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章复习与测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83722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章复习与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全章复习与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全章复习与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全章复习与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全章复习与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章复习与测试.docx

《全章复习与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章复习与测试.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章复习与测试.docx

全章复习与测试

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

1.下列人类活动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符的是(  )

A.人口过度增长,围湖造田、土地耕作频繁

B.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过度使用化石燃料

C.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导致森林破坏、草场退化

D.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的开发与作用

2.下列有关“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DNA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的多样性

B.生态系统多样性包括生物多样性

C.物种的多样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

D.生物多样性与自然选择有关

3.某河流因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导致蓝藻大量繁殖、水华频发,人工打捞和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是常用的治理方法。

近年来,研究者采用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合理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杀藻剂处理会导致蓝藻细胞发生定向变异

B.此系统中全部的动物和植物构成生物群落

C.系统中只有动植物之间进行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D.大型挺水植物与蓝藻竞争资源能减轻水华发生

4.某环保部门在凌晨2点选择某养猪场附近河流的4个不同地点,由上游到下游依次标记为1、2、3、4并测量其溶氧量,结果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这条河流污染最严重的是地点3附近

B.污染最可能从地点2附近开始

C.地点3溶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光照不足,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减弱

D.地点4数据表明该河流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5.生命条形码是利用标准的DNA片段对物种进行快速鉴定的技术。

2013年,来自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位科学家共同发表《昆明宣言》,呼吁加强生命条形码领域的国际合作,从而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命条形码技术有利于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

B.退耕还林、退田还湖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C.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D.物种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自然选择的作用

6.“发展经济不应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要保护生态系统,应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为此,人们在广大的山区进行人工植树造林,在许多城市建造了湿地公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一片山林地上通过人工管理提高某种速生树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春天湿地公园群落中的青蛙呈“J”型曲线增长

C.造成人工林中群落垂直分布的主要原因为阳光

D.湿地公园的观赏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7.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是指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内有特别多的物种存在。

一般说来,含有1500种以上本地植物物种的区域才有资格被评为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我国的中南部山地就是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之一。

选用植物作为热点区域标志,这是因为(  )

A.植物既容易调查和鉴定,又是其他生物类群多样性的基础

B.植物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唯一途径

C.植物种类数决定了遗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D.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外来物种都能增加生物多样性

8.自然水体具有自净能力,图甲为某清洁水体遭受一次性有机物轻度污染后,污染物含量的变化。

则此时间段水体中好氧型微生物数量变化的曲线类似于图乙中的(  )

图甲      图乙

A.曲线A   B.曲线B

C.曲线CD.曲线D

9.我国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全国少生4亿多人,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全面二孩定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以下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我国人口政策反映了人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不同于其他生物种群的一面

B.人口增长率比人口的年龄结构更加适合于对短期人口变化进行精确的计算

C.医疗水平的改善而导致的寿命延长,是我国实行控制生育政策同时人口仍然保持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D.当一对夫妻平均生育两个孩子时,我国人口总量就会保持稳定

10.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B.把沼泽地改造成人工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C.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

D.农田是具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环境,消除杂草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不矛盾

11.为应对“垃圾围城”危机,很多省市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管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垃圾分类处理,实现了垃圾资源化和能量循环利用

B.微生物能分解垃圾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C.垃圾分类处理减轻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此举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12.《吕氏春秋》中说: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

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

而明年无兽。

”这些关于对自然要取之以时、取之有度的思想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过多,过多部分会饿死,但牲畜的环境容纳量不变

B.“竭泽而渔”会使鱼虾数量下降至

以下,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

C.对于自然资源,我们应反对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是禁止开发利用

D.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人类唯一正确选择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12分)科学家对全球一些生态系统多样性价值的估价如下表:

生态系统

单位面积价值/(美元·hm2·a-1)

海洋

252

热带雨林

2007

其他森林

302

草地

232

湿地

14785

农田

92

请分析回答:

(1)据图分析,热带雨林的单位面积价值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他森林,由此推测,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多样性直接对生态系统多样性价值起主要作用。

入境旅游者非法携带或邮寄植物种子(苗),可能会造成______________,从而对当地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

(2)从生态系统多样性价值的估价分析,“退耕还湖,恢复湿地”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湿地在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生态功能,体现了其重要的间接价值。

湿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研究农田有害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可采用建立________模型的方法来分析。

14.(14分)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显得尤为重要。

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多样性是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__________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我国已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这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属于__________保护。

(2)在辽河三角洲湿地中生长着一种能呈现红色的植物碱蓬,形成了“红海滩”景观,吸引大量游客前去旅游观赏,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湖泊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退田还湖”的原因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的、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水库中所能维持的某种鱼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__________,又称K值,把水库中该种鱼的数量控制在________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湿地中不应盲目引入外来物种,以避免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结合生物多样性知识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14分)千岛湖是1960年为建设水电站而筑坝蓄水形成的大型人工湖,人工湖构建以来气候变化相对稳定,1998、1999年发生大面积藻类水华。

为探究这次水华爆发的原因,研究者分析并调查了影响藻类数量变动的主要环境因素,结果如下图。

(1)图1所示箭头所指方向________(“能”或“不能”)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鲢鱼、鳙鱼与浮游动物的关系是__________。

(2)藻类水华的发生通常被认为是N、P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

水体富营养化后,水中含氧量降低,原因一是藻类大量增生,由于藻类的________,导致夜间水体中含氧量明显下降;另一原因是,藻类大量死亡,导致________(“需氧型”或“厌氧型”)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水体含氧量进一步减少。

水中含氧量降低和藻类分泌的毒素都会引起水生动物死亡,加剧水体的污染,形成________(“正反馈”或“负反馈”),最终导致生态系统崩溃。

(3)分析图2发现,“水体富营养化”学说不能很好解释1998、1999年千岛湖水华发生的原因,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表1不同年份鲢鱼、鳙鱼数量相对值

年份

鲢鱼、鳙鱼

银鱼

1993~1997

6.66

5.43

1998~1999

2.16

7.72

(4)由表1、图1、2综合分析,湖中鲢、鳙主要捕食________,由于渔业的过度捕捞以及银鱼数量的增加可能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使藻类数量增加,最终导致了水华的发生。

 

解析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

1.解析:

人口过度增长,围湖造田、土地耕作频繁,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过度使用化石燃料,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导致森林破坏、草场退化等都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符,A、B、C错误。

答案:

D

2.解析: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样性,B错误。

答案:

B

3.解析:

生物体发生的变异是不定向,A错误;生物群落包括全部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B错误;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都进行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C错误;大型挺水植物与蓝藻竞争资源能减轻水华发生,D正确。

答案:

D

4.解析:

地点3溶氧量最少,说明地点3附近污染最严重,A正确;水中溶氧量从地点2开始减少,说明污染最可能从地点2附近开始,B正确;地点3溶氧量减少主要是由于水中有机物较多,好氧型细菌消耗氧气增多引起的,C错误;地点4数据表明该河流具有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即具有抵抗力稳定性,D正确。

答案:

C

5.解析:

生命条形码是利用标准的DNA片段对物种进行快速鉴定的技术,有利于分辨珍稀物种,从而有利于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A正确;退耕还林,退田还湖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B正确;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利于物种多样性的提高,C错误;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是物种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原因,D正确。

答案:

C

6.解析:

在一片山林地上通过人工管理提高某种速生树的产量后,导致生物种类减少,其抵抗力稳定性降低,A错误;春天湿地公园群落中青蛙的繁殖也有环境阻力,不会呈“J”型曲线增长,B错误;造成人工林中群落垂直分布的主要原因为阳光,C正确;湿地公园的观赏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错误。

答案:

C

7.解析:

选用植物作为热点区域标志,这是因为植物既容易调查和鉴定,又是其他生物类群多样性的基础,A正确;植物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此外二氧化碳还可以通过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B错误;植物种类数只是会影响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决定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是自然选择和共同进化,C错误;外来物种不都能增加生物多样性,也可能会导致生态入侵,使生物多样性降低,D错误。

答案:

A

8.解析:

有机物轻度污染后,好氧型微生物繁殖增加,水体中有机物因消耗而减少后,好氧型微生物繁殖减弱,数量随之减少。

答案:

D

9.解析:

我国人口政策对人口数量可以控制,反映了人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不同于其他生物种群的一面,A正确;人口的年龄结构只能预测人口种群数量的变化,不能进行精确的计算,B正确;医疗水平的改善而导致的寿命延长,是我国实行控制生育政策同时人口仍然保持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C正确;当一对夫妻平均生育两个孩子时,考虑到环境污染、传染病等问题,人口还可能继续下降,D错误。

答案:

D

10.解析:

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增加该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从而提高物种的多样性,A正确;人工造林物种较为单一,因此把沼泽地改造成人工造林会降低生物多样性,B错误;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C正确;农田中消除杂草,是为了调整能量流动方向,让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杂草并不能完全去除,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矛盾,D正确。

答案:

B

11.解析:

垃圾分类处理,实现了垃圾资源化,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不能使能量循环利用;微生物能分解垃圾,降低垃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提高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说明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将废物资源化,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答案:

A

12.解析:

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过多,牲畜捕食大量牧草,破坏原生态环境,从而使牲畜的环境容纳量减少,由此判断A错误。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12分)解析:

(1)由表可知,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的价值高于其他森林,而热带雨林最大的特点是动植物种类多,物种多样性高,说明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价值起主要作用。

入境旅游者非法携带或邮寄植物种子(苗),可能会造成生态入侵,从而对当地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

(2)据表分析可知,湿地的单位面积价值显著大于农田,因此应该“退耕还湖,恢复湿地”,提高生态系统的单位面积价值。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属于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

(3)研究农田有害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应该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

答案:

(1)大于 物种 外来物种入侵 

(2)湿地的单位面积价值显著大于农田 蓄洪防旱、调节气候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 (3)数学

14.(14分)解析:

(1)生物多样性是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我国已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

(2)在辽河三角洲湿地中生长的植物碱蓬,形成了“红海滩”景观,吸引大量游客前去旅游观赏,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湖泊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退田还湖”的原因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3)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水库中所能维持的某种鱼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把水库中该种鱼的数量控制在

(或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湿地中不应盲目引入外来物种,以避免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因为盲目引入外来物种导致的外来物种入侵会破坏生物多样性。

答案:

(1)无机环境 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 就地 

(2)直接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3)环境容纳量 

(或环境容纳量的一半) 盲目引入外来物种导致的外来物种入侵会破坏生物多样性

15.(14分)解析:

(1)图1表示影响藻类数量变动的主要环境因素,所示箭头不是食物链的流动方向,则所指方向不能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鲢鱼、鳙鱼都捕食浮游动物,且鲢鱼、鳙鱼和浮游动物都食藻类,因此鲢鱼、鳙鱼与浮游动物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2)水体富营养化后,水中含氧量降低,原因一是藻类大量增生,由于藻类的呼吸作用(细胞呼吸),导致夜间水体中含氧量明显下降;另一原因是,藻类大量死亡,导致需氧型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水体含氧量进一步减少。

水中含氧量降低和藻类分泌的毒素都会引起水生动物死亡,加剧水体的污染,形成正反馈,最终导致生态系统崩溃。

(3)分析图2发现,“水体富营养化”学说不能很好解释1998、1999年千岛湖水华发生的原因,依据是总N和总P量不是最高值(总N和总P量低于之前若干年)。

(4)由表1、图1、2综合分析,湖中鲢、鳙主要捕食藻类,由于渔业的过度捕捞以及银鱼数量的增加可能会导致鲢鱼、鳙鱼数量及浮游动物数量下降,使藻类数量增加,最终导致了水华的发生。

答案:

(1)不能 捕食、竞争(写全给分)

(2)呼吸作用(或细胞呼吸) 需氧型 正反馈

(3)总N和总P量不是最高值(或总N和总P量低于之前若干年)

(4)藻类 鲢鱼、鳙鱼数量及浮游动物数量下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