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S版课标版第二单元优秀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23170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3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S版课标版第二单元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S版课标版第二单元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S版课标版第二单元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S版课标版第二单元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S版课标版第二单元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S版课标版第二单元优秀教学设计.docx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S版课标版第二单元优秀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S版课标版第二单元优秀教学设计.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S版课标版第二单元优秀教学设计.docx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S版课标版第二单元优秀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神奇的自然景观为题材,共编排了四篇课文。

其中三篇精读课文:

《古诗三首》、《观潮》、《火烧云》;《四季的童话》是略读课文。

《古诗三首》中的三首唐诗都是以写秋景为主的。

《观潮》描绘了钱塘江边观潮时所见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火烧云》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火烧云的变化,表现出大自然的瑰丽,表达出人们观看火烧云的喜悦心情。

《四季的童话》以童话的手法和优美的语言描写出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

 

本单元以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为训练重点。

单元导语把学生带入了那变幻无穷的大自然的天下奇观之中,激发起学生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兴趣;同时还提示学习课文时要注意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意在使学生在欣赏这些文章的同时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从而达到读中悟写的道理。

《观潮》、《火烧云》两课后面围绕这一专题编排了相关的思考问题,这两课重点承担了本单元的专题训练任务。

语文百花园二和积少成多中的读背古诗也是配合本单元的景物描写安排的。

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汉字20个,会写28个。

运用所学过的识字、写字方法和有关知识掌握会写字的字形,特别是把握形声字的特点记忆生字。

2、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注意抓住文章的重点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比喻句)的表达方法,正确把握比喻句的特点,进行仿写。

4、通过多音字练习,帮助学生正确把握多音字在不同词语中的正确读音。

5、通过“语文大课堂”的“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培养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背诵指定的课文。

教学策略

1.针对学生书写不规范的问题,把写字任务妥善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容易写好的笔画、

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笔顺作具体指导,使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积极的学习方法,让他们乐学、善学、积少成多,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3.在阅读中进行词句训练,要结合生活积累,更重要的是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理解词句不脱离语言环境,逐步地使学生学会善于把握文章的重点词、句,进而理解课文。

4.重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正确处理读与写的关系,为学生的作文起步打好基

础。

课时分配

5.古诗三首3课时

6.观潮2课时

7.火烧云2课时

8.四季童话1课时

语文百花园二2课时

共计:

10课时

课题

5、古诗三首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主备

教师

负责

领导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螺”;能结合注释理解“和、白银盘、青螺”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望洞庭》。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学会随文理解词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品读,想象《望洞庭》中所描绘的画面,感悟意境,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重点点

学会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望洞庭》。

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想象《望洞庭》中所描绘的画面,感悟意境,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核心问题

借助插图、注释、字典交流难理解的字、句,理解古诗的大意。

教学方法

理解感悟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留

汇报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李白眼中的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苏轼笔下的水;祖国的山山水水从古到今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美诗佳句,今天我们随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去感受一处山水,板书《望洞庭》。

2、请xx同学介绍一下洞庭湖及诗人的资料。

学生汇报: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他的诗通俗清新,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具一格之作。

介绍刘禹锡和洞庭湖,培养学生课前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问题

出示

 

1、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师:

“你看到了什么景色?

”“你能用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2、出示自学问题:

(1)自学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小组合作学习,借助插图、注释、字典交流难理解的字、句,理解古诗的大意。

边看图片边回答。

预设:

波光粼粼、水平如镜、水天一色、皓月当空……

读自学问题。

 

自主

探究

10ˊ

交流

完善

12ˊ

组织学生按自学问题自学,巡视检查、指导、点拨。

(关注学生是否边读边画,是否有困难等)

1、自学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识字

字音难点:

潭、磨、螺

(2)指名读诗

(通过评价导向,从读准字音,字正腔圆到读出节奏。

2、小组合作学习,借助插图、注释、字典交流难理解的字、句,理解古诗的大意。

(1)品读“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a、你从这两行诗中读懂了什么?

“和”是什么意思?

说说你想象的画面。

b、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学生读好诗句“用朗读来表达你的感受,应该怎样读?

引读:

秋月的清辉静静地洒在湖面,湖面好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是多么的宁静!

一起来读……

c、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秋夜皎洁明月的清光与清澈明净的湖水交相辉映,融为一体。

因为没有风,湖面平静得像一面平滑的镜子一样,没有一丝波纹。

(2)品读“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a、诗中的“白银盘”指什么?

“一青螺”呢?

说说想象的画面及感受。

b、你有这样的感受,你觉得应该怎样读?

引读:

月夜遥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大自然如同精妙绝伦的工艺珍品。

c、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远远望去,如同一个银白色的盘子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学生按照自学问题自主学习。

小组长组织汇报读生字及识字方法。

各小组汇报读诗。

 

小组汇报:

和谐。

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预设:

轻轻地读,读出柔和的美。

有感情的朗读诗句。

汇报诗句大意。

 

预设:

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学生个性化朗读,指名读

 

汇报诗句大意。

 

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引导学生语言描述想象中的美。

 

引导感悟比喻用得生动、形象、巧妙。

以评促读,引导学生读出韵味,逐步提升读的质量。

点拨深入

1、品味独特的比喻:

末句改为“君山好像一青螺”好像更清楚,这样改行吗?

 

2、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1)自由练读,想象画面。

(2)同桌赛读,欣赏插图。

(3)展示评读,美化诗境。

学生讨论发言

 

多种形式练读,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

进一步感悟诗句语言的凝练和诗人极富想象力的描写。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熟读基础上,通过启发学生想象,丰富了诗句的语言和画面,背诵水到渠成。

拓展

反思

同学们对于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还有问题吗?

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集体探讨,解决。

基础

训练

1.组词

潭()磨()螺()

2、指名背诵。

写一写。

有感情背诵。

课上练习,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延展

提升

欣赏名句,积累名句。

1、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熔金。

2、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3、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4、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句诗多读几遍,想想诗句的意思,品味一下好在哪里,同桌交流读后感受。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唐】刘禹锡

课题

5、古诗三首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二课时

主备

教师

负责

领导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写“菊、舍、遍、渐、偏”;能结合注释理解“秋丛、似陶家、日渐斜、更、此、尽、篱”;有感情地背诵、默写《菊花》。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学会随文理解词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想象《菊花》中所描绘的画面,从中感受到自然美和语言美。

教学重点点

学会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有感情地背诵、默写《菊花》。

教学难点

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要结合起来,理解诗句表达的情感。

核心问题

诗人眼中的菊花是什么样的呢?

教学方法

理解感悟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留

汇报

1、同学们都观赏过菊花吗?

是什么时间观赏的?

唐代诗人元稹,一次在欣赏菊花的时候,有感而发,以《菊花》为题,写了一首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板书课题。

2、请xx同学介绍一下元稹的资料。

学生汇报:

元稹,字微之,唐代诗人,九岁能诗,十五岁明经及第。

其诗朴质深切,反映了广泛的现实生活。

培养学生课前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问题

出示

 

3、多媒体出示菊花的画面,师:

“来形容一下你眼中的菊花。

”“诗人眼中的菊花又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来一探究竟。

4、出示自学问题:

(3)自学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4)小组合作学习,借助插图、注释、字典交流难理解的字、句,理解古诗的大意。

学生发言

 

读自学问题。

自主

探究

10ˊ

交流

完善

12ˊ

组织学生按自学问题自学,巡视检查、指导、点拨。

(关注学生是否边读边画,是否有困难等)

1、自学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识字

字音难点:

丛、舍、遍、偏

(2)指名读诗

(通过评价导向,从读准字音,字正腔圆到读出节奏。

3、小组合作学习,借助插图、注释、字典交流难理解的字、句,理解古诗的大意。

(3)品读“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c、理解“秋丛”“似陶家”“日渐斜”的意思。

秋丛:

指一丛一丛的秋菊。

似陶家:

像陶渊明的家一样。

(陶渊明是晋朝大诗人,他喜爱菊花。

日渐斜:

太阳渐渐地偏西。

d、这两句诗描写了什么?

应该怎样读?

预设:

前两句着重描写诗人欣赏菊花的情景,用缓慢轻松的语调读出诗人清高自豪的情感。

c、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一丛丛的秋菊绕着房屋开放,好像是到了陶渊明的家,专心致志地绕着篱笆观赏,以致太阳偏西了还舍不得离开。

(2)品读“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d、理解“更”“此”“尽”“篱”的意思。

更:

再。

此:

此花,这个花。

尽:

完。

篱:

篱笆。

e、读了这两句诗有什么感受,应该怎样读?

预设:

后两句诗人直白内心想法,感触菊花开过后就再也没有其他花了,热情赞美了菊花。

朗读的语气肯定,干净利落,表达对菊花的情有独钟。

f、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不是因为百花之中我最偏爱菊花,而是因为菊花凋谢之后,就没有别的花可欣赏了。

学生按照自学问题自主学习。

小组长组织汇报读生字及识字方法。

各小组汇报读诗。

 

小组长组织汇报。

 

学生回答

指名读

学生练读

汇报诗句大意。

 

小组代表汇报。

学生回答

指名读

个性化朗读

汇报诗句大意。

 

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以评促读,引导学生读出韵味,逐步提升读的质量。

点拨深入

1、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4)自由练读,想象画面。

(5)同桌赛读,欣赏插图。

(6)展示评读,美化诗境。

2、指导书写生字。

(1)认真观察字形,分析结构,交流记忆方法。

(2)大家讨论一下,怎样把生字写得更好看。

注意“遍”和“偏”的部首不同

(3)师范写,学生练习书写。

(大屏幕展示学生的练习。

多种形式练读,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

观察、分析、交流

讨论

写字

在熟读基础上,通过启发学生想象,丰富诗句的语言和画面,背诵水到渠成。

拓展

反思

同学们对于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还有问题吗?

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集体探讨,解决。

基础

训练

2.组词

菊()舍()遍()渐()偏()

2、指名背诵。

3、默写

写一写。

有感情背诵。

默写,同桌互查。

课上练习,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延展

提升

《菊花》一诗,诗人描写了菊花的多、美以及自己偏爱菊花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热爱菊花的深情,也赞美了菊花傲霜斗寒的高贵品质,还有哪些植物也具有菊花这样的品质?

说一说赞美它的诗句。

试着说一说

 

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稹

课题

5、古诗三首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三课时

主备

教师

负责

领导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写“霜、愁、眠、苏、寺”;能结合注释理解“泊、乌、啼、江枫、渔火”;有感情地背诵、默写《枫桥夜泊》。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学会随文理解诗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枫桥夜泊》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点

学会生字,理解词意,有感情地背诵、默写《枫桥夜泊》。

教学难点

通过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枫桥夜泊》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核心问题

借助插图、注释、字典交流难理解的字、句,理解古诗的大意。

教学方法

理解感悟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留

汇报

1、请学生背诵学过的描绘秋天的古诗。

2、有一首描绘秋景的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名桥之首,让一座寺庙成为中外游人向往的胜地。

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张继所写的《枫桥夜泊》。

3、请xx同学介绍一下张继的资料。

 

背诵描绘秋天的诗。

学生读课题。

学生汇报:

张继,唐代诗人,从小聪明好学,为官正直,后因不满时政,辞官游历,写下了许多诗篇,《枫桥夜泊》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培养学生课前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了解《枫桥夜泊》的深远影响,激发对古诗的兴趣。

问题

出示

 

5、这首诗究竟散发着怎样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进张继的《枫桥夜泊》。

6、出示自学问题:

(5)自学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6)小组合作学习,借助插图、注释、字典交流难理解的字、句,理解古诗的大意。

 

读自学问题。

自主

探究

10ˊ

交流

完善

12ˊ

组织学生按自学问题自学,巡视检查、指导、点拨。

(关注学生是否边读边画,是否有困难等)

1、自学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识字

字音难点:

多音字“泊”,文中读bó(停泊),另外读pō(湖泊);“霜、愁”是翘舌音;“寺、苏”平舌音。

(2)指名读诗

(通过评价导向,从读准字音,字正腔圆到读出节奏。

4、小组合作学习,借助插图、注释、字典交流难理解的字、句,理解古诗的大意。

(1)理解题目

a、“枫桥”在哪?

“夜泊”又是什么意思?

b、说说题目的意思。

(诗人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边。

 

(2)品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a、诗人看到了什么景色?

又听到了什么?

(相机理解“江枫、渔火、乌、啼”的意思。

b、看到满天的霜,听着乌鸦的叫声,你是什么感受?

试着读出这种感受。

c、说说诗句的意思。

月亮落下去的时候,栖息在树上的乌鸦不停地叫着,寒霜弥漫在夜空中。

面对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火,心情愁闷,久久不能入睡。

(3)品读“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g、这两句中诗人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诗人是怎样的心情?

试着读一读。

h、说说诗句的意思。

半夜的时候,姑苏城外寒山寺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上。

(4)感悟“愁”

朗读全诗,哪个字最能表现诗人当时的心情?

(愁)这是一种怎样的愁啊?

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带上这种感受,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

学生按照自学问题自主学习。

小组长组织汇报读生字及识字方法。

 

各小组汇报读诗。

 

小组长组织汇报。

枫桥:

桥名,在江苏省苏州城西。

泊:

停船;夜泊,就是夜晚把船停泊在岸边。

预设:

看到(月落、江枫、渔火、霜满天)听到(乌啼)

有感情朗读。

汇报诗句大意。

 

预设:

看到(寒山寺),听到(钟声)。

有感情朗读诗句。

汇报诗句大意。

预设:

思乡之愁、孤独之愁、寂寞之愁。

有感情朗读全诗。

 

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以评促读,引导学生读出韵味,逐步提升读的质量。

 

点拨

深入

1、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7)自由练读,想象画面。

(8)同桌赛读,欣赏插图。

(9)展示评读,美化诗境。

2、指导书写生字。

(1)认真观察字形,分析结构,交流记忆方法。

(2)大家讨论一下,怎样把生字写得更好看。

注意“愁”和“霜”的结构。

(3)师范写,学生练习书写。

(大屏幕展示学生的练习。

多种形式练读,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

观察、分析、

讨论

写字

在熟读基础上,通过启发学生想象,丰富诗句的语言和画面,背诵水到渠成。

拓展

反思

同学们对于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还有问题吗?

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集体探讨,解决。

基础

训练

3、填空

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听到的有()和(),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4、指名背诵。

3、默写

写一写。

有感情背诵。

默写,同桌互查。

课上练习,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延展

提升

1、出示杜牧的《泊秦淮》及部分词语解释: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

秦淮:

指秦淮河。

笼:

笼罩。

商女:

卖唱的女子。

江:

指秦淮河。

犹:

还。

后庭花:

指《玉树后庭花》,南朝陈代亡国之君陈后主所作的歌曲,被后人认为是亡国之音。

 

2、张继把“愁”化作了这首千古绝唱,当你心情不好时,是怎样排解的?

 

理解诗句大意,比较《枫桥夜泊》与《泊秦淮》在“愁”的内涵上有何不同。

(《枫桥夜泊》表达的是个人之愁,《泊秦淮》表达的是忧国之愁。

学生交流把负能量转化为正能量的经验方法。

 

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欢声笑语,也会有忧郁哀愁。

渗透给学生不要被愁所累,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张继

 

课题

6.观潮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主备

单位

主备教师

负责

领导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盐、据、昂、鼎、沸、崩”6个生字,会写“盐、据”等8个字,掌握“据说、横卧、沸腾”等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与交流,学会本课生字词并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通过读文思考、合作交流掌握课文的记叙顺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感受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核心问题

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的?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留

汇报

1、播放视频《钱塘江大潮》。

观看视频后有什么感受?

快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2、这就是壮观奇特的钱塘江大潮,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来观潮,板书课题。

 

观看视频,交流感受。

 

通过播放视频,营造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出示

大屏幕出示自学问题:

1、自由读课文,组内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的?

自由读自学问题。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做到读中有思,读思结合。

自主探究5ˊ

组织学生按自学问题自学,巡视检查、指导、点拨。

读文,自学生字,思考问题。

交流完善10ˊ

1、交流自学生字情况,大屏幕出示本课所有生字。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读生字,并交流识字方法。

如熟字加偏旁记忆法:

居——据

换偏旁记忆法:

佛——沸,振——震

……

重点指导识记“卧”的字形。

(2)给生字扩词巩固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脉络。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小组长组织汇报读生字及识字方法,其他同学补充纠正。

多种形式读生字。

读字扩词

回答问题,认真倾听,补充完善。

利用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自主识字并汇报,增强学习主人翁意识

 

在回答与倾听中各抒己见,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

 

点拨深入10ˊ

1、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

力求做到正确读文,把句子读通顺读连贯。

(2)有读不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3)分自然段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听,做出评价。

(汇报三个小组)

1、理解文中难理解的词语,积累词语。

(1)提出不懂的词语,大家共同解决,可以查工具书,可以结合生活经验解释。

如“人声鼎沸”“浩浩荡荡”“风号浪吼”等。

2、指导书写生字,大屏幕出示本课生字。

(1)认真观察字形,分析结构,重点指导“卧”的笔顺,

第六笔是竖折。

(2)学生练习书写,要求写得正确、漂亮。

听清要求后,认真练读课文。

 

汇报读文时认真听,评价纠正

学生提出不懂的词语,共同解

 

观察字形。

练写,展示评价

提出明确要求,引导学生认真读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在质疑与解疑中培养学生不懂就要问的良好学习习惯。

拓展反思2ˊ

同学们对于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还有问题吗,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提出问题,共同解决。

基础训练5ˊ

1、认读生字词:

盐官镇据说横卧古塔沸腾震动风号浪吼

涨潮

2、摘抄本课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积累本上。

认读生字词。

摘抄词语。

在复习巩固中掌握本课生字词,在积累中丰富学生的词汇

延展提升2ˊ

大家课后收集一些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或观看钱塘江大潮的视频。

课后收集资料。

 

6、观潮

潮来前

潮来时

潮头过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