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34262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学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学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学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学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习资料.docx

《学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资料.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习资料.docx

学习资料

分支器、分配器各个端口之间的“隔离度”愈大,表示它们之间相互产生的干扰程度愈小。

因此这项参数是很重要的。

比如说,一个2分支器,两个分支出口分别送进两个有线电视用户,如果其中一户电缆接头外导体松动了,窜进干扰了,显然该户的电视必然受到干扰;如果说这个分支器不存在“相互隔离度”,那么另一户的电视也会受到干扰;如果“相互隔离度”达到一定程度,另一户的电视就不会受到干扰。

再如果,这个分支器不存在“反向隔离度”,那么从这一户进来的干扰,还会影响到分支器出口下面的其他电视机。

另外,电视机在接收信号时,高频头还会产生一个“本机振荡”信号,以便与“接收输入信号”混频之后取出“中频信号”,这个本机振荡信号很可能反窜出来传到有线电视信号线,如果分支器不存在“相互隔离度”和“反向隔离度”,那么就会影响另一台电视机和分支器下面的电视机了。

简单地说,从一个分支口Br1输进电视信号,再从另一个分支口Br2测量信号的电平,两者电平的差值(所有空端口接75欧姆负载电阻),就是它们之间的“相互隔离度”;

从一个分支口Br输进电视信号,再从分支器的主输出口out测量信号电平,两者的信号电平差(所有空端口接75欧姆负载电阻),就是分支器的“反向隔离度”。

分配器就只有各输出口间的“相互隔离度”,其含义和测量方法和分支器的“相互隔离度”一样。

放大器调试中的衰减,是使系统低端到高端所有各频道的电平统统等量降低,比如说电平衰减3dB,是指从低端到高端个频道的电平统统降低3dB。

放大器调试中的均衡,是使高低端电平不等量降低,通常是最高端电平不变动,频率愈低的信号电平降低量愈大,最低端的信号电平降低量最大。

比如说电平均衡量是5dB,是指最低端电平降低了5dB,频率高些的信号电平降低量逐步递减,最高频率的信号电平通常没有降低。

ASI环路输入输出是什么意思?

就是传输流数据信号的一种接口

类型有三种:

即同步并行接口(SPI)改:

SPI全称是"SerialPeripheralInterface",意为串行外围接口,不是什么同步并行接口,是串行的.、异步串行接口(ASI)和同步串行接口(SSI)。

其中,ASI和SPI接口较常用。

ASI接口的数据传输速率为270Mb/s,在进行码率调整之前,需要将ASI接口中的同步字节删除,进行串并转换,再进一步处理。

SPI接口传输数据率可变,帧与帧之间必须是连续的。

ASI接口卡的主要功能是将MPEG-2的传送流数据用DVB-ASI或SPI接口以恒定码率传送出去。

传送流数据可以是编码器、复用器或者别的传送流产生器产生并通过计算机的PCI总线按批传送至该传送卡。

传送卡先将数据缓存,然后根据用户所要求的输出码率将数据输出。

传送码率可在用户控制界面上预先设定,要求该码率与数据输入速率保持一致。

可应用于图像传输系统、数据传输系统、监控系统、电视会议系统、机顶盒前端等。

我们在使用编解码、复用、适配设备时常常会接触到TS流、SDI、ASI、SD3接口,它们的说明书也常常把ASI称作TS流,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呢?

我们知道模拟信号(也叫连续信号)经过抽样、量化后变成在时间和幅度上都不连续的信号(也叫离散信号),这样的信号还不是数字信号,需要把离散信号转换成数字符号(如自然二进制码),这种码流是没有经过编码压缩的基带信号,码率较大,占用较大的传输带宽,这种码流的传输接口是SDI接口,也叫串行数字接口,码率是270M,它属于信道码流,有些厂家的编码器除了复合视频输入端口还有SDI输入端口。

TS流是信源码流,最高码率为44.209Mbit/s,它是经过信源编码后的压缩码流,为了使欲传输的信源信息在传输速率一定的条件下更快更多地传输,还要把数据进行压缩,也就是通过信源编码去掉信息中多余的部分,从而提高通信的有效性,信源编码包括霍夫曼编码、LZ编码等多种

SDI是SerialDigitalInterface的缩写,也就是串行数字接口

串行接口是把数据字的各个比特以及相应的数据通过单一通道顺序传送的接口。

由于串行数字信号的数据率很高,在传送前必须经过处理。

用扰码的不归零倒置(NRZI)来代替早期的分组编码,其标准为SMPTE-259M和EBU-Tech-3267,标准包括了含数字音频在内的数字复合和数字分量信号。

在传送前,对原始数据流进行扰频,并变换为NRZI码确保在接收端可靠地恢复原始数据。

这样在概念上可以将数字串行接口理解为一种基带信号调制。

SDI接口能通过270Mb/s的串行数字分量信号,对于16:

9格式图像,应能传送360Mb/s的信号。

NRZI码是极性敏感码。

用“1”和“0”表示电平的高和低,如果出现长时间的连续“1”或连续“0”,会影响接收端从数字信号中提取时钟。

因为串行数字信号接口不单独传送时钟信号,接收端需从数字信号流中提取时钟信号,所以要采用以“1”和“0”来表示有无电平变换的NRZI码。

接收NRZI码流时,只要检出电平变换,就可恢复数据,即使全是“1”信号,导致的信号频率也只是原来时钟频率的一半,再经过加扰,连续“1”的机会减少,也就使高频分量进一步减少了。

在数据流的接收端,由SDI解码器从NRZI码流恢复原数据流。

SDI接口不能直接传送压缩数字信号,数字录像机、硬盘等设备记录的压缩信号重放后,必须经解压并经SDI接口输出才能进入SDI系统。

如果反复解压和压缩,必将引起图像质量下降和延时增加,为此各种不同格式的数字录像机和非线性编辑系统,规定了自己的用于直接传输压缩数字信号的接口.

目前高清晰度数字电视制作设备之间的主要连接方式是串行数字分量接口HD-SDI。

根据SMPTE292M标准规定HD-SDI的码率为1485Mbps。

ASI(asynochronicserialinterface)

传输流数据信号的接口类型有:

同步并行接口(SPI)、异步串行接口(ASI)和同步串行接口(SSI)。

其中,ASI和SPI接口较常用。

在进行码率调整之前,需要将ASI接口中的同步字节删除,进行串并转换,再进一步处理。

SPI接口传输数据率可变,帧与帧之间必须是连续的。

ASI接口卡的主要功能是将MPEG-2的传送流数据用DVB-ASI或SPI接口以恒定码率传送出去。

传送流数据可以是编码器、复用器或者别的传送流产生器产生并通过计算机的PCI总线按批传送至该传送卡。

传送卡先将数据缓存,然后根据用户所要求的输出码率将数据输出。

传送码率可在用户控制界面上预先设定,要求该码率与数据输入速率保持一致。

可应用于图像传输系统、数据传输系统、监控系统、电视会议系统、机顶盒前端等。

SDI传输的是采样量化后没有压缩的数字视频信号(也可以把音频嵌入进去)。

串行异步,275Mbps。

ASI传的是TS流。

串行异步,275MBPS。

ASI切换器可以切SDI信号,SDI的不一定可以切ASI信号。

打墙洞的电钻(电锤)的动力是“交流串激式电动机”,里面有“碳刷和换向器”,工作的时候两者的表面会不断地产生电火花,伴随着产生频带很宽的无线电波,这种无线电波侵入有线电视信号之中,就会成为干扰,对于模拟电视,这种干扰会在电视画面上展现出两条点状亮横线(见附件);对于数字电视,这种干扰会导致误码率降低而出现“马赛克”现象或静像。

使用电锤而产生的无线电干扰电波,通常会通过3个途径入侵电视干扰收看。

第一种,通过有线电视网络的屏蔽薄弱点侵入有线电视信号之中,如屏蔽性能很差的电缆、接触不良的接头和插头、未接75欧姆负载电阻的分配器空端口等等。

第二种,无线干扰电波“污染”电源,通过电源侵入电视机。

第三种,某些自身屏蔽性能很差的电视机,无线干扰电波可能直接侵入电视机的信号接收高频头而出现被干扰的现象。

其中以第一种入侵的可能性最大、并以信号插头线外壳脱焊和墙壁信号插座质量不好而遭侵入的情况最多见。

电缆有两个导体:

内导体(中间的铜芯),外导体(编织网或铝管)。

电视信号通过电缆送给电视机或机顶盒的时候,内、外导体通常都要和接收器件直接接触。

如果电视机或机顶盒外壳带电、漏电,这漏电流就会通到电缆的外导体;信号芯线漏电,也会传到电缆芯线。

两种情况都可能造成分配器件或电缆损坏,甚至放大器、光接收机损坏。

所谓“双隔离”,就是电缆芯线先通过一个耐压2000V以上1000Pf的高压瓷片电容再和接收设备的芯线连接;电缆的外导体也通过一个耐压2000V以上1000Pf的高压瓷片电容再和设备的外导体连接。

这样,电视信号仍然畅通无阻,而电视机、机顶盒的漏电流就不会通到电缆中了。

打雷时,通过电源线进入电视机的雷击电压,也不容易通过电视机、击穿隔离电容、到达电缆入地,减少电视机和电缆分配器件遭雷击的几率。

EOC(EthernetoverCoax)是当下双向网改造中最热门的技术之一,即在同轴电缆中进行以太网数据信号传输,主流就是将以太网信号经过调制后在同轴电缆中进行数据传输,其频率不占用有线电视频率段,和有线电视频率共存。

它以简单、稳定、安全、成本低等优点成为双向网改造技术中的宠儿。

但目前国家对EOC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EOC根据数据信号是否调制分为两种:

基带EOC和调制EOC。

目前国内运营商采用的基本都是调制EOC。

调制EOC又可分为高频调制和低频调制。

根据技术的不同,高频调制EOC又分为WiFi降频和MOCA。

低频调制EOC又分为HomePLC和HomePNA。

高频调制是将以太网信号经调制后调制到频率960-1060MHz然后和有线电视信号混合在同轴电缆里面进行混合传输。

低频调制是将以外网信号调制到60Mhz以下再和有线电视信号混合。

在终端都经过解调后,还原以太网信号。

08年CCBN展会后广电总局出台的EOC技术分类白皮书里面把高频调制建议为EOC所采用的技术。

但随后广电总局又出台了一份白皮书,为照顾国内低频厂家,把这一条给删除了。

但由此可看出,高频调制已经得到广电总局的认可,高频绝对是以后的主流。

低频有不可回避的弊端,那就是噪声的干扰问题。

故障1:

机顶盒收不到信号原因

1、机顶盒连接线接错;

2、接收信号电平太低,正常情况下,数字电视对信号电平质量有较高的要求.即有一个门限效应,一般用数字场强仪测量为45dB~75dB左右。

当信号电平低于门限时,就无任何画面。

根据整转过程中实际测试,在信号质量较好的情况下,信号电平在21dB以上就可获得良好的接收效果。

通过场强仪测量,其信号质量达标:

即MER(调制误码率)≥28dBv,BER(误码率)≥1E-9,C/N≥43dBv,平均功率65±4dBV。

(名词解释:

误码率在一段时间内,传输错误的比特占所有传输比特总数的比率。

)3、电缆老化未改造且放大器级数多电平偏高这种情况必须重新调整电平或者改造线路。

(这里需要说明的( DVB(机顶盒)标准规定数字电视系统输出口的信号电平为40~80dBμV,经在前端机房反复测试,不同厂家机顶盒的门限电平略有不同,一般机顶盒高频头最小门限电平小于40dB

故障2:

部分节目收不到或者有马赛克

现象:

1、信号源引起的马赛克(发生的邻频道干扰响水频道无);2、线路接触不良引起的马赛克:

3、高频头损坏引起的马赛克(机顶盒);;4、信号电平过低引起的马赛克:

5、网络中非线性产物引起的马赛克(未调整好放大器电平):

6、电缆线路老化屏蔽网腐蚀严重造成阻抗不匹配;电缆头接触不良还有就是分支分配器质量差;

2、如用户家中接线不规范,不是采用正规的分配器。

而只是几个头对接在一起,阻抗不匹配,就会造成数字电视频道接收不全(这种情况有一用户出现,);

处理方法1、重新把线路连接不良处处理好。

2、用户室内线路串接解决办法加分支分配器解除相互干扰。

3、去除用户暗线的不规则接头,必要时另敷用户线,尽可能做到一户一线。

故障3:

用户电视机漏电引起的故障

用户电视机漏电现象,对电视图像的干扰却是更严重而且电视伴音中有交流哼声。

只要有一个用户电视机漏电这种情况则基本上一个楼道口所带的用户都受影响烧坏分支分配器,如果用户已经接好了电视机的有线电视用户线,电视机处于开机,该楼道所带的所有用户的电视信号就都被干扰(东方花园3#楼201室遇到该情况)处理办法:

在电视高频头处加隔离端子即可解决。

摘要:

本文对东莞市有线电视网络维护中最常遇到的电视信号电平异常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最后总结了电视信号偏低的常用检修方法。

关健词:

有线电视网络、电视信号电平、维护

一.概述

东莞城区有线电视HFC网络于1994年10月建成,至今已有9年多,发展用户超过6万户,铺建光纤120多公里,铺建电缆350多公里。

在有线电视的日常维护工作里,对电视信号电平偏低的故障维护,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

电视信号偏低的故障,对于没有维修经验的维修人员,认为是比较简单的故障,往往是“头痛治头,脚痛治脚”,没有找出故障的根源,就凑合地把电平调高了事。

这既不能完全根治故障,而会使网络越修越差,经过两三年后,会出现大面积电平偏低,甚至造成网络瘫痪。

对这样的故障,我们决不可以掉以轻心,而必须寻根究底,找出引起故障的真正原因,对症下药,彻底根治故障,保证网络的安全畅通。

引起电平偏低的原因非常多,须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下面根据我们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二、电视信号电平异常的原因剖析及对策

2.1全频段信号电平偏低的原因及对策

造成全频段信号电平下降的原因主要有温度变化、放大器工作异常、电缆老化、人为因素等四种原因造成。

2.1.1温度变化导致电平下降及其对策

温度变化导致电平下降有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是:

温度降低,使电缆芯线热胀冷缩,而接触不良引起电平降低,出现这种情况低频段的电平下降比高频段的电平快,此故障多发生于寒冷的冬季。

出现这种故障必须重做接头,并紧固接口器件。

其二是:

温度升高使电平下降,根据电缆的温度特性(见附图),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损耗随之增大。

一般电缆的温度系数为0.2%/℃,即当温度变化1℃时,电缆的衰减量一般有0.2%的变化。

若盛夏白天的最高温度为+40℃,寒冬夜间最低温度为5℃。

温差有35℃,此时电缆的衰减量为:

35℃×0.2%/℃=7%。

即电缆的衰减量冬天比夏天小7%。

为补偿电缆随温度变化而引起衰减量的变化,常采用自动增益和自动斜率控制放大器,即ALC放大器。

或者采用手动调整实现增益控制,此时要求设计传输系统时,放大器的增益要留有充分的余量,以满足冬夏季由温差而引起的电缆衰减量变化之为需要。

维护时,每年在冬夏季分别对放大器的增益至少要进行一次人工调整,以补偿电缆衰减量因环境温度而引起的变化。

2.1.2放大器的工作异常导致电平下降及其对策

放大器工作异常的原因有四个:

一是放大器本身电路损坏,如ALC控制电路,内部电路接触不良所引起,使放大器增益下降,这种故障需要更换放大器;二是放大器的增益插片或可调旋钮调整不良;三是由于天气过热,放大器箱散热不良,引起放大器增益下降;四是放大器工作电压过低,使放大器增益下降。

2.1.3电缆老化引起电平下降及对策

线路老化对传输电视信号的影响很大,器件使用年限到期老化属正常现象。

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主干线路的电缆,分支器。

由于长期风吹、日晒、雨淋,特别是南方天气雨水多,水汽渗透,会加速器件尤其是电缆的老化,使电缆的传输特性和阻抗发生变化,增加对电视信号电平的损耗。

二是用户室内线路,多数是用户装修时暗埋的线路,使用劣质材料,经过多年的使用,大多已经老化,信号衰减达到10-20DB,对这些故障,更换用户线比较困难,可以与用户商量铺设明线。

2.1.4人为因素引起电平下降及对策

人为因素引起电平下降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在施工或使用过程中人为破坏使电缆弯曲,碰砸变形,造成电缆的特性阻抗发生改变,致使对信号电平衰减增加。

二是用户偷接电视信号,在电缆主干线上“打针”。

如在我市步步高小区宿舍,有一用户使用大头针插入主干电缆偷接电视信号,并且方法非常隐蔽,晚上把驳线电缆伸出来,白天又把驳线电缆收回去,这给我们查找故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我们根据用户的投诉逐级检查,发现这段长约100多米的电缆信号电平衰减有20DB(正常值为7DB)。

在确认电缆两端的按头没有问题后,再检查这段电缆,从外观上没有发现弯曲及变形的迹象,电缆两端也没有潮湿,用电表测量也没有发现开路短路的现象。

最后我们采用顺腾摸瓜的方法,在用户窗台下非常隐蔽的地方有一根很小的大头针插在电缆上(未碰到芯线),把大头针拔掉后故障排除。

2.1.4布线及用户使用不合理引起电平下降及对策

用户线使用和布放不合理也是造成信号电平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市许多家庭购买了商品房,且家里均有多台电视机,用户在装修时随意延长、改变电视用户线,有的将劣质电源线和同轴电缆混埋入墙内,还有的加装分支分配器,由于接头松动、接线错误、阻抗不匹配等原因造成用户电平底于规定值。

2.2高端电平偏低的原因剖析及对策

这主要是由电缆的传输特性和线路均衡调整出现故障引起。

因为电缆在传输信号过程中会产生衰减,衰减量是由导体损耗和介质损耗两部分组成。

由于导体损耗的增加与频率的平方根成正比,介质损耗的增加与频率成正比,所以,随着频率的升高,总损耗将增大,两种损耗所占的比例也越接近。

在有线电视所传输的频率范围内,介质损耗约小于10%,电缆的损耗主要由导体的损耗来决定,而各种电缆的损耗值均随频率而变化。

有线电视传输的节目套数多,所占用的频带范围很宽,高、低频道之间的载波频率相差甚远,电缆对应的衰减量也差别很大。

为了使有线电视在整个工作频段上取得平坦的幅频特性,必须对电缆衰减的频率特性进行补偿。

补偿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使用高、低频道增益不同的斜率放大器。

这种放大器的幅频特性近似一条斜线,高频道增益高、低频道增益低。

放大器高、低频道的增益差与电缆高、低频道的衰减差相等,使高、低频道的信号电平在传输过程中基本保持一致。

(2)采用平坦放大器加均衡器进行补偿。

平坦放大器的幅频特性在工作频率范围内近似一条直线,均衡器的衰减特性与电缆的衰减特性完全相反,即随着频率的升高而减小。

经这样处理后,总的衰减量就不随频率而变化。

由此可见,造成上述故障的原因是电缆或均衡器性能变差或损坏以及放大器调整不当造成的,此时只能更换电缆和均衡器或重新调整放大器。

2.3低端电平偏低的原因剖析及对策

此故障多为放大器、分支器、电缆之间接触不良或氧化引起,我们知道:

当器件之间相互分离,但未完全脱离时,接头间存在一定的分布电容,相当于一个小电容器。

而电容器对电磁波的传输特性为通高频阻低频,即对高频信号衰减较小,而对低频信号衰减较大。

从而使低频段电视信号产生雪花干扰。

为了减少此类故障的发生,我们必须认真做好每一个接头,保证网络器件间接触良好,并做好防水、防氧化等措施。

2.4电视信号电平呈高低不平的原因剖析及对策

出现电视信号电平高低不平的情况有两种,第一是中间高两端低,产生这种故障的原因是选择均衡器时的均衡点不对,或是均衡不良所引起。

由于均衡器衰减低频,而电缆衰减高频,如均衡点不对会使幅频特性,曲线中间起。

出现这种故障,应从选择合适的均衡器和质量好的电缆入手,仔细调整均衡器。

其二是某一两个频道电平下降,这种故障多数是由于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因弯曲、碰撞使电缆变形或入水引起。

从电缆的特性阻抗公式可知,,电感L和电容C的变化都会使特性阻抗变化。

由于各种原因使电缆挤压变形、击伤和损坏都会使电缆的物理尺寸发生变化,又如短路、水气的侵入、老化、质量不好,导致分布电感、电容改变,造成电缆特性阻抗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

使各个频道的电平损耗也不一样,出现高低凸凹不平现象。

对这种故障的检修,难度较大,需逐步缩小故障的范围,然后仔细检查器件或电缆的接头,特别是检查电缆是否有变形的现象。

三、电视信号偏低故障的常用检修方法

电视信号偏低故障,维修人员的必须给予足够重视,不要仅满足于可以向用户“交差”,要严格按有关规程和网络指标进行维修,同时要求维修人员要掌握一定的有线电视知识,熟悉有线电视系统设备的性能及各种参数,熟悉网络布局和线路走向,会使用各种仪器设备,能够根据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原因,判断故障部位,查出故障器件,迅速排除故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电视信号偏低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电平测量法,要善于抓住故障关键部位测量,如干线放大器的输入输出口,用户放大器输入输出口,用户分配器输入输出口及用户终端等。

如何快速准确的查找出故障的部位,可以灵活采用“顺藤摸瓜法”、“优选法”、“敲击、摇晃法”、“对比检查法”、“替换法”、“综合法”等方法。

顺藤摸瓜法——根据用户投诉位置,先不直接检测该户,而是先观察该户前面的有关用户(即信号先经过区)情况,以便迅速判断故障部位。

优选法——即“0.618”法,此方法特别适用用于维修主干线路。

如主干线上出现信号偏低现象,检修时,先用干线总结点数乘0.618,得出一个数,排除故障就从这里开始。

例如,某条干线共有12级放大器,在末端出现横线网纹干扰,将12╳0.618=7.0396,则检修先从第七个放大器开始检查。

敲击、摇晃法——用小起子柄、木棰轻轻敲击设备的电路板或摇晃电缆连线,观察是否故障消失。

此法尤其适合虚假焊点、电缆接触不良的故障。

如摇晃某一根电缆连线,放大器输出电平升高,则说明该电缆连线有接触不良。

对比检查法——通过用相同型号且正常工作设备,对其电平及其他参数与有故障的设备进行逐一对比,找到不同之处,然后推断故障的部位,此法对一些没有电原理图的设备最适用。

替换法——用一个好器件或放大器,代换认为有问题的器件或放大器。

此法简单易行,是网络维护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时为了证实一些疑难故障,可反复采用替换法,判断故障产生的真正原因。

综合法——综合上述各种方法,来检查一些较为复杂的故障。

结束语:

以上对有线电视维护过程中常遇到的电视信号偏低的四种情况,即全频段电平偏低,高频段电平偏低,低频段电平偏低,某个频道电平偏低的故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还提出电视信号偏低的常用检修方法。

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首先要明白模拟信号是连续的,数字信号是离散的,这里的离散包括时间上的离散和幅度上的离散。

所以要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就要经过采样,量化以及编码三步。

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可以通过a/d转换器件来实现。

趋肤效应

亦称为“集肤效应”。

交变电流通过导体时,由于感应作用引起导体截面上电流分布不均匀,愈近导体表面电流密度越大。

这种现象称“趋肤效应”。

趋肤效应使导体的有效电阻增加。

频率越高,趋肤效应越显著。

当频率很高的电流通过导线时,可以认为电流只在导线表面上很薄的一层中流过,这等效于导线的截面减小,电阻增大。

既然导线的中心部分几乎没有电流通过,就可以把这中心部分除去以节约材料。

因此,在高频电路中可以采用空心导线代替实心导线。

此外,为了削弱趋肤效应,在高频电路中也往往使用多股相互绝缘细导线编织成束来代替同样截面积的粗导线,这种多股线束称为辫线。

在工业应用方面,利用趋肤效应可以对金属进行表面淬火。

 

SBS的阈值问题

首先,SBS是一种非线性光学现象,可以发生在1310nm波段,也可以发生在1550nm波段,

由于1550nm波段的外调制方式,以及EDFA出现,所以SBS现象比较普遍。

当入纤光功率超过某个门限(阈值)的时候,SBS现象就会发生,它会造成系统CNR/CSO的迅速下降。

提高SBS阈值是很多发射机以及在宣传的。

但是高的SBS阈值是一个双刃剑,一方面高的SBS阈值可以提高入纤光功率,增加传输距离,但是在实现技术上,很多厂家是以牺牲色散指标来作为代价的,换句话说就是传输距离此时不是受SBS影响,而是收色散以及成为自相位调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