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职业理念.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03453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的职业理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师的职业理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师的职业理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师的职业理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师的职业理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的职业理念.docx

《教师的职业理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的职业理念.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的职业理念.docx

教师的职业理念

教师的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一种时代所提出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

一、教育观与素质教育观

1(教育观

一般来说,教育观就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

教育观的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目的问题。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需要正确认识教育的发展规律,正确认识教育活动的各种内部关系。

2(素质教育观

所谓素质教育观,就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一种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之“素质”,指人的全面素质。

既包括先天的生理素质,又包括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

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得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

二、素质教育观的产生与形成

1.“素质教育”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提出

2.“素质教育”首次在国家正式文件中出现。

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这可以视为“素质教育观”作为国家意志的一个正式表述。

3.实施“素质教育”的纲领性文件。

1999年6月,在国家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决定》的产生,标志着素质教育观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思想,并成为国家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导思想。

4.实施“素质教育”上升到法律层面

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

”这表明“素质教育”成为国家意志。

三、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

1.素质教育的内涵

《决定》对实施素质教育内涵的表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实施素质教育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方向

(2)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3)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4)实施素质教育最终要“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素质教育的外延

《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决定》还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可见,素质教育要贯穿于各级各类学校、贯穿于各种类型的教育、贯穿于教育的方方面面、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

素质教育的本质在于它的思想性和时代性,在于它是引导我国教育在21世纪迈进的过程中,提出一种新的教育理想,是期望形成一种新的教育价值观,达到一种新的教育境界。

四、素质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1.素质教育的目标

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二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素质教育的内容

《决定》提出,“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抓好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3.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

从国家层面不断推进的学校素质教育,可以把具体的实施要求概括为三个方面:

(1)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2)优化结构,建设一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3)加强领导,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开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对于学校层面来讲,要做到:

(1)改变教育观念。

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

高,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地、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

(2)转变学生观。

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

(3)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

五、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素质教育的途径

素质教育的途径,包括德、智、体、美等不同类型的教育活动及各种类型教育活动的基本实现方式——课程与教学、学校管理活动及课程外的教育活动等。

(1)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2)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

新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3)课程教学以外的各种学校管理、教育活动,重点是班主任工作

2.素质教育的方法

(1)通过高素质的教育来培养高素质的学生

(2)教学以学生为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重视对各种能力的培养

(4)正确运用(发展性、多元)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六、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一)应试教育同素质教育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

应试教育是指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偏离了受教育者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倾向。

应试教育在学校教育中集中体现在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两种现象上。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区别

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教育的主要面向少数学生,忽视大多数面向所有学生

对象学生

教育的以考取高分获得升学率为目的,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旨在提高国目的属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民素质,追求教育的长远利益能力的只重技能训练,忽视能力的培养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培养

教学的以死记硬背和机械重复训练为方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使学生生动、方法法,使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活泼、主动地学习,减轻学生课业

负担

学生的选拔性评价,以考试成绩作为评发展性评价,评价方式多元,评价评价价学生的主要标准甚至唯一标准主体多元

教学内考什么教什么;教学内容难、偏、重视综合性,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经容繁、杂,脱离生产和生活实际验,联系实际

教育的局限于学校注重发展性,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着眼点

(二)部分人的发展不符合全体发展的素质教育要求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并不否认人的差异,不否认教育中的人们有不同的发展的可能性。

素质教育认为人的差异和人的发展的不同可能性,恰恰是社会对多样化人才需求的反映。

在素质教育看来,教育中的人的差异性和人的发展的不同可能性,不是满足每一个人的教育需求,而是要求教育能够因材施教,使得所有接受教育的人都能够通过教育,获得个性、有尊严地发展。

应试教育下教师往往由于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会不自觉地“抓两头,轻中间”,即重视优等生和后进生,忽视中间生。

这主要归因于教师缺乏“全体”意识。

要改变此状,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

即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要做到三个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其次,要采用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沉重的课业负担是素质教育的严重障碍

素质教育从提出之日起就把矛头指向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

《决定》指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已成为推行素质教育中刻不容缓的

问题,要切实认真加以解决。

各级政府都要建立健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监督检查机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少年身心健康。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成为教育的“顽疾”,久治不愈,其原因还是在于不能正确地理解和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

有人认为有课业总会有“负担”,学习成绩与课业是相关的。

有学习,就会有课业。

这一点没有疑问。

但是,课业成为“负担”,就是教育的问题。

当课业成为“负担”时,学生的学业成绩,就可能是以牺牲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为代价的。

如果教育使得一代人失去了健康,那么教育就是对一代人的伤害。

那么,那种所谓的学业成绩,对于学习者个人,对于整个社会还有什么意义呢,

减轻学生的可以负担,学校和教师是大有可为的: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树立素质教育观,不搞应试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

(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加强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

(4)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考试频次、家庭作业量。

(5)严格禁止办各类辅导班、各种学科类竞赛,严禁给学生成绩排名。

6)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和增加学生体育锻炼时间。

(7)开齐开足学校各类课程,坚定地推进新课程改革。

第二节学生观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学生观

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确立正确学生观的基础

“人的全面发展”,一般“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发展,又指人在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发展”。

我国现时代教育观的思想渊源(包括学生观基础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二、全面发展的学生观

学生观就是教育者对学生作为教育活动对象的性质、地位和特点的认识。

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其核心是对教育活动的对象——学生,所作的完整认识。

1.学生作为主体的人

(1)学生是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地位的人

(2)学生是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需求的人

(3)学生是教育活动中具有主动发展可能性的人

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学生主体性必须得到尊重。

2.学生作为完整的人

(1)人是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性的统一体

(2)人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性各个方面也有具体的完整构成

学生是有着身心发展诸方面需要的“完整”的人,教育必须全面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

3.学生作为有发展潜力的人

教育的作用在于充分开发出学生的发展潜力。

4.学生作为一个“整体”(群体)

学生作为“人”,也是指学生全体,全面发展是全体学生的发展。

5.学生作为有差异、有个性的人

(1)人的全面发展,不是不同方面的平均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不是所有的人按平均水平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不是人的各个方面平均发展、均衡发展”,全面发展与有差异、有个性的发展是统一的。

全面发展的人,不是“千人一面”的人,而是有特点的人;完整的人,也不是各个方面平均发展的人,而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个性又得到很好发展的人。

在全面发展基础上,个性潜能得到充分开发,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境界。

三、“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作为一种学生观的“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思想贯彻在教育活动中,应当就是“以学生为本”,因为教育活动的对象——学生也是人。

1)在教育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

(2)在教育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3)在教育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我们的教育活动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2.“以人为本”与“个人本位”、“社会本位”

以历史唯物主义建立起来的“以人为本”观,继承了个人本位观众关于对人的价值的认识,即把人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同时又吸收了社会本位观的观点把人的发展放在社会历史条件下来认识、考察,将人的发展的个体需要性与社会需求性统一起来,从而指出了一条人的发展的正确道路。

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就是“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1)学校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本

(2)学校教育必须以学生全面发展需要为本

(3)学校教育必须为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以所有学生的发展为本,或以每个学生的发展为本。

四、教育公正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1.教育机会均等

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促进所有学生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

教育公正,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就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获得同样的教育机会,或者说教育机会对所有的学生来说是均等的。

教育机会均等原则的提出,是因为受教育者之间存在着差异。

这些差异包括:

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发展状况等。

教育机会均等,就是要求公正地对待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状

况而受到不同的对待。

换句话说,无论学生有怎样的差异,给予他们的受教育机会都应当是均等的。

所谓教育机会均等,应当包括两个方面:

一个是入学机会均等,一个是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

2.教育分层与个性发展

教育分层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把学生按“好、中、差”分为不同的层次,然后依据这种分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教育资源。

而因材施教则是依据每个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发展潜能,采用适宜的教育方法。

教育分层同因材施教的根本区别在于教育观念的不同。

教育分层背后的教育观是,学生有才能高低,因而给予学生的教育机会要按照才能的高低来分配。

因材施教背后的教育观是,学生的个性发展潜能不同,因而要给不同个性发展潜能的学生提供最有利于其发展的教育机会——这是素质教育倡导的方式、方法,也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

第三节教师观

终身专业发展的教师观

一、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

1.教师观

所谓“教师观”,就是关于教师职业的基本观念,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认识、看法和期望的反映。

它既包括对教师职业性质、职责和价值的认识,也包括对教师这种专门职业的基本素养及其专业发展的理解。

2.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专业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指出:

“教学应当被认为是一种专业:

它是一种公共服务的形式。

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并通过严格的和持续的学习来获得和发展这些知识和技能。

教学需要教师具有对教育和学生福祉的责任感。

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专业,在国际组织的文件中得到确认。

3.教师职业专业性的基本特征

(1)教师职业具有一定的职业声望

(2)教师需要经过严格的职前专业训练

(3)教师具有专业自主性

(4)教师职业有自己的专业标准

(5)教师实践是现代教育科学重要的专业研究领域

在1999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教师在职业的8个大类中属“专业技术人员”。

二、教师职业的专业化

1.教师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化”更多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加以考虑的,主要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更多是从教育学的维度加以界定的,主要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

2.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结构

(1)教师的教育理念与师德修养

(2)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

林崇德、申继亮将教师的知识结构分为:

本体性知识(任教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实践性知识(学科教学方法、具体课堂情境等方面的知识)和文化知识(文史哲科技艺术等知识)。

(3)教师的专业能力结构

教育基本能力、教育实践能力、教育研究和反思能力

3.教师专业发展过程

(1)教师职前专业发展阶段

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教育专业实践

(2)教师入职专业发展阶段

岗位专业学习与接受专业指导教师团队专业活动岗位专业经验积累

(3)教师职后专业发展阶段

专业基础继续发展教师专业品质的基础发展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的继续发展在发展专业中获得专业发展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1.专业发展途径

教师专业发展是终身的,教师要获得专业的终身发展,就必须终身学习。

(1)正规的专业教育

接受系统的职前教育

(2)非正规的专业教育

接受各类在职培训

(3)校本专业发展

做反思的实践者,在教育实践中研究教育,获得自身的专业发展。

2.专业发展方法

(1)专业知识学习——做一个终身学习者

(2)教育反思——做反思的实践者

教育反思作为一种专业发展的方法,其条件是:

第一,以专业知识作为基础;第二,以教育活动成败原因的探求为方向;第三,以获得教育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的。

(3)教育研究——在行动研究中获得专业发展

四、教师职业价值观与信念

教师职责对学生个人、对社会新生一代,乃至对国家的未来负有重大责任,具有重大价值。

教师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承担着文明传承的重任。

教师的个人价值主要应通过其社会价值的实现而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统一的。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责任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促进学生人生发展的责任;二是促进社会进步的责任。

总之,教师在职业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得学生获得幸福;从学生的发展幸福中,教师也会获得自己的幸福。

【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正式提出素质教育的文件是()

A.《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B.《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试行)》

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D.《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素质教育涉及的教育阶段是()

A.义务教育阶段B.基础教育阶段C.从学前教育直到成人教育D.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3.素质教育的宗旨是()

A.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C.提高国民素质D.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4.不符合素质教育的方法是()

A.提高教育者的教育素养B.帮助学生学会学习C.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D.注重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5.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

A.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

B.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C.德、智、体的发展

D.德育、智育和体育

6.以下不符合以人为本思想的行为是()

A.因材施教B.公平对待所有学生C.以统一的水平要求所有的学生D.不歧视学生7.教师的专业性是由()

A.任教学科决定的B.教育对象的特点决定的C.教育理论决定的D.学科理论决定的8.教师职业是()

A.一种成熟的专业B.一种正在发展中的专业C.不是一种专业D.一种以知识为对象的专业9.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分为()

A.职前和职后B.职前、入职和职后C.入职D.职后到退休

10.教育教学活动中以人为本就是()

A.以学生的兴趣为本B.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本C.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D.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本1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他们是身心阶段发展()时期的人。

A.最缓慢B.比较缓慢C.最迅速D.不发展12.在教育的过程中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同时也是维系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的是()

A.生生关系B.师生关系C.师师关系D.校长和教师之间的关系

二、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1.有一天某中学某班班主任召开班会,班会的主题是:

“每天再增加一个小时作业该不该,”班会进行中,同学们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最后班主任进行总结,说:

“搞素质教育,不等于不要‘负担’,没有‘负担’的学习,不是真正的学习。

请从素质教育要求的角度分析,该班主任的观点正确吗,

2.某班数学学习上学生的差别较大。

如果按优秀学生的水平教学,中等以下水平的学生听不懂。

该班数学老师说,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今后按照班上最低水平教学。

请从素质教育思想出发分析该数学老师的观点是否正确。

3.有人认为,所谓“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应试能力也是一种人的素质的表现。

”这个观点对吗,为什么,

4.某学校组织一次教师专业发展的研讨会。

会上有年轻教师说,自己到岗后才发现,许多东西只有到教育实践中才明白,职前教育几乎没有什么作用,可以取消。

请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分析,这种观点正确吗,

三、写作题

请以“我眼中的学生”为题,写一篇论述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1.C2.C3.C4.D5.A6.C7.B8.B9.B

10.C11.C12.B

二、分析题

第一题:

答题要点:

(1)该班主任的观点是错误的。

(2)该班主任的观点是与国家的教育政策法规相违背的。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已成为推行素质教育中刻不容缓的问题,要切实认真加以解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少年身心健康。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3)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习,不是有“负担”的学习,而是要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评价制度等,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二题:

答题要点:

(1)数学老师的说法是错误的。

(2)实施素质教育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但是,素质教育并不是要

大家“齐步走”,也不是要抹杀学生的个性。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也是素质

教育的要求。

(3)针对班上数学学习存在差异情况,正确的做法是实施分层化教学,做

到因材施教。

要切实加强对个别学生的辅导。

第三题:

答题要点:

(1)这种观点毫无疑问是错误的。

(2)素质教育之“素质”是指人的全面素质,而不是指人的某一个方面的

素质。

应试教育是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教育,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应

试能力加剧了人的这种畸形的发展。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

的、完整的人。

(3)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是两种价值取向完全不同的教育。

应试教育着眼

于获取高分、获得高升学率;素质教育旨在提高国民素质。

素质教育

与应试教育在教育目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法

等诸多方面都有本质的差别。

第四题:

答题要点:

(1)这个年轻教师的说法是错误的。

(2)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

不是什么人都能当老师的。

教师职业作为一种

专业,是因为只有具备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人才能当教师。

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是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和训练获得的。

(3)教师职前教育存在脱离实际的问题,不等于教师职前教育可以取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