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 重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73445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8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金融学 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货币金融学 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货币金融学 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货币金融学 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货币金融学 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货币金融学 重点.docx

《货币金融学 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金融学 重点.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货币金融学 重点.docx

货币金融学重点

第一章货币与经济

1、货币的职能;

基本功能:

①交易媒介(流通职能)--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和劳务的交换中充当交换媒介的职能。

②价值尺度职能是货币体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功能

③贮藏手段职能是货币退出流通,被当作价值的独立形态或社会财富的一般形式保存起来的功能

④支付手段是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功能

2、货币的发展形式

㈠商品货币•定义:

商品货币是兼具货币与商品双重身份的货币。

•分为实物货币(粮食、布、牲畜、贝壳等)→人类最早的货币形态和金属货币(贱金属铁铜→贵金属金银)

•贵金属货币具有质地均匀,易于分割,经久耐磨,价值稳定等优点,但①日常磨损造成铸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的背离;②贵金属矿产资源有限,缺乏供应弹性;③流通费用较高,不便携带,无法适应大宗交易的需要

•劣币驱逐良币法则:

又称格雷欣法则,是指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㈡代用货币定义:

代用货币是指政府或银行发行的、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纸质货币。

特点:

①印刷成本远低于铸币的制造费用;②避免了日常自然磨损与认为有意的毁损;③容易保存、携带和运送,节省了流通费用。

缺点是发行量受贵金属准备的限制,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㈢信用货币定义:

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为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创造的信用凭证,是货币形式的现代形态。

是一种信用凭证,由于信用货币属于银行和政府的负债,因而有称之为债务货币。

是目前各国普遍采用的货币形式。

包括两种形态:

现金货币﹠存款货币

特点:

(1)中央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是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发行的纸币本位货币,本身不具有十足的内在价值;

(2)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现金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存款是商业银行的负债;

(3)信用货币具有强制性,通过法律手段确定其为法定货币;

(4)国家可以通过银行来控制和管理信用货币流通,把货币政策作为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目标的重要手段。

3、金银复本位和金本位有几种不同的形态每种形态的定义和特点

货币制度•概念:

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所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

•内容:

①货币材料单位的规定②主币与辅币的规定③规定发行程序④规定货币的对外关系

(1)银本位制:

银本位制是指以白银作本位币的货币制度,银币自由铸造,无限法偿,并且可以自由输出输入。

(2)金银复本位制:

金银复本位制是指以金和银两种金属同时作为本位币,均可自由铸造、自由输入、输出,同为无限法偿的货币制度。

分为:

①平行本位制(金币和银币按其实际价值流通,两种货币的兑换比率完全有金银的市场比价决定,国家不规定金银的法定比价);

②双本位制(国家法律规定比价,两者的交换比率不再受市场上金银价格波动的影响);

③跛行本位制(金银均为本位币,但国家规定银币不能自由铸造,并限制每次的支付额,只有金币能自由铸造和无限法偿,两者有一法定比价)

•金银复本位制优点(与银本位制相比)⑴金银并用,使币材充足满足了当时生产扩大对通货的需要;⑵便利交易

(3)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制度。

分为:

①金币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货币制度的基础,并实行金币流通的一种货币制度,具有“三大自由”的特点--自由流通、自由铸造、自由熔化。

)缺陷:

磨损、铸造成本

②金块本位制(是金币停止流通,而以银行券或政府发行的纸币代替金币流通。

银行券或纸币任规定一定数量的黄金伟准备,居民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按法定含金量自由地兑换金块)

③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其特点是:

国内市场上没有金币流通,本国纸币人规定有一定含金量,但在国内不能兑换黄金)

4、货币层次的划分

中国的货币计量:

M0=流通中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存款

M2=M1+企业定期存款+自酬基本建设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第二章信用的基本形式

一、商业信用P25

(一)定义:

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在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时以延期支付和预付货款的形式所提供的信用,它是信用的基础之一。

(二)特点:

1商业信用主要是以商品的形态提供的。

2商业信用的债权人或债务人都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

3商品信用的运动与经济周期的波动基本上是一致的。

二、银行P25

(一)定义:

狭义的银行是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通过放贷、贴现等方式,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二)特点:

1银行信用的债权人是银行自身,债务人是厂商和居民。

2银行信用贷出的是货币资金,它的使用在实践和投向上不受任何限制。

3银行具有专业化规模经济,聚集资金是全方位的,信用的规模巨大,其规模不受银行自有资本的限制。

三、国家信用

(一)定义:

国家信用是指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筹集资金的一种借贷行为

(二)特点:

1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出现,债权人是全社会的经济实体和居民

2国家信用的形式主要是发行公债(包括短、中、长期国债券)

3政府对公债还本付息的主要途径是靠课征的税收

四、消费信用

(一)定义:

消费信用是工商企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消费品为对象,向消费者提供的信用

(二)类型:

1企业通过赊销直接对个人以商品形式提供

2银行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购买房屋或髙档消费品的贷款

五、国库券(TreasuryBills)

①概念:

国家为了弥补年度内先支后收或短期收支不平衡,由财政部发行的以国家为债务人、期限在一年以内的短期信用凭证

②偿还期:

般为3〜6个月,也有的规定为9个月或一年期不等

六、票据

①概念:

是具有一定格式、载明金额和日期,

到期由付款人对持票人或指定人无条件支付一定款项的信用凭证

②种类:

汇票、本票和支票

③票据行为:

签发、承兑、背书与付款

七、本票是指由出票人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

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八、汇票是指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九、支票是指由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十、公司债券

①概念:

企业为向外筹集资金而发行的一种债务凭证,企业对债券作出承诺,在指定时间必须按票面规定还本付息

②种类:

有担保公司债券和无担保公司债券

十一、政府债券

①概念:

中央政府以债务人身份为筹措预算资金而发行的债务凭证,也称国债券,是由中央政府发行并承担还款义务的中长期是国家信用工具

②特点:

一般不记名,票面上载有面值、偿还期和利率

③期限:

通常是10〜30年

十二、市政债券

是地方政府为满足地方财政需要而发行的债务凭证,筹集的资金用作地方性一般行政开支和兴办地方公用事业

十三、金融债券

是金融机构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债务凭证

第三章金融市场概述

一、金融市场的含义、功能、效率

金融市场定义:

金融交易的场所和机制的总和

金融市场功能:

聚集并配置资金

风险配置

信息揭示

金融市场效率:

经济学上的效率通常指通过竞争实现帕累托最优配置的均衡状态。

评判金融市场是否有“有效率的市场”的评判标准是有两个:

1、市场的信息效率,即证券的市场价格能充分反映有关证券价值的全部可得信息。

有效市场分为三类:

强势有效(证券价格反映所有信息,包括内部消息)、半强势有效(反映全部公开信息)和弱势有效(只反映历史信息)。

2、市场的配置效率,即金融市场能使储蓄者持有的闲置资金向最具有生产效率的投资项目转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信息效率是配置效率的必要条件,配置效率是金融市场基本功能得以实现的根本保障。

二、金融市场的类型

1、按交易对象的差异分类

货币市场:

专门融通短期资金的市场。

货币市场工具期限短、风险小且流动性强。

交易目的:

满足临时性资金周转的需求

资本市场:

专门融通期限在一年以上的中长期资金的市场。

所筹资金大都参与社会再生产过程,主要指股票和中长期债券。

风险较高、流动性较低

外汇市场:

进行外币和以外币表示的支付凭证买卖的市场。

黄金市场:

集中黄金买卖的市场

2、初级市场:

又称一级市场或发行市场,通过发行新的金融工具融通资金市场

次级市场:

又称二级市场或流通市场,指已发行的金融工具再次进行转手买卖的交易市场。

重要性:

它的存在提高了金融工具的流动性,次级市场的金融工具交易价格是企业选择发行时机和为新发行的金融工具定价的基准,次级市场行情的波动集中反映经济政治和市场主体心理预期的变化

3、基础市场:

基础性金融资产(股票债券外汇)的交易场所。

现货交易(现金交易和固定交易),保证金交易。

衍生市场:

交易对象是由基础金融资产派生而来的各类衍生工具。

4、国内金融市场:

本国居民之间

国际金融市场:

国际借贷市场、国际证券市场、国际外汇市场和国际黄金市场。

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

 

最后~祝过~

第四章货币市场

1、货币市场的特点:

(1)交易对象是短期金融工具,流动性、安全性较高,不过获得的收益也有限。

(2)货币市场是批发市场,单笔交易金额较大,且交易频繁,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是资金实力雄厚的机构投资者。

2、货币市场的功能:

(1)货币市场为经济主体调剂短期资金余缺提供了重要的交易平台。

(2)货币市场利率在利率体系的构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基础地位。

(3)货币市场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着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3、每种货币市场的含义

(1)同业拆借市场:

金融机构(除中央银行以外)之间以货币借贷方式进行的短期融资活动的市场。

(2)票据市场

a商业票据市场:

指大型工商企业或金融机构作为出票人,承诺到期按票面金额向持票人支付现金的无抵押担保的远期本票的市场。

B银行承兑汇票市场:

银行确认由工商企业签发的商业汇票的证明事项,在汇票上作出承诺付款的文字记载和签章的市场。

(3)国库券市场:

由国家财政部发行的短期债券的市场。

(4)回购协议市场:

证劵的卖方在出售证券时向证券的买方承诺在指定日期以约定价格再购回证券的协议的市场。

(5)大额可转让存单市场:

银行发行的到期之前可转让的定期存款凭证的市场。

第五章资本市场

重点在计算方面,其它基本概念与投资学有相似之处,简单看一下,有个大概印象就行。

1、股票市场

1.股票的定义: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证明股东对公司拥有所有者权益的股权凭证。

2.普通股与优先股的区别

(1)普通股:

拥有公司的所有权(表决权、选举权等);股利是非固定的;盈余资产及剩余资产分配在优先股之后

(2)优先股:

拥有优先权;股息一般是固定的;表决权有限(不能参加股东大会,无表决权、选举权等)

3.股票的交易价格

(1)理论定价(现金流折现法)

(2)市盈率定价=每股当前的市值/公司的每股收益×100%

经济含义:

按公司当前的经营状况,投资者通过公司盈利多少年才能收回自己的投资。

2、债券市场

1.债券的定义:

债券是债务人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向债务人承诺按约定利率和日期支付利息并在约定日期偿还本金的债务证书。

2.种类

(1)按发行主体分类:

政府债券、公司债券、金融债券。

(2)按偿还期限分类:

短期债券、中期债券、长期债券。

(3)按抵押担保条件分类:

信用债券、抵押债券、担保债券。

(4)按本息偿还方式分类;息票债券、贴现债券、定期定额清偿债券。

3.债券的收益率

(1)票面收益率=年利息收入/债券面值×100%

(2)当期收益率=年利息收入/当期市场债券价格×100%

(3)持有期收益率

(4)到期收益率

C表示债券利息,F表示债券的到期价格,i表示债券的到期收益率

3、投资基金

1.定义:

投资基金是通过发行基金份额集中投资者的零散资金,交由投资专家投资于股票、债券及其他金融工具,所获收益由投资者按出资比例分享的一种金融中介机构。

2.投资基金的类型(主要)

(1)按资金组织形式的分类

契约性基金;不具备法人资格;基金管理公司作为委托人,基金保管公司作为受托人;收益凭证的持有者是受益者。

公司型基金:

独立法人资格;公司发行的基金债券实际上是公司的股票,投资人购买证券后即成为公司的股东。

(2)按基金规模的变动情况

封闭基金:

发行总额是限定的;一般都在交易所上市;可以在二级市场交易。

开放基金:

规模不是固定的;不在交易所上市;优胜劣汰。

第七章金融中介概述

一.金融中介基本功能

通过跨期和跨域转移的方式优化配置资源

创造信用货币,扩张信用

信息生产和风险管理

提供广泛的金融服务

二.从处理信息不对称角度分析金融中介的竞争优势

信息不对称导致两类结果: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

指由于交易前的信息不对称,其最终结果导致市场上充斥的是劣质量产品的买主,而好质量产品的卖主逐步退出市场的想象。

道德风险:

是在金融交易发生以后的信息不对称的另一结果它指借款人在借款以后可能转向投资于其他潜在风险和收益都更高的业务的现象。

竞争优势:

(PS:

书上对各条的详解比较零散,大家根据自己情况选择性的记忆一下吧)

信息揭示优势

受托监控优势

信用风险的控制优势

必须强调,金融中介在处理信息不对称问题上所具有的相对优势,与它们在信息生产过程中的规模经济直接相关。

银行在信用分析、监督和风险控制中以大量的贷款为基础,换言之,由少量的贷款人来管理大量的贷款人,自然会极大地降低在处理信息不对称问题上的各种费用。

三.金融中介的类型和基本内容

按照金融机构的性质和主要业务类别,分为五大类:

存款性金融机构、契约性金融机构、投资性金融机构、其他经营性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金融机构。

(一)存款性金融机构

它是指其资金来源主要通过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有一下几种类型:

1.商业银行

它是依法接受活期存款,主要为工商企业和其他客户提供贷款,并从事广泛金融业务的机构。

代表性国家的银行制度:

■美国银行业

双线银行系统

单一银行制度

混业经营

■英国银行业

■德国银行业

■日本银行业

2.储蓄机构

指将储蓄存款最为主要资金来源,其资金运用主要是发放不动产贷款的金融机构

3.信用合作组织

也称信用协会或信用社,属于零售型存款机构,但它们与前述的一般意义上的储蓄机构又有差别。

(2)契约性金融机构

它的特征是其资金来源来自于某些社会组织或公众的契约性缴款。

主要有一下几类:

1.人寿保险公司(定期人寿险、终身人寿险、长期人寿险)

2.财产和灾害保险公司

3.养老基金

(三)投资性金融机构

它包括各类共同基金和风险投资等,常见的几种:

1.共同基金

2.风险投资

(四)其他经营性金融机构

1.投资银行

是专门从事代理发行证券,为证券的流通转让提供经纪人服务,并作为企业资产重组或并购的财务顾问的金融机构,在许多国家也被称为证券公司。

2.财务公司

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金融机构,它们往往附属于一家大型企业或公司,用自己的金融服务来为母公司拓展业务。

资金来源主要是内部资金和在金融市场上发行商业票据。

(五)政策性金融机构

由政府出面建立了政策性金融机构,它们大多具有官方和半官方的性质。

主要特点:

–大都是国家资本,业务上由政府相应部门领导;

–一般不接受存款,也不从事商业贷款;

–业务范围与国家产业政策密切配合

常见以下机构:

1.支持国内经济部门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支持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

2.农业方面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农业贷款具有每笔金额较小、风险大、季节性资金需求强、贷款期限长等特点

3.进出口和对外投资方面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促进本国商品出口,资助原材料进口,承担私人出口商和金融机构不愿意或无力承担的风险

第十章

1、中央银行的职能

1、发行的银行

2、银行的银行

3、政府的银行

2、中央银行的类型

1、一元式中央银行

国家单独设立具有高度集权的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履行中央银行的职能,领导全部金融事业的制度。

2、多元式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由平衡多元机构组成。

3、准中央银行制度

一个国家或者地区还没有建立通常意义上的中央银行制度,只设置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

4、跨国中央银行制

两个以上主权独立的国家共同拥有的中央银行。

其主要职能有:

发行货币、为成员国政府服务、执行共同的货币政策及其有关成员国政府一致决定授权的事项,其特点是跨国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

3、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有哪些资产项目和负债项目

1、资产项目

包括贷款、有价证券、黄金、外汇储备和其他资产。

2、负债和资本项目

包括流通中的通货、准备金存款、财政和其他存款、其他负债和自有资本。

货币金融11章

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他们之间的关系?

1.稳定物价:

稳定物价就是设法使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不发生显著地变动,稳定物价的实质是稳定币值。

这里的物价水平是指一般物价水平。

2.充分就业:

就是要保持一个较高的、较稳定的社会就业水平。

通常是指凡有能力并自愿参加工作者,都能在较合理的条件下找到适合工作的社会状态,但因为还存在自愿失业,所以只要消除非自愿失业,社会就实现了充分就业。

3.经济增长:

指一国或一个地区内商品和劳务及生产能力的增长,也就是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必须保持合理的、较高的速度。

4.平衡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定时期内。

一国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全部货币收支平衡。

关系:

1.物价与充分就业的冲突

由利普斯曲线可知,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着替换关系,两者不能兼得,只能在两者之间选择某种“最佳”组合。

2.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的冲突

一般地,若国内物价上涨,会使外国商品的价格相对降低,将导致本国输出减少,输入增加,国际收支恶化;若本国维持物价稳定,而国外发生通货膨胀,则本国输出增加,输入减少,会发生贸易顺差。

因此,只有全球都维持大致相同的物价,物价稳定才能与国际收支平衡,在当今这是不可能的。

3.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冲突

国内经济增长,会增加进口品的需要,此时,若出口贸易不能随进口贸易的增加而增加,就会有贸易逆差。

4.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的冲突

在信用货币条件下,经济增长往往伴随着物价的上涨。

二、货币政策目标(中介目标、操作目标),标准、变量、优劣势。

标准:

可测性:

有明确而合理的内涵与外延,指标能数量化,数据易获得,短期内能经常汇集。

可控性:

能较准确控制该金融变量的变动状况及变化趋势。

相关性:

中介目标必须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有密切联系。

中介目标的变量:

1.货币供应量

优势:

一、有明确内涵和外延规定;二、终目标的相关性是明确的;三、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与货币政策有紧密联系。

劣势:

必须在M系列中选择一个或几个指标加以控制。

M1这个一般指标,已逐渐把带储蓄特色的有息存款包括在内,加剧了M1的不稳定性。

2.长期利率

优势:

一、关于利率的资料易获得且能经常汇集;二、中央银行对利率有间接调控权;三、利率不但能反映货币与信用的供给状况,而且能反映供给与需求的相对变化。

劣势:

一、中央银行能调控的只是名义利率;二、影响利率变化的因素有很多,使利率变化与货币供应以及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不是十分密切;三、利率是一个经济变量,也是一个政策变量,以利率作为中介目标使政策性效果与非政策性效果混在一起,难以分辨。

3.汇率

优势:

一、它能固定住国际贸易产品的价格水平,从而直接有助于保持整个物价水平的稳定。

二、不至于产生失控的通货膨胀预期,降低出现通货膨胀的可能性。

三、减少了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性,降低本国国际经济活动的成本。

四、在维持固定汇率的压力下,货币当局会审慎制定货币政策。

劣势:

一、固定汇率使得钉住过丧失实施独立货币政策的机会;二、目标国的经济变动直接会传导到钉住国;三、在开放资本市场条件下,固定汇率制是本国货币更容易受到投机基金的攻击。

操作目标的变量:

1.短期利率

优势:

中央银行可以随时在货币市场上观察到短期利率水平,然后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再贴现率影响短期利率的水平和结构。

劣势:

易受通货膨胀、市场供求以及心理预期等非货币政策因素的影响,尤其是通货膨胀。

2.存款准备金

优势:

一、满足可测性需求,并有较高可测性。

二、存款准备金与货币政策目标有高度相关性。

劣势:

一、中央银行对银行体系中的超额准备金的控制力较弱;二、作为操作目标的准备金总量与作为中间目标的货币供应量之间的联系存在不稳定性;三、现金和存款之间能迅速转化。

3.基础货币

优势:

有较强适用性:

可测性、可控性。

劣势:

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之间的倍数关系是一种理论抽象;货币乘数并非常数,受诸多因素影响,波动幅度不确定。

三、货币政策工具及应用,内涵,运作机理,特点。

1、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内涵:

中央银行在法律规定的权利范围内,通过规定或调整金融机构缴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以改变金融机构的准备金数量和货币扩张乘数,从而达到控制金融机构的信用创造能力和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运作机理:

适用情况:

一是当需要大量吸收或补充银行体系的超额准备金时,二是需要对货币政策做出重大调整时。

从两方面同时调节货币供应量:

一是直接影响商业银行手持超额准备金的数量,二是改变货币乘数。

特点: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有较强的告示效应;

2.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有强制性影响;

3.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货币供应量有显著影响效果;

4.缺乏应有的灵活性。

2、再贴现政策

内涵:

是中央银行通过制定和调整再贴现率,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金融政策。

运作机理:

是一种利率价格机制。

作用:

变速箱;告示效应;调整国家产业结构。

3、公开市场业务

内涵:

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用以调节控制信用和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手段。

运作机理:

金融市场资金短缺,中央银行买进有价证券,引起信用扩张,货币供应量成倍增加。

反之同理。

优点:

主要出击而不是被动等待;每日分析,随时调整;有较高操作弹性。

四、货币创作过程,如何推导货币创作模型

没有听讲,书上也没有,XX找不到,哪位学霸听课记笔记了的帮忙写一下吧,拜托了~~~

第12章货币政策的传导

重点: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定义:

货币政策效应是指货币政策作用于经济活动产生的实际结果与货币政策预期目标间的偏离程度。

1、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主要因素

1.货币政策的时滞

货币政策时滞的含义–中央银行从制订货币政策到货币政策取得预期效果的时差叫货币政策的时滞

时滞的分类

内在时滞:

指自从政策制定到中央银行实际上采取行动的时间过程。

a1.认识别时滞:

是指从经济形势变化需要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到它认识到这种需要的时间距离。

这种时滞的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对信息搜集的程度、对经济形势发展的预测能力。

a2.行动时滞:

是指从认识到需要改变政策,到新政策的出台并加以实施所需要的时间。

这种时滞的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制定对策的效力和行动的决心。

B.外在时滞:

指从货币政策付诸实施到主要经济变量(产出、物价等)达到预期目标的时间过程。

b1.决策时滞:

是指货币政策调整后,企业、个人等经济主体决定调整其资产总量与结构的时间过程;

b2.产出时滞:

是指企业、个人等经济主体决定调整其资产总量与结构到整个社会的产出、就业、物价、收入等经济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