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教师招聘统考 教育政策法规复习题库与典型案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12981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5.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教师招聘统考 教育政策法规复习题库与典型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西省教师招聘统考 教育政策法规复习题库与典型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西省教师招聘统考 教育政策法规复习题库与典型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西省教师招聘统考 教育政策法规复习题库与典型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西省教师招聘统考 教育政策法规复习题库与典型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教师招聘统考 教育政策法规复习题库与典型案例.docx

《江西省教师招聘统考 教育政策法规复习题库与典型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教师招聘统考 教育政策法规复习题库与典型案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教师招聘统考 教育政策法规复习题库与典型案例.docx

江西省教师招聘统考教育政策法规复习题库与典型案例

销自己的书。

株洲市教育局发现尹建庭在《入学教育课》论文以及《人世老枪》一书中的一些错误观点和言论以及向学生推销作品的问题后,即组织专人对有关情况进行了查处,并同意株洲市二中对尹建庭实行解聘;株洲市内的所有学校不聘尹建庭当教师。

尹建庭认为株洲市教育局的处理不合法,于是向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状告株洲市教育局,要求撤销“限聘”的处理意见,法院受理此案。

【案例分析】

《宪法》规定,我国公民依法享有言论自由权,但言论自由并不是绝对的,特别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

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可想而知。

因此我国《教师法》规定,作为教师应当模范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做到爱国守法、为人师表。

 

第二章现行主要的教育政策及重要规定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教育政策颁布的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④《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①③②④D.①②④③

2.《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是全民教育,重点是()

A.部队B.广大劳动人民C.广大青少年D.党政机关

3.高中阶段课程设置()为主。

A.分科B.综合C.分科与综合相结合D.必修

4.我国实行()级课程管理。

A.一B.二C.三D.多

5.()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

A.家庭B.学校C.社会D.企事业单位

6.()是学校进行德育、实施《中学德育纲要》的基层单位。

A.学生会工作B.团组织C.少先队D.班级

7.中学实行()负责的德育工作领导体制。

A.党支部B.校长C.班主任D.学科教师

8.()年颁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A.2001B.1994C.1998D.2004

二、填空题

1.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2.《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包括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

3.对学生品德进行评定时,评语要指出其优缺点、努力方向,以为主。

4.《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整体推进素质教育。

5.“两基”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它包括基本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三、案例分析题

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教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

“某某学生,你厉害,老师都不如你,以后我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

”全班同学都嘲笑这位学生,从此该生在课堂上不再主动回答问题,上课经常低着头。

试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相关内容,分析该案例。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1985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于2001年6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于1993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布于2001年5月。

2.C【解析】《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是全民教育,重点是广大青少年。

3.A【解析】高中阶段课程设置以分科为主。

4.C【解析】我国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5.A【解析】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

6.D【解析】班级是学校进行德育、实施《中学德育纲要》的基层单位。

7.B【解析】中学实行校长负责的德育工作领导体制。

8.C【解析】《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颁布时间是1998年。

二、填空题

1.学校2.敬业奉献3.表扬4.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5.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三、案例分析题(答案要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在该案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质疑采取打击的态度,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不好的影响。

典型案例

2006年9月四川某小学六年级学生李某失踪多日未归,其父母报案,班主任沈老师一直在班上不断追问该生下落,终于有孩子说出一句令人震惊的话:

“李某已经淹死。

”沈老师找到一直没有异样的三个孩子,才知道几天前这三个孩子与李某为了省钱去偏僻的东风渠游泳,李某不幸溺水身亡,这三个孩子为了逃避惩罚,定下永不泄密的“盟约”,在隐藏了李某的衣物后,神色自若的回家了。

【案例分析】

该案例反映了现代教育中爱心教育的缺失。

学校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在德育方面多加重视,要教会学生如何关心、爱护他人;学校和家庭应积极地引导孩子如何去面对现实的发展,学会基本的安全自救与法律常识;在关心他们学习的同时,多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教育他们积极正确的生活态度,多一点爱心给他人,这样才能让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第三章现行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及重要规定

一、单项选择题

1.()是我国所有法律的母法。

A.《宪法》B.《教育法》C.《民法》D.《未成年人保护法》

2.我国教育法规定,()是我国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

A.普通话B.少数民族语言C.汉语言文字D.英语

3.新的义务教育法规定()

A.义务教育收取学费、杂费

B.适龄儿童、少年竞赛入学

C.义务教育阶段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可以开除

D.国家鼓励教科书循环使用

4.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其直接负责人应依法承担()责任。

A.民事B.行政C.刑事D.开除

5.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人员。

A.技术B.专业C.专职D.职业

6.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原则不包括()

A.客观公正B.及时、妥善C.合理适当D.委曲求全

7.公安机关对学校安全工作履行的职责不包括()

A.指导学校做好校园保卫工作

B.督导学校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C.定期对校舍安全进行检查

D.协助学校处理校园突发事件

8.新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实施时间是()

A.1996B.2006C.2007D.1991

9.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至少应当具备()学历。

A.本科B.中等师范院校C.专科D.硕士

10.我国最早的教育法律是()

A.教育法B.义务教育法C.未成年人保护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二、填空题

1.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教育。

2.义务教育实行为主的管理体制。

3.民办教育事业属于事业。

4.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学工作,应依法取得

5.中小学德育工作试行负责的领导管理体制。

6.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的原则。

7.《浙江省中小学校学生人身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办法》属于。

三、简答题

1.简述我国教师具有的基本权利。

2.简述学生的基本义务。

3.简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

4.试分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开除学生的原因。

四、案例分析题

1.王某是某中学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成绩一直不好。

在数学课上他不认真听讲,经常和同学说话,所以老师经常在课堂上用教鞭抽打他。

因此,王洋一想到数学课,就感到害怕。

请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对该案例进行分析。

2.李力是一个15岁的初中生,她总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就想外出打工赚钱。

可是,她又听别人说,未满16岁的未成年人是不允许被雇用的。

请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对该案例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制定其他一切法律的母法。

2.C【解析】《教育法》第十二条规定,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

3.D【解析】2006年修订的新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适龄儿童免试入学,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不得开除学生,国家鼓励教科书循环使用。

4.B【解析】将学校非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其直接负责人应依法承担行政责任。

5.B【解析】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6.D【解析】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原则包括客观公正、及时、妥善、合理适当。

7.C【解析】定期对校舍安全进行检查是学校的本职工作。

8.C【解析】新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的时间是2006年,实施时间是2007。

9.A【解析】《教师资格条例》规定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至少应当具备本科学历。

10.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是最早的教育法律,其颁布于1980年。

二、填空题

1.义务2.县级人民政府3.公益性4.教师资格5.校长

6.教育为主,惩罚为辅7.地方性教育法规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2.

(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3.

(1)爱国守法;

(2)爱岗敬业;(3)关爱学生;

(4)教书育人;(5)为人师表;(6)终身学习。

4.《义务教育法》规定不得开除学生,是由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的,目的是为保障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义务教育是强制性教育,是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不能因为学生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就剥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在这一点上,义务教育同非义务教育有所不同。

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如果严重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学校可以给予其开除学籍的处分。

四、案例分析题(答案要点)

1.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有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由此可见,教师也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

如果因为学习成绩不好,上课不认真听讲而体罚王洋,无疑会对他的身心健康构成很大的伤害,影响他健全人格的形成,因而也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对于老师违法行为,王洋可以通过他的监护人或者学校领导,要求教师纠正其体罚学生的错误做法。

如果老师坚持不改的话,也可以要求对其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维护学生自己的合法权益。

2.根据国务院《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第3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均不得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为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介绍就业。

禁止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开业从事个体经营活动。

所以,王力还暂时不能去打工。

如果她还没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那么她就应该继续她的学校生活;如果她已经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并且不想继续升学,那么,她可以参加一些国家和社会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为年满16周岁以后的就业做准备。

典型案例

2001年11月30日下午放学后,在某中学就读的余某和其他同学一起打篮球,同班女生王某上前用纸为他擦汗。

这个动作被他们的班主任汪老师看见,她认为两个学生“恋”上了,当即将王某喊到办公室。

她给王看了两页日记,是其私下从余某放在课桌内的日记本上撕下的,上面记录着余某对另一名女生的好感。

汪老师还告诉王某,余某对其不是真心的,他脚踏两只船。

第二天,汪老师不让余某进教室上课。

余某的家长多次到学校,恳求让孩子上课,都被汪拒绝。

几天后,汪老师又将余某的日记拿给班上其他几个学生看。

学校和县教育局给汪做工作,可汪仍然坚持不让余某上课。

直到12月5日,在学校校长的命令下,余某才得以重返课堂。

而此时,余某无法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当天即离家出走。

第二天在重庆被找回。

7日,余某回校上课,但有人对他指指点点,余某父母要求汪老师在一定范围内赔礼道歉,消除影响,但被汪拒绝。

余某遂将自己的班主任告上法庭,要求汪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

【案例分析】

《宪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通信自由权、隐私权与受教育权。

《教育法》规定受教育者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有权提出申述或依法提起诉讼。

汪老师偷看学生的日记,并将其内容广泛披露,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不让学生上课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切合实际的讲学生脚踏两只船,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

这些都体现了汪老师缺少法律意识,不能做到依法执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