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汇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42508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7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论文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论文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论文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论文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文汇总.docx

《论文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汇总.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文汇总.docx

论文汇总

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孔美珍

摘要:

预习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数学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设置适合学生预习的问题,引起学生预习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信心,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初中数学预习的有效性,从而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培养良好习惯提高教学有效性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在《人是教育对象》一书中说: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的增值,而人在其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

”由此可见,一个人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将会受用终身,效益无穷。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预习习惯,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

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预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我决定、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评价与自我反思,以发展自身主体性的过程。

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预习数学学习材料,指导学生在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对有关问题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在课堂上有重点的去听、去问、去学、去练。

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2、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预习习惯,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一定材料的操作、推测、思考,去发现和探索某些事物之间的关系、规律。

探究学习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由于数学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有限,特别是对于学习基础薄弱、智力较差的学生在应用探究式学习方面效率低教学效果差。

日本学者研究发现课堂教学中在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性学习比系统性学习(接受性学习)要多花130%~150%的时间。

因此在课前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有目的,带着问题,按照一定程序去预习数学学习内容,有利于提高探究学习的效率,提升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3、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预习习惯,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当前如何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主义,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课改以来一直比较重视的问题。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除了强调小组内每人都应分工明确、角色经常轮换外,更应强调合作意识、探究意识。

在教师指导下的课前数学预习,有利于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有目标的思考与叙述,有时间去准备自己说的内容。

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的数学课更需要同学们在课前预习中,明确分工准备哪些学具,如何与其他同学合作进行操作实验,发现推导出公式,计算方法等。

因此,有效的预习能够提高学生课堂合作学习效率。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与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教师指导下的预习

我把数学课前预习作为一项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在布置预习时有预习提示,内容包括:

提出问题、准备学具、划出学习重难点、尝试做练习。

对于数学知识点比较集中的课时,课前教师给学生发一张数学学习学案,主要内容有:

学习目标、知识回顾(主要对前面所学相关知识进行复习整理)、自主学习(主要是对要预习的数学内容进行知识点概括)、学习展示与拓展提升(主要对学习内容进行练习巩固与实践提升)。

2、教师检查下的预习

通过有目的预习,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多数学生对于阅读数学教材比较马虎,缺乏认真的态度。

如果带着问题和要求去阅读数学教材,多数学生不仅能够仔细阅读而且又“逼迫”他们养成爱思考的好习惯,尝试“做”的习惯(主要包括动作操作、解决问题、尝试计算、探究算法等),我每天在新授课之前通过以下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1)检查教材的例题预习,尝试练习做了没有?

(2)提出学习目标,抽查部分学生预习效果如何?

(3)检查学案,看学生整理情况如何。

教师检查下的预习目的是督促学生能够按照教师的指导要求自觉的进行预习,并养成质疑问难的良好习惯。

在预习时,教师教给学生在哪儿找疑点,指出质疑一般可以发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学习内容的重难点及关键处、概念的内涵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等。

逐步培养学生想问,敢问,好问,会问的良好学习习惯。

3、家长督促下的预习

家长与学校的有效沟通与联系对于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主要利用每学期的家长会和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课改的理念以及学习要求,学生养成良好预习习惯,复习习惯,及时完成作业习惯的重要性。

让家长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及完成作业情况,利用抽查的方式督促学生预习,利用家长签字的机会督促孩子预习,让学生的预习由“软任务”变成“硬指标”,进而通过反复的强化训练形成学生的自觉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同伴交流下的预习

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差异较大,学习能力层次不齐,因此我要求学生每天布置的数学预习不一定在家里完成,可以在学校完成,预习中遇到困难、问题可以与同学相互交流,请求同伴互助,也可以请教老师帮助指导。

每次在新授课前我都要求同学把上次预习内容用2~3分钟时间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相互评价,相互反思,相互借鉴预习方法,寻找适合自己的预习方法。

使他们在“预习活动”中学习,在“主动预习”中求知,在“合作预习”中发展,在“预习探究”中创新。

5、预习贵在激励和坚持

激励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动力。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多种方法不断激励学生预习的兴趣,如给学生荣誉称号、表扬、奖励等,让学生感受到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到预习是有收获的,并让同学、家长、老师一起分享,使学生更加投入到自主学习中去。

总之,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日之功,要长期坚持并加以引导。

由于学生多数习惯语文教材的预习,对数学内容比较枯燥不感兴趣,养成习惯所需时间要长一些,但不能求成心切,更不能粗暴干涉、强制命令,这些都无益于习惯的养成。

 

初中数学预习之浅见

孔美珍

【摘要】:

新课程的标准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课前预习的好,课上同学们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就会有一种想学、想问、想练的良好心理,课上老师所讲的重点难点就会被同学们所领悟,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求知欲望.实验证明,课下经常预习的学生成绩往往比不预习的成绩高,而且差异是显著的.有目的、有计划的预习对学习成绩的提高,自学能力的培养及将来更好地工作都有重要作用。

一、现状分析

我校地处建水县城西大约15公里的青龙镇,是一所山区农村中学。

课前预习作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很少得到老师、学生们的重视。

原因之一是没有认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原因之二是预习的方法和策略没有掌握好。

据调查了解我校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很多学生认为没有必要预习,也不知道怎么预习。

因此,抓好课前预习是我们学校有待于解决的重要的学习问题。

 二、预习的重要性

  预习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

具体而言,预习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听课效率。

通过预习,对即将要学习的新课能够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哪些内容自己能够弄懂,哪些内容自己还没弄懂,这样,听课时,便可集中精力去听那些自己没弄懂的部分。

听课变得更有针对性了,能够抓住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2、更好地做课堂笔记。

如果课前不预习,上课,老师讲什么就记什么,盲目地记笔记而顾不上听课。

经过预习,记笔记时就有了针对性,选择那些书本上没有的,老师另外补充的内容以及自己预习时没能理解的部分去记。

这样可以节省大量时间用于听课时思考问题。

  3、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预习本身相当于一种学习。

预习时,要独立地阅读、独立地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独立地接受新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会逐步提高。

  4、预习可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学生在预习时,对知识已经做了独立思考,听课时就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这样就比单纯依靠听课获得知识的记忆效果好。

  预习之所以有这么多的良好作用,从心理学角度说,是因为在预习过程中,发现疑难点,从而在大脑皮层上引起了一个兴奋中心,即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状态,这种注意状态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并指引着学生的思维活动转向对疑难问题的解决,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预习的方法

预习不是把老师明天要讲的内容草草看一遍就算了事,而是要严格按步骤和要求进行。

  1、选择好预习的时间

  预习的时间一般要安排在做完当天功课的剩余时间,并根据剩余时间的多少来安排预习时间的长短。

  2、迅速浏览一遍即将学习的新教材

  这时要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弄清哪些内容是自己一读就懂的,哪些内容是自己没有读懂的。

  3、带着问题,边思考边读第二遍

  对于初次阅读没读懂的问题,在第二次阅读时,头脑里始终要带着这个问题,深入思考,仔细钻研教材,这时的阅读速度可以适当放慢一些,遇到困难,可以停下来,翻翻以前学过的内容,或者查阅有关的工具书、参考书,争取依靠自己的努力把难点攻克,把问题解决,把没读懂的地方读懂。

对于自己经过努力仍未解决的问题,也不必勉强去解决,这样会花费更多的时间。

可以把这个问题记下来,留待课堂上听课时去解决。

  4、边预习边做好预习笔记

  预习笔记有两种,一种是做在书上,一种是做在笔记本上。

在书上做的预习笔记要边读边进行,以在教材上圈点勾划为主。

所圈点勾划的应是教材的段落层次,每部分的要点,以及一些生僻的字句。

同时,也可以在书面的空白处,做眉批。

写上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写上自己没读懂的问题。

在笔记本上做的预习笔记既可以边读边做,也可以在阅读教材后再做整理。

整理的内容包括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部分的摘抄及心得体会;本节课讲授的几个主要问题是什么,以及它们之间的前后关系、逻辑关系,预习时遇到的疑难点是什么,自己是如何解决的,查阅了哪些参考书或工具书,所查阅的资料中有价值的部分的摘抄及心得体会。

四、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

1、预习的基本要求

  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完成以下六个部分的内容。

(1)试归纳出课文中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即所谓各段落的大意。

(2)整理出课文中的概念、公式。

力争记住。

适当的时候,可以整理两到三遍,同时学会分析关键词。

(3)研究例题。

要寻找出例题中的关键步骤或易发生错误的步骤。

(4)仿照例题完成随堂练习。

(5)试做课后习题。

(6)如在预习中遇到什么疑难问题,可以向老师提出。

  综合以上六点,可谓称之“预习提纲”。

2、如何进行指导

(1)在刚开始两三个星期,带领学生在课上完成“预习提纲”.

 (2)然后,教师可以放手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模仿教师完成“预习提纲”。

在此阶段,教师每天必须认真研读学生的“预习提纲”,如有问题,应及时指出,并作出辅导。

(3)最后,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这种预习的要求,教师可以再带领学生一个星期,共同去完成“预习提纲”的编写和其相关的任务。

在这样反复的训练下,学生应当不难掌握如此预习的方法。

而且,学生一旦掌握了此法,在课堂上听起课来也事半功倍。

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相比,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数学体系的严谨性上要求更高了,所以在学习方法上也应有相应的变化。

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能够促进听课效率的提高。

从而更好地提高数学成绩。

 

抓好数学预习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孔美珍

摘 要 课程改革已经有几个年头,很多老师都感到有些不适应,这是因为新课本内容比较少,例题相对简单,并要求学生在课堂中多进行讨论与自主合作。

而在实际操作中配套练习题的难度又较大,要求教师进行讲解,讲的过细会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新课程的教学目标相违背,但讲解过少又很难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造成课堂效率低下。

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呢?

我认为预习新课程无疑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

关键词 预习 初中数学 课堂效率

对于预习,许多老师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

有些人认为,预习是语文课的特权,对于讲求数理、逻辑的数学而言意义不大;也有人认为、学生课前不预习往往会在课堂上不积极活跃,而一旦预习学生往往只会记住几个概念、性质,课堂气氛变的不活跃,还会出现众口一词、千篇一律的现象;还有人认为,有的学生预习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上课时“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对所要学的知识失去应有的兴趣而不能真正的参与到探究中来,在上课时不认真听讲,反而影响了他人。

这样的预习有何意义?

其实不然,我们的学生之所以在数学的预习上问题重重,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正确的预习数学,缺乏有效的指导。

而作为教师,正确引导学生了解数学预习的方法,帮助他们解决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鼓励并肯定他们的预习成果。

当这样的预习成为了一种习惯,学生自然也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进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对于数学课,我大致的将其分为概念课、计算课和操作课三类,教师应逐步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选取不同的内容进行预习,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多种预习方法。

对这三种不同类型的课应该如何布置预习呢?

下面我就简单的阐述一下我的看法。

一、数学概念课的预习

数学概念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成和数量关系的简明、概括的反应,十分的抽象,数学理解起来绝非易事。

然而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因为加强课前预习十分重要。

(一)通读——了解主要数学知识。

在通读过程中,可以知道学生在课本处勾画概念,做好标记,使新课中的主要内容呈现出来,以引起他们的注意,为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准备。

通读不是浏览课本,对通读中遇到的疑难之处,要鼓励学生尽可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去理解知识,“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通读正式学生寻疑的过程,有了问题学生才好针对问题去听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精度——理解主要数学知识。

此环节是在通读的基础上对数学知识的消化,主要有以下三种操作形式。

1.列举事例。

数学的概念来源于生活,把数学的概念还原到生活中去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比如在讲解《负数》一节之前,就可以引起学生从我们平时生活中使用的温度计入手了解负数的概念。

2.动手实践感受概念。

《新课程》中指出:

“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在学习《立体图形的视图》时,很多学生不理解视图的概念,那么可以让学生在预习时找一些正方体、长方体的盒子,经过裁剪展开理解视图的概念和方法。

3.灵活对比。

“对比”是数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方法,在预习中也不例外。

比如在预习《一次函数》时,我们就可以把它和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图像特点进行对比;又比如《正方形》时,我们可以把它的性质、判定与平行四边形、矩形和菱形作比较。

发现对比事物的相互联系与区别,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外延和内涵,还能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知识脉络。

二、数学计算课的预习

计算课是数学学习重头戏,它虽然不象概念课那样抽象,难以理解,但想弄清算理也并不简单。

在指导学生进行此类课的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对算法进行简单的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在讲解的时候有充分的时间对算理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

(一)看懂例题。

一般情况下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根据自己已有的数学知识都能较为顺利的看懂例题,这样我们在讲课的时候就可以把精力放在学生预习中还没有解决的问题上,把知识拓展的更深、更广。

(二)尝试练习。

新教材中一般会在计算课中创设一个情景,以其中的一种情况作为例题,而其他情况作为拓展,为学生提供更多尝试练习的机会。

学生通过此类练习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反思自己在预习中的漏洞。

老师在教学中也能更好的发现学生对于新学知识存在的比较集中的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数学操作课的预习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亲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所以在对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避免不了动手做一做、试一试。

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熟悉教材,在预习的过程中准备好操作过程中所必要的工具、材料等。

比如在预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时,统计全班同学的出生年份;在预习《角的度量》时准备半圆仪;在预习《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让同学们准备规定长度的小木棒等……

总之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指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让预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习惯,一定能大大的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

浅谈初中数学预习低效现象及策略

李中英

摘要:

新课程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和辅导者。

教师已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教学的重心应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指导学生如何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

比如怎样才能把知识系统化,怎样通过教材的指引把.知识运用技能提高,特别是在受学生的个别差异,课堂时间的局限的约束,相关的知识规律能否及时得出?

这些问题累积起来,将形成越来越大的障碍,严重影响学生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

所以,调整新课标下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是让学生尽快适应新教材的根本出路,而预习方法是学生学习方法中最重要的第一步。

关键词:

低效策略

一、数学预习活动中的低效表现

所谓预习,即学生自学将要讲授的功课,也就是说学生在教师还没有讲授的新课程之前去自学。

目前国内有关预习均有不同程度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多数局限为一些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考,多数以论文形式予以体现,都没有深入地对规范预习的操作、监控、评价、成效的分析进行实际研究。

数学预习活动中的低效性主要表现为:

1、预习活动表面化。

数学预习活动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在课堂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预习活动是徒具形式,只是表面上的活动,并没有带来多少实际的教学效果。

具体表现在预习要求不具体,没有预习方法,学生无从下手,导致预习不到位。

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总不忘加上一句:

“今天晚上预习×××内容。

”预习时,学生往往不知从何下手,许多学生把预习简单理解成看数学书,学习时走马观花,一目十行,难以深入教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新知,也有些学生把书后的习题做一遍便认为是大功告成了。

把预习当成了枯燥任务来完成,久而久之会造成学生对学习数学兴趣的减退。

2、教师指导地位弱化。

主要表现为教师未能有效地发挥出预习指导作用,在有些公开课上,经常课看到的现象是教师将预习内容简单的编制成学案,课堂侧重于预习结果的校对,或象征性地到学生中巡视并暗示结论,而忽视对学生预习知识点为什么会错,错在哪的的指导。

表面上看,学生积极主动、预习充分,其实质却弱化了教师的指导地位,剥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使预习活动应有的效度难以发挥。

3、预习评价形式化。

当今预习活动中另一普遍缺失的是及时和全面的检测与评价。

在预习活动中,教师往往忘记一个重要环节,那就是及时评价,或有时即使有评价而只是重视对整体评价;或只重视对预习成果的评估,而忽视对预习过程的肯定,使评价流于形式,主要表现为评价形式简单。

在学生的眼中,教师的评价是最具权威性的。

多数是教师在预习活动后,草草点评,诸如“好”、“很好”之类的评价,便匆匆进入新的教学环节。

由于没有恰当的评价,学生会觉得自己的活动成果不被认可,极大地损伤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再者,对学生的品质的影响是极其负面的,学生会逐渐养成虎头蛇尾的习惯,也会不自觉地模仿教师,凡事繁衍了事,讲形式,走过场。

二、解决预习低效的策略

1、指导预习操作模式,训练学生预习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利于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过程的进行。

教师的引导要“精”,“有所为,有所不为”,针对不同的课文、不同的学生,采用恰当的方法。

传统的预习操作模式往往是教师在课后布置作业时,稍稍带过,预习往往要求学生在课外完成。

课外预习是预习的常态,是真正意义上的预习。

但不少同学受学习动机与目的限制,不爱预习,没有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因而形成预习效果不好的局面。

因此,在确定预习操作模式前,可以通过问卷、观察、谈话等途径,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状况(想不想学,学习劲头是否足,是否愉悦)和学习科学性状况(是怎样学习的,掌握知识的过程怎样,影响学生的因素),并迅速建立档案,并根据所研究内容,确定预习操作模式:

由课堂内预习转向课堂外预习。

即在学生积极性、科学性不够充分的情况下,尝试把有关重点的预习内容,放在课堂上进行,待学生有一定基础后,逐步放在课外进行。

2、细化预习规范性步骤,强化预习方法指导

在培养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生年龄小,自主反思、自主调节学习方法的能力相对较差,教师除了要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之外,还要教给他们数学预习的方法。

教给学生的预习方法,要求尽量细化,要求可操作性要强。

在实践中,要求学生做好如下每一步骤,具体方法、要求如下:

(1)看:

仔细看新课内容一遍,尤其是例题。

例题都是很典型的,预习时应把例题都做一遍,加深领悟的能力。

如果做题时出现错误,要想想错在哪,为什么错,怎么改错。

如果仍是找不到错误的根源,可在听课时重点听,逐步领会。

(2)思:

看后思考新课与前节课的联系点,知识点,注意点;

(3)练:

完成书本后课内练习,作业题A组,学有余力且有多余时间的同学也可完成作业题B组、C组;

(4)标:

将预习过程中不懂处、不会做处或犹豫处用符号标记。

3、建立预习的三元检查评价体系,促使学生养成预习习惯

学生对新教材内容进行预习后,也渴望得到教师的评价。

如果教师及时地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反馈给予一定的肯定评价,给予学生激励性的鼓励,从而会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情感的喜悦,无形中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使课前预习任务得以较好的完成,使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

所以,对学生的预习检查评价,确立以下三种评价体系:

(1)建立学生个人预习检查评价体系

要求每位学生备有预习本,预习本里记录着每个学生当天预习的情况。

为了督促每个学生的预习兴趣和预习质量,又根据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不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如:

学习比较优秀的学生不仅能把老师提供的预习提纲中涉及的问题想办法解决,而且还要能提出新的质疑;学习中等的学生要尽量把老师所提供的问题一一解决,如果解决不了的要写明原因;学困生对老师所提供的问题能解决多少是多少。

如果无论是哪个层次的学生只要符合所规定标准的都按优秀对待。

(2)建立四人合作小组监控评价体系

学生的预习,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年龄特征等因素而出现反复,以四人合作小组为单位,进行适当的监控评价,也可举行系列活动,多鼓励、多表扬,让学生感到预习的喜悦,产生兴趣;同时把竞争意识引到预习活动中,老师在讲课前,根据布置的预习提纲进行“知识小竞赛”,从而使学生对数学预习产生兴趣,并使其尝到课前预习的甜头。

(3)建立家校联系监控评价体系

利用家校通、家校联系本,及时将学生预习作业及预习效果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参与数学教学过程。

见下表:

建立预习的三元检查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内容

目的

教师

学生

效果评价

学生个人预习检查评价体系

提高学生的预习兴趣和预习质量;学生能把预习提纲中涉及的问题想办法解决

根据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不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学生备有预习本,记录当天预习的情况

无论是哪个层次的学生只要符合所规定标准的都按优秀对待

四人合作小组监控评价体系

合作学习,让学生感到预习的喜悦,产生兴趣

将班级学生四人为一组,分成若干合作学习小组

相互鼓励,相互促进,监督预习内容的完成

完成预习、学习兴趣、竞争意识三方面给予评价

家校联系监控评价体系

家长督促学生完成预习,及时了解预习效果

与学生家长沟通,说明预习的目的和要求

按看、思、练、标的预习作业要求进行预习

根据学生看、思、练、标的效果进

 

浅谈初中数学如何有效预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李中英

摘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