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 176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21241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2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 176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 176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 176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 176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 176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 176套.docx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 176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 176套.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 176套.docx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第176套

"湖北省监利县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考试时间:

2013年12月25日下午14:

30-17:

00试卷满分:

150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面各项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袅娜(nuó)漫溯(shù)籼(xiān)米踌躇(chóuchú)满志

B.颓圮(pǐ)瞋(chēn)目饲(sì)养图穷匕见(xiàn)

C.租赁(lìn)踯躅(zhízhú)霎(shà)时载(zǎi)歌载舞

D.谄媚(chǎn)猗(yī)郁梵(fàn)婀玲渐车帷裳(sháng)

2.下列各项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A.旗竿编辑抠打嬉皮笑脸

B.笙萧不殚精悍绿草如茵

C.斑谰篱笆荤腥不加思索

D.忸怩翌年作揖枕戈待旦

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准确的一项是()

A.尽管我在杂志中隐去了地名和人名,尽管个中悲情故事在当地早已尽人皆知,人人不以为意,但当他们看到白纸黑字时仍旧十分不高兴,有的甚至愤怒至极。

B.善于造词和变法子使用的网民们,请你慢下来喘口气,坐下来看看书,等等你那渐行渐远的汉语魂。

C.外侮造就了爱尔兰人和意大利人的斗争精神,但对于处境截然不同的犹太人来说,外侮却养成了他们逆来顺受的心理。

D.峨眉山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素有“峨眉天下秀”之誉其巍峨磅礴,重峦叠嶂,山山有奇景,十里不同天,真是巧夺天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太空的微重力、高洁净、高真空的特殊环境以及外星球上丰富的各种矿藏,成为人类拓展生存空间的最大的资源宝库。

第二次月考高一语文试卷(共8页)第1页

B.通过中国人3年的刻苦攻关,终于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出了“嫦娥一号”人造月球卫星,有望年内飞向38万公里外的月球。

C.近年来,国内外因高管舞弊引发的财务造假案层出不穷,同时有向第三方公信机构蔓延之势,使得造假案情越来越复杂。

D.以往私有概念对人们是陌生和淡薄的,人们对私有财产的归属普遍缺乏安全感,现在(物权法)将给私有财产提供法律安全保障。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戴望舒,现代诗人,受西方象征派影响,早期诗歌意象朦胧、含蓄。

因《雨巷》的发表轰动一时,被称为“雨巷诗人”。

B.《狂人日记》、《孔乙己》、《故乡》、《藤野先生》、《药》都是《呐喊》中的优秀小说。

C.唐代的散文家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散文家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被称为“唐宋八大家”。

D.郁达夫,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

代表作《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等。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人与生物圈计划

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有,世界其他国家也有。

目的是寻求同一个答案。

为什么人们在享受自己获得的和创造的财富时,会时时受到大自然种种惩罚?

因为人类在土壤侵蚀、沙漠化、滥伐森林、越来越多的物种灭绝、环境污染等所导致的生态系统退化中,已经意识到能登月球、造核武器的人类,还没有真正揭开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秘密。

也许正是这个缘故,联合国针对全球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挑战,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为宗旨的人与生物圈计划,格外受到世界各国的拥护和支持,这项松散的政府间科学计划自1971年开始实施以来,已经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数千个实地科研项目,有数万人参加了有关的培训活动。

作为该计划理事国之一的中国,自1972年参加起就抱着极大的热情。

国务院于1978年正式批准成立了相应的计划组织实施结构——UIY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

迄今全国有37个有关项目列入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批准加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

人与生物圈计划已经成为跨地域、跨国界联系百余个国家和地区,专家学者运用生态学方法,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纽带,已经是为生物圈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多学科、多领域依据的窗口。

第二次月考高一语文试卷(共8页)第2页

在我国长白山实施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计划,可以说是这种纽带和窗口的一个缩影。

中国吉林省长白山,有个面积为20多公顷的林区,植被没有经受太大的干扰,从山岩裸露、白雪皑皑的山巅,到针阔混交、林木遮天的山岭,十分明显的植被垂直带变化,没有夹杂人为的痕迹,是大自然创造的一个完整的东北亚山地生态系统。

这里没有森林病虫害,众多的物种以最佳的形式和谐协调地生存。

长白山优化森林结构,正好成为欧洲病态森林最佳参照模式地。

各国专家希望从欧亚大陆北半部山地生态系统典范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得到启示,以查清欧美“森林死亡”的原因,制定有效的控制对策,中国专家希望通过研究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产力,揭开大自然更多的秘密,以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林业之路。

中外专家的希望,便成为国际间合作和交流的基础。

6.第一段中“秘密”一词具体指的是()

A.指人类为什么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B.指人类获得和创造了财富还会受到惩罚的原因。

C.指人类应怎样在维持生态平衡的同时来获得发展。

D.指人类搞经济建设怎样才能和环境相适应。

7.关于“人与生物圈计划”,下列说明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这是一个松散的政府间科学计划,旨在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B.这个计划自1971年开始实施以来,已经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数千个实施科研项目,有数万人参加了活动。

C.中国,作为该计划的理事国之一,自从加入起就热衷于此计划的实施。

1978年成立了UIY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迄今有37个有关项目列入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

D.这个计划已经成为专家学者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纽带和为生物圈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多方面依据的窗口。

8.文中说到人与生物圈的计划,它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B.促进生产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C.寻找并揭开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秘密

D.为国际间的合作交流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与生物圈计划有益于国际交流,有益于生物圈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B.长白山优化森林结构也许是欧洲病态森林最佳参照模式

C.人与生物圈计划对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确有重大作用

第二次月考高一语文试卷(共8页)第3页

第二次月考高一语文试卷(共8页)第4页

D.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在行动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

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

从种师道进筑茸平砦,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

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矢中左肋,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已;诸军从之,敌遁去,由是知名。

累迁中州刺史。

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对,奏言:

“金人暴露,日久思归。

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

”会和战异议,不能用。

帝问西事,浩曰:

“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

”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

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

建炎元年,知原州。

二年,金人取长安,泾州守臣夏大节弃城遁,郡人亦降。

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

“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

”金人遂引去。

绍兴元年,金人破饶风岭,盗梁、洋,入凤州,攻和尚原。

浩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

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

饥民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

徙知利州。

金人以步骑十余万破和尚原,进窥川口,抵杀金平,浩与吴玠大破之。

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朝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

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

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浩独积赢钱十万缗以助户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请,得以直达。

九年,改金、洋、房州节制。

十四年,召见,拜检校少保。

十五年,卒,年五十九。

(节选自《宋史郭浩传》)

10.对下列句子中队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冒:

贸然

B.奋力大呼,得贼乃己己:

停止

C.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乞:

请求

D.时其半度,可击也时:

等候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郭浩奋勇抗击外族的一组是()

①浩手斩二骑,以首还

②流失中左肋,怒不拔

③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

④浩适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

⑤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

⑥浩与吴玠大破之

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④⑤D.③④⑥

12.下了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浩有胆有勇,屡立战功。

徽宗时,他抗击夏人曾以少敌多:

跟随种师道征战,他率领数百精骑夺回被敌军占据的水源,几次升官后担任中州刺史。

B.郭浩卓有见识,可惜建议未被采纳。

钦宗即位后曾照他询问抗金之策以及西部战事,他坚决主战,提出应对之策,而朝廷举措失当,国土蒙受损失。

C.郭浩、吴介共同破敌,后感情产生隔阂。

绍兴年间,金兵屡屡犯宋,两人连手大败金兵;吴举劾宋万年暗中通敌,郭不同意这一做法,被调往金州。

D.郭浩政治有方,金州状况好转。

他初到任时,金州极度破败,百姓流亡,经治理后积有余钱资助户部,受到朝廷嘉勉,并给与奏请可以直达的优遇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

13、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

(3分)

(2)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

(4分)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3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送邹明府游灵武【注】

唐·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

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

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

(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

(4分)

15、填空。

(每小题1分,共6分)

(1)寻梦?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徐自摩《再别康桥》)

(2)中国文学史上有“风骚”一说,其中“风”指《诗经》里的。

(3)《烛之武退秦师》出自《左传》,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史书。

(4),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

(5)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朱自清《荷塘月色》)

(6),雨雪霏霏。

(《诗经·采薇》)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过去的故事

半幅窗帘暂时隔开尘世喧嚣,三架两架插满了线装洋装的旧书使人油然而生出一种回归历史的感觉,那里面密密麻麻记满了过去的故事。

偶然翻开一本书,书名却是三个沉甸甸的字“追问录”,小引写道:

“向世界追问她的真面目,这本是生存的最后一项价值,我又怎敢轻易放弃?

”其实该追问的是历史,我们生存的第一件事是金蝉脱壳似地换脱历史,而我们生存的最后一件事是叶落归根似地把自己交还给历史,“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把身后一切都凝固成过去的故事,人在时间里生活就摆脱不了历史,它的好像是人在月夜里行走时身后拖着长长的影子,我们没有办法甩掉影子,于是也没有办法不追问历史。

过去的故事写进书里。

书并不等于故事,就说二十四史吧,其中剪去了多少甘苦,删去了多少悲欢;故事也不等于历史,文字已把过去的故事里活生生的精神钉成了死板的纪事,仿佛看讣告和悼词难以还原故人的音容笑貌。

于是,当我们回顾过去的故事,访问演出只好用心体以验,带着自身的经历细数身上的旧痕。

在这种将心比心的体验中,历史成了传统,过去的故事与现在的故事连成了一片,这时我们可以开始历史的追问。

过去的故事太多,治乱盛衰之间,有理不清的头绪,道不尽的酸辛:

清规戒律给手上脚上勒出了绳印,天理人欲在心底深处留下了痕迹,弦管梵音让人们沉湎于盛世的追忆,坚船利炮使人们猛醒于衰世的教训。

三皇五帝、汉唐宋明,又在今人心中弥漫成如烟往事,如海心潮土。

最令人怆然的不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俱往矣”的时间流逝,而是遥想“风流人物”时那种难以言说的酸甜苦辣齐集心头。

电视上在演《唐明皇》,屏幕中三千宫女,霓裳羽衣,竟说不出是艳羡大唐盛世的奢靡风流,还是哀叹天宝皇帝的有命无运。

第二次月考高一语文试卷(共8页)第6页

第二次月考高一语文试卷(共8页)第5页

清末几个读书人看了西洋情事后再读中国书,就从《周礼》中看出欧罗巴文学政教来自老子西出流沙时的遗教,从《墨子》中看到西人光学、重学、机械之学乃至联络旗语都只是拾中国人牙慧。

这样,过去的故事不免就成了走夜路唱的歌词或临阵时念的咒语。

不过,若要追问历史,问自己从何来,往何去,大抵还是收起这一套为好。

过去的故事有的虽然不那么赏心悦目,但若追问出了不那么赏心悦目的历史,却也能有悦乐,这悦乐乃是因为知道自己的“根”,中国的“根”。

寻根,有发根才会有枝繁叶茂。

忘记了根叫做忘本,一个民族的根在历史中。

有一首诗说,历史像人的掌心,“一只掌/皱缩成一幅古舆图/覆你多皱的前额/覆你五千年沉重的思绪”。

既然抽刀断水水更流,何不让历史的河流畅快地流过额头?

既然过去的故事总像影子随人走,何妨回头看看这影子的长短肥瘦?

“五千年沉重的思绪”被历史挟裹着印进了书册,但它未必肯安安静静地枕着书架任凭尘落虫蛀,却时时来人们心中拷问灵魂,当我们翻开书页的进时候,它就会出现在眼前,我们随着它追问历史,历史也随着它追问我们。

通过追问历史,我们让过去的故事偿还我们的精神债务。

历史追问我们,是替后代问一问我们又偿还了多少精神债务。

一代代地欠债一代代地还债,在这一代又一代的连锁债背后,就留下了无数“过去的故事”。

16.文章开头引用《追问录》中的话有何作用?

(4分)

答:

17.作者反复强调要追问历史,理由是什么?

(4分)

答:

18.说说引用诗句“一只掌/皱缩成一幅古舆图/覆你多皱的前额/覆你五千年沉重的思绪”的作用。

(4分)

答:

19.作者提到了哪些过去的故事?

又引发了哪些思考?

(6分)

答:

六、(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20、请补写出空缺的语句,与前两句构成排比,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

(4分)

作一次心灵旅行,就以那一本本零落的古卷残页为车票,感受着穿越时空的欣喜。

我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

无论是漠北黄沙,还是江南水乡,我都一一留下足迹。

第二次月考高一语文试卷(共8页)第8页

第二次月考高一语文试卷(共8页)第7页

21.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出“3G手机”的主要特点。

(不超过15个字)(4分)

3G是英文3rdGa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优于前两代手机的具体表现就是手机联网的速率。

现在移动GPRS一般最快也就是10kb/s,联通的CDMAlx也只有30kb/s左右,而3G时代可以让你的手机有如家庭宽带一样的网速。

比如WCDMA的理论最小值是384kb/s,静止状态可达2Mkb/s。

速率提上去了,3G手机就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

其标志性功能就是支持视频电话。

目前,日本移动通讯巨人NTTDoCoMo已开通全球第一个3G服务,我国也已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3张3G牌照,亚洲成为全球3G发展最快的地区。

答:

22.请为下面一幅漫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再用简洁的话语写出漫画的寓意。

(4分)

 

答:

①标题:

②寓意: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很多事情发生在一瞬间,有的蕴涵着人生的真善美,有的却践踏着道德良知;引发感悟的时间虽然是短暂的,但对一个人的影响却是巨大的,甚至一生。

有时对社会、历史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请以“瞬间”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立意自定;②不少于800字;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3年秋季湖北省监利一中第二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卷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3(10分)

(1)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

(3分)

(2)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

(4分)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3分)

14(8分)

⑴(4分)

⑵(4分)

15(每小题1分,共6分)

(1)

(2)

(3)

(4)

(5)

(6)

16(4分)

17(4分)

18(4分)

19(6分)

20(4分)

21(4分)

22(4分)

①标题:

②寓意: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2013年秋季湖北省监利一中第二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卷答案

10.A冒:

不顾、顶着

11.A只1、2、3为奋勇抗击,4为战果,5为平定内乱,6为战果

12.C据文意郭、吴产生隔阂在吴举劾之后

13.参考答案:

(1)臣在任时已听到警报,担心夏人一定会乘机侵占边地,希望朝廷选派将领设置守备。

(2)郭浩招集安抚流亡之人,开辟营田,(朝廷)把他所作所为颁示各路。

(3)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告辞干什么呢?

参考译文:

返回,说:

“替我告诉你们的将领,我是郭浩,想要交战就立即来决一死战。

”金军于是退去。

绍兴元年,金军攻破饶风岭,盗取梁、洋,进入凤州,攻打和尚原。

郭浩与吴璘前去救援,斩杀俘获敌人数以万计。

升任邠州观察使,调任兴元府知府。

饥民在米仓山聚结作乱,郭浩讨伐平定了他们。

调任利州知州。

金步兵骑兵十多万攻破和尚原,进攻川口,到达杀金平,郭浩与吴玠大败金军。

吴蚧查究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暗地与敌人勾结,而利州方面的审讯结果不同,由此吴玠与郭浩意见不一,朝廷就调任郭浩任金州知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

金州残损破坏得特别严重,也没有几户人家,郭浩召集逃亡流落在外的人,开辟耕地,将自己的规划安排发布各地。

其他军队因为军需困乏需要朝廷补给,而只有郭浩把积余的十万钱资助给户部,朝廷嘉奖他,以后凡有奏请,都能得以直达朝廷。

九年,改任金、洋、房三州节制。

十四年,得到皇上召见,授检校少保。

十五年,去世。

终年五十九岁。

14、

(1)(4分)

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

清正廉洁。

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

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

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2)(4分)

①“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

②“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19.(6分)唐明皇的故事(1分),旨在告诫人们不要仅仅沉湎于对历史的追忆中,而是要从治乱盛衰中吸取经验教训(2分),只答“遥想风流人物时那种难以言说的酸甜苦辣齐集心头”得1分。

清末几个读书人的故事(1分),旨在告诫人们不以过去的辉煌夸耀自己,自欺欺人(2分),只答“过去的故事不免就成了走夜路唱的歌词或临阵时念的咒语”得1分。

20、示例:

与屈子上下求索,与李商隐灵犀一点

21联网速率快,实现功能多。

(4分每点2分,“实现功能多”如写“支持视频电话”给1分。

22.(4分)①六个和尚抬水喝;②批评人浮于事的社会现象;

23、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