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内成员间土地承包经营权分割问题研究论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01646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户内成员间土地承包经营权分割问题研究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户内成员间土地承包经营权分割问题研究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户内成员间土地承包经营权分割问题研究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户内成员间土地承包经营权分割问题研究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户内成员间土地承包经营权分割问题研究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户内成员间土地承包经营权分割问题研究论文.docx

《户内成员间土地承包经营权分割问题研究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户内成员间土地承包经营权分割问题研究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户内成员间土地承包经营权分割问题研究论文.docx

户内成员间土地承包经营权分割问题研究论文

土地承包经营权分割问题研究

摘要:

农村土地家庭承包制度创立至今已走过三十多年的历程,发展日趋完善。

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以下简称《土地承包法》)的颁布实施,将农村改革以来形成的农村土地承包的方针、政策、基本经验上升为法律,成为维护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的法律保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法治基础。

但《土地承包法》主要是调整和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之间的土地承包经营关系,对农户内部成员之间所产生的承包经营权纠纷的处理缺乏具体规定,而事实上此类纠纷大量存在。

本文将试图探讨一下户内成员之间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分割,以期对审判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借鉴。

关键词:

土地承包经营权户分割

正文:

一、土地承包制度产生及发展

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自发订立了“大包干”合同,创造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此中国开始了农村土地制度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1983年1月中共中央颁发了《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的文件,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人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对“双包”为主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了高度评价。

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颁发了《关于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规定:

稳定、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延长土地承包期,一般在15年以上,将包产到户从理论上、政策上稳定化、合理化、长期化、规范化。

1986年6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集体所有的土地,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所有制单位使用的国有土地,可以由集体或者个人承包经营,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

”“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受法律保护”。

1993年4月第八届全国人大对1988年修正后的《宪法》进行了又一次修正,该次修正第一次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列入《宪法》的范畴,使其成为一项国家基本经济制度。

1993年11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指出:

“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期30年不变。

”并且提倡在承包期内实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办法,允许土地使用权依法有偿转让。

根据中央的政策精神,全国各地区先后开始了第二轮土地承包期,落实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不变”的政策。

1999年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8条第1款中“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修改为“农村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乡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颁布,将农村改革以来形成的农村土地承包的方针、政策、基本经验上升为法律,成为维护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的法律保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法治基础。

二、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归属于户的理解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中户的概念。

《民法通则》第二十七条规定: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承包合同规定从事商品经营的,为农村承包经营户”。

本条规定包含四个概念,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承包经营”和“户”。

农村从地域范围内限制了户,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从成员资格上限制了户,承包经营从经营方式上限制了户。

这些构成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户的基本要素。

然而,这些基本要素都存在法律解释的困境,无法有效实施。

首先,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资格是模糊的。

农村承包经营户隶属于特定的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小组集体、村集体或者乡镇集体。

农村承包经营户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组合体,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而如何认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至今没有任何法律条文,也很难规定。

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在起草《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时认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问题事关广大农民的基本民事权利,根据《立法法》的相关规定,法律解释权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不宜通过司法解释对此重大事项进行规定

2007年颁布的《物权法》第五十九条和第六十三条都使用“集体成员”的概念,但没有对此作出进一步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至今没有行使法律解释权,也很难行使法律解释权。

因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取得和丧失,不仅是民事法律解释的问题,更是宪法解释的问题。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计划经济时期产生的概念,至今没有任何集体经济组织成立、变更和解散的法律制度。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取得和丧失,也没有任何法律规定。

195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至今仍然生效的《户口登记条例》第十九条规定:

“公民因结婚、离婚、收养、认领、分户、并户、失踪、寻回或者其他事由引起户口变动的时候,由户主或者本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变更登记。

”据此,因出生、结婚和收养等原因,可以取得集体经济组织所在地的户籍。

取得农村户籍,不一定取得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资格。

经济发达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控制外来人口流入,形成了村籍制度。

村籍制度是单个村庄超前发展并与其他村庄之间形成巨大的差别后,进行自我保护和加强利益控制的一种制度

村籍以户籍为基础,但拥有户籍并不一定能够同时获得村籍。

如华西村和南街村等明星村,获得本村村民的资格,受到严格的限制。

受利益的驱动,一些人将户口迁移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但不具有集体成员的资格,属于典型的“空挂户”。

因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是历史形成的非正式制度。

户籍是国家对人口管理的正式法律制度,但不能简单依据户籍认定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资格。

其次,农村承包经营户的成员资格模糊。

农村承包经营户是以农村家庭为载体,是以婚姻和血缘为基础的亲属共同体。

“家庭经营”“家庭财产”“家庭共有财产”“家庭成员”等,都有“家庭”的关键词,但何为“家庭”并不明确。

从历史学的角度,家庭长期作为我国的民事主体。

然而,中国在借鉴西方法治文明的进程中,家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弱,家庭的范围越来越小。

1931年《中华民国民法典》废除了大家族制度,削弱了家长的权利,仅规定了家庭会议等内容。

1980年《婚姻法》第三章的标题虽然是“家庭关系”,但仅规定了夫妻共同财产。

现代意义上的家庭只是生活的共同体,而不是生产的共同体。

现代意义上的家庭,是以夫妻为中心,包括未成年子女的小家庭。

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之间,只具有亲属法意义的关系。

因此,对于夫妻共同承包经营产生的债务,适用《婚姻法》夫妻共同财产制的规定,对于其他家庭成员共同承包经营产生的债务,适用合伙制度的规定。

再次,农村承包经营户的成员资格与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资格发生了逻辑的悖论。

一方面,根据《民法通则》第二十七条,“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是农村承包经营户成员的前提。

另一方面,不具备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可以通过婚姻、收养等方式,成为农村承包经营户的成员。

当然,这些人可以通过户籍迁徙等途径,变更为相应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不过,这些新获得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因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政策,也无权要求重新分配土地承包经营权。

同样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因取得资格的时间不同,就享有不同的权利,造成逻辑的困境。

综上,“农村承包经营户”中“户”的边界是模糊的,成员资格是不确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归属是不清晰的。

由此在司法实践中产生了诸多疑难问题。

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中,人民法院处理户内成员分割面临的难题分析

1、分家析产中关于划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问题。

我国农村家庭较为普遍的情况就是农村的父母在子女成人或成家时将自己所有的或家庭共有财产及财权分配给各子女,便于子女自己独立支配使用及为将来养老送终考虑。

在分割土地承包权方面,亦会产生纠纷,以笔者所在法院遇见的案件为例,父母甲和乙将承包的土地分配给两个儿子丙和丁(均已成立家庭,且丁在另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落户),由于分割发生争议起诉至人民法院,人民法院面临如下分歧:

第一、是否应当受理?

是家庭内部纠纷,并可能涉及农村承包土地的分割后将产生调整及变更,应先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相关程序予以处理,还是当大民事调整范围予以受理?

第二、受理后是否应当追加村集体经济组织。

上例中甲和乙将自有财产及权利(含家庭共有)予以处理本是私权处置,但甲和乙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处置又使得丙和丁两个家庭对各自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的土地承包的各自调整,且丁在自己的集体经济组织中也取得了承包地,现又来分割父母甲和乙所在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是否应当?

由于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是以家庭方式进行,若转让承包土地应当向发包方提出申请,也即意味着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变更,甲和乙的这种处置的后果将产生两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的变更,人民法院是否应当追加各自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为第三人参与诉讼?

2、离婚纠纷中关于划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问题。

众多农村家庭离婚纠纷中夫妻在分割财产中越来越注重提出分割土地、山林承包经营权等请求,人民法院在处理此类案件中无形中增加较普通离婚案件更多的复杂性,首先要查明这类权利是否是属于夫妻间共同财产(权属),若查明确属共同财产,就应予分割。

但在分割中也会产生如上问题,分割出来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如何处置,比如夫妻离婚后,分得的是人民法院划分的等分份额还是按婚姻法规定照顾妇女一方?

划分份额后是否还应指定具体的边界四至界限等具体条款?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以家庭承包为准,若离婚后夫或妻不划分户口又如何划分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否应告知当事人离婚必须要分户才能划分土地承包经营权?

同理,划分出来的新家庭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否也存在对原有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的变更,离婚时是否也应追加村集体经济组织?

3、继承纠纷中关于划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问题。

继承纠纷中也存在上述问题,然而继承纠纷中,就处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上更为复杂。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承包人应得的承包收益,依照继承法的规定继承”,而我国继承法对相关情况又未予明确,例如作为继承人中如“公务员”、“无劳动能力人士”、“外籍人士”、“未出生的胎儿”这些情况如何处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受让方应当具有农业经营能力)?

继承人进行遗产分割时人民法院是否参照分家析产方式处理等问题存在。

三、对法院审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的建议和思考

以上方面只是人民法院在具体审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分割中发现的部分问题,实践中尚有更多、更复杂的情况存在,就以上情况谈几点肤浅看法,以抛砖引玉。

1、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分配过程中产生的纠纷人民法院是否应当受理问题的思考。

笔者认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部分割也属于民事纠纷范畴。

根据合同的相对性原理,发包方与承包方签订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合同后,权利义务则为发包方和承包方两方,承包方内部处理共同承包经营的农村土地,是属对共有产权的分割,属于民事纠纷解决的范畴,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另外,受理后人民法院首先要解决的是争议的各方是否应具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资格,这方面主要是体现在对新增农村人员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认定。

对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新生的子女,合法婚姻关系的农嫁女、入赘男,收养关系迁入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应认可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依照的政策仍然是“增人不增地,死人不减地”的方案。

对于空挂户口及升学、参军等纳入国家公务员序列或城镇企业体系的,因其已经不以该集体土地为其生存保障,应认定为丧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而继承关系中涉及的“公务员”、“无劳动能力人士”、“外籍人士”、“未出生的胎儿”等情形也需按上述关系区别对待。

对于长期外出经商、务工等农村人员的成员资格,仍应以土地是否是其基本生活保障为主要条件综合评定。

不管是什么身份的人员,若要取得土地承包等权利,均需取得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才能实现,也即需取得成员权,“只有享有了成员权,才可能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

但是,要现实地取得此种权利,还必须经过法定或约定的程序,例如,要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必须经过承包程序 ( 如订立承包合同 ) ”。

2、对分割农村土地承包权纠纷是否应当追加村集体经济组织问题的思考。

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是发包方也即村集体经济组织为要约,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为承诺后签订的双务合同,任何涉及承包合同变更的事项均应由双方协商,因此,只要不涉及对承包合同发生变更的前提下,人民法院无须追加村集体经济组织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如分家析产、夫妻离婚等情形中,其实每个家庭成员在未变更法律关系之前仍然是农村土地承包的成员,我国农村土地承包合同虽然通常以户为单位签订,但农户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承包人,而且,每一个承包人承包的土地面积,应交纳的承包费完全相同。

法律关系变更后的每个成员其实仍然是承包人,打个比方集体经济经济组织是甲方,农户家庭是乙方,乙方中有A、B、C三人,承包经营合同是甲和乙签订,也即甲和A、B、C共同签订,现在乙方发生变化,C从乙方中剥离出来,然则C与甲方仍然存在承包关系,原承包合同中的权利义务仍然不变,乙方内部发生变化对外不发生影响原承包合同仍然继续履行(除C单独立户,与集体经济组织另签订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外)。

这样处理对我国当前农村承包合同实施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所以人民法院处理承包农户内部分割纠纷时,无须追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加入诉讼。

3、对涉诉过程中,农村土地具体如何分割问题的思考。

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如确立了分割方案,则面临如何细分土地、山林等边界、尺寸等具体问题,那么是不是法官需要拿着地图、卷尺等工具一寸一寸的量呢,这样将耗费大量的司法资源。

笔者认为,处理这种具体分割土地的时候,人民法院只作权利人应得的份额分割,而不作实体处理,具体的边界等划定还是应由农户内部自行协商或则交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相关程序进行解决,也符合村民自治原则。

以上只是笔者粗显的分析,仍有许多细节工作尚未突破,相关法律法规也需进一步适应现有的社会现象进行调整及完善,这还有待于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

 

注释: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高人民法院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M].北京:

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28.

折晓叶.村庄的再造[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206.

王利明.《论我国农村土地权利制度的完善》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

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

     日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

     日 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月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月日

独创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

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设计(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日

 

毕业设计(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

本人愿意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同意学校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或采用影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设计(论文);同意学校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建立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系统,公布设计(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允许他人依法合理使用。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日

基本要求:

写毕业论文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

毕业论文应反映出作者能够准确地掌握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的心得体会,论文题目的范围不宜过宽,一般选择本学科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

毕业论文的基本教学要求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和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文献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使用;提出论点、综合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

毕业论文是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毕业论文在进行编写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开题报告、论文编写、论文上交评定、论文答辩以及论文评分五个过程,其中开题报告是论文进行的最重要的一个过程,也是论文能否进行的一个重要指标。

撰写意义:

1.撰写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大学生在毕业前都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任务。

申请学位必须提交相应的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后,方可取得学位。

可以这么说,毕业论文是结束大学学习生活走向社会的一个中介和桥梁。

毕业论文是大学生才华的第一次显露,是向祖国和人民所交的一份有份量的答卷,是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报到书。

一篇毕业论文虽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才华,也不一定能对社会直接带来巨大的效益,对专业产生开拓性的影响。

但是,实践证明,撰写毕业论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出好人才的重要措施。

2.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提高写作水平是干部队伍“四化”建设的需要。

党中央要求,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领导班子成员应当逐步实现“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这个“四化”的要求,也包含了对干部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要求。

3.提高大学生的写作水平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在新的历史时期,无论是提高全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科学管理方法,还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都要求我们的干部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

在经济建设中,作为领导人员和机关的办事人员,要写指示、通知、总结、调查报告等应用文;要写说明书、广告、解说词等说明文;还要写科学论文、经济评论等议论文。

在当今信息社会中,信息对于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

写作是以语言文字为信号,是传达信息的方式。

信息的来源、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储存、整理、传播等等都离不开写作。

论文种类:

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形式,为了进一步探讨和掌握毕业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毕业论文进行分类。

由于毕业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毕业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

后三种论文主要是理工科大学生可以选择的论文形式,这里不作介绍。

文科大学生一般写的是理论性论文。

理论性论文具体又可分成两种:

一种是以纯粹的抽象理论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严密的理论推导和数学运算,有的也涉及实验与观测,用以验证论点的正确性。

另一种是以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调查、考察所得观测资料以及有关文献资料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抽象,通过归纳、演绎、类比,提出某种新的理论和新的见解。

按议论的性质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

立论性的毕业论文是指从正面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一篇论文侧重于以立论为主,就属于立论性论文。

立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以理和事实服人。

驳论性毕业论文是指通过反驳别人的论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和主张。

如果毕业论文侧重于以驳论为主,批驳某些错误的观点、见解、理论,就属于驳论性毕业论文。

驳论文除按立论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要求以外,还要求针锋相对,据理力争。

按研究问题的大小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宏观论文和微观论文。

凡届国家全局性、带有普遍性并对局部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论文,称为宏观论文。

它研究的面比较宽广,具有较大范围的影响。

反之,研究局部性、具体问题的论文,是微观论文。

它对具体工作有指导意义,影响的面窄一些。

另外还有一种综合型的分类方法,即把毕业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

1.专题型论文。

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

如本书第十二章例文中的《浅析领导者突出工作重点的方法与艺术》一文,从正面论述了突出重点的工作方法的意义、方法和原则,它表明了作者对突出工作重点方法的肯定和理解。

2.论辩型论文。

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

3.综述型论文。

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

4.综合型论文。

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

如《关于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几个问题》一文既介绍了研究民族关系史的现状,又提出了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因此,它是一篇综合型的论文。

写作步骤:

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专业应考者完成本科阶段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应考者的总结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说文。

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

首先是选择课题。

选题是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

因为,选题是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

如果“写什么”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

教育部自学考试办公室有关对毕业论文选题的途径和要求是“为鼓励理论与工作实践结合,应考者可结合本单位或本人从事的工作提出论文题目,报主考学校审查同意后确立。

也可由主考学校公布论文题目,由应考者选择。

毕业论文的总体要求应与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相一致,做到通过论文写作和答辩考核,检验应考者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但不管考生是自己任意选择课题,还是在主考院校公布的指定课题中选择课题,都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切实可行的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