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物理电子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84477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0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物理电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八年物理电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八年物理电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八年物理电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八年物理电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物理电子教案.docx

《八年物理电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物理电子教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物理电子教案.docx

八年物理电子教案

主备人

滕春子

备课时间

9月1日

上课时间

审核人

课题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索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

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2、设计探究的实验。

难点

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教学方法

教法

讲授法

学法

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

激光笔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教学流程

自主学习

(预习交流)

1.月球上的宇航员如何交谈?

2.如何证明液体可以传声?

3.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速度谁快?

 

师生互动

补充修正

一、导入新课

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各种各样的声音。

引入课题:

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二、互助探究

1、声音的产生

演示实验:

(1)、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

(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

(3)、放一段声音的录像。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4)、扩展:

录制声音

2、声音的传播:

(1)、得出:

固体、气体可以传播声音。

(2)、实验14页图1-4示:

得出: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学生活动:

月球上的宇航员如何交谈?

学生活动:

如何证明液体可以传声?

(3)、声波:

利用录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声波?

同水波进行对比。

3、声速:

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

学生活动:

(1)、看15页的表格内容

(2)、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速度谁快?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学生活动:

对着远处的高山喊可以听到回声,为什么在教室里讲话听不回声?

4、回声:

声音的反射。

<0.1秒<17米

三、分层提高体验回声

四、总结归纳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五、巩固反馈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本节内容,因内容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课外练习。

六、布置作业动手动脑:

1、2、3题。

板书设计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产生

2、声音的传播

3、声速:

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

4、回声

教学反思

 

主备人

滕春子

备课时间

9月3日

上课时间

审核人

课题

2.2声音的特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知道什么是频率?

频率的应用。

利用实验去探索影响声音特性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了解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

重点难点

重点

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

难点

设计探究的实验,清楚双耳效应

教学方法

教法

讲授法

学法

合作学习法

教具准备

音叉

教学时数

1

教教学流程

自主学习

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

3、声音在、体中比体中传播的快。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课堂导学

第一课时

师生互动

补充修正

一、导入新课

为什么我们可以区分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二、探究学习

1、音调:

声音的高低

试验:

研究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

课本如图示

结果:

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结论:

(1)、频率:

物体一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人的听觉范围:

20Hz~20000Hz学生阅读课本图示

2、响度:

声音的强弱

试验:

研究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课本如图示

结果: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结论:

(1)、响度与振幅有关

(2)、响度与发声体距听者的距离有关

(3)、用dB表示声音的强度,学生阅读材料:

了解一些环境的响度。

3、音色:

声音的一个特征

音色表示什么?

三、迁移拓展

四、总结收获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五、巩固训练练习册

六、布置作业书后题3

板书设计

2.2声音的特性

1、音调:

声音的高低

2、响度:

声音的强弱

3、音色:

声音的一个特征

教学反思

 

主备人

滕春子

备课时间

9月7日

上课时间

审核人

课题

2.3声的利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声可以传递信息,可以传递能量,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

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

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加强对科学的热爱。

重点难点

重点

声可以传递信息,可以传递能量

难点

查找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方法

教法

讲授法

学法

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

音叉

教学时数

教教学流程

自主学习

【课前预习】:

①远处的雷声预示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可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能够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_____就是利用声音诊病的最早例子。

课堂导学

第一课时

师生互动

补充修正

一.导入新课

情景⒈我们都知道有一部电影《泰坦尼克号》。

“泰坦尼克”号是一艘著名的英国大商船,1912年这艘大轮船在赴美途中与冰山相撞而沉没,人员伤亡惨重。

如果由你来驾驶这艘轮船,你有什么办法能让它不触礁,避免这样的悲剧重演呢?

情景⒉去掉饮料瓶的瓶底,蒙上橡皮膜。

将瓶口对着火焰,敲橡皮膜,火焰会摇动,甚至还会被吹灭。

你知道为什么吗?

如果你想知道上述情境中的道理,请随我一起进入《声的利用》

二、探究学习

(一)声与声音的区别同学们注意了没有,以前我们学习时都常说“声音”怎样怎样,可今天我们学习时,标题却是声的利用,为什么不叫做声音的利用呢?

1、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平时我们能听到的声音和不能听到的超声、次声等;所以声音的概念相对而言面要窄得多,它仅指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

2、看来声包括声音。

(二)声与信息的传递

1、【提出问题】你平时用声音传递过信息吗?

2、声能传递能量:

阅读课本39-40页“声与能量”部分,了解声音传递能量的利用情况用超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超声波加湿器。

同学们注意了没有,以前我们学习时都常说“声音”怎样怎样,可今天我们学习时,标题却是“声的利用”,为什么不叫做“声音的利用”呢?

答:

1、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平时我们能听到的声音和不能听到的超声、次声等;所以声音的概念相对而言面要窄得多,它仅指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

2、看来声包括声音。

三、迁移拓展

1、声能传递信息。

(回声定位:

声波发出遇障碍反射,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声呐:

根据。

2、声能传递能量。

3、雷声、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碎石、B超、敲击铁轨、蝙蝠的回声定位是声能够传递信息的是是声能够传递能量的是4.水波能够传递能量,把一块石头扔进水里,可以看到________向四周散去,水面上的树叶也随之起伏,这说明石头的_________,通过水波传给了树叶

四、总结收获师生总结

五、巩固训练书后练习

六、布置作业练习册4

板书设计

2.3声的利用

1.声传递信息

2.声传递能量

教学反思

 

主备人

滕春子

备课时间

9月9日

上课时间

审核人

课题

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教学目标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3.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难点

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方法

教法

教授法

学法

自主学习

教具准备

挂图

教学时数

1

教教学流程

自主学习

1.生活中哪些声音属于噪声?

噪声的来源有哪些?

2.生活中有效控制噪声的途径有哪些?

噪声对人体会产生哪些危害?

课堂导学

第一课时

师生互动

补充修正

一、导入新课

1.生活中哪些声音属于噪声?

噪声的来源有哪些?

2.生活中有效控制噪声的途径有哪些?

噪声对人体会产生哪些危害?

二、探究学习

1、声音的分类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声音对我们是有用的,我们应该加以利用,但有一些声音对我们是有害的,我们应该控制和消除这些声音。

那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叫做,它的波形是规律的。

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叫做,它的波形是规律的。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和的声音,凡是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想一想:

哪些实验或事实支持上述现象?

2、噪声的来源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产生噪声,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制造噪声的吗?

3、噪声的强弱等级和危害人们把噪声称做“隐形杀手”,因为噪声除了影响人的睡眠、休息、学习和工作外,还有哪些伤害,阅读课本第43页内容,结合你自己的了解,把你知道的说出来。

4、噪声的控制由于噪声的危害较大,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在生活中有以下情况:

课本44页图2.4-3想一想,上述的三种情况分别用什么方法来控制噪声的?

分析以上的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减少噪声的主要途径有:

防止,阻断,防止。

或者表达为:

在------处减弱;在------中减弱;在--------处减弱。

5、阅读“想想做做”,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将相同的一个小闹钟分别放进衣服、报纸、塑料袋、泡沫塑料及其它材料中,它们的隔声性能一样吗?

三、迁移拓展

1有效控制噪声的主要途径有:

防止噪声的____,阻断噪声的______,防止噪声进入______。

2.现代城市里常在主要街道上设置噪声检测设备,若某一时刻该装置显示的示数为53.26的数据,这个数字的单位是______,当有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会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四、总结收获师生共同总结

五、巩固训练练习册本节

六、布置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第4题。

板书设计

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声音的分类

2、噪声的来源

3、噪声的强弱等级和危害

4、噪声的控制

教学反思

 

主备人

滕春子

备课时间

9月11日

上课时间

审核人

课题

3.1温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温度的概念,能说出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常见得温度值。

能用温度术语描述生活中的“热”现象。

2了解体温计的工作原理,熟悉使用温度计的过程,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摄氏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3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养成使用仪器和探究其物理原理的好习惯,体验学会使用一种新仪器的愉悦心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温度计的使用

难点

温度计的使用

教学方法

教法

启发式教学法、阅读法

学法

自主学习

教具准备

各种温度计(各1支)、各种温度计挂图(各1副)、演示温度计(1支)、烧杯(3只),分别盛冷水、温水、开水。

教学时数

1

教教学流程

自主学习

课堂导学

第一课时

师生互动

补充修正

一、导入新课

大家在小学自然课中学过的物体的热胀冷缩就属于热现象。

我们生活中都用哪些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

(学生思考探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冷、热、温、凉、烫等有限的形容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

二、探究学习

(一)、温度与温度计

1.温度:

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在生活与生产中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单位。

2.单位:

①常用单位:

摄氏度(℃)②SI单位:

开尔文(K)

3.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换算关系:

T=273+t教师讲述:

温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如:

地球平均气温的升高使人们看到环境的污染导致“温室效应”;“SARS”传播期间,发病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体温升高;许多食品、药品的保鲜、保质都要在一定的冷藏、冷冻温度范围内;气温的变化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农业生产、工业生产

(二)、测量工具──温度计

教师讲述:

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使用温度计测量过温度。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些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教师出示常用温度计(实验室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表)实物挂图让学生观察,并让用手捏住温度计使它升温,放手使之降温

引导同学们思考温度计的原理。

提问:

温度计中液体上升和下降跟温度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有这样的关系?

1.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根据()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2.常用温度计的种类:

(1)实验室温度计,

(2)寒暑表

(3)体温表。

①特殊结构:

缩口②液体—水银量程:

35℃~42℃分度值:

0.1℃体温度计的使用规则:

①不能用常用温度计直接测量火焰的温度,原因之一是火焰的温度超过了常用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另外火焰还可能使玻璃熔化或使温度计中的液体沸腾;②寒暑表的测量范围的上限不会超过50℃,而沸腾的水面上,水蒸气的温度会达到近100℃,所以不能用寒暑表测量沸水及沸水面上的温度;③测量液体温度时,如果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放在液体的中间部分,而是靠在了容器的侧壁,而侧壁因液体与外界发生热传递,其温度会低于或高于液体平均温度,使测量不准确。

容器的底部也会因为加热,温度高于中间部位的液体温度。

所以,应该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在液体的中间部位进行测量。

三、迁移拓展练习册

四、总结收获师生总结收获

五、巩固训练练习册。

b组

六、布置作业书后3

板书设计

3.1温度

温度计

摄氏温度

温度计的使用

教学反思

 

主备人

滕春子

备课时间

9月13日

上课时间

审核人

课题

3---2熔化和凝固

教学目标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重点难点

重点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难点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

教法

实验法

学法

探究合作

教具准备

酒精灯,烧杯

教学时数

1

教教学流程

自主学习

1、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

     、      、      。

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        相互转化的。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

像上面的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叫做          。

2、我们在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后水结成冰,再把冰块放入饮料中后冰又变成水。

生日上的蜡烛受到高温变成蜡液,一部分蜡液落在桌上后变成固体。

路桥施工中工人们把块状沥青放在炉内加热成液体,液体的沥青洒在路面上以后变成变为固态……上面的过程中可以分为两类:

  熔化的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凝固的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导学

第一课时

师生互动

补充修正

一、导入新课

检验学生预习情况

二、探究学习

 1.物质有三态:

固态、液态、气态。

2.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固态

液态

气态

3.熔化和凝固

熔化固态凝固熔化和凝固现象液态气态

火山熔岩

河水结冰浇铸

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1)实验装置:

海波铁架台温度计

试管

烧杯

石棉网

酒精灯

(2)为什么要把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在水中加热?

使海波受热均匀(水浴法)(3)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注意:

酒精灯使用!

(4)实验步骤①按照要求安装好实验器材。

②待温度升至40oC左右开始,每隔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

③在海波或者石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④将所记录的温度填入表格中。

(5)实验过程

硫代硫酸钠熔化过程记录表-----记在实验报告册

 

三、迁移拓展实验报告册

四、总结收获师生共同总结本节

五、巩固训练实验报告册

六、布置作业预习下节课

板书设计

3---2熔化和凝固

1.物质有三态:

固态、液态、气态。

2.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固态

液态

气态

3.熔化和凝固

教学反思

 

主备人

滕春子

备课时间

9月15日

上课时间

审核人

课题

汽化和液化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沸腾的条件。

(3)掌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以及蒸发过程中吸热(蒸发可以致冷)。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2)通过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学会比较的研究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温度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列举大量的生活实例,可以感觉到物理和生活的密切相关,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通过交流,能够产生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重点

(1)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以及蒸发的过程是吸热的。

(2)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难点

(1)理解沸点的概念。

(2)通过与实际相结合,理解影响沸点的因素。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合作交流和结合生活的方法

教具准备

铁架台、酒精灯、铁圈、石棉网、烧杯、温度计、中心有孔的玻璃板、水、秒表、注射器、橡皮塞、酒精。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教学流程

课前自主学习

1、物质从态变成态叫做汽化。

物质从态变成态叫做液化。

汽化需要热,液化需要热。

2、汽化可分为蒸发和沸腾。

蒸发具有的作用,如:

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擦酒精降温等。

(1)蒸发在下都能进行,且只在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2)沸腾:

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的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的叫沸点。

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

液体的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

液体沸腾的条件:

温度达到;沸腾时要继续,但温度。

3、气体液化的方法:

(1)降低;

(2)压缩。

应用:

氢的存储与运输。

4.只在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

课堂导学

第一课时

师生互动

补充修正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学生上节课学过的从固态到液态以及从液态到固态的过程有哪些特点。

2、请学生思考气态与液态之间能否相互转化。

3、提出本节课的研究内容从液态到气态以及从气态到液态的过程。

教师在黑板上用沾有水的湿布写两个字,如“好学”过一会儿黑板上的字迹逐渐消失。

教师提问:

黑板上用水写的字怎么没有了?

这些水到哪里去了?

二、探究学习

1、创设情景:

你知道怎么晒衣服干的快吗?

2、通过对比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并说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创设情境:

高烧病人可用酒精帮助降温,这是为什么?

在夏日的都市,洒水车给人们带来一阵阵的清凉,是什么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实验;

帮助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利用水壶烧水的生活经验引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教师进行演示实验:

教师演示水沸腾的实验,并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带领同学填如下表格:

1、创设情境:

首先播放一段冰棒冒“白气”的视频,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顺利导入新课。

2、列举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让学生积极思考,带着疑问进行下面的新课教学。

例如:

1、做饭时,经常在锅盖上附着一些小水珠。

3、从冰箱取出的可乐瓶上有一些小水珠。

3、冬天,从户外走进暖和的屋子里,眼镜片上也有一层水珠。

通过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汽化现象引出它的逆过程即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即液化现象。

从汽化过程吸热引出液化过程放热。

生活现象:

秋天的早上,窗玻璃上有一层水雾,仔细看是一些小水珠。

教师提问:

怎样可以使气体液化?

三、总结收获

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

四、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汽化和液化

一、汽化

1、汽化的概念: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吸热过程)

2、汽化的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

(1)蒸发:

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①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表面积、温度、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快慢

②蒸发吸热(蒸发制冷)

(2)沸腾: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的条件:

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二、液化

液化的概念: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放热过程)

教学反思

 

主备人

滕春子

备课时间

9月16日

上课时间

审核人

课题

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②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过程与方法

①学会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②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收集材料和对日常现象实验的观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探求知识的欲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和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情感。

②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能力,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物理现象。

重点难点

重点

⑴知道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各自的吸放热情况

⑵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了解升华、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

会分析升华和凝华现象

教学方法

观察法、活动探究法、分析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碘升华管、酒精灯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教学流程

课前自主学习

1、升华:

物体由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要热。

2、凝华:

物体由的过程叫做凝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