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赢家和输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85479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赢家和输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一章赢家和输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一章赢家和输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一章赢家和输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一章赢家和输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赢家和输家.docx

《第一章赢家和输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赢家和输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赢家和输家.docx

第一章赢家和输家

第一章赢家和输家

人不可以被教,只能帮助他发现自己。

——伽利略(Galileo)

每个人生来就拥有崭新的生命以及赢取胜利的能力。

每个人都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观看、倾听、接触、体会和思考周围的世界。

人人都有其独特的潜能——先天的才能和不足。

每个人都可因自己的天赋条件而成为一个杰出的、有思考力、有觉察力、有创造力的成功者——一个赢家。

“赢家”(winner)和“输家”(loser)这两个名词具有多种意义。

我们认为一个人是赢家,并不是说他胜过别人。

不论是作为个体还是社会成员,赢家都是指一个确实可靠、值得信任、敏锐而且真诚坦率的人,他能够对情境做出真实的反应;输家则是一个无法对情境做出真实反应的人。

马丁·布伯(MartinBuber)所讲述的那个关于犹太牧师的古老故事说明了这个观点。

那位犹太牧师在临终时发现自己是个输家。

他哀伤在来世的时候,别人不会问为什么他不是摩西,而只会问为什么他不是他自己。

[1]【译者注:

这是马丁·布伯在《哈西德遗事》(TalesoftheHasidim)一书中讲述的犹太牧师苏斯亚(ZusyaofHanipol)的故事。

在这里用以说明一个赢家并不一定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物(如摩西),真正的赢家是那些自我实现的人,是那些成为了真正的自己的人。

极少有人是绝对的赢家或输家,成功或失败都只是程度问题。

然而,一旦一个人踏上了朝向成功的旅途,那么他获得成功的机会就会变得更大。

本书的目的就是要促进这一成功之旅的达成。

赢家

赢家具有多种不同的潜能。

对赢家来讲,成就并不是最重要的,真实才是最重要的。

一个真实的人通过了解自己、做自己来体验自己的内在真实面,同时使自己成为一个可靠、敏锐的人;他不仅实现自己的独特性,也欣赏他人的独特性。

赢家不会将生命虚掷于自己应该如何的想像中,而是做真实的自己。

他们不会耗费精力刻意去表现什么、伪装某种姿态或控制别人。

他们能够坦诚地面对自己,而不会做作地讨好别人或者引诱、激怒别人。

他们明了“爱”和“装作去爱”的差别,“愚笨”和“故作愚笨”的差别,“有学识”和“装作有学识”的差别。

他们不必将自己隐藏在面具后面,抛却了不真实的卑下或优越的自我形象。

自主(autonomy)并不会使一个赢家感到威胁。

每个人都有自主的时刻,有时它会转瞬即逝,而赢家却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保持这种自主性。

他们也许偶尔会让步,甚至失败,但即使是往后退却时,他们仍能坚守着最基本的自信。

赢家能够独立思考和应用自己的知识。

他们能把事实与观点区分开,不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全知全能的人;他们会听取别人的意见,评价他人的观点,但最终由自己下结论。

尽管他们景仰别人、尊敬别人,但是绝不会被别人完全限定、推翻、束缚或者威吓。

赢家不会耍出“无助”的把戏,也不会“怪罪别人”,而是自己负担起生命的责任。

他们不会让别人虚妄地驾驭他们,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可以做自己的主人。

赢家善于把握时机,并对情境做出适当的反应,同时保全别人的意义、价值、福利与尊严。

他们知道凡事都有定期,万务都有定时。

进取有时,驯顺有时;

合群有时,独处有时;

争斗有时,友爱有时;

工作有时,娱乐有时;

哭泣有时,大笑有时;

抵抗有时,退缩有时;

言语有时,静默有时;

急进有时,静候有时。

时间对于赢家来说是珍贵的,他不会虚度光阴,而是随时随地善用时间。

活在当下并不意味着他愚蠢地忽视过去或者无法迎战未来,相反,他了解自己的过去,对现在有清醒的认识,并对未来充满期待。

赢家了解自己的感觉和能力的限制,并对这些毫无畏惧。

他不会被自己的矛盾或冲突击败。

作为一个真实的人,他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在生气,也能在别人生气的时候静听对方发泄。

他能付出感情,也能接受别人的感情;他能爱人,也能被爱。

赢家能自然地做一切事情,他不会按着刻板的公式行事,当情况需要时,他能改变自己的计划。

赢家对生活满怀热情,他享受工作、娱乐、食物、人情、性以及自然的一切。

他可以坦然地欣赏自己和他人的成就。

赢家能自由地享受一切,也能延迟这种享受——他能暂时严格约束自己,以期在未来得到更多的快乐。

他不畏惧追求自己的理想,也能很恰当地朝向目标努力。

他不必通过控制别人来获取安全感,也不会把自己置于迷茫的路上。

赢家关心这个世界与人类,他不会对一般性的社会问题袖手旁观,而是关切、怜悯并致力于改善生活现状。

即使面临国家或国际上的灾难,他也不会认为自己是个完全无能的人,他会尽力使世界变得更美好。

输家

人类虽然具有赢取胜利的天赋,但也生来就很无助并且完全依赖周围环境。

赢家能成功地由全然无助转变为独立自主而后达到相互依赖;输家则不然,他们接受无助与依赖,逐渐开始逃避生活的责任。

我们都知道,几乎没有人是绝对的赢家或输家,多数人在某些方面是赢家,在另一些方面是输家。

童年的经历影响一个人未来的成败。

不能恰当地处理对依赖的需要、营养不良、残酷的经历、不愉快的人际关系、疾病、经久的失望、不当的身体照顾以及心理创伤等都是造成失败的因素。

这些经历会打断、延迟或妨碍自主性与自我实现的正常发展。

为了应对这些负面经历,孩子学会了操纵自己和他人,这种操纵的技巧日后难以摆脱,就形成了固定的模式。

赢家摆脱它们,而输家则紧紧地依附它们。

有些输家虽然自认为成功,但却又觉得不安、不快乐、感到受骗;也有些输家认为自己被彻底击败了,没有生存的目的,无法动弹,是个半死或等死的人。

输家可能还没有意识到他已经替自己做好了笼子,自掘坟墓,他就是自己最厌烦的家伙。

输家很少活在当下。

他的心思完全被过去的记忆或者对未来的憧憬占满了,他毁弃目前的一切。

输家活在逝去的回忆里,沉湎于过去的美好或不幸之中,固守着旧有的习惯或者哀悼过去的噩运,并为自己感到遗憾,把生活的不幸归咎于他人。

一个生活在记忆中的输家经常哀叹着“要是……就好了”:

要是我和别的人(而不是这个人)结婚就好了……

要是我干的不是这一行就好了……

要是我已经毕业就好了……

要是我长得英俊(美丽)就好了……

要是我丈夫已经戒酒就好了……

要是我生在富人家就好了……

要是我有更好的父母就好了……

一个生活在未来里的人,会梦想着有一天奇迹发生,从那以后他便能“幸福地生活”。

正如某些输家不去追求自己的生活,而是在等待——等待神奇的救赎,想像“当……时”生活该变得多么美妙啊:

当梦中的王子或公主来临时……

当学校放假时……

当孩子长大时……

当新的工作开始时……

当老板死掉时……

当我发财时……

相对于这种幻想神奇救赎的输家,另一种输家则长期生活在畏惧灾难来临的恐惧之中,想象着“若是”:

若是我失业了,不知……

若是我发疯了,不知……

若是某事降临到我头上,不知……

若是我跌断了腿,不知……

若是他们不喜欢我,不知……

若是我犯了错,不知……

这些输家把注意力不断地集中于未来,生活在焦虑中,他担忧着预想发生的不幸——不管是真实的或是想象的,譬如考试、付账单、风流韵事、危机、疾病、退休或天气等。

由于过分沉浸在这些想象中,从而忽略了身边确实可能发生的事情,一味地把心思放在与目前无关的幻想中,他的焦虑遮掩了当前的现实。

结果,他无法以自己的方式观看、倾听、感觉、体会、接触或思考周围的世界。

输家的知觉既不完整也不正确,他无法把自己的潜能在环境中完全发挥出来。

就像是透过三棱镜去看事物一样,他扭曲了自己和他人,从而限制了自身应对真实世界的能力。

输家耗费极多的时间去刻意表演、假装、操纵,固守着孩童的角色。

他们花费精力去维持一个面具,经常表现出虚假的姿态。

卡伦·霍妮(KarenHorney)说:

“滋长假我通常会牺牲真我,真我会被鄙视,充其量也只会被视为穷亲戚。

”[2]虚假做作的输家,注重自己的外在表现甚于内在真实。

输家压制了自身自然、恰当地表现全部潜在行为的能力,他们可能不知道这世上还有更富有成效、更能自我满足的人生之路。

输家害怕尝试新的事物,而是固守自己旧有的地位。

他们不断重蹈覆辙,不仅复制自己的错误,也复制他们家庭和文化的错误。

输家难以付出感情,也难以接受感情。

他无法与别人保持亲密、诚实和直接的关系,相反,他试图操纵别人以使其符合自己的期望,他也会调整自己去迎合别人对他的期望。

[3]

输家无法正确运用自己的智慧,而是错误地使用它去做“合理化”和“智慧化”。

所谓“合理化”就是他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借口,以使其显得合理;“智慧化”是指他用花言巧语来欺骗别人。

因此,他的潜能大都处于蛰伏的、未被了解和辨识的阶段。

就像童话中的青蛙王子一样,由于女巫的诅咒,输家过着一种并非出于自己意愿的生活。

转变的工具

当一个人想要发现并改变自身的“失败气质”、希望自己更像个赢家时,他可以利用格式塔实验(gestalt-typeexperiments)和交互作用分析(transactionalanalysis)来帮助自己实现目标。

这是解决人类问题的两个新的、令人激动的心理学途径。

前者由弗雷德里克·皮尔斯(FrederickPerls)博士提出,后者由艾瑞克·伯恩(EricBerne)博士发展而来。

皮尔斯1893年生于德国柏林,当希特勒掌权时,他离开了祖国;伯恩则于1910年生于加拿大蒙特利尔市。

两人都接受过精神分析的训练,都从传统精神分析学派中分离出来,都在美国建立了极大的声望与威信。

我们研究过伯恩和皮尔斯的学说,也乐于采用他们的方法——因为他们的方法确实有效。

在本书中,我们希望展示:

交互作用分析的理论加上我们自己设计的实验,以及取自格式塔疗法的精髓是如何应用于发展和加强“胜利气质”的。

我们相信每个人,至少在人性的某个层面上,都具有成为“赢家”——成为一个真实的、有活力和有洞察力的人——的潜能。

弗雷德里克·皮尔斯与格式塔疗法

格式塔心理学并非新理论,而格式塔疗法则是全新的。

皮尔斯博士运用格式塔心理学的原理和发现,创建了格式塔疗法。

“格式塔”原为德文,其大致意思是组织化的、有意义的整体结构。

皮尔斯把多种人格特质视为缺乏完整性的断片,他声称:

人们通常只知道自己人格的几个方面而非整个自我。

例如,一个女人也许不知道,或许她不想承认,她的行为有时候像她的母亲;一个男人也许不知道,或许他也不想承认,有时候他希望能像孩子一样大哭一场。

格式塔疗法的宗旨是帮助人们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即帮助一个人明了、承认、恢复和统合破裂的断片。

统合可以帮助一个人由依赖转变为自我满足;由外在权威的支撑转变为内在真实的支柱。

[4]具体来说,拥有内在支柱就意味着一个人能独立应对各种情况,他不再依赖外界支柱(如配偶、学位、工作职位、治疗师、存款等),相反,他发现他所需要的已在自己身上,他可以依赖它们。

根据皮尔斯的学说,拒绝这种认知的人是神经症患者:

我称神经症患者为一个

把自己的潜能用于操纵别人,

而自己却停滞不前的人。

他控制别人、妄用权力,

当他无法发挥自己的能力时,

他动员亲戚、朋友来帮助他。

这样做的原因是:

他无法独自承担起成长带来的紧张和挫折。

另外:

冒险也是件危险可怕的事,所以他对冒险也不予考虑。

[5]

格式塔疗法中常见的一些方法是角色扮演、夸大症状或行为、运用幻想、留在目前状态(亦即体验现状的原则)、使用“我”而不是用“它”以此作为一种对行为负责的方法、学习光明正大地与人说话而放弃暗中数落别人的习惯、明了自己的感觉,以及学习“驻足于感觉”(staywithfeelings)直到了解这些感觉并且把它们整合起来为止。

[6]

让很多人最难理解的就是皮尔斯的特殊形式的角色扮演法(role-playing)。

角色扮演在心理学的应用中已不是新的方法。

早在1908年,雅各布·莫雷诺(JacobMoreno)博士就致力于研究这种方法,也由此兴起了多种团体治疗和辅导的技术。

他于1919年创用“心理剧”(Psychodrama)一词来表示如何引导人们以他人的身份,从不同的角度把问题表演出来。

[7]

与莫雷诺相比,皮尔斯在治疗病人时很少引入其他人进行角色扮演。

他认为把其他人牵扯进来,将“附带引入他们的自我幻想和诠释”。

[8]因此,皮尔斯要求病人自己运用想象力,把人格的各个断片表演出来。

他关注的是病人现在如何表演,而不是他们为何这样表演。

虽然这种角色扮演有各种安排形式,但是皮尔斯的“双椅技术”确实是独具一格。

这一方法需要:

(1)“头痛的位子”,也就是给病人的椅子,代表病人想治疗的问题;

(2)摆在病人对面的空椅子,在这个位子上,病人投射自己的内在自我;(3)一盒擦眼泪、鼻涕的纸巾。

“双椅技术”这个方法曾经用在一位教师的身上,她自认为自己友善且乐于助人,但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没有一个亲密的朋友。

虽然她否认自己有过任何愤怒的感受,但她的惯用语是“你应该为此感到歉疚”和“我为所有像你一样的人感到惭愧”,别人听她这么说,都会感到一种威胁和敌意。

这位教师扮演分裂的断片时,在“头痛的位子”扮演“友善的自我”,在对面的椅子上想象地扮演“愤怒的自我”。

当她转换角色时,也要转换椅子。

于是逐渐形成下面的对话:

头痛的位子: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到这里来,我总是很友善,又乐于助人。

对面的位子:

你根本就知道原因,你没有一个朋友。

头痛的位子:

我不明白我为什么没有朋友,我总是为别人做事情啊。

对面的位子:

这就是你的问题。

你总爱做个“慈善的女政客”,你让每个人都觉得对你有所亏欠。

不久,她的声音变得尖锐高昂。

当她坐在“头痛的位子”时,她大声抨击有关“慈善女政客”的评语。

然后她对自己的攻击性感到很惊讶,她不相信地说到:

“我从不知道我会这样生气。

”虽然别人常看到她人格中的这一面,但对她而言这确实是第一次承认,发怒和热心助人是她相对的两个特性——两个正好相反的性格。

有时,人们只知道自己单方面的个性,就像上例中的教师一样;有时,人们也可能知道自己的两面性,他会说:

“我或者像高飞的风筝般情绪高昂,或者极度沮丧。

”或许他也会说:

“我要么很愤怒、带有攻击性,要么很害怕并充满疑惑。

一个人的人格若是分化成了两极,就会以“非此即彼”(either/or)的形式表现出来——傲慢自大或无用无能,残暴不仁或无依无助,阴险狡诈或正直仗义。

当一个人陷入了这样两股相对的力量的冲突时,他就是在和自己作战。

利用皮尔斯的角色扮演法,相对的力量将会消除、互相妥协或者至少能认清彼此。

利用这种“双椅技术”,一个人可以认识自己的内在断片,他利用自己的对白,扮演各种角色以及转换位子的同时转换角色来发现这些断片。

他可以扮演人的角色——孩提时的自己,目前的自己,自己的母亲、父亲、配偶或者老板;也可以扮演一种生理症状——溃疡、头疼、背疼、手出汗、心悸等;甚至还可以扮演一个梦中的物件——一件家具、一个动物、一扇窗户等。

利用“双椅技术”的角色扮演,也可以澄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其做法是你想象某个人坐在对面的空椅子上,你告诉他你心中真正的想法;然后你扮演那个人,并以那个人的身份做出回应。

在这个过程中,潜在的怨尤和情感通常会浮现出来,问题因而获得了解和解决。

也可以对梦的不同部分进行角色扮演,从而达到自我觉察。

按照皮尔斯的说法,“梦是人格统合的最佳途径。

”[9]

……梦的每个不同部分都是人格的断片。

既然我们的目的是使每个人成为一个整体、一个没有冲突而完全统一的人,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梦的不同断片统一起来。

我们必须再度获得这些投射的或分裂的人格断片,我们也必须再度获得藏匿在梦中的潜能。

[10]

或者从另外的角度看,整个梦就代表这个做梦的人,梦中出现的人和物都是他的某个方面。

通过对梦中出现的人或物或梦的一个断片进行角色扮演,梦所附着的实际意义就浮现出来了——不是分析出来的,而是揭示出来的。

举例来说,有个人重复做一个梦,梦中总是有张桌子。

当治疗师要求他想象自己就是那张桌子时,他抗议道:

“多荒谬,我又不是桌子!

”经过一再的鼓励后,他克服了胆怯的情绪,开始表演——“我是一张大桌子,我身上被人们堆满了东西。

他们在我身上堆东西、写字,用笔尖刺我,他们只是不断地使用我,而我无法动弹……”后来,他说:

“对,我就是桌子!

我就像桌子一样,每个人都来利用我,而我就待在那里被人利用!

在格式塔疗法中,人们的情绪和认知上都会得到顿悟,但更侧重前者。

情绪上的觉察就是一个人说“啊——”时的那个自我发现的瞬间。

皮尔斯将“啊——”的经验描述为:

“某件事敲对位置的时候。

格式塔治疗结束时,必有一声‘啊——’,而那正是认同冲击的一刻。

”[11]认知顿悟随着资料的收集而出现。

艾瑞克·伯恩与交互作用分析

在交互作用分析中,人们的情绪和认知上都会获得顿悟,但更侧重后者。

交互作用分析是一种思考的过程,通常会使用分析的方法,在这种治疗中一个人常会得到这种结论:

“哦,原来如此!

根据伯恩博士的说法,其理论的发展得益于他对病人接受新刺激时的行为变化的观察,这种刺激可以是一句话、一种姿势、一个声音,这些变化包括面部表情、说话音调、语句结构、举动、姿态、面肌抽搐和举止、步态等。

在一个人的内部好像有多个不同的自我,有时,这些内在自我中的某一个似乎控制着病人的整个人格。

伯恩观察到这些不同的内在自我以多种方式与他人沟通。

他分析了这些沟通的方式,发现有些沟通具有暧昧不明的动机,个体将这种沟通作为操纵别人进入心理游戏和扭曲的工具。

[12]他也发现人类按照预定的方式表现行为,就好像在舞台按照脚本进行表演一样。

这些发现和观察使伯恩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交互作用分析(TransactionalAnalysis,缩写为TA,也称为沟通分析)。

最初,沟通分析是一种心理治疗的方法,它与格式塔疗法一样较适用于团体。

在团体的背景下,它能使团体成员更了解自己和自己的人格结构、与他人沟通的方式、自己所玩的心理游戏以及演出的脚本。

这种觉察使他们将自己看得更清楚,因此,他们能改变他们想改变的地方,加强他们想加强的地方。

“转变”开始于治疗师和来访者之间的双边合约。

这项合约可能是关于症状(如脸红、冷感或头疼)的缓解,也可能是重获对某些行为(如酗酒、虐待孩子或者考试失败)的控制能力。

它可能关注目前特殊症状和行为的起因,即童年经验——孩童时代是否曾经被藐视、抛弃、纵容、忽视或虐待[13]。

这种合约性的方法保护了来访者自我决定的权力,也使来访者能够知道何时合约完成了。

沟通分析不仅是心理治疗的有效工具,它也燃起了人类以思考方式研究行为的希望。

它呼吁使用简单、直接的字眼以及通俗用语来替代心理学和科学的名词或术语。

例如,在沟通分析中,人格主要的三部分就称为父母自我、成人自我和儿童自我。

沟通分析是以推理的方式来了解行为,其基本假设是:

任何个体都能学习自我信任、自我思考、自我决定及自我表达。

它的原则可以应用于工作、家庭、学校、邻里——任何人际交往的场所。

伯恩认为,沟通分析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在人格的情感和认知成分之间建立起最开放和最真实的沟通渠道”。

[14]当这个目的达成时,一个人就能够妥善运用自己的情感和智慧,而不至于只用其中一方面而牺牲另一方面。

格式塔技术能加速这个过程的达成,特别是在情感的层面上。

本书中每章所附的练习和实验,都是为帮助读者应用这个理论而精心设计出来的。

我们建议读者看完每一章后,先把与前文有关的练习和实验浏览一遍,将那些有趣而又能完成的部分即刻做完,之后再完成与你个人有关的部分。

本章小结

如果一个人不明了自己行为或感觉的方式,那么他的精神生活必然是贫乏的。

由于缺乏基本的信心,这种人会在相互冲突的内部力量之间来回摇摆。

这样的人是不完整的,因为他自我的各个部分——智慧、情绪、创造性、身体感觉或者某种特殊的行为——是相互疏离的。

如果一个人开始觉察并朝着成为完整的人而努力,那么他的精神生活就会变得丰富多彩。

决定做一个赢家的人会允许这样的洞察。

通过这种洞察,他会发现自己能够越来越多地依靠自身的能力来理解和判断各种事物。

他会不断地发现自我、更新自我。

对于他而言,生活不只是获得更多,还要更好地成长,赢家会快乐地活着。

实验和练习

1.特质问卷

迅速浏览下列特质列表,在与你相符的特质前打“√”,与你不符的特质前打“×”,你不能确定的特质前打“?

”。

()喜欢自己()不能固定一个职业

()害怕别人或害怕被别人伤害()相信自己

()人们可以信任我()经常说话不得当

()爱摆场面()欣赏别人

()通常说话得当()不欣赏自己的性别

()对自己感到不满意()对人生感到失望

()畏惧未来()不喜欢与人周旋

()依赖别人的看法()自己的才华尚未得以发展

()浪费时间()庆幸自己的性别

()运用了自己的才华()经常做错事

()自我思考()致力于解决公众问题

()明了自己的感觉()人们喜欢与我在一起

()不了解自己()胜任工作

()感到受围困()自我约束

()妥善利用时间()享受人生

()人们避开我()麻烦缠身

()对公众问题没兴趣()不喜欢自己

()享受工作的乐趣()享受自然

()不能享受工作的乐趣

现在看你所选的特质:

(1)是不是有了固定的模式?

(2)哪种模式是赢家、输家或是两者兼具的特质?

(3)哪些特质是你想改变的?

等你看完这本书,再回过头来看这个问卷。

重新查看自己所选的特质,然后努力去改变你决心要改变的特质。

2.赢家、输家的连续体

用下列三条线来评定你自己,判断:

(1)你对自己的感觉;

(2)你生命中已经完成的事情;(3)你与他人的关系。

线的一端代表彻底的输家,另一端代表彻底的赢家。

●你对自己的感觉

输家————————————赢家

●你对一生中已完成的事情的感觉

输家————————————赢家

●你对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的感觉

输家————————————赢家

△你满意你所选的位置吗?

△如果不满意,你打算怎样去改变?

3.角色扮演一组内在对白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有一组对白萦绕在你的脑中,使你无法睡着,无法集中注意力想别的事情,无法听别人说话。

你需要觉察此对话的意义。

●注意“听”,是谁在你脑中说话?

你是在和一个特殊的人说话吗?

●现在,把这组对话公开。

面对面摆两把椅子,利用皮尔斯的角色扮演法(“双椅技术”),大声说出这组对话,同时在适当的时候,转换椅子。

●试着给这组对白下个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