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进大观园》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docx
《《刘姥姥进大观园》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姥姥进大观园》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刘姥姥进大观园》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刘姥姥进大观园》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
(1)阅读小说,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
(2)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2.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通过两年的语文学习与名著阅读体验,大部分同学已经积累了相当的词汇,能够独立完成大部头名著的阅读,同时,对欣赏文学名著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等,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验与能力,能够结合工具书扫清基础知识障碍。
学生通过观看影视剧,对故事情节大多有所了解。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了解处于较为浅层的阶段,对《红楼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深刻的思想内涵了解不够深入。
3.教材分析
九年级上册教材第六单元,所选教材均为明清小说,是我国古代白话小说的最高峰,而《红楼梦》则是其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
《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一回主要写凤姐和鸳鸯为了取悦贾母,合谋让刘姥姥在吃饭时出洋相,导演了一场独具情态的“笑剧”。
虽是节选,但故事情节相对完整,众人的笑也是各具情态,充分体现了各自的性格特点,读来栩栩如生。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抓住细节描写,概括刘姥姥的形象特点。
2.品读重点语句,体会“笑剧”的用意,感悟作者人物塑造的技巧并学以致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阅读课文,抓住细节描写,概括刘姥姥的形象特点。
难点:
品读重点语句,体会“笑剧”的用意,感悟作者人物塑造的技巧。
【课时安排】1课时
【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一
(1)阅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件内容,以填空的形式明确片段中的角色分工。
(2)默读课文,小组内复述“笑剧”表演过程。
(3)小组讨论,比较分析刘姥姥的形象特点。
2.针对目标二
(1)找出课文中对“舞台”对描写,了解第一处侧面烘托的作用。
(2)品读课文相关语句,在分析刘姥姥形象特点的过程中了解语言动作描写对表现刘姥姥性格特点的重要作用。
(3)重点研读第四自然段,领会烘托手法在塑造人物,展现故事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4)借鉴本文所学的语言动作描写和烘托手法尝试写一个片段。
【教学活动设计】
一、导入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播放视频87版《红楼梦》第三集,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导入语:
刚才为大家播放的是87版《红楼梦》第三集“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片段。
刘姥姥,本来是和贾府的关系并不密切,但是作者偏偏设计了这样一个小人物,让她三次走进贾府,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关系。
这节课我们就还原到《红楼梦》的文字里,看一下刘姥姥第二次走进贾府发生的有趣故事。
(二)介绍作者作品
1.《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们的人生百态,展现了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的史诗。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围绕《红楼梦》的品读研究形成了一门显学——红学。
2.曹雪芹曹雪芹(约1715年—-约1763年),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曾祖父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
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
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
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
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
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
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你能用一句话概括本文所写内容吗?
(明确:
凤姐、鸳鸯设局取笑刘姥姥,刘姥姥表演“笑剧”。
)
三、深入文本,详解课文
(一)了解舞台搭建(环境描写)
课文的标题是“刘姥姥进大观园”,大观园成了她表演的舞台。
你能找出课文中对“舞台”的描写吗?
(明确:
是课文的第一段。
“人人都说大家子住大房。
昨儿见了老太太正房,配上大箱大柜大桌子大床,果然威武。
那柜子比我们那一间房子还大还高。
怪道后院子里有个梯子。
我想并不上房晒东西,预备了梯子作什么?
后来我想起来,定是为开顶柜收放东西,非离了那梯子,怎么得上去呢?
如今又见了这小屋子,更比大的越发齐整了。
满屋里的东西都只好看,都不知叫什么,我越看越舍不得离了这里。
”这一段几乎是刘姥姥的独白,以刘姥姥乡野村妇的视角,来巧妙衬托和表现大观园的宏大奢华。
)
(二)明确角色分工
请同学完成填空:
这是一场笑剧,这场笑剧的主角是_____,导演是________________,配角是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
刘姥姥,凤姐和鸳鸯,贾母、史湘云、林黛玉、贾宝玉、王夫人、薛姨妈、探春、惜春……)
(三)复述笑剧过程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准备小组内复述笑剧表演的过程。
复述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层次:
1.凤姐、鸳鸯密谋。
2.鸳鸯给刘姥姥说戏。
3.“筷子不伏手”。
4.“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5.夹鸽子蛋。
6.细说根由。
(四)分析人物性格
小说人物,都是带着作者的情感倾向而存在于作品中。
先小组内讨论,看主要人物身上体现着哪些性格特征或情感倾向,并说明理由。
1.先听其言。
请同学们看老师找到的三句话,准备畅所欲言:
刘姥姥:
(1)“姑娘说哪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
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大智若愚。
对于凤姐和鸳鸯的安排,她其实是心知肚明的。
)
(2)“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
”(淳朴节俭)
(3)“这个菜里若有毒,俺们那菜里都成了砒霜了。
哪怕毒死了也要吃尽了。
”(率真自然)
(教师出示三句话,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明确。
)
2.再观其行。
(1)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
“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
”自己却鼓着腮不语。
(淳朴风趣,憨态可亲。
)
(2)刘姥姥便伸箸子要夹,哪里夹得起来?
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箸子要亲自去捡……(窘态十足,滑稽可笑。
)
(教师明确:
刘姥姥:
大智若愚,淳朴节俭,率真自然,风趣滑稽……
凤姐:
聪敏,爱捉弄人……
贾母:
仁慈……
第二处既是动作描写,又是细节描写,动词使用很有独创。
可谓经典。
)
3.作者寄托:
过渡:
刘姥姥的这些言行与大观园无疑是格格不入的,曹雪芹在写作时是以什么样的心态来描写这位市井小民的呢?
是嘲笑吗?
学生交流讨论。
(明确:
以悲悯尊敬的眼光来描写这位老人。
)
过渡:
他只是在刻画刘姥姥的形象吗?
学生交流讨论。
(明确:
不,他还在通过刘姥姥的眼睛映射贾府如今的景象。
)
这场“笑剧”的背后究竟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学生交流讨论。
(明确:
刘姥姥是《红楼梦》里出现的一个小人物。
作者对她却情有独钟般地加以塑造。
作者首先是同情她,让她有充分施展自己的舞台,到她解救巧姐,那就不仅仅是同情而是崇敬了;然后是启发我们思考,作者很显然是借着这样一个人物的塑造,对贾府的命运,从穷奢极欲到逐渐衰败,是寄予了深深的鞭挞和批评的。
)
(五)剖析作品手法
人们都说,《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胸有丘壑,立意高远,层峦叠嶂,妙隐成文”。
单单从节选的课文,我们能够窥见整部作品人物塑造之全豹。
刚才我们对刘姥姥性格形象分析的时候,已经列举不少人物塑造的技巧,下面请同学归纳。
学生交流讨论。
(明确:
1.动作描写2.语言描写3.烘托手法)
表演精彩不精彩,要看观众的反应如何。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观众”的反应。
投影展示——
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地大笑起来。
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她奶母叫揉一揉肠子。
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她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教师明确:
为了表现刘姥姥表演的精彩,作者主要采用了用配角人物加以衬托的写法。
)
教师归结:
从整篇课文来说,本文的手法还有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同时还有渲染与烘托的结合。
(六)学以致用
1.场面描写、人物描写,是作文技巧中较高级的技术手段。
下面请同学学习和借鉴本文所学,完成一个由几个人物参与活动的场面描写,运用好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更为关键的是要用好烘托手法。
2.安排学生作品展示。
附:
板书设计
刘姥姥进大观园
曹雪芹
语言刘姥姥:
大智若愚,淳朴节俭,率真自然,风趣滑稽
动作凤姐:
聪敏,爱捉弄人
烘托贾母:
仁慈侯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