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学基础.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99948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宝石学基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宝石学基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宝石学基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宝石学基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宝石学基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宝石学基础.docx

《宝石学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宝石学基础.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宝石学基础.docx

宝石学基础

宝石学

第一章绪论

§1概述

一、概论

考古发现,人类于文明时期以前就会使用天然矿物作为一种朴素的装饰品,计时、计天或用作护身的佩戴物。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文化艺术的繁荣,人们已经认识到,天然宝石矿物不仅是制作华丽精美首饰的珍贵佳品,而且很多高、中档宝石如红宝石、电气石和黄玉等,又都是现代尖端工业的特种矿物原料。

特别是近代,一些优质高档宝石生产大幅度下降,造成国际市场宝石价格成倍增涨,尤以高档名贵宝石,如钻石、祖母绿、红宝石等价值极为昂贵,如一克拉无缺陷祖母绿正常国际市场价格达二千英磅,而稍大的祖母绿每克拉价格则可高达到一万英磅。

因此宝石作为一种硬通货,它比黄金、白银体积小,价格高,便于保存和携带,成为一种特种财产。

同时,一些高档珍贵宝石,如世界名钻往往保存富贵之家手中,因此它也是一种富贵和权势的象征。

二、宝石学的发展史

宝石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集地质学(结晶学、矿物学、晶体光学、岩石学和矿床学)、经济、贸易、加工工艺学、首饰设计及制作等学科与一身。

宝石学的发展最初因合成红宝石问世引起商人们的恐慌,英国率先开始研究宝石学教育。

1.英国FGA率先开创宝石学教育

合成红宝石1905年问世,1908年英国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1913年在全世界进行宝石学考试,考试通过者发英国宝石协会宝石鉴定师资格证书(FGA),成为英国宝石协会会员。

2.1931年美国GIA开始建立宝石学院

在英国FGA的基础上开办的,随着几十年的发展,形成自已的特色,世界上钻石的4C评价是由该院创立的。

GIA的教学主要偏重宝石商贸。

3.1931年德国FGG建立宝石学院

德国伊达-奥伯斯坦最初是一个小城市,这里也是一个小的宝石市场。

德国宝石学院就在这个小城市中建立。

发展至今,已成为德国的一个宝石城,创始人也是FGA证书的获得者,发展至今也有自已的特色。

4.中国的宝石学教育

我国的宝石教育起步较晚,20世纪八十年中期,中国地质大学率先开始宝石学培训,1992年2月我国的第一所珠宝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宣告成立。

发展至今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影响,目前学历教育有大专、本科、研究生;职业教育有FGA、DGA、GIC证书班,办学内容已由单一的宝石鉴定向着钻石分级、首饰设计、首饰制作、宝石加工和首饰估价等方面发展。

珠宝学院近十年的办学飞速发展,得力于“引进智力,高起点办学”,在英国FGA的基础上发展自已的办学特色,1994年GIC证书已得国际知明机构的认可。

目前GIC的办学除武汉外,在青岛、南京、台湾都设有办学点。

珠宝学院在宝石的教育中真正是“实现零的突破,开创宝石教育的先河”。

这一教学成果获得湖北省一等奖、国家级二等奖。

宝石学的发展已有九十多年的历史,从宝石学基础、宝石矿床、人工合成宝石、宝石鉴定、首饰设计、首饰制作、加工工艺、宝石经济、专业外语等一套完整的学科体系。

世界专辑几百种,世界性刊物十几种,世界上从事宝石工作的在姓名后面带有FGA/GIA/FGG等,所出的宝石鉴定证书是世界上公认的。

三.我国宝石业的发展

我国在宝石这个行业中起步很晚,宝石教育落后于其它国家八十多年,加之宝石资源并不丰富,高档宝石资源稀少,中低档宝石相对多一些。

改革开放以来,这个行业已日趋向前发展,从事珠宝工作的队伍也越来越壮大,各种宝石的找矿、开发工作正在加紧进行,如我国山东昌乐蓝宝石矿和云南红宝石矿,在92年美国夏威夷上公布为世界五大新发现之一(前苏联高甲地区尖晶石、坦桑尼亚绿色坦桑石(以前为蓝色)、巴西绿色和蓝绿色电气石、越南红宝石、中国山东蓝宝和云南红宝)。

我国的宝石热已掀起,宝石的找矿工作也开始得到重视,从找矿—开采—加工—质量评价—宝石贸易—应用,整个环节相互制约。

宝石行业的兴旺发达表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宝石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可以对外进行贸易来赚取外汇。

宝石学教育就是为这方面培养各类人才。

四.宝石工作者的素质

作为一个宝石学家必须具备的修养:

1.首先要有雄厚的地质学基础知识及宝石学理论和实践持能;

2.广泛地了解地理、历史、商业、经济、法律、政治、艺术、欣赏价值以及风土人情。

作为一个出色的珠宝首饰经营者必须具备的条件:

1.丰富的宝石学知识—--随时随地能对顾客讲解;

2.真实材料的掌握—--充分掌握大量的市场信息、资源量的开发状况,才具有说服力;

3.极佳的口才—--解说文化历史、风土人情及浪漫的故事。

总之一个优秀的珠宝首饰经营者,实际上是一位能够满足顾客美梦的人。

一个成功的珠宝商仅有丰富的知识还不够,还需有艺术家的眼光和心理学家的头脑。

§2宝石的分类

一.宝石的定义

宝石的函义是指可作精美装饰物和工艺品的一切矿物和矿物集合体(岩石),但是在宝石界和国际市场上真正的宝石仍局限于少数几种如:

钻石、祖母绿、红宝石、蓝宝石、翡翠、软玉和青金岩等。

宝石----颜色鲜艳纯正,透明到不透明,光泽强,硬度高,韧性大,化学性质稳定,符合加工工艺要求,自然界产出稀少的一切矿物和矿物集合体。

二、宝石的分类

人们根据宝石的应用领域,具有明显的商业价值,质量的等级悬殊,矿物单晶体、矿物集合体以及地质特征进行了一些笼统的分类。

自1916年开始到目前,国内外各家对宝石的分类提出了不少方案。

因此,关于宝石的分类在国内外都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1916年日本宝石学家铃木敏在《宝石志》中将宝石分为四类:

正宝石、正宝石少见者、半宝石、准宝石;

1927年日本宝石学久米武夫在《通俗宝石学》中将宝石分为五类:

正宝石、半宝石(著名者)、半宝石(比较著名者)、饰石(半透明到不透明历史上著名者)、饰石(半透明到不透明);

1932年日本西冈董佑在《宝石之话》中将宝石分为宝石、准宝石、饰石、金属矿石宝石、有机质宝石;

1978年印度宝石学家施潘德按化学成分分为七大类:

自然元素、氧化物、硫化物、卤化物、碳酸盐、硅酸盐、磷酸盐;

1979年美国宝石学家S.H考耐利乌斯《宝石学》一书中将宝石分为五类:

主要宝石、次要宝石、其它宝石和饰石、有机宝石、人造宝石;

1980年苏联宝石矿床学家基也夫林科《宝石和玉石矿床普查与评价》时将宝石分为宝石、宝石—玉石、玉石;

我国对宝石分类历史研究较晚,公开发表论著不多:

1978年栾秉璈《宝石和彩石的分类与鉴别》中将宝石为三类:

宝石、彩石、有机宝石;

1979年梁永铭在《宝石和玉石》中将宝石分为三类:

宝石、玉石、石雕材料与装饰石;

1980年赵永魁在《玉石简介》一书中将宝石分为三类:

宝石、玉石、彩石;

1992年李娅莉、薜秦芳在《宝石学基础教程》一书中将宝石分为五类:

常见宝石、不常见宝石、有机宝石、人造宝石、仿制宝石

我国习惯将宝石(广义)分为:

宝石(狭义)、玉石、彩石。

这里的宝石(狭义)专指矿物单晶体和晶体碎块;玉石专指矿物集合体(岩石);彩石指装饰石材、雕刻石材和欣赏石等。

这种分类人为地将宝石的档次分开,事实上,宝石的档次无严格的划分界限,如翡翠当质量特别好时,即是高档宝石又是高档玉石。

宝石的高低档次完全由宝石的质量和世界产量来决定。

如高档红宝石每克拉售价可能高达6000美元,而低档红宝石每克拉最多能卖5美元。

为了规范市场,1996年11月国家标准开始制定,1997年5月1日开始实施(GB/T-1996)。

国标中将宝石分为:

天然珠宝玉石(天然宝石、天然玉石、天然有机宝石)、人工宝石(合成宝石、人造宝石、拼合宝石、再造宝石)、(仿宝石)。

1.天然珠宝玉石:

1)天然宝石:

指自然界产出的矿物单晶,这些产出稀少,晶莹美丽的晶体,经人工琢磨后即构成了天然珠宝玉石的主体。

天然宝石根据它们产出的稀有程度分为常见宝石和稀少宝石两类;根据价值规律又有高档和中、低档之分。

2)天然玉石:

指自然界产出的具有美丽、耐久、稀少性和工艺价值的矿物集合体及少数非晶质体(天然玻璃)统称为天然玉石。

根据玉石材料和硬度、自然界产出量的多少以及工艺特点将玉石分为高档、中低档和雕刻石等几大类。

3)天然有机宝石:

指自然界生物成因的固体,它们部分或全部由有机物质组成,其中的一些品种本身就是生物体的一部分,如象牙、玳瑁。

人工养殖珍珠,由于其养殖过程的仿自然性及产品的仿真性,也划分为天然宝石中。

2.人工宝石:

指完全或部分由人工生产或制造的,用于制作首饰及装饰品的材料。

根据产品的具体特点,又分为合成宝石、人造宝石、拼合宝石及再造宝石。

1)合成宝石:

全部或部分由人工生产的无机岩矿材料,其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原子结构,本质上与相对应的天然宝石相同,如合成红宝石、合成祖母绿等。

2)人造宝石:

人造的无机岩矿材料,通常在外观上与某种宝石相象(与所仿宝石),但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均不相同,没有天然对应物。

如钇铝榴石、钆镓榴石。

3)拼合宝石:

指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经人工方法拼合在一起,在外形上给人以整体琢磨印象的宝石,称为拼合宝石。

4)再造宝石:

将一些天然宝石的碎块、碎屑经人工熔结后制成。

常见的有再造琥珀、再造绿松石。

3.仿制宝石:

完全或者全部由人工生产的花样产品,它们模仿天然宝石或者人造宝石的效应、颜色和外观,但不具有所仿宝石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以及晶体结构,如玻璃和塑料。

§3宝石的命名

宝石使用的历史悠久,最早颜色相近的宝石都称为同类宝石,如黄色水晶、黄色黄玉、黄色电气石、黄色蓝宝石等统称为黄宝石;绿色祖母绿、绿色电气石等统称为绿宝石。

随后逐渐又有了一些区分,将绿色蓝宝石称为“东方祖母绿”;绿色电气石称为“巴西祖母绿”和许多其它不正确的名称。

名称的混乱,以至于无法分类、研究和应用。

甚至有些不真实的名称违背了商业道德,侵犯了消费者的利益。

大多数天然宝石是矿物或者岩石,宝石名称统一使用矿物或岩石名称则不会出现混乱。

国际宝石矿物协会力求用矿物名称来统一,但是多数从事珠宝事业的人员,对矿物和岩石名称陌生,同时某些工艺名称、商业名称也反映了宝石的特点。

易被人们接受并长期使用。

对于那些引起混淆、含糊不清、发生误解的名词应停止使用,逐渐淘汰。

如“绿宝石“为含糊不清的名称应废除。

黄水晶为黄玉和黄水晶共同之名。

造国际市场混乱,已废除。

作为宝石工作者,应深知各种宝石名称及其对应的矿物或岩石。

以利于它们的找矿、开采、鉴别、加工和利用。

一、地质名称:

为最科学的命名,它是根据宝石的化学成分、晶体结构命名分类的,为国际所

公认。

以矿物岩石命名的宝石有:

金绿宝石、橄榄石、黄玉、软玉、绿松石、青金岩、

紫晶、水晶、尖晶石、锆石、孔雀石、红柱石、符山石、石榴子石。

二、工艺名称:

1.工艺命名的宝石:

钻石、碧玺、翡翠、丁香紫、红宝石、蓝宝石、芙蓉石、勒子石

2.以音译命名的宝石:

托帕石(topqz)欧泊(opal)

3.以地名命名的宝石:

A.澳洲玉:

产于澳大利亚的绿玉髓。

B.坦桑石:

产于坦桑尼亚的蓝色黝帘石。

C.独山玉:

产于河南南阳独山的蚀变斜长岩。

D.密玉:

产于河南密县含铁锂云母石英岩。

E.岫玉:

产于辽宁岫岩县的蛇纹岩。

F.和田玉:

产于新疆和田的优质软玉等。

4.以人名命名的宝石:

亚历山大石为金绿宝石变石。

5.人造宝石的命名:

在宝石名称前加“人造”或“合成”以示区别。

 

§4宝石的商品及艺术性

一、宝石的必备条件

1.美观、瑰丽:

表现在颜色、光泽、异彩、火头、切工等方面。

颜色要

艳丽、纯正、匀净、透明度高、具有天然素质,经过设计、加工琢磨后的款式非常漂亮。

使人看到后有一种想得到的感觉。

注:

天然素质:

指某些显现特殊光学效应。

如二色性、星光、猫眼、变彩等光学效应。

2.耐久:

宝石必须坚硬耐磨,化学性质稳定,尤其珍贵宝石硬度7以上。

因自然界空气中粉尘均为石英颗粒。

不易被磨毛,使其失去光泽。

换句话说:

人们在佩带中,如给予适当的爱护,它的美与光泽应该是长久的。

3.稀少:

决定其价值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作为宝石产量越少,需求越大,价值也就越高。

如上等质量的祖母绿,每克拉可以买到2万美元。

这绝不是意味着祖母绿的绿色绿得多么可爱,它之所以昂贵,是因为稀少,稀少导至供求之间的差距大。

注:

稀少分相对和绝对。

相对是指供求关系,绝对是指世界产量而言。

宝石以产出稀少,罕见为贵。

如几个世纪前,欧洲首次发现紫晶,个头虽小,但美丽新颖,颇受人们喜爱。

当时欧美视其为珍宝。

以后在南美、苏联相继发现优质大型紫晶矿床,紫晶价值下跌,不再享有珍宝之名。

4.传统习俗:

因时代、地区、民族和宗教传统不同,人们对宝石的爱好也有所差别。

如东南亚国家喜爱翡翠、软玉。

近东、中东国家喜爱青金石、绿松石。

除少数几种高档宝石外(设计要保守、传统,展现风格华丽、典雅)国际市场追求的时髦和不断更新宝石品种。

二、宝石具有商品性和艺术性

宝石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商品。

然而其价格变动很大,它的价值一般由劳动量来计算。

宝石从原材料的寻找到贸易有一全套过程:

寻找——开采——分选——运输——设计加工——成品利用*——消耗——管理——成品装潢——包装——贸易。

各个生产环节都需要付出劳动量,这仅仅是关系到这种商品价值的一部分。

另一部分同属一个品种的优质石和劣质石,价值有天壤之别。

再加上人的技术条件,加工条件,处理手法是否得当都关系到宝石商品价值。

世界对宝石的流行,一个时期与另一个时期,一个地区与另一个地区产生的偏差,都使它发生价值变化。

因而,人们慢慢从黄金转向宝石,原因是宝石体积小,便于携带。

宝石具有装饰价值、收藏价值、馈赠价值,加上高档宝石有货币投资的价值,这些也是宝石能成为一种商品的因素。

艺术性:

宝石是有别于其它的特殊商品。

它应用于人们的装饰、陈设、收藏。

它不是生活必需品,但它是人们精神生活的欣赏品和艺术品。

无论是上层社会还是民间,对美的物质都有一种执着的追求。

从欣赏品和艺术品的角度来说,它又是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所以才行成特殊的商品在社会中流通。

宝石的装饰欣赏有两个属性,一是欣赏石,二是欣赏工艺。

石之美决定了它的高贵身份,工艺美决定了它的造型艺术。

故石之美和造型美都可能成为世界上仅有的特殊品,作为珠宝收藏。

如玛瑙龙盘、玛瑙虾盘、象牙雕件、玉雕工艺品。

这种玉雕工艺不能单用劳动量的等价来看待,它所产生的艺术价值与劳动量不成正比。

它可能因为不美,产生不了价值,也可能因为艺术水平很高,要高出劳动量很多倍的价值。

因此研究宝石艺术比研究市场动态更为困难,它要求多吸收文化、艺术、历史、政治、风土人情等社会科学知识,同时也要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断发展,将造型艺术美和工艺技术结合起来。

在宝石业发展的今天,提高作品的艺术性更是迫在眉睫,人们需要更多更美的艺术作品来陶冶情操、兴旺各个销售市场。

习题:

1.宝石学是一门新型的学科,英国率先开始研究宝石学教育,并开展全世界宝石学考试、研

究和考试时间分别为:

a.1908年和1913年b.1905年和1908年c.1908年和1910年d.1905年和1913年

2.我国宝石学教育起步较顺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但发展速度较快,全国的第一所珠宝

学院的建立于:

a.1992年北京b.1992年武汉c.1988年武汉d.1988年桂林

3.宝石的分类自1916年开始,国外各家对宝石的分类提出了不少方案,我国1996年11月国

家标准开始制定(GB/T-1996)哪年开始实施。

a.1996年12月1日b.1997年11月1日c.1997年5月11日d.1996年11月30日

4.宝石使用历史悠久,宝石命名方式有工艺命名、音译命名、地名命名、人物命名、地质名

称,其中以哪种命名方式最科学:

a.地质名称b.工艺命名c.音译命名d.地名命名

5.宝石是一种特殊商品,作为宝石必备条件是:

a.美观、稀少、昂贵、耐久b.美观、昂贵、传统习俗、稀少

c.瑰丽、时髦、传统习俗、稀少d.美观、耐久、稀少、传统习俗

第二章宝石的基本性质

§1宝石的光学性质

一、颜色

宝石因艳丽多彩给人以美的享受,故颜色一直是决定宝石名贵和价值高低的基本和首要因素。

颜色不是物体的一种特性,它只是光作用于人的眼睛而在头脑中产生的一种感觉。

需要激发人的眼睛与大脑的颜色感觉要具备三个条件:

1)(白)光源;

2)反射、散射及改变这种光的物体;

3)接受光的人眼和解释它的大脑。

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就无颜色。

1.颜色的形成机理

宝石的颜色都是与宝石对可见光的吸收有关。

自六十年代以来,由于矿物物理学的迅速兴起,固体物理量子化学理论的运用,动摇了传统矿物学颜色假说。

为天然宝石提出了呈色机理新认识:

1).晶体场理论认为:

在过渡金属元素铁、铬、铜等和稀土金属中-存在一种特殊的电子态。

其原子仅仅有部分被填充的内壳层,这些未填满的内壳层保持有不成对的电子,它们的激发态往往落于可见光谱内,能产生范围很宽的鲜明颜色,称之为晶体场颜色。

宝石矿物只要存在带有不成对电子的离子就会产生晶体场颜色。

如红宝石、鲜红色是由微量的杂质铬离子(Cr)替换了铝离子(Al)而呈色。

海蓝宝石的海水蓝色是由微量过渡金属杂质铁离子(Fe)引起。

绿松石的瓷松色是由过渡金属铜(Cu)引起。

2).分子轨道理论认为:

能够影响宝石矿物颜色的一种机理是电子电荷从一种离子到另一种离子的转移,称电荷转移。

如蓝色蓝宝石,它是一种含铁和钛杂质的透明刚玉矿物,它可以有两个能态:

Fe2+和Ti4+;Fe3+和Ti3+,当吸收光时,一个电子从铁跃迁到钛上时,铁失去一个电子为正价,钛得到一个电子为负价。

激发这种电荷转移大约需要两个电子伏特的能量,这种跃迁形成一个宽的从黄伸展到红区的吸收带,于是蓝宝石呈现为深蓝色。

2.宝石中的致色元素

大多数宝石含有能引起光的选择性吸收的元素,它们既可以是微量元素,也可以是宝石中的主要化学成分。

宝石中最常见的致色元素有八种,它们是:

钛、钒、铬、锰、铁、钴、镍、铜(Ti、V、Cr、Mn、Fe、Co、Ni、Cu)。

这些致色元素在每种宝石中所占据位置不一样,有的是以主要成分出现,有的是以微量元素的形式出现。

以宝石的主要成分出现,并能使宝石致色的元素称为自色宝石矿物,如菱锰矿(MnCO3)的粉红色是由成分中的Mn元素致色;橄榄石((MgFe)2SiO4)绿色由成分中Fe元素致色。

以微量元素的形式出现,并能使宝石致色称为它色宝石矿物,如刚玉Al2O3,当它纯净时无色,当含微量元素Cr时形成红色----称为红宝石;当含微量元素Fe、Ti时形成蓝色----称为蓝宝石。

自色宝石

它色宝石

致色元素

宝石

颜色

致色元素

宝石

颜色

Cr

钙铬榴石

绿色

Ti

蓝锥矿

蓝色

Mn

锰铝榴石

橙色

Ti、Fe

蓝宝石

蓝色

Mn

菱锰矿

粉红

V

绿色绿柱石

绿色

Mn

蔷薇辉石

粉红

Cr

红宝石、红尖晶

红色

Fe

橄榄石

黄绿

Cr

祖母绿

绿色

Fe

铁铝榴石

暗红

Cr

变石

红、绿

Cu

绿松石

天蓝

Cr

玉髓、翡翠

绿色

Cu

孔雀石

绿色

Mn

红色绿柱石

粉红

Cu

硅孔雀石

蓝绿

Fe

海蓝宝石

蓝和绿

Fe

电气石

绿和褐

注意:

Cu在它色宝石中极少作为致色元素出现。

Fe

蓝尖晶石

蓝色

Ni

绿玉髓

绿色

Co

蓝尖晶(极纯)

蓝色

Co

合成蓝色尖晶

蓝色

二.光泽

光泽:

是指矿物表面对光反射的能力。

反射能力越大,光泽越强。

光泽实质上是一种表面光彩,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宝石的折射率大小,同时也取决于宝石的抛光程度。

由于各种宝石的质地不同,以及对光能的吸收、反射的程度不同,所以表现的光泽也不同。

物质对光的吸收多,反射少则光泽弱;物质对光的吸收少,反射多则光泽强。

折射率在N大于1的情况下,反射率与折射率成正比,折射率越大,反射率也越大,光泽也越强。

通常用反射率表示光泽的强弱,并以折射率的大小把光泽分成四级:

1)折射率>3金属光泽如:

金、银、铜

2)折射率2.6—3半金属光泽如:

乌刚石(针铁矿)

3)折射率1.9--2.6金刚光泽如:

金刚石、锆石

4)折射率1.3--1.9玻璃光泽绝大多数宝石属于此类光泽

另外宝石中对光泽的描述还有油脂光泽(闪锌矿)、树脂光泽(琥珀)、珍珠光泽(珍珠)、蜡状光泽(绿松石)丝绢光泽(虎睛石)等。

三.透明度

透明度:

指物质透过光的强弱的一种表现量。

吸收性强,透明度弱;吸收性弱,透明度强。

根据透明度的强弱分为四个级别:

1)透明:

能完全清晰地透视其它物体。

如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等能允许绝大部分的可见光透过晶体。

2)半透明:

一般厚度下,能模糊地透视其它物体的轮廓。

如:

玛瑙、芙蓉石等能允许部分光透过晶体。

3)微透明:

一般厚度下,能透过光,但看不清透过的物象。

如:

软玉、独山玉、岫玉等。

4)不透明:

宝石的晶体或块体基本上不透光。

如:

青金岩、绿松石、珊瑚等。

透明度对宝石的质地、颜色起着烘托作用,透明度好可以把宝石材料的质细、色美衬托得更完美;反之就会减弱质细、色美的光彩。

另外宝石的颜色的深浅直接影响透明度的强弱。

透明度在我国玉器行业中,把透明度好的称为“水头足”、“地子灵”或“坑灵”。

透明度差的称为“没水头”、“地子闷”、“闷坑”。

四.光学效应

1.星光效应:

在琢磨成弧面型的某些宝石中,见到4或6道星状光线效应。

星光是由几组定向排列的针管状包体对光的反射所造成。

宝石中当含有大量的针管状包体,当具备下列条件时能产生这种效应:

1)宝石具有至少两个方向和定向排列的针管状包体;

2)琢磨的宝石使其底面平行于包体的平面。

能显示出星光效应的宝石有红宝石、蓝宝石、铁铝榴石、尖晶石、透辉石、芙蓉石等。

以刚玉为例解释星光的产生:

刚玉宝石的一些晶体中含有三组与横轴平行排列,与纵轴垂交的包体,各组包体相互间呈现60°交角。

当宝石琢磨成弧面型且底面与这些包体的平面相平行时,光便从宝石中反射出而产生6道星光效应。

许多宝石,尤其是刚玉,虽具有定向排列的包体,但因数量不足而不能显示出星光。

这类宝石经过琢磨后,偶尔可见从这些少量包体中反射出的光,这种光称之为丝光。

2.猫眼效应:

以特殊方法琢磨弧面型的某些宝石表面出现的从这一头到另一头的明亮光带,这条亮带由来自平行定向的反射光产生。

当宝石含有极其丰富的包体,具备以下条件时便可产生显著的猫眼效应:

1)一组针管状包体密集而平行的排列;

2)琢磨的宝石使其底面平行于包体的方向。

这些平行排列的包体可以是矿物的针状体,或由这种针状包体留下的洞穴,偶尔微小的片晶也可能引起猫眼效应。

加工时,琢磨成具有光滑的弧形顶面,以便使入射光能从宝石次表层的针状包体、洞穴或片晶中反射出来,所反射的光线垂直于包体方向。

能产生猫眼效应的宝石有金绿宝石、碧玺、绿柱石、磷灰石、石英、方柱石、红柱石等,其中以金绿宝石产生的猫眼效果最佳。

3.变彩(晕彩):

变彩实际上是一种干涉效应,指光线从薄膜或从欧泊所特有的结构中反射出,经过干涉或衍射作用而产生的颜色或一系列颜色。

当两条光线(A、B)在相同方向上传播时,频率相同、位相相同并沿同一条光路传播,两光波的电矢量加强,,波峰与波谷均重合时,它们相互增强,A、B两光线相加,合成光波C,以至光强度增大。

当两条光线在相同方向上以同等强度传播时,一条方向的波峰与另一条光线的波谷相重合时,彼此间相互抵消,A、B两光线发生相消干涉,合成直线C,合成波消失,光便完全消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