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71606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45.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学习本单元,一是学会运用图表或者图示,分别梳理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在各个时期所取得的成就;二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即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将科技、文学艺术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相联系。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2.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识记古代中国伟大的科技成就;理解四大发明对中国、世界文明的作用。

(重点)

2.分析中国古代科技辉煌的特点。

(难点)

一、四大发明

1.概况

(1)造纸术:

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105年,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等便宜易得的原料造出便于书写的“蔡侯纸”,这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2)印刷术

①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

宋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宋刻本被后世视为珍品。

②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

它既经济,又便捷,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

(3)火药: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宋朝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4)指南针:

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

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2.意义

(1)造纸术传入欧洲,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战胜了骑士阶层。

(3)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推动了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到来。

(4)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轻巧识记]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1.出土于甘肃天水放马滩一座西汉文帝或景帝时期的墓葬中的一张纸。

该纸薄而软,纸面平滑,纸上用黑色线条绘制出山川、河流、道路等图形。

从材料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提示 由材料可知至迟自西汉前期就已经出现了纸。

2.四大发明的西传对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 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对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九章算术》和珠算

1.《九章算术》

(1)约成书于东汉。

(2)内容:

采用了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汇集了许多算术命题。

(3)地位

①书中命题的解法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运算方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②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珠算

(1)早期采用的是算筹,后来演变成为算盘。

(2)明清时期,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人们可以用珠算法解决加减乘除和开平方、开立方等运算问题。

(3)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

3.

《九章算术》书影 珠算盘

(1)材料分别反映的古代中国数学计算的成就是什么?

(2)《九章算术》在世界数学史上有何地位?

提示 

(1)《九章算术》:

运算方法;珠算盘:

计算工具。

(2)《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三、《石氏星表》和浑仪

1.天文学萌生:

我们的祖先为了采集、狩猎和农牧业活动的需要,萌生和发展了古代的天文学。

2.天象观测

(1)尧设有火正、羲和之官,负责观察日月星辰。

(2)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以及哈雷彗星的记录。

(3)《石氏星表》

①成书:

战国时期的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后人据其成就辑成《石氏星表》。

②内容:

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数据。

③地位:

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4)创制了浑仪、简仪等天文观测仪器。

[思维点拨]

天文、历法是紧密联系的。

天文侧重于观察天象,记录天文现象及变化;而历法则侧重于指导农业生产,为农业生产服务。

历法是在观察天文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并发展的。

四、《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1.历法

(1)夏朝时,我国就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2)元朝时,郭守敬编订了《授时历》,与今天世界通用的公历基本相同,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了300年。

2.农学

(1)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朝王祯的《农书》和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被称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农书。

(2)《齐民要术》记录了东汉以后500多年间,特别是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经验,强调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提倡精耕细作,培育优良品种。

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4.《齐民要术》的农学思想是什么?

主要记录什么内容?

提示 思想:

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内容:

记录东汉以后五百多年间,特别是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经验。

五、《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1.《黄帝内经》

战国问世、西汉编定,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2.《伤寒杂病论》

(1)东汉末年,张仲景总结前代中医诊断和治疗的理论与经验,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而写出的集大成的中医专著。

(2)创造性地提出辨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誉为“万世宝典”。

3.《本草纲目》

明朝李时珍所写,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归纳总结]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在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典籍整理和经验总结,缺少实验;在科技应用上,主要服务于农业发展的需要;在分布上,主要集中分布在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农学、天文、历法、数学及医学等领域。

5.材料 我国古代医学发达,中医中药至今仍在世界医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1)属于中医学的是________________。

属于中药学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上医学著作在医学发展史上各有何地位?

提示 

(1)《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

(2)《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本草纲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主题一 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影响

1.四大发明在古代中国的作用

史料一 《鬼谷子·谋》称:

“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

史料二 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教你读史]

史料一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司南在生产中的应用;史料二反映了指南针在北宋时期在航海中的应用。

[问题思考] 

(1)据史料一、二,分析古代中国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辨别方向的功能。

答案 生产(采玉);航海。

史料三 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鲁迅《电的利弊》

[问题思考] 

(2)史料三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现象?

答案 现象:

中国愚昧落后,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却用于迷信活动。

2.四大发明对西方的影响

史料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

[问题思考] 如何理解史料的内容?

答案 马克思指出了古代中国的三大发明传入欧洲后,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

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欧洲)的影响

(1)造纸术的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促进了世界文明和文化的发展。

(2)印刷术传入欧洲,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3)火药传入欧洲,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阶级提供了有力的武器,促进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4)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改变了世界面貌。

主题二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及衰落原因

1.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

史料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数量

22

25

25

9

25

7

7

8

8

——《中国的世界纪录》

[问题思考] 依据史料,分析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答案 主要分布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等方面;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科学发展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应用性强。

2.后期衰落的原因

史料 

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图

[教你读史]

读曲线图注意图例以及时间和数据的变化。

[问题思考] 据史料指出3~15世纪和15世纪后两个时期,中西方科技成果的对比分别反映了怎样的历史阶段特征。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5世纪以后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答案 特征:

3~15世纪中国科技领先于西方,15世纪以后中国科技逐渐落后于西方。

落后原因:

中国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科技发展缺乏社会推动力;科举制阻碍了大多数读书人对科技进步的追求;重农抑商政策和明清海禁政策则阻碍了中西方文化交流;传统“重道轻器”观念也对知识分子产生了负面影响。

中国古代科技衰落的原因

(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发展缺乏动力。

(2)古代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文化专制的肆虐,使中国古代缺乏对科技足够的重视和专业人才。

(3)中国古代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观影响了近代科学的产生。

(4)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和后期的闭关锁国政策,进一步限制了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记知识纲要]

[背核心术语]

1.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意义的科学技术成就四大发明,传播到世界后,推动了人类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中国古代数学、天文、历法、农学等科技门类的发展与农业文明息息相关。

3.中国古代医药学相当发达,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

中医中药至今仍在世界医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1.下图是对我国古代哪项科技发明的记载(  )

A.印刷术B.造纸术

C.丝绸织造D.瓷器制作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该项技术经历了漂塘、煮楻、入帘、压纸、焙干等几个过程,这是关于造纸术的描述,故选B项。

2.宋代文化教育相对普及,史载:

“为父兄者,以其子与弟不文为咎;为母妻者,以其子与夫不学为辱。

”为这种现象提供技术条件的是(  )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B.科举取士人数的增加

C.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D.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当时的人们以学习为荣,以不学习为耻,说明当时学习风气浓厚。

为这种浓厚学风提供技术条件的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注意问题的关键词是“技术条件”。

3.南宋《梦粱录》中记载:

“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

”材料中“一舟人命所系”的物体使欧洲(  )

A.迎来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B.告别骑士时代

C.完成社会转型

D.加速思想解放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中“针盘”可推测出该物体是指南针。

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对地理大发现具有直接推动作用,故A正确。

4.古代中国人通过观测天象,明方向、知季节、告农时,逐渐积累了大量天文知识,萌生和发展了古代的天文学。

这说明古代中国人掌握天文知识的目的是(  )

A.神化统治阶级

B.服务小农经济

C.服务于祭祀活动

D.战胜自然灾害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及题干材料中的“知季节、告农时”可知,当时的人们根据天气、季节的变化来安排农业生产,所以B项符合题意。

5.《齐民要术》中“顺天时,量地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