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升学古诗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67945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升学古诗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毕业升学古诗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毕业升学古诗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毕业升学古诗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毕业升学古诗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毕业升学古诗复习资料.docx

《毕业升学古诗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升学古诗复习资料.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毕业升学古诗复习资料.docx

毕业升学古诗复习资料

内部保密资料

2009年中考古诗“赏析”资料

(共38首)

诗歌的知识积累

1、诗歌的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诗歌的常见艺术手法:

衬托、用典、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抑扬结合、修辞方法(比兴、拟人、夸张等)

3、诗歌的语言风格:

清新自然、质朴淡雅、委婉华丽、飘逸、雄奇、含蓄隽永。

(如:

李白的飘逸洒脱,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旷达豪迈等。

4、诗歌的形象(即传统含义):

如:

柳:

惜别;月、霜:

思乡;松、竹、梅、莲:

表人的品质;流水、落花、夕阳:

感时伤事;大漠、孤烟、羌笛:

保家为国;红叶:

相思等等。

七年级上册

1.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

哪些句子属于写景?

能说出来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

明确:

第四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属于写景。

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写作手法。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的“生”和“入”有什么妙处?

(1)诗人通过“生”和“入”写出时序更替,蕴含了淡淡的思乡愁绪。

(2)诗人借物言志:

“海日”能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喷薄而出,“江春”能跨越天堑奋力北上,暗含新事物的诞生,人也应顺应天时在一元复始的大好春光中有所作为。

2.赤壁

经典回放:

(08四川成都)

1、这是一首咏史诗。

诗人借“”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

之情。

(折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不平)

2、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

为什么?

(虽然意思一样,但原句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写出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屈辱。

或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借代),借二乔被锁的命运来写出东吴失败的命运。

改句显得直白,缺乏诗意。

3、就诗的最后两句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

(1)从假设角度反思历史,指出如果没有东风的帮助,历史可能改写,见解虽不一定正确,却表现了诗人的智慧与才情,使全诗深沉而有韵味。

(2)末句用典兼以借代,将没有偶然因素历史可能改写的抽象道理表现得形象生动。

3.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②。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1、《浣溪沙》苏轼的词前小序有什么作用?

词前小序介绍了故事发生的的地点以及门前流水的奇特现象,从而引发了作者的深思.

2、“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体现了作者什么的思想感情?

人生哲理是什么?

全词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哲理是:

人生不要总回首于过去,更要明白自己的实力,去积极的面对未来。

3、请说说上阕的意境和景的特点:

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

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

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

么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

4、词中“黄鸡”代表光阴流逝,请你再说一句代表时光流逝的词语,并解释其意义。

白驹过隙

白驹:

原指骏马,后比喻日影;隙:

空隙,缝隙。

像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

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4.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释:

1.中庭:

即庭中,庭院中。

  2.地白:

指月光满地。

3.栖:

鸟停在树上。

4.秋思:

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念人的思绪。

1、用自己的话解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明媚的月在这一天格外的美,人们都在欣赏它的同时,不由得想念远方的亲友,都在盼望着亲情的团圆。

然而今年的这一天,不知道谁家的亲人没有归来,深深的思念亲人的思绪会在哪一家落脚。

2、“落”字能否改成“在”?

请作简要分析。

“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动的形象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向人间似的。

换作“在”字就平淡寡味,相形见绌。

5、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什么?

交代时间、地点及缘由,领起全篇。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是什么意思?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这两句是说,惟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

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良好祝愿。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是是怎样抓住早春特点写景的?

早春的雨,是如酥油般的小雨;早春的草,是若隐若无的。

2、诗的后两句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

其作用是什么时候?

议论,以对比的手法,表达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和赞美。

3、赏析诗中第二句“草色遥看近却无”,体会作者描绘早春景色的巧妙之处。

诗人从远和近这两个角度来描写若隐若现的草色,显示早春的新奇与恬淡之美。

4、诗人认为:

早晨春“绝胜”烟柳满皇都的盛春。

你同意诗人的看法吗?

为什么?

不完全同意。

诗人认为早春“绝胜”盛春,他礼赞生命之晨,追求新奇之美,无可厚非。

但是,由于各个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不同,对于盛春旺盛的生命力同样值得赞美。

7.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三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现。

1.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答:

 这首词描写了农村夏夜的清新景色,抒发词人的闲适心情。

2、词人为什么夜行?

夜行的时间长不长?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答:

“蝉鸣”可见天酷热,所以夜行;夜行的时间长,从天气的变可以看出:

开始有“明月”“清风”后来乌云四合,下了几滴雨,又从诗人找避雨地可看出雨有下大的趋势。

 )

1、请用自己的语言再现上阕所写的景色。

明月初升,山林顿时变得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上栖息的山鹊和蝉;清风吹拂,把它们的叫声送到夜行人的耳中。

2、任选一个角度赏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在夏夜里用嗅觉和听觉来捕捉景物特征,给人以鲜明而深刻的印象,从中流露出词人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

2、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青蛙也似懂得叙说丰年,以此渲染夜景的美好和丰收的喜悦。

蛙声一片,稻花飘香,不仅诉诸读者的听觉,并且诉诸读者的嗅觉,加之前两句的视觉形象,构成一幅立体的生活图景。

给予读者多方面的审美享受。

3、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

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

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

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我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

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

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

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

8.秋词

1、这首诗与古代传统写秋的诗文有什么不同的感情基调?

“悲秋”是古代诗文中传统的基调,这首诗一反前人悲秋的感慨,抒写了奋发进取的豪情。

2、有人说“晴空一鹤排云上”中“一鹤”不如改成“群鹤”,说说你的理解?

因为诗人是在被贬的情况下写这首诗的,一只孤鹤直冲云霄,搏击长空,是诗人自己理想的化身,表现诗人奋进豪迈的精神。

所以“一鹤”更富有特殊的意境。

1、历代文人写秋多悲秋之作,这首诗可贵在何处?

在于诗人对秋天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前人悲秋的感慨,抒写了奋发进取的豪情,表达了一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2、这首诗是怎么将情与景巧妙融合的?

晴朗的天空,鹤群排云而上,一飞冲天,这样的景更能激发诗人的豪情,创造出美妙的诗情画意,发出了“秋日胜春朝”的感慨。

9、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此诗写景的句子是什么?

有什么作用?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两句是描写。

作用是写出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渲染了离愁的气氛;同时“两星”引发联想,引出下文。

2、诗中有六处运用了叠词,有何妙处?

使诗歌具有很强的音乐节奏美感,读起来琅琅上口,并且对写景写人起到“景情并生”的作用,增强了全诗缠绵的情调。

10.《闻王常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经典回放:

(08扬州中考题)

阅读李白的两首诗,完成后面两小题。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乙: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杨花”与”烟花”都与杨柳有关,“杨花”能唤起读者对王昌龄

的联想;“烟花”能表现扬州阳春三月的情景。

(2分)

(2)、甲诗结尾两句大胆想像,乙诗结尾两句借景抒情。

请任选其一具体解说。

(3分)

(明确:

(l)(2分)要点:

漂泊远方(或“漂泊不定”“澡泊流离”“漂泊”“不幸遭遇”“被贬”等,1分);繁花似锦(或“春色迷人”“春光烂漫”“柳絮弥漫”,烟雾迷蒙”等,l分).

(2)(3分)甲诗:

(要点):

把“我”的“愁心”当作物一样托付给月亮,(1分),当作善解人意的知己。

(1分);通过晚风传送到遥远的夜郎之西。

(1分)

乙诗:

(要点):

作者通过目送友人行船的孤帆渐行渐远直到消失在碧水蓝天的尽头,仍眺望天水相接处的情景,(l分)寄托(1分)依依不舍的留别(1分)深情。

3、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晚春季节的一种哀伤、惆怅的气氛。

4、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诗人自己。

这是诗人神奇的想像。

 

七年级下册

5.《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1、赏析“竹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四句的写法。

(明确:

诗人抓住山寺中独特的景物,运用了以静显静,以动显静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幽深静寂、安祥和平、自然高远的境界。

2、“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明确:

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意境幽邃。

3、赏析“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明确:

山光”山中的景色。

“悦”,用作动词,使……欢悦。

“空人心”,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

上句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实际上,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映。

下句写人心对潭影而空,既是诗人表达了宁静的内心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

这两句诗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水。

4、由本诗演化出的成语“曲径通幽” “万籁俱寂”。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本诗描绘的环境最突出的特点是__。

清幽脱俗

2、颔联中镶嵌了两个字,着力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曲径通的环境。

这两个字分别是__和__。

(深  曲)

3、读本诗尾联,很容易想起王维的另两句诗_,__,它们都用衬托的手法表现空寂的感受。

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

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辛弃疾

1、赏析“沙场秋点兵”中的“秋”字。

(明确:

既点明了战争爆发的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2、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

 

(明确:

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 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情。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从下列诗句中选出风格完全不同的一名,并说说理由。

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儿狼。

B、夜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C、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D、男儿到死心强铁,看试手,补天裂。

理由:

___________

答案:

C   理由:

A、B、D答案均为豪放风格,C答案为婉约风格。

2、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破阵子”是这首词的题目,表达了作者杀敌立功的决心。

B、这首词是写给好友陈同甫的,抒发了作者的抗金壮志。

C、“塞外声”是指塞外边境的悲壮粗犷的战歌。

D、末句“可怜白发生”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遗憾。

答案:

A 因为“破阵子”是曲牌名

7.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1、全诗叙述了,描绘了边塞的景象,表现了边塞将士的生活,歌颂了将士们的战斗精神。

(诗人出使塞上的经历;边塞奇特壮美雄浑的大漠;艰苦持久的戍边;舍身报国)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刻画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请展开想象,先描绘这“千古壮观”,再对这两句略作赏评。

(荒凉的沙漠中,烽火台燃起一股浓烟,在苍茫中见一轮落日,在黄河的尽头,使人感到亲切而温暖。

这句诗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

8、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本文用典的句子:

,。

2.写景的两句诗是,。

3.唐代诗人见到这首诗后,说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4.“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此句写景有何作用?

运用对比手法,由传说给人以无限渺然的感觉转而实写楼上所见所感,描写从楼上眺望到的芳草绿树并在此引起的乡愁。

不但能烘染出登楼远眺者的愁绪,也使文势因此而有起伏波澜。

 

八上年级上册

9.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实际上写的是。

(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 )(草茂人稀,荒凉萧杀,物是人非的社会现象)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感时忧国,思家念国的情感

3、这首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

      到       。

(望;山河;草木花鸟)

4、这首诗歌的内容是:

前四句写景,以京城荒凉景象作正衬,以     作反衬,后四句  

   ,表达了连绵战火中期待家人信息的焦虑心情。

5、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

本诗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盛情,反映了诗人                           。

6、请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略作赏析,可以从修辞手法、思想感情、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赏析。

(明确:

花鸟在平时能给人带来愉快,而现在见到、听到,反而更为伤心。

7、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明确: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

老人昔日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含义:

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的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10.《泊秦淮》

经典回放:

1、“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运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是寒冷的雾气和朦胧的月色笼罩着水面和两岸沙滩。

请你从背过的诗文中再找出一个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诗句。

(明确:

秦时明月汉时关……/谈笑有鸿儒……/不以物喜……/叫嚣乎东西……

2、“指桑骂槐”是这首诗艺术上的最大特色,人能具体说说吗?

(明确:

诗人表面上是批语商女“不知亡国恨”实际上是谴责在酒楼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

3、这首诗写了哪几个形象?

组成了怎样的一幅画?

(明确:

烟、水、月、沙。

组成了一幅淡雅的水边夜色图,营造了凄迷冷寂的气氛。

4、诗中“笼”字用得精妙,试就此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

将“烟、水、月、沙”和谐地揉合在一起,构成一幅淡雅的水边夜色图。

5、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句描绘出一幅迷蒙冷寂的秦淮秋夜图,造成了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B、如果把“烟笼寒水月笼沙”看作是精彩的画面,那么,“夜泊秦淮”便是边角的题字了。

C、诗的三、四句是批语歌女们在国事艰危的时候竟然还唱着靡靡之音。

D、“犹唱”二字,巧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联了起来,意味深长。

1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诗人当时的处境怎样?

(明确:

年老久病,无所作为。

但“不自哀”则引出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 

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现实转入梦境,自然而巧妙,满腔爱国热忱化为豪壮的诗句。

12.《过零丁洋》

经典回放:

1、用原文填空:

(1)“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

(2)概括作者从仕之后艰难历程的四个字是           。

(3)形象鲜明地描画国家的灾难和个人困厄的两个短语是     和     。

(一部儒家经典;辛苦遭逢;风飘絮,雨打萍)

2、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明确:

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3、颔联中“风飘絮”“雨打萍”用得很恰当,请谈谈其中的妙处。

(比喻形象,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

)(或“风飘絮”比喻南宋王朝无可挽回的败局;“雨打萍”比喻文天祥政治生活,一生沉浮。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明确:

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

5、举例说明颈联用词巧妙的特点。

(明确:

颈联地借用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方,写出诗人忧念国事的心情与不幸被捕的孤独处境,表现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经典回放:

(08镇江中考题)

(一)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完成7——8题。

(共5分)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诗歌颔联通过和两个自然景物,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颈联用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抒写了诗人的心情。

(3分)

8.结尾两句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怎样的生死观?

(2分)

(明确:

7.(3分)絮萍(“风飘絮”、“雨打萍”亦可)忧虑不安(“惶恐零丁”亦可)(每空1分)8.(2分)舍生取义(“为国而死”或“以死报国”均可。

答“宁死不屈”给l分)

(分析: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干戈寥落”四字,包含多少辛酸与遗憾!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与个人的命运。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诗人的忧虑不安,孤苦伶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13.《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诗人送别朋友的地点在而那里?

杜少府将地去哪里?

(明确:

长安;蜀川)

2、这首送别诗与其它送别诗有什么不同?

(明确:

虽为送别诗,但全诗却无伤感之情,体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海内存自己,天涯若比邻”蕴含怎样的哲理?

(明确:

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

4、“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表现了依依不舍的心情。

5、结合全诗,说说“风烟望五津”中“望”字的作用。

(明确:

“望”不仅拓宽诗的意境,给人以开阔的气势,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两地的距离,为下文积极乐观的感情奠定了基础。

14.《己亥杂诗》

1.诗中直接描写诗人心境的词语是什么?

(明确:

离愁)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更护花。

”运用了比喻,“落红”和“花”分别比喻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落红”比喻诗人自己,“花”比喻国家和人民。

表达诗人虽辞官回家,但仍心系国家人民,不忘报国的情怀,化作春天的泥土,为培育新一代的鲜花发挥作用。

同时也是对新生命的赞歌,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追求。

3、现在人们常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更护花。

”来赞扬什么?

(赞扬老一辈在事业上鞠躬尽瘁的精神,以及他们对培养和爱护青年人耗尽心血的高尚情怀。

15.《望岳》

经典回放:

1、“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什么特点?

(高大)

2、“会当凑绝顶,一览众山小”寓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一切想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当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请从“钟”“割”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运用拟人手法,写出泰山秀美的特点。

“钟”是集中的意思,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感情色彩,表达作者对泰山的钟爱赞美之情;“割”是分割的意思,表达得新奇有力,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仿佛“昏”和“晓”是泰山分割出来的,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和雄伟高峻的气势。

1、“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____的特点。

(高大)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寓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站得高,看得远。

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战胜困难才会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

3、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钟”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以表现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象。

16.《钱塘湖春行》

1、背诵《钱塘湖春行》。

2、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

(“争暖树”“啄春泥”既说明天气乍暖还寒,又写出了春光给自然界带来的活力。

整个画面生动有趣。

“几处”而不是处处,“谁家”不是家家,是因为初春时分飞鸟不多。

3、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

(第二联是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

黄莺是春天的歌手,燕子从南方来筑巢。

第三联是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

“渐欲”二字,含有野花渐开渐多之意。

4、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争”字为什么用得好?

"争"形象生动,把春天的生气盎然凸显的淋漓尽致,这又是一种拟人的手法,寄予了作者对春天无限的喜爱之情。

(“争”字写出了春天鸟语花香,一片繁忙的景象)(一个“争”字,将鸟儿拟人化了,描绘出鸟儿在春天轻灵活泼的情态,使春天也多了一份生机和活力。

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争”与“啄”二字好在哪里

一般写景的诗句描写的是静态的景物,现在诗人用了“争”字,写出了鸟儿们争相逗趣的状态,感觉身临其境,像是听到唧唧喳喳的鸟叫声一样……“啄”字同“争”字一样,也是写出了动态美,“争”字和“啄”字前后呼应,既写出了动态美景,身临其境,又使得诗句对仗工整……

经典回放:

(08湖北襄樊)

1、这首诗描写了西湖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早春(春天);喜悦)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是写诗人所见的景象,这样的景象会给人们怎样的感觉?

生机勃勃(生机无限,一片生机)

17.《登飞来峰》

1、《登飞来峰》是一首哲理诗,主要特点是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

请你说说诗中蕴涵的哲理。

(站得高望得远。

2、“浮云”在诗中比喻什么?

(明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