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族植物学发展与研究概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83822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民族植物学发展与研究概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我国民族植物学发展与研究概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我国民族植物学发展与研究概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我国民族植物学发展与研究概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我国民族植物学发展与研究概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民族植物学发展与研究概况.docx

《我国民族植物学发展与研究概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民族植物学发展与研究概况.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民族植物学发展与研究概况.docx

我国民族植物学发展与研究概况

我国民族植物学发展与研究概况

一、前言

民族植物学是一门研究人与植物之间相互作用的跨学科的科学。

它建立在植物学、生态学、语言学、药物学、农学、园艺学、经济学、民族学和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上,横跨这些相关学科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的专门研究领域。

民族植物学研究人类利用植物的传统知识和经验,包括对植物的经济利用、药物利用、生态利用和文化利用的历史、现状和特征。

它不仅是一门理论性的学科,而且是一门应用性的科学。

经典的民族植物学研究主要从事民族植物学的调查、记载、编目和分析评价。

现代的发展趋势已将民族植物学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应用发展阶段,它可以应用于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诸多方面,也可以应用于村社的规划和持续发展方面。

民族植物学知识对于剧变的现代社会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民族植物学已经为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合理利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我国的植物资源和文化性异常丰富,我国劳动人民利用植物作医药、食品、建筑材料、日用品原料等的历史悠久,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民族植物学之根早已深植于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之中,中华文化为中国民族植物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丰富的内容。

民族植物学在中国发展的近二十年中,中国民族植物学的发展引起国际学术界的瞩目,中国的民族植物学研究已成为世界民族植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必将为国际民族植物学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因此对于我国民族植物学发展与研究的概况了解至关重要。

二、我国民族植物学概述

民族植物学研究的是各个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植物的认识和利用,以及人类活动与植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包括对植物的经济利用、药物利用、生态利用和文化利用的历史、现状和特征。

近年来,民族植物学发展成为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

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当地民族对植物和自然资源的使用情况及人与植物的相互作用,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研究不同民族对植物多样性的认识,及其对传统药用植物的使用情况。

民族植物学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突出的民族性和时空差异性。

中国的民族植物学研究是植根于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同创造的5000年文明的基础上,五十六个民族认同于统一的国家,和而不同的文化特质之中,各民族利用植物,保护生态和生计方式各不相同的地域文化差异特征。

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各民族(包括汉族)的传统利用植物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实现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生物与文化多样性,为我国国民经济现代化建设服务,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改善提高作贡献,是我国民族植物学研究的基本方向和任务。

民族植物学混合了许多学科的前沿学科,在植物学、生态学及人类学的知识基础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进行。

我国民族植物学在过去二十年中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植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保护区建设管理、传统医药知识的保护与新药开发、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物多样性管理与保护。

三、我国民族植物学发展

(一)我国民族植物学发展简史

在远古时代,当人们依赖于采集野生植物为食的时候,就同植物界建立了密切的关系。

中国在五千年的历史中,利用植物用作医药、建筑材料、食品、日用品材料有着悠久的历史。

民族植物的利用一直深深的植根于我国的文化中。

在中国古代医疗实践中,劳动人民通过自身的体验和研究,对天然药物和植物资源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不断地探索中,积淀下了宝贵的经验和资料。

近现代最先进入这一领域研究的是由我国药学界发起的对少数民族药物的研究工作。

1978年起,药学界学者们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发掘整理工作,在对藏药、蒙药、维药、傣药及其他少数民族用药进行广泛普及的基础上,提出了1200种民族药,从选择了一批重要的常用药品,编辑成册。

与此同时,具有我国特色的少数民族医院也纷纷创立,如西藏的藏医、内蒙古的蒙医院、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医院。

我国科学工作者对民族药物的植物学鉴定、化学成分分析、栽培、加工等也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民族植物学的理念从海外流传到中国。

我国民族植物研究届泰斗裴盛基先生在1982年发表了我国第一篇民族植物学论文《西双版纳民族植物学的初步研究》,随后,1987年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成立了民族植物学研究室。

虽然到现在民族植物学在我国的发展至今仅20余年的历史,但是在昆明植物研究所开创的早期,民族植物学研究就在我国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建立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先辈植物学家们,在从事植物调查、分类和引种驯化植物的研究过程中,十分关注资源植物、药用植物和农艺植物的研究和考证工作。

胡先骕创立了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云南工作站,同时,他经过20年的研究、编辑成我国第一部资源植物系统专著《经济植物手册》。

随后,中国民族植物学发展愈发繁盛,俞德骏、蔡希陶先生翻译并出版了德坎多的著作《农艺植物考源》。

并且率先在1955~1978年间开展对野生植物资源的调查;吴征镒先生在药用植物研究考证工作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并且完成了《植物名实图考》等中国古籍中的植物考订和《中华大典·生物典》的主持编纂工作。

在民族植物学研究领域,学术界前辈重视研究中国本土文化中的植物学知识,倡导关注与国计民生关系密切的植物资源研究和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作风,为民族植物学在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开创和发展播下了学术思想种子和准备了人才。

上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中国科学院组织过大规模云南热带生物资源考察。

1959年初,蔡希陶先生率领一批年青的科技人员奔赴西双版纳热带密林中,安营扎寨建立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在祖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从事植物学调查、引种驯化和建园工作,为我国民族植物学的开创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

到70年代未,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科学界也开始焕发新的思潮,为我国民族植物学诞生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和学术背景。

民族植物学经历过百年的发展,由西方传到东方,在我们这个拥有古老文明和新兴工业化发展的国家扎下了根,并非历史的偶然。

(二)我国民族植物学发展规模

1、学术研究队伍迅速壮大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民族植物学研究队伍也得到迅速壮大,一些专门性研究机构相继建立,科研能力显著提高。

为“民族植物学”研究的快速发展打好了基础。

1987年,第一个民族植物学专门机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民族植物学研究室成立。

如今,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植物研究所、云南中医学院民族药研究所、云南思茅中草药研究所等、一批以民族药研究为主体的研究机构,都相继建立,汇集了大批的研究人员。

另外,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江苏省植物研究所、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中国医学植物研究所、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中国医学生物研究所等单位都有一批热心的研究者。

从事“民族植物学”研究的人员,不仅有政府部门的,也有民间组织的;不仅有科研单位的,也有政府部门的,也有民间组织的;不仅有科研单位的,也有教育单位的,形成了一只来源广泛的科研工作者队伍。

2、学术交流阵地已经建立

在国内学术交流方面,中国民族植物学研究协会业已经成立,并定期召开学术会议,将分散在全国的学者们联系在一起,相互交流研究进展和取得的成果,互相启发,取长补短,促进了研究的深入。

为展示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中国科学研究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刊物《云南植物研究》曾出版过专刊,其他专业刊物也都看在过这方面的论文。

昆明植物研究室还建立了自己专门的网站,不断发布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在国际学术交流方面,国内积极发展,创立了各种学术交流论坛。

在2002年在杭州首次成功的举办中国民族植物学学术与产业发展研讨会之后,中国民族植物研究协会在云南西双版纳组织了第二届中国民族植物研究会暨首届亚太地区民族植物学论坛。

来自全国各地近百名学和美国、英国、瑞士、巴基斯坦、泰国、老挝、韩国等7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这次大型学术研究会。

并且形成了两年一次的机制。

3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民族植物学研究室为中国民族植物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从起步到逐步完善都做出了国内外一致公认的重要贡献。

在学科内容与研究方法的定位、研究方向与任务定位、民族植物学理论的创新与发展、的民族植物学研究,从起步就确定了调查编目、定性描述、推动民族植物学在我国的发展和国际交流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定量评估和应用民族植物学研究相互衔接的“四位一体”的学科思想,避免和减少了学科发展中的弯路和困惑。

我国民族植物学研究20年前从云南起步,现在已经扩展到全国大部分省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各省、市、自治区,从事民族植物学研究的机构和专业人员已经大幅度增长,特别是一些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自然保护机构都纷纷投入民族植物学的研究行列。

昆明植物研究所建立民族植物学研究室以来,一直致力于学科建设、普及和人才培养工作和国际学术交流,经过20多年努力已经发展成为国际民族植物学研究的一支重要科研力量和合作伙伴,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自1992年以来,我国通过派遣专家和到国际组织任职等方式帮助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越南、老挝、缅甸、泰国、蒙古、不丹等国家培养人才,帮助工作,协助建立民族植物学机构等,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好评和尊重。

四、我国民族植物学研究概况

(一)我国民族植物学研究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植物资源异常丰富的国家,仅高等植物计有35000多种;我国又是文化多样性极其丰富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认同于统一的“多元一体文化”的一个国家之中。

我国自古以农业立国,五千年文明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

我国劳动人民利用植物于饮食、医药、纤维、木材、香料、染料、花卉、民俗、文化、环境保护,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是世界上保存完好,从未中断过的极少数古老文明国度之一,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民族植物之根早已深植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之中,为中国民族植物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丰富的内容。

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人们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形成了广阔的市场,民族药、土特产产业已成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

民族植物学研究对挖掘土特产新品种与品种的潜在价值起着十分重要作用。

目前,开展民族植物学研究的重点应放在民族药、土特产二个方面。

民族植物学可以而且能够为我国数以万计的植物种类在民族民间传统利用的悠久历史中,发现和验证它们的科学依据和现代应用价值,为产业发展,特别是正蓬勃兴起的以野生植物原料为依托的产业不断提供新的植物药品、保健品、天然安全的香科化妆品、天然食用色素和染料、植物胶、植物纤维、民族传统植物工艺产品、乡土观赏艺植物以及特种森林产品、城乡环境保护植物材料等等

(二)我国民族植物学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方面,我国的民族植物学工作者已不仅仅局限于资料的查证、实地调查、分析化验、室内分析等传统方法。

而是针对我国民族众多、分布地域辽阔、各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大都地形复杂、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蕴藏了许多独特的民族植物学资源的特点,分描述阶段、解释阶段、应用阶段三个阶段进行研究。

民族植物学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在历史典籍文献中存有大量的民族植物学信息,如《齐名要术》、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等。

借助历史典籍文献研究,考证和识别民族民间传统使用的植物的正确名称、起源、分布和用法,以及相关的文化、生态、社会内容。

2、田野访谈

采取人类学的取样方式,选择历史悠久、传统文化丰富的民族社区作为研究对象,信息报告人一会施行传统纺织或染色体的传人、工匠、组长、采集能手、老人、宗教人士、村社干部及“村社能人”等为主,人数在30~50人不等,这些人成为关键人物。

可采用结构式、半结构式访谈和参与方法进行调查。

调查的内容主要是什么植物、谁使用、什么时间采集和开花等生物特性、植物的生活环境等生态学特征、如何繁殖和使用方法、为何使用。

通过访谈,记录传统利用民族植物资源、管理和保护的知识、经验和技术;分析传统使用的民族植物资源对民族文化、社会、经济作用和民族之物资源的动态变化情况;探讨民族之物资源保护的出路、对策以及发展生计的方法。

3、民族植物学编目

民族植物学编目已经成功应用与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中,主要对研究地的植物学名、中文名、当地名、用途、用法、采集方法,开展生物多样性评估和编目,并同时考察当地的生态环境状况。

4、定量评估法

为量化民族民间使用的植物资源的使用效率、效果、资源量和植物资源保护策略,应使用生态学“样方法”调查研究传统使用的染色体植物资源存量,应用“大风排序法”、“聚类分析法”和“线性对数模型分析法”等,对传统民间使用的植物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潜力的初步评价。

5、民族之物资源化学研究

依据以上的调查分析,对民族民族间使用比较常见的、实际应用效果的植物资源进行色素化学分析,利用光谱分析和液相色谱法等方法研究民族植物资源的有效成分及其结构、有效物质的提取方法、稳定性评价及生产工艺,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三)我国民族植物学研究的重要性

最具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东西,往往最具有国际性,最具有生命力,这对我们的科学研究也是如此。

中国民族植物学的研究,中医中药的研究等等,往往能够成为世界科学界关注的热点,

1、中国在民族植物学发展中的地位

民族植物学这个学科在中国虽然发展较晚,但它所包含的知识和内容,早就蕴育在千百年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之中,特别像中国是一个具有5000多年悠久历史,又有56个不同的民族,又有在地理、气候和生物种类方面的多样化,重要的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在利用植物知识的积累是非常宝贵的。

民族植物学的根应该在中国,中国有丰富的民族植物学的宝库。

我国除少数民族外,汉族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民族,由于人口众多,而且长期居于统治地位,在其文化文明发展史中积累了非常多的宝贵资料。

例如在诸多本草著作中,就含有民族植物学的内容和地方志、民族风俗志、医书,或者许多小说杂文中均有很多这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就是属于民族植物学范畴。

2、民族植物学有助于中药走出国门

走向世界药用植物学在民族植物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是它维持一个民族的繁荣与昌盛。

各种本草学是我们国家的国宝,数百部不同时代的本草著作,反映了我国数千年来不同历史时期各民族在医药方面的发展。

按照西方医药界认为中医药不科学,因为它不符合西方医药学的要求。

但通过民族植物学的观点来看,人类利用植物的现象会涉及各个方面的因素,从植物功能的发现到制成药物,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过程,是一个综合全面的民族植物学过程。

因此,民族植物学这个领域能够为中医药走向世界开辟途径

3、民族植物学有助于各地区植物资源的开发

在我国的很多地区,要求改变自己地区的经济面貌。

要想开发当地的自然资源,民族植物学的研究将会给予很大的帮助。

通过它的研究可以选择出适合当地发展的资源植物,从而发展当地的经济。

四、我国民族植物学发展与研究的问题和策略

在我国民族植物学发展得仍很缓慢,主要集中在云南,因为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有民族植物学研究室,开展了云南少数民族植物学的研究。

但在其它少数民族植物学内容上所发展的内容比较少,大有潜力,非常值得我们去开发和研究。

我的建议是均衡发展个民族民族植物学,研究各个民族的民族植物资源,有利于民族植物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各民族经济均衡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已取得的研究经验和研究成果。

举行民族植物学学术研讨会,通过会议让人们熟悉了解民族植物学的内容、方法,以及发展经济中所起的作用,同时先行者们介绍他们的研究成果,作出示范,并交流讨论我国各地区民族植物学的现状和发展。

民族植物学是一门及其具有应用价值的学科,其研究不仅仅应该停留在理论的阶段,其研究应该包括研究描述到生产发展中,利用我国少数民族的地域以及气候条件优势,实现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产业化生产。

在二十多年来发展中,民族植物资源的价值日渐凸显,但由于很多少数民族地区仍然以传统的生产方式家庭散户型生产,劳动效率低下。

受市场经济冲击,很多民族地区的民族植物资源生产直处于低谷。

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的集约化生产模式;大力宣传,规范收购和销售渠道;对民族植物资源的利用进行科学研究,发展深加工产业;保护并充分利用当地民族植物资源的种质,大力培育优良品种。

实现对民族植物资源的持续利用;同时对栽培、管理过程进行科学研究,提高产量。

从而实现民族植物资源的复兴和进一步发展,使中国传统民族植物资源发扬光大。

在发展过程民族植物学发展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方法。

在发展的同时兼顾环境,才能依托本地丰富的生物资源环境和各民族的传统知识,融人现代发展策略和技术方法,发展民族植物学。

在实际种植过程中,除了考虑种植技术之外,政府部门应该制定政策切实保护当地居民获得利益的权利,通过经济上的保证减少原住民对野生植物资源的依赖性,同时通过立法,是原住民成为区域的保护者,保护公共资源,实现人与资源的平衡。

民族植物学是一门研究人与植物之间相互作用,现代的发展趋势已将民族植物学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应用发展阶段,那就是区域的经济规划。

中国可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植物标本数据库,应用于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指导各民族对区内植物的利用和开发过程。

它的建立能够使民族植物的研究有一个很好的对照平台。

从保护区民族植物现状来看,植物数据库的建立能够加强民族植物资源的保护。

深化保护区民族药用植物的研究,才能发挥民族药用植物的作用,改善保护区人们的生活。

系统地开发利用民族植物资源,不仅能发挥民族植物资源的潜在价值,还能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使得民族植物得到进一步的保护。

基于植物数据标本库平台,保护区民族植物的多样性对于保护区生态环境有很大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才能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当地的民族文化。

五、展望中国民族植物学的研究前景

民族植物学之根源于中国,创造出灿烂辉煌的古代华夏农业文明;一个多世纪以来,西方工业文明开创了民族植物学的研究,为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之间构建了一座通向未来的科学桥梁。

时代的使命为民族植物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遇和空间,在高新科技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发展的同时,为应对全球人口、资源、环境危机和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传统知识的价值体系和传统文化的作用愈来愈受到现代社会的重视,无数事实表明传统文明和传统知识正在全球范围内经历着一个复苏的新时期,民族植物学研究的任重而道远。

我国的民族植物学研究工作然起步较迟,但是前景十分美好。

我国悠久的历史,多民族的文化,丰富多样的植物资源,是开展这一领域研究的肥沃土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潮流,是推动这一学科发展的强大动力,党的民族政策和我国各族人民之间亲密无半的团结合作精神,是我国开展民族植物学研究的独特优势。

可以预料,具有我国特色的民族植物学研究工作,一定能够获得迅速的发展,使我国跻身于世界民族植物学研究的先进行列之中。

参考文献

[1]王锡华.中国民族植物学研究[E].潍坊.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6

[2]裴盛基,淮虎银.民族植物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裴盛基.民族植物学研究二十年回顾[A].云南.云南植物研究.2008

[4]淮虎银,哈斯巴根,王雨华,罗鹏,裴盛基.民族植物学认识的几个误区[A].植物学通报.2005

[5]张璐,苏志尧,倪根金.民族植物学的应用研究溯源[A]北京.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9

[6]周江菊,雷启义,张文华.尽快开展黔东南民族植物学研究[A].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

[7]张卫明,陈重明,钱学射.尽快地开展我国民族植物学的研究.[E]中国野生植物资源.第21卷第2期

[8]郝佳,杨宇明.建立自然保护区植物标本数据库对民族植物学研究的意义[A].安徽农业科学.2008

[9]黄澜,王辉丰.关于民族植物学研究的思考[A].海南.2003

[10]龙春林,王洁如.民族植物学—社会及文化价值初探[J].植物资源与环境,1994,

(2):

45~50.

[11]胡光万,龙春林坝漆的民族植物学与发展策略[A].林业科学.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