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翻车机室迁车平台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36920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7.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19翻车机室迁车平台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19翻车机室迁车平台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19翻车机室迁车平台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19翻车机室迁车平台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19翻车机室迁车平台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19翻车机室迁车平台施工方案.docx

《219翻车机室迁车平台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9翻车机室迁车平台施工方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19翻车机室迁车平台施工方案.docx

219翻车机室迁车平台施工方案

219迁车平台

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紧靠219火车翻车机室,由南北2个迁车台并列组成,±0.00m处上部每个迁车台有3条火车轨道从翻车机室到西侧池壁,两个迁车台之间有3.6m空间,下部有电缆沟从其通过,上部为混凝土地坪。

迁车台内部有两条南北走向的行走轨道、侧壁有导向轨道,其基座为预留空洞,待其固定安装好后进行二次灌浆。

轨道两侧各设排水管道至站台中心位置在排向219火车翻车机室内集水坑。

迁车台坑壁上-0.16m处埋设电缆桥架预埋件,其上部无结构层。

二、编制依据:

1、施工图纸。

2、《工程测量规范》。

3、《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

7、《石油化工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8、《化学工业工程建设交工技术文件规定》

9、《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1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三、施工流程及组织:

1、施工流程:

设施准备测量放线、验线基坑开挖人工修槽基槽验收垫层混凝土浇筑钢筋安装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预埋件定位放线模板安装预埋件安装混凝土浇。

2、施工准备:

、人员准备:

对参加施工的人员进行相关职业的施工技术知识培训,并进行身体检查。

、技术准备:

组织施工人员学习图纸,并进行技术交底。

对原有材料进行检验和复检,委托实验室制作混凝土配合比。

、机械准备:

对工程所用的各种机械设备进行检修和安装,以满足施工需要。

、场地准备:

进行施工场地平整、拆除障碍物;修建临时设施;做到水、电、路畅通。

需用人员:

序号

工种

单位

人数

备注

1

测量员

2

2

电工、电焊工

10

3

机修工

1

4

钢筋工

15

5

混凝土工

20

6

模板工

10

7

瓦工

20

8

架子工

10

9

杂工

8

需用机具:

序号

机械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经纬仪

1

2

水准仪

1

3

钢筋调直机

1

4

对焊机

1

5

电焊机

4

6

切断机

2

7

弯曲机

2

8

切割机

2

9

塔吊

1

10

振动棒

6

11

手提电钻

2

12

套丝机

1

13

手提切割机

1

四、施工方法:

1、土方工程:

a、土方开挖:

本工程土方开挖采用反铲挖掘机开挖,汽车外运方案。

开挖深度为-2.26m。

开挖尺寸为:

混凝土基础边缘外放1.2m,土方开挖时不宜直接挖至设计标高,而应留出约10㎝左右的暂留层,进行二次人工开挖、修坡。

然后采用不小于12T压路机进行压实。

b、土方回填:

基坑周边土方回填采用机械进行压实,填土应分层铺摊,每层250㎜,回填土每层至少碾压六遍,回填土前,应将基底表面杂物都处理完毕,清理干净;检验回填土料的种类、粒径,有无杂物,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土料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的范围内;如含水率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填料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湿润等措施。

2、钢筋工程:

对原材料的质量要求和原材料的堆放、存储:

所有钢筋在进现场时必须有出场合格证和材质证明书,并进行取样检验合格后在进行施工。

钢筋翻样及加工:

根据图纸及规范要求进行钢筋翻样,进技术负责人对钢筋翻样料单审批批准后进行钢筋加工制作,按照设计和规范的要求,确定钢筋相互穿插关系,解决首要矛盾,做到在准确理解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按施工规范进行施工作业。

钢筋的弯钩保护层厚度、锚固及搭接长度应按施工图纸中的规定执行,同时也应满足有关标准与抗震设计要求。

钢筋堆放:

钢筋主要采用人工运输,钢筋按集中采购,集中配制集中堆放的原则,下好料后,按规格、型号进行分类堆放整齐,并挂牌注明其使用部位及规格,堆放钢筋垫设150mm高的木方。

3、钢筋邦扎:

A、筏板钢筋绑扎:

混凝土垫层浇筑完后,进行施工放线,确定梁及缓冲座位置并弹出墨线。

用石笔画出钢筋排距

B、梁钢筋绑扎:

a、当采用模内绑扎时,先在主梁模板上按设计图纸划好箍筋的间距,然后按以下次序进行绑扎:

将主筋穿好箍筋,按已划好的间距逐各分开

固定弯起筋穿次梁弯起筋和主筋并套好箍筋放主筋架立筋

在绑主筋。

主次梁同时配合进行。

b、梁中箍筋应与主筋垂直,箍筋的接头应交错设置,箍筋转角与纵筋向钢筋的交叉点均应扎牢。

钢筋弯钩的叠合处,在梁中应交错绑扎,有抗震要求的结构,箍筋弯钩应为1350如果做成封闭箍单面焊缝长度应为6-10d。

c、弯起钢筋与负弯矩钢筋位置要正确;梁与柱交接处,梁钢筋锚入柱内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d、梁的受拉钢筋直径等于或大于25㎜时,不应采用绑扎接头,小于25㎜,可采用绑扎接头。

搭接长度的末端与钢筋弯曲处的距离,不得小于10d,接头不宜设在梁最大弯矩处,受拉区域内一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二、三级钢筋可不做弯钩)。

e、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扎牢,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在受力钢筋30d区域范围内(且不小于500㎜),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在受拉区不得超过25%,受压区不得超过50%。

f、纵向受力钢筋为双排或三排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25㎜的短钢筋,如纵向钢筋直径大于25㎜时,短钢筋直径规格宜与纵向钢筋规格相同,以保证设计要求。

C、板钢筋绑扎:

a、绑扎前应修正模板,将模板上垃圾杂物清扫干净,用粉笔在模板上划好主筋、分布筋的间距。

b、按划好的钢筋间距,先排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同时配合安装并固定。

c、钢筋搭接长度、位置和数量的要求,同梁钢筋绑扎第5条的要求。

d、板与次梁、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应在上,次梁的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

e、板绑扎一般用顺扣或八字扣,对外围两根钢筋的相交点应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可隔点交错绑扎(双向配筋板相交点应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可隔点交错绑扎(双向配筋板相交点,则须全部绑扎)。

如板配双层钢筋,两层钢筋之间须设钢筋支架,以保持上层钢筋的位置正确。

本工程的模板选用钢模板,拼装成大模板施工,,支撑系统采用脚手架钢管和扣件组合起来。

a、模板根据柱截面尺寸进行配置,配模时采取大面压小面,柱与梁接口处,采取柱模开槽,梁底及侧模与槽边相接,拼缝严密,并用木枋压紧,柱模加固采用钢管抱箍,扣件卡死,每500㎜一道。

b、模板支设过程中、板与混凝土接触面需涂隔离剂二道;木模拼缝采用企口缝拼接。

c、板拆除本着先支先拆、后支后拆的原则,模板拆除过程中严禁用大锤用力敲击模板,以免造成混凝土强度不够后产生裂缝、掉角。

d、在涂刷模板隔离剂时,不得沾污钢筋和混凝土接茬处。

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应进行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

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e、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和预留洞均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其偏差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表4.2.6的规定。

f、模板拆除时,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类堆放并及时清运。

(4)、混凝土工程

A、原材料要求

混凝土由陕化新意达搅拌站提供,我单位留置混凝土试块。

B、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在浇筑前应对模板表面灌水湿润,并冲洗干净其上的杂物;基础、柱、梁的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动棒进行振捣,现浇层采用振动棒和平板振动器进行振捣。

插入式振动棒应按“快插快拔”的原则,在其振动作用半径范围内重合振捣,严禁有漏振现象发生。

C、混凝土的养护

待其浇筑2小时内应对其加以覆盖和浇水;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浇水次数应保证其处于润湿状态;养护用水与拌制用水相同。

D、大体积混凝土浇灌及养护

本工程基础满足GB50204-2002规范规定的大体积混凝土要求。

为此基础施工时,选择与编制好浇灌方案,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大体积混凝土浇灌中的一个重大课题是如何控制混凝土裂缝的开展,实践证明,大体积混凝土释放的水化热,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变化和收缩作用,因而产生温度和收缩应力,是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的主要因素。

a、大体积混凝土主要工艺流程:

b、

确定施工方案施工前期准备清理杂物、湿润模板浇灌混凝土温度检测及养护模板拆除。

为减少水泥水化热,合理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商定,大体积混凝土一般以60天龄期为准。

考虑混凝土的可泵性,采用粒径10-30㎜碎石,控制含泥量小于1%,砂含泥量小于2%。

在混凝土中掺外加剂和混合料,如粉煤灰和高效减水剂等,以达到改善砼和易性,降低水灰比,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的目的。

经试配后,合理确定砼施工配合比。

采用便携式电子测温仪进行大体积砼温度检测,砼表面根据测温监控信息,准备好温控防裂措施。

b.施工准备

在砼浇灌前,编制详细作业方案或作业设计,按方案要求组织施工。

工程技术人员向工长及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明确规范要求、技术标准、质量检验标准及关键工序控制节点。

浇灌前对砼搅拌站进行实地检查,进行统一的技术交底,要求统一配合比,统一原材料,分类堆放,必要时砂石场搭设遮阳棚,外加剂单独计量,原材料储备足量,确保供应连续。

对砼搅拌站进行监控,在砼浇筑期间,派驻技术人员对砼搅拌站的原料、质量、计量温度、塌落度等进行跟踪检查记录,确保砼拌合质量稳定。

根据砼浇灌量的大小,配备好相应数量的砼泵车及搅拌运输车,并作好备用机具工作,按施工方案要求进行现场机具布置及砼导管铺设,砼振动机具备量充足,对施工用电进行检测,确保无用电安全隐患。

选择适宜的天气浇筑砼,尽量避开高温、暴雨等恶劣天气。

c.砼浇灌:

浇筑方法:

采用分条分段,斜面分层,连续推进,自然流淌,一次到顶的施工方法。

根据基础具体情况,布置好主泵管及干支管,长向为浇筑方向,短向为浇筑面,连续作业,每泵负责一定宽度范围的浇筑带,各浇筑带前后略有错位,形成阶段式分层退打局面,以达到提高泵送工效,简化砼泌水处理,确保上下砼层结合,避免施工中砼冷缝出现。

分段分层多采取踏步式分层推进,推进长度由浇灌能力而定,一般为1.5~2.5.斜面分层浇灌每层厚30~35cm,坡度一般取1:

6~1:

7.

.振捣:

根据砼泵送时自然形成的流淌斜坡度,在每条浇筑带前、中、后各布置3道振动器,第一道布置在砼卸料点,振捣手负责出管砼的振捣,使之顺利通过面筋流入底层;第2道设置在砼的中间部位,振捣手负责斜面砼的密实;第3道设置在坡脚及底层钢筋处,因底层钢筋间距较密,振捣手负责砼流入下层钢筋底部,确保下层砼的振捣密实。

振捣手振捣方向为:

下层垂直于浇筑方向自下而上,上层振捣自上而下,严格控制振捣棒移动的距离、插入深度、振捣时间,避免各浇筑带交接处的漏振。

泌水处理:

流动性的砼在浇筑过程中,上涌的泌水和浆水顺着砼坡脚流淌到坑底,故我们拟订采取的措施是在砼垫层施工时,使其施工成一定的坡度,使大量的泌水顺着垫层坡度流入到周围的排水沟盲沟,通过积水坑排放到基坑外,当砼的坡脚接近后浇带、顶端模板或底板面标高时,要求振捣手改变砼的浇筑方向,即由顶端往回浇筑,与斜坡面形成一个积水潭,用软管及时排除最后的泌水。

表面处理:

泵送砼由于强度高,表面水泥浆较厚,故在砼浇筑后至初凝前,应按初步标高进行拍打振实后用长木尺抹平,赶走表面泌水,初凝后至终凝前,用木板打压实,,紧跟着用铁抹刀抹光闭合收缩裂缝。

施工缝留设:

由于设备基础对整体性的要求很高,施工缝处容易受震动而破裂。

但由于大型设备基础,砼浇灌量大,标高变化多、复杂。

因此施工中须要留设施工缝,但应本着不留或少留的原则。

施工缝的留设一般为水平施工缝,需要留垂直施工缝时,应根据情况将施工缝留成台阶形,其长宽比约为2:

1.

震动较大的基础留设施工缝时,施工缝留设为水平施工缝。

特别重要的部位还应在施工缝处插设短钢筋,可选用直径为Φ12~16间距500mm左右,长度30d,砼面上下各一半。

其他要求按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执行。

大体积砼浇灌温度监测与控制:

为正确地了解砼内部温度变化状况,在测温的手段上,我们选择较先进的智能温度巡检仪,并以6min为一个采样周期,每1h打印温度参数表1次以供备查。

根据每个施工段的平面和截面变化,选择具有代表性测点位置,并注意点的均布性,尽可能反映各部位温度变化的真实情况,每个测点垂直方向布置3~5各温度传感器。

对整个温度测区,我们实行24h监控,监控期为15d左右,每天上午和晚上发出2次测温报告,当砼垂直测点相邻温差超过25℃时,及时发出报警报告,使之有的放矢地对保温层采取措施。

大体积砼养护:

采取塑料薄膜与草袋相间覆盖的方法,随砼的浇筑顺序,在每一段砼表面收光后,即砼处于硬化阶段时,及时铺上塑料膜作为密封层,防止砼热量流失,使之表面处于湿润,然后铺上草袋。

为防止气温骤变影响,在砼升温和早期降温过程中,有控制地加强保温层,在砼降温中期,为加快降温速率,采取白天掀开部分保温层,晚间加之覆盖的做法,砼降温后期则采取逐日掀开保温层的做法。

若砼浇筑后遇低温天气,对砼应采取搭保温棚和通蒸汽进行养护措施。

质量保证措施:

将模板内杂物、垃圾等清理干净,在垫层和模板上浇水湿润。

在模板底部和上部设置泌水排水孔,在砼浇灌过程中及时清除砼表面泌水。

大体积结构浇灌前布置测温导线,元件及测温仪器按要求进行测温。

搭设砼水平管支架及栈桥马道,砼自由倾落高度应控制在2m以下,如超出2m必须使用漏斗、串桶、溜槽,防止砼产生离析现象。

砼浇灌采用分层连续浇灌或推移式连续浇灌,每层砼摊铺厚度应不大于600mm,采用分层浇灌分层振捣,在下一层砼初凝前接着浇灌上一层砼确保砼振捣密实,砼振捣使用插入式振动器,在地坪等表面使用平板振动器,振动棒的作用半径为30~40cm,每次移动位置的距离不得大于振动器作用半径R的1.5倍。

五、施工技术措施:

1.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工艺标准进行施工;

2.施工方案应严格实行多级审批制度,并经监理、甲方报审同意后方可使用;

3.实行多级技术交底,项目部对施工队,施工队对班组长,班组长对施工人员逐级进行交底;

4.设立三级质量检查机构,加强自检、互检、专检,对施工质量问题、做到发现,及时处理。

5.严格执行“三工序”原则。

6.对环境的要求

(1).所选用的施工材料、施工标准必须符合当地标准和规定;

(2).施工管理必须符合公司的,《

六、质量保证体系

依据国家和上级有关部门颁布的技术质量法规、标准、规章制度,我公司将工程项目各环节的质量职能有效地组织起来,按照我公司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及业主签订的合同文件要求,从项目经理到操作工人,从系统管理到资源配置,明确各自职责与权限,使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形成一个互相协调的有机整体,把影响工程质量的系统因素有效地控制起来,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因此,我公司将建立本项目质量保证体系,用系统的观点,把各项质量要素归结到质量体系的构成系统中,并保证其有效运行。

7.2.1质量保证体系设置

在项目开工之初和阶段工程开始时,制定项目质量岗位责任制度,明确领导班子成员的责任,确定每个部门的职责,最后落实到项目每个管理人员,并签订相应的质量岗位责任状,与个人的收入挂钩,形成一个由项目经理为主要责任人、项目总工领导监控、各职能部门执行监督、分包队伍严格实施的网络化的项目质量保证体系。

七、预防混凝土出现蜂窝麻面措施

(1)根据天气情况控制好混凝土塌落度,满足混凝土流动性要求。

(2)严格振捣,每300mm距离一个插点,振至密实浮浆为止,不得欠振也不得漏振。

(3)混凝土滑膜出面后及时修补刮粘浆,并修补砂眼气泡。

八、施工过程精品管理

建精品工程必须从方案设计开始——设计优秀的施工方案,设置最佳人员分布与配置,设计合理的权责分工等,用的“设计”打造一条轮廓清晰的“流水线”,让新工程从流水线上理性而又清晰地起步,然后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向现实。

在施工开始之前,项目领导班子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工程评比条件,并请有关专家进行讲课,然后将目标分解,进行工程分部创优的工艺方案设计。

同时依据设计文件,依据国家现行的施工规范和不同施工阶段的不同特点,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各工序过程的施工顺序、岗位责任、材料选用,施工标准、工作记录、完成时间等要素的明确和限定,优化工序过程,使工序过程更加合理简单,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操作者的施工效率。

项目自开工开始,就明确项目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落实责任,分层落实,遵循“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的管理工作方针,制定“工序样板制”,“施工挂牌制”,“质量三检制”等施工管理制度,对每一个工作过程从管理人员到工人都清楚如何从严要求,都有人严格把好工作质量关。

要求“过程精品”成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动,从而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目标。

加强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不断提高过程质量管理水平。

并要求各管理人员写出自己所学习到的书面资料经项目部汇总,下发到各相关部门,人员手中,使得主要人员从感性认识上加深了解工程的质量要求。

建立分项(工序)样板制。

即在分项(工序)施工前,由项目部专业责任人,依据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现行的国家规范,标准要求,组织配属队伍的责任班长进行分项(工序)样板施工,为保证分项、工序质量,在施工前项目部先制订了工序施工时的难点、重点、下发到配属队伍责任工长和班组长手中,让他们做到心中有数,有重点地进行交底、检查、控制,从而减少质量问题产生的可能性。

建立“施工部位挂牌”制。

要求配属队伍在每个施工部位挂牌,注明施工责任人、部位名称、质量监督人、班组长姓名、施工质量状况等,对质量情况予以曝光,以督促各责任人严把施工质量关。

同时,对连续两次发生质量的无论问题大小,都将给一定的处罚,直至清退出场。

严把物资采购、进场关,保证施工用材料的质量。

做到凡是进入现场的物资都必须根据要求出具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复试报告,材质证明,准用证等相关技术、质量保证资料,经项目技术、质量材料三个部门认可后方能使用。

严格执质量三检制,对不合格工序、部位坚决予以处理,对不符合工程质量标准的坚决予以返工,绝不姑息迁就。

项目部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细小处抓起,要求工地形成四个一样的工作作风,即“大事与小事一个样,外表与隐蔽工作一个样,份内与份外一个样,查与不查一个样”。

贯彻实施ISO09001标准的同时加强动态管理,对质量问题做到定人定时定措施落实整改,并将质量问题分析制定预控和防范措施,杜绝发生同样质量问题。

九、质量检测方法

1.土方回填

(1)采用土壤击实仪进行土壤击实试验,测定土壤最大干密度等;

(2)采用经纬仪、尺量、拉线等方法,检测基坑尺寸等

(3)采用水准仪、尺量、拉线等方法,检测基坑各部位标高;

(4)采用坡度尺、尺量、拉线等方法,检测基坑边坡度;

(5)采用靠尺和塞尺,检测回填土表面平整度。

(6)检测点数及位置,按照规范要求选定。

2.钢筋施工

(1)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进行钢筋材质强度、接头质量检测;

(2)采用钢筋弯曲试验机检测钢筋弯曲指标;

(3)采用尺量、拉线的方法进行现场钢筋绑扎、搭接质量的检测;

(4)采用游标卡尺,进行钢筋截面尺寸的检查。

(5)检测指标及数量按照现行施工规范、试验规范要求确定。

3.模板施工

(1)采用水准仪等,进行标高检测;

(2)采用尺量、拉线的方法,进行轴线位移、截面尺寸的检测;

(3)采用靠尺、塞尺、尺量、拉线等,进行垂直度、表面平整度、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预埋件及洞口的检测。

十、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措施

1.模板工程技术质量措施

模板工程验收重点控制其刚度、垂直度、平整度,特别注意梁、柱、墙模板等处轴线位置、标高的正确性。

支模时,应严格按照模板施工方案执行。

梁侧模应加有50×100的方木龙骨,间距为150mm,拼缝≯2mm.

为防止墙柱混凝土烂根,立模前模板下应抄平,抹找平砂浆,平整度控制在≯2.5mm.找平砂浆要用靠尺沿着模板控制线抹平、抹直。

模板检验完毕,用砂浆补严找平带空隙,拆模后把砂浆铲掉,不再用修补剔凿处理混凝土烂根。

顶模施工时,采用水准仪控制模板水平度。

竖向构件吊垂线,梁、墙及悬挑结构采用拉通线的方法,在浇筑混凝土时不撤线,随时观察模板变形以及时调整模板。

顶模缝贴塑料胶带,在竖向模板缝加海绵条密封措施,为解决上、下层梁、板、柱错位,模板拼缝漏缝问题,柱墙混凝土可浇筑到梁或板底标高加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踢掉浮浆后达到控制标高。

在梁端适当设置清扫口,浇混凝土前,配制空压机清理吹干净模板内杂物。

控制拆模时间,多留设几组同条件养护试块,按规范要求决定是否拆模。

外拆模前,先用钢筋触探构件上部,再进行大面积拆除。

十一、钢筋工程技术质量措施

钢筋施工严格按照施工图及现行的规范规定。

钢筋进场必须按批次做原材料复试,必须要有出厂合格证及物理试验报告,对钢材在制作、安装中发现钢材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可焊接性试验及化学成份分析或其他专项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钢筋进场做到分期、分批、分类堆放,并做好维护工作,避免锈蚀油污等污染,确保钢筋保护清洁。

施工中柱、梁的箍筋必须封闭,开口处设135°弯头,弯钩长度≥10d.

所有楼梯外围两行纵横向钢筋交接点,用铁丝全部扎牢,其余部分可按规定绑扎。

顶板内上下层钢筋间用Φ14钢筋马凳控制,每平米不少于一只。

钢筋数量、规格、接头位置、搭接长度、间距应严格按图施工绑扎。

绑扎接头的绑扎点不少于三处,允许偏差合格率控制在90%以上。

钢筋成品与半成品进场须有合格证及物理试验报告。

对钢筋要重点验收,验收重点检查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绑扎牢固、搭接长度等(逐根验收)并认真填写隐蔽工程验收单交业主验收,做到万无一失。

十二、混凝土工程技术措施

A、本工程混凝土石子选用10-30mm,其含泥量不大于1%;砂的细度模数2.6-3.2中粗沙,含泥量不大于2%。

混凝土入模处,每处配3-4只插入式振动器。

浇捣时确保快插慢拔,振动时间以不冒气泡为止。

柱混凝土浇筑高度<1m/每次,浇筑过程中拌合物严禁随便加水。

施工缝留置均按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要求进行施工。

所有施工缝必须凿去表面浮浆露出石子,浇筑前洒水湿润,用与结构相同等级配制水泥砂浆进行接浆处理。

在浇筑过程中,由于设备故障而无法连续浇筑时,必须按规范将施工缝位置留设在次梁板跨中1/3范围内。

施工缝必须垂直留设,严禁留斜缝。

混凝土浇筑后12小时应进行覆盖洒水养护工作,必要时并在表面喷养护液。

试块制作完成后应送入试验室进行标准养护并和现场与结构同条件养护,另外加做一组留在现场与结构同条件养护作为承重模板拆除时强度依据。

根据一般级配水泥用量较高,会产生较大水泥收缩裂缝,为降低水化热,根据设计配合比加入一定量的粉煤灰和减水剂。

B、混凝土表面鱼鳞状外凸(出裙)

(1)原因分析

1.模板的倾斜度过大,或模板下部的刚度太差。

2.每层混凝土浇灌厚度过高,造成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过大,致使模板向外凸出。

(2)采取的措施

1.纠正模板的倾斜度,适当加强模板的侧向刚度。

2.严格控制每层混凝土的浇灌厚度(一般不宜超过30cm).

C、混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