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护理高升本内科护理学学位课程考试大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05109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大学护理高升本内科护理学学位课程考试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浙江大学护理高升本内科护理学学位课程考试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浙江大学护理高升本内科护理学学位课程考试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浙江大学护理高升本内科护理学学位课程考试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浙江大学护理高升本内科护理学学位课程考试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大学护理高升本内科护理学学位课程考试大纲.docx

《浙江大学护理高升本内科护理学学位课程考试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大学护理高升本内科护理学学位课程考试大纲.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大学护理高升本内科护理学学位课程考试大纲.docx

浙江大学护理高升本内科护理学学位课程考试大纲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医学学位课程考试大纲

护理学高升本

内科护理学

一、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

《内科护理学》(尤黎明主编2007年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现代护理学新编》(姚蕴伍郭常平主编2005年第一版,浙江大学出版社)

(2)课件:

1)自主学习型网络课件2)播放型讲课课件

二、考试大纲

说明

1.掌握、熟悉内容占考试内容的90%,了解内容占考试内容的10%。

2.考试时间:

2小时

3.考试形式:

选择题76题(每题1分),题型为单项选择(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问答题3题(每题8分)。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支气管扩张

1、了解支气管扩张的的概念、病因。

2、掌握支气管扩张的临床表现、检查结果。

3、熟悉支气管扩张治疗要点。

4、掌握支气管扩张的护理要点。

概念:

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慢性炎症及支气管阻塞,导致支气管组织结构较严重的病理性破坏而引起支气管管腔的扩张和变性。

病因:

先天性:

较少见,多为发育缺陷和遗传性疾病引起。

继发性:

反复支气管-肺组织感染和阻塞,最常见的是婴幼儿百日咳、麻疹、支气管肺炎,多见于下叶。

临床表现:

•症状:

青年、幼年期发病,慢性咳嗽伴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

典型痰液分层:

泡沫-脓性成分-黏液-坏死组织沉淀物。

•体征:

典型者在病变部位问及固定、持久的湿啰音。

检查结果:

胸片:

下肺纹理增多或增粗,多个不规则蜂窝状透亮阴影或沿支气管卷发状阴影,感染时可有液平。

CT:

管壁增厚的柱状扩张或成串成簇的囊性改变。

治疗要点:

1.保持呼吸道引流通畅:

用祛痰剂和支气管舒张剂稀释痰液,促进排痰,通过体位引流或吸痰,促进脓痰引流。

•2.控制感染。

•3手术治疗

护理要点:

1.鼓励病人多喝水,每天1500ml以上,利于排痰。

2.观察咳嗽、咳痰(量、色、味等)、咯血程度等。

3.体位引流:

原则:

抬高患肺,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

上叶-坐位或健侧卧位,中叶-仰卧位稍向左侧,同时床脚抬高30~50cm,下叶-床脚抬高30~50cm,再根据不同肺段取体位。

每天引流1~3次,每次约15分钟,最好安排在餐前,同时观察病人反应。

4.大咯血窒息的抢救:

取头低脚高俯卧位,脸朝向一侧,轻拍背部,并迅速挖出或吸出口、咽、喉、鼻部血块。

同时给予垂体后叶素(缩小小动脉和毛细血管,使肺血流量减少,促进止血)静推后维持及其它止血药物。

肺结核

1、掌握肺结核的病因、主要传染途径。

2、了解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征和肺结核的发生与发展。

3、熟悉肺结核的分类标准及临床表现。

4、熟悉PPD检查的方法、判断标准及临床表现。

5、熟悉常用抗结核药及其不良反应。

6、掌握肺结核化学治疗的原则。

7、掌握大咯血的护理措施。

病因与发病机制:

1.结核菌:

涂片染色具有抗酸性,为需氧菌,适宜温度36度左右,生长缓慢。

对外界抵抗力较强,阴湿环境能生存5个月以上,阳光下暴晒2小时,紫外线照射10?

20分钟可被杀死。

结核菌可以分为人型、牛型、鼠型等,引起人类感染主要为人型和牛型。

2.感染途经:

飞沫感染最常见,传染源为排菌的肺结核病人。

尘埃感染较少见。

3.人体反应性:

免疫力:

非特异性免疫力:

先天或自然免疫力

特异性免疫力:

后天性,主要通过接种卡介苗或感染结核菌后获得。

结核分型:

Ⅰ型:

原发型肺结核

Ⅱ型: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急性、亚急性或慢性)

Ⅲ型:

继发型肺结核

Ⅳ型:

结核性胸膜炎

Ⅴ型:

肺外结核

临床表现:

症状:

全身:

逐渐起病,午后潮热,盗汗,女性月经失调等;

呼吸道:

咳嗽,开始常多见干咳,咯血,可痰中带血至大量咯血。

体征:

早期不明显,病灶广泛时可在局部发现叩诊浊音闻及罗音。

结核菌:

找到结核菌为金标准。

•PPD试验:

48~72小时后测量皮肤硬结直径。

强阳性(硬节直径大于20mm或具有水泡/组织坏死)具有意义

治疗:

1.一般治疗:

高热量、高蛋白、多种维生素营养支持。

中毒症状重或心肺功能不全者卧床休息。

2.抗结核药物治疗:

应严格遵守“早期、规则、联合、适量、全程”的治疗原则。

主要药物有:

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链霉素(S)、乙胺丁醇(E)。

主要副反应有肝功能损害、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神经损害等,注意利福平会使尿液变红。

抗痨疗程至少6个月,不能随意停药。

3.对症治疗:

毒血症状严重时可加用糖皮质激素。

咯血,少量时对症为主,大量时按照大咯血处理。

咯血窒息的病人的抢救:

出现窒息征象,应立即取头低脚高45°俯卧位,轻拍背部,迅速排出在气道和口咽部的血块。

必要时用吸痰管进行机械吸引,并给予高浓度吸氧。

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准备与配合工作,以解除呼吸道阻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概念。

2、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表现。

3、熟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结果、治疗要点。

4、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要点。

概念: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作持续3个月,连续两年或两年以上,是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非特异性炎症,以小气道的炎性变化最为突出。

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永久性扩大,伴有管壁机构破坏,而无明显纤维化的肺组织特征性病理改变。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对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合称

临床表现:

•慢支:

症状:

慢性咳嗽咳痰,有时伴有喘息、气促。

寒冷季节或气候变化时发病或加重。

•体征:

早期及缓解期可无体征,急性发作时干湿性罗音,喘息型可有哮鸣音。

•胸片:

两肺纹理增粗,紊乱。

肺气肿:

症状:

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活动后加剧。

体征:

桶状胸,呼吸活动减弱,叩诊过清音,呼吸音降低,心界缩小。

OPD严重度分级

0:

危险期正常肺功能、慢性症状、暴露于危险因子

I:

轻度FEV1/FVC<70%、FEV1≥80%

伴有或不伴有症状慢性症状

II:

中度FEV1/FVC<70%、50%≤FEV1<80%

III:

重度FEV1/FVC<70%、30%≤FEV1<50%

伴有或不伴有症状慢性症状

Ⅳ:

危重度FEV1/FVC<70%、FEV1<30%,或FEV1<50%伴呼吸衰竭或有右心衰临床征象

胸片:

肋间隙增宽,膈顶下降,肺透亮度增高,心影缩小。

肺功能:

确定有无通气功能障碍。

1.用力肺活量(FVC):

吸气至肺总量位后以最大的努力,最快的速度作呼气肺活量。

2.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

吸气至肺总量位后一秒之内快速呼出气量。

3.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

是以肺泡毛细血管膜两侧气体分压差为133.3Pa,单位时间所能通过的气量即弥散量为指标。

血气分析:

I型呼衰:

PaO2<60mmHg,无CO2储留。

宜高浓度吸氧。

II型呼衰:

PaO2<60mmHg,PaCO2>50mmHg。

宜低浓度持续给氧。

治疗要点:

1.戒烟

2.吸氧,严重缺氧者宜长期家庭氧疗,可改善生活质量及劳动能力,延长生命。

每天宜15小时以上低流量吸氧。

3.抗炎、止咳、化痰、平喘等对症处理。

4.有肺心病患者同时加强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

护理要点:

1.常规呼吸道清理、营养支持等。

2.呼吸肌功能锻炼,改变浅快呼吸为深慢呼吸。

腹式呼吸:

双手放于前胸部或上腹部,用鼻缓慢吸气时,膈肌程度下降,腹肌松弛,腹部手感向上抬起,胸部手在原位不动抑制胸廓运动;呼气时,腹肌收缩帮助膈肌松弛,膈肌随腹腔内压增加而上抬,增加呼气潮气量。

每天锻炼,时间由短到长,习惯于平稳而缓慢的腹式呼吸。

缩唇呼气:

呼气时腹部内陷,胸部前倾,将口唇缩小,尽量将气呼出。

每天2次,每次10~20分,每分钟7~8次。

支气管哮喘

1、了解支气管哮喘的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病理改变。

2、掌握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

3、熟悉支气管哮喘的实验室及其它检查结果、诊断要点和治疗要点。

4、掌握支气管哮喘的护理要点。

概念:

哮喘是一种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

发病机制:

变态反应:

多由接触变应原触发和引起。

气道炎症:

多为慢性炎。

是哮喘的本质。

气道高反应

神经机制参与

诊断:

症状:

在接触过敏源如尘螨、花粉等后,出现发作性喘息、胸闷、气急、咳嗽、呼吸困难,严重时出现端坐呼吸。

咳嗽变异性哮喘可仅有咳嗽症状,无哮喘的典型表现。

体征:

两肺闻及呼气相哮鸣音。

检查:

肺功能FEV1、PEF等下降,激发试验或舒张试验阳性,缓解期肺功能可正常。

血气分析:

低氧血症,过度通气导致的低碳酸血症。

皮肤点刺试验过敏源阳性,血IGE增高。

治疗:

1.脱离过敏源

2.解痉平喘治疗:

包括糖皮质激素、茶碱类、β2受体激动剂、白三烯受体阻滞剂。

护理要点:

1.做好病情评估,包括发作频率、严重度、用药情况等,对于有明确过敏源者尽量避免接触过敏源。

2.注意药物副作用,对于激素雾化吸入者嘱其每次雾化完成后漱口;对于β2受体激动剂雾化者了解有无手颤等副作用;

茶碱类注意滴速,不宜过快,对于孕妇不宜使用;

3.加强与患者沟通,避免紧张。

哮喘是一种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

呼吸衰竭

1、掌握呼吸衰竭的概念、血气分析判断标准及分型。

2、熟悉呼吸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

3、掌握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

4、掌握不同类型呼吸衰竭的给氧原则和给氧方式。

5、掌握呼吸衰竭病人常用护理诊断/问题及护理措施。

6、熟悉呼吸衰竭病人的健康指导。

概念:

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储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分类:

按血气分:

I型呼衰:

PaO2<60mmHg,无CO2储留。

II型呼衰:

PaO2<60mmHg,PaCO2>50mmHg。

按病程分:

急性呼衰:

原呼吸功能正常,突发因素导致短期内呼衰。

慢性呼衰:

原有慢性疾病,经过较长时间发展成呼衰。

按病理生理分:

泵衰竭:

神经肌肉病变引起。

肺衰竭:

气道、肺或胸膜病变引起。

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发生机制:

1、肺通气不足,2、弥散障碍,3、通气/血流比例失调,4、肺内动静脉解剖分流增加

临床表现:

除原发病症状体征外尚有呼吸困难、发绀、精神、神经症状及血液循环系统等症状。

血气分析:

PaO2<60mmHg,伴或不伴PaCO2>50mmHg。

处理原则:

保持呼吸道通畅条件下,迅速纠正缺O2和CO2储留,纠正酸碱失衡和代谢紊乱,防治多器官功能受损,积极治疗原发病,消除诱因,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1.保持呼吸道通畅。

2.氧疗:

I型呼衰:

宜高浓度吸氧。

II型呼衰:

宜低浓度持续给氧。

依据:

Ⅱ型呼吸衰竭,病人的呼吸中枢对CO2刺激的敏感性降低,甚至已处于抑制状态,其兴奋性主要依靠缺氧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当吸入氧浓度过高,随缺氧的短暂改善解除了其对中枢的兴奋作用,结果使呼吸受抑制,CO2潴留加剧,甚至出现呼吸性酸中毒和肺性脑病。

3.增加通气量,减少CO2储留:

呼吸兴奋剂、机械通气。

4.纠正酸碱失衡和代谢紊乱。

5.抗感染治疗。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心力衰竭

1、熟悉心力衰竭的概念、基本病因和诱因。

2、熟悉左、右心衰竭的临床表现并能进行心功能分级。

3、熟悉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要点。

4、掌握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5、掌握急性肺水肿的临床表现及处理要点。

概念:

心力衰竭(HeartFailure)是指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原发的心脏损害引起心肌收缩力降低或舒张功能障碍致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组织细胞代谢需要,临床上以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以及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病因:

1、基本病因

(1)原发性心肌损害致心肌舒缩功能障碍

(2)心脏负荷过重

•2、诱因

(1)感染 呼吸道感染为最多,女性患者中泌尿道感染亦常见。

亚急性感染性心膜炎也常诱发心力衰竭。

(2)过重的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

•(3)心律失常 尤其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

•(4)妊娠分娩 

•(5)输液(或输血过快或过量)

•(6)其它 洋地黄过量或不足,

•风湿活动等。

[临床表现]

•1、左心衰竭以肺瘀血和心排血量降低表现为主。

•呼吸困难 是左心衰竭的最早和最常见的症状。

•2、右心衰竭以体循环静脉瘀血表现为主

心功能分级

•NYHA心功能分级 1928年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据病人自觉症状的分四级:

•I级:

有心脏血管疾病但体力活动不受限,平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和心绞痛。

•Ⅱ级:

轻度体力活动受限,静息时无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即致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Ⅲ级:

体力活动明显受限,静息时无症状,但低于平时一般活动即致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Ⅳ级:

不能进行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可有心力衰竭症状,任何体力活动都加重。

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

去除病因;减轻心脏负荷;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舒张功能;支持疗法与对症处理。

•一、病因治疗:

•二、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病人的治疗

•1、药物治疗

•1)利尿剂

•2)ACEI

3)β受体阻滞剂

•4)洋地黄

常用护理诊断:

1、气体交换受损与肺循环瘀血,肺部感染,及不能有效排痰与咳嗽相关。

–休息:

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保持病房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

–体位:

协助病人取有利于呼吸的卧位,如高枕卧位、半坐卧位、端坐卧位。

–吸氧:

根据病人缺氧程度予氧气吸入

–咳嗽与排痰方法:

协助病人翻身、拍背,利于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状况监测:

呼吸频率、深度改变,有无呼吸困难、紫绀。

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改变。

–使用血管扩张剂的护理。

–减少机体耗氧、减少心脏负担生活及心理护理

2、体液过多与静脉系统瘀血致毛细血管压增高,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和血管加压素水平升高使水、钠潴留相关。

(1)水肿的评估:

每日称体重,记出入水量。

(2)饮食护理:

按病情限制钠盐及水分摄入,盐摄入量为重度水舯1g/d、中度水肿3g/d、轻度水肿5g/d。

予低盐、高蛋白饮食,少食多餐。

•(3)用药护理:

应用强心甙和利尿剂期间,监测水、电解质平衡情况,及时补钾。

控制输液量和速度。

•(4)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观察病人皮肤水肿消退情况,定时更换体位,防止皮肤破损和褥疮形成。

3、活动无耐力与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缺血、缺氧及胃肠道瘀血引起食欲不振、进食减少有关。

(1)评估心功能状态

(2)设计活动目标与计划,以调节其心理状况,促进活动的动机和兴趣。

让病人了解活动无耐力原因及限制活动的必要性

•根据心功能决定活动量:

•心功能Ⅰ级:

避免重体力活动及激烈运动,一般体力活动不受限制。

•心功能Ⅱ级:

避免较重体力活动,一般体力活动适当限制。

•心功能Ⅲ级:

严格限制体力活动。

•心功能Ⅳ级:

绝对卧床,生活护理由他人完成。

指导卧床病人进行肢体活动,防止静脉血栓形成,必要时协助肢体被动运动。

•(3)注意监测活动时病人心率、呼吸、面色、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活动。

4、潜在并发症洋地黄中毒

(1)用药注意事项:

用前测心率,<60次/分暂不给药,报告医生。

了解中毒的易患因素。

(2)注意观察洋地黄中毒反应。

•胃肠道反应 食欲不振是最早出现的中毒症状,继之可出现恶心、呕吐。

•各类心律失常:

室性早搏,常呈二联、三联或呈多源性;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伴有房室传导阻滞;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伴有或不伴有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等。

•神经系统症状 如头痛、乏力、眩晕及视觉异常黄视、绿视、视力模糊、闪光等。

•(3)及时处理洋地黄制剂的毒性反应。

•立即停用洋地黄,同时也应暂停利尿剂,有低血钾者应给予补钾。

•严重心律失常者如频发的,二联或三联室性早搏,尤其是室性心动过速可选用苯妥因钠、利多卡因。

•对缓慢型心律失常或房室传导阻滞可试用阿托品或安置临时起搏器。

急性肺水肿

临床表现:

突发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频繁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有窒息感而极度烦躁不安、恐惧。

面色灰白或发绀,大汗,皮肤湿冷。

肺水肿早期血压可一过性增高,如不能及时纠正,血压可持续下降直到休克。

听诊两肺满布湿罗音和哮呜音,心率增快,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

抢救配合与护理:

•坐位,双腿下垂;予面罩给氧或采用无气道插管的通气支持;迅速开放两条静脉通道,遵医嘱正确使用药物,观察疗效与不良反应(吗啡、快速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洋地黄制剂、氨茶碱等);严密监测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心率、心电图,检查电解质、血气分析等;做好基础护理与日常生活护理、心理护理。

心律失常

1、了解心律失常的分类。

2、了解常见心律失常的病因。

3、熟悉常见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要点。

4、掌握常见心律失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房早、室早、房颤、AVB等的心电图特点。

5、掌握心律失常病人护理。

概念:

是指心脏部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

分类:

按发生原理:

可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

冲动起源异常包括窦性心律失常和异位心律。

主动性异位心律:

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扑动、颤动

按发生时心律的快慢:

可分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

⏹快速性心律失常:

期前收缩、心动过速、扑动和颤动

⏹缓慢性心律失常:

窦性缓慢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

常见病因:

1、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2、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如高钾、低钾

3、内分泌疾病:

如甲亢

4、感染性疾病:

如各种细菌或病毒引起的心肌病变

5、药物及毒物作用:

如洋地黄、奎尼丁、锑剂

6、急性颅内压增高:

如蛛网膜下腔出血

7、神经、精神因素:

如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紧张

护理:

一)一般护理:

1、休息和活动:

2、饮食:

避免刺激性食物及饱餐,富含纤维素

3、氧疗护理:

二)病情观察:

1、心电监护:

严密观察心率、心律等变化,发现频发、多源性室早、成对的室早、室速、R0nT的室早,PSVT,二度Ⅱ型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2秒以上的长间隙等应及时报告医生。

2、监测血电解质:

3、生命体征及自我症状的观察:

三)抢救配合:

1、备好抢救仪器:

2、备好抢救药品:

四)、用药护理:

五)、介入治疗的护理:

六)、心理护理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熟悉冠心病的病因及临床分型。

2、了解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发病机理。

3、掌握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

4、熟悉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

5、掌握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常用护理诊断/问题。

6、掌握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指导。

病因:

高血压;高血脂症:

低密度脂蛋白(LDL)与极密度脂蛋白的增高(V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的降低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吸烟;糖尿病;肥胖等

临床类型:

5种,即隐匿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缺血性心肌病型、猝死型冠心病

心绞痛临床表现

•症状:

疼痛是心绞痛的重要症状。

疼痛的特点:

•冠状动脉造影: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能显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狭窄性病变及其确切部位、范围和程度,并能估计狭窄处远端的管腔情况

治疗:

除冠心病的基本治疗外,治疗重点在改善冠状动脉供血及减轻心肌耗氧,防止心绞痛的发作及防止其复发。

•1、发作时的治疗

(1)休息 

(2)药物治疗

•2、缓解期的治疗 

(1)避免诱发因素。

调节饮食,禁绝烟酒。

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减轻精神负担;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

(2)使用作用持久的抗心绞痛药物,以防心绞痛发作,可单独选用、交替应用或联合应用

急性心肌梗塞临床表现

•梗塞先兆 发病前数日可有前驱症状,原有心绞痛近日发作频繁、加重、时间较久,休息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甚至在休息中或睡眠中发作。

应警惕病人近期内有发生心肌梗塞的可能。

•症状

(1)胸痛 为最突出的症状,常发生于安静时,疼痛较重,范围较广,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小时或数天,休息或含用硝酸甘油片多不能缓解,病人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有濒死之感。

少数病人起病即表现休克或急性肺水肿或疼痛放射部位在上腹部、下颌、咽部、颈项及背部上方。

(2)全身症状 主要是发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很少超过39℃,持续约一周左右。

•(3)胃肠道症状 与迷走神经受坏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等有关。

•(4)心律失常 约75-95%的病人伴有心律失常,多发生于起病后1~2周内,尤其24小时内。

下壁心肌梗塞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前壁心肌梗塞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5)休克 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1周内发生。

 

•(6)心力衰竭 起病最初几天易发生急性左心衰竭,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心电图

(1)特征性改变

•1)在面向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出现宽而深的Q波。

•2)在面向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的导联上出现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

•3)在面向损伤区周围心肌缺血区的导联上出现T波倒置。

•血清酶测定:

CPK-MB具有特异性敏感性,心肌肌钙蛋白I或T特异性、敏感性均很强,是反映急性心肌梗塞更有意义的指标。

•治疗原则:

应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塞扩大;缩小心肌缺血范围,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

•1、一般治疗

(1)监护 CCU

(2)休息 卧床休息1周,保持环境安静。

•(3)吸氧 最初几日间断或持续通过鼻管面罩给氧。

•(4)加强生活护理 少量多餐。

以清淡易消化、低钠、低脂不胀气食物为宜。

保持大便通畅。

•2、解除疼痛 尽快解除疼痛,一般可用度冷丁或吗啡。

•3、再灌注心肌

•4、消除心律失常

•5、控制休克

•6、治疗心力衰竭

•7、促进心肌代谢药物极化液疗法

•8、抗凝疗法:

防止梗塞范围扩大和再梗塞有效。

常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

•9、抗血小板聚药物: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预防心肌梗塞后复发。

•10、β受体阻滞剂 用于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尤其前壁梗塞伴有心率快和血压高者,可降低其病死率,宜选择有心脏选择性制剂如美托洛尔或阿替洛尔。

•1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防止心力衰竭

•12、并发症的处理 

原发性高血压

1、了解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2、熟悉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

3、了解原发性高血压的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

4、掌握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原则。

5、掌握原发性高血压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指导。

概念:

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学会(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

未服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18.7kpa)和(或)舒张压≥90mmHg(12.6kpa)

分类:

1级高血压SBP140~159(18.7~21.2)和/或DBP90~99(12~13.2)

2级高血压SBP160~179(21.3~23.9)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