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下册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65311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下册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下册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下册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下册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下册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下册期末考试试题.docx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下册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下册期末考试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下册期末考试试题.docx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下册期末考试试题

八年级物理试题

(一)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第I卷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将正确的答案请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A.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厚度约为5cmB.人步行速度约4km/h

C.洗澡水的温度是100℃D.正常人心脏跳动1次时间约0.2s

2.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3.将电铃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如图所示.通电后可以看到电铃在振动,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仍可清晰地看到电铃在振动,但铃声越来越小.对以上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听到铃声又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

B.听到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

C.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能穿透玻璃等透明物质

D.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的传播一定要借助于介质

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在马路边设置自动噪声监测仪来阻断噪声的传播

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调来判断说话者

D.工厂用的防声耳罩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

5.在研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小明让一束激光沿白纸板照射,把手指头放于S点时刚好接收到红色的亮点.然后将玻璃砖放于白纸板上,激光经玻璃砖向右侧照射,如图所示.他将手指头放于哪一点才可能接受到红色的亮点

A.放于S点B.放于A点

C.放于B点D.无论哪一点都可以

6.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音调”

B.“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

C.“人画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

D.“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的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

7.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图乙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甲乙

8.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

C.太阳光中的红外线有很好的杀菌作用

D.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一定沿直线传播

9.我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现象的精彩诗句,如辛弃疾的“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其中“天在清溪底”的现象与图中现象相似的是

10.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一物体的质量,测量完毕后才发现错误地将物体放在了右盘,而将砝码放在了左盘.因无法重测,只能根据测量数据来定值.他记得当时用了50g、20g和10g三个砝码,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该物体的质量为

A.81.4g        B.78.6g       C.78.2g    D.81.8g

11.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汇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看到乙车向西运动.由此可判断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B.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

C.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D.甲、乙两车都向东运动

12.一个质量为0.25kg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1.5kg,若盛满某液体时称得质量是1.75kg,那么这种液体的密度是

A.1.0×103kg/m3B.1.16×103kg/m3C.1.75×103kg/m3D.1.2×103kg/m3

第Ⅱ部分非选择题(共76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28分)

13.如图所示,小明分别用甲、乙两个不同的音叉来研究音叉发声特点,发现第一次甲音叉旁的乒乓球弹得远,第二次乙音叉旁的乒乓球弹得快,这说明第次的音调低,

第次敲得重;如果音叉的振动小于Hz,人耳将听不到这个声音.

 

14.如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可以看出它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其中整个熔化过程经历了min的时间,熔化过程中它处于状态.

15.郑西(郑州一西安)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全长505km,承担运行任务的“和谐号”动车组,最高车速可达350km/h.某次列车下午17:

10从郑州发车,l9:

10到达西安,则这次列车的平均速度约为km/h,合m/s(保留一位小数).为了确保行车安全,列车上的监控系统,通过对高速运转车轮的热辐射产生的一种不可见光进行检测,实现对车轮温度的实时监控.这种不可见光是.

16.身高为1.7m的小华站在大穿衣镜前lm处,通过看自己在镜中的像整理自己的服饰,则她与她的像之间的距离是m;若她以0.5m/s的速度沿着与镜子平行方向行走了3s后,则她与她的像之间的距离是m.,此时的像高m.

17.近视眼是因为物体经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之  (选填“前”或“后”).为了能看清远处物体,可佩戴用  (选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还可    .

18.小明在厨房中发现:

(1)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这“白气”实质上是.

(2)小明仔细观察又发现:

“白气”从喷出到消失要经历三个物理过程.

①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壶内水沸腾时产生的大量水蒸气不能.

②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形成“白气”。

③“白气”再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

(3)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后一瞬间会出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景,你可以确定(选填“甲”、“乙”)是火焰熄灭后的图片.

19.如图是十字路口处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的汽车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镜.A、B是一辆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可以看出汽车是摄像头(选填:

“靠近”、“远离”).观察照片可以发现,几乎看不见车内的人,但车的外表却很清晰,是因为车内的人,摄像头几乎无法成像.

20.下列列出由实验测定的几种物质的密度单位:

kg/m3

8.9×103

水银

13.6×103

氧气

1.43

7.9×103

纯水

1.0×103

空气

1.29

2.7×103

煤油

0.8×103

水蒸气

0.60

0.9×103

酒精

0.8×103

氮气

0.09

认真阅读上表,你一定能从中发现物质密度的一些规律,请写出三点

(1);

(2);(3).

三、作图题(共6分)

21.⑴如图甲,平面镜前的一个发光点S所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已经被画出,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并找到发光点S的位置.

⑵如图乙,凸透镜的焦距为1.50cm,O为透镜的光心.请按照实际尺寸标出凸透镜右侧焦点F的位置,并画出图中入射光线所对应的折射光线.

⑶完成图丙中的光路图.

四、解答题(本题共7小题,共42分)

22.(3分)如图所示是小明用托盘天平测量某物体质量的情景,请你指出图中明显的操作错误是:

(1);

(2);(3).

23.(4分)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甲所示.

(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  .

(2)图乙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像,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24.(3分)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常采用“测多算少”的方法,如图所示,所绕铜丝的长度为,铜丝的直径为μm.如在将细铜丝缠绕在铅笔上的过程中,有重叠现象,则测出的细铜丝的直径将(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5.(11分)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l)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cm。

(2)如图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

如果你是他的合作者,请你帮他指出该装置中的两处错误:

①;②.

(3)错误改正后,小明将凸透镜固定在50cm处,小明将点燃的蜡烛放在10cm处,移动光屏,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的实像。

(4)小明继续将点燃的蜡烛靠近凸透镜,当烛焰移至35cm处,移动光屏,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的实像,(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应用这一原理制成.

(5)小明将点燃的蜡烛放在40cm处,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你认为可能出现的原因应该是.

(6)小明在实验中发现:

当物距在不断的减小的过程中,成像性质发生改变的两个转折点是和.

(7)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上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选填“完整”或“不完整”),像的明暗将.

26.(7分)小明注意家里摆钟的钟摆在有规律地摆动(如图甲),经认真观察发现钟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刚好是1秒,就想:

是不是所有的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都是1秒呢?

于是,他请教了物理老师,知道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叫做周期,在老师的指导下他设计如图乙所示的单摆(即细绳下系一小钢球)进行探究。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1)从表中数据可知,单摆的摆长l越长,周期T越(选填“长”或“短”)。

(2)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丙中作出单摆周期的平方T2与摆长l的关系图像。

(3)分析图丙所示图象,可知的单摆T2与l成关系。

(4)由表中实验记录可知,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时间比较短,直接测量摆动一次的时间误差比较大。

你认为小明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是怎么做的?

(5)生活中若摆钟走慢了,应如何调整钟摆的长。

27.(8分)“五一”假期,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一路上,所学的运动学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1)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志如图所示.若小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30min,则汽车的速度为多少?

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志牌到上桥最快要用几分钟?

(2)当汽车行至某高速公路入口处时,小明注意到这段高速公路全长180km,行驶速度要求为:

最低限速60km/h,最高限速120km/h,小明看表时正好是上午10:

00,他很快算出并告诉爸爸要跑完这段路程,必须在哪一段时间到达高速公路出口才不会违规.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小明告诉他爸爸的是哪一段时间?

28.(6分)“五·一”黄金周,小华和妈妈到无锡旅游,买了一只宜兴茶壶,如图所示.她听说宜兴茶壶是用宜兴特有的泥土材料制成的,很想知道这种材料的密度.于是她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为44.4g,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14.8g.则

(1)壶盖的体积是多少?

(2)请你帮小华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3)若测得整个空茶壶的质量为159g,则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为多大?

 

八年级物理试题

(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请将正确选项的标号选出,填写在答题框内.多选、错选或不选的均得0分.

1.体育课上用了多年的铅球,其表面磨损了一些,但没有发生变化的是铅球的

A.质量B.体积C.密度D.重力

2.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见到的以下事例,其中属于减小压强的一组是()

①骆驼的体重比马的体重大不了一倍,而它的脚掌却有马蹄面积的三倍;

②号称“森林医生”的啄木鸟长有细长而坚硬的尖喙,便于啄开树皮;

③用螺栓紧固机器零件时,在螺母下垫垫圈;

④要把图钉按进较硬的木板,需要施加更大的力;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3.小英帮妈妈做饭时,把一个质量为100g的土豆放进盛满水的盆里,有90g水溢出,则()

A.土豆会浮在水面上B.土豆会沉入盆底

C.土豆会悬浮在水中D.不能据此判断出土豆的浮沉

4.小明将一未装满橙汁的密闭杯子,先正立放在桌面上(如图A),然后反过来倒立在桌面上(如图B),两次放置橙汁对杯底的压强分别是

,则

A、

>

B、

<

C、

=

D.无法判断

5.下列现象中,力没有对物体做功的是

A、小夏用力将足球踢出

B小华把凳子倒放在课桌上

C.小浩用抹布擦玻璃

D小丽端着水盆走进教室

6.如图所示,当列车上出售商品的手推车前轮遇到障碍物时,售货员会用力向下按扶把,使手推车前轮向上翘起越过障碍,此时手推车中的商品按下列哪种方式摆放时会使售货员更省力

A.重的商品放在手推车的后部

B.轻的商品放在手推车的后部

C.轻重商品搭配,均匀地摆放

D.轻重商品可以随意摆放

7.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直接感知的现象,经过合理的推测来认识分子。

下列推测既合理又符合事实的是’

A.现象:

瓜果飘香:

推测:

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现象:

空气中沙尘飞舞;推测:

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现象:

注射器内的水很难压缩:

推测:

水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D.现象:

破镜难以重圆;推测:

分子之间没有引力作用

8.大气压与生产、生活及科研活动紧密相连。

下面几个选项中,分析正确的是

A.做托里拆利实验时,若有空气进入玻璃管内,则测出的大气压的值比实际值大一些

B.利用高压锅煮食物容易煮熟,原因是压强越大,沸点越低

C.用吸盘能将玻璃板提起是分子引力的作用

D.用吸管吸饮料是因为大气压的存在

9.如右图所示是同一物体在三种不同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则在此三种液体中的浮力

A.F

>F

>F

B.F

>F

=F

C.F

=F

>F

D.F

>F

>F

10.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

撑一把雨伞行走在雨中,如图所示,一阵大风吹来,伞面可能严重变形。

下列有关这一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A.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伞面被向下“吸”

B.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伞面被向上“吸”

C.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小于下方,伞面被向下“吸”

D.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小于下方,伞面被向上“吸”

11.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后,眼镜片上会出现许多

雾状小水滴,室内的情况就看不清了,但是过一会儿又看清楚了。

这一现象体现的物态变化是

A.先汽化,后液化B.先液化,后汽化C.只有液化D.只有汽化

12.解放军空降兵进行高空跳伞的训练。

当他们跳出飞机舱门,在打开降落伞之前下降的速度越来越大,这一过程中空降兵的

A.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B.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小

C.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D.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

13.小琪同学读书笔记中的部分摘录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A.在氧原子、质子、水分子中尺度最小的是水分子

B.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重力实现浮沉的

C.液压机是根据连通器原理工作的

D.同一支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所受浮力不相等

14.在下列几种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放热过程的是

A.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

B.春天,河面上冰熔化了

C.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

D.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

15.小明与小宁进行了一次爬楼比赛,从教学楼一楼看谁先到达三楼。

两人体重相同,结果小明比小宁提前到达。

则整个比赛过程中小明比小宁

A.速度小B.做功多C.功率大D.效率高

16.如图所示,把甲、乙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球投入水中,甲球漂浮,乙球悬浮。

A.乙球的质量比甲球小

B.甲球的密度小于乙球的密度

C.甲球受到的浮力大于它所受的重力

D.乙球受到的浮力比甲球受到的浮力大

第II卷(非选择题共68分)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6分)请将每小题的正确答案填写在题中相应的横线上.

17.请说出以下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名称。

(1)酒精涂在皮肤上感到凉爽;

(2)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

(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

18.城市道路建设中,人行道上都要求铺设供盲人行走的“盲道”,实现无障碍通行。

如图是一幅人行道的照片,图片中间是“盲道”,其地砖表面有一棱棱凸起的部分,而左、右两侧是普通人行道,其地砖表面是平的。

盲人行走时,如果不小心从盲道走到了普通人行道上,由于脚底与地面的接触面积__________,使脚底受到的压强___________,他能够根据脚底的感觉重新回到盲道上。

19.20XX年5月20日,我国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全线建成。

拦河大坝之所以修成“上窄下宽”的形状,是因为______________;三峡大坝的船闸是___________在实际中的具体运用,它能让大型轮船在上下游之间顺利往返航行。

20.如图为小明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小明将总重6N的钩码匀速竖直向上提升了8cm,由图可知拉力大小为_________N,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__。

三、作图题(共3分)

21.画出图中新型核桃夹手柄受到力F的力臂。

四、计算与简答题(共25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主要公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2.(8分)某研究所研制出一种高分子聚合材料,其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取一小块体积为5×10

m

的该材料样品,将其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中,有45g水从大烧杯中溢出。

(取g=10N/kg)试问:

(1)这块样品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多大?

(2)这块样品的密度多大?

 

23.(8分)按照交通部规定,我国载货车辆严禁超载,车辆的轮胎对地面的压强应控制在

7×10

Pa以内。

检查人员在济青高速路口对一辆汽车进行抽查,测得其实际总质量为12t。

若汽车车轮与水平地面的接触总面积为0.12m

,(取g=10N/kg)。

求:

(1)被查汽车的总重力多大?

(2)该车对地面的压强多大?

是否超过规定?

(3)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写出一条超载的危害。

 

 

24.(9分)为了防止供水管网在用水高峰时因压力而出现的停水现象,高层建筑应设置蓄水池或者是高位水箱。

某高层建筑楼顶修建了一个30m

蓄水池,蓄水池水面高度距地面60m。

(取g=10N/kg)

(1)整个蓄水池所能贮水的质量。

(2)将这些水从地面抽到蓄水池中,抽水机所做的功是多少?

(3)如果需要在30min内把蓄水池蓄满,抽水机的功率至少为多少千瓦?

 

五、实验与探究题(共27分)

25.(9分)同学们在实验室里测某种小矿石的密度,

选用天平、量筒、小矿石、细线、烧杯和水,进

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A.将小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总的体积。

B.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

螺母,使横梁平衡。

C.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D.将小矿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E.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

(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只填字母序号)。

(2)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_调(选填“左”或“右”)。

(3)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小矿石的质量。

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量筒量出小矿石的体积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小矿石的密度p=_______kg/m

(4)实验中,由于小英同学不小心把量筒打碎了,但实验室里己没有量筒了,老师就给她增加了一个溢水杯。

现请你帮她想办法测出小矿石的体积,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

26.(8分)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1)甲、乙两图是探究液体压强与____________的关系。

(2)要探究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是否有关,应选择:

____________两图进行对比,

结论是:

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____________。

(3)要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应选用____________两个图进行对比。

27.(10分)如图所示,是“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小,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

(2)实验中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需要控制小球撞击时的速度不变,具体的控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质量和速度谁对动能的影响较大呢?

小文所在的物理兴趣小组借助速度传感器和其他仪器得出了两组数据如表一和表二所示。

表一(钢球撞击时的速度为v=8cm/s)

 

表二(钢球质量为100g)

 

分析这两组数据可以得出:

____________对物体的动能影响较大。

依据是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