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85630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案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个案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个案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个案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个案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个案分析.docx

《个案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案分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个案分析.docx

个案分析

个案一:

沟通是教育基础

代宇,男生,七年级新插生,主要问题行为:

暴力行为倾向。

早读课,英语老师检查早读,发现代宇趴在桌上懒觉,叫醒他,他不予理睬。

英语教师到他旁边欲推醒他,代宇大吼道:

“我睡觉又没影响你,不要你管!

”并随手用衣服抽打老师。

老师气愤地拿起桌上的书朝他桌子一扔,代宇狂暴地发作了,说老师打他。

班主任和政教处老师找他,他也不愿意交流,就认定老师打他。

政教处老师决定联系家长一起教育,该生情绪激动,嘴里嘟哝着难听的骂人的话,摆脱老师冲向门口要冲出去,被老师制止。

常违反课堂纪律,名字也常被班干部记录在册,于是,他就怀恨在心,趁中午时间找那女生算账,一句“我看你烦”就莫名其妙打了那女生一巴掌,还用手推到女生。

班主任和政教处老师及时阻拦平息了事态。

事后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他拒不接受服从,认定班上的女生记他名字不应该。

当提到要电话通知其家长来校协助解决时,该生情绪激动,并满嘴骂人的话。

我们极力劝说其平静下来,半个小时后,他终于平静下来。

【行为分析】

该生是家庭经济状况一般。

来自单亲家庭,母亲在多年前改嫁,父亲,农民,文化水平较低。

其父在教育代宇的过程中,不与孩子交流沟通,主要采取暴打的方式,有过多次暴力行为,与孩子产生严重的隔阂,孩子对其父亲也产生强烈的敌对情绪和强烈的逆反心理。

孩子在家宣布了和其父断绝父子关系,声称任何事情不要其父管,在实际行动中也表现出从不理睬父亲。

代宇父亲的教育方式是他心理障碍和问题行为的根源。

一方面,父亲对其的惯用暴力行为强化了其逆反心理和敌对情绪,并使这种情绪和心理延伸到所有的长辈和教师,而且过分的敏感;另一方面,由于个体对榜样的行为进行模仿,进而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他既对暴力过分的敏感,又过分的崇尚。

当教师、同学与其产生矛盾冲突时,他对别人的行为十分敏感,而自己却在不知不觉中不断体现了暴力倾向,除了和教师的冲突,和同学的矛盾更是用武力解决。

「矫正措施」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改变家长的教育方式,是使代宇行为变化的根本措施;消除其逆反心理、敌对情绪,必须开启其闭锁心理,取得信任,加强沟通理解交流是关键;教师应注意他的敏感性,尽量不使用“暴力”,不与其产生言行上的冲突。

「效果总结」

通过和家长的沟通,家长对自身的做法作了一定的反思。

班主任抓住家长对孩子曾多次使用过暴力,造成父子间一定的隔阂甚至敌对关系这一点,多次找代宇,试图缓和矛盾,并教育他,父亲老师在对其教育过程中,没有指责、憎恶他的意思,而是想帮他纠正错误,并逐步说服他理解父母在教育过程中失当的举措,多从大人的角度考虑,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

代宇流下眼泪,开口承认自己的脾气暴躁,自制力差,同时,理解了老师对他的关爱,也愿意向老师和同学道歉,争取老师的原谅,并对女生的伤支付医药费。

但是,郑某的暴力行为还是时时发生,老师只好退一步冷处理,并要同学尽量避开他。

同时,我还换一种方式和他交流,让他努力自我控制情绪,感觉情绪上来要爆发的那一刻就提早和班主任说,征得政教处同意,请教回家休息。

「评析」

代宇的个案中,家长的一惯暴力行为,伤害其自尊心,使他产生逆反心理和敌对情绪,进而封闭心灵,不愿与教育者沟通交流,出现了心理自闭和暴力倾向。

个体行为问题很多,但不是每一种行为问题都可以采用行为矫正的方法。

虽然该个案起因和表现都和行为有关,但是本质上是个心理问题,要根本解决还是应该心理咨询、治疗。

和学生平等交流,相互理解,打开了他封闭的心灵,架起了与之沟通的桥梁,在德育工作中尤为重要。

 

个案一:

沟通是教育基础

代宇,男生,七年级新插生,主要问题行为:

暴力行为倾向。

【行为表现】事件一:

早读课,英语老师检查早读,发现代宇趴在桌上懒觉,叫醒他,他不予理睬。

英语教师到他旁边欲推醒他,代宇大吼道:

“我睡觉又没影响你,不要你管!

”并随手用衣服抽打老师。

老师气愤地拿起桌上的书朝他桌子一扔,代宇狂暴地发作了,说老师打他。

班主任和政教处老师找他,他也不愿意交流,就认定老师打他。

政教处老师决定联系家长一起教育,该生情绪激动,嘴里嘟哝着难听的骂人的话,摆脱老师冲向门口要冲出去,被老师制止。

事件二:

一次午休,和班上一位女生闹上了,班上有班干部值周日记,代宇由于常违反课堂纪律,名字也常被班干部记录在册,于是,他就怀恨在心,趁中午时间找那女生算账,一句“我看你烦”就莫名其妙打了那女生一巴掌,还用手推到女生。

班主任和政教处老师及时阻拦平息了事态。

事后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他拒不接受服从,认定班上的女生记他名字不应该。

当提到要电话通知其家长来校协助解决时,该生情绪激动,并满嘴骂人的话。

我们极力劝说其平静下来,半个小时后,他终于平静下来。

【行为分析】

该生是家庭经济状况一般。

来自单亲家庭,母亲在多年前改嫁,父亲,农民,文化水平较低。

其父在教育代宇的过程中,不与孩子交流沟通,主要采取暴打的方式,有过多次暴力行为,与孩子产生严重的隔阂,孩子对其父亲也产生强烈的敌对情绪和强烈的逆反心理。

孩子在家宣布了和其父断绝父子关系,声称任何事情不要其父管,在实际行动中也表现出从不理睬父亲。

代宇父亲的教育方式是他心理障碍和问题行为的根源。

一方面,父亲对其的惯用暴力行为强化了其逆反心理和敌对情绪,并使这种情绪和心理延伸到所有的长辈和教师,而且过分的敏感;另一方面,由于个体对榜样的行为进行模仿,进而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他既对暴力过分的敏感,又过分的崇尚。

当教师、同学与其产生矛盾冲突时,他对别人的行为十分敏感,而自己却在不知不觉中不断体现了暴力倾向,除了和教师的冲突,和同学的矛盾更是用武力解决。

「矫正措施」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改变家长的教育方式,是使代宇行为变化的根本措施;消除其逆反心理、敌对情绪,必须开启其闭锁心理,取得信任,加强沟通理解交流是关键;教师应注意他的敏感性,尽量不使用“暴力”,不与其产生言行上的冲突。

「效果总结」

通过和家长的沟通,家长对自身的做法作了一定的反思。

班主任抓住家长对孩子曾多次使用过暴力,造成父子间一定的隔阂甚至敌对关系这一点,多次找代宇,试图缓和矛盾,并教育他,父亲老师在对其教育过程中,没有指责、憎恶他的意思,而是想帮他纠正错误,并逐步说服他理解父母在教育过程中失当的举措,多从大人的角度考虑,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

代宇流下眼泪,开口承认自己的脾气暴躁,自制力差,同时,理解了老师对他的关爱,也愿意向老师和同学道歉,争取老师的原谅,并对女生的伤支付医药费。

但是,郑某的暴力行为还是时时发生,老师只好退一步冷处理,并要同学尽量避开他。

同时,我还换一种方式和他交流,让他努力自我控制情绪,感觉情绪上来要爆发的那一刻就提早和班主任说,征得政教处同意,请教回家休息。

「评析」

代宇的个案中,家长的一惯暴力行为,伤害其自尊心,使他产生逆反心理和敌对情绪,进而封闭心灵,不愿与教育者沟通交流,出现了心理自闭和暴力倾向。

个体行为问题很多,但不是每一种行为问题都可以采用行为矫正的方法。

虽然该个案起因和表现都和行为有关,但是本质上是个心理问题,要根本解决还是应该心理咨询、治疗。

和学生平等交流,相互理解,打开了他封闭的心灵,架起了与之沟通的桥梁,在德育工作中尤为重要。

个案三:

上网的链状反应

周某,男生,九年级学生,主要问题行为:

上网成迷。

「行为表现」

周某,家庭经济状况良好,性格内向,平时不善于交流,和同学也很少交往。

入学后各方面表现都较好,近来,发现周某上课睡觉,而且次数越来越频繁,进而有迟到旷课现象发生,经观察周某还学会了抽烟。

经过了解,周某家在海岛,寄居在亲亲家,每天晚上晚就寝后从亲戚家逃出去,到附近网吧上网,早上一大早赶回学校早自修,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网迷。

迫于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管理,他的行踪非常隐蔽,上网主要是聊天、玩游戏。

「行为分析」

周末是周末跟同学一起上网吧,学会了玩网络游戏。

由于好奇心,网络游戏的刺激吸引了他,加上性格内向,虚拟世界的交流使他倍感轻松,另外网吧的氛围也对他有强烈的吸引力。

渐渐地入了迷,最后失去控制,出现了逃学旷课等现象。

在网吧的环境中还学会了抽烟。

上网—(抽烟)—上课睡觉—逃学(旷课)成了他的行为链。

我们不难分析这条刺激—反应链:

网络的直接或间接的刺激(同伴的上网交流等)——上网;网吧的环境刺激——抽烟;通宵上网——上课睡觉;综合刺激使其沉迷——逃学(旷课)。

从周末的行为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周末对沉迷网吧的危害是有认识的,学校和家庭的管理和教育对他还是有约束,只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

因此,应该在他的行为链整体消退上下工夫。

「矫正措施」

1.学校和家庭配合控制其上网吧,让其在家里上网,学会网络的正确运用,控制上网时间。

2.同学和老师加强对其外出和抽烟的监督,家长晚上重点对其检查。

3.签定契约,上课不能睡觉,如果睡觉任课老师加强干预;出现旷课现象,给以相应的纪律处分。

4.教师、家长对其行为改变及时加以表扬、鼓励、肯定,强化其正确的行为。

「效果评价」

经过两个多月的观察监督,周末慢慢告别了网吧,抽烟、上课睡觉、旷课等现象随之消失。

在周末的个案中我们不仅控制了刺激源,还了解了行为链中的其他负强化物,并同时加以控制,同时运用了契约法和反应代价法对问题行为加以控制,用正强化加以巩固。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个案四:

重视“第一次”是行为矫正的关键

潘某,男生,九年级优秀生,主要问题行为:

赌博行为。

【行为表现】事件一:

4月的一天,班上学生陈某告诉我:

“晚自修期间,本班的潘某和隔壁班的几个男生一起在男厕所玩扑克牌。

”听后,很是震惊。

由于不是自己当场抓住,况且又是临近毕业,一大堆事忙的喘不过气来;还有潘某可是班上的优等生,个人倾向而言,我在说这件事时,只是泛泛的讲到这个弊端以及后果,没有个别严肃的处理。

原以为这事就这样过去了,可是5月的一天,搭班的王老师在男厕所当场抓获了潘某和几个男生在玩纸牌,还玩钱的。

那不是构成赌博行为了,那时我很愤怒。

岂有此理,中考在即,竟玩这等游戏。

【行为分析】

该生家庭条件优越。

父母对他宠爱有加,在家里是乖孩子,在学校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不过,母亲对他从小就管教极严厉,什么事都不许玩,不许做,除了学习还是学习。

男孩子天生就好动好玩,处有青春期的男孩子尤其喜欢去尝试新事物,对什么都有新鲜感。

中考忙碌的日子让他压力颇大,想找点乐趣转移心中的郁闷,导致了潘某误入了这种不该玩的游戏中。

「矫正措施」

根据上述分析,我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我马上着手调查,对潘某周边的环境进行了解,对知晓内情的同学进行谈话。

在掌握大量事实的情况下,我和潘某进行交流,我耐心劝说开导,给他机会,不通知家长,说如果再次犯之就交政教处处理,后果自然严重了,记录档案,初中三年带上这污点也就算是白读了。

没想到,潘某态度极其诚恳,在此以后就没有再犯了,静心冲刺中考,最后以高分被楚门中学第一批录取。

「评析」

潘某的个案中,我做了深刻的反思,如果当初“第一次”处理得当就不会发生后面一连串的问题,最后被任课老师在男厕所当场抓获的事件。

对无知犯错误的,应重在说道理、摆事实,提高其认识能力;对意志薄弱经不起诱惑而反复犯错的学生,应给机会让其锻炼等。

做问题学生的教育工作,一定要强化行为习惯的养成,经常进行行为规范的教育。

当问题学生第一次违纪、第一次迟到一定要充分重视,处理问题要既严肃认真,又留有余地,避免过于粗暴和武断。

 

个案五:

老师眼中的乖乖生爱“说谎”

张某,男生,八年级某班副班长,主要问题行为:

说谎。

【行为表现】事件一:

9月的一天,学校开校运会,午休时,我在教室外看到班上的几个男生在争玩一只时尚的手机,学校里是禁止学生带手机的。

我立马调查手机的来源,一查知道是班上的副班长张某的。

我问他手机是谁的,他告诉我是妈妈买给他的。

一听有点不太相信,因为我知道他家的情况。

不过那时我也没多问,只是告知他不要再带到学校来,原以为这事就这样过去了。

没想到接下去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让我不得不怀疑他在说谎。

由于他的家庭境况,我给他申报了“营养餐”,政府每学期发给贫困学生175元。

因为我对他很是信任,只叫他放好带回去给妈妈。

也没有马上告知家长钱的事情。

更有一次,晚自修回家的路上,他在等车,我碰上同路并顺便带他回家。

那也没什么的。

可是直到那天家长会和她妈妈一聊。

我发现张某一直在说谎。

而且说得谎话是心不跳脸不红的,一点也让我看不出破绽的。

原来,那手机根本不是他妈妈买的,那175元营养餐根本没有交到家长手里。

还有我那天顺路带他回家,回去对他妈妈要5元的黄包车费,说自己打车回来的。

一一对证之后,我顿感晕乎乎啊!

这就是我眼中的乖乖生。

【行为分析】

该生来自问题家庭,父亲因酗酒头脑有点不对劲,无法正常的工作赚钱;母亲一人在厂里干的是累活日夜打工赚钱维持家里的开支,还有一个读初三的姐姐。

母亲对这个家庭很是失望,于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

对女儿比较苛刻,那点微薄的工资给儿子买最好的衣服,最好的学习用品。

母亲不想儿子被别人瞧不起,一味在物质上满足孩子。

自己啃咸菜梗,一天的菜蔬也不到2块钱。

俗话说:

爱之深,恨之切。

如果儿子稍不听话,母亲就以暴力来对待。

在这种负重的母爱之下,张某的心理也发生变化了,他不想让同学看出自己来自贫寒家庭,于是说谎来伪装自己虚荣的心理。

想尽办法在老师同学面前当乖乖生。

那手机其实是他自己存钱买的,因为班上同学都有,他也不落后。

物质上攀比的心理让他的说谎越来越厉害。

「矫正措施」

根据上述分析,我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和张某的母亲保持经常的联系,一有情况就及时告知家长,并且和家长交谈,希望她不要用暴打来教育孩子。

和张某进行和风细雨的谈心,对他说谎的行为不公开批评,生活中学习上多关注他,让他更多专注学习,让他明白学习上的竞争才能树立在同学老师中的信任,而不是物质上的攀比。

在班上我还开设“说谎,我来说说”的讨论,在学生的自由畅谈中让张某明白说谎的危害。

慢慢地,张某也在不知不觉中远离了说谎,在同学中威信更高,还被选为校学生会干部,并顺利升入重点高中。

「评析」

 回头细想这份个案,我想起有位专家的话:

说谎的孩子不分好坏,好孩子同样存在着说谎的现象。

的确,与“坏孩子”的说谎不同,“好孩子”的说谎往往与人际关系相关。

他们常会违心地说一些话来赢得老师或家长的好感。

尤其是来自“问题家庭”的孩子,家庭的影响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由于他们的“谎话”更“高级”更不露痕迹而很少受到批评,再加上他们通常是老师的“红人”,我们即使发现了这些孩子“心口不一”也不会太在意。

“但是,就是这些‘小瑕疵’极有可能使这些‘好孩子’学会‘走捷径’,这对他们的成长很不利。

所以,作为班主任要从细微处关注,让学生更好的成长。

个案六:

等待长大也是行为矫正的一种方式

男生孙某,九年级学生,性格外向。

主要问题行为:

逃课,打架。

【行为表现】事件一:

周一的早上,我发现教室里一个位置空着,一看原来是新插班的学生孙某,马上电话联系家长,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

昨晚和母亲闹别扭离家出走了。

逃课可不是一般的问题行为,后来一查问,和邻班的男生一起逃课了。

逃课的原因是:

一时兴起,觉得读书无聊。

两人无聊的在街上逛,后来和不读书的社会青年一起去水库玩水,连家也不回。

事件二:

初一(5)班的某一男生被外面青年打了,政教处顺藤摸瓜查问,这起事件的幕后是孙某策划的。

原来,有人说看一(5)班的某生走路很拽不爽,就决定教训他一下,他们去找孙某帮忙,孙某爽快的说帮可以,但责任得你们自己负。

没想到当天下午,那个一年级的学生在回家的路上被校外人打的很严重,对方家长来学校闹并报警。

【行为分析】

孙某来自一个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

但家长工作忙,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生活。

他从小学起就被父母送到全封闭学校学习。

成绩还是挺不错的,初一被实验中学录取。

但是他极不喜欢这种没自由的学生生活,一次次要求转学,父母不答应,于是孙某就想劲办法让父母同意换学校。

课堂上不是违犯纪律、打扰周围同学学习,就是趴桌子打磕睡,极其严重的厌学情绪。

实验学校以不适应为理由联系家长要求其子退学。

于是,家长辗转法子让孩子转到我们学校,很有缘成了我的学生。

得知这么复杂的学习历程,这么问题的学生,我倍感郁闷。

「矫正措施」

面对这种现象,我想出一系列办法解决。

于是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想应该通过观察,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

“我们希望今后办教育的人要打破侦探的技术,丢开判官的面具。

他们应当与学生共生活,共甘苦,做他们的朋友,帮助学生在积极活动上示走。

”在他犯错的时候,我并没有立即就是劈头盖脸的一顿批评。

而是找机会与他个别聊天。

了解他犯错时的想法,帮助他解决问题。

让他感受到老师和他的距离很近!

从而也使老师的教诲能被他接受。

只要正当理由,家长同意,我均同意他的请假。

其次,在学习上,帮助他有活动成功的体验。

因为这名学生能力不错,能唱能说。

只是厌学情绪太浓,除了学习,对于他身上的其余长处,则帮助他打开眼界,认清自己,尽量让他在班级中有展示的机会,有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毕业前我专门让他策划一次《青春飞扬》为主题的班会课,他由准备到主持到表演样样能成。

还根据他的特长特在班上开设了一次《仪表仪容从我做起》的讲座。

后来他顺利的毕业了,升入高一级学校。

「评析」

一个人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特别是尚未成熟的孩子。

虽然工作中时有反复,但是作为老师,一定应有耐心,坚持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工作中仍需摸索规律,寻找途径,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成长从而切实转化问题学生。

在他毕业之后,我和孙某常在他们班级的群里碰到,现在的他已经安静多了,感觉自己长大了,懂事了。

个案七:

关爱的力量是行为矫正的主动力。

女生张某,九年级学生。

主要问题行为:

偷窃行为。

【行为表现】事件一:

七年级的某个中午,我正在教室值班,突然教室门口闪现两个人,我出来一看原来是同事戴老师和学校小卖部的女老板。

她们是来认人的,小卖部的监控录像翻出来发现常有个女生不付钱拿东西就走人了。

一查证,确实是我班的女生张某。

我大为惊讶,但是我不动声色的,私底下把她叫出来问,在我的严厉责问下,她承认了,毕竟监控是事实。

好几次去小卖部乘人多时,她就顺手拿走了饮料糖果等小零食。

【行为分析】

张某来自一个问题家庭。

父母离婚,父亲重组家庭,张某法院判给父亲。

父亲做生意常年几乎很少在家,后母对她关心很少。

平日在家时,都是她一个人守着一个大房子,吃饭洗衣读书都是她一个人自己管自己。

吃饭常是有一顿没一顿的。

零用钱也是时有时没的,更多时候是在家楼下的面店赊点吃吃,然后再由他父亲回来时结账。

在小学时,成绩差,个人卫生不讲究,班上同学都不喜欢她。

「矫正措施」

听着张某的故事,我不禁有点心痛。

这么小的孩子就要饱尝生活的艰辛,失去母爱的孩子好可怜。

于是,我就开始多关注她,了解她的内心世界。

尽管她的学习底子薄,数学只有9分,但是我却更多的鼓励她,让班上同学多多关心她。

在她犯错的时候,我并没有张扬她的错误,而是帮她保密。

我让她写下犯错的次数,算好多少钱,我帮她还给小卖部。

了解他犯错时的想法,在生活中多关心她,让她感受到老师并没有放弃她。

其次,我多方面联系张某的母亲,当我知道张某的母亲对孩子一直都是放心不下,毕竟孩子是母亲心头的肉。

和她母亲多多交流,分析缺失母爱的严重性。

后来,她的父亲因为生意问题躲帐在外,她的母亲向法院申请争取了对张某的抚养权。

孩子重新回到母亲的身边,渐渐地,我发现张某脸上的笑容更多了,虽然成绩不如意,但是她却越来越融入这个班集体,个人卫生讲究了,身边的朋友也多。

「评析」

有首歌唱的好“有妈的孩子是个宝”!

不错,重回母亲怀抱的张某找回了快乐,找回了自信。

张某和母亲在一起生活上是拮据点,但感觉亲情的温馨。

我不得不深深感叹母爱的伟大。

现在张某顺利升入职高,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幼师专业,读书挺认真,过的也开心。

个案八:

疏导换位是行为矫正的合理方式。

女生王某,八年级学生。

主要问题行为:

早恋、逃学。

【行为表现】事件一:

某个下午,突然召开班主任会议,得知七年级的一位女生留下书信和早恋的男生一起逃学了。

王某是班上长相漂亮的女生,也是心“野”的女生。

和高年级的男生因为网络而认识,于是就相约逃学。

【行为分析】

该女生在小学时就属于风云人物,智商是数一数二的,考试成绩年级段十名内。

她来自一个经济优越的家庭。

父母自小对她宠爱有加,王某自小聪明伶俐,是个人见人爱的小女生。

从小到大就有一种优越感,而且交际能力强。

家庭条件好,接触网络的时间也早。

于是在网络上认识了很多所谓的朋友。

时常结伴在周末出去游玩。

父母对她也比较放任自由,只要孩子喜欢的没有不同意。

这种自小滋长的优越感让她的心越来越野。

一段时间迷上某个高年级男生,无心学习,成绩直线下滑。

父母发觉后,稍加批评就承受不了。

于是和几个朋友一起逃学。

「矫正措施」

学校政教处班主任家长联合出动,找回了那位女生。

王某由母亲带回家稍作休息,及时调整。

班主任及时联合家长密切配合,可谓是批评+劝说+交心+鼓励,经过多方努力,那女生思想开通了,明白自己的错误所在。

早恋发生后,宜疏不宜堵,应该加强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清醒认识自己成长发育过程的主旋律。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处理:

(1)大胆进行青春期教育,消除神秘感。

(2)理解、尊重、爱护、巧用“降温术”,进行“冷处理”。

(3)转移注意力,防患于未然。

借助紧张有效地课内学习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充实生活,使他们无暇顾及于此。

慢慢的那女生回到了正常的学习轨道,成绩又回到级段前列。

「评析」

“早恋”很正常的现象,我们班主任要采取使天性不被压抑而能合理发展的疏导方法,让她们明白“爱情方舟向前划动一步,学习往往就倒退两步”和“无情未必真豪杰,只是未到谈情时”的道理。

懂得真爱,如何去爱,从而领悟爱的真谛,自觉用理智控制感情,从早恋的情感中解脱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