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露天采石场生态环境影响与防治措施评价AA.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00892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7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露天采石场生态环境影响与防治措施评价AA.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某露天采石场生态环境影响与防治措施评价AA.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某露天采石场生态环境影响与防治措施评价AA.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某露天采石场生态环境影响与防治措施评价AA.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某露天采石场生态环境影响与防治措施评价AA.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露天采石场生态环境影响与防治措施评价AA.docx

《某露天采石场生态环境影响与防治措施评价AA.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露天采石场生态环境影响与防治措施评价AA.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露天采石场生态环境影响与防治措施评价AA.docx

某露天采石场生态环境影响与防治措施评价AA

 

摘要

由于城市发展迅速,对石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许多的露天采石场因此建立起来,但是他们却忽略了露天开采所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影响,而且所做的防治措施远没有达到生态恢复的目标。

为了进一步使人们了解到露天开采带来的危害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本文做了详细论述。

首先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进行概述,包括生态环境影响的定义、评价原则与基本技术。

然后对露天采石场的特点以及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如一些常见的污染源,开采造成的危害:

植被破坏、水体污染、土壤破坏、水土流失、生物量减少等。

再结合某露天采石场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并列出露天开采所应采取的具体的防治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

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为露天开采提供借鉴,起到参考的作用。

关键词:

露天采石场、露天开采、生态环境影响、防治措施、生态评价

Abstract

Asaresultofthespeedydevelopmentofthecities,thedemandsofstonematerialbecomemoreandmore.Manyhypaethralquarrieshavebeenbuiltbecauseofthis,butpeopleneglecttheecologicalandenvironmentalimpactbroughtbyopencastworking.Andthepreventionandcurestepsthatdoisn’tarriveatthegoalofzoologyrenew.Inordertomakepeoplerealizetheharmsbroughtbyopencastworkingmoreandtakesomeeffectivepreventionandcuresteps,thistexthasdoaparticulardissertate.First,summarizetheecologicaland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includesomedefines,assessmentprincipleandbasictechnology.Andthenanalyzethecharacteristicofahypaethralquarryandsomeecologicalandenvironmentalimpactbroughtbyopencastworking.Suchassomefamiliarpollutesource,harmsbroughtbyopencastworking:

botanicreakage,waterpollution,edaphicreakage,waterandsoilloss,biomassreduce.Thenuseahypaethralquarrytodotheecologicaland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andforecast.Andtickoffsomematerialpreventionandcurestepsinopencastworking,includeengineeringandecologicalsteps.Afterthedissertationofthispaper,wishitcanofferareferencetoopencastworking.

Keywords:

hypaethralquarry,opencastworking,ecologicalandenvironmentalimpact,preventionandcurestep,ecologicalassessment

 

目录

1、概述1

1.1、环境影响评价1

1.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

1.2.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含义1

1.2.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与传统环境影响评价的区别1

1.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基本原则1

1.4、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基本技术2

1.4.1、评价指导思想2

1.4.2、评价范围3

1.4.3、评价标准4

1.4.4、生态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5

1.4.5、评价等级8

1.4.6、生态环境调查10

1.4.7、生态分析与评价重点的确定13

1.4.8、生态环境现状评价15

1.4.9、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程序17

2、露天采石场的特点和生态破坏来源20

2.1、特点20

2.2、生态破坏来源21

2.2.1、人为破坏来源21

2.2.2、自然破坏来源22

3、露天采石场的生态影响评价22

3.1、生态影响评价导则概述22

3.2、露天采石场的生态影响评价22

3.2.1、植被破坏22

3.2.2、水体污染22

3.2.3、土壤破坏22

3.2.4、水土流失22

3.2.5、生物量减少23

4、实例分析23

4.1、工程分析23

4.1.1、项目概况23

4.1.2、项目工艺流程及营运期间生态环境影响26

4.2、采石场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27

4.2.1、采石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27

4.2.2、水土流失预测与环境影响分析29

4.2.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30

5、污染防治措施及其可行性分析30

5.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可行性分析30

5.2、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33

6、结论35

参考文献36

致谢37

 

1、概述

1.1、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是在人类进行某项开发建设活动之前,对该项活动可能给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预测,评估,并提出减少不利影响或改善环境质量的对策、措施,其目的主要是为行业主管部门提供决策的科学依据,为工程设计单位提供环境保护要求和建议,为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同时明确开发建设者的环境责任。

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是贯彻“预防为主”的环保政策方针,保证经济建设的合理布局,促进清洁生产和有利与环境和生态的先进技术和工艺的推广,制定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措施以减少环境影响,促进科学决策和管理以改善环境,同时可为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产业结构改善提供借鉴。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技术,也是正确认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方法,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使之国家总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强化环境管理的手段,对确定经济发展方向和保护环境等一系列重大决策上都有重大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

(2)指导环境保护设计,强化环境管理;

(3)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

(4)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

1.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2.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含义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是对人类开发建设活动可能导致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分析与预测,并提出减少影响或改善生态环境的策略和措施。

例如,分析某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环境服务功能,分析区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都属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范畴。

1.2.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与传统环境影响评价的区别

一般来说,环境影响评价包含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但我国现行的环境影响评价以污染影响评价为主,其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不全、深度不够,与实际需要进行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尚有较大差距,而且二者在诸多方面是不同的,现行环评与生态环评主要区别见表1-1。

1.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基本原则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是一个全面调查和综合分析生态环境和开发建设活动特点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过程,并依据国家的政策和法规提出对受影响生态环境行使有效保护的途径和措施。

在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时,下列基本原则应予遵循:

(1)、将资源和生态环境作一体考虑;

(2)、讲求科学性;

(3)、突出针对性;

(4)、坚持政策性;

(5)、坚持协调性,注意可行性。

表1-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与传统环境影响评价的区别

比较项目

现行环评

生态环评

主要目的

控制污染,解决清洁、安静问题,土要为厂程设计和建设单位服务

保护生态环境和白然资源,解决优美、舒适和持续性问题,为建设单位、工程设计、环境管理和区域长远发展利益服务

主要对象

污染型工业项目,工业开发区

所有开发建设项目,区域开发建设

评价因子

水、大气、噪声、土壤污染,根据I程排污性质和环境要求筛选

生物及其生境,生态系统环境服务功能,污染生态效应,根据开发活动影响性质、强度和环境特点筛选

评价方法

重工程分析和治理措施、定量监测与顶测、指数法

重生态分析和保护措施,定量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综合分析评价

工作深度

阐明污染影响的范围、程度,治理措施达到排放标准和环境标准要求

阐明生态环境影响的性质、程度和后果(功能变化),保护措施达到生态环境功能保持和可持续发展需求的要求

措施

清洁生产、工程治理措施,追求技术经济合理化

合理利用资源,寻求保护、恢复途径和补偿、建设方案及替代方案

评价标准

国家和地方法定标准,具有法规性质

法定标准、并参考背景与本底、类比及规划等,具有法规或参考性质

1.4、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基本技术

1.4.1、评价指导思想

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认识生态环境特点与功能,明确开发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可能性、性质、程度和生态系统对影响的敏感程度,确定应采取的相应措施以维持区域生态环境功能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

通过评价,可明确开发建设者的环境责任,同时为区域生态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供建设性意见。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应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指导下进行。

为此应从可持续发展的视野识别影响;应体现整体意识,即从生态系统整体和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整体考察问题,寻求对策;应具有超前意识,即不仅注意当前问题,当前需求,亦应考虑长远问题、长远需要;应以动态的发展的观念看待问题,分析问题。

开发建设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无论项目建设还是区域开发,都具有区域影响性质。

因此,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应从区域着眼认识生态环境的特点与规律,分析生态环境的问题与发展趋向,从项目着手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措施。

开发建设活动对生态坏境的影响多具有累积性特点。

开发活动的累积影响达到一定程度后,就能导致生态系统突然的质的恶化或破坏。

因此开发建设活动的生态影响评价不是寻求可接受的恶化界限,而是寻求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的途径。

生态系统结构复杂,各种组成因子的关系错综复杂,平衡微妙。

开发建设活动对生态环境或生态因子的影响有直接作用,亦有间接作用,有显见影响亦有潜在影响。

有时间接作用比直接作用造成的影响还大,或潜在影响比显见影响更为重要。

因此,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应持全面的观点、系统的观点,应注意长期性的、潜在性的、间接性的影响及其后果,有时还必须注意战略性影响问题。

开发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应遵循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基本原则,并特别强调其针对性原则。

由于生态系统强烈的地域性特点,相同的开发建设项目也不会有完全相同的评价报告。

因此,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应以实地调查为主要依据,评价结论应符合项目建设地的环境特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应做到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重点建设,讲求实效。

1.4.2、评价范围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包括开发建设全部活动的直接影响的范围和间接影响的所及范围。

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是确定评价范围的重要考虑因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应能够充分体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的特征,能包含所有可能受影响的敏感保护目标,并能反映区域性生态环境问题如自然灾害的源头及危害范围。

按照环评工作程序,评价范围可分为生态调查范围、生态分析范围、影响分析与评价范围等。

按照受影响因子的性质,可有植被、动物、土壤、地面水、地下水等不同因子相应的调查与评价范围。

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运行特点和生态环境功能都是在较大的时空范围内才能完全和清晰的表现出来,因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宜大不宜小。

生态环境调查范围、生态分析和影响分析范围,一般都应大于开发建设活动直接影响所及的范围。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主要强调其针对性和有效性,实施范围首先考虑直接受影响地区,也可以从区域整体性和有效性出发,在非直接影响地区实施。

确定生态环境评价范围一般考虑的因素有:

(1)地表水系特征

水是生态系统的第一位限制因子,水系特征往往决定着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运行规律。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一般须了解地表水系源头与归宿,集水区面积及其植被情况,河岸形态与冲淤情况,地表水规划功能及实际使用情况,水生生物类型及其生态特点,径流特点与输沙情况,相关水系或水网特点;明确建设项目与地表水系的关系如取水、排水及其影响可及的范围、影响对象、影响地表水系动态的主要因素,流域内敏感的生态目标等。

评价范围的确定要能够阐明水系功能、用水和保护等基本要求。

(2)地形地貌特征

在平原或微丘陵地区,生态系统的类似性较高,调查范围可选择在建设项目发生地及其直接影响所及的区域。

在山地丘陵区,可以山体构成的相对独立或封闭的地理单元为评价范围,如某盆地或坪坝内,但沿着河道或沟谷等廊道应适当延伸。

如果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要环境保护目标,项目建设可能导致某种特别生境毁灭或某种生物种灭绝,调查和评价范围必须扩大,以明确是否有可替代性生境。

在陆海交接区,调查范围应沿岸线延伸至相邻的其它功能区,向海洋的深入范围应包括整个潮间带或深入到岸带生物基本消失的海域,并同样须考虑海流、海峡、岛屿等廊道或阻隔体的影响。

(3)生态特征

生态特征主要是指受影响生态系统的类型、组成部分、结构特点和相互关系特点等。

一般构成某一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全部因子和地域,应作为该系统影响的调查与评价范围。

动物的活动范围对生态调查范围有很大的决定作用,也是生态调查必须覆盖的。

特殊生境如湿地、红树林、保护区等,应视为独立的生态系统而进行全面调查。

此外,建设项目所在或所影响的生态系统物流的源与汇,生态环境功能的作用所及范围和污染波及范围亦应列为调查与评价范围。

(4)开发建设项目特征

开发建设项目的空间布局主要有点状(如工厂或装置)、线型(如铁路、公路、管线)、斑点式(如煤矿)、蛛网形(如水利工程)、面状(如各类开发区)等,其影响范围不同,调查和评价范围亦不同。

一般来说,坏境影响的调查和评价范围以项目(主工程和全部辅助、支持工程)发生地和直接影响所及范围为主,但由于生态因子的高度相关性和生态系统的开放性特征,使许多开发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评价范围还须包括间接影响所及的范围。

在实际工作中,点状布局的项目主要按上述水系、地形地貌、生态特征和工程的规模、能流物流强度等因素来确定调查和评价范围;线型布局的项目根据所涉及生态系统的类型、地理地质、河流水系单元等,采取点线结合、以点为主(车站、桥梁、隧道、重要工业场地与作业点、集中临时生活区等)的原则确定调查和评价范围;斑点状、蛛网状以及面状布局的项目,原则上应作区域调查,采取点、线、面结合的办法确定调查和评价的范围和重点;还有的项目须根据生态因子相关性分析的相关程度确定其调查与评价范围,如三峡大坝工程将长江口生态作为调查与评价范围。

1.4.3、评价标准

在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时,也需要一定的判别标准。

但是,生态系统不是大气和水那样的均匀介质和单一体系,而是一种类型和结构多样性很高、地域性特别强的复杂系统,其影响变化包括内在本质(生态结构)的变化和外在表征(环境功能)的变化,既有数量变化问题,也有质量变化问题,并且存在着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变化规律,还有系统重建、系统变换、生态功能补偿等复杂问题,因而评价的标准体系不仅复杂,而且因地而异。

此外,生态环评是分层次进行的,评价标准也是根据需要分层次决定的,即系统整体评价有整体评价的标准,单因子评价有单因子评价的标准。

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基本要求

开发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应能满足如下要求:

(1)能反映生态环境优劣,特别是能够衡量生态环境功能变化。

(2)能反映生态环境受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尽可能定量化。

(3)能用于规制开发建设活动的行为方式,即具有可操作性。

目前除国家已制定的标准和行业规范与设计标准之外,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大多数尚处于探索阶段。

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来源

开发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从以下几方面选取:

(1)国家、行业和地方规定的标准

国家已发布的环境质量标准如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804-92),保护农作物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GB9137-88)、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4285-89),粮食卫生标准(GB2715-8l),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以及地面水、海水水质标准等。

国家已发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方政府颁布的标准和规划区目标,河流水系保护要求或规划功能,特别地域的保护要求,如绿化率要求、水土流失防治要求等,均是可选择的评价标准。

以上标准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标准。

以下为工作中使用但无法律地位的“标准”。

(2)背景或本底值

以项日所在的区域生态环境的背景值或本底值作为评价“标准”,亦可选取建设项目进行前项目所在地的生态环境背景值作为参考标准。

这类参考“标准”的应用体现一种基本要求:

“建设项目实施后的坏境不能比现状差”。

以未受人类严重干扰的同类生态环境或以相似自然条件下的原生自然生态系统作为类比“标准”;以类似条件的生态因子和功能作为类比“标准”;以同类工程的影响作为影响评价参考数据:

以类似的环境条件下发生的影响作为影响评价参考等。

(3)科学研究已判定的生态效应

通过当地或相似条件下科学研究己判定的保障生态安全的绿化率要求、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最高允许量、特别敏感生物的环境质量要求等,亦可作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参考标准。

3、评价标准指标值选取考虑因素

(1)可计量。

特别是能通过数量化计量和能反映生态系统结构和运行特征或其环境功能。

(2)先进型和超前性。

特别是能满足区域可持续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要求。

(3)地域性。

生态系统的地域性特征使得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不宜采用划一的标准和指标值,而应根据地域特点科学的选取。

1.4.4、生态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影响识别是一种定性的和宏观的生态影响分析、生态影响认识过程。

根据生态保护原理、根据实地调查资料和粗略的相关分析可进行影响识别。

1、影响因素的识别

这是对作用主体(开发建设项目)的识别,工作的要点是全面性,即要识别全部工程组成、全时程和全部作用方式。

作用主体的组成包括主要工程(或主设施、主装置)和全部辅助、配套、公用及相关工程在内,如为工程建设开通的进场道路、施工道路、集中的工业作业场地、重要原材料的生产、储运设施建设、施工队伍驻地和拆迁居民安置地等。

在项目实施的时间序列上,包括施工建设和运营期的影响因素识别,有的项目甚至包括勘探设计期(如石油天然气钻探、选址选线和决定施工布局)和死亡期(如矿山闭矿、渣场封闭与复垦)的影响识别。

此外,还要识别不同的作业方式所造成的不同影响,集中开发建设地区与分散的影响点,永久占地与临时占地等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的识别内容还包括影响的发生方式、作用时间的长短、直接作用还是间接作用等等。

2、影响对象的识别

(1)识别受影响的生态系统

首先要识别受影响的生态系统的类型,接着要识别受影响的生态系统组成要素。

(2)识别受影响的重要生境

重要生境的识别方法如表1-2所示:

表1-2、重要生境识别方法

生境指标

重要性比较

天然性

原始生境>次生生境>人工生境(如农田)

面积大小

同样条件下,面积大>面积小

多样性

群落或生境类型多、复杂区域>类型少、简单区域

稀有性

拥有稀有物种的生境>没有稀有物种者

可恢复性

不易天然恢复的生境>易于天然恢复者

完整性

完整性生境>粉碎性生境

生态联系

功能上相互联系的生境>功能上孤立的生境

潜在价值

可发展为更具保护价值者>无发展潜力者

功能价值

有物种或群落繁殖、生长者>无此功能者

存在价值

存在历史久远者>新近形成者

生物丰度

生物多样性丰富者>生物多样性贫乏者

(3)识别受影响的自然资源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有时将自然资源与生态系统等量齐观,因为许多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是由于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的。

自然资源通常主要包括能源、矿物、土地、水、气候、生物等,对我国来说,耕地资源和水资源都十分紧缺,都是应首先加以识别和保护的对象,尤其是基本农田保护区、城市菜篮子工程、养殖基地、特产地和其他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资源,都是影响识别的重点自然资源。

(4)识别受影响的景观

具有美学意义的景观,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对于缓解当代人与自然的矛盾,满足人类对自然的需求和人类精神生活需求,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事实上,任何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自然景观大多具有地方特色,很难有完全相同的自然景物)都具有满足当地人民精神需求的作用,因而具有保护的意义。

所有具有观赏或纪念意义的人文景观,也都具有地方文化特色,代表地方的历史或荣誉,为地方人民所钟爱和景仰,因而也具有保护意义。

由于我国自然景观多样,人文景观又特别丰富,许多这类有保护价值的景观尚未纳入法规保护范围,需要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给予特别关注。

(5)识别敏感保护目标

敏感保护目标概括一切重要的、值得保护或需要保护的目标,其中最重要的是法规已明确其保护地位的目标(见表1-3)。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敏感保护目标”按下述依据判别:

表1-3、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确定的保护目标

保护目标

依据法律

1、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

环境保护法

2、珍稀。

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域

同上

3、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域

同上

4、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和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

同上

5、人文遗迹、古树名木

同上

6、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

同上

7、自然景观

同上

8、海洋特别保护区、海上自然保护区、滨海风景游览区

海洋环境保护法

9、水产资源、水产养殖场、鱼蟹回游通道

同上

10、海滩、海岸防护林、风景林、风景石、红树林、珊瑚礁

同上

11、水土资源、植被、(坡)荒地

水土保护法

12、崩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易发生区

同上

13、耕地、基本农田保护区

土地管理法

①具有生态学意义的保护目标;

②具有美学意义的保护目标;

③具有科学文化意义的保护目标;

④具有经济价值的保护目标;

⑤具有社会安全意义的保护目标;

⑥生态脆弱区和生态坏境严重恶化区;

⑦人类建立的各种具有生态环境保护意义的对象;

⑧环境质量急剧退化或环境质量已达不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的地域、水域;

⑨人类社会特别关注的保护对象(学校、医院、居民区等)。

3、影响效应的识别

生态坏境影响识别主要判别内容为:

(1)影响的性质:

即是正影响还是负影响,是可逆影响还是不可逆影响,可否恢复或补偿。

有无替代,是累积性影响还是非累积性影响;

(2)影响的程度:

即影响发生的范围大小,持续时间的长短,影响发生的剧烈程度,受影响生态因子的多少,是否影响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因子等;

(3)影响的可能性:

即发生的可能性与几率,影响可能性按极小、可能、很可能来识别。

4、生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