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贵高速3工区涵洞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80841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泸贵高速3工区涵洞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泸贵高速3工区涵洞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泸贵高速3工区涵洞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泸贵高速3工区涵洞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泸贵高速3工区涵洞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泸贵高速3工区涵洞施工方案.docx

《泸贵高速3工区涵洞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泸贵高速3工区涵洞施工方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泸贵高速3工区涵洞施工方案.docx

泸贵高速3工区涵洞施工方案

第一章编制说明

第一节编制依据

1、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涵洞施工图》

2、国家、行业现行规范规程,《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3、现场踏勘了解的有关情况和调查所掌握的有关资料和信息。

4、项目部管理人员综合施工能力,现有机械设备,技术实力以及公路工程的施工经验。

第二节编制原则及编制范围

1、遵照招标文件中合同条款的各项要求,实质性响应建设单位和监理工程师的指令和要求。

2、严格遵守国家及行业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和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

3、坚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力求技术先进、科学合理、经济适用的原则。

4、坚持自始至终对施工现场全过程严密监控,以科学的方法实行动态管理及动静结合的原则。

5、编制范围:

我工区管段内所有涵洞及通道。

第二章工程概况

1、本工区管段包括38道涵洞,具体明细见后附表1。

2、地质情况:

根据设计资料显示,总体为浅切丘陵地形,局部为深切丘,丘顶高程230~340m,相对高差20~75m。

丘顶多呈孤丘、块状。

沟谷呈多向“U”型,局部为“V”型,开阔纵坡小。

该段地质构造依次为得胜场向斜,杨高寺背斜,杨九场向斜翘起端。

出露地层为侏罗系中统上、下沙溪庙组,其岩性为紫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与灰黄、青灰、灰绿色厚层块状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泥岩中含钙质结核,钙质粉砂岩条带;侏罗系上统遂宁组,其岩性为砖红、棕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石英粉砂岩;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堆积层及淤泥质层,其岩性主要为碎石土和饱和粘性土。

3、现场交通:

管段内有四通八达的乡村路及机耕道,交通条件良好;所需的混凝土采用自拌混凝土,罐车运输;钢筋现场加工;钢筋及其它材料考虑通过施工主便道用汽车运至施工地点。

4、施工用水:

使用涵洞周围居民生活饮用水管网作为施工用水来源。

5、施工用电:

利用100KW发电机发电(主用1台,备用1台),主要用于混凝土的振捣及钢筋加工安装。

6、施工前充分调查涵洞附近的水系和居民的出入情况,若不满足要求时,应申请变更涵洞位置或标高。

第三章工程进度计划

考虑到涵洞数量较多,由2个施工作业队按流水工艺同时分段进行,每个队伍配备充足的人工及材料,计划开工日期为2010年9月10日,竣工日期为2011年3月31日。

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既有线路行车安全,必要时可将原路改道,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力争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施工。

主要工程数量见后附表2。

第四章主要施工工艺

第一节基础开挖

1、挖基前先做好基坑中心线、方向、高程的测设,根据地质情况,决定开挖坡度和支护方案。

2、基坑土方的开挖视具体情况采用机械或人工开挖,快挖到设计标高时采用人工清基,避免超挖。

按基础平面尺寸周边各增宽50cm~100cm,以便在底面外安置基础模板,设置排水沟。

3、挖至设计标高后在基坑底四周设30×30cm排水沟和60×60cm临时集水井,以便及时排走基坑积水,确保基底土不被水浸泡。

4、弃土不得防碍开挖基坑其它工作,弃土堆坡脚距基坑顶缘的距离不宜小于基坑的深度,且宜弃在下游指定地点。

5、基坑尽量在枯水期或少雨季节施工,基坑开挖,不宜间断,达到高程,经检验合格后,立即浇注基础砼。

6、基坑挖好后应进行全面的检验,平面周线位置不小于设计要求,基底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要求。

7、若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应报监理、业主、设计进行变更,或适当挖深1~2m,将基础放置在岩石或满足基础承载力的持力层上,或换填1~2m级配碎石。

第二节钢筋制作及安装

1、一般规定:

所有钢筋均应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

凡需抽验的钢筋,均应按《公路工程金属试验规程》(JTJ055-83)进行各项力学性能试验,其结果应符合国家颁布的热轧钢筋新标准(GB1499-84)的各项指标。

凡需焊接的结构物受力钢筋,还应作可焊性试验。

同时对于焊工的技术水平亦应进行考核。

所有钢筋必须按不同钢种、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验收、分别堆存,不得混杂,且应立牌以资识别。

钢筋在运输、储存过程中,应避免锈蚀和污染。

钢筋宜堆置在仓库(棚)内,露天堆置时应垫高并加遮盖。

重要结构中的主钢筋,在代用时应征得有关方面的同意。

预制构件的吊环,应用未经冷拉的Ⅰ级热轧钢筋制作。

2、钢筋加工:

加工前应将钢筋表面的油渍、漆皮、鳞锈等清除干净。

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成盘的钢筋和弯曲的钢筋均应调直。

钢筋下料应按设计图和规范要求(如搭接长度、弯钩尺寸等)用钢尺丈量进行。

受力主钢筋的弯制、未端的弯钩、箍筋制作均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3、钢筋接头焊接接头,钢筋的接头一般应采用焊接,螺纹钢筋可采用挤压套管接头。

对于直径等于或小于25mm的钢筋,在没有焊接条件时可采用绑扎接头,但对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构件中的主钢筋均应焊接,不得采用绑扎接头。

钢筋的纵向焊接应采用闪光对焊,在无上述条件时则可采用电弧焊(如帮条焊、搭接焊、熔槽帮条焊等)。

钢筋的交叉连接应采用电阻点焊,在无相应机械时可采用手工电弧焊。

钢筋焊接的接头型式、焊接方法和质量要求应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办理。

钢筋焊接前,必须

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

焊工必须有考试合格证。

焊接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当采用搭接或帮条电弧焊时,应尽量做成双面焊缝,只有在不能做成时才允许采用单面焊缝。

搭接焊时,两钢筋的搭接部位应预先折向一侧,以使两接合钢筋的轴线一致。

帮条焊时,帮条应采用与主筋同级别的钢筋,其总截面面积应不小于被焊钢筋的截面积。

焊缝长度:

双面焊应不小于5d,单面焊应不小于10d(d为钢筋直径)。

4、绑扎接头

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不小于下表的规定

钢筋种类

混凝土强度等级

C20

C25

>C25

Ⅰ级钢筋

35d

30d

25d

Ⅱ级钢筋

45d

40d

35d

Ⅲ级钢筋

55d

50d

45d

5、受拉区内,Ⅰ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Ⅱ、Ⅲ级钢筋可不做,但搭接长度要增加20%。

直径等于和小于12mm的受压Ⅰ级钢筋的末端以及轴心受压构件中任意直径的受力钢筋的末端,可不做弯钩,但搭接长度应不小于钢筋直径的30倍。

受力钢筋的焊接或绑扎接头应设在内力较小处并错开布置,两接头间的距离应不小于1.3倍搭接长度。

配置在搭接长度区段内的受力钢筋,接头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下表规定。

搭接长度区段内受力钢筋接头面积的最大百分率

接头形式

接头面积最大百分率(%)

受拉区

受压区

主钢筋绑扎接头

25

50

主钢筋焊接接头

50

不限制

电弧焊和绑扎的接头与钢筋弯曲处的距离均应不小于10倍钢筋直径,也不宜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矩处。

6、钢筋骨架和钢筋网的组成及安装

凡适宜于预制的钢筋骨架或钢筋网,均宜先进行预制,然后在工地安装就位后再焊接或绑扎成整体。

预制成的钢筋骨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以便在运送、吊装和浇筑砼时不致松散、移位、变形,必要时可在某些连接点处加以焊接或增设加强钢筋。

骨架的焊接拼装应在坚固的工作台上进行,操作时要注意下列要求:

按设计图放样,并要考虑焊接变形和预留拱度。

拼装前应检查每个焊接接头的焊缝有无开焊、变形,如有开焊应及时补焊。

拼装时在需要焊接的位置用楔形卡卡住,以防电焊时局部变形。

待所有焊接点卡好后,应先在焊缝两端点焊定位,然后进行焊缝施焊。

不同直径的钢筋焊接时,其中心线应在同一平面上。

为此,较小直径的钢筋下面宜垫以适当厚度的钢板。

从总体上讲,施焊顺序宜是:

由中到边对称地向两端进行;先焊骨架下部,后焊骨架上部;相邻的焊缝应分区对称跳焊,不得顺方向一次焊成。

现场绑扎钢筋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凡在新老砼交接处绑扎钢筋时,应先在老砼面按施工缝要求进行凿毛、清洗等处理。

钢筋接头的布置应符合前述第3条“钢筋接头”的有关规定。

钢筋的交叉点应用铁丝绑扎结实,必要时亦可用点焊焊牢。

除设计有特殊规定外,墙身的箍筋应与主筋垂直。

墙身的竖向钢筋搭接时,转角处的钢筋弯钩应与模板成45°,中间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90°。

当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浇筑小型截面的柱时,弯钩与模板之间的最小角度不得小于15°,且在浇筑过程中不得松动。

箍筋弯钩的叠合处应按下列原则布置:

非焊接钢筋骨架的多层钢筋之间应用短钢筋支垫,以保证其位置准确。

为保证保护层厚度,应在最外层钢筋与模板之间设置水泥砂浆垫块。

垫块应与钢筋扎紧,并互相错开。

在浇筑砼前,应对已安装好的钢筋及预埋件(如钢板、锚固钢筋等)会同有关单位进行检查并签证。

第三节基础模板安装及混凝土浇筑

1、基础模板采用小块钢模板,经检验合格后浇注混凝土。

2、混凝土运至施工现场后,由混凝土泵车送至工作面浇筑。

浇筑应连续,因故必须间歇时,其允许间歇时间应符合相关规定。

超过允许间歇时间时应按施工缝处理。

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经常观察模板、支撑体系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位移,必须立即停止浇筑,并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

4、混凝土浇筑完后10~12h内及时浇水养护。

5、基础与涵身之间应设置Φ16连接钢筋,长1m,间距15cm,距内侧墙体5cm布设。

6、基础及墙身均应根据地基土质情况,每隔4~6m设置一道沉降缝,缝宽2cm,采用专业的防水密封胶或沥青麻絮填塞。

第四节墙身模板安装及混凝土浇筑

1、墙身模板采用1.5×1.2m大块钢模板,采用Φ12对拉杆加以固定,间距1~1.5m。

立模时需检查和调整模板顶口四角标高和坐标,使四角水平,位置准确。

2、模板安装板缝的处理在接缝处夹海绵条以防止漏浆。

3、模板安装完成后,检查中线、模板各部位尺寸、顶面高程,模板表面平整度和板缝间的错台等。

模板平整度偏差为1mm,板缝间错台允许偏差为5mm。

然后将模板进行打磨,清除内部和表面油污、杂物,并在模板面上涂刷脱模剂。

4、在灌注混凝土前将基础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并用水冲洗湿润。

涵台内侧表面布设一层D8钢筋网,纵横间距采用10×10cm。

5、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拆除模板。

拆下的模板清理干净,堆放整齐,并用篷布覆盖,以防污染。

6、模板拆除后,及时洒水养护,洒水次数以保持混凝土湿润为宜,养护时间不少于7d。

第五节盖板预制及安装

1、按照施工总体部署,盖板由预制场集中预制,宽度按99cm预制,当涵洞斜交时,洞口两端盖板设计为梯形盖板,可预制安装或现场浇筑。

2、模板采用厂制钢模板,模板接缝垫橡胶片,确保接缝严密不漏浆。

3、钢筋集中加工点下料和弯制,按设计分块绑扎成型,运至预制场安装。

每块盖板钢筋的数量、规格、弯制和绑扎成型后的几何尺寸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并按设计位置和规格预埋吊钩。

4、混凝土灌注完后应将盖板顶面压实抹平,终凝前再进行二次光面,以此确保混凝土内实外光。

混凝土终凝后及时洒水并覆盖麻布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并经常保持表面湿润。

5、盖板堆放时应采用两点搁置,可用钢丝绳捆绑吊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的70%时方可进行盖板成品的运输和安装。

6、盖板安装前先检查涵洞两墙身上口尺寸、跨度、盖板预制成型后尺寸是否符合要求,然后进行盖板的安装。

盖板安装完毕后,用30号水泥砂浆充填台背与盖板间的空隙。

7、台帽与盖板之间应加铺三层油毛毡或其他合格材料,保证盖板安装平稳。

第六节钢筋砼圆管涵安装

1、本工区钢筋砼圆管均为外购,其成品应符合下列规定:

1.1、管节端面应平整并与其轴线垂直。

斜交管涵进出水口管节的外端面,应按斜交角度进行处理。

1.2、管壁内外侧表面应平直圆滑,每处蜂窝面积不得大于30×30mm,深度不得超过10mm,总面积不得超过全面积的1%并不得露筋。

1.3、管节砼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1.4、管节外壁必须注明适用的管顶填土高度并分类堆放。

1.5、生产厂家必须具备相关资质,具备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预制件经试验室检测,再报监理工程师抽检合格后方可进场使用,每批涵管应附带出厂合格证书及混凝土强度报告单。

2、管节在运输、装卸过程中,应采取防碰撞措施,避免管节损坏。

3、本工区圆管涵均为砼基础,每隔4~6m设置一条沉降缝,处理方法同盖板涵沉降缝;基础施工时,测量队应控制好纵坡;基础上面设置砼管座,其顶部弧形面应与管身紧密贴合,使管节受力均匀。

4、安装管节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4.1、应注意按涵顶填土高度取用相应的管节。

4.2、各管节应顺流水坡度安装平顺,管节必须垫稳坐实,管道内不得遗留泥土等杂物。

4.3、管节接头要求:

接口应平直,间隙应均匀,采用沥青浸过的麻絮填塞,上半圈应从外往里填塞,下半圈应从里往外填塞。

同时在接缝处设置后20cm,加宽25cm的粘土保护层。

第七节洞口及附属工程

1、基础检查合格签证后,即可进行浆砌片石翼墙的施工,各砌块的砌缝应互相错开咬接,两层间的错缝不得小于8厘米;每层片石砌筑时,先安转角石再砌筑面石,然后填腹石,石块间互相交错,咬合密实,砂浆饱满,嵌缝无空洞。

面石必须大面平整,转角石棱角分明。

为保证翼墙的砌筑尺寸符合设计要求,砌筑时必须安放按设计断面尺寸制作的结构尺寸架,并严格在架上挂线进行片石的砌筑。

2、新砌圬工告一段落或在收工时,须用浸湿的麻布将砌体盖好。

炎热天气在砌完后2~3小时以内即须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一般不少于7~14天。

养护时须使覆盖物经常保持湿润。

其表面采用M7.5水泥砂浆勾缝。

3、兼有通道功能的盖板涵,洞内排水沟采用带蓖盖板,出洞后,排水沟渐变到被交道路路面两侧,带蓖盖板顺被交道做2米结束。

4、涵洞出口如果地面高于涵底标高,应挖沟将水流引到低洼处排除。

5、进出口挡土墙每2m设置1个泄水孔,泄水孔尺寸10×10cm,泄水孔距地面50cm,挡土墙内侧应用碎石盲沟做好排水。

长度超过6m时,每隔4~6m设置一道沉降缝。

6、出口八字墙与涵台设沉降缝隔开,缝宽1cm,缝内用沥青麻絮填塞。

7、铺砌层的砂砾垫层材料,粒径不宜大于50mm,含泥量不宜超过5%,含砂量不宜超过40%。

垫层应与铺砌层配合铺筑,随铺随砌。

第八节涵背回填

1、在涵背回填前,清除施工范围内的垃圾、有机物残渣等。

2、涵背回填范围不小于两倍孔径,材料必须用透水性材料,如级配碎石、砂砾石、砂性土等,两侧对称分层填筑,在达到路基压实度标准后再进行下一层填筑。

填料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2%范围以内;填料粒径宜小于5cm。

3、压实厚度:

分层压(夯)实厚度不宜大于15cm。

4、压实机械:

填筑时严禁采用重型压路机械作业,应使用小型压实机械压实或人工夯实。

5、回填时应将原有路堤挖设台阶,保证填筑的整体性。

6、必须在涵身混凝土强度达到75%时方可进行台背填筑,且在两侧回填至盖板顶面时,再在整个路基范围内进行涵顶高程以上路基填筑。

盖板顶填土厚度超过50cm时,才准许机械车辆通行。

第九节施工注意事项

1、必须注意混凝土的浇筑方法,每段的两侧墙身混凝土均要分层对称浇筑,防止不对称浇筑混凝土造成偏压,把边墙模板挤偏向一侧。

2、每个拉杆端头必须有3个以上的蝴蝶卡重叠使用,要保证蝴蝶卡和拉杆的数量,避免拉力超过蝴蝶卡和拉杆承受范围而被拉断。

防止螺帽咬合不住拉杆而造成外模胀模跑模现象。

一般情况下,一根拉杆用2次后就应更换。

3、施工过程中避免施工人员踩弯拉杆,必须保证拉杆的直顺,这样浇筑完边墙混凝土后,拆模时拉杆可从墙身混凝土中顺利抽出,不会造成拆模和滑移拼装困难。

4、在涵洞基础上一次把整幅墙身支模线放好,用墨线浓浓地弹在涵洞基础上。

一条边墙支模不要多次放线,避免多次放线造成误差。

5、模板与基础底部缝隙,先用1cm厚泡沫板塞缝,再用水泥砂浆抹带,避免接缝漏浆及底部“烂根”现象。

6、施工前对粗骨料进行水洗,晾干后拌和一遍,对中砂进行过筛,并同时增加拌和机内干料和湿料的搅拌时间,湿料的搅拌时间≮180s。

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混凝土坍落度,从施工开始到结束保持一致。

 在材料和浇筑方法允许的条件下,应采用尽可能低的坍落度和水灰比,以减少泌水的可能性。

同时控制混凝土含气量不超过1.7%,初凝时间6~8h。

7、严格控制每次下料的高度和厚度,高度超过2m时利用串筒降低下料高度;砼分层厚度不超过30cm。

振捣方法:

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移动间距不应超过其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插入下层混凝土50~100mm;每一处振动完毕后应边振动边徐徐提出振动棒;应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件;振捣时间以混凝土翻浆不再下沉和表面无气泡泛起为止。

若发现模板边缘堆积过多碎石,应指挥人工掏开,再用振捣器加振数次。

8、片石混凝土中,片石应采用人工手摆,禁止抛掷。

片石掺量不宜超过25%,片石厚度不小于15cm,强度不低于30MPa,片石应保持干净。

石块分布均匀,净距不小于10cm,距结构侧面和顶面净距不小于15cm,并不得接触钢筋和预埋件。

9、要求砼浇注现场由试验员、施工员或技术员全过程旁站值班,试验人员每车检测砼坍落度。

施工员督促班组人员有专人2人负责观察模板的情况,随时紧固栏杆。

10、施工缝处理:

(1)、不可避免的停工后应将施工缝收平,禁止出现斜缝。

(2)、清除接缝表面的水泥浮浆、薄膜、松散砂石、软弱混凝土层、油污等,必要时将旧混凝土适当凿毛;

    (3)、用清水冲洗旧混凝土表面,使旧混凝土在浇筑新混凝土前保持湿润;

    (4)、浇筑新混凝土前,在接缝面上应先铺一层厚度为1~1.5cm的水泥砂浆(对于水平施工缝,该水泥砂浆厚度宜为2~3cm);

    (5)、加大施工缝附近的混凝土的振捣频率。

11、施工前,必须对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保证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

 

第五章机械设备及人员安排

机械设备计划表

序号

机械名称

规格型号

指标

数量

(台)

1

钢筋弯曲机

GW40

2.8KW

1

2

钢筋切断机

GQ50

4KW

2

3

钢筋调直机

CT4/8

2.2KW

1

4

交流电焊机

BX1-400

40KVA

4

5

潜水泵

QY-15

2.2KW

2

6

插入式振动器

ZN-50

1.1KW

4

7

搅拌楼

15000

1

8

砼罐车

6m3

6

9

发电机

100KW

2

人员安排计划表

序号

职责

职位

数量

姓名

备注

1

施工总负责

项目经理

1

张庆国

2

技术负责人

总工

1

陈思岑

3

安全质检负责人

安质部长

1

蒲绍禹

4

收方计量

计量工程师

1

刘明

5

试验

试验工程师

3

夏劲松、周文军、罗羽

6

现场施工

桥涵工程师

3

刘明舟、王碧波、

将廷兵

7

测量

测量工程师(员)

4

王玉山、彭兆、贺小平、欧阳琳晖

第六章质量控制措施

第一节质量控制标准

1、涵洞基础及墙身现浇施工质量标准: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混凝土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按附录D或F检查

2△

涵台断面尺寸(mm)

混凝土

±15

检查3个断面

3

竖直度或斜度(mm)

0.3%台高

建筑工程检测器:

测量2处

4

长度(mm)

±10

水准仪:

测量3处

2、砼外观质量标准:

  

(1)颜色

  混凝土应表现混凝土的自然色,表面色润泽、颜色一致。

在同一视觉空间内,混凝土表面颜色一致,色泽均匀。

自然光下,4m处肉眼看不到明显色差。

  

(2)表面质量

  混凝土表面不得出现蜂窝、麻面、砂带、冷接缝和表面损伤等;不得受到污染和出现斑迹;表面裂纹度分别不得超过0.15mm和0.2mm。

  (3)表面气泡

  表面1m2面积上的气泡面积总和不大于3×10-4m2,最大气泡直径不大于3mm,深度不大于3mm;

  (4)分格缝直线度与对拉螺栓孔眼

  分格缝直线偏差度不大于4mm,对拉螺栓孔眼排列整齐均匀,拆模后封堵密实,颜色同墙面一致;若封堵的对拉螺栓颜色与墙体不一致,应形成有规律的装饰效果。

  (5)混凝土墙面的细微冷接缝不超过2/500(m/m2)。

  (6)模板拼缝印记整齐、均匀,在同一视觉空间交圈,且印记宽度不大于1.5mm。

  (7)混凝土修补面积不超过总面积的0.2%。

3、浆砌片石洞口及附属工程质量标准:

项目

允许偏差(mm)

项目

允许偏差(mm)

平面位置

50

顶面高程

±20

平整度

30

断面尺寸

不小于设计值

竖直度或坡度

0.5%H

底面高程

±50

4、所有预制构件和结构采用首件认证制度,保证工程质量。

第二节质量保证措施

1、成立质量管理机构,严格执行技术规范、监理工程师的指令,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项目经理质量责任制、总工程师对项目经理负责,其它全体工程技术人员对总工程师负责。

确保规范及章程、技术措施的正确贯彻执行。

2、认真理解施工图纸的设计意图和要求。

3、加强与业主、监理、设计单位的联系,在重点关键部位的技术处理上及时沟通,取得经常性的合作和支持,及时解决难题。

4、加强质量教育,施工人员定期加强全面质量管理的学习,强化全体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全员的施工技术水平,确保工程合格率100%。

5、施工过程中严格把关

5.1、严把图纸审核关,组织技术人员对图纸进行认真审核,彻底了解各细部结构和施工顺序,严格按设计图纸和规范组织实施,开工前,由该项工程的技术工程师对各工艺环节的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讲清设计要求、技术标准、定位方法、功能作用、施工参数、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让施工人员明确各项工作的技术标准,在施工中认真贯彻执行。

5.2、严把关键工序过程控制,加强事先交底与过程控制,并派质检工程师跟班作业。

严格执行“自检、互检、专检”的三检制,使施工完全处于受控状态,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

5.3、严把测量关,加强测量和复核工作。

整个工程由测量队采用高精度全站仪和水准仪进行中线、标高控制,测量队由专业测量工程师组成,同时对各测量工序采取替换复测制度。

5.4、严把材料检验关,所有原材料、成品进场时必须有合格证,并做进场检验,符合设计和检验标准要求时才能投入使用,绝对不允许不合格的材料及半成品在工程上使用。

5.5、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深化全面质量管理。

在创优过程中,进行技术攻关,狠抓薄弱环节,严格按工艺施工,彻底消除质量通病。

第七章安全、环境保护的保证措施

第一节安全保证措施

确保现有乡村路行车、施工人员以及施工机械的安全,维持正常生产秩序是本段涵洞安全工作的突出重点。

1、安全保证体系

以项目经理为主,由副经理、总工、生产部、专业技术工程师、安全员及班组兼职安全员等各方面的管理人员组成安全保证体系。

以施工安全、人身安全、设备安全为职责,层层签订安全包保责任状,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制定安全规划,搞好安全培训,消除安全隐患,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加强教育,搞好培训

开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培训内容按有关规范、规定、规则进行。

使参建人员提高对施工保证运输安全重要意义的认识,明确各自安全责任,而后进行详细分工,把安全工作落实到每个人。

广泛开展安全教育,增强施工人员安全意识。

开工前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施工中开展“三工”教育。

安全教育普及率达到100%。

3、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

成立领导小组,负责施工期间协调解决行车与施工干扰问题。

经常研究安全生产形势,针对存在的隐患问题提出处理措施。

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执行班前安全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