氧化锰,它对氯酸钾分解又会起催化作用。

7、100毫升酒精与100毫升水混合体积,为什么会减小?

答:

因为分子间有间隔,酒精分子扩散到水分子间隔中去了。

8、酒精挥发与酒精燃烧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用原子、分子观点解释)

答:

酒精挥发是酒精由液体变化为气体,分子本身没有变,只是分子间间隔在变,属于物理变化。

酒精燃烧是酒精跟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原来的分子被破坏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了新的分子,属于化学变化。

9、造成水污染的因素有哪些?

答:

工业上的三废:

废渣、废水、废气;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业上农药、化肥的随意施用;生活垃圾倒入河中。

10、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写有“严禁烟火”的字样,为什么?

答:

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11、如何用实验证明酒精(甲烷、蜡烛)中含有氢元素、碳元素?

答:

将它们点燃,然后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有水珠生成,说明它们的成分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再将烧杯翻转过来,注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燃烧有CO2生成,证明它们的成分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12、含碳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因此二氧化碳、碳酸是有机物。

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答:

不对。

二氧化碳、碳酸虽然它们含有碳元素,但由于它们的组成和性质跟无机化合物相似,因而一向把它们作为无机化合物来研究。

13、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成铜绿,写出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