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广客运专线桥涵施工工艺和关键技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2518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0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广客运专线桥涵施工工艺和关键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武广客运专线桥涵施工工艺和关键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武广客运专线桥涵施工工艺和关键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武广客运专线桥涵施工工艺和关键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武广客运专线桥涵施工工艺和关键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广客运专线桥涵施工工艺和关键技术.docx

《武广客运专线桥涵施工工艺和关键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广客运专线桥涵施工工艺和关键技术.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武广客运专线桥涵施工工艺和关键技术.docx

武广客运专线桥涵施工工艺和关键技术

第十一部分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桥涵工程施工工艺及关键技术

中铁十四局武广客专项目经理部

第一节 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工艺

武广客运专线主要的桥梁基础形式有:

钻孔灌注桩基础、扩大基础两种形式,墩台身为矩形实体墩、矩形空心墩(台)、圆端形空心墩等形式,施工工艺要点如下:

1.扩大基础

扩大基础的土方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石方开挖采用风动凿岩机钻眼,浅眼爆破法开挖,开挖时采用预裂控制爆破,以保证基岩的完整性不被破坏。

做好开挖时的防水措施并及时浇注混凝土,基础施工完成后及时回填,避免地基受到浸泡而降低承载力。

施工时严禁基坑边堆碴,以防止发生边坡坍塌。

2.钻孔桩基础

陆上桩基础采用常规方法进行钻孔成桩施工,浅水钻孔桩采用填土筑岛、草袋围堰等方法施工;深水区钻孔桩采用双壁钢围堰或钢板桩围堰进行施工,在钢围堰上搭设钻孔平台,冲击钻机完成钻孔作业。

桥址位于岩溶发育地段的钻孔桩施工时采用钢护筒跟进、注浆、开挖回填混凝土等方案施工,使钻孔顺利通过岩溶地层。

钻孔桩成桩后采用无损检测法对其成桩质量进行检测。

3.承台

陆地承台基坑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石方开挖采用风动凿岩机钻眼,浅眼爆破法开挖。

土质基坑开挖时作好防水措施,在基底开挖至距设计标高0.3~0.5m时,人工挖土至设计标高,避免基底承载力受损。

基坑开挖到设计标高后,采用空压机及风镐破除桩头,对桩头设计桩顶以上的20cm部分用人工破除。

桩头破除后平整基坑底面,浇筑10cm混凝土垫层。

垫层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在其上绑扎承台钢筋,支立模板,浇筑混凝土,洒水养生至规定时间。

对于水流平缓、水深3m以下的浅水承台采用筑岛围堰进行明挖施工。

对水深3m以上的水中承台采用钢板桩或双壁钢围堰进行围护施工,钻孔灌注桩施工完毕后,水下抽泥、封底,然后抽出围堰内的水,搭设钢管支撑,绑扎承台钢筋,进行承台施工。

4.墩台身

墩台身模板采用厂制整体大块钢模板,墩柱高度小于20m的桥墩(台),混凝土一次浇注,20~30m高的空心墩,采用两次浇筑施工,墩托盘、顶帽与墩身混凝土一次灌注完成。

混凝土进行集中拌和,用输送车送至施工现场,输送泵泵送入模,插入式振捣棒振捣。

墩身混凝土养护采用洒水并用塑料薄膜包裹,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养护质量。

墩台身模板采用吊车配合安装和拆除,脚手架采用碗扣式支架环形搭设。

第二节 桥梁上部结构施工工艺

桥梁上部结构形式主要有预制架设整孔箱梁、支架法现浇整孔简支箱梁、移动模架现浇整孔箱梁、悬臂灌注法现浇连续箱梁、支架法现浇连续刚构梁。

主要施工工艺要点如下:

1.预制整孔箱梁施工方案

预制整孔箱梁在大型预制场集中预制和存放,达到设计要求后用运梁车运至工地,用架桥机架设。

预制梁施工时,先在钢筋绑扎台座上分别绑扎底腹板和顶板钢筋骨架,用场内两台40(50)吨龙门吊把底腹板钢筋骨架、内模和顶板钢筋骨架分别吊至制梁台座模板内,经调整和检查合格后,安装和调整端模,再次经检查合格后,灌注混凝土,并按照程序对混凝土进行蒸汽养护。

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进行一期预应力筋张拉,然后用提梁机将梁片吊放至存梁台座上。

待该梁片的混凝土强度、弹性模梁和龄期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后,进行二期预应力筋张拉并压浆。

完成上述作业、在梁片存梁时间达到要求并经检验合格后,即可装车运至现场进行架设。

为方便操作,外模在首次安装经检查合格后,予以固定,以免拆转模板占用时间和劳力。

实践证明,效果较好。

2.支架现浇箱梁施工方案

地基承载力良好、墩身高度10m左右、跨数不多桥的梁体可采用支架现浇;桥隧相连、不适宜采用架桥机架梁地段的桥梁,亦选用支架现浇。

支架可根据地形条件和实际情况,分别采取碗扣式满堂脚手架、钢管桩柱支架、墩梁支架形式,外模板采用大块钢模板,内模板采用钢模板或竹胶模板。

对上述几种支架的结构布置和尺寸均经计算确定。

对支架的基础处理,将根据支架结构形式和桥位处的地质、地形、承载力等具体情况,分别采取对原地面夯实、打木桩、换填地基土、打钢管桩、打钻孔桩、做明挖扩大基础、利用正桥墩台基础等处理措施,保证地基和基础的承载力与变形均满足现浇施工需要。

支架搭设好后,通过支架上的分配梁与底模相连。

对底模标高按计算值进行调整后,在底模上堆砂袋、钢材、混凝土块等预压材料对支架进行预压,并根据预压结果、结合预定标高对底模进行精确调整。

完成上述工作后,即可顺序进行立外模、绑扎底腹板钢筋、安装内模、绑扎顶板钢筋、灌注混凝土、养生、一期张拉、二期张拉、压浆、拆除模板和支架等作业,最终完成一片梁的施工,其相关技术要求与场制梁的要求大致相同。

现浇箱梁混凝土一次灌注完成。

混凝土由拌和站集中拌和、输送车运至工地后由泵车泵送入模,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

混凝土的拌和和输送能力,以满足在最早灌注的混凝土初凝前灌注完全部混凝土为控制标准。

混凝土按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控制和配合比设计。

在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和龄期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后,分别进行一期和二期张拉,张拉按照“双控”原则。

由于张拉空间的限制,张拉采用“单端张拉、两侧对称”的方法。

张拉后尽快完成预应力孔道压浆。

为提高压浆质量,采用真空辅助压浆法。

为便于调整模板标高和拆除模板,对钢管桩柱支架和军用墩梁支架在适当位置处设置砂箱或楔块。

若支架现浇两跨一联的连续箱梁,采取两跨一次灌注的施工方案。

3.移动模架现浇箱梁施工方案

一些桥隧相连地段,架桥机难以通过,或地基承载力较差、桥墩很高的桥梁采用移动模架现浇方案。

移动模架在箱梁设计位置就位固定后先准确调整底模拱度(标高)和外模位置,然后顺序进行安装支座、绑扎底腹板钢筋、安装内模、绑扎顶板钢筋、灌注混凝土、养生、一期张拉、拆除底模和外侧模、移动模架纵移至下一孔梁进行下一孔梁的制梁循环和上一孔梁的二期张拉与压浆,最终完成一孔梁施工,其技术要求与支架现浇梁大致相同。

箱梁混凝土一次灌注完成。

混凝土由拌和站集中拌和运至工地后,由泵车泵送入模,用插入式和附着式振动棒振捣。

混凝土的拌和与输送能力,以满足在最早灌注的混凝土初凝前灌注完全部混凝土为控制标准。

混凝土按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控制和配合比设计。

在灌注的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和龄期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后才能张拉,张拉按照“双控”原则。

二期张拉后尽快完成预应力孔道压浆,为提高压浆质量,采用真空辅助压浆法连续进行。

4.悬臂浇注箱梁施工方案

连续梁桥的下部结构施工完成后,首先安装永久支座、设置硫磺砂浆临时支座、搭设落地临时支架或墩顶托架,并对支托架进行预压,然后施工0号段;待0号段完成后在0号段上拼装挂篮和对挂篮进行预压;然后利用挂篮对称悬臂灌注悬灌梁段,并保持相邻T构的施工进度基本一致;在悬灌梁段施工结束前的20天左右,采用落地支架法或墩顶托架法完成边跨现浇段施工;接着,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适当时机顺序进行合拢段施工。

在部分合拢段施工完成、梁体成为稳定结构后,即可拆除临时支座、落梁于永久支座之上,然后再进行其它合拢段的施工。

合拢段利用挂篮施工;完成上述工作后,拆除全部临时设施,清理桥面,进行桥面施工,并等待徐变上拱延时完成后(成桥后6个月)进行桥上无砟轨道铺设。

为提高梁段整体性,全部梁段采用混凝土一次灌注完成的施工方法。

混凝土由拌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输送车运至工地后,由输送泵或泵车泵送入模,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密实。

混凝土的拌和能力和输送能力,以满足最早灌注的混凝土初凝前灌注完梁段混凝土为控制标准。

混凝土按高性能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和控制。

在每段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和龄期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后才能张拉,张拉按照“双控”原则,采用“两端对称、两侧对等”的方法。

张拉后尽快采用真空辅助压浆法对每根管道一次性完成压浆。

为确保梁体达到合拢精度和设计线形,施工中将利用经过实用的专门线形控制软件,对主梁施工的每个阶段进行挠度的动态监测和控制,对后续施工段作出预测,使大桥顺利合拢,使梁体线形符合设计。

5.支架法现浇连续刚构梁施工方案

对管段内的个别现浇连续刚构桥,根据现场实际,采用满堂脚手支架。

支架结构经过计算确定。

对基础处理,根据支架结构形式和桥位处的地质、地形、承载力等情况,采取对原地面夯实后铺设混凝土预制块的措施,以保证地基承载力与变形满足需要;支架搭设好后,通过支架上的分配梁与底模相连,在底模上堆砂袋等对支架进行预压;根据预压结果对底模进行精调;完成上述工作后,顺序进行立外模、绑扎钢筋和安装预埋件、灌注混凝土、养生、拆除模板和支架等,最终完成一联梁的施工。

现浇混凝土一次灌完。

混凝土集中拌和并运至工地后,由泵车泵送入模,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

混凝土的拌和和输送能力,以满足在最早灌注的混凝土初凝前灌注完全部混凝土为控制标准。

现浇连续刚构施工中,除钢筋集中弯制外,其余工作均在现场进行。

第三节 桥梁施工关键技术

和普通铁路下部结构施工主要的不同点有:

对桥梁基础沉降、箱梁变形要求进行监控测量,沉降控制更加严格;

必须采用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要满足100年要求。

1.桥梁沉降和变形观测

⑴观测方法与周期

①承台施工后,在桥墩未浇筑之前,测定承台上的沉降观测点的高程,以此作为承台沉降观测点的初测高程,初测高程由施工单位、监理、监控组独立完成。

在桥墩浇筑前、后施工单位、监理和监控组各进行一次沉降观测。

②在桥墩浇筑后箱梁安装前,测定桥墩墩顶的沉降观测点的高程,并以此作为墩顶初测高程。

此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监控组每周对桥墩墩顶的沉降观测点进行一次沉降观测,测至箱梁安装的前一天。

箱梁安装后轨道精调之前,前两周内,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每2天进行一次观测,监控组每半个月观测一次。

以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每周观测一次,监控组每月观测一次。

以后根据桥墩沉降情况调整沉降观测间隔时间。

③箱梁架设并完成底座后未进行轨道铺设精调之前,由施工、监理和监控组独立完成桥墩墩顶沉降观测点进行一次沉降观测,监控组每半月测量一次。

以后根据沉降情况调整观测间隔时间。

④箱梁架设完毕之后,由施工、监理和监控单位对全桥的承台、桥墩墩顶的沉降观测点进行一次全桥高程观测。

⑤测量墩顶沉降观测点时,可将高程用铟瓦线尺引测到梁上,在梁上布设线路观测点,进行沉降测量。

水准仪和水准尺的检校项目、限差和水准观测方法安有关规定进行。

⑥观测点与起始高程控制点连成水准路线,路线闭合差≤

(L为路线长度km)。

⑵预制箱梁线形控制

混凝土的收缩、徐变直接影响到结构物的安全使用和耐久性,它除了引起桥梁结构物的几何变位以外,还将引起预应力结构的预应力损失,使配筋构件由于钢筋的约束发生截面内力重新分布。

影响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收缩、徐变的主要因素有:

内部因素为水泥品种、骨料、水灰比、灰浆率、外加剂、水泥用量;外部因素为加荷龄期、加荷应力、持荷时间、环境湿度、温度、构件尺寸和碳化等。

理论计算结果,24m/32m箱梁在扣除自重影响后施加预应力产生的上拱度计算值直线梁为9.06mm,曲线梁为9.57mm;在静活载条件下的挠度计算,直线梁和曲线梁均为5.97mm,为跨度的1/5276。

通过箱梁制作的实践进行验证,并将其徐变上拱控制在10mm以内,以消除因徐变上拱造成线路的不平顺。

⑶大跨连续梁悬灌的监测

无砟轨道大跨连续梁线形控制是施工监测的重点。

为保证大跨连续桥梁的施工质量和安会,保证成桥结构在线形、内力各方面满足客运专线设计和规范的要求,使施工实际状态最大限度地与理想设计状态相吻合,进行大跨连续桥梁的监控与监测。

2.桥梁沉降控制

为控制桥梁沉降,对影响桥梁沉降的地基、桩基、明挖基础、承台、墩身、梁体、混凝土、架梁、铺设无砟轨道、成桥等采取如下方法和措施:

⑴地基、地质条件控制

①明挖基坑地质条件判定与核实

工程地质比较法:

根据设计文件中所附地质条件说明,当基底为中风化至微风化岩石地基时,对所开挖基坑的地层断面、地下水情况进行对比,尤其是对基底的地层岩性与结构进行核查,判定其条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若不满足设计要求,则据实进行变更。

承载力判定法:

当基底为强风化至全风化岩石地基和各种土质地基时,基坑开挖距基底30~50cm时,根据基底土层岩性选定动力触探类型,判别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框架桥对地基承载力的均匀性要求较高,因此每个基坑承载力至少检查9个点。

检测可根据基底岩性分别采用动力触探或标准贯入试验。

②钻孔桩地质条件判定与核实

工程地质比较法:

根据设计文件中所附地质条件说明,对钻孔中出碴的岩性和结构进行观察分析,与设计进行对比,判定其条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若不满足设计要求,则据实进行变更。

本标段大多地处灰岩地区,在此地质条件下的桩基础满足以下内容:

支承桩尖的岩层顶板厚度不小于6m,并注意桩的临近钻孔岩溶情况。

当无厚度6m以上的顶板时,要求桩侧累计顶板厚5m(其中厚度小于1m的岩层顶板不计入),且桩尖置于下层岩溶的支撑顶板厚度不小于3m,并嵌入岩层不小于0.5m。

③补充钻孔勘探对地质条件进行判定与核实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进行补充钻孔勘探,以对地质条件进行判定与核实:

当对地质资料发生怀疑时;

当实际地质情况与设计提供的地质情况不一致时;

在岩溶地段,钻孔内未见溶洞时,每个桥墩考虑补充钻孔3孔;钻孔见溶洞时,逐桩补充勘探,并在每个桥墩补充钻孔5孔。

⑵明挖基础、桩基、承台施工中的控制

①明挖基础施工

在施工前先做好基坑周围的排水系统。

在基坑挖至距设计标高0.5m时,根据天气选择施工日期,避开雨天,确保这最后部分能一气呵成、尽快完成,并在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经检查合格后尽快进行混凝土灌注,以免地基受水浸泡或风化而降低承载力、增大地基变形量。

灌注混凝土前,认真清除地基顶部的松散部分。

灌注混凝土后,尽快封闭基坑周围的超挖部分,以免遭水浸泡。

对位于岩溶地区的明挖扩大基础,在基础开挖至基底标高后在基础范围内四角及中心深约5m的范围内探明基础以下是否存在溶洞。

如有溶洞,则通知设计单位修改设计。

基础开挖采取松动爆破法开挖,控制装药量,以保证基岩的完整性不被破坏。

对明挖基础的最下层基础采取不立模即满坑灌注混凝土的方法。

基础施工完后及时回填基坑,且对回填部分进行夯实。

②桩基础施工

对黄土层、松散土层内的摩擦桩,选择成孔速度快的旋挖钻机,以免钻孔时间过长后桩周土体松弛而使土层对桩体的握裹能力降低。

采用泥浆护壁时,选用优质高性能泥浆,提高悬浮能力,降低泥皮厚度,并结合机械和高压风清孔、电子测孔仪检测孔底沉渣厚度等,从而提高成孔质量,有效降低沉碴厚度。

提前准备好钢筋笼、吊车,在成孔后尽快下钢筋笼、灌注混凝土,缩短空孔时间(将空孔时间控制在10小时以内),避免桩周土体对桩体的摩擦能力降低。

对成桩质量进行逐桩检测,确保不留隐患。

③承台础施工中的控制

对桩顶与承台的连接面,认真清理干净,不留松散部分。

对桩头凿除部分,确保将全部夹杂泥浆、石碴的部分凿除。

承台施工中,对承台下的土体尽量保持原状,尽量不受水浸泡,以期使其发挥一定的抗变形作用。

承台开挖后尽早浇注混凝土,以免基坑暴露过久或受地表水浸泡而影响承载力。

⑶墩身施工中的控制

对桩顶与承台的连接面,认真清理干净,不留松散部分和浮浆。

墩身尽量一次连续灌注。

当分段浇注时,其间隔时间尽量不超过3天。

并对接触面严格按施工缝处理,加强对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

合理安排工期,墩身混凝土灌注至少在架梁前一个月完成,并尽可能提前,以使混凝土受载龄期延长、弹性模量提高、变形减小。

⑷预制箱梁施工中的控制

保证一期预应力张拉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进行,二期预应力张拉在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和龄期不低于10天后进行。

在条件许可时,尽可能延长张拉龄期。

尽可能多延长存梁时间,使混凝土收缩徐变充分发展。

⑸混凝土施工中的控制

按照高性能混凝土的要求,进行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和选定。

选择使用级配好、硬度大的粗细骨料,提高混凝土弹性模量。

摒弃传统观念,对粗细骨料按照产品对待,切实冲洗干净,认真对待存放和覆盖,避免粉尘和泥含量超标。

在满足运输、输送混凝土的条件下,使用高效减水剂和混凝土二次拌合法,尽可能减低混凝土水胶比,以提高强度和弹性模量。

加强混凝土振捣,避免过振和漏振,提高混凝土的匀质性。

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使混凝土在湿润状态下充分提高强度和弹性模量,并避免出现裂缝。

⑹架梁施工中的控制

架梁在墩身施工完成一个月后进行,并且越长越好。

架梁后至铺轨道之间的桥梁沉降期给予充分时间,并且越长越好,以使桥梁充分沉降。

⑺铺设无砟轨道

为保证无砟轨道施工的技术条件,在施工工期安排上,对小跨度预制架设梁保证有2个月以上的徐变上拱期;对大跨度连续梁保证有6个月以上的徐变上拱期。

⑻成桥后的控制

①测试数据的取得

所有桥梁的墩台顶部,涵洞基础顶部和箱梁端部两侧均预埋N16钢管并套丝,顶端安设M16带帽不锈钢螺杆。

测量体系的设置考虑各个施工阶段和运营期间的测试,以便获取更多的数据,校核测试结果。

仪器采用精密水准仪,测量控制精度为1mm。

架梁前,每周观测一次,架梁后第一个月,每周测量一次;第二、三个月,每2周测量一次;第四、五、六个月,每月测量一次。

②观测数据的分析

在施工过程中,观测主要是提供架梁后墩台和基础的沉降,根据观测的数据绘制时间和沉降曲线。

根据曲线和实际的测量结果,预测将来的沉降,判定预测的可靠性和沉降是否趋于稳定。

如数据分析结果超出容许范围,则与有关单位分析原因、商讨对策。

⑼沉降结果的评估与控制

根据有碴轨道对桥涵的要求,有碴轨道施工完成后,墩台的均匀沉降量不得超过20mm,相邻墩台沉降量之差不超过5mm。

如超出上述范围,则与有关单位分析原因、商讨对策。

3.主体结构混凝土耐久性满足100年的施工方法及措施

为确保武广客运专线工程质量,满足高速、重载列车开行的高安全性和舒适度的要求,对主要承重结构提出满足100年的使用寿命期的要求。

武广客运专线质量要求标准要求高、施工技术新、施工难度大。

控制原则:

依据《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CCES01-2004)、《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施工技术指南》进行组织施工。

桥涵主要承重结构、隧道主体结构混凝土,为满足100年使用要求,在主体结构类型、构造、建筑材料上做到结构耐久、并有利于阻挡或减轻环境侵害。

⑴保证混凝土质量满足耐久性的主要途径

加强管理,从传统的按强度控制转变为按耐久性控制,保证混凝土质量。

耐久混凝土工程在正式施工前,针对工程特点和施工环境与施工条件,施工单位邀请设计、建设、监理和混凝土供应等各单位,共同制定施工全过程和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措施以及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确定质量检验方法及奖惩办法。

在施工中,委派专人记录混凝土运送到工地的时间和出机坍落度、灌注时间和灌注时坍落度、气温、灌注温度、施工缝划分、灌注数量以及混凝土的养护方式和养护过程。

耐久混凝土施工中,重点保证质量专门措施的内容:

结构表层混凝土的密实性、均匀性与良好的养护、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混凝土裂缝控制等。

掺入高效减水剂方法。

在保证混凝土拌和物所需流动性的同时,在混凝土配比中掺入高效减水剂,尽可能降低用水量,减小水灰比,降低混凝土的孔隙率,特别是毛细管孔隙率,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选用含有高效活性矿物水泥或掺入相应的掺料。

优先选用矿碴水泥或掺入磨细矿渣和粉煤灰两种工业废渣作为辅助性胶凝材料。

加强环境水质的检测,消除混凝土环境因素引起结构破坏的因素。

隧道洞口地段、箱梁预制及连续梁施工,受季节温度不断变化的影响,特别是冬季的影响最大,使用引气剂,减少混凝土孔隙率,可以提高混凝土工程在寒冷地区的耐久性。

消除混凝土自身的结构破坏因素。

施工材料中严格限制或消除从原材料引入的碱、SO3、C1-等可以引起结构破坏和钢筋锈蚀物质的含量,加强施工控制环节,避免收缩及温度裂缝产生,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保证混凝土的强度。

在高性能混凝土中,掺入高效减水剂和活性矿物材料,增加混凝土的致密性,降低或消除了游离氧化钙的含量,大幅度提高混凝土强度的同时,也大幅度地提高了混凝土的耐久性。

⑵保证混凝土耐久性的技术措施

为保证主体混凝土结构的长期耐久性能,桥梁、隧道工程采用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

混凝土耐久性主要涉及到抗渗性、抗冻性、抗裂性,抗冲磨性、碳化、抗侵蚀性及碱骨料反应等性能。

混凝土施工采用有自动计量和检测装置的拌合站拌制。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和振捣作业程序,强化混凝土的保湿保温养护过程,实现对混凝土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从而确保混凝土的耐久性能。

①配制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

配制混凝土的水泥满足国家和铁道行业标准,选用低水化热和低碱含量的水泥,避免使用早强水泥和高C3A含量的水泥。

水泥品种一般为品质稳定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碴水泥,其强度等级宜为42.5。

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宜与矿物掺和料一起使用。

水泥熟料中的C3A含量一般不超过8%,比表面积不超过350m2/kg,游离氧化钙不超过1.5%。

大体积混凝土C3A含量不超过5%。

水泥的含碱量(按Na2O当量计)不宜超过水泥质量的0.60%。

钢筋混凝土中所用水泥的氯离子含量不宜超过水泥质量的0.20%。

骨料选用符合《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选用球形、粒形、吸水率低、孔隙率小的洁净骨料,严格控制骨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

粗骨料的堆积密度一般大于1500kg/m3(对较致密石子则大于1600kg/m3),空隙率不大于7%,吸水率不大于2%,针、片状颗粒含量不超过5%。

细骨料选用天然中粗河砂,细度模数宜在2.6-3.2,不使用机制砂及山砂。

不同细度模数砂子的0.75mm、0.6mm和0.15mm筛的累计筛余量分别为0-5%、40-70%和≥95%。

粗骨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不宜超过25mm,且不超过钢筋保护层厚度的2/3。

对于潮湿环境中的混凝土结构,混凝土骨料的砂浆棒膨胀率按《铁路砼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快速砂浆棒法》(TB/T2922.5)检验不得大于0.10%,岩石柱膨胀率按《铁路砼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快速岩石柱法》(TB/T2922.4)检验不得大于0.10%。

因条件所限骨料的砂浆棒膨胀率或岩石柱膨胀率超过上述限值时,除了骨料的砂浆棒率不得大于0.20%外,还在混凝土中掺加适量的矿物掺和料或经试验确定的外加剂以抑制混凝土的碱骨料反应,且混凝土的总碱含量满足TB/T3054的规定。

或选用非碱活性骨料配制混凝土。

适量掺用优质粉煤灰、硅粉、磨细矿渣粉等矿物掺合料或复合矿物掺合料,掺量控制在20%左右,并按《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的要求严格控制其有害成分。

外加剂采用具有高效减水、适量引气、能细化混凝土孔结构、能明显改善或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的专用复合外加剂,尽量降低拌合水用量。

高效减水剂的减水率不小于20%,外加剂中的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总质量的0.02%,高效减水剂的硫酸钠含量不大于减水剂干质量的10%。

氯化钙不能作为混凝土的外加剂使用,各种阻锈剂的长期有效性需经检验,不使用亚硝酸钠类阻锈剂。

拌合用水满足TB10424的相应规定,最大水胶比不大于0.5。

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最小水泥用量、最低胶凝材料用量和最大胶凝材料用量,根据现场试验限制在适宜的范围内。

尽可能减少混凝土胶凝材料中的水泥用量,一般胶凝材料最小用量不小于300kg/m3,最大用量不大于450kg/m3。

②高性能耐久混凝土搅拌

本标段计划设置22座带有自动计量和检测装置的混凝土拌合站,分别设置在箱梁预制场、主要大桥和隧道进、出口等位置。

混凝土原材料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要求进行计量,最大允许偏差符合下列规定(按重量计):

胶凝材料(水泥、矿物掺合料等)±1%;专用复合外加剂±1%;粗、细骨料±2%;拌合用水±1%。

搅拌混凝土前,用直接法测定粗细骨料的含水率,以校核拌合站自动检测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