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附子汤伤寒论方剂树.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25740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草附子汤伤寒论方剂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甘草附子汤伤寒论方剂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甘草附子汤伤寒论方剂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甘草附子汤伤寒论方剂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甘草附子汤伤寒论方剂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草附子汤伤寒论方剂树.docx

《甘草附子汤伤寒论方剂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草附子汤伤寒论方剂树.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草附子汤伤寒论方剂树.docx

甘草附子汤伤寒论方剂树

甘草附子汤(《伤寒论》。

)_伤寒论_方剂树

甘草附子汤(《伤寒论》。

)_伤寒论_方剂树1

1.原方6

1.1.组成:

甘草2两(炙),附子2枚(炮,去皮,破),白术2两,桂枝4

两(去皮)。

6

1.2.功效:

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痈不得屈伸,近之则痈剧,汗出短气,小

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

6

1.3.来源:

《伤寒论》。

6

2.术附汤6

2.1.药材组成不变,剂量不同。

6

2.2.组成:

白术1两,附子1两(炮,去皮脐),桂枝1两,甘草半两

(炙)。

6

2.3.功效:

太阳病与阳明合病,而自利者;阳明病当多汗,而反无汗,身如虫

行,皮中痒者,此久虚也;厥阴病,因风湿相搏,身体疼痈,不能转侧,脉浮涩

者。

6

2.4.来源:

《医方类聚》卷五十四引《通真子伤寒括要》6

3.芍药甘草汤6

3.1.加:

芍药6

3.2.组成:

桂枝2钱,甘草(炙)1钱半,芍药1钱,白术1钱,附子(炮)1钱。

6

3.3.功效:

伤寒,汗后恶寒。

6

3.4.来源:

《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二引仲景方6

4.附子六物汤6

4.1.加:

防己、茯苓7

4.2.组成:

附子4钱,防己4钱,甘草(炙)2钱,白术3钱,茯苓3钱,桂

枝4钱。

7

4.3.功效:

风寒湿邪流注四肢,关节烦痈,四肢拘急,恶寒自汗,小便不利;

亦治骨疳、咬骨疳;兼治五痹。

7

4.4.来源:

《外科发挥》卷三7

5.桂枝芍药黄土汤7

5.1.加:

阿胶、芍药、灶中黄土7

5.2.组成:

甘草1钱,白术2钱,附子2钱,阿胶1钱,桂枝1钱,芍药2

钱,灶中黄土3钱。

7

5.3.功效:

痘症由于土湿木郁而便血者。

7

5.4.来源:

《四圣悬枢》卷三7

6.渗湿汤7

6.1.加:

人参、十姜、白芍药、白茯苓7

6.2.组成:

白术2两,人参半两,十姜半两(炮),白芍药半两,附子半两

(炮,去皮脐),白茯苓(半两去皮),桂枝半两(不见火),甘草(炙)半

两。

7

6.3.功效:

坐卧湿地,或为雨露所袭,身重脚弱,关节重疼,发热恶寒,或多

汗恶风,或腿膝浮肿,或小便不利,大便浦泄。

7

6.4.来源:

《济生》卷三7

7.桂枝黄土汤7

7.1.加:

阿胶、地黄、黄苓、灶中黄土8

7.2.组成:

甘草2钱,白术3钱,附子3钱,阿胶3钱,地黄3钱,黄苓2

钱,桂枝2钱,灶中黄土3钱。

8

7.3.功效:

便血。

8

7.4.来源:

《四圣心源》卷五8

8.参附渗湿汤(《景岳全书》卷五十八引《局方》。

)8

8.1.加:

人参、茯苓、十姜、芍药8

8.2.组成: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附子(炮)、十姜(炮)、桂枝、芍药

各等分。

8

8.3.功效:

坐卧湿地,雨露所袭,身重脚弱,关节疼痈,发热恶寒,小便不

利,大便浦泄。

肤媵不密,易冒风湿,身体烦疼,不能屈伸,多汗恶风,头目昏

重,项背强急,手足时厥、周身麻痹,肢体微肿。

8

8.4.来源:

《景岳全书》卷五十八引《局方》8

9.当归白术汤8

9.1.加:

当归、生姜、芍药、人参、黄耆8

9.2.组成:

白术1分,当归1分,桂枝1分(去皮),附子1分(生,去皮,

破8片),生姜半两,甘草1分(炙),芍药1分,人参1分,黄耆1分。

....8

9.3.功效:

妇人病未平复,因有所动,小腹急痈,腰胯疼,四肢不仁,举动无

力,热发者。

8

9.4.来源:

《活人书》卷十九8

10.第四和剂汤8

10.1.加:

黄耆、芍药、十姜、茯苓、半夏9

10.2.组成:

附子1钱,白术1钱,黄耆1钱,芍药1钱,桂枝5分,十姜5

分,茯苓5分,半U5分,甘草1分。

9

10.3.功效:

妊妇大便下利。

9

10.4.来源:

《产论》9

11.二宜丸9

11.1.加:

猪苓、茯苓、泽泻、人参、十姜9

11.2.组成:

猪苓、茯苓、白术、泽泻、桂枝、人参、十姜、甘草(炙)、白

术。

9

11.3.功效:

泄泻。

9

11.4.来源:

《朱氏集验方》卷六引《梁氏总要方》9

12.附子黄耆汤9

12.1.加:

当归、芍药、人参、黄耆、生姜9

12.2.组成:

白术半两,当归半两,桂枝半两,附子半两,甘草半两,芍药半

两,人参半两,黄耆3分,生姜1两半。

9

12.3.功效:

妇人病未平复,因夫所动,小腹阴中急札腰胯疼,四肢不任举

动,无热证者。

9

12.4.来源:

《伤寒总病论》卷三9

13.桂枝芍药知母汤(《金匮》卷上。

)9

13.1.加:

芍药、麻黄、生姜、知母、防风9

13.2.组成:

桂枝4两,芍药3两,甘草2两,麻黄2两,生姜5两,白术5

两,知母4两,防风4两,附子2枚(炮)。

10

13.3.功效:

诸肢节疼痈,身体处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

风蠹

肿痈,憎寒壮热,渴而脉数;痘疮将欲成脓而不能十分贯脓,或过期不结痂。

10

13.4.来源:

《金匮》卷上10

14.桂枝芍药知母汤10

14.1.加:

芍药、生姜、麻黄、知母、防风10

14.2.组成:

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五两,麻黄二两,白术五

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二枚(炮)。

10

14.3.功效:

通阳行痹,祛风逐湿,和营止痈。

活热,散寒,通络,活血,补

虚。

主诸肢节疼痈,身体处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

风蠹肿痈,憎

寒壮热,渴而脉数;痘疮将欲成脓而不能十分贯脓,或过期不结痂。

10

14.4.来源:

《金匮要略》卷上10

15.理苓汤10

15.1.加:

人参、十姜、猪苓、茯苓、泽泻10

15.2.组成:

人参、十姜、甘草(炙)、白术、猪苓、茯苓、白术、泽泻、桂

枝。

10

15.3.功效:

胃虚食滞,喘胀浮肿,小便不利。

产后霍乱,脉紧细者。

10

15.4.来源:

《张氏医通》卷十六10

16.桂芍知母汤10

16.1.加:

芍药、麻黄、生姜、知母、防风10

16.2.组成:

桂枝4两,芍药3两,甘草2两,麻黄2两,生姜5两,白术5

两,知母4两,防风4两,附子2枚(炮)。

11

16.3.功效:

诸肢节疼痈,身体处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

风蠹

肿痈,憎寒壮热,渴而脉数;痘疮将欲成脓而不能十分贯脓,或过期不结痂。

11

16.4.来源:

《金匮》卷上11

17.风湿汤11

17.1.加:

当归、防风、芯苴仁、乳香、没药、茯苓11

17.2.组成:

附子(炮,去皮)1两,白术1两,甘草1两,当归(焙)1

两,防风1两,桂枝1两,芯苴仁1两,乳香半两,没药半两,茯苓半两。

..11

17.3.功效:

风寒湿痹,脚气筋挛,着床不能行走。

11

17.4.来源:

《医方类聚》卷九十八引《施圆端效方》11

18.第一和剂汤11

18.1.加:

黄耆、芍药、当归、十姜、写?

、茯苓11

18.2.组成:

附子1钱,白术1钱,黄耆1钱,芍药1钱,当归5分,十姜5

分,写?

5分,茯苓5分,桂枝1分,甘草1分。

11

18.3.功效:

妊孕苦心下迫者。

11

18.4.来源:

《产论》11

19.续命汤11

19.1.加:

麻黄、防风、芍药、人参、川写、防己、黄苓11

19.2.组成:

麻黄(去节,泡)半两,防风1分半,芍药1两,附子1两

(生),人参1两,川写1两,白术1两,防己1两,黄苓1分,桂枝1分,

甘草半两。

12

19.3.功效:

慢惊虚风。

小儿吐泻之后,因虚生风,痹疯神昏,涎盛不利。

12

19.4.来源:

《普济方》卷三七一引《全婴方》12

20.二妙散12

20.1.加:

人参、茯苓、黄耆、大枣、芍药、生姜、胶饴12

20.2.组成: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耆、桂枝(去皮)、甘草(炙)、大枣、

芍药、生姜、胶饴。

12

20.3.功效:

痔疾。

12

20.4.来源:

《朱氏集验方》卷六12

21.加减葛根麻黄汤12

21.1.加:

葛根、麻黄、生姜、防风、芍药、人参、写蕾、黄苓、防己12

21.2.组成:

葛根1两,麻黄1两,生姜1两,防风半两,芍药半两,白术半

两,人参半两,写蒙半两,黄苓半两,防己半两,桂枝半两,甘草半两,附子1

枚。

12

21.3.功效:

刚柔痊。

12

21.4.来源:

《伤寒总病论》卷三12

22.桂枝汤12

22.1.加:

写蒙、独活、牛膝、薯莓、防风、茯苓、天雄、茵芋、杜仲、朔誓

根、十姜、大枣、桃躅、猪椒叶、根皮12

22.2.组成:

桂枝3两,写U3两,独活3两,牛膝3两,薯莓3两,甘草3两,附子2两,防风4两,茯苓4两,天雄4两,茵芋4两,杜仲4两,白术4两,朔誓根4两,十姜5两,大枣40枚,携躅1升,猪椒叶1升,根皮1升。

13

22.3.功效:

肝虚寒,卒然瘩哑不声,踞坐不得,面目宵黑,四肢缓弱,遗失

便利,宿风所损。

13

22.4.来源:

《千金》卷八13

 

■KM・•

■*-

f

-1

 

1.原方

1.1.组成:

甘草2两(炙),附子2枚(炮,去皮,破),白术2两,桂枝4两(去皮)0

1.2.功效:

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痈不得屈伸,近之则痈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

1.3.来源:

《伤寒论》。

2.术附汤

2.1.药材组成不变,剂量不同。

2.2.组成:

白术1两,附子1两(炮,去皮脐),桂枝1两,甘草半两(炙)。

2.3.功效:

太阳病与阳明合病,而自利者;阳明病当多汗,而反无汗,身如虫

行,皮中痒者,此久虚也;厥阴病,因风湿相搏,身体疼痈,不能转侧,脉浮涩

者0

2.4.来源:

《医方类聚》卷五十四引《通真子伤寒括要》

3.芍药甘草汤

3.1.加:

芍药

3.2.组成:

桂枝2钱,甘草(炙)1钱半,芍药1钱,白术1钱,附子(炮)1钱。

3.3.功效:

伤寒,汗后恶寒。

3.4.来源:

《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二引仲景方

4.附子六物汤

4.1.加:

防己、茯苓

4.2.组成:

附子4钱,防己4钱,甘草(炙)2钱,白术3钱,茯苓3钱,桂枝4钱。

4.3.功效:

风寒湿邪流注四肢,关节烦痈,四肢拘急,恶寒自汗,小便不利;亦治骨疳、咬骨疳;兼治五痹。

4.4.来源:

《外科发挥》卷三

5.桂枝芍药黄土汤

5.1.加:

阿胶、芍药、灶中黄土

5.2.组成:

甘草1钱,白术2钱,附子2钱,阿胶1钱,桂枝1钱,芍药2钱,灶中黄土3钱。

5.3.功效:

痘症由于土湿木郁而便血者。

5.4.来源:

《四圣悬:

枢》卷三

6.渗湿汤

6.1.加:

人参、十姜、白芍药、白茯苓

6.2.组成:

白术2两,人参半两,十姜半两(炮),白芍药半两,附子半两

(炮,去皮脐),白茯苓(半两去皮),桂枝半两(不见火),甘草(炙)半两。

6.3.功效:

坐卧湿地,或为雨露所袭,身重脚弱,关节重疼,发热恶寒,或多汗恶风,或腿膝浮肿,或小便不利,大便浦泄。

6.4.来源:

《济生》卷三

7.桂枝黄土汤

7.1.加:

阿胶、地黄、黄苓、灶中黄土

7.2.组成:

甘草2钱,白术3钱,附子3钱,阿胶3钱,地黄3钱,黄苓2钱,桂枝2钱,灶中黄土3钱。

7.3.功效:

便血。

7.4.来源:

《四圣心源》卷五

8.参附渗湿汤(〈〈景岳全书》卷五十八引〈〈局方》。

8.1.加:

人参、茯苓、十姜、芍药

8.2.组成: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附子(炮)、十姜(炮)、桂枝、芍药各等分。

8.3.功效:

坐卧湿地,雨露所袭,身重脚弱,关节疼痈,发热恶寒,小便不利,大便浦泄。

肤媵不密,易冒风湿,身体烦疼,不能屈伸,多汗恶风,头目昏重,项背强急,手足时厥、周身麻痹,肢体微肿。

8.4.来源:

《景岳全书》卷五十八引《局方》

9.当归白术汤

9.1.加:

当归、生姜、芍药、人参、黄耆

9.2.组成:

白术1分,当归1分,桂枝1分(去皮),附子1分(生,去皮,破8片),生姜半两,甘草1分(炙),芍药1分,人参1分,黄耆1分。

9.3.功效:

妇人病未平复,因有所动,小腹急痈,腰胯疼,四肢不仁,举动无力,热发者。

9.4.来源:

《活人书》卷十九

10.第四和剂汤

10.1.加:

黄耆、芍药、十姜、茯苓、半夏

10.2.组成:

附子1钱,白术1钱,黄耆1钱,芍药1钱,桂枝5分,十姜5分,茯苓5分,半夏5分,甘草1分。

10.3.功效:

妊妇大便下利。

10.4.来源:

《产论》

11.二宜丸

11.1.加:

猪苓、茯苓、泽泻、人参、十姜

11.2.组成:

猪苓、茯苓、白术、泽泻、桂枝、人参、十姜、甘草(炙)、白术。

11.3.功效:

泄泻。

11.4.来源:

《朱氏集验方》卷六引《梁氏总要方》

12.附子黄耆汤

12.1.加:

当归、芍药、人参、黄耆、生姜

12.2.组成:

白术半两,当归半两,桂枝半两,附子半两,甘草半两,芍药半两,人参半两,黄耆3分,生姜1两半。

12.3.功效:

妇人病未平复,因夫所动,小腹阴中急札腰胯疼,四肢不任举动,无热证者。

12.4.来源:

《伤寒总病论》卷三

13.桂枝芍药知母汤(〈〈金匮》卷上。

13.1.加:

芍药、麻黄、生姜、知母、防风

13.2.组成:

桂枝4两,芍药3两,甘草2两,麻黄2两,生姜5两,白术5两,知母4两,防风4两,附子2枚(炮)。

13.3.功效:

诸肢节疼痈,身体处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

风蠹肿痈,憎寒壮热,渴而脉数;痘疮将欲成脓而不能十分贯脓,或过期不结痂。

13.4.来源:

《金匮》卷上

14.桂枝芍药知母汤

14.1.加:

芍药、生姜、麻黄、知母、防风

14.2.组成:

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五两,麻黄二两,白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二枚(炮)。

14.3.功效:

通阳行痹,祛风逐湿,和营止痈。

活热,散寒,通络,活血,补虚。

主诸肢节疼痈,身体处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

风蠹肿痈,憎寒壮热,渴而脉数;痘疮将欲成脓而不能十分贯脓,或过期不结痂。

14.4.来源:

《金匮要略》卷上

15.理苓汤

15.1.加:

人参、十姜、猪苓、茯苓、泽泻

15.2.组成:

人参、十姜、甘草(炙)、白术、猪苓、茯苓、白术、泽泻、桂枝。

15.3.功效:

胃虚食滞,喘胀浮肿,小便不利。

产后霍乱,脉紧细者。

15.4.来源:

《张氏医通》卷十六

16.桂芍知母汤

16.1.加:

芍药、麻黄、生姜、知母、防风

16.2.组成:

桂枝4两,芍药3两,甘草2两,麻黄2两,生姜5两,白术5两,知母4两,防风4两,附子2枚(炮)。

16.3.功效:

诸肢节疼痈,身体处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

风蠹肿痈,憎寒壮热,渴而脉数;痘疮将欲成脓而不能十分贯脓,或过期不结痂。

16.4.来源:

《金匮》卷上

17.风湿汤

17.1.加:

当归、防风、芯苴仁、乳香、没药、茯苓

17.2.组成:

附子(炮,去皮)1两,白术1两,甘草1两,当归(焙)1两,防风1两,桂枝1两,芯苴仁1两,乳香半两,没药半两,茯苓半两。

17.3.功效:

风寒湿痹,脚气筋挛,着床不能行走。

17.4.来源:

《医方类聚》卷九十八引《施圆端效方》

18.第一和剂汤

18.1.加:

黄耆、芍药、当归、十姜、写?

、茯苓

18.2.组成:

附子1钱,白术1钱,黄耆1钱,芍药1钱,当归5分,十姜5分,写?

5分,茯苓5分,桂枝1分,甘草1分。

18.3.功效:

妊孕苦心下迫者。

18.4.来源:

《产论》

19.续命汤

19.1.加:

麻黄、防风、芍药、人参、川写、防己、黄苓

19.2.组成:

麻黄(去节,泡)半两,防风1分半,芍药1两,附子1两

(生),人参1两,川写1两,白术1两,防己1两,黄苓1分,桂枝1分,甘草半两。

19.3.功效:

慢惊虚风。

小儿吐泻之后,因虚生风,痹疯神昏,涎盛不利。

19.4.来源:

《普济方》卷三七一引《全婴方》

20.二妙散

20.1.加:

人参、茯苓、黄耆、大枣、芍药、生姜、胶饴

20.2.组成: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耆、桂枝(去皮)、甘草(炙)、大枣、芍药、生姜、胶饴。

20.3.功效:

痔疾。

20.4.来源:

《朱氏集验方》卷六

21.加减葛根麻黄汤

21.1.加:

葛根、麻黄、生姜、防风、芍药、人参、写U、黄苓、防己

21.2.组成:

葛根1两,麻黄1两,生姜1两,防风半两,芍药半两,白术半

两,人参半两,写蒙半两,黄苓半两,防己半两,桂枝半两,甘草半两,附子1枚。

21.3.功效:

刚柔痊。

21.4.来源:

《伤寒总病论》卷三

22.桂枝汤

22.1.加:

写蒙、独活、牛膝、薯莓、防风、茯苓、天雄、茵芋、杜仲、朔誓

根、十姜、大枣、说躅、猪椒叶、根皮

22.2.组成:

桂枝3两,写U3两,独活3两,牛膝3两,薯莓3两,甘草3

两,附子2两,防风4两,茯苓4两,天雄4两,茵芋4两,杜仲4两,白术4两,朔誓根4两,十姜5两,大枣40枚,携躅1升,猪椒叶1升,根皮1升。

22.3.功效:

肝虚寒,卒然瘩哑不声,踞坐不得,面目宵黑,四肢缓弱,遗失便利,宿风所损。

22.4.来源:

《千金》卷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