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我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91458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对我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关于对我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关于对我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关于对我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关于对我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对我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

《关于对我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对我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对我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

关于对我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我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政协:

按照市政协的安排,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对我县蔬菜产业发

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现状

二、进展情况

今年以来,按照“调整结构扩规模、完善设施夯基础、推广科技提质量、精深加工增效益”的蔬菜产业发展思路,结合我县蔬菜生产五年规划中提出的“突出川区、加快塬区,点上突破、整体推进”的布局构想,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技术服务,集中建设“设施蔬菜、高原越夏蔬菜、麦后复种蔬菜”三大基地,全年完成蔬菜种植12.14万亩,其中春种蔬菜5.28万亩,复种6.86万亩,建成规模较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点14个1.65万亩,全县蔬菜生产取得了较大进展。

2、设施蔬菜生产取得了较大进展。

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设施农业__》精神,在达溪河川区、黑河川区新建塑料大棚959座,新建日光温室20座,建成了中台杨村、中台南店子、百里李家坡、梁原官村四个规模较大的设施蔬菜生产小区。

塑料大棚种植了春提高辣椒、黄瓜、番茄、茄子等果菜类蔬菜,从6月上旬就开始上市销售,至“7.23”暴雨灾害前,棚均已实现收入900元左右,折亩收入4500元。

秋后,我县结合灾后重建,继续加大了保护地蔬菜设施建设,计划在杨村新建8×30米全钢架塑料大棚100座,目前已经完成了30座的搭建任务,钢架大棚计划种植番茄、韭菜等秋延后蔬菜。

3、果园套种蔬菜取得了较好效益。

今年在什字、西屯、上良、独店等乡镇推广了果套种马铃薯、大葱、辣椒、甘蓝及瓜类等生产模式,亩均收入达1300元以上,果园套种蔬菜模式的推广,有效利用了土地资源,实现了果树挂果前群众收入不减的目标。

4、蔬菜复种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小麦收割后,通过统一调种、补贴蔬菜种子等措施,大力开展蔬菜复种,全县13个乡镇共种植胡萝卜2.06万亩,白萝卜0.67万亩,大白菜0.7万亩,其它叶菜2.63万亩,总复种面积达到了6.86万亩。

并建成了中台水泉、邵寨黑泉坳蔬菜复种示范片9个,目前复种蔬菜苗齐苗全,长势整齐,可望取得较好收益。

5、建成了规模较大的蔬菜生产集中示范区。

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建设的原则,在全县抓建了中台川区5100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中台杨村、南店子100亩以上规模的设施蔬菜生产小区、什字塬区万亩果园套种示范区及邵寨干槐树坳幼龄果园套种蔬菜示范点4处重点示范区,以此推动蔬菜产业的大发展、快发展。

三、主要做法

1、认真规划部署,狠抓工作落实。

根据XX市《xx年蔬菜产业发展安排意见》、《关于大力发展设施农业__》和《关于进一步加强“菜篮子”工作__》精神,县委讨论制定了《XX县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对今后五年全县蔬菜发展思路、发展目标进行了准确定位,并提出了全县蔬菜发展规划布局和工作重点,分年度确定了建设计划,把发展指标细化分解到乡镇,明确提出了具体的优惠扶持政策和奖励办法。

结合我县蔬菜产业现状,县政府及时印发了《XX县xx年蔬菜产业发展安排意见》,强化领导,狠抓落实,把责任措施层层靠实到领导、到干部,确保了任务落实。

2、强化技术培训,搞好科技服务。

在蔬菜产业抓建上,县上推行了技术包抓责任制,全面推广技术人员联系农户制度、定期培训制度,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帮助农民搞好市场定位,选好适宜品种,制定生产模式,加强栽培管理,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服务支撑。

春季组织中台西川四村230多名群众赴天水甘谷、武山进行了考察学习,极大地鼓舞了群众种菜的积极性。

在蔬菜生产的关键季节,抽调技术骨干下乡进村,全力抓建蔬菜基地建设。

今年共引进蔬菜新品种23个,推广测土施肥、间作套种、微肥应用、病虫害防治等技术16项。

在搞好生产环节技术指导的同时,还加大了蔬菜产品的质量检测,每月开展2次蔬菜产品质量抽检,随时反馈产品检测信息,指导群众落实无公害生产措施。

3、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扶持。

县财政今年列支200万元蔬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蔬菜生产,对重点示范区建设给予了资金扶持,在设施蔬菜基地建设上,对集中连片修建50亩以上的日光温室,每座补贴1万元,对集中连片修建钢混或钢架塑料大棚100亩以上的,每座300元,在大田蔬菜生产上,对100亩以上的蔬菜种植示范点每亩补贴群众地膜3.5公斤。

各乡镇也采取了向群众补贴种子、补贴化肥等形式,动员和引导群众发展蔬菜生产。

农技部门除从技术上给予支持外,春季筹资8万余元为重点示范点调供了辣椒等蔬菜种子,复种时筹资50多万元为千亩以上复种示范点调供了胡萝卜、白菜等蔬菜种子。

全县今年在蔬菜生产方面共投入扶持资金500多万元。

4.尝试流转土地,创新经营机制。

积极引导农民合理地以转包、租赁、置换、承包、转让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让有技术、有资金、有劳力的群众发展蔬菜生产。

在中台西川区蔬菜基地建设上,在有偿、自愿的条件下,将群众零散的耕地集中起来,统一承包给种植大户和生产加工企业,有序推进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现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使蔬菜生产实现了集中连片种植,区域化、规模化发展。

今年通过这种方式引进天水客商集中连片承包种植芫荽500亩,中台脱水蔬菜厂承包种植干制型辣椒100亩,本地承包种植30亩以上蔬菜的农户达到了12户。

5、树立蔬菜品牌,拓宽销售渠道。

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发展蔬菜生产的经验和做法,以创品牌、促营销为核心,以培育产业协会和营销组织为抓手,以兴建蔬菜批发市场为载体,开辟我县蔬菜市场销售新渠道。

今年在对什字原区07年认定的无公害产地和认证的番茄、胡萝卜产品进行复查换证的基础上,对中台川区蔬菜基地进行了无公害产地申报认定,取得认定面积1.35万亩,并获得了辣椒无害公害产品认证,创建了一批无公害农产品品牌。

扶持建成了中台蔬菜营销协会,依托蔬菜专业村、蔬菜产销大户,重点发展订单生产,以销定产,以销促产。

今年种植的马铃薯全部通过协会组织进行了外销,在一周之内销完了所有产品,初步显现了协会在市场协调方面的优势作用。

初步建成了中台蔬菜批发市场,搭建了农户走向市场的平台。

四、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蔬菜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周边县区相比,我们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和许多突出的问题:

一是部分农户对科学种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蔬菜生产中的高新技术掌握不足,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仍然沿用粗放的耕作栽培模式,影响了生产效益的快速提高。

二是蔬菜生产的区域化、规模化程度低。

尽管我县已初步建成了一定的蔬菜生产基地,形成了“两川一塬”生产格局,但仍存在种植区域分散、品种布局杂乱、规模化程度低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县蔬菜产业化发展步伐。

三是蔬菜生产缺乏较大的项目支持,对群众的资金扶持力度不大,优惠措施不多,科技推广投入不足,基地建设配套设施设备落后,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和科技应用水平不高。

四是产业化发展规模小、范围窄,至目前全县仅有一家蔬菜加工生产企业,加工能力十分有限,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难以发挥。

五是反季节蔬菜生产规模小,供应不足,难以满足本县市场周年供应,县域冬季蔬菜仍然依靠大量外调。

六是“7.23”特大暴雨灾害对我县达溪河、黑河川区蔬菜基地造成了毁灭性破坏,川区蔬菜90%以上绝收,709座塑料大棚全部被毁,24座日光温室不同程度受到了损坏,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6800多万元,大部分群众一年的投入全部付诸东流,群众种菜的积极性遭到了重创。

五、意见建议

我县蔬菜产业发展要坚持走“调整结构扩规模、完善设施夯基础、推广科技提质量、精深加工增效益”的产业发展路子,按照“突出川区、加快塬区,点上突破、整体推进”的布局构想,以“两河”川区和什字塬区为重点,集中建设“设施蔬菜、高原越夏蔬菜、麦后复种蔬菜”三大基地,全力完善“销售、加工、贮藏、育苗、服务”五大体系,加快形成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的蔬菜产业发展新格局。

1、优化区域布局,推进规模化、专业化生产。

一是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统一规划,区域布局”原则,突破“小而全”生产格局,推进规模化、专业化生产,重点建设专业化生产基地。

主产区乡镇要根据本地的资源优势,确定自己的骨干品种与专业村,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规模化经营新格局。

二是进一步建立集约化程度高、规模适度的蔬菜生产基地。

利用我县气候多样性的条件,结合区域小气候的优势建立一批高标准、具有一定规模的超时令、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将现在的分散种植改为连片种植,集约经营管理,促进规模生产,提高种植效益。

三是以“规模生产,四季常鲜,批量供应,增产增效”为目标,做好三个“结合”:

即季节性安排与区域性布局相结合,常规品种与名特优新品种相结合,基地化生产与千家万户经营相结合。

2、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蔬菜生产水平。

要调整蔬菜品种结构,推广优势品种。

每年引进10多个蔬菜新品种,每年推广3-5个适宜的主栽新品种。

同时以市场为导向,调整播期与上市期、上市量,避免同品种、同季节的积压,夺取最高效益。

在品种上要突出甘蓝、韭菜、番茄、大白菜、萝卜、大葱六大品种。

在栽培上,要大力推广应用蔬菜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在努力提高蔬菜单产的同时,组织引导群众提高产品质量。

努力提高上市蔬菜商品质量和档次,延长货架期。

3、健全完善营销体系,疏通销售流通渠道。

一是以中台脱水蔬菜厂为龙头,扩大订单蔬菜面积,提高加工增值效益。

与农户签订产品的购销合同,根据产品订单指导菜农安排生产,严格兑现合同,保护菜农利益。

二是组建蔬菜产业协会,组织蔬菜运销、市场、种植区农户及县上农口有关部门成立产业协会,开展技术信息交流服务,开拓省内外市场,提高产品质量、生产规模,拓展销售渠道,促进我县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是建立营销体系,运用现有运销企业、大户、行业协会的影响力和运销渠道,集合全县的农民经纪人,有目的地在周边城市设立直销点、代销点和连锁店,在各个主产区乡镇设立配菜收购站,解决蔬菜销售难的问题。

4、建立信息服务网络,增强和改善市场功能。

一是要进一步发挥县域农产品交易市场的主体作用,加强蔬菜批发市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完善中心市场和区域市场,建立批发销售网点,发挥市场中枢作用和龙头作用,二是建立__络。

积极争取省市资金,配备功能齐全、传递快捷的信息服务设施,在政府网站建立XX县蔬菜产销信息专版,在县内主要蔬菜市场建立信息采集点,及时向省内外客商提供生产、市场、供货信息,为各乡镇制定指导性计划提供科学依据;及时向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提供信息服务。

5、加大扶持力度,促进蔬菜产业健康发展。

一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千方百计引进技术和资金,吸引外地客商投资灵台,创立蔬菜加工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效益。

二是根据市场需要,县财政每年拿出一定资金扶持种菜大户和加工企业,以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改善蔬菜销售、流通状况。

三是充分调动技术力量,利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方法广泛开展技术宣传和培训,在想法设法向上争取蔬菜项目的同时,整合有关项目资金,引进适合我县种植的蔬菜新技术、新品种,不断提高科技含量,提高生产整体效益和质量档次。

四是建议省市在资金和项目安排上对我县适当倾斜,进一步加大灾后重建川区蔬菜基地和蔬菜苗木繁育基地、龙头企业、协会等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力度,加快推进我县蔬菜产业发展。

品牌不仅是一个产品区别于另一个产品的特殊标志,更是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最集中、最明显的外在表现。

在产品供求关系急剧变化的阶段,产品品牌建设对于提高产品的质量、知名度和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州政协安排,我们组织驻县州政协委员对XX县开展“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XX县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的部署,把培育“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品牌作为转方式、调结构、提升农业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抓手,坚持以品牌经济提升综合实力,以培育引导创品牌、营造环境引品牌、强化监测护品牌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重点扶持一批规模较大、影响力较强、具有一定辐射力的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构建“县政府推动、合作社主体、部门参与”的创建机制,促进发展方式转型,做大做强农产品区域品牌,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发展。

(一)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基本情况。

XX县依托资源优势,以建设生态农业农产品生产基地为目标,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蚕桑、烤烟、冬季马铃薯、核桃、早熟蔬菜、热带水果等为主的特色农产品。

截至目前,全县已注册和正在申请注册的农特产品品牌商标17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个(南丝路),其他特色产品商标14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个(宁南幸福核桃、宁南冬季马铃薯正申办中)。

产品种类主要为工业品和农产品,包括蚕茧、生丝、丝绵被、茶叶、水果、干果制品、白酒、早春蔬菜、调味品、食用菌等特色食品10多个类别,上百个产品品种。

全县已拥有“无公害农产品”10个,其中,XX县白鹤滩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申报的荞麦、马铃薯、水稻、玉米、小麦5个“无公害农产品”,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评审通过;XX县白鹤滩马铃薯专业合作社成功注册的“鹤舞金沙”和“碧迹河”两个商标已获国家工商总局批准使用,服务项目包括了鲜土豆、新鲜疏菜、鲜水果等10余个项目。

同时,XX县冬季马铃薯也正在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二)标准化特色农业蓬勃发展。

xx年,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0.79万亩。

其中,已通过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的基地面积26.35万亩,占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4.59%,涉及荞麦、马铃薯、水稻、玉米、小麦、芒果、脐橙、椪柑、番茄、鲜荚豌豆共十个无公害农产品,年总产量29.25万吨。

全县建设冬季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2万余亩,种植烤烟茬口作物秋苦荞2万亩,发展秋豌豆1.5万亩以上。

(三)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较快。

近年来,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呈现出多层次、多成分、多领域的发展态势,数量稳步增加。

截至xx年底,全县注册农民合作社158家,其中,白鹤滩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已申报为国家级农民合作社,大水塘冬季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已荣获省级农民合作社。

同时,家庭农场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全县注册家庭农场1819家,其中312户家庭农场纳入了四川省家庭农场名录库,44户获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占全州54户的82%,每户获省级财政扶持10万元。

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已通过庄园建设庭园化、生产经营规模化、田园建设网络化、农业生产机械化、畜禽养殖工厂化、生产技术标准化、产品销售品牌化、农场办公现代化的“八化”标准验收。

二、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品牌意识、商品意识有待提高。

一是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是松散的,缺乏长远规划,只顾眼前利益、短期行为,质量意识、品牌意识淡薄,认识简单。

二是工业产品以小作坊为主,没有统一品牌和质量标准,难以形成品牌效应,导致产品走不出去。

三是现阶段农产品生产规模小,仍以农民分散种植为主,缺乏强有力的产品质量控制机制,农产品质量不稳定,导致市场占有率低,不能形成品牌效应。

(二)品牌创建主体不明确。

目前,在我县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农民的小农经济意识较浓,很多特色农产品经营主体的品牌主体意识不强,仍然是由政府主导品牌创建工作,且企业品牌主体营销意识淡薄、手段缺乏,导致品牌的认知度低,增值速度缓慢,品牌价值的提升极其有限,难以抢占市场先机。

(三)品牌运作机制落后。

专合组织存在品牌营销概念不成熟、手段单一等问题,品牌定位虽然高,但品牌建设没有系统性、整体上的策划,导致农产品品牌的市场认知度较低、增值速度较慢、品牌价值提升空间有限。

近年来,我县加大了农业实用技术、标准化生产方面的培训,缺乏品牌建设市场营销方面的培训,导致生产和市场出现脱接。

(四)劳动力缺乏、专业人才奇缺。

企业品牌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像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更离不开高端人才的支撑。

由于受到自然条件和市场经济的影响,大量有知识的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导致劳动力缺乏;同样,由于创业平台和激励机制的不完善,难以引进大学生回乡创业,导致从业产业发展的技术人才缺乏,制约本县企业快速发展和壮大。

三、对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一)完善生产加工技术标准。

质量是农产品的生命线,是农产品创品牌的根本,而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是农产品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品牌建设的关键。

应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完善生产设施设备,加强现代产业基地建设,推行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营销统一技术标准、品牌标准。

(二)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

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生产大户是农业品牌经营的主体和核心。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开拓市场、降低成本、农民增收、抵御风险、农业品牌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大力发展与农民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带动面广、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协会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加大对品牌营销推广的培训力度,积极扶强、扶大、扶优,构建农产品品牌建设平台。

(三)推行标准化生产。

推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加强现代产业基地建设,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倒逼农产品生产过程标准化,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按照“质量为本、以质取胜”的理念,把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与农产品品牌培育紧密结合起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质量标准体系,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做到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都有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实行全过程标准化管理。

(四)树立品牌意识。

我们必须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品牌是无形资产,是重要的生产要素的理念。

树品牌就是培育生产要素,积聚发展后劲。

名牌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个地方的发展。

宁南作为农业大县,农业品牌建设滞后,将直接影响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影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因此,要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多种形式,切实转变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提高全民品牌意识,坚决克服小农经济,抓好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市场化经营,在全县实施全民创品牌战略。

要加大宣传力度,搭建宣传平台,通过举办产品宣传、推介活动,不断扩大影响面,提高知名度,占领市场。

(五)坚持分类指导、梯次推进。

品牌建设的主体是企业,但离不了政府的引导、鼓励和扶持。

要突出“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经济”发展线,要根据名牌产品的评价体系、具体要求,对辖区内规模企业、特色主导产品进行全面对比分析,按照“无牌—有牌—创牌—名牌”的梯次创建思路,依托产业发展特色和优势,大力培育“名、优、特、新”品牌,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综合竞争力的州内、省内、乃至于国内知名品牌。

同时,有关职能部门要努力提高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时刻把握农产品市场律动的脉搏,力促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为农业品牌创建铺好“快车道”。

(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创建农业品牌需要构建多元化支持体系,县委、县政府要鼓励、扶持、帮助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开拓市场,树立品牌、打响品牌,扩大农产品销售。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不断充实信贷和地方财政匹配资金,重点扶持品牌龙头企业和特色合作社组织,主要用于品质提升、技术升级和产品包装,一方面,着力提高农产品深加工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增加科技含量,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快速扩大生产规模;另一方面,从文化内涵、内在品质、精细包装层面下功夫,推出具有宁南特色的农产品,解决农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

(七)实施统一商标,做大品牌。

高度重视对农产品商标注册的引导、培育工作,大力扶持一批有实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种植大户,注重特色品种注册商标和申请专利性包装的保护,科学制定适宜本地农产品创牌的长远规划,实现以商标为纽带的订单农业,对农产品生产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面市,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使商标真正成为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

同时,要坚持自主创新、自立品牌,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集中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培育发展商标品牌,突出优势、系统打造本地优质品牌,提升“大凉山”农产品品牌的市场地位。

12

构元镇位于XX县城东部,距XX县城14公里,地处汉江北岸,境内交通便捷,316国道贯通东西。

东与关口镇相连,南与棕溪镇一水相邻,西接城关镇,北与白柳、双河镇接壤,镇域总面积161.5平方公里,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平均海拔920米,平均气温15℃,平均降雨量800毫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

镇内辖7个行政村,30个村民小组,3397户,11959人,均为汉族居民,耕地总面积18634亩,森林覆盖率达68%,xx年人均纯收入9729元。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镇农业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当前农业产业发展也面临着不少困难与问题。

(一)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农业基础设施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要。

近年来,我镇虽然在农村基础设施上投入了不少资金,建设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工程,但从现代农业生产来看,基础设施薄弱,大部分耕地为陡坡地,水田旱地仅占1.8万亩耕地的30%左右,土地抗旱保土和生长能力差,水利设施不到位,存在靠天吃饭的现状。

加之我镇山大人稀,通过历届党委、政府和各级各部门的努力,全镇入村公路虽然覆盖了100%,但到组路未硬化路况条件差,许多地方无法正常通行,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无法运输出来,严重制约了我镇农业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科技水平低,技术力量薄弱,无法适应产业发展要求。

当前农业产业虽然在向园区化、科技型、现代化产业方向发展,但由于自身技术力量薄弱、劳动者素质较低及技术服务体制不健全,新型科学化耕作很难代替传统耕作手段,有机无公害促产增产方法很难替代化肥农药极端增产方式,修田造地以土养地的优良传统无法战胜急功近利人为降低土地地力的行为,导致产业发展科技含量低,无法适应产业发展要求,仍无法摆脱天气、气候等自然因素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加之目前我镇产业发展正处于升级转型期,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

(三)部分农户思想相对保守,创新能力差,进入市场的主动性不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群众思想观念的不断转变,实施连片种植和规模养殖成为了产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但受传统思想和观念的影响,部分群众接受新事物、新知识能力不强,缺乏创新能力。

对引进的新品种和新技术,有畏惧和排斥心理。

同时小农思想观念强烈,缺乏诚信经营理念,一些食用性农业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超标使用化肥、农药,非法添加激素等有害物质,直接降低产品内在质量,转基因技术的无序利用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生产、经营和销售,阻碍了产业健康发展。

农业经营主体素质偏低,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接受新品种新技术能力较差;农业产、供、销、储、运一体化程度低,农产品科技含量、附加值偏低。

农产品规模偏小,市场竞争力不强。

(四)农业投入和产业扶持力度不够。

近几年,虽然各级各部门都出台了关于对种养业发展的奖励政策,但仍没有形成一个长效的制度,造成一段时间产业发展较快较好,一段时间又停滞不前的局面,甚至存在借发展项目套取政府发展资金的现象。

当然,农业产业的发展离开项目的支撑,没有资金的投入农业产业的发展也上不了规模、档次,也只是小打小闹。

镇财政也只是保机构运转,对农业产业的投入有限。

三、对策与建议

农业产业发展,应立足现有基础,依托市场需求,科学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