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课时达标72.docx
《检测课时达标7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测课时达标72.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检测课时达标72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检测·课时达标
【基础组】
1.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是在()
A.“一五”计划完成后
B.“二五”计划完成后
C.“三五”计划完成后
D.“四五”计划完成后
2.(2012·嘉兴高一检测)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
“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
B.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
C.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
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
3.(2012·镇江高一检测)斯大林曾经断言: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至100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
或者我们做好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
”苏联为此进行的努力不包括()
A.实行新经济政策B.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
C.实施五年计划D.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4.(2012·石家庄高一检测)诺夫(苏联作家)在他的著作中讲述了这样的情景:
当夜幕降临时,能够听到难以压抑的杀猪宰羊的叫声,村里的树挂满了肉。
农民提出的口号是:
“杀吧,这些不再是我们的了。
”这说明苏联农业集体化()
A.充分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侵犯了农民利益
C.为苏联工业化建设创造了条件
D.实行自愿加入原则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
“欧洲……令人欣慰的景象却被突然到来的大萧条(始于1929年)给彻底破坏了……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
”下列选项中属于“独特实验”的是()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开创斯大林模式
D.推行罗斯福新政
6.(2012·惠州高一检测)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几乎冲击全世界,但是下列哪一大国却能置身事外()
A.日本B.英国C.德国D.苏联
7.俄罗斯学者撰写的《俄罗斯历史》中写道:
“斯大林时代就类似太空中突然喷发出的一颗超新星,然后逐渐熄灭,但在它的光辉照耀下把我们向前推进了差不多40年。
”这句话可以用来说明,斯大林模式()
A.给苏联的经济发展带来的只有灾难
B.在苏联的历史上仅仅存在了40年
C.对苏联的贡献只体现在发达的航天工业
D.曾经对苏联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8.(2012·海南学业水平测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席卷了资本主义世界。
193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一次集会上发表演说:
“当一个国家的贫困和失业人数超过了国家的承受范围和程度,那政策调整只能成为政府唯一的选择。
”
材料二就在西方世界遭遇经济危机的时候,新生的国家苏联却是风景那边独好。
经历了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探索,并在30年代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基本上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迅速成为世界强国,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打败法西斯国家奠定了物质基础,但也有很多弊端。
最终导致了八九十年代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调整”通常称之为什么?
它开创了什么样的资本主义经济新模式?
(2)材料二中“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指什么模式?
它在经济领域有哪些弊端?
(3)20世纪90年代初,在社会主义建设遭受重大挫折时,中国探索出了一条什么样的改革开放之路?
【提升组】
9.该图反映了苏联1913年与1940年工业生产中钢铁、煤炭、石油工业的变化,从中能得到的历史结论有()
①苏联工业化获得了迅速发展
②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经济基础
③实现了轻、重工业的协调发展
④是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然结果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0.(2012·北京模拟)苏联实现了从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向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的质的转变,源于()
A.新经济政策B.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D.农业集体化
11.(2012·唐山高一检测)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通过如下决议:
“最主要的任务是……在社会主义国营工业的领导下依靠合作社将日益众多的农户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轨道。
”这表明苏联将()
A.与美国展开经济战
B.进行农业集体化
C.增加国营企业自主权
D.实行食物配给制
12.有人认为,前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
这一论断主要着眼于()
A.苏联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B.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
C.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忽视轻工业的发展,影响了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苏联工业化建设中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
13.(2012·九江模拟)法、英、德、美的工业生产在1937年比1913年分别增长1%、10.4%、19.4%、54.3%,而苏联同期工业增长近750%,到1940年,苏联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国,究其原因是()
A.斯大林模式比西方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更为先进
B.苏联开创了独特的国民经济发展之路
C.1921年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D.政府干预下的西方国家的工业复苏进程缓慢
14.(2012·扬州模拟)右图是美国胡佛研究所档案馆馆藏的一张前苏联宣传画,宣传画敦促工人们加入生产突击队,以实现斯大林的五年计划。
原画上写着:
“我们要打倒懒惰的工人。
”该宣传画反映了()
A.余粮收集制挫伤了工人积极性
B.新经济政策无法调动工作热情
C.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全面展开
D.高度集中的经济模式弊端初现
15.(2012·襄阳模拟)麦德维杰夫在《让历史来审判》中写道:
“在亿万人民的心目中,斯大林成为神话般的人间上帝,大家开始战战兢兢地念叨他的名字,他们相信只有他一个人能拯救苏维埃国家,使之不受侵略和解体。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苏联的国家工业化迅速实现
B.斯大林模式的建立
C.苏联思想文化专制
D.苏联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16.(2012·潍坊高一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值得我们注意的是,1928年7月斯大林承诺的,为了工业化而征收的农业“贡税”只是“暂时”的,可是苏联于30年代完成了工业化,于40年代战争也打完了,“贡税”还是没有取消……建立在“贡税”理论基础上的集体农庄体制,像铁链一样捆住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危害。
材料二久加诺夫在2004年为纪念斯大林诞辰125周年而写的文章中高度赞扬斯大林的历史功绩,肯定他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卫国战争中的贡献,说他是“伟大的国务活动家”和“强国的建设者”。
(2)材料二采用了怎样的史学方法评价斯大林?
运用这一方法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苏联工业化时期农业政策的合理性。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1937年苏联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时,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经位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一跃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2.【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苏联经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地实现了由落后的农业国向先进的工业国的过渡,充分说明了计划经济对于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积极作用,但是C项过于绝对,故选B。
3.【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材料中斯大林强调苏联要在“十年内”赶上发达国家,斯大林时期的经济建设充分体现了他的这一要求,B、C、D三项都符合题干要求,但是A项与此无关,故选A。
4.【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由题干材料可知农民对农业集体化的对立情绪,其原因在于农业集体化严重侵犯了农民的利益,引起了农民的强烈不满,故选B。
5.【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模式,并通过指令性计划对经济进行直接管理,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与西方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形成明显对比,故选C。
6.【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实现大跨越,跃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可见当时苏联没有出现经济大萧条局面,故选D。
7.【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题干中“但在它的光辉照耀下把我们向前推进了差不多40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模式曾经对苏联经济发展产生过积极影响。
8.【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分析能力。
第
(1)题面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美国采取了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第
(2)题分析斯大林模式在经济领域的弊端。
第(3)题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答案:
(1)罗斯福新政。
国家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斯大林模式。
弊端:
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轻重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压制企业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答出其中任何两点即可)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9.【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③体现不出协调发展;④中新经济政策在斯大林模式开始后就被抛弃。
10.【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从1928年开始,苏联开始有计划的进行国民经济建设,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77.4%,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改变,故选C。
11.【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强调当时联共(布)的任务是将“农户”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轨道上来,也就是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故选B。
12.【解析】选D。
解题关键是对“殖民地”的理解,这体现了掠夺、侵占的意思。
苏联工业化的资金就是建立在牺牲农业的基础上的。
【规律方法】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教训
(1)变革和完善生产关系需要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条件。
(2)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首要任务和中心环节。
(3)必须高度重视农业,正确处理好农业与工业之间的关系,促进二者协调发展。
【变式备选】20世纪30年代,苏联农场比美国农场多出50%的土地和10倍的人力,但其生产量仅相当于美国农场的四分之三;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5%,却生产了苏联农产品的25%~30%。
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
A.苏联政府对发展工业更感兴趣
B.激进的集体化政策压制了生产积极性
C.苏联农业机械化水平还很落后
D.国内的政治斗争破坏了农业生产环境
【解析】选B。
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公私效率的高低对比表明了斯大林模式不利于调动人们生产积极性的弊端,故选B。
13.【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优先发展重工业,迅速成为世界工业强国,故B项符合题意。
14.【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斯大林模式的理解。
A项是错误的,余粮收集制是列宁时期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
B项叙述本身错误。
C项应该是工业化而不是农业集体化。
所以选D。
15.【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题干材料反映出当时苏联出现了严重的个人崇拜现象,A、B、C三项都是其原因,故选D。
1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第
(1)题抓住材料一的关键语句,如“农业‘贡税’”“……集体农庄体制,像铁链一样捆住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等,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
第
(2)题首先明确材料二涉及的史学方法,然后再根据此方法去评价苏联工业化时的农业政策等。
答案:
(1)问题和危害:
为发展工业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
集体农庄体制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
造成农业长期落后,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
(2)方法:
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
(历史的观点)
合理性:
苏联成立初期,经济上落后,政治上处于帝国主义的包围之中,需要利用国家政权力量尽快发展经济,实现工业化,以维护社会主义政权。
从这个角度讲,苏联的农业政策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