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I 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73136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I 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I 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I 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I 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I 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I 卷.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I 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I 卷.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I 卷.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5月)语文试题(II)卷

一、选择题(共2题;共4分)

1.(2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雨说》《乡愁》这两首诗的作者分别是郑愁予和余光中,他们都是我国台湾著名的诗人,《我用残损的手掌》的作者是戴望舒。

B.孔乙己、奥楚蔑洛夫、于勒这三个人物分别出自我国作家鲁迅的《孔乙己》、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

C.墨家经典著作《墨子》,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儒家经典著作《孟子》,较为完整地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论。

D.《唐雎不辱使命》《曹刿论战》和《邹忌讽齐王纳谏》均出自《战国策》,该书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33篇。

2.(2分)(2017七上·肇庆期中)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有些人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在他们发表见解的时候太咄咄逼人。

B.他是一个喜欢随声附和的人,总是有很多自己的想法。

C.这些小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更增添了节日欢快的氛围。

D.2014年度“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传递的正能量,将激励全社会人心向善,见贤思齐。

二、书写(共1题;共5分)

3.(5分)(2019八下·灌阳期中)将下面文字书写正确、工整、美观。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三、默写(共1题;共8分)

4.(8分)(2014·临沂)补写出下列文学常识或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骆驼祥子》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________,我们学过他的散文《济南的冬天》。

(2)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叙述了音乐家贝多芬、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和作家________的苦难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精神。

(3)

足蒸暑土气,________。

(白居易《观刈麦》)

(4)

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

(赵师秀《约客》)

(5)

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6)

但愿人长久,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7)

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则》)

(8)

________,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10分)

5.(10分)(2016七下·麻城期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公民的旅游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不断提高。

但从整体上看,我国公民的文明素质与快速发展的旅游业还不相适应。

七年级

(1)班举办“文明旅游”的语文综合活动,请你完成以下活动。

(1)

仔细观察下面一幅漫画,分别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画面并揭示它的讽刺意义。

(2)

2013年5月24日晚,网友“空游无依”发表一条新浪微博,他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有人用中文刻上“丁锦昊到此一游”,“空游无依”表示这是他在埃及最难过的一刻,无地自容。

微博发出后,舆论引起轩然大波。

请你也写条微博,谈谈你对“丁锦昊到此一游”事件的看法。

(30字左右)

五、名著导读(共1题;共7分)

6.(7分)名著阅读。

(1)

下列对名著内容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海底两万里》构思巧妙,情节惊险。

它主要讲述尼摩船长为了实现自己的发财梦想,乘坐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底探险,寻找沉船宝藏的故事。

B.《童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勇敢正直的阿廖沙,善良乐观的外祖母,自私残暴的外祖父,贪婪恶毒的舅舅们以及快乐的“小茨冈”和执着的“好事情”。

C.保尔是乌克兰一个贫苦工人家的小儿子,从小在苦水中长大,早年丧父,母亲替人洗衣、做饭来养家糊口,哥哥阿尔焦姆是个铁路工人;保尔12岁时,到车站食堂当杂役,干了两年,受尽了凌辱。

D.《名人传》叙述了音乐家贝多芬、雕塑大师米开朗琪罗和著名作家托尔斯泰三位名人苦难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同时也揭示了“苦难造就英才”的道理。

(2)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这四句诗出自《水浒》人物        (人名)之手,他因在         (地名)题写这首诗而被判死罪。

请再写一个有关他的故事:

         。

六、诗歌鉴赏(共1题;共10分)

7.(10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①。

能不忆江南!

〖注释〗①蓝:

蓼蓝。

一种草本植物,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

(1)

作者在这首词中用一个“

”字来直接赞美江南。

(2)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春来江水绿如蓝”。

七、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8分)

8.(18分)(2017七下·民勤期末)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爱莲说》作者________,是________时著名的哲学家。

(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可爱者甚蕃________                 ②亭亭净植________

③观而不可亵玩焉________             ④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

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6)写出两个莲花的别称________、________

八、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55分)

9.(25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说得明白一些,只要你不是聋子,只要你两只耳朵好好地贴在脸侧,打从你初生那一刻哇哇大哭起,你就在听,就不得不听;你学着听奶奶摇摇篮的声音,妈妈冲奶粉的声音,爸爸打喷嚏的声音;学着听开门、关灯、上楼梯、电话铃的响声。

这些随时在你身边发出的响声,你怎么会听不见呢?

你当然知道,声音就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而每一种声响,每一种声音,都代表了不同的意思。

从声音里,人学会了分辨、感受各种喜怒哀乐,也吸收了知识。

愉快动听的声音,带给我们快乐;嘈杂无聊的声音,则会使人痛苦。

从声音里,我们逐渐成长。

人有耳朵,听八方,加上眼睛,观四方。

用心听,用心看,也用心想,构成了一个丰富奇妙的世界。

(1)

如果将“你就在听,就不得不听”改为“你就在听,就得听”行不行?

为什么?

(2)

第一段中的划线词“这些”指代的是什么?

(3)

第一段最后一句话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作用是什么?

(4)

根据第二段内容回答什么是声音?

课文在说明声音时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

(5)

这三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0.(1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关于读书的目的,苏东坡的朋友黄山谷所说的话最妙。

他说:

“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他的意思当然是说,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

一人读书的目的并不是要“改进心智”,因为当他开始想要改进心智的时候,一切读书的乐趣便丧失净尽了。

②依黄山谷氏的说法,那种以修养个人外表的优雅和谈吐的风味为目的的读书,才是唯一值得嘉许的读书法。

③一个人的谈吐有没有“味”,完全要看他的读书方法。

如果读者获得书中的“味”,他便会在谈吐中把这种风味表现出来;如果他的谈吐中有风味,他在写作中也免不了会表现出风味来。

④我认为风味或嗜好是阅读一切书籍的关键。

⑤同一本书,同一读者,一时可读出一时之味道来。

其景况适如看一名人相片,或读名人文章,未见面时,是一种味道,见了面交谈之后,再看其相片,或读其文章,自有另外一层深切的理会。

或是与其人绝交以后,看其照片,读其文章,亦另有一番味道。

四十学《易》是一种味道,到五十岁看过更多的人世变故的时候再去学《易》,又是一种味道。

所以,一切好书重读起来都可以获得益处和新乐趣。

我在大学的时代被学校强迫去读《西行记》和《亨利埃士蒙》,可是我在十余岁时候虽能欣赏《西行记》的好处,《亨利埃士蒙》的真滋味却完全体会不到,后来渐渐回想起来,才疑心该书中的风味一定比我当时所能欣赏的还要丰富得多。

由是可知读书有二方面,一是作者,一是读者。

对于所得的实益,读者由他自己的见识和经验所贡献的分量,是和作者自己一样多的。

宋儒程伊川先生谈到孔子的《论语》时说:

“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1)

怎样理解第⑤段里画线句子的含义?

(2)

第⑤段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1.(20分)(2018·河北)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回忆齐白石先生

①我从小学戏,没有读过书。

一九五〇年与书香门第的后生吴祖光结婚。

后来,我成为齐白石老先生的干女儿。

齐老常常手把手教我画画,他还教导我:

“搞艺术也是表现自己,就如我画画、你唱戏,道理都是一样:

讲骨气,讲正义,有勇气,最重要的都是表现自己。

②我因演出繁忙,不可能在画画上画出成绩来。

但我在演戏上,是遵照齐老的教导做的,在舞台上我挺胸抬头唱戏,面向观众。

我演的节目,创造的人物,大都是一些争取自由、有正义感、有反抗精神的古今女性。

如《刘巧儿》中的刘巧儿,《杨三姐告状》中的杨三姐等。

放开手画画,挺起胸唱戏,这是我向齐老学画得到的最珍贵的启示。

③有一天,裱画家刘金涛陪我去齐老家学画画,恰好齐老一人在家。

金涛兄说:

“今天齐老可要好好教干女儿画画了。

”齐老让金涛铺好纸,高兴地把我叫到他身边,手里拿着一支笔:

“来吧,画一张。

”我心想:

“做艺术家就不能退后,这也算是第一课。

”于是我接过笔,放开了手,大甩笔画了一个小兔。

齐老高兴得像孩子:

“好!

好!

这个小兔画得有神,就是嫩了点,好!

”稍微停顿了一下,他接着说:

“我是看看凤霞有没有胆子。

画画的敢甩笔杆子,当伙计的敢端盘子,唱曲的敢扣弦子,当裁缝的敢下剪子。

凤霞有胆子,有艺术家的气魄!

④齐老是很重情义的。

记得他过九十大寿,我跟金涛兄去给他拜寿,他领着我来到后院,我看到北面墙上有个小洞,里边有一个牌位,写着“贤妻宝珠灵位”。

齐老默默鞠躬,我当然也照着做了。

齐老严肃地指着灵位说:

“这是你娘的灵位,我每天都要来看她,她跟我只是受罪了,没有享过福。

”齐老说着眼睛湿润了。

我感觉到齐老的感情是非常深的,平时几乎不流露。

⑤齐老对看门的老尹很严格,可是也不亏待他。

齐老说:

“对佣人要宽厚,有好处。

”老尹为人善良,老是拿着笤帚不停地打扫。

齐老不给他工钱,每月给他画张画,有时为了奖励,给他多画一张,老尹就知足了。

因此,祖光去齐老家,老尹总喜欢挽着祖光,去他的小门房看看齐老给他的画,他手里真有好画。

祖光从老尹手里买了不少画。

老尹对金涛说:

“吴先生大方,我说多少钱从不少给,有时多给了还不让我找钱。

”齐老不只对老尹这样,无论对谁,都一律同等对待。

⑥齐老在生活中始终保持着他当木工时的朴素习惯。

有一次,金涛和我陪齐老吃饭,一位梳着圆头的女佣人为老人端上一些饭菜,一盘豆豉辣椒,一碗腊肉素白菜汤,都是些小盘小碗。

金涛兄吃完,小声对我说:

“我没有吃饱。

”但我吃了两碗饭,喝了一碗汤,急着要看齐老画画。

齐老对秘书武大姐和我说:

“你们就是不考虑金涛是爱吃的人,我的小女儿凤霞吃什么都行,今天金涛肯定没吃好,下次请您去曲园吃。

⑦齐老有很多学生,老人画画时大家都围在一边看,老人一声不响门头画。

可是在大家不在的时候,他就边画边传授我如何用笔,如何调色,如何心里要有实物,手上才能疏能跑车、密不透风,画出实物的神采来,画得不像不要紧,可以定要神似。

他还说:

“你毕竟不是在照相,你是根据实物,经过你的画笔,再创造出你所想象的神采,这才叫艺术品的神韵,原封不动画出的桃子是匠气作品,要琢磨怎样画活了,看着已像离开了纸。

⑧也真是这样,看看齐老画的一篮子桃子:

那大桃压在简陋的篮子上,大胖桃子的丰满可爱,竹篮子的单薄负重都跃然纸上。

由此,能够看出齐白石的艺术家风度。

我看齐老画画,再仔细研究齐老的画,再回想齐老的教导:

“你画画跟唱戏一样,不可死学原搬,要记住花力气,下苦功,再创造,不能不进取啊!

”真是受益匪浅。

(选文有改动)

(1)在向齐老学习画画的过程中,“我”获得了哪些唱戏方面的启示?

(2)从选文第④⑤⑥段看,齐白石先生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3)请对选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①好!

好!

这个小兔画得有神,就是嫩了点,好!

②那大桃压在简陋的篮子上,大胖桃子的丰满可爱,竹篮子的单薄负重都跃然纸上。

(4)选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

九、命题作文(共1题;共5分)

12.(5分)(2018九上·浦东月考)写作题目:

从来没有这样

要求:

①字数在600字以上的记叙文;②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班名等,请用A老师、B班级、C学生等字样代替;③请注意字迹端正,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题;共4分)

1、答案:

2、答案:

二、书写(共1题;共5分)

3、答案:

三、默写(共1题;共8分)

4、答案: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10分)

5、答案:

五、名著导读(共1题;共7分)

6、答案:

六、诗歌鉴赏(共1题;共10分)

7、答案:

七、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8分)

8、答案:

八、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55分)

9、答案:

10、答案:

11、答案:

九、命题作文(共1题;共5分)

12、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