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下册南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74983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8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科学下册南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三年级科学下册南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三年级科学下册南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三年级科学下册南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三年级科学下册南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科学下册南冲.docx

《三年级科学下册南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科学下册南冲.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科学下册南冲.docx

三年级科学下册南冲

禄丰县腰站小学

综合学科教案

(2013学年春季学期)

科目:

科学

年级:

三年级

教师:

_______

_____年____月____日

第一单元土壤和生命

1.我们周围的土壤

教学目标:

1.能到室外亲自观察土壤,能发现土壤中生活的各类“居民”,如蚂蚁、蚯蚓等。

2.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3.会观察土壤,并能描述、记录、交流自己在户外观察土壤的结果。

教学重难点:

发现土壤里的生命。

教学重点:

测量出小草根的总长度。

教学准备:

一块新鲜的泥土地、小铲、放大镜、木棍、盛土容器、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在我们周围哪里有土壤?

2.土壤与我们有哪些关系?

二、合作探究

1.揭题

板书:

我们周围的土壤

1.看图读全文,质疑思考:

想知道哪些问题?

2.讨论交流,确立探究点:

(1)把从田野、花园和水塘边取的土,观察有什么发现?

(2)什么地方的小草根长?

(3)联系生活说说土壤里有哪些小动物?

4.实验探究。

三、交流解疑

1.自主探究。

2.合作探究。

(1)组织学生讨论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前往观察,在观察现场进行实地教学。

(2)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记录土壤中的小动物。

(3)教师及时提示不要惊吓小动物更不要伤害它们。

3.小组交流,并比比谁小组的全面。

4.教师小结:

四、实践运用

1.课外观察:

周围有哪些土壤?

2.搜集有关土壤的资料。

3.拓展练习。

 

2.了解土壤

教学目标:

1.知道土壤是岩石微粒、空气、水和腐殖质的混合物。

2.知道土壤可以按照颗粒大小分成沙土、黏土、壤土三类。

3.能用实验证明不同种类的土壤渗水性不同。

4.能用多种方法研究沙土和黏土的不同。

5.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教学重难点:

了解土壤的成分。

教学重点:

区分当地土壤的种类。

教学准备:

三种土壤样本、杯子、水、搅拌棒、纸巾、漏斗、纱布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土壤可以孕育成千上万的生命,它究竟有哪些特点呢?

2.说说你知道关于土壤的知识?

二、合作探究

1.揭题

板书:

了解土壤

2.看图读全文,质疑思考:

想知道哪些问题?

3.讨论交流,确立探究点:

(1)用放大镜观察土壤,你发现了什么?

(2)研究土壤成分

①教师明确要求;

②小组做实验,并填实验报告单。

步骤

看到现象

说明什么

用纸巾抱土壤,捏一捏,到处土。

看到纸巾上有______,

说明土壤中含有______。

将干土块放入水中

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

说明土壤中含有______。

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沉淀后。

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

上层颗粒细的物质是_____,下层颗粒粗的是______,水面漂浮的细小物质是________。

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把土块放在火上

烧一烧

看到土壤发____,闻到_____味。

说明土壤中含有_______。

我的实验结论:

4.实验探究。

三、交流解疑

1.交流讨论。

2.教师引导。

3.小结:

四、实践运用

1.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农作物?

为什么只有这些农作物?

2.实践活动:

调查家乡的土壤。

方法

调查结果

用放大镜看

用手捻

握成团

到图书馆查资料

向爸爸、妈妈请教

 

3.肥沃的土壤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腐殖质,知道腐殖质的多少影响土壤的肥力。

2.知道一些小动物和微生物在成肥过程中的作用。

3.知道土壤贫瘠的原因和一些改良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土壤中的腐殖质的形成过程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重点:

连续五个星期观察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

小铲、塑料袋、吸管、土壤、果皮、蔬菜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

1.植物喜欢在什么样的土壤中生长知道吗?

2.什么是肥沃的土壤呢?

二、合作探究

1.揭题

板书:

肥沃的土壤

2.看图读全文,质疑思考:

想知道哪些问题?

3.讨论交流,确立探究点:

①仔细观察土壤的上层下层,有什么不同?

②什么使土壤的肥力?

③改良土壤的方法有哪些?

4.实验探究。

三、交流解疑

1.交流讨论

2.教师引导:

①腐殖质——肥力

天然的梨——蚯蚓

②贫瘠的土壤可以通过增加腐殖质加以改良,常用的方法:

种植绿肥和收集落叶、粪便沤肥。

3.小结:

土壤里的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

四、实践运用

1.练习。

2.课外做一个肥料袋。

①要求:

王塑料中装上土壤,水果皮、菜叶;均匀地王塑料袋中洒点水,然后扎紧;把塑料袋放在黑暗的地方。

②观察五天并填表。

时间

每天观察的情况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③下节课交流评比。

 

4.土壤的保护

教学目标:

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

2.会做水土流失的对比实验。

3.知道人类的许多行为是破坏土壤的,如乱砍森林,乱丢废旧电池,滥施化肥等。

4.意识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知道人类应该怎样保护土壤。

教学重点:

掌握好水土流失对比实验中的条件。

教学准备:

查阅资料、泥土、草皮、水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土壤与人们有何关系?

2.各组评比位同学做的肥料袋?

二、合作探究

1.揭题

板书:

土壤的保护

2.看图读全文,质疑思考:

想知道哪些问题?

3.讨论交流,确立探究点:

(1)土壤给动植物提供了生长的条件,动植物有回报吗?

(2)下面的实验,想一想,当森林被砍伐、植物遭破坏后,土壤的蓄水能力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小组填表

两种情况

结果

无植被土壤

无植被土壤

我发现

(3)类有哪些活动会破坏土壤?

4.实验探究。

三、交流解疑

1.交流讨论。

2.教师引导:

(1)小结:

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动植物也给土壤提供了养分。

(2)人类对土壤的破坏P:

15

四、实践运用

1.引导拓展:

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的家园。

2.我们可以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些什么呢?

 

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

1.果实和子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果实,什么是不实。

2.会做种子萌发时需要的条件实验。

3.能够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并设计实验。

4.了解种子的传播途径。

教学重难点:

解剖并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教学重点:

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教学准备:

镊子、小刀、放大镜。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

1.你能说说植物种子怎样?

2.观察各自带了的植物种子,发现什么

二、合作探究

1.揭题

板书:

果实和种子

2.看图读全文,质疑思考:

想知道哪些问题?

3.讨论交流,确立探究点:

(1)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发现了什么?

(2)实验:

子在萌发是需要的条件?

①实验要求P:

15,指导读读,外自主做。

②实验发现:

是和种子萌发的条件是:

(3)联系生活实际,质疑思考,填表。

种子的传播方式

植物的名称

随风飘送

随波逐流

动物运送

“自我爆炸”

4.实验探究。

三、交流解疑

1.交流讨论。

2.教师引导:

(1)花生、大豆、葵花子的种子和蚕豆种子的结构是很相似的。

种子有种皮、胚根、胚芽。

(2)种子的传播方式有跟多,我们要在生活中观察整理。

四、实践运用

1.引导实践:

亲手种植一株植物,并精心培育,直到它们产生自己的种子,并记好观察日记。

2.搜集家中的种子,看看,有什么不同?

 

2.根和茎

教学目标:

1.认识根和茎的不同形态及其功能。

2.能通过实验探究根和茎的作用。

3.能照顾好自己栽种的植物,做好观察日记。

教学重难点:

认识根和茎的形态与作用。

教学重点:

区分直根和须根。

教学准备:

株有根、茎、叶的植物、瓶子、红墨水、菠菜、仙人掌。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

1.交流实验观察日记,种子萌发的条件。

2.说说你道的根和茎是什么样的?

3植物靠什么来支撑和吸收养分?

二、合作探究

1.揭题

板书:

根和茎

2.看图读全文,质疑思考:

想知道哪些问题?

3.讨论交流,确立探究点:

(1)植物的根相同吗?

有哪些种类?

(2)植物的跟有什么作用?

(3)课外实验:

植物茎的作用。

①明确要求,取一株有茎、叶的植物,插入红墨水的瓶中,过24小时后,观察茎和叶发生的变化,

②用切开茎后,又发现什么?

4.实验探究。

三、交流解疑

1.交流讨论。

2.教师引导:

(1)根的种类:

直根系何须根系。

(2)根的作用。

四、实践运用

1.引导实践:

观察不同蔬菜的根有什么不同,做好笔记。

2.请教家长:

吃叶的、吃根的,茎叶都能吃的各有哪些?

3.试一试把胡萝卜“头”切下来,摆在浅水盘里,放在阳光下,经常加水,几天后观察有什么变化?

 

3.叶和花

教学目标:

1.能够比较叶子的相同和不同,并进行分类。

2.能对“植物体内的水分是如何散失的”、“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等问题进行对比实验。

3.能够观察并解剖植物的花,知道花的构造与各部分的功能。

4.知道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是靠绿叶制造的。

5.知道植物传粉的几种途径。

教学重难点:

认识叶和花的构造与功能。

教学重点:

理解植物是怎样自己制造“食物”的。

教学准备:

各种形态的叶子、两株相同的植物、花(油菜花)。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

1.交流实验观察日记,茎的作用。

2.说说你道的植物的花有些?

我国的国花是什么花?

二、合作探究

1.揭题

板书:

叶和花

2.看图读全文,质疑思考:

想知道哪些问题?

3.讨论交流,确立探究点:

(1)各小组带来的叶根据形状分类?

(2)植物的生长需要营养,那么你知道这些营养主要是怎么来的吗?

(3)观察桃花模型,花有哪几部分组成?

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4.实验探究。

三、交流解疑

1.交流讨论。

2.教师引导:

(1)根据各种植物的叶的形状分类。

(2)讲述引导:

大多数植物是利用阳光、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叶子里自己制造养料,想一想如果没有阳光,叶子能制造养料吗?

(3)花的构成及作用:

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保护未开的花)(吸引昆虫)(制造花粉)(接受花粉)

(4)小结:

雄蕊和雌蕊是植物的繁殖的器官,花粉落在雌蕊的柱头上,这一过程就叫传粉,传粉后植物就有可能结出果是来。

四、实践运用

1.拓展:

说说哪些是虫媒花,哪些是风媒花?

并举例。

2.完成练习。

 

4.植物和我们

教学目标:

1.能通过自己的种植经历总结植物一生经历的几个阶段和生命周期的长短,知道一株完整植物的各组成部分及其名称。

2.能够通过调查,知道植物对人类的贡献。

3.愿意为保护花草树木尽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在“种植物”经历的基础上感受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

识别我们食用的是哪些部分。

教学准备:

各种形态的叶子、两株相同的植物。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

1.你能说说生活中我们吃哪些植物?

2.在我们校园环境或者庭院中有哪些植物?

二、合作探究

1.揭题

板书:

植物和我们

2.看图读全文,质疑思考:

想知道哪些问题?

3.讨论交流,确立探究点:

(1)仔细看番茄的整株植物图片,各小组讨论各部分并总结各部分的形态和功能怎样?

(2)在生活中我们吃植物的哪些部分?

请能举例。

(3)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有哪些?

4.实验探究。

三、交流解疑

1.交流讨论。

2.教师引导:

(1)引导回顾:

根——固定植物在土壤中,吸收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料;

茎——把植物的各部分连成一个整体,承担运输任务;

叶——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在叶子里自己制造“食物”;

花——授粉后长生果实;

果实——供给人们食用,为人类的发展创造物质条件;

种子——繁殖后代。

(2)结合生活中我们吃植物的哪些部分。

(3)讲述:

我们应该多植树造林,懂得爱护植物,保护我们的大自然,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四、实践运用

1.小结:

植物与我们的关系十分密切,小学生应该人人行动起来,多种植物,保护花草树木,美化生活学习环境。

2.说说:

这个单元学完了,你有什么收获?

3.完成练习。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

1.认识固体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借助工具观察固体。

2.能够按物体的形态对周围常见物体进行分类。

3.知道什么样的物体是固体、什么样的物体是液体。

4.知道不同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轻重等方面的差异。

5.知道颗粒大小不同的固体混合前后重量不变,体积改变。

6.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将混合的固体分离。

教学重难点:

知道固体的性质。

教学重点:

通过辨析物体的形态来认识固体。

教学准备:

文具盒、石块、笔、胶水、水、果汁、等固体液体。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

1.你能说说校园周围哪些是固体?

2.摸摸文具盒,你有什么感觉?

二、合作探究

1.揭题

板书:

认识固体

2.看图读全文,质疑思考:

想知道哪些问题?

3.讨论交流,确立探究点:

(1)演示一:

(水倒在纸板上,流走了。

面粉倒在纸板上,却堆积下来。

)这说明什么?

演示二:

(碗里放入面粉,加水搅拌,成糊状。

)像不像牙膏?

它里面有些什么?

(水、面粉)水和面粉分别是固体还是液体?

(2)探究固体的性质。

性质名称

石块

小刀

玻璃

橡皮

颜色

形状

软硬

透明度

(3)如何让把固体和液体分离?

4.实验探究。

三、交流解疑

1.交流讨论。

2.教师引导:

(1)讲述:

像水这一类形状容易改变的物体,我们称它为液体;像冰这一类形状不容易改变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固体。

(2)固体的性质。

(3)引导学生:

煮饭淘米。

四、实践运用

1.小结:

固体与固体混合,质量不变,体积改变。

2.说说:

这课学完了,你有什么收获?

3.完成练习。

 

2.把固体放到水里

教学目标:

1.意识到把液体倒进水里,可以认识液体更多的性质。

2.知道液体在水中存在沉浮现象。

3.会比较液体混合前后体积和重量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了解液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教学重点:

借助水认识液体更多的性质。

教学准备:

水、蜂蜜、油、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说说液体有哪些相同的性质。

有哪些不同的性质。

2、你还想知道关于液体的更多性质吗?

想知道什么?

二、合作探究

1.揭题

板书:

把固体放到水中

2.看图读全文,质疑思考:

想知道哪些问题?

3.讨论交流,确立探究点:

(1)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桌上的固体在水里是沉还是浮?

(教师介绍沉浮研究活动记录表)你们先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预测一下,如果小组中有不同的意见,那该怎么办?

(2)下面请同学们分组预测一下自己桌上的固体在水里是沉还是浮?

是溶解还是不溶解?

看哪个小组最快!

(学生分组预测)

(3)举例生活中把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的例子。

4.实验探究。

三、交流解疑

1.交流讨论。

2.教师引导:

(1)指导各小组验证分会沉,浮的固体。

(2)讲述把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3)教师演示:

做一个盐的结晶分离试验。

(4)有什么发现?

哪些是自己想到的?

哪些是自己没想到的?

那你们认为苹果会浮在水上,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四、实践运用

1.小结:

我们研究了几类固体放入水中的情况,发现了许多有趣的、意外的现象,大家总结一下,通过研究,你有什么发现?

2.说说:

这课学完了,你有什么收获?

(固体与液体混合,质量改变,体积不变)

3.完成练习。

 

3.认识液体

教学目标:

1.知道不同液体在颜色、形状、味道、气味、透明度、轻重、黏稠度、表面张力等方面是不同的。

2.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的性质。

教学重难点:

知道不同液体在颜色、形状、味道、气味、透明度、轻重、黏稠度、表面张力等方面的性质差异。

教学重点:

认识液体轻重、黏稠度、表面张力等方面的性质。

教学准备:

一杯油、一杯水、一杯蜂蜜、一杯牛奶、小天平、量杯或同样的小烧杯,水、蜂蜜、油等,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刚才有几位同学给大家猜了个谜语,老师这儿也有一个谜语,想不想猜?

“用手抓不起,用刀劈不开,做饭洗衣服,都要请它来”。

2.学生猜。

3.谈话:

①水是什么状态的物体呢?

②像水这样的液体你还知道哪些?

③老师也给同学们准备了几种液体,你能辨认出它们分别是什么液体吗?

二、合作探究

1.揭题

板书:

认识液体

2.看图读全文,质疑思考:

想知道哪些问题?

3.讨论交流,确立探究点:

(1)比较油、水、蜂蜜、牛奶的性质?

性质名称

蜂蜜

牛奶

透明度

颜色

气味

(2)比较油、水、蜂蜜等液体流的快慢?

性质名称

香油

蜂蜜

我发现

4.实验探究。

三、交流解疑

1.交流讨论。

2.教师引导:

(1)液体的共同性质:

它们具有颜色、形状、味道、气味、透明度、轻重、黏稠度、表面张力等性质。

(2)应到学生观察油、水、蜂蜜流的的速度:

水最快,其次油,最慢的是香油,这充分说明液体的性质具有差异性。

四、实践运用

1.小结:

我们研究了几种液体的性质现象,这说明液体的性质具有差异,在生活学习中要想全面认识事物,就需要用多种多样方法。

2.你能说说液体的性质吗?

讨论交流。

3.完成练习。

 

4.把液体倒进水里

教学目标:

1.意识到把液体倒进水里,可以认识液体更多的性质。

2.知道液体在水中存在沉浮现象。

3.会比较液体混合前后体积和重量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借助水认识液体更多的性质。

教学重点:

了解液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教学准备:

水、蜂蜜、油、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说说液体有哪些相同的性质。

有哪些不同的性质。

2.你还想知道关于液体的更多性质吗?

想知道什么?

二、合作探究

1.揭题

板书:

把液体倒进水里

2.看图读全文,质疑思考:

想知道哪些问题?

3.讨论交流,确立探究点:

(1)老师这里有食用油和蜂蜜两种液体,下面我们就分别把它们倒进水里,来认识液体更多的性质。

(2)把食用油或蜂蜜倒进水里有两种实验方法,请你们想想,可以怎么做?

请同学们预测一下每种方法的实验结果,食用油或蜂蜜是沉在水下还是浮于水面。

温馨提示:

①注意每个试管上的标签,不要把液体搞混了。

②将液体倒入另一个试管时,要沿试管壁慢慢倒入,不要倒在外面。

倒的顺序

结果

蜂蜜—→水—→油

油—→水—→蜂蜜

水—→油—→蜂蜜

(3)液体混合前后的质量和体积有什么变化?

4.实验探究。

三、交流解疑

1.交流讨论。

2.教师引导:

(1)改变蜂蜜、水、油倒进的顺序,都相同:

蜂蜜在底层,水在中间,水在上层,说明蜂蜜比水重,水油有重。

(2)有的液体溶于水,有的液体不溶于水,但这不是绝对的。

在条件改变的情况下,原先不溶于水的液体也会发生变化。

(3)液体与液体混合后质量不变,体积改变。

四、实践运用

1.小结:

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希望同学们留心周围的事物,不断从生活中发现科学的奥秘!

2.你能说说今天又认识了液体的性质吗?

讨论交流。

 

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能够找出使沉在水下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2.知道改变物体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的方法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3.能将学到的沉浮知识运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学重难点:

知道改变物体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的方法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教学重点:

找出使沉在水下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教学准备:

橡皮泥铝箔垫圈或硬币筷子或吸管细铁丝线针或牙签塑料泡沫小潜艇盐水鸡蛋或土豆块记录表。

4.。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

1.上节课我们研究了液体倒进水里去的一些情况,知道了把液体倒进水里有的沉有的浮,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

之前我们还研究了把固体放入水中的一些情况,知道了有的固体在水里沉有的浮,在的溶解有的不溶解。

现在,我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你们会看到什么现象?

谁能有办法让这块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

2.今天老师要给你们露一手,(出示橡皮泥引导猜测:

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还是浮?

)(根据猜测大多学生都应该认为橡胶泥会沉在水底)

二、合作探究

1.揭题

板书: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2.看图读全文,质疑思考:

想知道哪些问题?

3.讨论交流,确立探究点:

(1)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沉在水底的橡皮泥浮起来?

看谁浮在水面上的橡皮泥装载的硬币多。

(2)小艇有时浮起来,有时沉下去?

(3)怎样使陈在水里的鸡蛋浮起来?

4.实验探究。

三、交流解疑

1.交流讨论。

2.教师引导:

(1)装硬币的多少与小船空间大小有关,小船空间越大,载重量越大,装的硬币就越多。

(2)潜水艇里面灌进空气,重量变轻,就会上浮,灌进水,重量变重,就会下沉。

(3)水中含盐量增多,水的浮力就会增大。

因为死海里含有大量的盐,死海里的水浮力很大,所以人能够躺在水面上看书。

四、实践运用

1.思考讨论:

怎样使浮起来的鸡蛋沉下气?

2.渔民想让渔网在水中围成一堵墙。

将鱼包围住,我们能用什么办法使渔网在水中立起来呢?

3.有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应用水的浮力的道理的?

说给小朋友们听。

 

第四单元关心天气

1.今天天气怎么样

教学目标:

1.知道可以用气温、适度、降水量、气压、风力与风向等来描述天气。

2.能够自己设计符号来表达天气情况,认识常见的气象符号。

3.意识到天气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

4.知道通过什么途径来了解天气预报。

教学重难点:

懂得天气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教学重点:

认识气象符号,用气象符号记录天气变化。

教学准备:

温度计。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

1.今天的天气又是怎样的呢?

(凉)

2.哪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度呢?

你估计一下。

3.要知道比较准确的温度该怎么办呢?

(测温度)观看室外

思考

二、合作探究

1.揭题

板书:

今天天气怎么样

2.看图读全文,质疑思考:

想知道哪些问题?

3.讨论交流,确立探究点:

(1)从哪里可以得到关天气的信息?

天气预报常从哪些方面说天气?

(2)认识晴、阴、多云、小雨、风力风向、雪等各种天气符号表示的含义。

(3)150多年前,人们是怎样观察天气的?

(4)大家想一想谁最关心天气?

人们所从事的哪些活动,哪些地方受天气的影响,有哪些影响?

4.合作探究。

三、交流解疑

1.交流讨论。

2.教师引导:

(1)从打电话、网上、电视、广播等获得天气信息,天气预报从阴晴、气温、多云少云风向风力、雨雪等方面说天气。

(2)小结:

引到认识天气符号的含义。

四、实践运用

1.继续观察一天中的气温有什么变化规律,并做好记录。

2.搜集有关天气预报的谚语:

燕子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