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级三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58376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级三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级三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级三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级三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级三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级三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级三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级三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级三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级三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成都市石室中学高2012级“三诊”模拟考试试题

语文

说明: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针灸(jiǔ)晕车(yùn)露马脚(lòu)曲尽其妙(qǔ)

B.桔梗(jié)精髓(suǐ)刽子手(kuài)混水摸鱼(hún)

C.压缩(yā)狡黠(xié)拧脾气(nìng)恬不知耻(tián)

D.择菜(zhái)连累(lěi)紧箍咒(gū)咎由自取(ji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经络一滩血蛛丝蚂迹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B.思辩天燃气美轮美奂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C.厮打弹簧门绵里藏针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D.青睐猪肘子筚路蓝缕兵来将挡,水来土淹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春节到来之际,公安机关再次提醒市民,外出时一定要锁好门窗,以防不法分子登堂入室行窃。

B.五一节期间,徜徉各大广场、公园的市民们在欣赏不同造型的美景时,不由地感叹,如今的园艺师们真有着手成春的本事。

C.当下一些电影、电视编导,为了市场需求,对传统经典作品进行改编,随意加上一些现代元素,将名著改得不三不四,从而消减了名著的审美价值。

D.随着城中村改造的推进,昆明正迅速步入一个摩天楼的时代。

不久前,北京路吹箫巷建设项目规划公示结束,一个53层、高达148.8米的综合建筑已经跃然纸上。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今年的两会上,财政部长谢旭人就“税收痛苦指数”答记者问时提到,今后将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进一步完善和改革增值税制度,适当降低服务业的税收水平。

B.这次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规定,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对于情节严重的,可处以十日以下的拘留。

C.专家指出,针对前不久“山西地震谣言”事件,国家必须加快相关立法进程和打击力度,以便有效遏制通过网络散播流言这一恶劣现象。

D.由辛亥志士后裔、民间爱心人士联合兴建的“辛亥首义百年纪念墙”,包括纪念广场、英雄名录、首义第一枪、首义第一旗、辛亥志士衣冠冢等组成。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神农尝百草的基因解读

大多数中国人,都知道神农尝百草的故事。

虽然史书和民间传说都在证明神农尝百草的真实性,但还是有很多人表示怀疑。

不过,现代基因研究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神农尝百草。

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实验室李辉的研究小组通过基因研究在分子水平上初步证明神农尝百草的事情可能是中国先民生存的一种真实情况。

在对中国人的DNA检测分析后,李辉等人发现,中国人体内有一种苦味基因。

称为TAS2R16,它能辨识出哪些苦味的植物是有毒的。

李辉等人利用DNA技术对基因片段进行分析,推测出中国人的苦味基因TAS2R16大约是在5000~6000年前受到自然选择而形成的,而且功能很强。

从基因来看,所有人都有TAS2R16基因。

TAS2R16基因编码的苦味受体专门针对植物中常见的吡喃葡萄糖苷类毒素,该基因功能不强的人很难尝出这类毒素。

世界上大约有四分之一的人不会觉察出这种毒素特有的苦涩味道,而另一部分人则对这种苦味十分敏感。

人的功能独特且有多种变体的基因一般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基因受到自然选择后会在基因组中留下痕迹。

被选择的基因的弱势类型容易被淘汰,但强势类型会被保留,虽然是少数。

被自然选择的强势基因附近的邻居基因,也会连带着只有少数类型被保留下来,称为“搭车效应”。

“搭车”的基因越多,功能越强,意味着自然选择的历史越短。

李辉等人发现,中国人中苦味基因TAS2R16的增强功能基因变体有比较长的“搭车”区段,应该是在1万年内受到过自然选择。

研究人员检测了世界上大多数人群的样本,只在中国人的基因组中发现了有很强功能的苦味基因,即“搭车效应”很强,而非洲人和欧美人的苦味基因TAS2R16不如中国人的苦味基因功能强。

在5000~6000年前,中国正处于新石器时代的中期。

这一时期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靠狩猎和采集已不能满足人口对食物的需求。

所以,一方面人们必须从森林中走出,从狩猎和采集转为农耕,这便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的历史根据;另一方面人们又必须大量采集食物,这便是“神农尝百草”的历史根据。

而面对各种可能充饥的植物,人们不能靠过去的经验来判断是否有毒,只能靠口尝。

当然,尝百草并非只是尝食物,而是既鉴别食物,也识别药物。

对于前者要鉴别其是否安全可食用,对于后者要鉴别其是否安全和有疗效。

在尝百草的这个时期,苦味感灵敏和强烈的人会生存下来,而苦味感不灵敏和强烈的人则会被毒死,就像神农吃了断肠草一样。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神农尝百草并非是一个人的行为,而是中国先民许多人和一代又一代人的行为。

在尝百草中生存下来的群体就会保留功能强大的辨识苦味的灵敏TAS2R16基因,并遗传下去。

因此,从基因角度可以解释为何神农尝百草是中国先民一段可信的生活方式和特殊的生存阶段。

5.下面不能作为“现代基因研究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神农尝百草”的依据的一项是

A.李辉研究小组通过基因研究初步证明神农尝百草可能是真实的情况。

B.中国人的苦味基因大约是在5000~6000年前受自然选择而形成的。

C.中国人的苦味基因形成的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神农尝百草的时期。

D.中国人的苦味基因是在尝百草中生存下来的中国先民的保留和遗传。

6.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因为中国人体内苦味基因的功能很强,所以中国人都能够辨识出有毒的苦味植物。

B.世界上大约四分之一的TAS2R16基因功能不强的人,很难尝出吡喃葡萄糖苷类毒素。

C.中国人的苦味基因的“搭车”区段较长,研究认为应是在1万年内受到过自然选择。

D.神农的苦味感不灵敏、强烈,因此吃断肠草被毒死了,尝百草其实和神农没有关系。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的苦味基因和其他人类基因一样,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非洲人和欧美人的苦味基因经受自然选择的时间早于中国人。

C.在人类历史上,我们的先民都曾先后经历过尝百草这一阶段。

D.神农尝百草是具有真实性的,但尝百草不是神农的个体行为。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韩非作《说难》,而死于说难,盖谏说之难,自古以然。

至于知其所欲说,迎而拒之,然卒至于言听而计行者,又为难而可喜者也。

秦穆公执晋侯,晋吕甥①往会盟,其为晋游说无可疑者。

秦伯曰:

“晋国和乎?

”对曰:

“不和。

小人曰必报仇,君子曰必报德。

”秦伯曰:

“国谓君何?

”曰:

“小人谓之不免,君子以为必归;以德为怨,秦不其然。

”秦遂归晋侯。

秦伐赵,赵求救于齐,齐欲长安君为质。

太后不肯,曰:

“复言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愿见,后盛气而胥之入,知其必用此事来也。

左师徐坐,问后体所苦,继乞以少子补黑衣之缺。

后曰:

“丈夫亦爱怜少子乎?

”曰:

“甚于妇人。

”然后及其女燕后,乃极论赵王三世之孙无功而为侯者,祸及其身。

后既寤,则言: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于是后曰:

“恣君之所使。

”长安遂出质。

范雎见疏于秦,蔡泽入秦,使人宣言感怒雎,曰:

“燕客蔡泽,天下辩士也。

彼一见秦王,必夺君位。

”雎曰:

“百家之说,吾既知之,众口之辩,吾皆摧之,是恶能夺我位乎?

”使人召泽,谓之曰:

“子宣言欲代我相,有之乎?

”对曰:

“然。

”即引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事。

雎知泽欲困己以说,谬曰:

“杀身成名,何为不可?

”泽以身名俱全之说诱之,极之以闳夭、周公之忠圣。

今秦王不倍功臣,不若秦孝公、楚越王,雎之功不若三子,劝其归相印以让贤。

雎竦然失其宿怒,忘其故辩,敬受命,延入为上客。

卒之代为秦相者,泽也。

秦始皇迁其母,下令曰:

“敢以太后事谏者杀之。

”死者二十七人矣。

茅焦②请谏,王召镬将烹之。

焦数以桀、纣狂悖之行,言未绝口,王母子如初。

吕甥之言出于义,左师之计伸于爱,蔡泽之说激于理,若茅焦者真所谓劘③虎牙者矣。

范雎亲困穰侯而夺其位,何遽不如泽哉!

彼此一时也。

(选自《容斋随笔•谏说之难》,有删改)

[注]:

①吕甥:

人名。

②茅焦:

人名。

③劘mó:

切削。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穆公执晋侯执:

俘获B.延人为上客延:

延请

C.恣君之所使恣:

听凭D.焦数以桀、纣狂悖之行数:

屡次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迎而拒之吾从而师之

B.其为晋游说无可疑者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C.吕甥之言出于义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D.卒之代为秦相者,泽也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非写了《说难》,却死于因劝谏所招致的灾难。

劝谏之难,自古以来就如此。

B.文章列举左师说赵太后这一典型事例,不仅向读者展现了左师高超的论辩才能,还

有力地论证了劝谏之难的论点。

C.蔡泽以身名俱全之说诱导范雎,劝说范雎将相位让给贤能的人,并最终说服了范雎。

D.茅焦请求入宫劝谏,秦王让人抬来大锅,准备烹杀他,在茅焦以夏桀、殷纣狂妄悖理的行为加以责备后,秦王母子才和好如初。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小人谓之不免,君子以为必归;以德为怨,秦不其然。

(5分)

译文:

(2)百家之说,吾既知之,众口之辩,吾皆摧之,是恶能夺我位乎?

(5分)

译文:

1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宿甘露寺僧舍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1.前人评价这首诗中“放入”一词最显气魄,你同意吗?

请作简要分析。

(3分)

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运用上很有特色,请就你感受最深一点,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

13.按要求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5分)

(1)策扶老以流憩,。

,鸟倦飞而知还。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百有余年矣。

(贾谊《过秦论》)

杜甫《哀江头》中有两句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姜夔《扬州慢》中也有两句诗与此意思相近,手法相同,这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寄蜉蝣于天地,。

,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

(王勃《滕王阁序》)

《将进酒》中展示诗人怀才不遇而又渴望尽展其才的心愿,被当作诗人自我价值宣言的句子是:

,。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绝 唱

严 阵

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三四月间,荷叶出水,一片清绿;五六月间,花瓣初展,点点新红。

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

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圆明园的荷花和别处的荷花不一样,它说的话不一样,它做的梦也不一样。

因此我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到圆明园去,不是为别的去,就是为了在这个时候,到那里的荷花池去看荷花。

诚然,荷花的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这是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

“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的确,我起初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这一切并非如此。

诚然,荷花的红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文文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婷婷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

这是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

“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行,人们总是不绝于口,当然,我也曾经以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以为了。

既然绿叶不是最美,红花也不是最美,那么荷花到底在什么时候才是最美的呢?

那是一个10多年前的十月,我独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无意之间,我却被蓦然呈出在我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

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所组成的黑白相间的奇妙图案的水影中间,交织其上的是一池残荷。

它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它有的叶子早就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悬;那些它结下的果实,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这自己的根。

看到这种景象,看到圆明园断墙残柱的倒影上,好些由残荷组成的神奇幽秘的大大小小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圈形、菱形的交相印叠的美丽图案,我顿时感到我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的世界。

“留得残荷听雨声”吗?

不,我当时的感觉完全不是这样。

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

从它们以残枝断梗和倒在池水中的莲蓬所组成的各种神秘的图案中间,你可以发现一种美,可以发现那种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可以发现那种不是迎合季节的庸美,可以发现那种不被别人所发现的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那种自信和孤高,那种一直展现到生命最后的充满无比自信的高尚的凄美。

它是满地枯梗残叶,但它却表达了一种力量,一种精神,它不再以绿叶使人清心,也不再以红花使人陶醉,它现在给人们的,和圆明园留下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

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因为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

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池的莲子,又会生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绿意,覆盖着这片古老的荷池呢!

只要不失去那点孤高和自信,即使不再有绿叶红花,即使只剩下一根枯梗,一片枯叶,也照样会具有永远属于自己的那种独特的美。

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在风雨声中去听残荷吧!

去听它的精神。

去听它的风格。

去听它的情操。

去听它的力量。

世间如此,人生如此。

只要精神拥有美,便谁也摧毁不了你的美。

有些时候,越是摧毁,便越是美丽。

存在就是力量。

14.文章题目为“绝唱”,请根据文意,理解“绝唱”的含义。

(6分)

15.作者写“残荷”之前依次写了对荷花绿叶、红花的美的认识,这样写有何好处?

(6分)

 

16.文中“留得残荷听雨声”与“风雨声中听残荷”有何不同?

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

(4分)

 

17.作者说“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他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

(6分)

 

六.(15分)

1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5分)

内心里拥有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积淀在我们血液里的和融化在我们脚步中的,都是这样一点一滴播撒和积累下的善。

_________,从而形成一泓循环的水流,_________,_________。

①看见贫穷而情不自禁地产生同情②看见寒冷而愿意去雪中送炭

③才会看见弱小而自觉前去扶助④我们在感动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感动着

⑤滋润着我们哪怕苦涩而艰难的日子⑥帮助我们度过相濡以沫的人生

A.④①③②⑥⑤     B.③②①⑥⑤④      

C.③①②④⑤⑥     D.④③②①⑤⑥

19.下面几个话语情境分别存在表述不当之处,请指出并加以修改,使之准确、得体。

(4分)

情境一电视剧《新水浒传》中,晁盖送给捕头雷横十两银子,雷横一边接过银子一边说:

“多谢晁大哥,那我就笑纳了。

情境二一张请柬:

“我明日乔迁新居,为答谢您的祝贺,特备下薄酒……”

情境三 记者连载报道:

“滨河公园开放后,我已多次光顾,不论是春天的姹紫嫣红,还是冬天的玉树琼枝,我都领略过。

……”

情境四电台新闻广播稿:

5日以来的多场豪雨,造成阿里山景区道路阻断……滞留游客可望明日返回住地。

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20.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

真理是灿烂的,只要给它一个罅隙,就会照亮整个田野。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①初二学生家长鲍先生说:

“中小学课本中能不能少些无用的知识。

②荷蓧丈人责问子路说: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③美国佛罗里达州一位民选学区委员说:

“数学是造成中学生辍学的首要罪魁,其实那些题目测试的知识,在工作中都是用不到的。

④庄子说:

“树无用,不求有为而免遭斤斧;废疾之人,役赋不及,故能终其天年……”

读完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样的感触,请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成都市石室中学高2012级三诊模拟语文试题答案

1.D【A.曲尽其妙(qū)B.刽子手(guì)C.狡黠(xiá)】

2.C【A项,一滩血—一摊血,蛛丝蚂迹—蛛丝马迹。

B项,思辩-思辨,天燃气—天然气。

D项,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3.C【不三不四:

不正派;不像样子。

是多义成语,此处用的是第2义项。

(见词语资料2——26后补充)A.登堂入室:

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也说“升堂入室”。

(见词语资料4——42)此处望文生义,该词与入室行窃无关。

B.着(zhuó)手成春:

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

(P1799)此处对象不当,不合语境。

D.跃然纸上:

形容描写或刻画得十分生动逼真。

(近义词:

呼之欲出。

)(P1684)此处不合语境。

4.B【A项,语序不当,应该是“改革和完善”。

C项,搭配不当,“加快”不能和后面的“打击力度”搭配。

D项,句式杂糅,“包括……组成”,可改为“包括……”或“由……组成”】

5.B【答非所问】

6.C【A强加因果;B“大约四分之一的TAS2R16基因功能不强的人”偷换概念;D“尝百草其实和神农没有关系”不合文意】

7.A【“人类基因……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错】

8.D【数shǔ:

列举)】

9.A【A项,均为连词,表转折/表顺接。

B项,都是介词,替。

C项,均为介词,从。

D项,音节助词,无义。

10.D【时间错误。

原文为“茅焦列举夏桀、殷纣狂妄背理的行为加以责备,话还没说完,秦王母子就和好如初了。

”】

11.

(1)见识短浅的人认为他不会被释放,君子则认为一定会让他回晋国去的;把恩德变成仇怨,秦国一定不会这样做的。

(“免”:

释放,“为”:

变成,“其”:

一定。

各1分,句意2分。

(2)百家的学说,我都已经了解,众人的雄辩,我都挫败过,这个人怎么能夺去我的相位呢?

(“既”:

已经,“摧”:

挫败,“恶”:

怎么。

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韩非写了《说难》,却死于因劝谏所招致的灾难,劝谏之难,自古以来就如此。

至于(国君)知道(臣子)所要劝谏的内容,虽然接见了(来劝谏的臣子)却拒绝接受他的意见,但最后还是言听计从了,这又是变灾难为可喜可贺的事情了。

秦穆公俘获了晋惠公,晋国的吕甥前往秦国拜见秦穆公,在王城订立盟约,他将替晋国游说(秦穆公)是毫无疑问的。

秦穆公问道:

“晋国和睦吗?

”吕甥回答说:

“不和睦。

见识短浅的人说一定要(向秦国)报仇,君子说一定要(向秦国)报答恩德。

”秦穆公又说:

“你们国家认为你们君主(指晋惠公)的命运如何?

”吕甥回答说:

“见识短浅的人认为他不会被释放,君子则认为一定会让他回晋国去的;把恩德变成仇怨,秦国一定不会这样做的。

”泰国终于让晋惠公回国了。

秦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提出要让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作人质,赵太后不肯,说:

“谁敢再说让长安君作人质的事,我—定要向他脸上吐唾沫。

”左师触龙希望拜见太后,太后气呼呼地请他进来,知道他必定是为让长安君做人质的事而来。

左师从容落座,先问太后身体如何,接着请求太后恩准让他的小儿子当个宫廷的黑衣卫士。

太后说:

“男子汉也爱怜自己的小儿子吗?

”左师问答说:

“胜过妇人。

”之后就谈到了太后的女儿燕后,接着深入探讨赵王三代以来没有功绩而封侯的子子孙孙,灾祸(最终)降临到他们身上的情况。

太后醒悟后,左师随即问道:

“长安君靠什么在赵国立身处世?

”太后说:

“听凭您安排长安君吧。

”于是将长安君送到齐国做人质。

范雎在秦国逐渐被疏远,蔡泽到了秦国,让人公开讲一些激怒范雎的话,说:

“燕国来的客人蔡泽是天下能言善辩的人,他只要—见到秦王,必定要夺去范雎的相位。

”范雎说:

“百家的学说,我都了解,众人的雄辩,我都挫败过,这个人怎么能夺去我的相位呢?

”(于是)派人找来蔡泽,对他说:

“您扬言说要取代我为相,有这事吗?

”蔡泽回答说:

“是这洋的。

”随即引用商鞅、吴起、大夫种的例子。

范雎知道蔡泽要让自己窘迫从而说服自己,就故意说:

“杀身成名,为什么不可以?

”蔡泽用生命、名声都能保全的道理诱导他,极力以闳夭、周公的忠正圣明说服他。

现在秦王在不背弃功臣方面,不像秦孝公、楚越王那样,而范雎的功绩也比不上闳夭等人,规劝他把相印归还秦王,把相位让给更为贤明的人。

范雎肃然起敬,没有了原先的恼怒,失去了自己昔日的雄辩,恭敬地接受了他的意见,并延请蔡泽入室待以上宾之礼。

最后取代范雎作宰相的就是蔡泽。

秦始皇曾将生母放逐出秦都,下令说:

”有敢来以太后之事为谏的杀无赦”。

已杀了二十七人。

茅焦请求入宫劝谏,秦王让人抬来大锅准备烹杀他。

茅焦列举夏桀、殷纣狂妄背理的行为加以责备,话还没说完,秦王母子就和好如初了。

吕甥之言出于义,左师之言出于爱,蔡泽之说激发于理.至于茅焦真是所谓老虎嘴里拔牙了。

范雎曾亲自使穰侯遭受困厄,从而夺取了他的相位,为什么突然就不如蔡泽了呢?

这就叫此一时彼一时呀!

12.

(1)同意。

“放入”一词使通常开窗赏景的行为转化为拥抱江河的壮举,展现了大江奔腾而来的壮美雄姿,表现出诗人豪迈的胸襟和气概。

(2)虚实结合(想象联想亦可)。

前两句实写山峰的云气,山谷的松声,虚写千峰、万壑:

云气直入枕中让人觉得好象千峰在侧;松涛轰鸣让人觉得如临万壑之中,描绘出奇险变幻的景象,激发读者的想象。

夸张的修辞手法,“千峰”似在枕前,耳边竟有“万壑”哀鸣,浪涛如银山般壮观,江河拍天,索性打开窗子放长江入室,造语夸张,极富画面感,写出了大自然的阔大壮美,表现出诗人豪迈的胸襟和气概。

融情于景。

云气缭绕,松涛阵阵,长江奔涌澎湃,这些景物表现了大自然的壮美恢弘,诗人豪迈奔放的胸襟和情感融入其中,诗中有画,景中有情,富于感染力。

从上到下,由近及远。

上至群山万壑,下至千里大江,近有云气松声,远有长江奔涌,展现了辽阔渺远壮丽迷人的江南夜色,透露出诗人豪迈的胸襟和气概,画面立体生动,引人入胜。

(手法判定2分,分析3分)

译文:

云雾弥漫在枕边,山峰环绕在近旁。

躺在床上倾听松涛阵阵,无数山谷像在呼啸哀歌。

如果要看冲天巨浪拍起,只要一打开窗子,那汹涌奔腾的江水就会滚滚扑来。

鉴赏:

甘露寺居山临江,林木苍翠,风景秀丽,是镇江的一大名胜。

诗人不写甘露寺的白日美景,而用工细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空阔奇妙的江南夜色图,写出了江水的壮观和甘露寺的险要。

首句写山峰的云气,次句写山谷的松声,末两句写长江的风采。

一句诗一个画面,全诗浑成合美。

诗中有画,景中有情。

  第一句从所感之气着墨。

诗人来到幽僻的古寺,夜深天凉,山间的雾气袭进屋来,遮掩了层峦迭嶂。

第二句从所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