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师范学院心理学基础电子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63094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州师范学院心理学基础电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湖州师范学院心理学基础电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湖州师范学院心理学基础电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湖州师范学院心理学基础电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湖州师范学院心理学基础电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州师范学院心理学基础电子教案.docx

《湖州师范学院心理学基础电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州师范学院心理学基础电子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州师范学院心理学基础电子教案.docx

湖州师范学院心理学基础电子教案

 

心理学基础

〔教案08级〕

 

唐龙云

2008年8月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心理学

1、定义: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意识活动规律的科学。

〔P3、4〕

2、心理学的性质:

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边缘科学或中间科学。

〔P3、5〕

3、心理学的特点:

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

“心理学有很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艾宾浩斯〕

古老: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灵魂论》----最早阐述心理现象。

在很长的时间里对心理问题的探讨仅属于哲学的一局部。

年轻:

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里脱胎出来,成立一门独立的学科。

〔P3、4〕

  有人比喻:

“科学心理学的开展,哲学是父亲,生理学是母亲,而生物学是媒人。

二、什么是心理现象〔P4--6〕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现象。

心理学将心理现象划分为以下各局部:

(一)、心理过程

1、认知过程:

包括: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

2、情绪过程

〔二〕、个性

1、心理动力

包括:

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

2、心理特征

包括:

能力和人格。

人格又包括:

气质与性格。

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一、心理学主要的研究领域〔P12〕

1、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

2、根底科学与应用科学的研究

二、心理学的分类〔分支〕:

〔P13-15〕

1、普通心理学:

2、生理心理学

3、开展心理学

4、教育心理学

5、社会心理学

6、工程心理学〔工业心理学〕

7、管理心理学

8、临床心理学〔医学心理学〕

心理学的分支还有很多:

如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商业心理学、司法心理学〔含:

犯罪心理学、侦察心理学、审讯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军事心理学、航天心理学、艺术心理学等等,有人统计,目前心理学的分支超过一百种。

第三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心理学研究的根本原那么

〔一〕  客观性原那么

尊重客观事实,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来反映事物。

从心理活动产生所依存的客观条件与其表现和作用来揭示心理活动发生开展的规律性。

〔二〕  开展性原那么

客观事物总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开展之中,要把人的心理看作一个动态的变化开展过程。

〔三〕  系统性原那么

人的心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形成开展受到许多因素影响,要注意多因素、多水平、多侧面对人得心理进展研究。

二、心理学研究的根本方法〔P16--18〕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心理现象与行为进展有系统、有计划地观察记录,经过分析以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开展的规律的方法。

〔二〕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有计划、有目的地控制条件,使被试产生某种心理现象,然后进展分析的方法。

〔三〕测验法

测验法是使用标准化测验工具度量个体间对同一事物反响的差异、或同一个体在不同时间或情境中的反响差异。

〔四〕调查法

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意见或态度,以此来分析群体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注意

第一节注意概述

一、注意的概念

1、定义:

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P58、2〕

注意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是伴随着心理过程的心理特性。

〔P59、4〕

2、注意的特征:

注意具有两个根本特征:

指向性、集中性。

3、注意与意识的关系

人的注意所指向的事物与其具体内容,一般处于意识活动的中心。

4、注注意的功能

1〕选择的功能

2〕保持的功能

3〕调节和监视的功能

二、注意的种类

〔一〕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

1、定义:

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P62、3〕

2、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

〔P62-63〕

1〕刺激物的特点

〔1〕刺激物的强度。

如:

强光、巨响、浓郁的气味。

〔2〕刺激物的新异性。

〔3〕刺激物的运动和变化。

如:

闪烁的霓虹灯、灯塔。

〔4〕刺激物的比照关系。

如:

鹤立鸡群、万绿丛中一点红。

2〕人本身的状态

〔1〕需要和兴趣。

〔2〕情绪情感。

〔3〕个人期待

〔4〕有机体状态。

〔二〕有意注意〔随意注意〕

1、定义:

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必要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2、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因素:

1〕对活动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

明确活动目的和任务,理解活动意义。

2〕对兴趣的依从性。

间接兴趣。

3〕对活动组织的依众性。

合理安排活动。

4〕对个性的依从性。

认真负责、坚毅等性格特点。

〔三〕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

1、定义:

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产生有意后注意的条件:

浓厚的直接兴趣。

第二节注意的品质〔根本特征〕

1、注意的X围

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观察到对象的数量。

〔P66、2〕

可用速示器测验。

2、注意的紧X度

指心理活动在一个事物上的集中程度〔P66、-1〕。

如:

“漫不经心〞或“聚精会神〞。

3、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

〔P67、3〕

与注意稳定性相反的状态是注意的分散,双称分心。

〔P68、1〕

4、注意的分配

进展两种或多种活动时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P68、-2〕。

注意分配的条件:

活动的熟练程度、几种活动之间有内在关系。

〔P68-69〕

5、注意的转移

指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P69、3〕

注意的转移与注意的分散不同。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

第一节感觉和知觉概述

一、感觉的定义与种类

1、定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P74、1〕

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较复杂的心理现象都在感觉的根底上产生的,感觉是我们认识客观世界的第一步,是我们关于世界一切知识的最初源泉。

感觉剥夺实验〔P74〕

2、感觉的种类〔P76-77〕

1〕外部感觉:

包括: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2〕内部感觉:

包括:

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内脏觉〕。

二、知觉的定义与种类

1、定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P78、-1〕

知觉是在感觉根底上产生的。

它是对感觉信息整合后的综合反映。

2、知觉的种类〔P79-80〕

1)根据知觉中占优势的感觉分:

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等。

2〕根据知觉知觉对象的不同分:

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第二节感觉的规律性与知觉的特征

一、感觉的规律性〔感觉现象〕〔P85-86〕

1、感觉适应:

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现象。

如视觉适应〔暗适应、明适应〕、味觉适应、嗅觉适应、听觉适应

2、感觉比照

同一感受器承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二、知觉的根本特性〔P89-94〕

1、知觉的选择性

从背景中选择知觉对象的过程。

〔P89、-1〕

知觉对象与背景可以互换:

双关图实验。

2、知觉的整体性

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把不同局部的刺激信息作为整体反映的过程。

〔P90、3〕

人在作整体性知觉过程中遵循以下组织原那么:

〔P87-89〕相似原那么、接近原那么、闭合原那么、连续原那么。

3、知觉的理解性

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展加工处理,并用语言加以概括、赋予意义的过程。

〔P92、2〕如:

两可图:

老妇与少女

4、知觉的恒常性

由于个体的知识经验的参与,知觉并不因知觉条件〔如距离、角度、光亮等〕的变化而变化,仍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特征。

包括:

大小恒常性、亮度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等。

第四章记忆

第一节记忆概述

一、记忆的定义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二、记忆的分类:

1、感觉记忆

2、短时记忆

3、长时记忆

三、遗忘

〔一〕定义:

经历过的事物不能回忆和再认,或表现为错误的回忆与再认。

〔二〕遗忘规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

第二节记忆的品质和知识的巩固

一、记忆的品质

1、记忆的敏捷性。

2、记忆的持久性

3、记忆的准确性

4、记忆的储藏性。

应用知识时能与时灵活地提取相关信

二、知识的巩固〔自学:

P120--123〕

第五章表象与想象

第一节表象

一、表象的定义〔P164〕

表象是指人脑对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反映。

二、表象的特征

1、表象的直观形象性

2、表象的概括性

三、表象的种类〔P166〕

1、根据表象产生的感觉通道分:

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触觉表象、嗅觉表象、动觉表象等。

2、根据表象的概括程度分:

个别表象与一般表象

3、根据表象的来源分:

记忆表象与想象表象

第二节想象

一、想象的定义(P169)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展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二、想象的种类

〔一〕无意想象

没有预定目的、在一定刺激作用下,自然而然产生的想象。

如自由联想、梦、白日梦等。

〔二〕有意想象

根据预定目的,在意识的控制下自觉地进展的想象。

有意想象又分为:

1、再造想象

根据语言的描述、图形或符号的示意,在人脑中产生新形象的过程。

如艺术欣赏中的想象。

形成正确再造想象的条件

1)正确理解词与实物标志的意义

2)丰富的表象储藏

2、创造想象

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在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如艺术创作中的想象。

开展创造想象的条件

1)具有创造动机。

2)扩大知识X围,增加表象储藏。

3)积极的思维活动,

4)艰巨劳动与灵感。

灵感——创造性活动接近突破时出现的心理状态,带有突然性。

第六章思维

第七章

第一节思维概述

一、思维的涵义

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

思维的重要特征:

间接性、概括性。

二、思维的种类

1、根据思维过程中的凭借物的不同分:

〔1〕动作思维——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也称为操作思维或实践思维。

〔2〕形象思维——以具体形象和表象为支柱的思维。

〔3〕抽象(逻辑)思维——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进展的思维过程。

2、根据思维活动探索目标的方向的不同划分:

〔1〕聚合思维。

主要特点是求同。

〔2〕发散思维。

特点:

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

3、按是否具有或遵循明确的逻辑形式或逻辑规那么,以与对过程有否清晰的意识分为:

〔1〕直觉思维。

〔2〕分析思维。

4、据思维的创新程度

〔1〕常规性思维:

〔2〕创造性思维:

第三节创造性思维

一、创造性思维的定义

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并产生首创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思维成果的活动。

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1、新颖性——创造性思维最本质的特征。

2、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相结合的产物

3、创造性想象的积极参与

4、灵感状态:

某种新形象、新概念和新思想突然产生的心理状况。

三、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1、准备阶段

2、酝酿阶段

3、豁朗阶段

4、验证阶段

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2、创设创造性思维形成的气氛

托兰斯向教师提出的五条建议:

1〕尊重学生提出的任何幼稚或荒唐的问题

2〕欣赏学生表现出的具有想象力与创造性的想法

3〕多夸奖学生提出的意见

4〕防止对学生所做事情给予否认

5〕对学生的意见有所批评时应解释原因。

3、加强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的训练

4、陶冶创造型人格。

第七章情绪和情感

第一节情绪概述

一、什么是情绪

〔一〕定义

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个人需要的关系。

情绪的构成包括三种层面:

〔1〕在认知层面上的主观体验;

〔2〕在生理层面上的生理唤醒;

〔3〕在表达层面上的外部行为。

二、情绪的功能

〔一〕适应环境的功能

情绪是有机体生存、开展和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情绪最根本意义在于适应社会环境。

〔二〕影响和调节认知活动的功能。

影响认知:

“情人眼里出西施〞、“爱屋与乌〞

调节认知:

当情绪状态最正确时,学习效率最高。

〔三〕信息传递的功能〔表情〕

1、面部表情

人的面部表情是由面部肌肉控制的,由于面部肌肉大多是细小肌块,所以面部表情大多非常丰富而微妙,可以传达复杂而微妙的内心信息。

研究说明,人的面部可以做出二万五千多种表情。

人类六种根本面部表情:

快乐、愤怒、惊奇、悲伤、厌恶、恐惧〔艾克曼〕

2、体态表情

除面部表情外,人们还可以通过手势与特定动作或姿势表露内心的情绪状态。

3、言语表情

情绪在言语的声调、节奏和速度上的表现。

如在朗诵中的语音表情。

第三节情绪的自我调节与控制

情绪最能表达人的内心状态,是人的心理状态的晴雨表。

情绪处于稳定状态时往往是一个人内心平衡的标志,而情绪波动是内心失衡的表达。

因此情绪的自我调节与控制能力往往是一个人个性成熟程度的标志。

一、情绪智力〔EI〕

情绪智力理论形成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晚期。

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沙洛维和梅耶教授提出,后经戈尔曼《情绪智力》一书的宣传,很快在全球广为流传。

该理论是在多元智能理论的启发下形成的,它们都是对传统智力理论的突破。

沙洛维认为:

情绪智力属于社会智力的一种类型。

包括以下能力结构:

〔P220-221〕

1、对情绪的知觉、评估和表达的能力

2、思维过程中的情绪促进能力

3、理解和分析情绪、获得情绪知识的能力

4、对情绪进展成熟调节的能力

二、不良情绪的调控

〔一〕觉知自己的情绪状态

〔二〕转移注意力

〔三〕合理发泄情绪

1、在适当的场合哭泣

2、向他人倾诉

3、进展比拟剧烈的运动

4、放声歌唱或放声喊叫

〔四〕主动用言语调节控制情绪

三、健康情绪的培养

〔一〕家庭早期情绪智力教育

米切尔:

“延缓满足、抵制诱惑〞实验:

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要从小培养。

〔二〕学校的情绪智力教育

现代教育的新课题:

健康情绪的培养与情绪智力的开发:

结合各科课程、自我训练。

 

第九章气质与性格

第八章

第一节气质

一、气质概述

1、概念:

气质指个体经常地、典型地表现于心理过程的速度、强度、稳定性、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动态特征。

二、气质的生理根底

〔一〕高级神经活动

大脑皮质的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具有三个根本特性:

1、强度

2、均衡性

3、灵活性

〔二〕神经类型和气质的关系〔巴甫洛夫〕

〔1〕强而不平衡型

〔2〕强而平衡、灵活型

〔3〕强而平衡、不灵活型

〔4〕弱型

三、气质类型

1.多血质:

活泼型,敏捷好动。

具有很强的耐受性,兴奋性,敏捷性和可塑性,反响速度快。

2.粘液质:

安静型,属缄默而沉静的类型。

感受性弱,敏捷性、可塑性、兴奋性也弱,唯有耐受性强。

3. 胆汁质:

不可遏制型、好斗型。

属于兴奋而热烈的类型。

感受性较弱,耐受性、敏捷性、可塑性均强,兴奋比抑制占优势。

4. 抑郁质:

弱型、抑郁型。

属呆板而羞涩的类型。

感受性很强,耐受性、敏捷性、可塑性、兴奋性都很弱。

四、气质与实践

〔一〕气质类型不决定人的智力水平和社会价值

〔二〕气质是择业和选拔人才的依据之一

〔三〕气质特征是因材施教的依据之一,依据学生不同的气质特征,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教育学生善于认识、改善自己的气质。

第二节性格

一、定义

个体比拟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人对客观现实的较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二、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1、区别:

起源不同、可塑性不同,表现X围不同。

2、联系:

1〕气质会影响个人性格的形成。

2〕气质可以按照自己的动力方式,渲染性格特征,使性格特征具有独特色彩。

3〕气质还会影响性格特征形成或改造的速度。

4〕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变气质,使它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

三、性格特征分析

1、性格的理智特征

2、性格的态度特征

3、性格的意志特征

4、性格的情绪特征

四、性格结构动力特征

1.性格结构的整体性。

2.性格结构的复杂性。

3.性格结构的可塑性。

五、性格的形成与开展

〔一〕性格形成的生物学条件

遗传素质在性格形成中的作用:

根底性制约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

双生子实验。

〔二〕环境因素

1、家庭环境与早期经验的影响

2、学校生活的影响

3、社会实践的作用

第十章 能力

第一节能力概述

一、能力的定义

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二、能力和知识的关系

〔一〕区别:

1、两者属不同的X畴。

2、两者的开展不是同步的。

〔二〕联系:

1、能力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形成开展。

2、掌握知识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内在条件和可能性。

三、能力的种类

〔一〕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

在许多根本活动中都表现出来,各种活动都必须具备的能力。

一般能力的综合也称为智力。

特殊能力:

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二〕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模仿能力:

仿照他人的言行举止去做,以便使自已的行为方式与被模仿者一样的能力。

创造力:

产生既是首创又是适宜的产物的能力。

〔三〕认识能力、操作能力、社交能力

四、能力的个别差异

1、能力开展水平的差异

2、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3、能力结构类型的差异

第三节能力的开展

一、能力开展的一般趋势

智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的。

智力在11—12岁以前是直线开展的,其后开展较缓慢,到20岁前后达到了顶峰,大致到26岁前后即保持水平状态直至36岁,而不再增长。

二、影响能力形成和开展的因素

1、遗传因素在能力开展中的作用

2、环境因素对能力开展的影响。

3、实践活动和个性品质在能力开展中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