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五柳毅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34607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9.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五柳毅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五柳毅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五柳毅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五柳毅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五柳毅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五柳毅传.docx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五柳毅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五柳毅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五柳毅传.docx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五柳毅传

柳毅传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了解唐传奇的特点,培养阅读浅易文言的能力。

2.梳理课文情节线索,把握柳毅、龙女、钱塘君的不同性格特点,欣赏艺术手法。

二、过程和方法

诵读、感受、理解、讨论、鉴赏、背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能恰当地评价中华传统道德中行侠仗义、惩恶救难品格的积极意义,并了解缺少恋爱婚姻的自由,是造成封建社会青年男女尤其是广大妇女家庭婚姻悲剧的根本原因。

●教学设想

本文为自读课文,自读过程中一定要紧扣它既是文言文,生词难句较多,又是文学作品这两个特点。

自读过程可分四步:

通读课文,基本上扫清文字障碍;划分结构,掌握情节;赏析情节安排,分析人物形象;准确理解文章主题。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把握课文情节线索,分析柳毅等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了解唐传奇的艺术特色,是学习的重点,认识柳毅、龙女形象对于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意义,是学习的难点。

二、解决办法

对于学习重点,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和分析来落实;对于课文的难点,可结合课文,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熟悉的其他中外文学作品,经过课堂讨论来解决。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诵读课文及对课文词语的质疑问难(可生生互问、师生互问)。

2.课文情节及人物性格的讨论。

3.关于作品主题及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的讨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前预习

借助注释,阅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生字:

毁黜(chù)龁(hé)殚(dān)言涘(sì)怛(dá)瞽(gǔ)罹(lí)哀咤(zhà)坼(chè)鬣(liè)掣(chè)霰(xiàn)铛(dāng)彀(hú)擘(bò)蹶(jué)撝(huī)退宥(yòu)其失愧惕(tì)

通假字:

亡——无(俱亡所见)飨——享(飨德怀恩)

已——以(从此已去)

重点实词:

疾逸(奔跑)翔(止)立楚(哀婉、凄楚)而谢(拒绝)

乐逸(放纵)致(以致)负诚托又乖(违背)恳愿

因(跟随)而随之语竟(结束)

双音词:

舅姑(公婆)歔欷(xūxī,哀叹抽泣)信耗(书信、消息)

尺书(书信)神祇(qí,神灵)

缱绻(qiǎnquǎn,缠绵深厚的情意)

词类活用:

名词做状语:

日以厌薄东望愁泣景从云合

名词做动词:

客于泾阳风鬟雨鬓

意动用法:

毅怪视之而能急之

使动用法:

夫乃止毅

重点虚词:

迨(等到,及,介词)诉频切或(或许,副词)以尺书寄托侍者

宁(怎么,副词)可致意耶宁(岂,何,副词)止不避

脱(如果,连词)获回耗

知其(她,龙女,代词)冤而宥其(他,钱塘君)失

见(被,表被动,助词)辱问于长者

贵客将(方,刚,副词)自何所至也?

二、导入

传奇,相当于现代的短篇小说,它原是唐代裴铡所作的一部专集的名称,后来人们因为这种作品和汉魏六朝的志怪小说不同,就其内容、结构、文辞来看,都有了新的发展,于是把唐人的一切小说统称为“传奇”(注意:

唐宋传奇是小说,明清传奇是戏剧,两者不同)。

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唐代传奇,都收辑在宋代李仿等奉诏编辑的《太平广记》里。

鲁迅校录的《唐宋传奇集》也本于此。

《柳毅传》末尾记载柳毅表弟薛嘏在玄宗开元末年碰见柳毅,隔了四纪(一纪为十二年),薛嘏亦不知所在。

据以推算本作品正产生于唐德宗时代。

中唐是唐传奇最繁荣滋长的时期。

因为随着商业繁荣、都市经济发达,在随之兴起的市民阶层中,出现了大批新兴的知识分子,他们接触的社会面广,敢于正视现实,摄取民间故事和传说作为传奇创作的题材,借以反映现实生活,暴露社会黑暗。

本篇即取材于我国民间一向流行的神话——龙王发怒,雷雨成灾;篇中所写的钱塘君发怒,龙女牧羊,就是根据民间的传说。

非人间性的神话和人间性的现实结合在一起。

作者以柳毅为龙女传书这一神话故事为题材,虽然不免“作意好奇”,似乎荒诞不经,但借以控诉了封建社会迫害妇女的罪行,赞扬了柳毅见义勇为、救人于危难的品质,这种“结合”给读者的感觉是,一则惊奇有趣,二则寓意很深。

《柳毅传》当时流传甚广,它被编入晚唐陈翰一部专门搜罗唐传奇的《异闻集》,还有一篇神怪小说《灵应传》也提到柳毅故事。

它对后世的戏剧影响更大,元代尚仲贤的《柳毅传书》杂剧、明代许自昌的《橘浦记》传奇、黄悦仲的《龙箫记》传奇、清代李渔的《蜃中楼》等,都利用了这个故事。

三、梳理课文情节

1.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故事情节。

例1:

洞庭龙女远嫁泾川,遭受丈夫、公婆虐待,幸遇书生柳毅,传书洞庭龙君,得其叔父钱塘君营救,回归洞庭。

(课文节选至此。

)钱塘君令柳毅与龙女成婚;柳毅传书本无私心,且不满钱塘君的蛮横,严辞拒绝,告辞而去。

龙女对柳毅已生爱慕之心,发誓不嫁他人。

柳毅丧妻后,二人终成眷属。

例2:

洞庭龙君小女嫁与泾水龙君次子,备受丈夫和公婆迫害,悲不自胜。

幸遇儒生柳毅,为之传书至洞庭龙宫。

龙君之弟钱塘君勇武过人,飞身而击,杀了泾水龙宫六十万兵将,小龙女得救,龙宫上下对柳毅敬谢不已。

(以上为课文节选部分内容)后来,在龙宫酬谢柳毅的宴会上,钱塘君席间作线,要将龙女嫁与柳毅,被柳毅拒绝。

洞庭龙君与钱塘君遂厚赠柳毅,将他送回人间。

(后小龙女不忘柳毅之恩,扮作凡间女子嫁入柳家,二人终成夫妇。

2.列出情节提纲

1、2段:

柳毅路遇龙女第3段:

柳毅接受龙女之托

4、5段:

柳毅寻访龙宫第6段:

钱塘君呼啸而去

第7段:

龙女得救回宫第8段:

钱塘君叙说事情原委

四、分析人物形象

教师少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1.龙女

龙女是一个美丽善良而又不甘任人欺凌、敢于冲破封建礼教束缚、追求自由幸福的妇女形象。

龙女的不幸是“父母配嫁”这种封建包办婚姻造成的。

这种婚姻,使她毫无爱情可言,惯于“乐逸”的丈夫还对她“日以厌薄”。

她寄希望于公婆,使浪子回头,改邪归正,不料蛮横的公婆竟偏袒儿子,毁黜龙女。

龙女牧羊荒郊,悲苦无告,水深火热。

小说用龙女的悲惨命运谴责不合理的封建婚姻制度。

龙女可贵之处,是她在迫害面前决不逆来顺受。

哪怕有一线希望,也要脱离苦海。

她修书一封,藏于襦间,日夜盼望过路人为她捎信。

荒野之中,行人稀少,到洞庭去的行人更难相遇,但她坚忍不拔,盼星星,盼月亮,“心目断尽,无所知哀”,然而决不绝望,日夜“凝听翔立”,等候希望之光的闪现。

她拜托柳毅传书,深情地对柳毅说,事成之后,“当如亲戚耳”,流露敬慕之情。

《柳毅传》全文还写龙女得救后再也不愿屈从父命,决意与她爱慕的柳毅结成夫妇。

可见龙女对爱情、自由、幸福的大胆追求。

2.柳毅

柳毅确是“义夫”,一个侠义之士,他怀有强烈的正义感和同情心,急人之困,见义勇为,侠义正直,磊落坚毅,不避艰险,不负重托。

柳毅落第回乡,心情自然是失意郁闷的,自己也非常需要别人的抚慰,但是当他路见牧羊女,见她“蛾脸不舒,巾袖无光,凝听翔立,若有所伺”,便主动上前询问,足见他对苦难者的同情与关怀。

听了龙女的泣诉和请求,他说:

“闻子之说,气血俱动,恨无毛羽,不能奋飞。

是何可否之谓乎?

”足见他的爱心义胆,自身的挫折和失意全然置之度外,激于义愤,急人之急,慨然允诺,传书洞庭。

洞庭君和钱塘君都对他感恩戴德:

“公,乃陌上人也,而能急之”“赖明君子信义昭彰,致达远冤。

”这两笔有力地烘托了他的美德。

柳毅为龙女传书,完全出于关爱,并无私心杂念。

后来钱塘君看他们俩十分般配,令其成婚,柳毅严辞峻拒,执意不从。

柳毅是正直无私、志坚品洁的正派儒生。

作品把柳毅塑造成为人格美的化身,与泾川次子构成美与丑的两极,向人们昭示,真正的爱情是两颗美好心灵的结合,而美好的心灵是在生活实践中发现的,爱情是在相互了解中建立起来的。

包办婚姻之所以往往酿成悲剧,就因为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光讲门第,不察人品,遇到邪恶之徒,等于将女儿推进苦海。

3.钱塘君

在钱塘君身上,作者寄托着人民的愿望和理想。

不合理的婚姻制度酿成了无数人间悲剧,只有彻底破坏旧秩序,才能为自由、幸福开辟道路。

要破坏旧的秩序,非有排山倒海的强大力量不可。

钱塘君,就是这种愿望和力量的化身。

钱塘君刚猛无畏,他有怒潮一般汹涌而暴烈的气概,他以无比强大的力量向天上地下的统治者挑战。

他曾与帝尧作对,使“尧遭洪水九年”,又“与天将失意”,“塞其五山”,以致命运不济,遭受上帝惩处,丢官卸职,囚系在身。

即使如此,他不改本色,一听龙女受辱,怒不可遏,掣断金锁玉柱,“擘青天而飞去”,大战泾阳,严惩恶人,拯救善良。

他以霹雳手段和怒潮声势横扫泾阳,痛快淋漓地施行报复。

这一切,作品写得有声有色,虎虎动人。

这样一个敢犯天颜、惩罚恶类的神灵,是被压迫人民理想的化身。

既然世道难以改变,人们就只能寄幻想于神通广大的神祗身上。

这个人物勇武侠义的行为,曲折地反映了人们强烈的反抗情绪和美好愿望。

他同龙女一样,不失为封建制度的叛逆者,在他身上闪耀着民主思想的光辉。

当然,这个人物也有粗暴卤莽的一面。

盛怒之下,他毫无策略地厮杀一气,扫荡一切,甚至胡来一通,反映了小生产者狭隘的复仇心理。

然而他有可亲可敬的一面。

见到柳毅,他谦逊有礼,坦诚地倾吐感激之情;对冒犯宾客的举动,他引咎自责;他的卤莽行径一经兄长指出,就知错认错。

总之,钱塘君是一个嫉恶如仇、可亲可敬的艺术形象。

可让学生比较柳毅和钱塘君两个男子汉形象:

钱塘君是惩恶扬善力量的化身。

他有非凡的神力,且又性情暴烈,常有越规逾矩、冒犯天条的惊人举动。

“此子一怒”,便使“尧遭洪水九年”,“与天将失意”,便“塞其五山”。

泾水龙君次子虐待小龙女,他便打上门去,吞食无情郎,所杀六十万,伤稼八百里。

但他并非不分是非、滥杀无辜的暴徒,对侠义敢为的柳毅,他“尽礼相接”,言辞恭谨。

文中写他离开龙宫,“擘青天而飞去”时天坼地裂、雷霆激绕、云烟沸涌的景象,更为这一形象的刻画添上了精彩的一笔,颇为瑰奇。

在钱塘君身上,寄托着彻底摧毁恶势力的理想。

柳毅只是一个应举不第的儒生,本无异于常人之处。

但他行侠仗义的古道热肠,又决非庸人所能企及。

他听了小龙女的不幸诉说,使“气血俱动”,不避道途艰险,慨然允诺为其传书,且言必信,行必果。

为使其侠士形象更完美,后来钱塘君为他与小龙女做媒时,他又坚决拒绝,说自己“始以义行为之志”,断无“杀其婿而纳其妻”之理。

在柳毅身上,寄托着完美人格的理想,为人急人所难,正直无私。

在柳毅、钱塘君身上,正寄托了作者劝善惩恶的理想。

五、理解思想内容

这个传奇故事对包办婚姻作了愤怒的批判,表达了婚姻自由的理想,在这个意义上,具有反封建的意义。

故事告诉人们,包办婚姻的罪恶,不是父母的罪恶,而是制度的罪恶。

父母何尝不希望子女幸福,洞庭龙君听了柳毅的报告,看了龙女的书信,爱女的不幸使他深感痛心,掩面而泣,说道:

“老父之罪,不能鉴听,坐贻聋瞽,使闺窗孺弱,远罹构害。

”这也说明包办婚姻有极大的盲目性,没有男女双方长期的接触、相处、了解、感受,父母能有多少了解呢?

所以不能不是聋子瞎子,洞庭君的自我谴责,正是作者对包办婚姻的谴责。

美满的婚姻应该以爱情为基础,包办婚姻则毫无爱情可言。

当然不能说婚后没有培养感情的可能,但是爱情是心灵的契合,乃是非常微妙的感情生活,即使男女双方都是好人,也不能说就会相爱。

美满的婚姻从何而来?

来自完全自由的结合。

婚姻自由是自古以来的社会理想。

深受包办婚姻不幸的龙女,脱离苦海之后,决心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了。

洞庭龙君后来还想把龙女“配嫁于濯锦小儿”,她就坚决不从,她爱慕柳毅,“心誓难移”。

柳毅虽然爱慕龙女,但也拒绝钱塘君指令性的婚姻。

龙女与柳毅最终美满的婚姻是完全自由的结合。

作品赞扬柳毅的美德,也是在说龙女与柳毅爱情的基础。

龙女是在深切感受到柳毅美好心灵的基础上萌生爱慕之心的。

作品描写龙女牧羊荒郊,是一种天地,后来回归龙宫,又是一种天地,而回天之力,全仗钱塘君。

洞庭龙君痛心之余,哀咤良久,一筹莫展,是完全无用的,只有钱塘君出击,给摧残者以毁灭性的打击,才迎来祥风庆云的新天地。

作品刻画钱塘君这个形象,寄寓的思想是相当深刻的。

作者不但表达了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愤怒,而且指出龙女的不幸不单是泾川次子的品质问题,罪恶的婚姻制度有其深厚的社会基础。

只有彻底扫荡,才能赢得全新的天地。

作者尤其可贵的是,认为这种破坏旧世界的暴烈行为是符合人性,符合天意的。

钱塘君向天帝作了报告,“帝知其冤而宥其失。

前所谴责,因而获免”。

连天帝都给予认可,不但不认为他的行为过激,而且认为他立了大功。

六、艺术欣赏

1.富于想像,情节波澜起伏。

这个神话故事沟通了人与神,将二者结合起来,想像奇特而丰富,具有浓郁的神话色彩。

龙王的形象,是古代神话传说就有的,而作者又将古人的想像大大丰富了,这里有洞庭龙君,有钱塘君,有泾川龙君,洞庭龙君和钱塘君又是兄弟,洞庭龙君和泾川龙君又做了亲家。

洞庭龙君的性格有如洞庭湖水那样雍容而仁弱,钱塘君的性格则像钱塘潮那样凶猛暴烈,作者的想像是将自然界加以人格化了,形象奇幻而又神妙。

就是把羊群想像成雨工,也是根据着天上的雨云如地上的羊群这个特征的。

作者的想像又在广阔的时空中驰骋,昔尧遭洪水九年者,乃此子一怒,近与天将失意,又塞其五山。

钱塘君大战泾阳,可以飞天,可以卷地,声势惊天动地,战斗速战速决,神奇之至。

在作者的想像中,人神可以对话,凡人可以走进龙宫,只要武夫揭水,凡人闭目相随,一会儿就可以进入龙宫。

丰富的想像,神奇的色彩,营造了一个浪漫主义的艺术天地,使这篇传奇富有艺术魅力。

故事情节的展开很讲究波澜起伏。

一是有张有弛。

柳毅慨然允诺之后,不写引别东去,而写两人闲谈,文势舒缓了下来。

说羊群是雨工,增添了神奇色彩,而感情的交流,又透露了彼此的好感,为下文作了伏笔。

柳毅到了龙宫,没有立刻见到龙君,写龙王正与太阳道士讲谈火经,柳毅不得不耐心等候,这一处闲笔也显得张中有弛。

二是用洞庭君与钱塘君的反差来造成跌宕之势。

洞庭君乃龙女父亲,钱塘君是龙女叔父,洞庭君是兄长,钱塘君是弟弟,洞庭君在其位,有权有势,钱塘君则身陷縻系,但是洞庭龙君得知女儿不幸,却一筹莫展,还惟恐钱塘君又闯下大祸,而钱塘君则暴怒而起,掣破金锁,大战泾阳,一个沉郁,一个奋战,形成极大的起伏。

三是钱塘君的行动,先写其出动与结果,把两个片断紧相连接起来,前一片断令人惊恐不已,后一片断又令人大喜过望。

始而天坼地裂,继而祥风庆云,令人大惊大喜,目不暇接。

钱塘君大战泾阳的经过放在事后对话中补叙,在胜利的喜庆中又让人为之惊叹。

这样的安排收到极好的艺术效果。

2.文辞华艳,凝练生动,语句在散行之中夹有骈偶文句和韵语,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例如描写龙宫:

“柱以白璧,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精,雕琉璃于翠楣,饰琥珀于虹栋。

奇秀深杳,不可殚言。

”文辞十分华艳。

又如描写龙女回宫的场面,文辞尤为华艳:

“俄而祥风庆云,融融怡怡,幢节玲珑,箫韶以随。

红妆千万,笑语熙熙。

后有一人,自然蛾眉,明满身,绡参差。

迫而视之,乃前寄辞者。

然若喜若悲,零泪如丝。

须臾,红烟蔽其左,紫气舒其右,香气环旋,入于宫中。

凝练而生动的语言,在文中俯拾即是。

柳毅问龙女:

“子何苦而自辱如是?

”龙女的反应,作者只用了“始楚而谢,终泣而对”八个字,十分细腻地写出龙女先楚后泣、先谢后对的变化过程,既表现她悲苦不胜、迫切求助的心情和温婉的性格,也表露年轻女性初见男子时欲语还休的羞怯之态。

写回宫的龙女,“自然蛾眉”云云,也以经济的笔墨刻画出龙女的仙姿神韵和复杂心情。

句式上有骈有散,富于变化。

骈句主要用于人物肖像的描写和场景的铺叙,诗情的语言富有诗情画意。

骈句的运用,还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句式的运用服从于内容的表达和人物的刻画。

钱塘君战罢归来,与洞庭君有这样一段对话:

君曰:

“所杀几何?

”曰:

“六十万。

”“伤稼乎?

”曰:

“八百里。

”“无情郎安在?

”曰:

“食之矣。

”两人的对话,问得急促,答得干脆。

既突出问者的专注、急切,又显示答者的坦然、快意。

这一连串短句在传情达意上真是恰到好处。

七、布置作业

联系课内外阅读过的中外名著里描述妇女婚姻恋爱不幸命运的故事,看小龙女的婚姻悲剧的典型意义。

显而易见,龙女婚姻的不幸,根本原因在于父母包办这种封建的婚姻制度。

这种婚姻,根本没有爱情的基础,而且带有极大的盲目性,正如洞庭龙君所说“不能鉴听,坐贻聋瞽”,他将女儿配嫁泾川次子,泾川次子人品如何,他是不明了的。

结果嫁给了一个贪图“乐逸”的家伙,龙女就遭殃了。

龙女的不幸,还在于封建的夫权制、家长制。

妇女处于完全无权的地位。

公婆竟然有权“毁黜”她,令她牧羊荒野。

她备受戕害而又无力反抗,只有默默等待娘家人来解救。

从泾川返洞庭后,父母还打算让她再嫁濯锦江(今四川成都浣花溪)龙君之子。

即使是后来她已嫁人柳家,并为他生下一子,还说自己身世微贱,“不足,以确厚永心”,因而“愁惧兼心”,恳求柳毅看在爱子的份上,能“以托相生”,白头偕老。

贵为龙女,且又有能为她主挣公道的叔父和颇为开明的父亲,再加上一个行侠好义的柳毅,她的命运还如此乖蹇多舛;而民间有多少孤弱无助的普通女子,是世世代代被侮辱、被践踏、遭蹂躏的对象;这正是小龙女悲剧故事的典型意义。

证之以《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乃至莎士比亚笔下的朱丽叶,都能说明封建社会制度下的婚姻专制,是造成无数妇女人生悲剧的罪恶根源。

附:

板书设计

柳毅传

情节人物性格

遇龙女(1、2)钱塘君:

刚直勇猛

受嘱托(3)性情暴烈寄托作者惩恶

访龙宫(4、5)柳毅:

行侠仗义扬善的理想

惩顽婿(6)言而有信

救弱女(7、8)小龙女:

哀婉悲怨——反映世间万千弱女的不幸

●参考资料

一、有关唐代传奇的几则论述

“唐人小说,不可不熟。

小小情事,凄惋欲绝,洵有神遇而不自知者。

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

”(宋洪迈《唐人说荟》例言引)

“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幻设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三十六)

“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而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传奇者流,源盖出于志怪,然施之藻绘,扩其波澜,故所成就乃特异,其间虽亦或托讽喻以纾牢愁,谈祸福以寓惩劝,而大归则究在文采与意想,与昔之传鬼神明因果而外无他意者,甚异其趣矣。

”(同上)

二、《柳毅传》赏析(吴功正)

《柳毅传》是唐传奇的代表作。

作者李朝威生平事迹无考,从小说中可知他是唐代陇西郡人。

《柳毅传》描写的人神恋爱婚姻的故事,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寄托着作者对于自由爱情的理想。

小说中有不少描写是以现实为基础的,例如龙女的不幸悲剧是因为“父母配嫁”和丈夫的虐待,这就暴露出封建礼教统治下父母包办婚姻和夫权的罪恶,有着强烈的社会意义。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在论述唐传奇时说:

“传奇者流,源盖出于志怪,然施之藻绘,扩其波澜,故所成就乃特异,其间虽亦或托讽喻以纾牢愁,谈祸福以寓惩劝,而大归则究在文采与意想,与昔之传鬼神明因果而外无他意者,甚异其趣矣。

”鲁迅以小说史家的眼光论述了唐传奇的地位。

唐传奇虽渊源于六朝志怪,但有明显的进步。

它不同于六朝志怪“传鬼神明因果而无他意”,而是有着显著的寄托和社会意义。

鲁迅又说,小说“至唐代而一变”,“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

这就是说,六朝小说还只满足于片言只语的集录,唐代传奇则有丰富的情节、生动的人物、完整的结构,从此,中国小说由雏形期走上成熟期,形成为独立完整的文学样式。

《柳毅传》可显其一斑。

《柳毅传》的情节曲折多变。

落第书生柳毅在去泾阳路上,“鸟起马惊,疾逸道左”,“见有妇人,牧羊于道畔”,启开了这一奇异的浪漫主义小说情节的端绪。

牧羊妇人的以“殊色”去放牧的行为,引起柳毅的“怪视”。

“蛾脸不舒,巾袖无光,凝听翔立,若有所伺”的神情,不由得使柳毅“诘之”。

龙女备述身世遭遇“悉以心诚之话倚托”,请柳毅传书龙宫,救其出水火之中,并告知进入龙宫的办法。

二人相别时,柳毅的“他日归洞庭,幸勿相避”的话,龙女的深情回答:

“宁止不避,当如亲戚耳。

”为以后的人神爱情婚姻埋下了伏线。

柳毅恪守向龙女许下的诺言,按照龙女提供的办法顺利进入龙宫。

其间,钱塘君的震怒,飞往泾阳,吃掉泾川次子,救回龙女,和泾川王次子的矛盾到此已告结束。

龙宫大开筵席,广赠珍宝,小说在热烈的氛围中铺张推展,情节似可收尾,但钱塘君席间使酒作色,说:

“愚有衷曲,欲一陈于公。

如可,则俱在云霄;如不可,则皆夷粪壤。

”要将龙女改嫁柳毅。

其用心诚是美意,但说法委实欠当,带有逼婚的意味。

于是,遭到柳毅的厉言拒绝,情节在转折中涌起波澜。

尽管如此,柳毅“其始虽不诺钱塘之请,然当此席,殊有叹恨之色”。

使得“辞别”之时,“满宫凄然”,荡起这一情节的余波涟漪。

看来,事情业已作罢,与龙宫的瓜葛已经相脱。

柳毅回家后娶张氏,张氏亡;复娶韩氏,韩氏又亡,遂娶范阳卢氏女,和原先的龙宫传书的情节了不相属,一直到“居月余,毅因晚入户,视其妻,深觉类于龙女”,那条隐伏着的线索似乎扑朔迷离地显露出来。

但柳毅“因与话昔事。

妻谓毅曰:

‘人世岂有如是之理乎?

’”妻子的断然否决,把看似联缀的线索又给掐断了。

人们再也不在过去的龙女和现在的卢女之间产生联想。

但是,“经岁余,有一子。

毅益重之。

既产,逾月,乃饰换服,召亲戚,相会之间,笑谓毅曰:

‘君不忆余之于昔也?

’”本来断绝的线索陡然联结起来。

忽断忽联,时转时折,曲波逆浪的情节在翻腾中延伸、展开,其中又穿插了龙父的逼嫁、龙女的拒婚,使情节的内容更加丰富。

《柳毅传》的另一个重要的艺术特色是,成功地刻画了柳毅、龙女、钱塘君、洞庭君等人物形象。

柳毅被赋予了见义勇为的侠义性格。

他见到寒苦的龙女,立刻从她“殊色”和牧羊的不相称中产生疑团。

尽管素昧平生而自己仕途蹭蹬,但还是关切地询问:

“子何苦而自辱如是?

”同情之意,溢在言表。

当他听到龙女的陈述后,立刻说:

“闻子之说,气血俱动,恨无毛羽,不能奋飞。

是何可否之谓乎?

”感同身受,“气血俱动”,形象地描述了他路见不平挺身而出的刚气热肠;“恨无毛羽,不能奋飞”的急切心情又是何等真切。

他承诺不顾路途遥远,传书水府,表达了对“风鬟雨鬓,所不忍视”的情感态度。

龙女回宫,宫中盛宴,洞庭君举觞致酒,他的态度表现为“退辞谢,俯仰唯唯”,“而受爵”。

接受馈赠时,“笑语四顾,愧揖不暇”,一副谦恭之姿,并不像有些人以助援为得利之筹码。

席间他的歌唱,“山家寂寞兮难久留。

欲将辞去兮悲绸缪”。

表达了他不留恋温柔富贵之乡的情感。

他曾经被钱塘君的腾飞云海所震慑,“恐蹶仆地”,但面对钱塘君仗酒使气的盛气凌人,却刚正不阿,毫不为其所动,并且堂堂正正地表达自己的“素望”,义正词严地指责钱塘君“以威加人”。

虽然自己“不足以藏王一甲之间”,但敢于“以不伏之心,胜王不道之气”,表现出凛然正气。

见义勇为和谦逊有加、刚直不屈等性格侧面就这样有机地统一在柳毅的身上。

作者生动地描绘了龙女变化着的情态。

受虐放牧,“蛾脸不舒,巾袖无光,凝听翔立,若有所伺”,描写得十分传神,胸中似有无限酸痛却无由倾吐;救回龙宫时“自然蛾眉,明满身……然若喜若悲,零泪如丝”,刻画得楚楚动人。

她在明丽之中透温柔之态。

她托书柳毅时既有“恨贯肌骨”不得不然的勇敢,又有“何能愧避”,少妇在陌生男子面前的羞涩。

她由感激柳毅而萌生爱情的柔芽,此后她心誓不改。

虽天各一方,杳无音息,但无日不在思念之中。

她拒绝父命,显得比过去勇敢,非柳毅而不嫁。

她变为人间女得以和柳毅结合,为使幸福生活能保长久,她的用心不可谓不细密周全。

婚后无子前绝口不提往昔托书之事,一直到生子后才公开身份。

一段描写,十分动人。

“饰换服”的着意装束;“相会之间,笑谓毅曰”的“笑”,情态毕露。

她先是细声蜜语地勾起柳毅对往事的回忆,继而袒露自己的衷曲,拒嫁“濯锦小儿”的坚贞。

在她说到自己的理想实现了,“今日获奉君子,咸善终生,死无恨矣”。

情绪又一变,“呜咽,泣涕交下”。

她说出之所以在今天才公开身份的原因,乃担心自己是异类。

她又深沉地知道:

“妇人匪薄,不足以确厚永心”,然而,现在生了儿子,爱情有了难以斩断的脐带联系,就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