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应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六次月考试题1004188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19982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应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六次月考试题1004188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西省应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六次月考试题1004188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西省应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六次月考试题1004188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西省应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六次月考试题1004188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西省应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六次月考试题1004188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应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六次月考试题10041882.docx

《山西省应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六次月考试题1004188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应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六次月考试题10041882.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应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六次月考试题10041882.docx

山西省应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六次月考试题10041882

山西省应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六次月考试题

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

第1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2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最近,“红楼梦”再度升温,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新书《真假红楼梦——揭秘皇城大观园》在红学界掀起了不小的反响,引发热议,其作者蒋国震先生也迅即成为了红学界的热点人物,被誉为红学“草根新锐”。

该书是草根学者蒋国震历时十余年潜心研究,通过大量文献史料对《红楼梦》的作者以及红楼梦人物原型的探讨考证,语出惊人,率先推翻了《红楼梦》原著作者是曹雪芹的定论,而是康熙朝废太子胤礽,同时指出真正的大观园既不是随园也并非恭王府,而是北京平西王府的西园。

以丰富的内容、曲折的情节、深刻的思想认识、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巅峰之作、问世200多年历史的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是我国乃至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文化遗产,在整个华人世界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至于以一部作品构成了一门学术性的独立研究学科——红学,这在世界文学史上极为罕见,它之所以具有百年不衰的艺术魅力,远不止它独特的文学价值,其中还在于它给后人留下的诸多待解的谜团,也正是这些谜团,使得红学研究从一开始就呈现出扑朔迷离、众说纷纭的局面。

红学家们耗尽心智、穷尽一生就是试图掀开它神秘的面纱,去找寻那一个个真相和谜底。

对于《红楼梦》的原著作者,在红学界基本公认为是曹雪芹,而大观园的地址也基本锁定了两处,即“在南说”一派学者所支持的袁枚的随园,和“在北说”一派学者所认同的前海西街17号恭王府。

而蒋国震在《真假红楼梦——揭秘皇城大观园》一书中却提出了自己前所未有的红学新论,他从考证曹雪芹出生日期和生平经历等着手,列举了大量确凿资料,经反复研究论证,取得了惊人发现:

曹雪芹绝非出身于极富贵之家且从未受过正统教育,他只是对《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从而彻底推翻了人所共知的曹雪芹是《红楼梦》原著作者的定论。

并从《昌平州志》《清圣祖记载》等多部文献史料中找出了康熙王朝曾被两立两废的太子胤礽“有生活、有能力、有时间”撰写《红楼梦》的诸多有力证据,最终证明《红楼梦》真正原著作者是康熙朝废太子胤礽的破天荒结论,正是胤礽以其生平经历和性格发展撰写了这部不朽之作。

而且指出《红楼梦》真正的大观园既不是随园也不是恭王府,而是北京平西王府的西园,其遗址就在现在的昌平北七家镇郑家庄村内。

而蒋国震这一具有突破性意义的研究成果,完全得益于他数十年潜心研究北京昌平郑家庄历史的深厚功底。

一石激起千层浪,目前网上对《真假红楼梦——揭秘皇城大观园》的评论褒贬不一,莫衷一是,有的质疑蒋国震写书动机,被指证据不足,不过是借《红楼梦》炒作自己。

有的则为他不畏权威、敢于挑战的勇气叫好,表示该书思路清晰,有理有据,解答了心中不少的疑惑,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乃不可多得的红学新作。

红学家对此大多持谨慎态度,不予置评。

曾一度引发热议的红学家邓遂夫表示:

“虽然自己还没读蒋先生这本书,不了解他的详细论证,但建议民间爱好者在研究红学时要谨慎,不要把话说得太绝对”,“《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的证据已经很充足了,否认的话前景不是很看好,虽然曹雪芹没有留下系统的传记,但留下的资料已足以勾画他的身世和家族的一些基本状况。

很难有足够的证据推翻这个看法。

”从《红楼梦》诞生的那一天起,对红学的研究就随之而来,从作者到版本,从内容到形式,从成书到人物,种种说法层出不穷,争论不休。

随着蒋国震“红学新论”的提出,或将在红学界掀起新一轮的红楼梦研究热潮。

                (摘自《蒋国震<真假红楼梦>揭曹雪芹身世之谜》)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独特的价值是它给后人留下许多待解的谜团,使众多红学家穷尽一生的精力智力,也揭不开那层神秘的面纱。

B.草根学者蒋国震率先推翻了《红楼梦》原著作者是曹雪芹的定论,此论一出,即刻在红学界掀起了很大的反响,引发热议。

C.红学界基本公认为《红楼梦》原著的作者就是曹雪芹,但蒋国震通过大量文献史料考证出原著作者应是康熙朝废太子胤礽。

D.大观园的地址一直争论不下,一派学者认为是袁枚的随园,另一派则认为是恭王府,而蒋国震则认为是北京平西王府的西园。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蒋国震认为曹雪芹绝非出身于极富贵之家,而且从未受过正统教育。

这个结论是蒋国震研究了大量确凿资料,经反复研究论证得出的。

B.蒋国震既考证了曹雪芹出生日期和生平经历,也查阅多部文献史料,找出了两度被废的太子胤礽能够撰写出《红楼梦》的诸多有力的证据。

C.蒋国震认为,曹雪芹只是《红楼梦》的修订者,凭他的出身和经历写不出这部巨著,是胤礽以其生平经历和性格发展撰写了这部不朽之作。

D.由于蒋国震数十年潜心研究北京昌平郑家庄历史,所以能指出大观园即北京平西王府的西园,遗址即现在的昌平北七家镇郑家庄村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蒋国震先生迅即成了红学界的热点人物,被誉为红学“草根新锐”,因为他语出惊人,率先彻底推翻了曹雪芹是《红楼梦》原著作者的定论。

B.红学家对蒋国震的观点大多持谨慎态度,不予置评,因为现在已经有很充足的证据证明《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要否认这些证据不很容易。

C.尽管蒋国震通过大量确凿资料反复研证了曹雪芹出生日期和经历,但有专家认为现有关于曹雪芹身世和家世的资料已足以勾画出其基本状况。

D.网上对蒋国震的评论褒贬不一,有的认为他有哗众取宠、沽名钓誉之嫌,也有人为他挑战权威的勇气叫好,这将使红学界掀起新的研究热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刘姥姥初进荣国府

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

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锤般一物,却不住的乱晃,刘姥姥心中想着:

“这是个什么东西?

有甚用呢?

”正呆时,陡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倒吓得不住的展眼儿。

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方欲问时,只见小丫头们一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

”平儿与周瑞家的忙起身,说:

“刘姥姥只管坐着,等是时候,我们来请你。

”说着迎出去了。

刘姥姥只屏声侧耳默候。

忽见周瑞家的笑嘻嘻走过来,招手儿叫他。

只见那凤姐家常带着紫貂昭君套,围着那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

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

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道:

“怎么还不请进来?

”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立在面前了,这才忙欲起身。

犹未起身,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周瑞家的:

“怎么不早说!

”刘姥姥已在地下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

凤姐忙说:

“周姐姐,搀着不拜罢。

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甚么辈数,不敢称呼。

”周瑞家的忙回道:

“这就是我才回的那个姥姥了。

”凤姐点头,刘姥姥已在炕沿上坐下了。

板儿便躲在他背后,百般的哄他出来作揖,他死也不肯。

这里凤姐叫人抓些果子与板儿吃,刚问了几句闲话时,就有家下许多媳妇儿管事的来回话。

周瑞家的回了太太回来向凤姐道:

“太太说了,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一样的。

多谢费心想着。

白来逛逛呢便罢;若有甚的说,只管告诉二奶奶,都是一样。

”刘姥姥道:

“也没甚的说,不过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情分。

”周瑞家的便道:

“没有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

”一面说,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

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了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

只得忍耻道:

“论理,今日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的;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少不得说了……我今日带了你侄儿,也不为别的,只因他爷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天气又冷了,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

”说着,又推板儿道:

“你爹在家里怎么教你的?

打发咱们来作什么的?

只顾吃果子么!

”凤姐早已明白了,听他不会说话,因笑止道:

“不必说了,我知道了。

”忙命:

“快传饭来。

”一时周瑞家的传了一桌客馔来……

刘姥姥已吃完了饭,拉了板儿过来,舔唇咂嘴的道谢。

凤姐笑道:

“且请坐下,听我告诉。

你老人家方才的意思,我也知道了。

论亲戚之间,原该不待上门来,就有照应才是。

但如今家中事情太多,太太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是有的。

况我接着管事,都不大知道这些亲戚们。

一则外面看着虽然烈烈轰轰,不知大有大的难处,说与人也未必信呢。

今你既大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儿向我张口,怎好教你空手回去?

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作衣裳的二十两银子,还没动呢,你不嫌少,且先拿了去用罢。

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苦,只当是没想头了,又听见给他二十两银子,喜得又眉开眼笑道:

“我们也知艰难的,但俗语道:

‘瘦死的骆驼比马还大些。

’凭他怎样,你老拔一根汗毛,比我们的腰还壮呢。

”周瑞家的在旁听见他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

凤姐笑而不睬,叫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串钱来,都送至刘姥姥跟前。

凤姐道:

“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们作件冬衣罢。

改日无事,只管来逛逛,方是亲戚们的意思。

天也晚了,不虚留你们了。

这串钱雇了车子坐罢,到家该问好的都问个好儿。

”……刘姥姥只管千恩万谢,拿了银钱,随周瑞家的走至外厢,仍从后门去了。

(选自《红楼梦》第六回,有删节)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刘姥姥通过周瑞家的进了贾府,在等待凤姐的时候,只见小丫头们一齐乱跑,说:

“奶奶下来了!

”这一描写体现了凤姐在贾家的地位、权势和威严。

B.周瑞家的传达王夫人的意思,要刘姥姥“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并再次暗示和催促她,但刘姥姥却迟疑再三,言非所想,这是她的谨慎性格所致。

C.刘姥姥家因为生活困窘、衣食不济,前去贾府寻求经济帮助,作者设置刘姥姥这个角色进贾府,形象地说明了“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的道理。

D.作者安排刘姥姥进贾府,就是以一个外人的眼光来描写贾家的奢华,自鸣钟,凤姐珠光宝气的打扮,传来的一桌子饭,都写出了荣府的豪富奢华。

E.刘姥姥说到为难之处,推出板儿说话,作者刻意安排这个角色使他成为行乞的幌子,缓解了刘姥姥的窘态,让人不觉得她的话语那么突兀。

5.小说中刘姥姥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4分)

6.小说第一段写刘姥姥刚到贾府就见到一个“匣子”的细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5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李承之,字奉世,李肃之季弟,幽州人,后迁濮州。

生而孤,肃之鞠育诲道,至于成人。

性严重,有忠节。

从兄李柬之将仕以官,辞不受,而中进士第,调明州司法参军。

郡守任情执法,人莫敢之忤,承之独毅然力争之。

守怒曰:

“曹掾敢如是邪?

”承之曰:

“事始至,公自为之则已,既下有司,则当循三尺之法矣。

”守惮其言。

尝建免役议,王安石见而称之。

熙宁初,以为条例司检详文字,得召见。

神宗语执政曰:

“承之言制置司事甚详,非他人所及也。

”改京官。

他日,谓之曰:

“朕即位以来,不轻与人改秩,今以命汝,异恩也。

”检正中书刑房,察访淮浙常平、农田水利、差役事,还奏《役书》二十篇。

加集贤校理。

又察访陕西,时郡县昧于奉法,敛羡余过制。

承之曰:

“是岂朝廷意邪?

”悉裁正其数。

迁集贤殿修撰,擢宝文阁待制,为同群牧使,纠察在京刑狱,兼枢密都承旨,出知延州,入,权三司使。

蔡确治相州狱,多引朝士,皆望风自折服。

承之为帝言其险诐之状,帝意始悟,趣使诘竟。

迁龙图阁直学士,恳辞,乞授兄肃之,曰:

“臣少鞠于兄,且兄为待制十年矣。

”帝曰:

“卿兄弟孝友,足厉风俗。

肃之亦当迁也。

”即并命焉。

商人犯禁货北珠,乃为公主售,三司久不敢决。

承之曰:

“朝廷法令,畏王姬乎?

”亟索之。

帝闻之曰:

“有司当如此矣。

”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历应天府、河阳、陈、郓、扬州而卒。

(节选自《宋史•李承之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

B.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

C.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

D.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兄,指父亲的侄子中比自己年长的人,也泛指本族平辈中年龄与己相当者。

B.曹掾,东汉太尉或相国等分曹治事,正职为“掾”,后来泛指各部门治事的属吏。

C.季弟,指最小的弟弟。

一般而言,古人兄弟排行,伯为大,仲次之,叔第三,季最小。

D.改秩,秩,官吏的俸禄、职位或品级,“改秩”即改变官吏的俸禄、职位或品级。

9.下列对于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承之独立性强,不求外援。

本家哥哥李柬之想要直接给他个官职,却遭到他的拒绝,后来他凭借科举考中进士,调任明州司法参军。

B.李承之做事认真,颇受赏识。

曾经因建议免除百姓徭役而受到王安石的称赏;熙宁年间,谈论制置司的情况非常详细而受到宋神宗的恩赏。

C.李承之纠察诸事,尽职尽责。

担任检正中书刑房,察访淮浙地区日常政务及农田水利时发现郡县执法混乱,超标征敛赋税,便加以纠正。

D.李承之秉公执法,不畏权贵。

有商人违法为公主贩卖北方的珍珠,因涉及皇族,三司一直不敢追究,李承之秉公办理,立即下令缉拿案犯。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郡守任情执法,人莫敢之忤,承之独毅然力争之。

(2)“卿兄弟孝友,足厉风俗。

肃之亦当迁也。

”即并命焉。

(二)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哭刘蕡①

【唐】李商隐

上帝深宫闭九阍,巫咸不下问衔冤。

黄陵别后春涛隔,湓浦书来秋雨翻。

只有安仁能作诔,②何曾宋玉解招魂。

平生风义兼师友,不敢同君哭寝门。

【注】①刘蕡(fén):

李商隐的友人。

②西晋文学家潘岳(安仁)善作祭文;诔(lěi),表示哀悼的文体。

③宋玉为屈原招魂,使他起死回生,所以创作《招魂》。

④孔子说,死者是师,应在内寝哭吊;死者是友,应在寝门外哭吊。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寓意刘蕡被冤贬的情景,矛头直指昏聩冷酷的“上帝”,情绪激愤,有一种急风骤雨式的气氛。

B.颔联从去年春天离别写到今秋突闻噩耗,一写生离,一写死别,生离的思念更反衬出死别的悲伤。

C.颔联两句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表达了因阻隔而引起的深长思念,又烘托出悲怆凄凉的气氛。

D.尾联点题,表达了诗人对刘蕡的由衷钦仰,因而不敢自居于刘蕡同列,只能痛哭于寝门之外。

E.这首哭吊朋友的诗,其意义远超—般友谊的范围,具有鲜明的政治内容和强烈的政治批判色彩。

12.本诗第三联“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两句手法多样,表意深切,请加以赏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3.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5分)

(1)《琵琶行》中用“比喻”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如表现乐声粗重特点的句子是“      ”,表现乐声轻细特点的句子是“       ”。

(2)在《蜀道难》中,作者描写蜀道飞泻的急流和汹涌的瀑布,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奇险壮丽景观的句子是“            ,           。

(3)《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痛苦,让人为之哀婉不已的句子是:

“此情可待成追忆?

                 。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应用(32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晚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生。

②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有很深的文学功底,古典诗文名句往往能信手拈来,为文章增色不少。

③听说这家晚报和当地电信部门将联合举办高校招生大型电话咨询会,请有关专家答疑解惑,考生和家长都喜出望外。

④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我们一致认为《封神演义》虽然比不上《西游记》,但和《聊斋志异》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⑤危机发生了,美国解决危机的方式是继续发行更多的国债,用引发危机的方式来治理危机,无异于饮鸩止渴。

⑥只见演员手中的折扇飞快闪动,一张张生动传神的戏剧脸谱稍纵即逝,川剧的变脸绝技赢得了观众的一片喝彩。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这一群科学工作者高度的工作热情、渊博的学识修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将成为让我受用终生的宝贵的精神财富鞭策我、激励我。

B.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如果在生活上“怀里抱着走”,在课业上“鞭子赶着走”,那么将可能贻害无穷,很难培养出我们国家需要的人才。

C.种种迹象表明,购房者的观望不但没有像往日那样,坚持几日就选择放弃,而且重新加入到购房大军中去,使得房价又出现回暖现象。

D.很多城市有其独特的城市记忆,这些不应该在旧城改造中被全面“覆盖”更新。

尤其不能简单地用“有没有住过名人”作为拆除的依据。

16.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A.介绍信:

兹介绍我校张明华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

B.失物启事:

“本人不慎于早6点左右在菜市场遗失一部手机,请捡到者速速归还。

C.节日贺卡:

垂念师恩,永世不忘。

值此春节到来之际,恭祝恩师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D.邀请函:

诚邀你1月20日上午8:

00来本公司参加公司庆典,务必准时。

17.依次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时常想起鲁迅,想起胡适,想起钱穆——一个已经逝去的铁三角。

他们与时代一同呼吸,以独立的姿态成为30年代中国知识界的柱梁;如今,正凝视着这个轻佻的当下,沉默不语,我们是喋喋不休地重复梁实秋的雅舍      、        ,还是老老实实地告诉我的学生,我们曾经有过       、        与钱穆的严谨学业?

A.周作人的平和  林语堂的幽默  鲁迅的思想深邃  胡适的人格独立

B.周作人的苦茶  林语堂的菜谱  鲁迅的深邃思想  胡适的独立人格

C.林语堂的幽默  周作人的平和  胡适的深邃思想  鲁迅的独立人格

D.林语堂的菜谱  周作人的苦茶  胡适的思想深邃  鲁迅的人格立独

18.下列说法,不符合材料意思的一项是(3分)

国内的书店为何无法在专业阅读与公共阅读之间作出区分?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专业研究者往往不重视公共文化的培育,更不愿投入到公共写作中去,而政府与社会对于公共文化从业者的压制与吝啬,也使得公共文化雪上加霜,反倒成为一种奢侈消费。

要么去听于丹,要么只能硬着头皮去读章太炎的国学。

显然,这是一种深刻的公共智识危机,它不仅限制了国人的阅读乐趣,而且加剧了知识鸿沟,它让专业研究者越来越远离公共的知识需求市场,并且多少还有一些带着孤傲的自鸣得意;另一方面,“无良书商”攒集着各种不可靠的鸡汤知识读本,获取丰厚的利润。

A.要消除知识鸿沟必须充分重视公共文化的培育。

B.当前图书市场出版物品种单一限制了国人的阅读乐趣。

C.专业研究者应担负为公众提供适合的公共阅读产品的责任。

D.“无良书商”追求丰厚的利润使公众的阅读成为奢侈消费。

19.推论是一个从给定的事实材料中得出结论的过程。

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得出的结论有可能是正确的,有可能是错误的。

请根据给定的事实材料,选出下列结论中正确的一项(3分)

事实材料:

3月24日,来自山西省示范性高中的一百余名高中生代表,在省团委会议室召开了模拟联合国讨论大会。

该会议的主题是全面消除贫困和跨国医疗援助。

这个主题是由与会高中生代表选出的本年度世界上最重要的两个问题。

结论:

A.与其他的同龄学生相比,与会的高中生代表对世界热点问题可能有更为浓厚的兴趣。

B.这些代表中的绝大多数高中生,以前在自己的学校中从没有讨论过该次会议的主题。

C.与会的高中生代表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国家安全问题。

D.与会的高中生代表都来自省会城市。

20.根据材料所给的内容,在下面横线上补写恰当的句子。

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每处补写不超过15个字。

(5分)

祥林嫂当然极其不幸,尤其是①                     ,命运出现了最大的危机。

贺老六死去后,无奈中她又投奔了鲁四老爷家。

鲁四老爷和鲁家太太也还勉强能容纳她,只是忌讳她“不祥”,②               ;他们最后解雇祥林嫂,主要是因为她变得神经质地唠叨,他们觉得那是一个人完全不中用了的症状,所以,③                 ,并在寒冬里,以“天问”式的自言自语,倒毙在了荒街野巷。

21.写出下面一段文字中加点词语所表示的人名。

(5分)

国初,主上好文章,雅风特盛,沈宋始兴之后,杰出于江宁,宏肆于李杜,极矣!

右丞苏州,趣味澄明,若清沅之贯达。

刘公梦得,杨公巨源亦各有胜会。

22.有专家论,《登高》的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用文字写出了声音,传达出音韵美。

请你简要分析。

(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我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引发了你哪些思考?

老规矩让你想到了哪些人和事?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答案

1.(3分)A(“独特的价值是……”和“揭不开那层……”的表述错误,于文无据)

2.(3分)D(“由于……所以……”强加因果)

3.(3分)D(判断失当,原文“或将在红学界掀起……”是或然判断,选项“这将使红学界掀起……”是必然判断)

4.(5分)【解析】 B项,“这是她的谨慎性格所致”不当,实为一见面就张口求人,情有所难。

C项,不是为了说明“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的道理,这与主题不符。

E项,“行乞的幌子”评价不当,“话语那么突兀”之说不当。

【答案】 AD

5.(4分)【解析】 可以从选文中对刘姥姥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直接描写,以及其他人物的间接描写中,分析概括刘姥姥的形象。

【答案】 刘姥姥是一个贫穷质朴、没见过世面、言语粗俗,但又有些自尊、难以启齿求人的农村老妇人形象。

6.(5分)【解析】 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具有多重作用,或渲染气氛,或烘托心理和形象,或表现人物或事物特点。

本题可从这几个方面思考。

【答案】 为王熙凤的出场做铺垫,反衬了刘姥姥初入贾府的心情,渲染环境氛围。

这一细节描写十分高明,它通过刘姥姥的听觉和视觉来渲染王熙凤的出场,由此可见贾府之盛极一时。

7.(3分)B【解析】正确标点:

进枢密直学士。

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

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

8.(3分)A【解析】“年龄与己相当者”错。

9.(3分)C【解析】“发现郡县执法混乱,超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