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生态农业.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62289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8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生态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生态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生态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生态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生态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生态农业.docx

《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生态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生态农业.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生态农业.docx

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生态农业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

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形成背景:

20世纪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现代农业在给人们带来高效的劳动生产率和丰富的物质产品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危机:

土壤侵蚀、化肥和农药用量上升、能源危机加剧、环境污染。

优点:

生态农业不同于一般农业,它不仅避免了石油农业的弊端,并发挥其优越性。

通过适量施用化肥和低毒高效农药等,突破传统农业的局限性,但又保持其精耕细作、施用有机肥、间作套种等优良传统。

它既是有机农业与无机农业相结合的综合体,又是一个庞大的综合系统工程和高效的、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以及先进的农业生产体系。

以生态经济系统原理为指导建立起来的资源、环境、效率、效益兼顾的综合性农业生产体系。

中国的生态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和某些乡镇企业在内的多成分、多层次、多部门相结合的复合农业系统。

主要措施:

实行粮、豆轮作,混种牧草,混合放牧,增施有机肥,采用生物防治,实行少免耕,减少化肥、农药、机械的投入,稻田养鱼、养萍,林粮、林果、林药间作的主体农业模式,农、林、牧结合,粮、桑、渔结合,种、养、加结合等复合生态系统模式,鸡粪喂猪、猪粪喂鱼等有机废物多级综合利用的模式。

生态农业的生产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根据生物与环境相协调适应、物种优化组合、能量物质高效率运转、输入输出平衡等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的输入组织生产。

通过食物链网络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因此,生态农业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现代农业体系,是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

特点:

综合性、多样性、高效性、持续性

典型例题一: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塘栖镇地处杭嘉湖平原南端,系江南水乡名镇。

杭宁(杭州—南京)高速穿城而过,京杭运河东西向贯穿全镇,三条主干道直通杭州,据杭州主城中心十公里,水陆空交通十分便捷。

光绪《唐栖志》中有着这样的记载:

“迨元以后,开河矣,桥筑矣,市聚矣。

” 

材料二下图示意塘栖镇位置  

材料三下图示意杭嘉湖平原生态农业种养结合模式  

(1)说明影响塘栖镇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塘栖镇古镇附近的高速公路和省道均绕城而过,分析其主要原因。

 

(2)分析该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优点。

(3)杭嘉湖平原自古以来就是旱涝灾害多发区,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

(1)主要因素:

交通运输 主要原因:

告诉公路和省道属于过境道路,绕城而过可以减少对古镇景观的破坏;减少噪声污染,减轻交通压力。

 

(2)提高对猪、羊废弃物的有效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农药和化肥的施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3)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纪变化较大;受梅雨、伏旱、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影响大,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旱涝灾害多发。

 

典型例题二:

(20分)根据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经政府大力扶植,重庆梁滩河流城(左图)养殖业从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成为该市重要的畜禽生产基地:

90年代中后期以来.流城水质恶化.很快变成了一条散发着恶臭的“黑河”.其中养殖污染严重是导致梁滩河污染的主要原因.从2009年开始启动了全面的治理工程,其中.针对养殖污染严重问题,有学者提出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右图)。

 

(1)说出梁滩河流域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4 分) 

(2)从社会经济方面简述梁滩河流域成为畜禽生产基地的优势。

(6 分) (3)说出该地区发展沼气的优势,并分析该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摸式的优点。

(10 分)

参考答案:

(1)以低山丘陵为主,(2分)地势北低南高。

(2分) 

(2)政府扶持;(2分)有嘉陵江流经,交通便利;(2分)四川盆地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2分)临近重庆市,市场广阔。

(2分)(任答3点给6分)

(3)优势:

地处亚热带,冬季气温较高,沼气池利用效率高;(2分)生物量大,有机废弃物多,原料丰富。

(2分) 优点:

①物质循环利用,低投入,高产出,经济效益好,有助于解决资源问题。

②废物充分利用,环境效益好,有助于解决环境问题。

③增加就业机会,社会效益好,有助于解决人口问题。

④增加有机肥,有效保护了土地资源。

⑤利用沼气作能源,减少了大气污染。

(任答3点给6分)

 

典型例题三:

(22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

(1)说出图中A地不同于B地的气候特点,并简析原因。

(10分)

(2)解释图中西辽河含沙量高的自然原因。

(6分)

材料二 C地某校社会实践活动小组对农村秸秆的利用方式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如图。

(3)请你从发展生态农业的角度,评价该地区秸秆利用方式是否合理,并用图中的有关数据加以说明。

(6分)

 

参考答案:

(1)(10分)A地年降水量比B地多(2分),A地的年温差比B地小(或冬季气温比B地高,夏季气温比B地低)(2分)。

原因:

A地临近海洋,处于夏季风迎风坡(2分),年降水量较多;A地夏季受海洋影响大,气温较低(2分),冬季地形的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气温较高(2分)。

(2)(6分)干流支流上游地势起伏较大(2分),流速快,冲刷强;流经沙地,植被覆盖率较低(2分);降水集中,多暴雨(2分)。

(3)(6分)不合理(2分)。

   秸秆燃烧、自然腐烂比重较大,达到70%(1分),造成资源浪费严重且污染环境(1分);秸秆作饲料、肥料比重较小,只有16%(1分),会使土壤有机肥力降低(1分)。

 

典型例题四: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滇、黔两省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  在黔东南的从江山区,当地侗族形成了一种传统的有机农业生产——“稻鱼鸭”生态农业复合系统。

当秧苗插进稻田时,跟着放进鱼苗,等鱼苗体长超过5厘米时,人们再放入雏鸭。

该农业生产模式已成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有着较广的市场前景。

但传统农业产量较低,加之许多年轻人外出务工,成为其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

(1)分析滇、黔两省区发展水电工业的条件。

(2)分析云南省航空运输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

(3)有人建议在黔东南地区大力发展材料二中的有机农业,你是否赞同?

简述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1)有利条件:

①河流多;②地表崎岖,落差大;③位于湿润区,流量大;④当地电力富余量大,利于电力外送。

(6分,任答三点即可) 不利条件:

①(季风气候)流量季节变化大,发电量不稳定;②地质、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

(2)①地形、地质复杂,修建公路、铁路成本高;②经济和旅游业发展迅速,航空需求量大;③城市分散,距离较远;④航空运输较公路、铁路速度快、效率高。

(6分,任答三点即可) (3)赞成理由:

①有机农产品质量好,有较好的市场前景;②农产品多样,经济效益高:

③保持提高土壤肥力;④形成良性生态系统。

不赞成(2分)理由:

①劳动力不足,产量较低;②技术水平低;③交通不便,距离市场较远;④水利设施落后等。

(8分)

 

典型例题五:

下图中图A为我国华北某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等高线单位:

m),图B为该地区生态农业园区结构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0分)

(1)利用等高线数值,说出旱地和林地的空间分布特征 , 这反映了人类在利用自然发展生产时,必须遵循 的原则(6分) 

(2)该地区林地面积广,其环境效益主要是 。

(2分) 

(3)为了更好地促进该地区生态农业建设,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图B,说明该地区种植业结构该做如何调整?

       ,理由是  。

  ( 6分) (4)简述该地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对当地的积极意义。

( 6分)

 

参考答案:

(1)海拔50~100米为旱地,海拔100米以上为林地 因地制宜   (6分) 

(2)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2分) 

(3)减少水稻的种植面积(规模),增加小麦、玉米种植面积(规模)  灌溉水源不足;生态农业园区主要原料为小麦、玉米,有利于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6分) (4)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

  (6分)

 

典型例题六: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

山东省局部地区图   

 材料2:

鲁西南某地生态农业系统 

材料3:

2011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蓝色经济区是以临港产业和海洋产业发展为特征,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生态为向导,以区域优势产业为特色,以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发展为前提,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经济功能区。

(1)根据材料1,描述鲁中南地区地形特征,并说明判断依据。

(3分) 

(2)根据材料2,分析该生态农业系统对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所起的积极作用。

(3分) 

(3)分析日照市建设成为东部地区临港产业基地的区位条件。

(4分)

 

参考答案:

(1)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中部高四周低(1分)依据:

等高线数值、河流流向(2分)。

(2)实现秸秆还田,增加土壤肥力(1分),减少了化肥使用量,降低了污染程度(1分);沼气解决了农村生活燃料问题,有利于保护森林等植被,使农业生态系统形成良性循环(1分)。

(3)国家政策的支持(1分);丰富的海洋资源(1分);优良的港湾,便利的海陆交通,对外联系便利,腹地广阔(1分);离发达国家近,便于接受国外的资金、技术(1分)。

 

典型例题七: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汉市向社会公布,东西湖区石榴红村等8个村被评为武汉市首批生态村。

据介绍,这些村历来重视环保,倡导生态文明,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成为远近闻名的农家乐旅游景点,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下面是武汉市“农家乐”可持续发展系统结构图(图1)和石榴村生态农业实验场生产模式图(图2)。

 

(1)将下列内容代号填入武汉市“农家乐”可持续发展系统结构图的方框中。

        a.科教 b.景区资源与环境 c.经济 d.人口

(2)由石榴村生态农业试验场生产模式图可知,该村大田农业的主要肥料是什么?

(3)石榴村进行生态农业生产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参考答案:

(1)自上而下、自左而右依次为d、b、a、c。

(2)沼渣、粪肥和塘泥。

(3)调整产业结构,农、牧、副、渔业全面发展;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净化环境,保护土地;开发利用新能源——沼气,避免植被破坏造成的生态问题。

 

典型例题八:

根据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材料一  2014年以来,黑龙江省全面启动建设全国“生态大粮仓”,率先提出建成全国现代化农业示范、生产、供给基地、其辖区内的建三江农垦区重点种植优质水稻,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

如图1为黑龙江地区略图。

图2为近20年来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变化图。

材料二  近年来生态农业在黑龙江省得到一定的发展和推广,如图为黑龙江省某地生态农业模式图。

(1)评价黑龙江省建设全国“生态大粮仓”的区位条件。

(2)分析近年来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

(3)分析在当地农村推广使用沼气对农业生产、生活的意义。

 

参考答案:

(1)有利条件: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广人稀;水源充足;生态环境质量好,污染小;农业基础好;交通便利;机械化水平高;市场广阔;政策支持等。

不利条件:

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易发生低温冻害等。

(2)市场对水稻需求量增加;农民种植水稻收益高;农业生产(水稻种植)技术水平提升;气候变暖,黑龙江热量条件变好等。

(3)对农业生产:

提供沼肥、沼液、沼渣,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对生活:

提供燃料,充分利用废弃物,减少环境污染,净化居住环境。

 

典型例题九:

读我国“某酒精厂清洁生产工业流程示意图”和“北京市大兴区留民营村生态农业循环利用关系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1)该酒精厂选址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

(2)该酒精厂实施清洁生产后的经济效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环境效益是                                  。

(3)生态农业循环利用关系图中的字母表示的内容分别是:

A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C为肉蛋奶等。

(4)留民营村进行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5)简述该生态农业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参考答案:

(1)接近原料(玉米)产地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或充分利用资源)减少了工业污染的来源

(3)饲料加工厂  食品加工厂  

(4)调整产业结构  实行综合循环利用  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等能源

(5)社会效益:

向社会提供:

粮食、果品、蔬菜、肉蛋奶、饲料、加工食品等多种农副产品    环境效益:

降低污染,净化环境,改变农田施肥结构,有效地保护了土地资源。

 

典型例题十:

根据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为了扶持宁夏发展,精准扶贫,福建以当地闽宁镇(下左图)为示范点,成功在沙漠戈壁推广种植巨菌草,并利用巨菌草饲养畜禽、培育菌(菇),发展菌草生态农业(下右图)。

目前,闽宁镇大棚菌(菇)生产已初具规模,特别是在夏季南方因高温高湿菌(菇)产量下降时,销量喜人。

巨菌草原产于北非热带、亚热带地区,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多年生禾本科植物,根系发达,生长快速,植株高大;温带地区栽培多不抽穗结籽,种籽发芽率仅千分之二;低于0℃时需采取保护措施;栽种一年,可连续收割10年以上。

 

(1)与福建相比,分析宁夏发展菌(菇)生产有利的温度、湿度条件。

(2)说明在闽宁镇发展菌草生态农业中巨菌草产生的有益作用。

(3)有观点认为在闽宁镇推广巨菌草会造成生物入侵危害,请从自然条件角度说出反驳的理由。

 

参考答案:

(1)与福建相比:

宁夏纬度较高,海拔较高,夏季气温较低,有利菌(菇)生长;宁夏气候史干燥,鲜菇产品水分含量少,品质好。

 

(2)巨菌草的种植可以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巨菌草鲜草为畜禽养殖提供饲料,巨菌草干草屑为菌(菇)培育提供栽培原料;巨菌草可以消耗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菌(菇)培育产生的菌糟,既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又可以促进自身生长。

 

(3)闽宁镇纬度高、海拔高、受冬季风影响大,冬季气温低于0℃,不采取保护措施,巨菌草无法越冬;地处沙漠戈壁,干旱使巨菌草种籽不易成活;巨菌草种籽产量低,发芽率低。

 

典型例题十一: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地区植被覆盖率高,层层叠叠分布着面积较广的稻作梯田。

冬季梯田浸泡过冬,春季波光粼粼,稻鱼共生,金秋鱼肥稻香,形成“稻饭鱼羹”的传统生态农业文化。

该地着力培育无公害的绿色农产品,所产的稻米品质优良,梯田水产养殖的种类较多,除了鲤鱼、鲫鱼外,几乎每块稻田都有泥鳅、螃蟹、虾、黄鳝等。

(1)说明当地大量修筑梯田的自然原因。

(2)分析当地出道优质稻米的主要原因。

(3)分析当地梯田水产养殖种类丰富的原因。

(4)若当地以“稻鱼共生”这基础的经济要进一步发展,请提出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

(1)山地为主,平地面积狭小;修建梯田,扩大耕地面积;减轻水土流失;径流丰富,利于梯田灌溉。

(2)梯田的通风、光照条件较好,利于作物生长;山区海拔较高,稻谷生长周期长,利于有机质的积累;良性生态系统,化肥和农药施用量较少;江河、山溪水质较好,无污染;精耕细作。

(3)森林植被丰富,腐殖质多,稻田土壤肥沃、饵料丰富;冬季稻田浸泡过冬,利于常年放养和生长各种鱼类;江河、山溪较多,水源稳定,水质较好。

(4)扩大种养面积;加大科技投入,优选品种;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保护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加强交通运输建设;发展旅游业;加强宣传,提高知名度。

 

典型例题十二: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元阳山地连绵,山高谷深,是哈尼梯田的主要分布区。

哈尼族村寨修建在海拔约在800米至2500米之间的半山区,村寨之上为茂密的原始森林,降雨充沛,是梯田农业的水源地,村寨之下为梯田。

利用村寨在上,梯田在下的地理优势,在雨季利用雨水冲洗地表污物入田实现自然施肥,并在稻田养鱼,冬季蓄水泡田,形成由“森林-村寨-梯田-水系”构成的良性农业生态系统,是哈尼梯田文化的核心,201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如今在政府引导、企业帮扶下,形成了“稻-鱼-游”的生态产业模式,吸引着八方游客,成为精准扶贫的成功典例。

(1)说明哈尼族在该地区大量修建梯田的原因。

(2)分析村寨建在半山区的原因。

(3)分析“稻-鱼-游”生态产业模式的优点。

 

参考答案:

(1)位于山区,耕地面积少;缓坡修筑梯田,扩大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截留径流,利于农田灌溉;

(2)纬度较低,半山腰气候温和;靠近高山水源地,水质优良;利于冲污入田,实现自然施肥;便于上山狩猎、下山种田;河谷地带,湿度较大,且易受洪水威胁;

(3)稻鱼共养,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形成良性生态系统;种、养结合,发展旅游业,增加经济收入;实现自然-人文景观的结合,丰富梯田文化,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改变少数民族落后面貌,加快精准扶贫

 

典型例题十三:

材料近年来,贵州省天柱县大力实施“稻鸭共作”立体种养殖,积极探索生态农业新路径,促进了山村“绿变”。

鸭子是杂食性动物,“稻鸭共作”有助于水稻生长。

(1)简述“稻鸭共作”是如何促进水稻生长的?

(2)说明天柱县发展生态农业带来的效益。

 

参考答案:

(1)鸭子是杂食性动物,入田可吃掉稻飞虱、叶蝉、杂草,提升水稻植株抗病力;同时鸭粪有助于水稻生长,形成了良性循环。

(2)生态:

实现了农村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经济:

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长。

社会:

吸引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回乡,缓解了农村由于青壮年人口外流导致的留守老人儿童等社会问题。

 

典型例题十四:

在乡村振兴与发展过程中,天津王家庄村民借助“零废弃生态农业”的技术,在农科人员的指导下,将鸡粪、猪粪等农家废弃物经生物催化后,变为无臭无味且溶于水的粉末,随水施撒在土地里,让本来寸草不长的宅基地和盐碱地变为良田,而成本却只有化肥的三分之一。

如今,当地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说明“零废弃生态农业”技术是如何改善王家庄的环境的。

 

参考答案:

农家粪便经过无臭无味化处理,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随水施撒在土壤中,被作物吸收,避免了粪便(有害物质)对地表和地下水的污染;粪便处理后,并施撒在农田中,避免了视角污染,人居环境得到改变;粪便转化为有机肥,减少了化肥的使用,减少了对地下水的污染;宅基地和盐碱地变为良田,改善了人居小气候和周边景观。

 

典型例题十五:

四川省昭化镇位于白龙江与嘉陵江交汇处,西周时期已形成聚落。

春秋战国时为蜀王领地,开明氏蜀王封其弟子汉中,以昭化镇为都邑。

昭化镇一直保持以生态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模式,蔬菜、粮食是主要产品。

近几年旅游业发展迅速,比重逐年升高。

分析昭化镇旅游业与生态农业的相互促进作用。

 

参考答案:

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农产品的销售;带动“生态农业”向“观光、采摘农业”转型。

生态农业无污染,保持了优良的旅游环境;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食品,对旅客的吸引力强;丰富了旅游资源,扩大了旅游市场。

 

典型例题十六:

    在乡村振兴与发展过程中,天津王家庄村民借助“零废弃生态农业”的技术,在农科人员的指导下,将鸡粪、猪粪等农家废弃物经生物催化后,变为无臭无味且溶于水的粉来,随水施撒在土地里,让本来寸草不长的宅基地和盐碱地变为良田,而成本却只有化肥的三分之一。

如今,当地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说明“零废弃生态农业”技术是如何改善王家庄的环境的。

 

参考答案:

农家粪便经过无臭无味化处理,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随水施撒在土壤中,被作物吸收,避免了粪便(有害物质)对地表和地下水的污染;粪便处理后,并施撒在农田中,避免了视角污染,人居环境得到改变;粪便转化为有机肥,减少了化肥的使用,减少了对地下水的污染;宅基地和盐碱地变为良田,改善了人居小气候和周边景观。

 

典型例题十七:

实现农村“青山绿水”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方面。

江南丘陵某地因地制宜转变农业发展方向,由单一的粮食生产转变为种植业与养殖业结合的生态农业。

如图为江南丘陵某地生态农业示意图。

 

(1)简要分析在农业发展中加入养殖业能获得的经济效益。

(2)分析沼气池产生的环境效益。

 

参考答案:

(1)农业结构多元化,市场适应性更强,农业收入更稳定;提高了粮食转换率(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获得了更多的收益;养殖业粪便为种植业提供肥料,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成本。

(2)沼气池接纳了养殖业的粪便,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沼气池给种植业提供沼液和沼渣,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和减弱了土壤退化;沼气提供能源,减少了薪柴需求,缓解了水土流失。

 

典型例题十八:

    稻蟹共作是根据稻养蟹、蟹养稻、稻蟹共生的理论,在稻蟹种养的环境内,利用蟹的杂食性、不间断的活动等习性,在稻田有限空间里生产无公害优质大米和河蟹的生态农业模式。

如图为稻蟹共作景观照片。

 

    分析稻蟹共作模式与传统农业相比,有哪些优点?

 

参考答案:

稻蟹互惠互利。

河蟹不同断的田间活动,搅动泥水。

抑制了水稻田杂草生长;同时起到松 土、增氧、增肥等作用,使水稻植株更加强壮;河蟹还主动摄食水稻的害虫,生物灭虫,绿色生产,水稻品质更优;稻田又为河蟹的生长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和良好的栖息场所,使得河蟹个大品质优。

这种模式减少了使用化肥农药等对水、土壤等环境的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