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贱伤农经济分析及对策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42907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谷贱伤农经济分析及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谷贱伤农经济分析及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谷贱伤农经济分析及对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谷贱伤农经济分析及对策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谷贱伤农经济分析及对策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谷贱伤农经济分析及对策研究.docx

《谷贱伤农经济分析及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谷贱伤农经济分析及对策研究.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谷贱伤农经济分析及对策研究.docx

谷贱伤农经济分析及对策研究

“谷贱伤农”的经济分析及对策研究

学院:

商学院

课程:

管理经济学

姓名:

学号:

 

摘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建立合理的农产品价格调整机制对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采用需求弹性原理对谷贱伤农这一经济现象进行分析,找出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并对此提出防范这一现象的合理建议。

关键词:

农产品;谷贱伤农;需求弹性

Abstract

Chinaisabigagriculturalcountry,andagriculturalproductshaveimportanteffectsontheeconomicdevelopmentofourcountry.Itisimportanttoestablishareasonablepriceadjustmentmechanismforagriculturalproductstoincreasetheincomeoffarmers,andtonarrowtheincomegapbetweenurbanandruralresidents.Throughusingtheprincipleoftheelasticityofdemandanalysisoftheeconomicphenomenonofcheapgrainharmsthepeasants,findoutthecausesofthisphenomenon,andputsforwardthereasonableproposalstopreventthisphenomenon.

Keywords:

agriculturalproducts;Lowpricesforgrainhurtthepeasants;demandelasticity

一、“谷贱伤农”的经济现象

“谷贱伤农”所描述的是这样一种经济现象:

在农业生产活动过程中,处于丰收年景,农民的收入没有因为农产品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反而减少了。

为什么会导致这种现象呢?

原因很简单,丰收光景也就意味着农产品的产量增加,其供应量也随之而增加,供应量增加了,就会促使农产品价格的下降,从而使得农民的实际收入减少。

从生产资料的角度分析,可知随着每年物价的上涨,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也会逐年上升,农民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成本会逐步加大,然而国家减轻农民负担的实质性举措的力度远远不够,致使农民的收入水平不断的下降。

这一经济现象造成了农产品严重滞销,农民的经济损失惨重,影响了农民致富的进程,大大打击了农民生产农产品的积极性。

受创的农民不再从事农产品的生产,纷纷进入城市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

全国各地均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土地荒芜的现象,如若此现象得不到改善,国家在农业领域将面临着极大的安全隐患,这一隐患将影响着我国经济健康平稳快速发展。

国内市场粮食供应不足会影响以农产品为生产原料的轻工业的生产,致使轻工业的生产成本加大,销售价格的上升使得大量产品卖不出去,造成产品积压,从而影响该部门经济效益的下降。

其次影响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我国的贸易出口大多依赖于农产品,由于农产品的供应短缺,使得以出口农产品为主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下降。

最后也使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务工,增加了城市负担,造成了城市就业压力过大而导致的社会动乱不安的一系列问题。

二“谷贱伤农”需求弹性分析

“谷贱伤农”是指粮食获得丰收不仅不能使农民从中获益,反而还会因为粮食价格的下降而导致收入降低。

这种现象实际可用农产品的需求弹性原理加以解释。

农产品属于生活必需品,人们不会因为它价格的上升而减少对其的需求量,也不会因为它价格的下降而增加对其的需求量,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总是保持在一种相对比较平稳的状态,农产品需求量的变化对其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较低,故农产品是缺乏弹性的商品。

作为谷物的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弹性的,如图1所示,农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D比较陡峭。

图中A点代表初始农产品市场的出清状态,当市场上的需求曲线D与市场上供给曲线S1相交于点A,该点为市场上的均衡点。

此时市场上的均衡价格为P1,均衡产量为Q1。

当农作物的生长受到技术革新、气候变化即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促使农产品的产量获得大丰收,此时供给曲线S1向右平移至供给曲线S2时,与需求曲线D交于点B。

市场上的均衡点发生变动,由均衡点A变动至均衡点B,市场上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也随之而发生变化。

分别由均衡产量Q1变动至Q2,均衡价格P1变动至P2。

 

由农产品价格需求弹性Ed<1的假设可知,农产品价格的变动对农产品的需求影响很小。

农产品丰收致使农产品的供给量增加,使得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在缺乏需求弹性条件下,农产品价格会大幅度下降,即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最后导致农民的总收入减少,总收入的减少量相当于矩形OP1A1Q1和OP2B2Q2的面积之差。

相反,在歉收的年份,农产品的减少会导致农产品价格大幅上升,即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上升幅度大于农产品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使农民的总收入增加。

现实生活中,农民粮食收割后到底能够卖多少钱,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产量;二是价格,农民获得的收益就是两者的乘积。

然而这两个变量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两者的关联性是由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决定的。

它反映需求定律,并意味着在该直线的每一点上所有其他影响需求的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商品的价格越低,其需求量就越大;商品的价格越高,其需求量就越小。

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的是,粮食的需求曲线是缺乏弹性的,也就是说其需求量对价格变化不是很敏感。

通俗地说当粮食价格下跌时,由于价格下跌会带来需求量的增加,增幅较小,增量较少。

其所蕴含的原理在于,粮食作为一种生活必需品,人们对粮食的需求主要是由于对粮食的生理需求所决定的。

对大多数人来说,人们对粮食的开销占全部开销的比例很小,这也导致人们对价格的变化反应不敏感。

在资本主义社会,国家发生经济危机,许多资本家会把粮食和农产品毁掉,以及对农耕区停止耕作,该种做法的合理性在于对于粮食这种缺乏弹性的商品来说,降价不会使得需求量的大幅度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总收益的减少,因此资本家会将那些多产的粮食和农产品毁掉,这样会减少由多产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三、“谷贱伤农”的成因

针对我国频繁上演着“谷贱伤农”的情形,不断出现农产品滞销的问题,农民的收入水平得不到保障,进而大大打消了农民对农产品种植的积极性。

对于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要理性、客观的分析其成因。

3.1农产品生产受自然条件的限制

每种农产品的生长都有着自身的生长规律,同时受到地域、环境、气候等自然条件因素的限制,如:

水稻,有些地区一年两熟,有些地区一年一熟;这就导致了有部分农产品周期性供给不足。

3.2信息不对称致使农产品滞销

许多地方农产品的生产,由于缺少有效的产销对接,与全国各地市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出现供过于求,大量农产品卖不出去,造成产品滞销。

3.3农产品不具有竞争优势

我国大多数农民普遍存在着一种只重数量不重质量陈旧观念,使得他们生产的农产品虽然在产量上“取胜”,但是绝大部分的产品质量上不过关,在与其他优质的产品竞争时远远落后,最终淡出市场。

这种花了时间、精力、资本却没有得到相应回报的情形层出不穷。

3.4农业集体经营程度低

我国存在着大量的个体小农进行农产品的生产,他们缺乏系统农业生产的知识和严谨的规模化管理,导致农产品不能够高效的生产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同时也不能在市场上保证自身的利益不受侵犯,抗风险能力差。

3.5产品的附加值低,流通成本高

农产品是一种基本上没有什么附加值的商品,然而这种商品在流通的过程中,要经过多重流通环节,而使得农产品在流通的过程中要支付相对较高的费用。

这也是农民得不到高收益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防范“谷贱伤农”现象的建议

我国某些地区仍存在着谷贱伤农的现象,致使大量的农民不再进行农业生产而转为进城务工,越来越少的人进行农业生产,使得农产品的产量日益减少,我国农产品的供应量受到威胁。

为了减少这些问题的产生,保障农民的收入水平,对此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4.1大力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将过去我国的农业生产属于分散、小规模、粗放经营模式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式。

这一根本性的举措促使农产品在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通过对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来提高农业生产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达成使农民增收的目的。

4.2发挥政府的主体职能

市场机制在经济的运行过程中使得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和有效利用。

完全的市场机制会引发一些投机取巧等一系列损害农民利益的事情,使得农民的合理权益得不到有力的保障。

此时政府要站出来,发挥其对市场价格机制的监督管理职能,对市场进行合理监管以调节市场价格与农业生产者产生的利益冲突。

同时政府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府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充当领头人的角色,带动着农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并给农产品生产者提供信息技术和资金支持。

4.3建立多样化的销售渠道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迅猛发展,互联网营销日益成为现代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它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流通,为产品搭建了高效、快捷、便利的营销平台。

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信息技术手段来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根据不同地区的信息化程度来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积极引导农业生产者在第三方电子商务这一平台,推进农产品的信息化建设,实现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高效衔接,促进农产品的销售以满足全国各地的需求。

4.4开拓多条高值的农产品产业链

将农产品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产品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趋势,只有将大量的农产品进行精加工才能够有效的缓解滞销的局面。

大力推进绿色农业建设,加大生产高价值农产品,同时对这些产品进行深加工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不断地完善并且开拓多条高值的农产品产业链,创造出更大的收益,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4.5大力发展观光农业

当今社会大部分的农产品不再是纯天然、高质量的农产品,这是让众多人头痛而又心烦的事情。

若将农业生产部分地转化为观光农业产业,对农产品进行无农药高质量的生产,以此来吸引大量人们来农业生产基地进行观光和采摘。

不仅可以让他们在闲余时间体验到由此带来的乐趣,而且还可以享受到纯天然,无农害的绿色食品。

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销售,口口相传提高知名度,为农民创造出更多收益。

五、结论

“谷贱伤农”仍是我国极为重视的问题,通过以上对“谷贱伤农”这一经济现象的阐述,以及其需求弹性的分析,总结导致“谷贱伤农”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够缓解这一现象。

 

参考文献

[1]梁小民.西方经济学教程[M].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2]田晓超.谷贱伤农治痼疾需要新思维[N].金融时报,2011-12-03.

[3]杨小凯.西方经济学原理[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4]李汉君.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与对策[J].经济问题.2002.(11):

42-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