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同步训练I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71709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同步训练I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同步训练I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同步训练I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同步训练I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同步训练I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同步训练I卷.docx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同步训练I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同步训练I卷.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同步训练I卷.docx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同步训练I卷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同步训练(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基础题(共23题;共60分)

1.(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锐不可挡   督战   封锁   业已    

B.负隅顽抗   拒绝   协定   功势    

C.排山倒海   策略   占据   管辖    

D.横度长江   豫北   惨败   企图    

2.(2分)下面诗句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B.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C.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D.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3.(2分)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荻港(dí)       阻遏(è)         溃退(kuì)    

B.逃窜(cuān)   要塞(sài)        督战(dū)    

C.芜湖(wú)      歼灭(qiān)     泄气(xiè)    

D.区域(yù)      绥靖(suì)      阌乡(wén)    

4.(2分)下面各句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     。

②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     东西。

③水     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④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     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

A.训练  稀罕  唤起  支配    

B.经验  奇怪  唤醒  掌握    

C.训练  稀罕  唤醒  支配    

D.经验  奇妙  唤起  支取    

5.(2分)选出表达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B.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C.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D.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6.(2分)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吴敬梓。

B.《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

C.《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中讽刺艺术的高峰,主要描写封建知识分子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揭露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

D.夸张是讽刺常用的手法。

7.(2分)下列各句所用的表达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那个早晨,五个红军决定要偷袭这座桥。

B.德国人的炮火一直轰到太阳落山。

C.天气很冷,四下里很静,除了炮弹的炸裂声外,没有任何其他声音。

D.拂晓前,红军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直奔方场,占领了那座桥。

8.(2分)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李老师的帮助下,张宁很快地克服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B.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阳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

C.夏天过去了,冬天来临了,原来热烘烘的海面,变得寒气逼人,虫子们受不了啦,又回到海底过冬了。

D.独有一件小事,却总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催我自新,并且增长了我的勇气和信心。

9.(2分)对下面这段文字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山路旁的树在雨中站立着。

①连天的绿叶一簇簇,一团团,挽着,拥着,静而不滞,动而不浮。

②雨打着片片绿裙翻着卷儿,像击琴键,像跳芭蕾。

③你再看那树干,有的油光发亮,裹着青皮衣;有的挂满雨珠,披着鱼鳞;有的调皮地伸着脖颈,好奇地张望路上的行人。

④这雨中美景怎不叫人心生喜爱之情呢?

A.①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绿叶的茂密,“静而不滞,动而不浮”表现出了连天的绿叶在雨中的情态。

B.②句中“像击琴键,像跳芭蕾”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雨打绿叶活泼、灵动、富有韵律的样子。

C.③句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其中“披着鱼鳞”“伸着脖颈”写出了雨中树叶油光发亮、摇曳动人的姿态。

D.④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突出了雨中美景令人油然而生喜爱之情,表达了作者对雨景的由衷赞赏。

10.(3分)读《让我们停下来,唱一支歌儿吧》,作者在语言上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入浅出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道理。

 

11.(4分)读课文《少年爱因斯坦》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

①有一次,她忽然觉得背后好像有人,回头一看,是儿子阿尔伯特。

________

②只见他歪着头,闪着聪明的眼睛,在那儿认真地听呢。

________

③课堂上那些呆板的功课是多么无聊啊!

________

④其实这不怪阿尔伯特,他并不笨,只是他喜欢思索,不能立即回答出来;而老师只求现成的答案,并不要求他的学生去独立思考。

________

12.(1分)阅读《给傅聪的一封信》,完成练习。

“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

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

13.(5分)“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这句话删掉“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4.(5分)写作训练:

【写法借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语言精当,极富表现力。

选用了一系列的动词:

如,表现我军勇猛进击、节节胜利用的是“占领”“扩展”“突破”“歼灭”“击溃”“控制”“封锁”“切断”等动词。

【片段仿写】请你仿照文中的写法,运用恰当的动词描写一个劳动场景。

(80字左右)

15.(2分)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B.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C.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

(安抚,平定)

D.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讥讽低劣或没有本领)

16.(2分)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我东路各军已大部分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

(坚强不屈)

B.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指经过战斗所取得的进展。

C.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已经)

D.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表“从水路进军,来到”之意)

17.(2分)选出填加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

白崇禧经常说  不怕共产党凶,只怕共产党生根  他是怕对了。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  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  而且枝叶茂盛了  

A.:

“ 。

”,。

,。

    

B.:

“。

”,;,。

    

C.:

“。

”,。

,!

    

D.:

“。

”,,,。

    

18.(2分)下列各句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B.白崇禧经常说:

“不怕共产党凶,只怕共产党生根”。

C.我们在这一区域曾经过早地执行分配土地的政策,犯了一些策略上的“左”的错误。

D.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惨败,又逃到了葫芦岛。

19.(2分)选出加线字字形有误的一项()

A.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B.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C.我武装力量,除补上野战军和地方军一年多激烈战争的消耗以外,还增加了大约二十万人左右,今后当有更大的发展。

D.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胁定,有很大关系。

20.(5分)给加线的字注音。

鄂________豫________绥________靖________阻遏________

21.(3分)根据句中画线部分的意思,在后面的括号内写出相应的词语。

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________

田地中间纵横交错的小路。

________

可做屏障的险要地方。

________

22.(1分)填空题

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实行英勇的进军以来,一年多时间内,除________(击溃、歼灭、消灭、打垮)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以外,最大的成绩……

23.(5分)“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仿照上面句子写一句话。

二、阅读(共2题;共31分)

24.(2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我爱燕园

宗璞

①考究起来,我不是北大或燕京的学生,也从未在北大任教或兼个什么差事。

我只是一名居民,在这里有了35年居住资历的居民。

时光流逝,如水如烟,很少成绩;却留得一点刻骨铭心之情:

我爱燕园。

②我爱燕园的颜色。

五十年代,春天从粉红的桃花开始。

看见那单薄的小花瓣在乍暖还寒的冷风中轻轻颤动,便总为强加于它轻薄之名而不平,它其实是仅次于梅的先行者。

还没有来得及为它翻案,不要说花,连树都难逃斧钺之灾,砍掉了。

于是便总由金黄的连翘迎来春天。

因它可以入药,在校医院周围保住了一片。

紧接着是榆叶梅热闹地上场,花团锦簇,令人振奋。

白丁香、紫丁香,幽远的甜香和着朦胧的月色,似乎把春天送到了每人心底。

③绿草间随意涂抹的二月兰,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那是野生的花,浅紫掺着乳白,仿佛有一层亮光从花中漾出,随着轻拂的微风起伏跳动,充满了新鲜,充满了活力,充满了生机。

简直让人不忍走开。

紫色经过各种变迁,最后便是藤萝。

藤萝的紫色较凝重,也有淡淡的光,在绿叶间缓缓流泻,这时便不免惊悟,春天已老。

④夏日的主色是绿,深深浅浅浓浓淡淡的绿。

从城里奔走一天回来,一进校门,绿色满眼,猛然一凉,便把烦恼都抛在校门外了。

绿色好像是底子,可以融化一切的底子,那文眼则是红荷。

夏日荷塘是我招待友人的保留节目。

鸣鹤园原有大片荷花,红白相间,清香远播。

动乱多年后,寻不到了。

现在勺园附近、朗润园桥边都有红荷,最好的是镜春园内的一池,隐藏在小山之后,幽径曲折,豁然得见。

红荷的红不同于桃、杏,鲜艳中显出端庄,就像白玉兰于素静中显出华贵一样。

⑤秋天的色彩令人感到充实和丰富。

木槿的花有紫有白,紫薇的花有紫有红,美人蕉有各种颜色,玉簪花则是玉洁冰清,一片纯白。

而最得秋意的是树叶的变化。

临湖轩下池塘北侧一排高大的银杏树,秋来成为一面金色高墙,满地落叶也是金灿灿的,踩上去不由生出无限遐想。

池塘西侧一片灌木不知名字,一个叶柄上对称地生着秀长的叶子,着雨后红得格外鲜亮。

⑥一望皆白的雪景当然好看,但这几年很少下雪。

冬天的颜色常常是灰蒙蒙的,很模糊。

晴时站在未名湖边四顾,天空高处很蓝,愈往边上愈淡,亮亮地发白,枯树枝桠,房屋轮廓显出各种姿态。

像是一幅没有着色只有线条的钢笔画。

⑦我爱燕园的线条。

湖光塔影,常在从燕园离去的人的梦中。

映在天空的塔身自不必说,投在水中的塔影,轮廓弯曲了,摇曳着,而线条还是那么美!

湖心岛旁的白石舫,两头微微翘起,有一点弧度,显得既圆润又利落。

据说几座仿古建筑的檐角,因为缺少了弧度,而成凡品。

湖西侧小山上的钟亭,亭有亭的线条,钟有钟的线条,钟身上铸了十八条龙和八卦。

那几条长短不同的横线做出的排列组合,几千年来研究不透。

⑧我爱燕园的气氛,那是人的活动造成的。

每年秋天,新学年开始,园中添了许多稚气的脸庞。

“老师,六院在哪里?

”“老师,一教怎样走?

”他们问得专心,像是在问人生的道路。

每年夏天,学年结束,道听途说则是:

“你分在哪里?

”“你哪天走?

”布告牌上出现了转让车票、出让旧物的字条。

毕业生要到社会上去了。

不知他们四年里对原来糊涂的事明白了多少,也不知今后会有怎样的遭遇。

我只觉得这一切和四季一样分明,这是人生的节奏。

⑨有时晚上在外面走,看见图书馆灯火通明,像一条夜航的大船,总是很兴奋。

那凝聚着教师与学生心血的智慧之光,照亮着黑暗。

这时我便知道,糊涂会变成明白。

⑩我爱燕园中属于我自己的记忆。

我扫过自家门前雪,和满地扔瓜子壳儿的男士女士们争吵过。

我为奉老抚幼,在衰草凄迷的园中奔走过。

我记得室内冷如冰窖的寒冬,也记得新一代水暖工送来温暖的微笑。

我那操劳一生的母亲怀着无限不安和惦念在校医院病逝,没有足够的人抬她下楼。

当天,她所钟爱的狮子猫被人用鸟枪打死,留下一只尚未满月的小猫。

这小猫如今已是十一岁,步入老年行列了。

这些记忆,无论是美好的还是痛苦的,都同样珍贵。

因为那属于我自己。

⑪我爱燕园。

(选自《宗璞散文选》,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依次从哪几个方面抒写了对燕园的爱。

(2)朗读“我只是一名居民,在这里有了35年居住资格的居民”时,至少有两个词语必须重读,你认为是哪两个?

请简述理由。

(3)文中多次出现“我爱燕园”,有什么作用?

(4)有人评价《我爱燕园》:

“贯串燕园四季景色描写的是宗璞对美的发现和深切领悟。

很多不起眼的东西,在她的笔下有了生命意识和灵性。

”请以第③段为例,说说这样评价的依据。

(5)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有时晚上在外面走,看见图书馆灯火通明,像一条夜航的大船,总是很兴奋。

那凝聚着教师与学生心血的智慧之光,照亮着黑暗。

这时我便知道,糊涂会变成明白。

(宗璞《我爱燕园》)

【乙】当我在图书馆里一排一排落上了些许灰尘的书架间徜徉,我觉得自己就像是童话里的女孩,怀着激动不安的心情启开了闪闪发光的仙宫大门。

(田晓菲《十三岁的际遇》)

①两段文字都写到北大图书馆,它们共同的语言特色是什么?

②说说你对宗璞的“兴奋”与田晓菲的“激动不安”的理解。

25.(6分)阅读下面这则消息,完成练习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21日已有大约30万人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20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毫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

不到24小时,30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1)这段新闻的导语是第________ 句,主体部分是________ 段。

(2)这段新闻的时间是________ ,地点是________ ,事件是________ 。

(3)这篇新闻报道的事件的意义是________  。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共23题;共6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23-1、

二、阅读(共2题;共31分)

24-1、

24-2、

24-3、

24-4、

24-5、

25-1、

25-2、

2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