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90929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教案.docx

《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教案.docx

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6眼睛

单元说明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本单元主题为“眼睛”,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眼睛来认识世界,了解身边的人和事。

本单元编排了4篇课文,其中3篇为主体课文,既有诗歌,也有记叙文,还有说明文。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表现了贫困地区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歌颂了抗击“非典病毒”时期的白衣天使。

《永生的眼睛》谈器官移植所反映的崇高的精神境界。

《谁的眼睛最好》介绍了自然界中各种动物眼睛的特点和作用。

“语文天地”中安排了写摘录笔记、写词语、填成语、仿写句子等语文基础知识的练习。

“畅所欲言”让学生结合自己说说是怎样爱护眼睛的。

“初显身手”通过调查和实践地方式引导学生关爱盲人、珍爱眼睛。

“笔下生花”继续练习记事,指导学生叙事要结合背景;继续指导学生把批注笔记写好。

单元教学要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抒发的情感。

背诵课文中描写优美的段落。

在阅读中感受贫困山区“大眼睛”对读书的渴望,体会非典时期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救死扶伤的精神,理解死后器官捐献的永生意义。

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情感。

2.继续练习做批注笔记;练习自读课文时提问并独立解答;练习标画出重点词句,练习品词品句。

3.指导学生寻找背景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结合背景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4.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

认字27个,写字20个。

5.完成“日积月累”的活动,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词语句子。

完成“畅所欲言”“初显身手”的活动,激发关爱盲人、珍爱眼睛的情感。

6.继续习作练习,有意识地结合时间背景具体地记叙,并按照学过的方法和标准修改习作。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生字及组成的新词。

2.了解课文内容,唤起学生对贫困山区孩子的同情,号召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同时激发学生对现实幸福生活、学习机会的珍惜。

3.引导学生据图展开想象,提高想象能力。

4.培养学生描写眼睛的写作能力。

5.感情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体现尊重学生的个性,给学生学习的成功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唤起学生对贫困山区孩子的同情,号召他们伸出援助之手。

同时激发学生对现实幸福生活、学习机会的珍惜。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启发和教育。

难点:

引导学生据图展开想象,提高想象能力。

教法、学法:

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质疑探究,合作交流。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及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条理。

3.结合第1自然段,了解本课背景。

4.熟练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目标1、2。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透过同学们一双双甜美无比、炯炯有神的眼睛,我能感受到你们的学习、生活是幸福的、快乐的。

同时也让我想到,在我国西部的一些偏远山区,有着一群和你们同样可爱的孩子,

他们家境贫寒,几度失学、辍学,在求学的道路上艰难地行走。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西部,走近这些贫困山区的孩子。

1.解说背景,导入新课。

1992年,《中国青年报》记者解海龙深入大别山地区考察“希望工程”,在安徽省金寨县万头村的一所小学里,他遇到了一群每天跋涉30多里路来求学的孩子。

在众多的孩子中间,他发现一个女孩子有一双闪亮的大眼睛,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年龄最小,但却十分坚强。

虽然她每天上学走的是蜿蜒的山路,还要经过一座大水库,但不管刮风下雨,她总是按时到校,从来都没有迟到过。

小姑娘不畏艰难、顽强求学的精神使记者的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

当小姑娘抬起头凝视黑板时,那瞬间的眼神被记者的相机捕捉到了,从而留下了一张弥足珍贵、令世人关注的照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出示照片。

)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吗?

她叫苏明娟。

观察照片,说一说这是一双怎样的大眼睛?

(清澈、美丽、乌黑透亮、渴望读书)

2.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双大眼睛的?

请打开课本。

二、自主学习:

1.出示自学提纲:

(1)初读课文,自学“摄、述、援、社、捐、款、返、贫”8个生字,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2)再读课文,理解“跋涉、蜿蜒、渴望、濒临、忧郁、积攒、丰碑”的意思。

(3)快速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4)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自主学习。

三、合作探究:

一、课前检测,初步质疑。

1.小组互探:

针对自学提纲中的问题,大家在组内交流学习收获,解决疑难问题。

2.师生互探:

(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讨论交流课文的写作顺序,课文可以分几部分?

每部分的段意是什么?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概括介绍了“大眼睛”照片的来历,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背景。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

详细介绍了一双清澈、专注、会说话的眼睛,以及由此产生的联想。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

总结“大眼睛”的召唤魅力持久,激励更多孩子努力学习。

三、合作学习,精读深研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与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相比,我们的生活、学习环境有哪些优越的条件?

五、反馈学情、达标训练。

1.看拼音,写词语。

shèyǐngjuǎnkuǎnpínqióngyuánzhùjiǎngshù

()()()()()

2.组词。

摄()援()捐()贫()

聂()缓()损()贪()

3.根据意思写词语。

(1)爬山趟水,指长途奔波。

()

(2)弯弯曲曲。

()

(3)面临。

()

(4)积聚,储蓄。

()

堂清反馈:

板书设计:

“大眼睛”的来历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由“大眼睛”产生的联想

“大眼睛”的魅力

课后反思与建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唤起学生对贫困山区孩子的同情,号召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同时激发学生对现实幸福生活、学习机会的珍惜。

2.引导学生据图展开想象,提高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描写眼睛的写作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目标1

教学难点:

目标3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初步质疑。

1.指名读词语:

跋涉、蜿蜒、渴望、濒临、忧郁、积攒、丰碑

2.复习课文的写作顺序,说说各的大意。

3.师:

今天我们深入学习《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4.出示课题: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提纲:

(1)浏览课文,快速找出最能概括眼睛特点的词语。

(专心、忧郁、渴望读书)

(2)“大眼睛”为什么能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

(3)课文是怎样描写大眼睛的?

请你模仿写一段。

(4)由这双“大眼睛”你想到了什么?

2.学生自主学习。

三、合作学习,精读深研

1.组内交流自学提纲中的疑难问题。

2.师生互探。

(1)最能概括眼睛特点的词语。

(专心、忧郁、渴望读书)

(2)因为这双“大眼睛”有一丝淡淡的忧郁,更多的是对知识的渴望,它打动了无数关注希望工程的人,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

(3)这双大眼睛是成千上万濒临失学的儿童的缩影,它向世人喊出了我要读书的心声。

(课件出示贫困地区孩子失学、辍学的资料)

(4)看到这些画面,你有何感受?

作何感想?

(学生畅谈)请你怀着这样的心情和感

受再读一读这双“大眼睛”吧!

(学生练读课文的第2---5自然段,读出感动,读出渴望)

(5)指名朗读,配乐朗读,教师引读:

你看,这双大眼睛是那样专心,那样明亮――引读“它注视着前方?

?

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引读“虽然清晨教室光线?

?

”这双大眼睛,向我们深情地诉说着――引读“好像在看着你,看着我?

?

这双大眼睛,向世人热切地呼唤着――引读“好像在看着大人,看着孩子?

?

”师小结:

是啊,这双大眼睛告诉我们很多很多?

?

从此,这个大眼睛的小女孩便与“希望工程”有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这张“大眼睛”照片产生了无穷的魅力,很快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标志。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由这双“大眼睛”我们联想到了什么?

(鼓励生畅所欲言)

联想到我们应该帮助这些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联想到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师小结:

1.是啊!

这千千万万笔捐款,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希望小学,凝聚的是一片片爱心,播撒的是未来的希望,圆了多少孩子读书的梦想!

让我们走进希望小学,再次去看看这些孩子们!

(出示希望小学的图片)看到孩子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愉快地学习,我们为之兴奋,为之高兴。

2.(出示“大眼睛”的近照)她是谁?

还认识她吗?

啊――依旧是那双乌黑、闪亮的大眼睛,它还忧郁吗?

是啊!

已不再忧郁,而是充满了幸福和快乐。

同学们一定很关心“大眼睛”现在的学习生活情况吧?

谁能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苏明娟的近况呢?

3.学生交流资料。

五、反馈学情、达标训练。

生模仿写一段并交流展示。

1.正是由于希望工程的热心捐助,才使苏明娟实现了读书的梦想,健康快乐地成长了起来。

苏明娟成长了,可是还有许许多多像童年的苏明娟一样的孩子,他们的眼里仍然充满着读书的渴望。

此时此刻,当你再次面对这些孩子,面对着这样的“大眼睛”,你想说点什么,你能做点什么呢?

2.我们如何帮助比自己更困难的伙伴?

师小结:

同学们,当我们背着书包高高兴兴上学时,你可曾想到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的同龄人,他们是多么困苦;当我们在父母怀里撒娇时,可曾想到那些在贫困的生活中仍能自强自立的孩子们,他们多么令人爱怜!

给予它他们关爱与温暖,我们能够做到;珍惜美好幸福的学习生活,我们应该做到。

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课后反思与建议: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读准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读出对白衣战士的敬佩之情。

3.有感情地诵读诗歌,熟读成诵、理解诗歌表达的主旨。

(二)过程与方法

1.以读促讲,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情感。

2.搜集有关医护人员抗击“非典”的文字、声像资料,理解课文。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对白衣战士的敬佩之情,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仰。

教学重点、难点:

1.读准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读出对白衣战士的敬佩之情。

2.理解诗歌表达的主旨,激发学生崇敬英雄人物的情感。

教法、学法:

引导学生自主读文,品读感悟,质疑探究,合作交流。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初步质疑。

同学们,你们在什么地方经常看到戴口罩的人?

(学生反馈)是啊,我们经常在医院里看到医生、护士是戴着口罩的,由于带了口罩不便说话,用来交流感情的就只有眼睛和手势了,而更多的是用眼神来表示。

我们每一个人都忘不了2003年春天的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非典”,在那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我们的医护工作者不顾个人安危,尽全力抢救每个患者的生命,让我们一同再去回顾那一个个感人的场面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歌《我只看见你的眼睛》。

2.认读5个生字,正确读写“抉择、病魔、肆虐、坚毅、安慰、温柔、高尚”等词语。

3.诵读诗歌,说说为什么诗中说“我只看见你的眼睛?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概括诗歌各小结写了什么?

三、合作学习,精读深研

1.看了刚才的影像画面,联系一下课文,你觉得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诗?

(板书: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

2.为什么说“我只看见你的眼睛”?

结合自己的领悟说说,这里的“你”指谁?

过渡:

是的,作者在抗击非典的一线上,看到医护人员被防护衣、帽、口罩裹得严实,唯一的,只有那双面对病魔的眼睛,让作者感受最深,所以作者反复吟诵了这一句。

3.再看看课文,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觉得医护人员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

过渡:

是的,面对不同的场合,医护人员表现出不同的态度。

结合你的调查和体会说说你感受最深的一个方面。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诗歌哪些语句感人至深,请你带着表情朗读出来,读出情,读出味。

2.展开赛读。

3.小结:

白衣战士在抗击非典这场特殊的战斗里,表现出了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体现了他们高尚的心灵。

这是一种冷静的美、坚韧的美、温柔的美,更是一种伟大的美!

所以它是那么动人。

下一节课我们再好好地有感情朗读这动人的诗篇吧。

五、反馈学情、达标训练。

1.听写词语:

肆虐抉择坚毅安慰高尚

2.从文中找出词语填空。

()的眼睛()的病友

()的病魔()的日子

()时刻()的心灵

充满着()流淌着()

饱含着()闪烁着()

堂清反馈:

课后反思与建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医护人员救死扶伤、不顾个人安危的精神。

2.背诵诗歌,品味“美丽动人”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诵读诗歌,激发学生崇敬英雄人物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初步质疑。

1.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看到了白衣战士的高尚心灵。

那你们有什么感想?

想对他们说一句什么话呢?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纠正、表扬鼓励。

)大家都说的很好,你们真诚的话语一定会让白衣天使很感欣慰的。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只看见你的眼睛》。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诗人刘五云的诗篇写的很好,但大多没有标点,你们能给标上吗?

你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吗?

2.你是怎样理解“美丽动人”的?

请你想象一下抗击“非典”的医护人员遇到了哪些困难?

他们为什么还要坚守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

3.诵读课文。

三、合作学习,精读深研

1.生生互探:

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重点讨论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诵读诗歌,说说为什么诗中说“我只看见你的眼睛?

五、反馈学情、达标训练。

1.

(1)诗人刘五云的诗道出了亿万人民的呼声,但大多没有标点,你们能给标上吗?

你们标上什么标点,就意味着你们将用什么的语气朗读每一个诗句。

(2)学生边加标点,边练读。

(3)逐节检查。

①指名学生说标法,并示范读。

(要说原因)

②众生根据指名学生的意见说看法,并朗读。

师相机板书相关的标点并点评。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面对肆虐的病魔,你的眼中充满着愤怒和冷静。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在生死抉择的时刻,你的眼中饱含着信心和坚定!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安慰受难的病友,你的眼中流淌着温柔的深情?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在战斗的日子里,你的眼中闪烁着高尚的心灵!

●啊,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

2.诗歌反复写“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你是怎样理解“美丽动人”的?

请你想象一下抗击“非典”的医护人员遇到了哪些困难?

他们为什么还要坚守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4.畅所欲言:

此时此刻,可敬可爱的白衣天使,我想对你说?

板书设计: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愤怒、冷静

是那样美丽动人――信心、坚定、高尚

温柔、深情

课后反思与建议:

永生的眼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7个,会认8个。

积累词语,并体会重要词语在文中的表达的意思。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写法。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继续练习写批注笔记。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和人物内心,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写作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捐献器官,帮助他人,并为此感到高兴和骄傲的高尚情操。

正确认识器官移植,培养人道主义、博爱、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理解作者一家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的高尚情操。

教法、学法:

引导学生自主读文,品读感悟,质疑探究,合作交流。

教具准备:

小黑板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生词:

栩栩如生、屡次、况且、签字、移植、昔日、振聋发聩、热泪盈眶、捐赠、天壤之别、溘然长逝、领悟、签署、才华横溢、分享、慷慨、骄傲。

2.通过多种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3.读课文,感知语言。

初步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

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读课文,初步感知语言。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初步质疑。

1.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东西是永恒的?

(学生各抒己见:

钻石、母爱、宇宙、某种精神、品质?

?

师:

其实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有许多可以永恒的东西,但要看你会不会利用好它,让它永恒。

前些天,老师在“大宝真情互动”的电视节目中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感人的故事。

就在去年,34岁的电视台记者阿红因患癌症去世了,这是阿红清醒时留下的最后一段宝贵的声音。

出示:

“我要把自己这双眼睛,献给那些失去光明的人,让他们能够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

”她在清醒时留下的最后一封信里写道:

“朋友,虽然我们从来没有见过面,但是我的生命在你的眼睛里延续着,祝福你,祝你好好保护自己的眼睛。

”她的眼角膜成功的移植给了一位大学生和一位70多岁的老人。

可想而知,这两位昔日的盲人,重见光明的那一刻,将会多么兴奋。

生活将会多么美好。

这样感人的故事也发生在琳达一家。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出示生词,纠正读音。

栩栩如生屡次况且签字移植昔日振聋发聩热泪盈眶捐赠天壤之别溘然长逝领悟签署才华横溢分享慷慨骄傲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做到不漏读、不错读,不断句。

想办法处理不认识的字。

2.练习复述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文中都有谁捐赠了角膜?

各是在什么情况下捐赠的?

三、合作学习,精读深研

1.回想课文内容,说一句或几句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话。

2.师生交流、探讨;文中都有谁捐赠了角膜?

各是在什么情况下捐赠的?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有感情朗读感受最深的句子,谈感受。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五、反馈学情、达标训练

1.出示生字,让学生组词。

达()命()肿()肺()访()

组()勇()敢()骄()拥()

教师重点讲解:

“肺”字的最后一笔是竖,右半部分不要写成“市”。

2.积累本课词语:

突如其来栩栩如生热泪盈眶与世长辞才华横溢

3.按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课文讲述了琳达一家三口先后()的经过,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的思想发生的深刻变化,宣扬了()、()、()的精神。

堂清反馈:

课后反思与建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

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2.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

3.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初步质疑

1.我们昨天已经读过了课文,谁来说说哪个情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畅所欲言)

2.板书课题。

3.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细读课文,完成课后表格。

2.作者琳达对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在情感和认识上有哪些变化?

3.“骄傲”一词在文中出现几次?

你是怎么理解的?

三、合作学习,精读深研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今天,让我们穿过时间的隧道,回到1965年那个炎热的夏日。

当时琳达只有14岁,母亲就不幸去世了,当警官来访,为了医院要取用母亲的主动脉瓣膜和角膜而征求父亲的意见时,琳达和爸爸的表现截然不同。

快速的找一找相关的句子,用”――”画出琳达的表现。

2.汇报:

指读琳达的表现。

3.看似普通的话语,女儿却感到是振聋发聩的,你怎么理解“振聋发聩”?

接着学生的回答,问:

爸爸的话使琳达受到了哪些触动?

4.那振聋发聩的话是什么呢?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父亲那振聋发聩的话语给琳达上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课。

也就是从这一刻起父亲便开启了琳达那扇爱的大门――导读5-7自然段。

(生读父亲的话)

2.父亲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流露出了怎样的心情?

3.父亲曾说过:

如果死后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那么死也是有意义的。

父亲认为捐献自己的眼睛有什么意义?

能从他的的话中感受到吗?

谈读结合。

4.在谈论生与死这个话题的时候,他想到的是盲童、是盲童的父母、是自己的女儿!

我们再来通过朗读感受一下父亲那伟大的心愿吧!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并感受“骄傲”:

过渡语:

父亲想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琳达感到骄傲,事实上不仅是琳达,就连14岁的温迪都为此而感到骄傲。

所以在后面的文章当中有一个词就反复出现了多次,这个词就是“骄傲”。

1.默读下文,画出带有“骄傲”的句子。

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

2.指读四处句子――出示句子――集体读。

3.琳达把父亲的话告诉了温迪,温迪被外公的心愿深深打动了,此后,她也见证了外公捐献角膜的动人一幕。

她对妈妈说了什么?

温迪为谁感到骄傲呢?

为什么?

过渡:

这种行为是多么令人骄傲呀!

温迪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着浓浓爱意的家庭里,耳濡目染,使她为母亲、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所以她骄傲的对妈妈说。

(师生对读对话。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温迪去世三周后,琳达收到了一封来自奥列根勇敢者角膜银行的一封信。

全班同学一起怀着感激之情给琳达读读这封信好吗?

2.琳达一边看信一边想。

齐读15自然段。

你认为温迪是为谁而骄傲?

为了什么而骄傲?

3.你认为这永生的仅仅是他们的眼睛吗?

师小结:

这是爱的永生,是奉献精神的永生。

他们这样做有助于别人,有助于人类,有助于世界。

这是多么令人骄傲呀!

孩子们,再来读读课题,相信你们的感受会更深刻。

齐读(饱含着浓浓的爱意!

)再读课题。

4.你们知道吗?

世界上有多少人需要得到这样的眼睛呀!

仅我国就有400多万因角膜病而致盲的人!

而目前我国的角膜库存却很少,每年只有3千多人能进行角膜移植手术。

他们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着。

因为他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会像琳达一家人一样愿意死后捐献自己的器官。

你们听说过这样的事吗?

你们看,他们就是这样的人。

莫过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捐赠:

(2)父亲认为自己的死怎样才是有意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琳达说父亲的话是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

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学习了这篇文章,有哪些收获?

6.我们能不能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为唤醒人们的捐献意识做些什么?

五、反馈学情、达标训练。

1.填空。

《永生的眼睛》一文“永生”的含义有两层:

一个意思是();另一个意思是()。

2.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