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奶牛养殖业发展情况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77558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市奶牛养殖业发展情况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XX市奶牛养殖业发展情况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XX市奶牛养殖业发展情况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XX市奶牛养殖业发展情况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XX市奶牛养殖业发展情况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市奶牛养殖业发展情况工作报告.docx

《XX市奶牛养殖业发展情况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奶牛养殖业发展情况工作报告.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市奶牛养殖业发展情况工作报告.docx

XX市奶牛养殖业发展情况工作报告

XX市奶牛养殖业发展情况工作报告

关于全市奶牛养殖业工作情况的报告

  --XX年4月28日在市八届人大常委会

  第十六次会议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按照会议日程安排,现将全市奶牛养殖业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市奶牛养殖业基本情况

  XX年以来,我市根据资源条件和区位优势,把实施以奶牛为重点的"农转牧"战略作为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六大战略"之一,强力推进,坚持以"六吨奶"工程为切入点,在政策推动、市场拉动、龙头带动和效益驱动下,奶牛养殖业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奶牛存栏由XX年的11万头增长到XX年的万头,年均递增%,一跃成为全国奶牛优势发展区域;奶牛平均单产由XX年的吨提高到XX年的吨,年均递增%,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00公斤、全国1吨左右;鲜奶产量由XX年的万吨提高到XX年的113万吨,年均递增%,被农业部和中国奶协授予全国牛奶生产十强市;牧业产值由XX年的亿元增长到XX年的亿元,年均递增%。

其中,XX年奶业产值达到亿元,占牧业总产值的42%。

我市从XX年开始牧业产值已连续6年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50%,提前实现了省委、省政府到XX年"半壁江山"的目标。

短短几年,我市以奶牛为重点的畜牧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实现了由"副业"到"富业"、从"配角"到"主角"的转变,成为拉动农村经济增长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主要抓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繁育,促改良,提高良种覆盖率。

坚持把普及良种作为实现奶业提质增效的根本性措施来抓,采取国外引进、国内购进、良种选配等途径,大力构建良种奶牛核心群。

一是建档案。

投资1500多万元,高标准建设了大庆市家畜良种繁育中心,武装完善了基层460个繁育站点,在全国地市一级率先为良种奶牛建立了系谱档案。

市家畜良种繁育中心与全市73个乡镇场畜牧综合服务站和42个规模牧场实现了微机联网,XX年以来累计完成良种奶牛建档32万头,全面理清了奶牛的血统。

二是引良种。

依托建档成果,积极向国家争取良种补贴冻精120多万剂,全面开展了选种选配工作,彻底结束了我市奶牛近亲繁殖、杂交乱配的历史。

在良补冻精应用过程中,为了能够把这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让广大养殖户有更多的知情权,便于监督,全市共制作了1100块宣传板、印刷了10万份宣传单,在全市集中榨奶点和配种站点上墙张贴,对补贴后的冻精价格和调整后的配种收费标准进行公示和宣传,共减轻养殖户配种费用负担1500万元。

三是购好牛。

XX年以来,根据广大养牛户发展生产的需求,特别是针对国内牛源紧张、质量难保的实际,我市加大了从国外引进优质奶牛的力度。

采取贷款贴息,每头牛每年贴息400元、连续贴息3年的办法,先后三批引进澳大利亚优质奶牛7200多头,平均单产都在6吨以上。

  

(二)抓禁牧,推舍饲,转变传统养殖方式。

近几年,针对畜牧业发展给草原植被和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我们积极转变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坚持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是实施禁牧舍饲。

从XX年开始,我市把推行草原禁牧、牛羊舍饲作为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和振兴畜牧业经济的一场革命来抓,在全省率先对1034万亩草原全面实施了禁牧,并全部落实了草原承包责任制,有效解决了过去"草原无主、放牧无界、管护无人、建设无责"的问题。

草原植被和草场生产力得到了明显恢复,亩产草量从禁牧前的不足40公斤提高到XX年的80公斤以上,年新增牧草产量40多万吨,不但可增加10万个牛单位的饲喂量,而且直接促进承包户增收亿元。

草原禁牧的顺利开展,有效提高了奶牛的舍饲率。

按照"标准舍、冻精配、青贮料、全价喂、科学管、创高产"的养殖模式,改变了禁牧前靠天放牧、半舍饲粗养的传统养殖习惯,实现了目前的全年禁牧、舍饲精养。

我市的草原禁牧工作,先后被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及中央电视台等多家主流媒体相继报道。

二是大搞青黄贮。

为了满足禁牧舍饲牛羊对饲草饲料的需求,XX年以来,市财政共投入专项资金1482万元,采取青贮窖、青贮青饲料种子和青贮机械补贴的方式,为广大养殖户发放青贮、苜蓿等饲草饲料种子180万公斤,无偿为广大养殖户和青贮公司提供青贮机械1215台套。

XX年,全市青贮青饲料种植面积达到120万亩,青黄贮总量达到300万吨。

三是推广清洁生产。

抓住国家对新农村能源工程建设给予补贴的有利契机,积极引导广大养殖户利用粪便发展沼气能源。

目前,全市像杜蒙县南阳村利用粪便发展沼气的养殖户已达到13690户;同时像泰康奶牛广场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奶牛养殖小区已达到14个。

既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又实现了增收节支。

  (三)抓龙头,带基地,提升产业经营层次。

坚持把实施牧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有效牵动养殖基地快速发展的关键环节来抓。

一是引强龙扶壮龙。

充分利用大庆环境好、匹配能力强、扶持力度大的优势,全市上下通过内引外联,先后吸引了内蒙古伊利、蒙牛,河北妙士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乳品加工企业纷纷落户大庆。

与此同时,积极扶持辖区内乳品加工企业发展壮大。

大庆乳品厂经过近几年的技术改造,生产能力有了较大幅度提高,今年要上马日处理能力300吨的液态奶生产线;银螺乳业上市融资后,新建乳品公司两条生产线,日处理鲜奶能力达到了150吨。

目前,全市乳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10家,形成了以伊利、蒙牛、摇篮、大庆乳品厂等为龙头,年加工鲜奶150万吨的能力。

适度超前的乳品加工业,有效牵动了基地的发展壮大。

二是建基地上规模。

坚持普养与规模经营相结合、扩大总量与提高质量相结合的发展原则。

通过抓普养,扩大养殖面,增加总量;通过抓小区、建广场,发展养殖专业乡、村和大户,推进规模经营。

目前,全市50头以上的标准化规模奶牛养殖大户发展到1202户,300头以上的奶牛广场、奶牛公寓、奶牛合作社53个,千头奶牛村20个,万头奶牛乡7个。

初步形成了以杜蒙、林甸为代表,相对集中、布局合理的奶牛生产基地;以市区为代表,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较高的奶牛生产小区。

三是抓合作组织建设。

围绕促进龙头与基地间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各类奶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

目前,全市各类奶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到55个,作用发挥成效明显。

杜尔伯特县烟筒屯镇利群奶牛合作社于XX年6月由176户奶户自发组建成立,合作社现养殖奶牛1620头。

该合作社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认真探索农民合作经济的民主管理模式,努力实践了精养、高效的奶牛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之路,有效解决了农民分散经营生产效益低、发展进程慢等方面的问题。

初步形成了合作社统一繁育改良、统一机械榨乳、统一交售鲜奶、统一供应饲料、统一防疫灭病、统一饲养标准、统一核算开支的"七统一"合作经营、合力发展的良好局面。

XX年合作社实现收入万元,社员户均增收千元以上。

  (四)抓体系,重服务,争创一流工作水平。

坚持把为奶业搞好服务、建立和健全有利于奶业发展的推进机制,作为发挥政府职能、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的重要内容,重点完善了"四大体系"。

一是技术服务体系。

在依托良种奶牛建档成果全面开展选种选配的基础上,我们还根据建档情况,精确核实补贴数量,顺利完成了XX年全市优质后备母牛饲养补贴项目的实施,真正做到了简洁、准确、公开、公平。

XX年在郑州和南京召开的全国奶牛良种补贴工作会议上,先后两次作了典型经验介绍。

建立了大庆市奶牛生产性能DHI测定中心。

目前参测规模牛场、大户达到30个、参测奶牛5000多头,累计测定奶牛8万头次。

利用测定报告指导牛场加强饲养管理,使奶牛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平均单产提高300公斤以上。

大庆市奶牛生产性能DHI测定中心已被农业部列为全国18个奶牛生产性能DHI测定实验室之一,被确定为黑龙江省西部地区DHI测定中心。

二是风险防范体系。

坚持以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为核心,以各县区中心化验室为基础,常年在各类畜禽主产区设立疫情和抗体监测点。

采取"点面结合、上下联合","日常监测到面、集中监测突出重点"的办法,为适时免疫注射提供了理论数据参考;从XX年开始,采取市、县两级财政统筹疫苗款、群众免费注射的办法,累计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购置各类疫苗亿头只份,保证了免疫密度和质量,确保了畜牧业发展安全。

XX年以来,我市先后两次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动物防疫工作先进市,被省政府授予全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先进单位。

三是政策扶持体系。

市政府先后出台了龙头企业和澳牛引进贷款贴息、防疫费统筹、繁育改良、草原建设以奖代投、青贮饲料生产补贴、奶牛保险保费补贴等17项扶持政策。

自XX年以来,仅市财政投入牧业发展资金就达亿元,平均每年投入1500多万元,其中70%用于奶业。

四是目标考核体系。

制定了《大庆市进一步加快畜牧业发展若干意见》和《大庆市畜牧业考核评比办法》,把奶业放在考核各县区畜牧工作的第一位,建立健全了看饲养总量、产品产量、品种改良、防疫灭病、科学饲养为主要内容的考评体系。

杜蒙县还创造性的提出了看牛看奶看干部、有牛有奶好干部、没牛没奶换干部的选人用人导向,促进了全市奶业又好又快发展。

  (五)抓应急,保发展,有效规避市场风险。

XX年9月份以来,受"三鹿事件"影响,国内乳品市场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冲击,也给我市奶业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

为汲取"三鹿事件"教训,进一步规范收奶站点经营行为,保证乳品加工企业原料奶质量安全,保护好奶农切身利益不受损失,我们按照国家、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和国务院《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黑龙江省《奶站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要求,全市各级政府及畜牧部门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一是领导重视。

"三鹿事件"发生以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市委书记韩学键同志对奶源市场整顿工作专题批示;市长夏立华同志先后两次召开会议,听取汇报研究对策;主管副市长田凤春同志先后五次召开专项会议,专题研究奶站专项整治工作。

市政府还成立了由主管副市长任组长,市畜牧、质监、工商、卫生、公安、经委等9个部门为成员的全市奶站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制定了《大庆市奶站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并抽调相关部门的领导和业务骨干组成了三个奶站专项整治工作督导组,切实为全市奶站专项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各县区也成立了相应领导组织,加大了工作力度。

特别是针对当前奶制品经销市场低靡和养殖效益不断下滑的实际,市政府又组织召开了大庆乳业座谈会,分析形势,查找问题,研究对策。

二是规范整顿。

XX年国庆节以来,由全市奶站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成的3个工作组,在深入乳品加工企业协调提高收奶量、指导奶户搞好生产、帮助奶农联系收奶企业的同时,积极对辖区内的收奶站点,逐一进行检查。

对固定收奶站点和流动收奶点的设立方式、经营类别、日收奶量、挤奶方式和所有者等情况,按100%的覆盖率,一站一点一表,进行了登记造册。

目前,全市固定收奶站全部实现了有乳品加工企业派驻的质量监管人员。

同时,按照国务院《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省畜牧局《关于加强生鲜乳收购管理的意见》要求,"三鹿事件"以后,全市新增机械化奶站148个,总数达到587个,占固定奶站的比重达到%;有115个奶站已经完成了经营管理和责任主体的转换工作,实现了产销直接见面。

三是强化监管。

充分发挥大庆市绿色农产品检测中心、大庆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和八一农大的技术力量,在"三鹿事件"后关键时期的2周内,加班加点、昼夜不停的对原料奶的质量进行检测,每天平均检测420个原料奶样,既保证了乳品加工企业原料奶的质量安全,又使奶农及时交售了鲜奶,全市奶农基本没有倒奶。

在此基础上,还对饲料生产企业、饲料和兽药经营业户、规模养殖场户三个环节重点加强了监管和检查。

成立5个工作组,出动308人次,对全市6个饲料生产企业、465家经营业户、3000多个规模养殖场户进行了专项检查,共抽检饲料样品146个,均未检出三聚氰胺,有效防止了坑农害农的问题发生。

目前,我市辖区乳品加工企业都按照国家的规定建立了化验室,配备了设备,加大了对原料奶质量安全的检测力度。

  从总体情况看,我市奶业发展的形势是好的,而且前景广阔。

但在前进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突出表现在:

一是当前受"三鹿事件"影响,我市的奶业形势同全省乃至全国一样很困难。

乳制品消费市场恢复得很慢,企业的产品销不出去,收奶价格下滑,奶农和企业的利益都受到了损失。

二是乳品加工企业与基地奶户间的利益联结关系还不够紧密,没有真正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连接机制。

三是奶牛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水平还不高,千家万户分散饲养比重较大,原料奶质量安全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二、下步工作安排

  面对目前低靡的奶制品经销市场和养殖效益不断下滑的实际,为尽快摆脱"三鹿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使我市奶业走上正常的发展轨道。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以转变生产方式、增长方式为切入点,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的普及,制定和落实加快奶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和扶持政策,强化奶源市场监管等手段推动我市奶业更好更快发展。

  1、要进一步强化对奶业发展的政策扶持。

全市要在继续实施原有良种冻精补贴、青贮和苜蓿种子补贴、奶牛保险补贴和疫苗免费供应等政策扶持制度的基础上,各县区政府对新建或改建的机械化奶站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对新建百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广场、小区给予一定的扶持。

乳品加工企业贷款可享受市级龙头企业贷款贴息的政策。

同时,要抓住国家向"三农"加大扶持力度的有利契机,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扶持。

不折不扣的落实好国家和省已出台的对机械化奶站和规模养殖小区建设的扶持政策。

  2、要进一步提高标准化饲养管理水平。

要加快推广普及已制定的奶牛标准化饲养技术方案和科学日粮配方,积极转变传统粗、精二元饲喂结构,实现粗、精、青、微四元合理搭配。

对有条件的养殖小区和规模场户,要引导其引进和使用奶牛全混日粮饲喂技术(TMR),切实做到良法与良料相配套。

要把发展规模养殖作为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的关键环节来抓,一方面鼓励规模养殖场户向家庭牧场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扶持辟建养殖小区。

按照"统一标准、统一服务、统一销售、合理收费、分户饲养"的办法,引导散养农户进驻小区经营。

逐步把养殖小区建设成为标准化饲养技术示范基地、龙头企业优质原料基地和先进适用技术应用实践基地,推动我市奶牛养殖业整体上水平。

  3、要进一步加快奶牛良种化进程。

继续以"六吨奶"工程为切入点,加大国家良种补贴冻精引进和推广力度,依托好良种奶牛建档成果,科学开展选种选配,提升我市奶牛良种覆盖率。

要按照"乳肉并重、双向开发"的发展新思路,积极引进弗莱维赫乳肉兼用牛品种冻精,改良我市中低产奶牛,使其既能产奶,又能产肉,提高养殖的综合效益。

同时,要充分发挥大庆市奶牛生产性能DHI测定中心的作用,扩大参测面,引导广大规模养殖场户积极参与到DHI测试中来,提高奶牛品质和单产水平

  4、要进一步加强奶源市场监管。

要认真履行行业管理职能,按照国家和省市的总体要求,市县两级成立专门的奶业管理机构,加强对奶源市场的监管,科学为乳品加工企业划定收奶区域,年底前完成全市奶站经营管理和责任主体向乳品加工企业转换工作,并计划利用两年的时间,对全市没有实现机械榨奶的285个奶站全部达标。

最终实现全市奶牛全部机械榨乳、奶站全部由乳品加工企业负责管理、奶农奶资全部打卡到户,取消鲜奶收购中间环节,实现产销直接见面和原料奶质量安全。

  5、要进一步加快奶业经济合作组织建设。

奶业生产专业合作组织,作为奶农的利益代表,它可以把分散的奶户集中起来,规范基地的生产经营行为,把养殖业中的社会服务和技术服务搞上去;同时也可以提高生产者在市场中的地位,调节产业各环节的利益分配关系;降低奶户养殖成本风险,有利于在乳品加工企业、奶站和奶农之间形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局面。

像我市杜蒙利群奶牛合作社、林甸黄河奶牛合作社这样的典型,为我们解决农企关系问题、发展中介组织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下一步,我们要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引导其按照"协调、服务、维权、自律"四大职能来开展工作,把不便于政府、企业和奶农来做的事做好,把各自为战的企业团结起来,把分散、落后、封闭、守旧的小农生产者与大市场连接起来,最终形成一条反映灵活、关系密切、多方盈利的产业链。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本篇范文标题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