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柳毅传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411084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柳毅传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柳毅传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柳毅传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柳毅传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柳毅传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柳毅传试题.docx

《高中语文柳毅传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柳毅传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柳毅传试题.docx

高中语文柳毅传试题

高中语文柳毅传试题2019.09

 

1,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从当年“低调的黑马”,到稳稳地坐满了联合国秘书长的十年任期,安南或许比他的前任加利更懂得如何在大国间纵横交错,而他谦和与温顺的性格,虽饱受非议,但也可能正是他得以善始善终的根本。

B.今天,听李金华的一番实话实说,才知道审计署的确遭遇了外部力量的干预,没有

全部公布中央部委的问题,实是无可讳言之举。

C.当韩国选手吴尚垠就要把比赛拖入结局难卜的决胜局时,王皓在全场观众的“加油”

声中开始了绝地反击,将比分追至10:

10平,最后以12:

10赢得了关键局。

D.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门票和比赛门票相比可谓独占鳌头,除去赞助商优先购买等因

素,普通民众要想亲眼看开幕式可需要一定的运气。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建筑的新奇美观与节能环保并不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关键是在项目设计方案阶段,就要像重视建筑外观设计一样,是否重视建筑的生态和节能设计。

B.中美分别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两国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不仅符

合当今世界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也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

C.“百家讲坛”是个成功的舞台,走上它的每一个人都有了自己的辉煌。

从易中天开始,到现在,则轮到了一位女性--于丹,这个再次以《论语》系列创下“百家讲坛”收视高峰的北师大教授。

D.据统计,多哈亚运会大约90%的专卖产品来自中国,“中国元素”已经成为本届亚运会的一道亮丽风景。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虚拟水

虚拟水这个概念是英国伦敦大学非洲和东亚研究学院的托尼·艾伦教授于1993年首次创造性是出来的。

例如,生产1吨小麦需要耗水1000m3,生产1吨稻米需要耗水2000m3,1000m3和2000m3就分别是1吨小麦和1吨稻米的虚拟水含量。

虚拟水也被称为“嵌入水”或“外生水”,“外生水”暗指进口虚拟水的国家或地区使用了非本国或本地区的水这一事实。

虚拟水概念可以从农产品扩展到服务、加工以及材料,也可以理解为服务过程中或材料形成过程中所消耗的水资源。

虚拟水的理论结合了农业科学和经济学的思想,强调了水是农业生产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均关键因素。

农业科学关注的是生产粮食需要消耗水,而经济学关注的粮食生产用水具有多种机会成本,投入粮食生产的水可以用于其他用途,如生产替代作物或供应城市、工业和娱乐活动用水等。

这两方面涵义的结合意味着虚拟水的理论能够提供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在综合考虑影响水资源供求的各方面因素基础上优化其配置。

从生产者角度看,一种产品或服务的虚拟水含量是生产这种产品和服务所实际利用的水资源量,其含量的多少是由该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条件及其水资源利用效率等因素决定的。

如生产相同数量的粮食,干旱区可能比湿润区要多消耗2-3倍的水量。

从使用角度看,一种产品或服务的虚拟水含量是指使用该产品或服务的地区为生产它们而消耗的水量。

因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资源禀赋不同,粮食输入和用水的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也不相同。

尤其是农业是受自然条件制约最显著的产业,除了水资源外,土壤、气候等自然地理条件,区域产业结构、经济管理体制等社会因素从更广泛的意义上影响着粮食生产用水的机会成本。

虚拟水战略就是指缺水国家或地区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富水国家或地区购买密集型产品来解决缺水问题。

虚拟水战略可以成为一个平衡区域尺度水赤字的有效工具,是干旱与半干旱地区解决水危机的一项有准备途径。

因此,虚拟水贸易与虚拟水战略研究已经成为国际上的一个前沿研究领域。

对于经济发展内部不平衡、水资源分配模式与经济发展模式不一致的国家或地区,虚拟水战略显得特别重要,比如对中东石油富足但水资源匮乏的国家来说,虚拟水战略不失为一种最优的选择。

就我国而言,对虚拟水贸易量的定量统计将有助于认清水资源多方位的利用情况。

另外,对于水资源紧缺的地区来说,虚拟水贸易提供了一种替代供应方式,能够在不产生恶劣的环境后果的前提下,有效地减轻水资源紧张的压力,缓解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

1.下列“虚拟水”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虚拟水是指生产商品以及服务、加工、材料形成所需要的水资源。

B.虚拟水是拽非本国或本地区的水资源,又称“嵌入水”或“外生水”。

C.虚拟水是农业生产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D.虚拟水是生产农作物所消耗的水。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虚拟水理论能够提供合理的水资源管理,优化其配置,因而结合了农业科学与经济学的思想。

B.干旱地区生产粮食比湿润地区可能要多消耗2-3倍的水量。

C.农业生产既受自然生态系统的制约,又受到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的制约。

D.只有实施虚拟水战略,才能平衡区域尺度水赤字,有效解决干旱与半干旱区的危机。

3.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虚拟水的研究可以促进水资源利用、管理观念和制度的创新。

B.虚拟水的研究可以为水资源的迁移和储存提供新的手段。

C.虚拟水的出口意味着全球实体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D.虚拟水的多方位利用已经有效地减轻了我国水资源紧张的压力。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天后时,尝赐太平公主细器宝物两食盒,所直黄金千镒,公主纳之藏中,岁余取之,尽为盗所将矣。

公主言之,天后大怒,召洛州长史谓曰:

“三日不得盗,罪!

”长史惧,谓两县主盗官曰:

“两日不得贼,死!

”尉谓吏卒游徼曰:

“一日必擒之,擒不得,先死!

”吏卒游徼惧,计无所出,衢中遇湖州别驾苏无名,素知其能,相与请之至县。

游徼白尉:

“得盗物者来矣。

”无名遽进至阶,尉迎问故。

无名曰:

“吾湖州别驾也,入计在兹。

”尉呼吏卒:

“何诬辱别驾?

”无名笑曰:

“君无怒吏卒,抑有由也。

无名历官所在,擒奸摘伏有名,每偷至无名前,无得过者。

此辈应先闻,故将来,庶解围耳。

”尉喜请其方。

无名曰:

“与君至府,君可先入白之。

”尉白其故,长史大悦,降阶执其手曰:

“今日遇公,却赐吾命,请遂其由。

”无名曰:

“请与君求对玉阶,乃言之。

于是天后召之,得曰:

“卿得贼乎?

”无名曰:

“若委臣取贼,无拘日月,且宽府县,令不追求,仍以两县擒盗吏卒,尽以付臣,臣为陛下取之,亦不出数日耳。

”天后许之。

月余,值寒食,无名尽召吏卒,约曰:

“十人五人为侣,于东门北门伺之,见有胡人与党十余,皆衣缞绖[注],相随出赴北邙者,可踵之而报。

”吏卒伺之,果得,驰白无名曰:

“胡至一新冢,设奠,哭而不哀,既彻奠,即巡行冢傍,相视而笑。

”无名喜曰:

“得之矣。

”因使吏卒尽执诸胡,而发其冢,冢开,割棺视之,棺中尽宝物也。

奏之。

天后问无名:

“卿何才智过人,而得此盗?

”对曰:

“臣非有他计,但识盗耳。

当臣到都之日,即此胡出葬之时,臣亦见,即知是偷,但不知其葬物处。

今寒食节拜扫,计必出城,寻其所之,足知其墓。

贼既设奠,而哭不哀,明所葬非人也,巡冢相视而笑,喜墓无损也。

向若陛下迫促府县捕贼,计急必取之而逃,今者更不追求,自然意缓,故未将出。

”天后曰:

“善。

”赠金帛,加秩二等。

[注]缞绖(cuīdiē):

丧服。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日不得盗,罪罪:

判罪

B.与君至府,君可先入白之白:

为……洗刷冤屈

C.若委臣取贼,无拘日月委:

托付、交付

D.今者更不追求,自然意缓追求:

寻求、追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何诬辱别驾②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B.①仍以两县擒盗吏卒,尽以付臣②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C.①今日遇公,却赐吾命,请遂其由②其皆出于此乎

D.①向若陛下迫促府县捕贼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苏无名捕贼有自信的一组是()

①吾湖州别驾也,入计在兹②无名历官所在,擒奸摘伏有名

③臣为陛下取之,亦不出数十日耳④吏卒伺之,果得,驰白无名

⑤此胡出葬之时,臣亦见,即知是偷⑥奠而哭华,巡冢相视而笑

A.①③⑤B.②③⑤C.②④⑥D.①④⑥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后得知公主财物被盗后,严令洛州长史三日破案,长史令两县主盗官二日破案,

尉限吏卒一日破案,层层紧逼。

B.吏卒游徼被逼无计,在大街上发现了苏无名,把苏无名作为盗贼带来交给了尉,以

敷衍差事。

C.苏无名对捕盗一事胸有成竹,请求天后宽限府县,允诺不出十日将盗贼捉拿归案。

D.苏无名不愧是破案高手,他用外松内紧的策略,使盗贼失去戒备,轻松完成了任务。

5.将文言文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辈应先闻,故将来,庶解围耳。

译文:

(2)皆衣缞绖[注],相随出赴北邙者,可踵之而报。

译文:

(3)贼既设奠,而哭不哀,明所葬非人也

译文:

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看叶

(宋)罗与之

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扶杖向池塘。

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1)“始宜扶杖向池塘”句中的“宜”字意思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么的心情?

(2)“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意味长”蕴含着哪些“意味”?

6,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

(屈原《离骚》

7,,,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8,思厥先祖父,,,以有尺寸之地。

(苏洵《六国论》)

9,,。

能无怨乎?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司马迁《屈原列传》)

10,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

幽径悲剧

季羡林

出家门,向右转,只有二三十步,就走进一条曲径。

有二三十年之久,我天天走过这一条路,到办公室去。

因为天天见面,也就成了司空见惯,对它有点漠然了。

然而,这一条幽径却是大大有名的。

记得在五十年代,我在故宫的一个城楼上,参观过一个有关《红楼梦》的展览。

我看到由几幅山水画组成的组画,画的就是这一条路。

足证这一条路是同这一部伟大的作品有某一些联系的。

至于是什么联系,我已经记忆不清。

留在我记忆中的只是一点印象:

这一条平平常常的路是有来头的,不能等闲视之。

  这一条路在燕园中是极为幽静的地方。

学生们称之为“后湖”,他们是很少到这里来的。

我上面说它平平常常,这话有点语病,它其实是颇为不平常的。

一面傍湖,一面靠山,蜿蜒曲折,实有曲径通幽之趣。

山上苍松翠柏,杂树成林。

无论春夏秋冬,总有翠色在目。

不知名的小花,从春天开起,过一阵换一个颜色,一直开到秋末。

到了夏天,山上一团浓绿,人们仿佛是在一片绿雾中穿行。

林中小鸟,枝头鸣蝉,仿佛互相应答。

秋天,枫叶变红,与苍松翠柏,相映成趣,凄清中又饱含浓烈。

几乎让人不辨四时了。

  小径另一面是荷塘,引人注目主要是在夏天。

此时绿叶接天,红荷映目。

仿佛从地下深处爆发出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向上,向上,向上,欲与天公试比高,真能使懦者立怯者强,给人以无穷的感染力。

  不管是在山上,还是在湖中,一到冬天,当然都有白雪覆盖。

在湖中,昔日潋滟的绿波为坚冰所取代。

但是在山上,虽然落叶树都把叶子落掉,可是松柏反而更加精神抖擞,绿色更加浓烈,意思是想把其他树木之所失,自己一手弥补过来,非要显示出绿色的威力不行。

再加上还有翠竹助威,人们置身其间,决不会感到冬天的萧索了。

  这一条神奇的幽径,情况大抵如此。

  在所有的这些神奇的东西中,给我印象最深,让我最留恋难忘的是一株古藤萝。

藤萝是一种受人喜爱的植物。

清代笔记中有不少关于北京藤萝的记述。

在古庙中,在名园中,往往都有几棵寿达数百年的藤萝,许多神话故事也往往涉及藤萝。

北大现住的燕园,是清代名园,有几棵古老的藤萝,自是意中事。

我们最初从城里搬来的时候,还能看到几棵据说是明代传下来的藤萝。

每到春天,紫色的花朵开得满棚满架,引得游人和蜜蜂猬集其间,成为春天一景。

  但是,根据我个人的评价,在众多的藤萝中,最有特色的还是幽径的这一棵。

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盘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

因此,从下面看,除了一段苍黑古劲像苍龙般的粗干外,根本看不出是一株藤萝。

每到春天,我走在树下,眼前无藤萝,心中也无藤萝。

然而一股幽香蓦地闯入鼻官,嗡嗡的蜜蜂声也袭入耳内,抬头一看,在一团团的绿叶中--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萝叶,哪是其他树的叶子--隐约看到一朵朵紫红色的花,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

直到此时,我才清晰地意识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顾而乐之了。

  经过了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不但人遭劫,花木也不能幸免。

藤萝们和其他一些古丁香树等等,被异化为“修正主义”,遭到了无情的诛伐。

六院前的和红二三楼之间的那两棵著名的古藤,被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掉。

是否也被踏上一千只脚,没有调查研究,不敢瞎说;永世不得翻身,则是铁一般的事实了。

  茫茫燕园中,只剩下了幽径的这一棵藤萝了。

它成了燕园中藤萝界的鲁殿灵光。

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惟一的一点安慰就是幽径中这一棵古藤。

每次走在它下面,闻到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

其中情味,只有我一个人知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然而,我快乐得太早了。

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决不是到处都盛开着玫瑰花。

今年春天,我走过长着这棵古藤的地方,我的眼前一闪,吓了一大跳:

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

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

它们还没有来得及知道,自己赖以生存的树干已经被砍断了,脱离了地面,再没有水分供它们生存了。

它们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不久就会微笑不下去,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

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

我的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

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

反过来说,如果他们像我这样的话,也决不能成为伟人。

我还有点自知之明,我注定是一个渺小的人,也甘于如此,我甘于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流泪叹气。

这一棵古藤的灭亡在我心灵中引起的痛苦,别人是无法理解的。

1.作者为什么说“这一条路”是“平平常常”的,又说“它其实是颇不平常”的?

2.这条“神奇的”幽径最主要的“神奇”是什么?

“神”表现在哪里?

3.简要分析“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在文中的含义。

4.联系全文,概括写在本文的主旨。

11,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恰当的一段。

(只写句子序号)

①如果你曾观察过某个儿童用纸版卡通知一箱蜡笔创造出一艘带冷温控制仪表的太阳船

②你就知道这种要求一个玩具具有更多功能的冲动存在于创造性儿童游戏的核心

③或是听到他们即兴制定一些规则

④跟所有儿童一样,我们不仅胡乱鼓捣我们的玩具,我们也改变它们

⑤诸如“红色小车可以超越所有别的车”等的话

排序顺序。

12,阅读下面文段,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

(20个字以内)

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用有益的东西。

加以整理、筛选、阐释与发扬,便是国学的任务。

这个国学的概念,其内涵比旧的以“整理国故”、考校古籍为主的“国学”是大得多了;研究的动机也不完全相同。

因为从前研究“国学”有逃避现实的因素,现在研究国学则是面向现实的。

因此新的国学研究必须大大增加对现实有用有益的内容,以利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个文明的建设;国学的发展也必将充分继承和发扬从前“国学”研究中那种求真求实、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也必须充分利用从前“国学”研究中的正确方法与丰富成果。

国学要真正能对现实有用,看来一方面不能对传统文化采取“玩儿”的态度,更不以把它当作“模特”,常常穿了不断变化的“时装”来表演;但另一方面恐怕也不能一味强调“坐冷板凳”,“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13,在下面句子的横线处另选三个人物,并化用其作品(不必完全引用),补写三个句子,做到内容连贯,句式一致。

是中国人,就有权利向上帝要一座山。

杜甫需要一座泰山,让他领略“一览众山小”的豪迈;,;,;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自舞蹈家杨丽萍领衔的《云南映象》走红之后,“原生态”一词使用率陡增。

2006年青年歌手大赛中,“原生态”歌手异军突起,又给“原生态”加了一把火。

顾名思议,那些未经加工、训练、雕饰、改造,原汤原水,原汁原味的东西,就叫做“原生态”。

其实,不仅歌舞有“原生态”,社会生活中也有各种各样的“原生态”。

请以“原生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自主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15,语言运用--在句中横线上加标点符号。

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①)而对日落,却很少有人去流连观赏(②吟咏描绘。

原因何在(③)怕是一种感情的影响,“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④)夕阳夕阳无限好(⑤)只是近黄昏(⑥)的诗句吗(⑦)

16,语言运用--缩句。

(不超过25字)。

在整个火炬传递过程中,他以极富感染力的谦和态度和充满自信的稳健步伐传递着中国人渴望友谊、和平、积极进取的精神。

答:

17,父亲的节日

金鑫

①那一天,参加一个集体宴会。

一个长得很帅气的小男孩,转到我面前,扬着手中的一束花花草草,很兴奋的样子。

这个调皮的小家伙,在一排花篮上抽抽取取,制作了一束鲜花。

我逗他,给我吧。

他立刻紧张起来,将花别到身后,一口回绝,不行,这是给我爸爸的。

为什么要给爸爸呢,我问。

他扬起小脸,明天是父亲节呀。

②哦,是父亲节。

我当着众人的面夸奖他,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不料,他又扬起了小脸,很认真地问我,你给你爸爸准备礼物了吗?

这一问。

竟让我无法回答。

因为,我还不曾想到过给我的父亲准备礼物。

③孩子看出我的窘相,抽出一枝康乃馨,放在我的手里,喏,你把这花带给你的爸爸吧,他一定会高兴的。

我接过花,看着他那张天真的笑脸,觉得这孩子是个有心人。

④第二天早晨,是星期天,父亲来看我们了。

父亲来,事先没有告诉我。

他敲门的时候,我们还在梦乡中。

看到父亲,我突然想起昨晚小男孩给我的花儿。

那一枝花儿,我压根没有考虑带回来,顺手放在了饭桌上。

我猜想,父亲知道今天是父亲节吗?

⑤敲门声也唤醒了女儿,她揉揉眼睛,跳下床,来到我的跟前,爸爸,把眼睛闭上。

我以为她要跟我撒娇,或者做捉迷藏的游戏,便佯装闭眼。

她从枕头旁边拿出一个手工做的桃子,放到我的手上。

待我睁开眼,她在房间里欢呼雀跃,父亲节快乐,请爸爸吃桃子!

⑥父亲看着女儿,女儿看着我,我看着父亲,场面有些尴尬。

父亲嘀咕了一句,父亲节?

随即像明白了什么似的,一个劲地夸着女儿,真是个懂事的乖孩子,将她引到了阳台上玩。

父亲的举动,很明显是帮我解围。

这一天,毕竟是父亲节,可我连一件礼物都没有准备。

想到这,我的表情有些不自然。

⑦过了一会儿,父亲又跑过来,在裤兜里摸了半天,摸出一个鼓鼓的信封来,摆在桌上。

听你母亲说,你们买房子缺钱,我们想办法凑了点,你收好了。

我坚持不要,父亲显得有点不高兴,咱们父子之间谁跟谁呀。

等你们日子过好后,再孝敬我们也是一样的嘛。

见我接下钱,父亲又开了口,老家的杉木已成材,还有一些槐树楝树,都伐倒了,放在河里浸泡,等秋凉时,就能动手打几件家具了,我们帮不上大忙,能帮多少算多少。

⑧没说几句话,父亲就要走了。

留他吃饭,他说,家里正忙着插秧,你母亲叫我早去早回。

母亲前几天刚从我这儿返乡,一定是她与父亲商量好了的。

父亲说走就要走,临行前,他到我的书房里,试探着问,能不能把你写的书送几本给我,带回去给庄上的人翻翻。

⑨拿书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书橱上有两张票,便递到父亲手里。

父亲很开心,是戏票吗?

等秧插完了,陪你母亲来,她喜欢看戏哩。

⑩父亲拿着书,又带着戏票,欢欢喜喜地走了。

我的手里,捏着父亲送来的厚厚一叠钱,沉默了好一阵子。

1.本文围绕“父亲的节日”主要记叙了哪几件事?

答:

2.第②段与第⑥段中分别写“我”、“父亲”夸孩子“懂事”的用意是什么?

答:

3.⑨段划线句“父亲很开心”中“父亲”开心的原因是什么?

答:

4.文末划线句“沉默了好一阵子”中“沉默”体现出“我”怎样的心理?

答:

5.结合一个具体语句简析人物描写的作用。

(不超过50字)

答:

18,迎接氢能时代的到来

江河

能源是人类的一个大问题。

目前,在世界上的一次性能源中,有40%是由石油提供的。

科学家预测,到了21世纪中期,人类就将面临石油危机。

  19世纪以前,人们使用的燃料都是固体的燃料,一部分是天然的木材,一部分是从不深的地壳里挖掘出来的煤炭,这样的时代叫固体燃料时代。

20世纪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地下挖掘技术发达起来,煤和石油更容易开采了,尤其是大型油井开采技术十分成熟;另一方面,新的交通工具和大型工厂的出现,使得人类对石油的需求量大増。

这两方面相互促进,使得人类对石油的开采越来越厉害,石油的产量越来越高,人类进入了液体燃料时代。

煤和石油虽然在地下经历了亿万年的积累,然而终将有消耗殆尽的时候。

因此科学家提出,21世纪将是燃气时代。

一方面,天然气的资源暂时还比较丰富;另一方面,天然气也比石油和煤更环保一些。

其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仅为石油的70﹪。

天然气的储藏量也相当大。

  然而比起氢气来,天然气的环保效果就差远了。

纯净的氢气不仅发热量高,而且燃烧后一点也不污染环境,不仅不会产生有毒废气,而且不会产生导致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它的惟一产物是不对环境产生污染的水。

氢气是可再生的燃气资源,它可以通过分解水来获得,它的产物又是水,所以氢气简直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能源。

既然这样,我们以前怎么就没有想到使用它呢?

这是个成本问题,由于现在分解水获得氢气的技术还不是很完善,故燃烧氢气的成本比石化燃料要高得多。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制造氢气的成本会越来越低。

德国目前已经开始进行液体和气体氢供给基本建设项目的准备,计划到2010年将建成约3000个氢气气站。

  研制环保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业的主攻方向。

一些国际汽车集团在环保汽车产品的开发方面下了大力。

利用氢气制造的氢动力燃料电池可作为汽车的动力来源。

在底特律举办的2002年国际车展上,通用汽车公司“自主魔力”氢动力概念车首次亮相。

科学家预测,从2020年开始,将在天然气中加入15﹪的氢,到21世纪后期,人类将慢慢过渡到使用纯净氢气的时代。

1.能源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时代?

答:

2、氢气作为新能源有哪些优点?

(用原句作答)

答:

3、划线句①“这两方面相互促进”中“这”指代什么?

答:

4、划线句②“它的唯一产物是不对环境产生污染的水”中“唯一”能删吗?

为什么?

5、本文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任选一种简析其效果。

答:

19,细柳营(节选)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披甲,锐兵刃,彀弓驽,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

“天子且至。

”军门都尉曰:

“将军令曰: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吾欲入营劳军。

”亚夫乃传言:

“开壁门。

”壁门士请车骑曰:

“将军约:

军中不得驰驱。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

“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军士吏被甲被:

②天子且至且:

③将军约约:

④按辔徐行徐: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干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吾欲入劳军。

②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选文表现了周亚夫的什么品质?

答:

20,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找出体现情感基调的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