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下古代文学考试提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31069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一下古代文学考试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大一下古代文学考试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大一下古代文学考试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大一下古代文学考试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大一下古代文学考试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一下古代文学考试提纲.docx

《大一下古代文学考试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一下古代文学考试提纲.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一下古代文学考试提纲.docx

大一下古代文学考试提纲

大一(下)古代文学考试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

(二)

一、字词解释(每题1分,共8分)

二、默写(每题7分,共14分)(唐的古体诗+魏晋南北朝的格律诗)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建安风骨

又称建安风力,汉魏风骨,是指建安诗人继承《诗经》,汉乐府优秀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一方面在诗篇中真实地描写汉末的大动乱,大分裂,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同时又在诗歌中抒发统一天下,建立伟业的雄心壮志。

诗歌的情感基调慷慨悲凉,语言自然明白流畅,成为后世诗歌创作推崇的榜样。

其代表人物有

三曹:

曹操、曹丕、曹植

七子: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2、正始文学

正始为魏废帝曹芳的年号,正始文学以阮籍,嵇康为代表,发生在魏晋交替之际。

因为处于黑暗恐怖的政治统治中,又加上玄风正盛,这些文学作品中没有了建安文学反映人民疾苦和建功立业的内容,也没有了建安文学慷慨奋发的进取精神,多表现否定现实,韬晦遗世的消极反抗思想,散文多旁敲侧击,诗歌多用比兴象征,正始诗风曲折含浑。

但正始文学的基本倾向是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和反抗,这在基本精神上与建安文学是一致的。

3、太康诗风

中国文学史上的太康时期指正始以后到西晋大乱之前的四十多年时间,太康是西晋武帝司马炎的年号,太康诗风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风。

潘,陆诸人的努力表现拟古和追求形式技巧两方面。

太康诗风的特征是繁缛,表现在三个方面:

(1)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

(2)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

(3)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

从文学发展规律看,由朴质到华丽,由简单到繁复是必然趋势。

代表人物

三张:

张载、张协﹑张亢

二陆:

陆机、陆云

两潘:

潘岳、潘尼

一左:

左思

4、左思风力

这是钟嵘《诗品》对左思诗歌的评价。

左思志高才雄,胸怀豪迈,是西晋最杰出的诗人,其诗情调高昂,辞采壮丽,笔力矫健,气势昂扬,形成独有的豪壮风格,钟嵘《诗品》称之为“左思风力”。

他的代表作《咏史》八首虽云咏史,实则借咏史来抒发他对现实的不满及感慨,借咏史而咏怀,因而在内容和风格上都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和发扬,和当时流行的华丽诗风迥然不同。

他诗歌创作的这种精神,即是后世所称的“左思风力”。

5、东晋玄言诗

以诗说理,阐发老庄玄理及佛理的哲理诗。

玄言诗兴盛于东晋,既是魏晋玄学及清谈之风盛行的结果,也与东晋政局及士人心态有关。

东晋玄言诗代表人物是孙绰和许询。

钟嵘的《诗品序》中评价东晋玄言诗特点“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

”东晋玄言诗本身艺术价值不高,但它对后世谢灵运的山水诗,白居易诸人的说理诗,宋明理学之诗,都产生了影响。

6、永明体

南朝齐梁陈是新体诗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武帝萧赜永明年间,又称“永明体”。

《南齐书》以沈约,谢眺,王融为“永明体”的创始人。

四声的发现和永明体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进步,使诗人具有了掌握和运用声律的自觉意识,增加了诗歌艺术形式的美感,增强诗歌艺术效果,为后来律诗的成熟及唐诗的繁荣从格律上奠定了基础。

7、骈文

是南北朝时期流行的一种讲究对偶、声律、用典和华丽辞藻的文体。

是一种占统治地位的文体,当时一切文章,包括书表铭颂论说等应用文不同程度地都骈偶化。

其长处是节奏感很强,但它束缚思想,注重形式技巧,忽视思想内容,因而成为文学发展的障碍。

骈文在六朝时叫做“今体”或“丽辞”、“俪辞”,唐人称“骈四俪六”,宋人称“四六文”,后来才称其为“骈文”。

其特点是讲究对偶,多四六字句式;讲究平仄;多用典故和华丽的辞藻。

8、宫体诗

发端于齐梁之际,萧纲时达到全盛。

今人考证“宫体诗”因萧纲入主东宫而得名。

内容上多写妇女、男女之情,或者咏物游戏、游宴登临。

创作上重声律、求技巧,从咏物走向咏人,刻画精工,细致入微。

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上靡丽。

9、上官体

因初唐诗人上官仪而名,上官仪工于五言诗,讲究对仗精工,辞藻华丽、色调音韵之美,人们争相仿效,名噪一时,谓之“上官体”。

“绮错婉媚”是其最主要特征。

10、初唐四杰

初唐高宗时期四位诗人的合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他们因年少才高、官小名大被合称为“四杰”,王勃成就最高,代表作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他们在诗歌内容和形式上对唐诗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11、文章四友

初唐武周时期四位宫廷诗人的合称,具体是指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他们都以律诗见长。

其中杜审言诗才最高,李峤存诗最多,苏味道与崔融乃文章大手,好诗不多。

12、沈宋

初唐时期两位宫廷诗人沈佺期、宋之问的合称,与“四友”先后,闻名于武周、中宗之时,因其声望相当,故世称“沈宋”。

两人诗歌多是宫廷应制之作,主要成就是对声律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把四声分为平仄,在几代诗人取得的经验之上,他们完成了律诗定型化的任务,使“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律诗创作规范化,从此,古体诗和近体诗有了明显的区分。

13、边塞诗派

盛唐时期出现的以边塞景物、边塞战争、边塞生活和诗人的独特感受为描写对象的一个诗歌流派,主要作家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李颀等。

高适、岑参成就最高,因而又称“高岑诗派”,把中国文学史上的边塞诗创作推向了高峰,影响极大。

14、山水田园诗派

盛唐时期出现的以山水田园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一个诗歌流派,主要作家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裴迪等。

王维、孟浩然成就最高,因而又称“王孟诗派”,把中国文学史上的山水田园诗创作推向了高峰,影响极大。

15、新乐府运动

是诗歌革新运动,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故名。

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

口号是: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16、古文运动

中唐的散文文体文风改革,自内容言,是明道载道,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和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密切的关系;自形势言,是由骈文而散体,是散文自身发展的一种要求。

这是一次有目的、有理论主张、有广泛参与者并有深远影响的文学革新,今人习惯上把它称为“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两重意义:

从内容言,是一种儒学复兴运动;从形式言,是文体改革运动。

从贞元到元和的三十年间,古文逐渐压倒了骈文。

就其解放文体、推倒骈文的绝对统治、恢复散文自由抒写的功能这一点来说,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17、韩孟诗派

中唐贞元、元和时期与元白诗派同时崛起于诗坛的一个诗歌流派。

主要作家有:

韩愈、孟郊、贾岛、卢仝(同“同”)等,韩、孟成就最高,故名曰“韩孟诗派”。

以不平则鸣为旗帜,奇崛

《花间集》是我国第一部文人词集,后蜀赵崇祚,于广政三年(940)选录晚唐五代温庭筠、皇甫松、韦庄等十八家词500首,编为《花间集》十卷。

其中除温庭筠、皇甫松、孙光宪等人,大都是蜀人和流寓入蜀的,他们在词风上大体相近,后世称之为“花间词人”或“花间派”。

内容多写花间月下、男女之情,相思之愁。

主要风格是香软、浓艳、绵密。

温庭筠被称为“花间鼻祖”。

21、南唐词人

指出现五代时期南唐的一群词人。

他们大都是帝王和大臣,多才多艺,有着较高的文化和艺术修养,在追求花月歌酒的物质享受和感官刺激外,更有着高雅的精神生活追求。

写词以“娱宾遣兴”为宗旨,以“助欢佐乐”为目的,也有不少作品抒发了深广的忧患意识。

主要代表人物是:

冯延巳、李璟和李煜父子。

22、唐传奇

中国文学史上“传奇”有多种含义。

唐代“始有意为小说”,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称唐传奇,它的出现是六朝志怪和杂史杂传演变发展的产物。

中唐元稹《莺莺传》原名“传奇”,晚唐裴铏的短篇小说集名为《传奇》。

后逐渐被认为是小说的体裁。

唐传奇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同时也灌输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增添了不少直接描写人情世态的内容。

大多文词简洁优美,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结构完整,标志着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成熟。

四、简答题(4选3,每题5分)

1、魏晋是文学自觉年代的表现为?

第一,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

对文学的重视,首先表现为这一时期社会的上层包括许多帝王在内,普遍热心于文学创作,从而影响到整个社会而导致了文学作品大量的增加。

伴随着文学创作的兴盛,文学批评也获得了空前的成就,不断有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著作出现。

第二,文学集团的活跃。

建安时代,在曹氏父子周围聚集了一批文人,结成了历史上第一个重要的文学集团。

此后,又出现有“竹林七贤”、“二十四友”、“竟陵八友”等。

文学集团的活跃,进一步刺激了文学的兴盛。

第三,文学题材方面的重要开拓。

在这一时期,陶渊明创立了田园诗,谢灵运、谢朓完成了从玄言诗到山水诗的转变。

有意识地把边塞生活作为诗歌的一种重要题材,也是始于南朝。

梁代则以萧纲的文学集团为中心出现了“宫体诗。

一切能够“流连哀思”、“情灵摇荡”的自然现象及社会现象,都被魏晋南北朝文人纳入了文学的表现对象。

第四,文学形式的不断沿革变化。

魏晋南北朝五言诗的繁荣期、七言诗的产生期、抒情赋的高峰期、骈文的成熟期、小说与格律诗的草创期。

第五,文学与哲理的结合。

魏晋南北朝文学注重内心体验和生命价值的思索,表现了作者更为深邃的心理活动。

2、曹植的诗风前后期有什么不同,代表作为

曹植前期诗歌创作内容大致有三个方面:

一是宴饮游乐唱和酬答,反映了贵公子的生活情景。

如《公宴》,《侍太子坐》,《斗鸡》等。

这类作品大都辞采华丽,充满贵族气,显露诗歌的娱乐性和社会交际的功能。

也有一些诗表现了友人间的真挚情感,主要是赠答诗,如《赠徐干诗》。

二是抒发个人的理想怀抱,如《白马篇》,这类诗作大都充满了乐观自信,洋溢着浪漫的情调,表现了作者豪迈的气概。

三是反映社会现实,如《送应氏》和《泰山梁甫行》表现了诗人对整个社会的哀伤和对边地人民的同情。

曹植后期的创作主要是述说自己怀才不遇,壮志不遂的苦闷及所受迫害的悲愤。

如《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吁嗟篇》。

由于境遇发生变化,他还写了一些游仙诗,幻想到仙界寻求精神安慰,如《仙人篇》《游仙诗》《远游诗》等。

3、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

一、纪行性。

追寻蛮荒野林的游历经历,形成其诗自然状态的游踪纪行式的格局。

二、特写性。

诗人极貌追新,辗转生发,远近游目,达情务尽,表现了其自然主义的创作原则和刻意精工的美学追求,但终究未能脱去临摹痕迹。

三、泛理性。

谢氏化玄入景,以物质的山水还原为形而上的玄学义理。

4、谢眺山水诗的特点

一、谢眺能生动形象,深婉入微地表现人情物态之美,形成独特的风格。

二、谢眺诗以短小体制为多,大抵紧凑凝炼,体制完密,工于结构。

三、其诗继承了谢灵运山水诗细致,清新的特点,但又不同于谢灵运那种对山水作客观繁复的描摹手法,形成了清新流丽的语言风格。

他注意观察物象动静,恰当选用平易清亮的词语,贴切自然的加以表现,曲尽物态之妙。

四、谢眺的诗,音律,语调渐渐和谐,读起来有种特别的音韵节奏之美,这是处于古体,近体之间的新体诗声律上逐渐成熟的表现。

5、鲍照的乐府诗作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首先,从诗歌的思想内容与情调来看,鲍照抒发了贫寒之士的人生感触,表现为昂扬激越之情,慷慨不平之气和难以压抑的怨愤。

他代表了“向通知阶级要求民主的具体斗争”的艺术表现形式。

其次,从艺术形式,表现技巧等方面看,鲍照诗歌尤其是乐府诗,多得益于汉魏乐府古诗及南朝民歌,因此风格比较刚健清新,是建安风骨的继承者,并且他不仅模拟学习乐府,还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从而为七言歌体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此外他有意识的仿制民歌,逐步形成了文人的五言绝句。

其三,鲍照诗歌的语言不避俚俗,汲取“里巷歌谣”的营养。

“颇伤清雅之调”。

他以一气呵成的七言,冲破了五言的藩篱,突破时风,俊逸豪放,奇矫凌厉的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突出地位。

6、沈约在齐梁文学发展中的作用

一、沈约的《八咏》后六首奔放流逸,体制特别,这类诗体对在南北战争中由南入北和北人学南的文人诗作影响颇大。

二、《八咏》这组诗形式自由,三五七言和辞赋,骚体杂糅,对齐梁赋体影响也很大。

并且沈约骈文也杂用了不少诗句,这种情况发展到萧纲,庾信即改变了辞赋的一代风气,形成了明显的诗赋分体又互相渗透的现象。

三、沈约还是齐梁宫体诗的先驱,他的《六忆》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四、沈约对齐梁文学的影响,不仅在新格律的倡导和创作实绩上。

而且在他以文坛领袖的身份奖掖后进上。

7、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特点(结合例子)

首先,可以从其诗篇看出绘画的“经营布置”技巧,“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新晴野望》)就是近景远景层次明显的画面。

其次,他凭借画家对光线,色彩的特殊敏感,准确适时的捕捉自然景物的形象特征,反映千汇万状的景观。

《送邢桂州》中“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可以看出其诗形神兼具,意境两浑的艺术高度。

再者,王维深谙音乐,他将曲趣入诗,形成声乐诗。

《闺人赠远》中“啼莺绿树深,语燕雕梁晚”

最后,王维诗语言凝炼含蓄,清新明快,句式,节奏变化灵活,音韵响亮,和谐,具有音乐美。

8.盛唐边塞诗的体式内容和基调特点

体式内容:

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慷慨从军与久戍思乡的无奈,家中思妇的离恨;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的冲突,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表达献身为国与痛恨庸将无能的悲慨。

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

基调特点:

主基调表现为粗犷、豪放、雄浑、激越,昂扬,其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其主导特征是壮美,阳刚之美,令人感到一种极为向上的生命力,体现了唐朝当时泱泱大国的雄浑的民族精神。

9.浅谈岑参和高适边塞诗的不同之处

一、题材内容上,高适边塞诗最大特色和最高成就在于思想深刻,触及到深层次的社会内容;岑参边塞诗最高成就在于描写边塞风光,边塞生活,拓宽了边塞诗的题材和内容范围。

二、艺术风格上,虽说高岑之诗皆悲壮,但是高适在悲壮之中透出深沉质实,岑参在悲壮之外显得绮丽峭拔。

高诗凝重,浑厚,苍老的现实风格,岑诗壮美,飘逸,奇丽的浪漫色彩。

三、艺术表现上,高适边塞诗常常直抒胸臆,叙议兼行,深沉浑厚,于此相应,体裁手法上,更习惯于使用乐府旧题和古体,给人一种风骨刚劲,直逼汉魏之感;岑参边塞诗以雄肆壮丽的浪漫情调为特色,因而擅长形式自由,舒卷自如的歌行体,尤其是善于表达丰富思想感情的七言歌行体,其形式虽接近乐府,但完全不用乐府古题而自立新题,妙在一“奇”。

10、李杜诗歌的主要内容

第一,关心国运民生,揭露和批判统治者罪恶,反映百姓苦难,表现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心怀天下的爱国情结。

第二,高唱理想壮志,宣泄悲愤怨怒,弘扬个性,展现自我,表现了对权贵的蔑视和不肯曲居人下的抗争精神。

第三,反映战乱的社会悲剧,表达复杂的战争观点。

第四,描写山水,表现自然景物的内蕴,歌颂祖国锦绣山河。

第五,咏物,题画,论诗,叙友情,谈亲情。

11、大历十才子在艺术上的共同特征

十才子在艺术风格上的主要特征是省净精约。

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意象的精巧。

诗中缺少激情的袒露,大多以情景接合的移情方式,将诗人内心的情绪浸染在寒山秋水等一系列具体景物中,意象简明,组合灵巧。

二、诗体的工整。

诗篇大多趋向短制,以音律谐美的近体为主,尤以五言律诗居多,即便是古体,也带有明显的律化倾向,且格律严整,字句精工。

三、语言的炼饰。

诗人追求诗中的语意含量,注重字句的磨练和修饰,精于制作清词丽句,诗中时见警句名联,耐人寻味。

12.韩孟诗派的艺术倾向性(情感表述,审美倾向,语言)

情感表述:

以“不平则鸣”为旗帜,提倡审美上的情绪宣泄,尤其是“感激怨怼”情绪的宣泄,主要揭示士人郁结不平的内心世界

审美倾向:

“以丑为美”,以震荡光怪为美,以瘁索枯槁为美,以五彩斑斓为美。

表现出重主观心理、尚奇险怪异的创作倾向。

诗歌形成一种奇崛硬险的风格。

语言:

在语言方面,他们力求“陈言之务去”,力求避熟就生,标新立异,力矫大历诗风的平弱纤巧。

 

五、论述题(5选2,每题8分)

1、论述李白诗歌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李白以自己的审美个性对前人积累的创作经验进行筛滤、熔铸,在传承与创新过程中提升了古代诗歌的艺术品位,在塑造形象、抒情表意、驱遣语言等诸多方面开辟新的途径,有力的促进了诗苑盛唐气象的到来。

李白的诗歌创作深受屈原、曹植、鲍照等人诗美的浸润,诗作通常带有强烈的主体精神,生动地展示了个性鲜明的自我形象。

如抒情名篇《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起落无端,断续无迹,逼真的呈露出李白忧愤郁悒和豪情逸兴变化的复杂心境,及其高洁的理想和豪放天真的性格。

李白继承前人的诗歌技艺,又能技法独出,塑造自我形象,展示个性品格。

李白诗歌重在突出自己的生活感受与波澜起伏的情绪。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描写水;“嘶青云,振绿发,兰筋权奇走灭没”描绘天马。

在这些宏伟巨大、气势非凡的物象中,始终跳跃着诗人鲜活的灵魂。

李白传承庄子的美学精神,突破常人思维模式的束缚,展开丰富的想象,赋予天地万物以人的意志和情感,创造出波诡云谲的诗境。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山成了审美的知己。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湖水成了富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变为生活里的伙伴。

李白神奇莫测的想象又常常是利用神话故事传说等来实现的,《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是很好的例证。

李白没有庄子超脱的人生态度,而与屈原相近,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里奋斗。

因而李白的艺术想象的天地比庄子多了入世心态。

李白注重从前辈诗人的创作及绚丽多姿的民歌作品中汲取丰富的艺术滋养,表现了自如驾驭各种诗体的娴熟技巧。

最被普遍认同的乐府诗就占了李白作品的六分之一。

李白继承了乐府民歌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传统,学习其比兴的表现方法。

如《荆州歌》以盎然真趣再现民间古风。

总体上说,乐府诗在李白手中被赋予时代精神。

如《丁都护歌》、《侠客行》《将进酒》。

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呈现多样化的特色。

雄奇飘逸、豪迈奔放体现在乐府、歌行体中,清新俊爽、明丽精美体现在五、七言绝句中。

李白认真学习汉魏六朝乐府民歌,有选择的吸纳前代优秀诗人的语言技巧,从而在诗歌语言风格上取得创新硕果。

《越女词五首》等,天真活泼、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酷似来自民间的歌声。

《远别离》学习楚辞。

李白传承前人,却不一味泥古,熔铸成具有个性的语言风格,在丰厚的历史文化中提升诗歌艺术。

2、杜甫的诗歌内容的开拓

一、以战争为题材的诗,揭露统治阶级的罪恶

作为一个时代的歌手,杜甫的伟大之处,首先是表现在他所具有的那种一贯同情人民、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他不仅是看到、而且和人民一同经受着战乱、饥饿、寒冷,因此他能够以中国古代诗人从来没有达到的深度,反映出人民所受到的各种压迫和苦难。

特别可贵的是,诗人在作品中,不止一次地揭露出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对立。

在晚年最重要的杰作《岁晏行》中,他这样写道:

“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指人民)杼柚茅茨空。

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又写道: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诗人又更进一步地把阶级对立这一本质现象,用鲜明而凝炼的诗歌语言凸现在人们的面前: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二、反映战乱的社会悲剧。

诗人不单单是反映了战乱给社会所带来的残破景象,而且更表现出阶级矛盾因此变得更加尖锐。

由于连年战乱,人口锐减,壮丁尤少,于是统治阶级便用残暴的手段,把结婚才一天的丈夫,还没有成年的“中男”,以至年老妇人都一齐强征入伍或服役。

这一切都反映在著名的组诗“三吏”、“三别”中,尤其在《石壕吏》这首诗中,表现得最是集中、最是深刻

三、反映时事的诗,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杜甫还有另一类诗就是反映时事的诗,在诗人的作品中,一贯地表现着对政治的深切关怀,还在安史之乱前夕,当诗人看到以唐玄宗为首的统治阶级日益走向腐化时,就为国家的命运感到深深的忧虑了:

“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

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像这样一类感时忧国的诗篇,在诗人的作品中占有很大的数量,这在中国古代诗人中是显得非常突出的。

四、其它方面的诗

杜甫是一个创作天地非常广阔的诗人。

他除写了很多表现重大社会主题的诗之外,还有不少其他方面的诗。

在这些诗中,或感怀、或赠送、或咏物、或题画、或登临、或怀古,都写得非常好,并且闪动诗人自己所独具的风采,同时又能变态万千,不拘一格。

如他的怀念李白的诗: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不见》杜甫写过好几首怀念李白的诗,都写得非常出色,这是最后一首。

在这首诗中,流溢着他对李白的深挚友情;同时也表现了只有像他这样伟大的诗人,才能对另一个伟大天才具有那样深刻的了解和爱惜。

善于描写大自然,这也是杜甫诗歌的突出成就。

他有许多山水诗、田园诗或通过写景来抒情的诗,都写得非常精绝,并且自成家数。

如: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水槛遣心》

3、分析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点

艺术成就。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文学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诗歌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

(1)内容平淡自然,内容贴近生活,亲切淳真,富于真情实感。

所描绘的场景、叙写的事情,为人们熟知习见。

通过朴素自然的田园风光的描写,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朴素的语言,不加雕饰,把生活的情景和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原原本本地描述出来。

这就形成了一种清新自然的特点。

如《归园田居》中的“少无适俗韵”的描写,“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平淡自然,这些生活情景及诗人的志趣,心情,都是诗人真实的感受,写得十分亲切。

(2)浑融完整,意境高远。

作者善于创造意境,他的田园诗中多有精彩的景物描写,取与自己心境相合之景入诗,既有客观实境,又有意中之境。

使自然景物都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感情色彩,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令人回味无穷。

它往往与具体的景物和诗人的真挚感情有机结合在一起,具以情景为主,把人们引向一种更加高远而深沉的境界,这种情、景、理的高度融合,即诗与哲理的结合,更使陶诗意境高远,清新拔俗。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一词,很朴实,但又含有一种韵味,是不经意的看到了南山,人和自然之间是一种非常亲和的关系,这种关系在平淡的语言中得到了表现。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是一种客观的景物描写,从“飞鸟相与还”可以看出陶渊明对田园生活充分的肯定和满足的情感,韵味很深。

(3)精工而本色的语言。

陶诗的语言朴素、直率,毫无斧凿之痕,平淡、本色,简练朴素,明白易懂,但绝不是浅薄粗俗。

他诗中那些看似极其普通的“田家语”,实则是经过艺术提炼的,是诗人苦心经营的结果,其中有许多极富形象性和表现力。

《时运》“有风自南,翼彼新苗”中的“翼”字、《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均能于本色中见精工,于朴素中见华采。

钟嵘在《诗品》中评价陶诗“文体省净,殆无长语”。

艺术特点

一、平淡与醇厚的统一。

诗人惯于运用日常生活的朴素语言,他多描写最平常的乡间物象,如村舍、鸡犬、锄头、豆苗桑麻等等。

这些看似全不费力,一切平淡如水,却能在平淡的外表下深藏着炽热的思想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如:

他在《饮酒》系列中,我们通看全诗,可以发现作者完全没有使用华丽辞藻,用菊花、南山、飞鸟等物,形象而不造作的表达出自己当下的生活,给人亲切之感。

又如《五柳先生传》,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将一个虽然贫穷落魄,却悠然自适的隐士形象和“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的隐者心境刻画的活灵活现。

还有他在《归园田居》中对于“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描写。

寥寥数笔,就描画出一个平和静穆的世外村落。

二、情景与哲理的结合。

通过写景抒情,抒发自己从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