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说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94838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7.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列子说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列子说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列子说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列子说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列子说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列子说符.docx

《列子说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列子说符.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列子说符.docx

列子说符

列子说符

【原文】

子列子学于壶丘子林。

壶丘子林曰:

“子知持后,则可言持身矣。

”列子曰:

“愿闻持后。

”曰:

“顾若影,则知之。

”列子顾而观影:

形枉则影曲①,形直则影正。

然则在直随形而不在影,屈申任物而不在我。

此之谓持后而处先。

关尹谓列子曰:

“言美则响美,言恶则响恶;身长则影长,身短则影短。

名也者,响也;身也者②,影也。

故曰:

慎尔言,将有和之③;慎尔行,将有随之。

是故圣人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此其所以先知之理也。

度在身,稽在人。

人爱我,我必爱之;人恶我,我必恶之。

汤武爱天下,故王④;桀纣恶天下,故亡,此所稽也。

稽度皆明而不道也,譬之上不由门,行不从径也。

以是求利,不亦难乎?

尝观之伸农、有炎之德⑤,稽之虞⑥、夏、商、周之书,度诸法士贤人之言,所以存亡废兴而非由此道者,未之有也。

”严恢曰:

“所为问道者为富。

今得珠亦富矣,安用道?

”子列子曰:

“桀纣唯重利而轻道,是以亡。

幸哉余未汝语也。

人而无义,唯食而已,是鸡狗也。

强食靡角⑦,胜者为制⑧,是禽兽也。

为鸡狗禽兽矣,而欲人之尊己,不可得也。

人不尊己,则危辱及之矣。

【注释】

①枉——弯曲。

②身也者——王叔岷:

“‘身’当作‘行’,下文‘慎尔行,将有随之’,即承此言。

”“《御览》四百三十引《尸子》作‘行者影也’,可为旁证。

③和之——《集释》:

“‘和’,北宋本作‘知’,汪本从之,今从吉府本、世德堂本订正。

④故王——《集释》:

“‘故王’,北宋本作‘兹王’,汪本从之,今从各本正。

⑤有炎——即炎帝,传说中上古姜姓部落首领。

一说炎帝即神农氏。

⑥虞——有虞氏,即舜。

⑦靡——通“摩”。

⑧胜者为制——《御览》四百二十一引作“胜者为利”。

【译文】

列子向壶丘子林学习。

壶丘子林说:

“你如果懂得怎样保持落后,就可以和你谈怎样保住自身了。

”列子说:

“希望能听你说说怎样保持落后。

”壶丘子林说:

“回头看看你的影子,就知道了。

”列子回头看他的影子:

身体弯曲,影子便弯曲;身体正直,影子便正直。

那么,影子的弯曲与正直是随身体而变化的,根源不在影子自身;自己的屈曲与伸直是随外物而变化的,根源不在我自己。

这就叫保持落后却处于前列。

关尹对列子说:

“说话声音好听,回响也就好听;说话声音难听,回响也就难听。

身体高大,影子就高大;身体矮小,影子就矮小。

名声就像回响,行为就像影子。

所以说:

谨慎你的言语,就会有人附和;谨慎你的行为,就会有人跟随。

所以圣人看见外表就可以知道内里,看见过去就可以知道未来,这就是为什么能事先知道的原因。

法度在于自身,稽考在于别人。

别人喜爱我,我一定喜爱他;别人厌恶我,我一定厌恶他。

商汤王、周武王爱护天下,所以统一了天下;夏桀王、商纣王厌恶天下,所以丧失了天下,这就是稽考的结果。

稽考与法度都很明白却不照着去做,就好比外出不通过大门,行走不顺道路一样。

用这种方法

去追求利益,不是很困难吗?

我曾经了解过神农、有炎的德行,稽考过虞、夏、商、周的书籍,研究过许多礼法之士和贤能之人的言论,知存亡废兴的原因不是由于这个道理的,从来没有过。

”严恢说:

“所以要学习道义的目的在于求得财富。

现在得到了珠宝也就富了,还要道义干什么呢?

”列子说:

“夏桀、商纣就是由于重视利益而轻视道义才灭亡的。

幸运啊!

我没有告诉你。

人如果没有道义,只有吃饭而已,这是鸡狗。

抢着吃饭,用角力相斗,胜利的就是宰制者,这是禽兽。

已经成为鸡狗禽兽了,却想要别人尊敬自己,是不可能得到的。

别人不尊敬自己,那危险侮辱就会来到了。

【原文】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

尹子曰:

“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

”对曰:

“弗知也。

”关尹子曰:

“未可。

”退而习之。

三年,又以报关尹子。

尹子曰:

“子知子之所以中乎?

”列子曰:

“知之矣。

”关尹子曰:

“可矣。

守而勿失也。

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译文】

列子学习射箭能射中目标了,便向关尹子请教。

关尹子问:

“你知道你为什么能射中吗?

”列子回答说:

“不知道。

”关尹子说:

“还不行。

”列子回去继续练习。

三年以后,又把练习情况报告了关尹子。

关尹子问:

“你知道你为什么能射中吗?

”列子说:

“知道了。

”关尹子说:

“可以了,记住,不要忘掉它。

不仅射箭如此,治理国家与修养身心也都是这样。

所以圣人不考察存亡现象而考察为什么存亡的原因。

【原文】

列子曰:

“色盛者骄,力盛者奋,未可以语道也。

故不班白语道①,失,而况行之乎?

故自奋则人莫之告②。

人莫之告,则孤而无辅矣。

贤者任人,故年老而不衰,智尽而不乱。

故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

【注释】

①班白——同“斑白”,头发花白。

②故自奋则人莫之告——陶鸿庆:

“‘自奋’上夺‘自骄’,二字。

‘自骄自奋’承上‘色盛者骄,力盛者奋’而言,张注云:

‘骄奋者虽告而不受’,是其所见本不误。

【译文】

列子说:

“气色强盛的人骄傲,力量强盛的人奋勇,不可以和他谈论道的真谛。

所以头发没有花白就谈论道,必然出毛病,又何况行道呢?

所以自己奋勇,便没有人再教他。

没有人教他,那就孤独没有帮助了。

贤明的人任用别人,因而年纪老了也不衰弱,智力尽了也不昏乱。

所以治理国家的困难在于认识贤人而不在于自己贤能。

【原文】

宋人有为其君以玉为楮叶者①,三年而成。

锋杀茎柯②,毫芒繁泽③,乱之楮叶中而不可别也。

此人遂以巧食宋国。

子列子闻之,曰:

“使天地之生物,三年而成一叶,则物之有叶者寡矣。

故圣人恃道化而不恃智巧。

【注释】

①楮——音chú(楚),木名。

②锋杀——杨伯峻:

“‘锋’,《韩非子》作‘丰’。

王先慎云:

‘作丰是。

丰杀谓肥瘦也。

’”一说指叶之尖端。

柯——树枝。

③繁泽——泽,指光泽。

《淮南子·泰族训》作“颜泽”,谓颜色光泽。

【译文】

宋国有个人给他的国君用玉做成楮树叶子,三年做成了。

叶子的肥瘦、叶茎和树枝、毫毛与小刺、颜色与光泽,乱放在真的楮树叶子中便分辨不出来。

这个人于是凭着他的技巧在宋国生活。

列子听说这事,说:

“假使天地间生长的万物,三年才长成一片叶子,那树木有枝叶的就太少了。

所以圣人依靠自然的生化而不依靠智慧技巧。

【原文】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

客有言之郑子阳者曰①:

“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唐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

”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

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使者去。

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②:

“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

令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③,先生不受,岂不命也哉?

”子列子笑谓之曰:

“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

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

”其卒④,民果作难而杀子阳。

【注释】

①郑子阳——杨伯峻:

“《吕览·观世篇》高注云:

子阳,郑相也。

一曰郑君。

②望之——王重民:

“‘之’字衍文。

《汉书·汲黯传》:

‘黯褊心不能无稍望。

’师古曰:

‘望,怨也。

’其妻怨望,故拊心。

《吕览·观世篇》、《新序·节士篇》并无‘之’字可证。

《庄子·让王篇》有‘之’字肯,疑亦后人据《列子》误增也。

③过——《集释》:

“‘过’,各本作‘遇’。

与《释文》本合,今从《道藏》白文本、林希逸本,江适本,其义较长。

④卒——终。

【译文】

列子穷困,容貌有饥饿之色。

有人对郑国宰相子阳说:

“列御寇是个有道德学问的人,住在您的国家里而受到穷困,您难道不喜欢有道之士吗?

”郑子阳立即命令官吏给列子送去粮食。

列子出来接见使者,两次拜谢并拒绝接受,使者只好走了。

列子进屋后,他的妻子拍着胸脯埋怨说:

“我听说做有道德学问的人的妻子都能得到安佚快乐。

现在我们挨饿,君王派人来给你送粮食,你却不接受,难道不是我们的命吗?

”列子笑着对她说:

“君王不是自己知道我的,而是根据别人的话才送给我粮食的;等到他要加罪于我时,又会根据别人的话去办,这就是我所以不接受的原因。

”后来,百姓们果然作乱杀掉了子阳。

【原文】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

好学者以术干齐侯,齐侯纳之,以为诸公子之傅。

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①,以为军正②。

禄富其家,爵荣其亲。

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

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③。

二子以实告孟氏。

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于秦王。

秦王曰:

“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

苦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

”遂宫而放之④。

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

卫侯曰:

“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

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扰之,是求安之道。

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

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

”遂刖之,而还诸鲁。

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施氏⑤。

施氏曰:

“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

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

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

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无定是非也。

投隙抵时,应事无方。

属乎智。

智苟不足⑥,使若博如孔丘,术如吕尚,焉往而不穷哉?

”孟氏父子舍然无温容,曰:

“吾知之矣。

子勿重言。

【注释】

①王悦之——王重民:

“《御览》六百四十八引‘王’上有‘楚’字,是也。

上文‘以术干齐侯,齐侯纳之’句法相同。

②军正——军队中掌握法律的官职。

③请——《集释》:

“北宋本、秦刻卢解本、汪本‘请’作‘谓’,今从吉府本正。

④宫而放之——宫,阉割。

放,驱逐。

⑤让——责让,责备。

⑥不——《集释》:

“北宋本无‘不’字,汪本从之,今依《道藏》各本、吉府本、元本、世德堂本增。

【译文】

鲁国的施氏有两个儿子,一个爱好学问,一个爱好打仗。

爱好学问的用仁义学术去劝齐侯,齐侯接纳了他,用他做各位公子的老师。

爱好打仗的到了楚国,用作战方法去劝楚王,楚王很高兴,用他做军正的官。

俸禄使全家富裕起来,爵位使亲人荣耀起来。

施氏的邻居孟氏同样有两个儿子,所学的东西也相同,却被贫困所窘迫。

羡慕施氏的富有,便去请教上进的方法。

这两人把真实情况告诉了孟氏。

于是孟氏的一个儿子到了秦国,用仁义学说劝秦王。

秦王说:

“现在各国诸侯用武力竞争,所做的不过是征集兵士与粮食罢了。

如果用仁义来治理我的国家,便是灭亡的道路。

”于是施以宫刑并驱逐了他。

另一个儿子到了卫国,用作战方法去劝卫侯。

卫侯说:

“我国是个弱小的国家,却夹在大国之中。

对大国我顺服,对小国我安抚,这是求得平安的方法。

如果依靠兵权,灭亡也就很快了。

如果让你保全身体回去,到了别的国家,那么我国的祸患就不轻了。

”于是砍断他的脚,送回到了鲁国。

回家以后,孟氏的父子捶胸顿足责骂施氏。

施氏说:

“凡是适合时宜的人便昌盛,违背时宜的人便灭亡。

你们的道理与我们相同,而结果却与我们不同,是违背时宜的缘故,不是行为的错误。

而且天下的道理没有长久是对的,事情没有长久是错的。

以前所用的方法,今天有可能抛弃;今天所抛弃的方法,以后有可能使用。

这种用与不用,没有一定的是非。

抓住机会,适应时宜,处理事情不用固定的方法,这要依靠智慧。

如果智慧不够,即使博学像孔丘,计谋如吕尚,到什么地方而不穷困呢?

”孟氏父子一下子明白了,不再怨恨,说:

“我明白了,你不要再说了。

【原文】

晋文公出会①,欲伐卫。

公子锄仰天而笑。

公问何笑。

曰:

“臣笑邻之人有送其妻适私家者,道见桑妇,悦而与言。

然顾视其妻,亦有招之者矣。

臣窃笑此也。

”公寤其言,乃止。

引师而还,未至,而有伐其北鄙者矣②。

【注释】

①晋文公——春秋时晋国国君,名重耳,公元前636—前628年在位。

②鄙——边境地区。

【译文】

晋文公出去参加盟会,要讨代卫国。

公子锄抬头大笑。

文公问他笑什么。

他说:

“我笑我的邻居有个人送他的妻子到别人家,路上见到一个采摘桑叶的妇女,高兴地和她攀谈起来。

但回头看看他的妻子,也有人在和她打招呼。

我偷笑的就是这件事。

”文公明白了他的话,于是停止了行动。

率领军队回国,还没到国都,已经有人在攻伐晋国北部边境地区了。

【原文】

晋国苦盗。

有郄雍者,能视盗之貌①,察其眉睫之间,而得其情。

晋侯使视盗,千百无遗一焉。

晋侯大喜,告赵文子曰②:

“吾得一人,而一国盗为尽矣,奚用多为?

”文子曰:

“吾君恃伺察而得盗,盗不尽矣,且郄雍必不得其死焉。

”俄而群盗谋曰:

“吾所穷者郄雍也③。

”遂共盗而残之④。

晋侯闻而大骇,立召文子而告之曰:

“果如子言,郄雍死矣。

然取盗何方?

”文子曰:

“周谚有言:

‘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

’且君欲无盗,若莫举贤而任之,使教明于上,化行于下,民有耻心,则何盗之为?

”于是用随会知政,而群盗奔秦焉。

【注释】

①貌——《集释》:

“‘貌’本作‘眼’,今从吉府本、世德堂本正。

《御览》四百九十九引亦作‘貌’。

②赵文子——即赵武,又称赵孟,春秋时晋国大夫,曾执晋国政。

③吾所穷者——王重民:

“《御览》四百九十九引‘所’下有‘以’字,是也。

④盗而残之——张湛注:

“残,贼杀之。

【译文】

晋国苦于强盗太多。

有一个叫郄雍的人,能看出强盗的相貌,看他们的眉目之间,就可以得到他们的真情。

晋侯叫他去查看强盗,千百人中不会遗漏一个。

晋侯大为高兴。

告诉赵文子说:

“我得到一个人,全国的强盗都没有了,何必用那么多人呢?

”文子说:

“您依仗窥伺观察而抓到强盗,强盗不但清除不尽,而且郄雍一定不得好死。

”不久一群强盗商量说:

“我们所以穷困的原因,就是这个郄雍。

”于是共同抓获并残杀了他。

晋侯听说后大为惊骇,立刻召见文子,告诉他说:

“果然像你所说的那样,郄雍死了。

但收拾强盗用什么方法呢?

”文子说:

“周时有俗话说:

‘眼睛能看到深渊中游鱼的人不吉祥,心灵能估料到隐藏着的东西的人有灾殃。

’况且您要想没有强盗,最好的办法是选拔贤能的人并重用他们,使上面的政教清明,下面的好风气流行,老百姓有羞耻之心,那还有谁去做强盗呢?

”于是任用随会主持政事,而所有的强盗都跑到秦国去了。

【原文】

孔子自卫反鲁,息驾乎河梁而观焉。

有悬水三十仞,圜流九十里,鱼鳖弗能游,重鼍弗能居,有一丈夫方将厉之①。

孔子使人并涯止之,曰:

“此悬水三十仞,圜流九十里,鱼鳖弗能游,鼋鼍弗能居也。

意者难可以济乎?

丈夫不以错意,遂度而出。

孔子问之曰:

“巧乎!

有道术乎?

所以能入而出者,何也?

”丈夫对曰:

“始吾之入也,先以忠信;及吾之出也,又从以忠信。

忠信错吾躯于波流②,而吾不敢用私,所以能入而复出者,以此也。

”孔子谓弟子曰:

“二三子识之!

水且犹可以忠信诚身亲之,而况人乎!

【注释】

①厉——《释文》:

“厉,涉水也。

②忠信错吾躯——俞樾:

“‘忠信错吾躯于波流’,‘忠信’字涉上句衍。

”错,音cù(醋),通“措”,安置。

【译文】

孔子从卫国到鲁国去,在河堤上停住马车观览。

那里有瀑布高二三十丈,旋涡达九十里远,鱼鳖不能游动,鼋鼍不能居住,却有一个男人正准备渡过去。

孔子派人沿着水边过去制止他,说:

“这里的瀑布高二三十丈,旋涡达九十里远,鱼鳖不能游动,鼋鼍不能居住。

想来很难渡过去吧?

”那男人毫不在乎,于是渡过河去,从水中钻了出来。

孔子问他说:

“真巧妙啊!

有道术吗?

所以能钻入水中又能钻出来,凭的是什么呢?

”那男人回答说:

“我开始进入水中时,事先具有忠信之心;到我钻出水面的时候,又跟着使用忠信之心。

忠信把我的身躯安放在波涛中,我不敢有一点私心,我所以能钻进去又钻出来的原因,就是这个。

”孔子对弟子们说:

“你们记住:

水都可以以忠信诚心而用身体去亲近它,又何况人呢!

【原文】

白公问孔子曰①:

“人可与微言乎②?

”孔子不应。

白公问曰:

“若以石投水,何如?

”孔子曰:

“吴之善没者能取之。

”曰:

“若以水投水,何如?

”孔子曰:

“淄渑之合③,易牙尝而知之④。

”白公曰:

“人固不可与微言乎⑤?

”孔子曰:

“何为不可?

唯知言之谓者乎!

夫知言之谓者,不以言言也。

争鱼者孺⑥,逐兽者趋,非乐之也。

故至言去言,至为无为。

夫浅知之所争者未矣。

”白公不得已,遂死于浴室。

【注释】

①白公——名胜。

张湛注:

“白公,楚平王之孙,太子建之子也。

其父为费无极所谮,出奔郑,郑人杀之。

胜欲令尹子西、司马子期伐郑。

许而未行,晋代郑,子西、子朗将救郑。

胜怒曰:

‘郑人在此,仇不远矣。

’欲杀子西、子期,故问孔子。

孔子知之,故不应。

②微言——卢重玄解:

“微言者,密言也,令人不能知也。

”③淄涌之合——淄,水名,在今山东省内。

渑,音shéng(绳),水名,故道在今山东省内。

据说淄水与涌水的味道不同,合在一起则更难于辨别。

④易牙——春秋时齐国人,善于辨别滋味,曾以滋味说桓公,甚见亲幸。

⑤固——《集释》:

“‘固’,北宋本、汪本、《四解》本作‘故’。

王重民曰:

《道藏》白文本、吉府本、《淮南·道应篇》、《御览》五十八引‘故’并作‘固’。

伯峻案:

作‘固’者是,今正。

⑥濡——沾湿。

【译文】

白公问孔子说:

“人可以和别人密谋吗?

”孔子不回答。

白公又问道:

“如果把石头投入水中,怎么样?

”孔子说:

“吴国善于潜水的人能把它取出来。

”白公又问:

“如果把水投入水中,怎么样?

”孔子说:

“淄水与渑

水合在一起,易牙尝一尝就能辨出来。

”白公说:

“人本来就不可以和别人密谋吗?

”孔子说:

“为什么不可以?

但只有懂得语言的人才能这样说吧!

所谓懂得语言的人,是指不用语言来表达意思的人。

争抢鱼虾的沾湿一身,追逐野兽的跑痛双腿,并不是乐意这样干的。

所以最高的语言是不用语言,最高的作为是没有作为。

那些知识浅薄的人所争论的都是些枝微未节。

”白公不能阻止自己叛乱的念头。

终于死在浴室中。

【原文】

赵襄子使新稚穆子攻翟①,胜之,取左人、中人②,使遽人来谒之③。

襄子方食而有忧色。

左右曰:

“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喜也,今君有忧色,何也?

”襄子曰:

“夫汪河之大也,不过三日,飘风暴而不终朝④,日中不须臾。

今赵氏之德行无所施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哉!

”孔子闻之曰:

“赵氏其昌乎!

夫忧者所以为昌也,喜者所以为亡也。

胜非其难者也;持之⑤,其难者也。

贤主以此持胜,故其福及后世。

齐、楚、吴、越皆尝胜矣,然卒取亡焉,不达乎持胜也。

唯有道之主为能持胜。

”孔子之劲能拓国门之关⑥,而不肯以力闻。

墨子为守攻,公输般服⑦,而不肯以兵知。

故善持胜者以强为弱。

【注释】

①赵襄子——即赵无恤,春秋末年晋国大夫,赵鞅之子。

他与韩、魏台谋,灭智伯,三分晋地。

新稚穆子——张湛注:

“穆子,襄子家臣新稚狗也。

”翟——音d(敌),张湛注:

“翟,鲜虞也。

”鲜虞为春秋国名,后改称中山

í国,国都在今河北正定县西北四十里新市城。

②左人、中人——张湛注:

“左人、中人,鲜虞二邑名。

③使遽人来谒之——张湛注:

“遽,传电。

谒,告也。

④飘风——旋风,暴风。

⑤持——守。

⑥拓国门之关——张湛注:

“拓,举也。

孔力能举门关而力名不闻者,不用其力也。

”门关,即门闩,门上的横插,⑦公输般服——张湛注:

“公输般善为攻器,墨子设守能却之,为般所服。

【译文】

赵襄子派新稚穆子攻打翟人,打败了他们,夺取了左人、中人两个城邑,派信使回来报捷。

襄子正在吃饭,听到后面带愁容。

旁边的人问:

“一个早晨就攻下了两个城邑,这是大家都高兴的事,现在您却有愁容,为什么呢?

”襄子说:

“江河的潮水再大也不过三天便退,暴风骤雨不到一个早晨便停,太阳正中不一会儿便斜。

现在赵家的德行没有积累什么恩泽,一个早晨就有两个城邑被攻下,败亡大概要到我这里了吧!

”孔子听到后说:

“赵氏大概要昌盛了吧!

忧愁所以能昌盛,高兴所以会败亡。

胜利并不是艰难的事情,保持胜利才是艰难的事情。

贤明的君主以忧愁来保持胜利,因而他的幸福传到了后代。

齐、楚、吴、越都曾取得过胜利,但最终却灭亡了,就是因为不懂得保持胜利的缘故。

只有有道德的君主才能保持胜利。

”孔子的力气能够举起国都城门的门闩,却不愿意以力气去出名。

墨子进行防守与进攻,连公输班都佩服,却不愿意以用兵去出名。

所以善于保持胜利的人,总是以强大表现为弱小。

【原文】

宋人有好行仁义者,三世不懈。

家无故黑牛生白犊,以问孔子。

孔子日:

“此吉祥也,以荐上帝①。

”居一年,其父无故而盲,其牛又复生白犊,其父又复令其子问孔子。

其子曰:

“前问之而失明,又何问乎?

”父曰:

“圣人之言先■后合②,其事未究,姑复问之。

”其子又复问孔子。

孔子曰:

“吉祥也。

”复教以祭。

其子归致命,其父曰:

“行孔子之言也。

”居一年,其子又无故而盲。

其后楚攻宋,围其城③,民易子而禽之,析骸而炊之,丁壮者皆乘城而战,死者太半④。

此人以父子有疾皆免。

及围解而疾俱复。

【注释】

①荐——进献,指祭祀。

②■——音wǔ(午),又读wù(务),违背。

③围——《集释》:

“‘围’,北宋本作‘国’,汪本从之,今从《藏》本、吉府本、世德堂本订正。

④太半——大半,过半。

【译文】

宋国有个好行仁义的人,三代都不懈怠。

家中的黑牛无缘无故地生下了白牛犊,便去询问孔子。

孔子说:

“这是好的预兆,可以用它来祭祀上帝。

”过了一年,他父亲的眼睛无缘无故地瞎了,家中的黑牛又生下了白牛犊,他父亲又叫儿子去询问孔子。

儿子说:

“上次问了他以后你的眼睛瞎了,再问他干什么呢?

”父亲说:

“圣人的话先相反后吻合,这事还没有最后结果,姑且再问问他。

”儿子又去询问孔子。

孔子说:

“这是好的预兆。

”又叫他祭祀上帝。

儿子回家告诉了父亲,父亲说:

“按孔子的话去做。

”过了一年,儿子的眼睛也无缘无故地瞎了。

后来楚国攻打宋国,包围了宋国的都城,老百姓交换儿子杀了当饭吃,剔下骨头当柴烧,青壮年都上城作战,死亡的人超过了一半。

这父子两人因眼瞎都逃避了作战。

等到包围解除后,眼睛又都恢复正常。

【原文】

宋有兰子者①,以技于宋元②。

宋元召而使见。

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③,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

元君大惊,立赐金帛。

又有兰子又能燕戏者④,闻之,复以干元君。

元君大怒曰:

“昔有异技干寡人者,技无庸⑤,适值寡人有欢心,故赐金帛。

彼必闻此而进,复望吾赏。

”拘而拟戮之⑥,经月乃放。

【注释】

①兰子——苏时学:

“今世俗谓无赖子为烂仔,其义疑本于此。

”《释文》:

“《史记》云:

‘无符传出入为阑。

’应劭曰:

‘阑,妄也。

’此所谓阑子者,是以技妄游者也,疑兰字与阑同。

”任大椿:

“兰、阑古多通用。

”②宋元——此句之“宋元”与下句之“宋元”,“元”字下均应有“君”子,以下文三称“元君,’可证。

王重民:

“《类聚》六十、《御览》三百四十四、又四百八十三引‘宋元’下并有‘君’字。

”王叔岷:

“《书钞》一二二、《六帖》三三、六一,《御览》五六九引亦并有‘君’字。

③胫——小腿。

④燕戏——戏术。

其技如燕子轻捷如飞。

⑤庸——用。

⑥拟——《集释》:

“北宋本脱‘拟’字,汪本从之,今从各本增。

【译文】

宋国有个会杂耍技艺的人,用杂技求见宋元君。

宋元君召见了他。

他的技艺是用两根有身长两倍的木杖捆绑在小腿上。

时而快走,时而奔跑,又用七把剑迭相抛出,有五把剑常在空中。

元君大为惊喜,立即赏赐给他金银布帛。

又有一个会杂耍技艺的人,能够像燕子一样轻捷如飞,听说了这件事后,又用他的枝艺来求见元君。

元君大怒说:

“前不久有个用奇异的技艺来求见我的人,那技艺毫无实用价值,恰好碰上我高兴,所以赏赐了金银布帛。

他一定是听说了这件事以后来的,也希望得到我的赏赐。

”于是把那个人抓了起来准备杀掉,过了几个月才释放。

【原文】

秦穆公谓伯乐曰①:

“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

”伯乐对曰:

“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②;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③。

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

臣有所与共担■薪菜者④,有九方皋⑤,此其于马非巨之下也⑥,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三月而反报曰:

“已得之矣,在沙丘⑦。

”穆公曰:

“何马也?

”对曰:

“牝而黄⑧。

”使人往取之,牡而骊⑨。

穆公不说⑩。

召伯乐而谓之曰:

“败矣,子所使求马者■。

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伯乐喟然太息曰:

“一至于此乎?

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

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

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

”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注释】

①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

公元前659—前621年在位,先后攻灭十二国,称霸西戎,伯乐——姓孙,名阳,春秋时秦国善于相马者。

伯乐本为天上星辰之名,掌天马,孙阳善识马,故称之为伯乐。

②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王重民:

“《类聚》九十三引‘可’下有‘以’字,是也。

《淮南·道应篇》同。

③绝尘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