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复习学案第7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3节 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简练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86679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4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复习学案第7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3节 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简练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考化学复习学案第7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3节 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简练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考化学复习学案第7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3节 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简练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考化学复习学案第7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3节 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简练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考化学复习学案第7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3节 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简练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复习学案第7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3节 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简练含答案.docx

《高考化学复习学案第7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3节 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简练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复习学案第7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3节 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简练含答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复习学案第7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3节 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简练含答案.docx

高考化学复习学案第7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3节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简练含答案

第三节 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考点1|化学平衡常数及其应用 

[基础知识整合]

1.化学平衡常数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用符号K表示。

(2)表达式:

对于反应mA(g)+nB(g)pC(g)+qD(g),K=

(3)意义:

化学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

K

正反应进行

的程度

平衡时生成

物浓度

平衡时反

应物浓度

反应物

转化率

越大

越大

越大

越小

越大

越小

越小

越小

越大

越小

一般地说,当K>105时,就认为反应基本进行完全了,当K<10-5时,认为反应很难进行。

2.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

对于确定的化学反应,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压强无关。

(1)对于吸热反应,升高温度,K值增大。

(2)对于放热反应,升高温度,K值减小。

[应用体验]

(1)书写下列化学平衡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①Cl2+H2OHClO+Cl-+H+

②C(s)+H2O(g)CO(g)+H2(g)

③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④CO

+H2OHCO

+OH-

⑤CaCO3(s)CaO(s)+CO2(g)

⑥4NH3+5O24NO+6H2O(g)

[提示] ①K=

②K=

③K=

④K=

⑤K=c(CO2)

⑥K=

(2)①对于N2(g)+3H2(g)2NH3(g) K1

2NH3(g)N2(g)+3H2(g) K2

NH3(g)

N2(g)+

H2(g) K3

则K1与K2的关系为________,K2与K3的关系为________,K3与K1的关系为________。

②已知A+B2C K1,C+DE K2,则A+B+2D2E的K3=________(用K1、K2表示)

[提示] ①K1=

或K1·K2=1 K2=K

或K3=K2

 K1=

 ②K1·K

[考点多维探究]

角度1 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及影响因素

1.在某温度下,可逆反应mA+nBpC+qD的平衡常数为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越大,达到平衡时,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B.K越小,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

C.K随反应物浓度的改变而改变

D.K随温度和压强的改变而改变

A [K是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显然,K越大,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A项正确、B项错误;K只受温度的影响,故C、D项错误。

]

2.已知制备甲醇的有关化学反应以及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

①2H2(g)+CO(g)CH3OH(g),K1,2.5,0.15

②H2(g)+CO2(g)H2O(g)+CO(g),K2,1.0,2.50

③3H2(g)+CO2(g)CH3OH(g)+H2O(g),K3,

(1)据反应①与②可推导出K1、K2与K3之间的关系,则K3=________(用K1、K2表示)。

(2)反应③的ΔH________0(填“>”或“<”)。

[解析] 

(1)K3=K1·K2。

(2)500℃时,K3=2.5,800℃时,K3=0.375。

即升高温度K变小,即逆向移动,正向为放热反应,ΔH<0。

[答案] 

(1)K1·K2 

(2)<

3.(2017·武汉模拟)已知反应A(g)+B(g)C(g)+D(g)的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如下:

温度/℃

700

800

830

1000

1200

平衡常数

1.7

1.1

1.0

0.6

0.4

现有两个相同的2L恒容绝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密闭容器Ⅰ、Ⅱ,在Ⅰ中充入1molA和1molB,在Ⅱ中充入1molC和1molD,800℃条件下开始反应。

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容器Ⅰ、Ⅱ中的压强相等

B.容器Ⅰ、Ⅱ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同

C.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D.容器Ⅰ中A的浓度比容器Ⅱ中的小

C [由题中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可得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C正确;由于反应体系是绝热体系,则容器Ⅰ达到平衡时的温度比容器Ⅱ高,故其平衡常数小,平衡时压强大,A、B错误;容器Ⅰ比容器Ⅱ温度高,故平衡时A的浓度容器Ⅰ大于容器Ⅱ,D错误。

]

化学平衡常数热点归纳

(1)化学平衡常数与化学方程式书写形式的关系

对于同一可逆反应,正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逆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倒数,即:

K正=

若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等倍扩大或缩小,尽管是同一反应,平衡常数也会发生改变。

两反应加和,得到的新反应,其化学平衡常数是两反应平衡常数的乘积;两反应相减,得到的新反应,其化学平衡常数是两反应平衡常数相除得到的商。

(2)化学平衡常数与物质状态的关系

由于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1,所以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不再写出。

(3)化学平衡常数与平衡移动的关系

即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但只要温度不变,平衡常数就不会改变,利用此守恒可以计算恒定温度下再次平衡后的转化率等物理量,这也是定量化学的重要定律。

角度2 利用平衡常数判断反应方向

4.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CO2(g)+H2(g)CO(g)+H2O(g),化学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

700

800

85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回答下列问题:

(1)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________(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

(2)若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列关系:

c(CO2)·c(H2)=c(CO)·c(H2O),此时的温度为________;在此温度下,若该容器中含有1molCO2、1.2molH2、0.75molCO、1.5molH2O,则此时反应所处的状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中”、“向逆反应方向进行中”或“平衡状态”)。

[解析] 

(1)由表格数据,可知随着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增大,说明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由c(CO2)·c(H2)=c(CO)·c(H2O),则计算出K=1.0,即此时温度为850℃,此温度下

<1.0,故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中。

[答案] 

(1)正反应 

(2)850℃ 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中

5.已知反应A(g)+3B(g)2C(g)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各物质的平衡浓度分别为c(A)=2.0mol/L、c(B)=2.0mol/L、c(C)=1.0mol/L。

则: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

(2)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值为________。

(3)若某时刻各物质的浓度分别为c(A)=3.0mol/L,c(B)=2.0mol/L,c(C)=2.0mol/L,则该时刻v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v逆(填“>”“=”或“<”)。

[解析] 

(2)由A(g)+3B(g)2C知

K=

(3)Qc=

>K

反应向逆方向进行,v正

[答案] 

(1)K=

 

(2)

 (3)<

利用K和Qc判断反应方向

对于化学反应aA(g)+bB(g)cC(g)+dD(g)的任意状态,浓度商:

Qc=

,有:

考点2|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基础知识整合]

1.自发过程

(1)含义

在一定条件下,不需要借助外力作用就能自动进行的过程。

(2)特点

①体系趋向于从高能状态转变为低能状态(体系对外部做功或释放热量)。

②在密闭条件下,体系有从有序自发地转变为无序的倾向(无序体系更加稳定)。

2.自发反应

在一定条件下无需外界帮助就能自发进行的反应称为自发反应。

3.判断化学反应方向的依据

(1)焓判据

研究表明,对于化学反应而言,绝大多数放热反应都能自发进行,且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体系能量降低得也越多,反应越完全。

可见,反应的焓变是制约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因素之一。

(2)熵判据

①研究表明,除了热效应外,决定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另一个因素是体系的混乱度。

大多数自发反应有趋向于体系混乱度增大的倾向。

②熵和熵变的含义

a.熵的含义

熵是衡量一个体系混乱度的物理量。

用符号S表示。

同一条件下,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熵值,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熵值也不同,一般规律是S(g)>S(l)>S(s)。

b.熵变的含义

熵变是反应前后体系熵的变化,用ΔS表示,化学反应的ΔS越大,越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

(3)复合判据:

ΔG=ΔH-TΔS

当ΔH-TΔS

[应用体验]

1.

(1)ΔH________0,ΔS________0的反应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2)ΔH________0,ΔS________0的反应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

(3)ΔH和ΔS的作用相反,且相差不大时,________对反应的方向起决定性作用。

当ΔH<0,ΔS<0时________下反应能自发进行;当ΔH>0,ΔS>0时,________下反应能自发进行。

[提示] 

(1)< > 

(2)> < (3)温度 低温 高温

2.NH3(g)+HCl(g)===NH4Cl(s)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的理由是___________,CaCO3(s)===CaO(s)+CO2(g)在高温下可自发进行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

[提示] ΔH<0 ΔS>0

[考点探究]

角度1 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

1.实验证明,多数能自发进行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对此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所有的放热反应都是自发进行的

B.所有的自发反应都是放热的

C.焓变是影响反应是否具有自发性的一种重要因素

D.焓变是决定反应是否具有自发性的唯一判据

[答案] C

2.下列反应中,熵显著增加的反应是(  )

A.CO(g)+2H2(g)===CH3OH(g)

B.CaCO3+2HCl===CaCl2+H2O+CO2↑

C.2CO(g)+O2===2CO2(g)

D.2Hg(l)+O2(g)===2HgO(s)

B [气体分子数增加的反应为熵增的反应。

]

3.下列反应过程中,ΔH>0且ΔS>0的是(  )

A.NH3(g)+HCl(g)===NH4Cl(s)

B.CaCO3(s)===CaO(s)+CO2(g)

C.4Al(s)+3O2(g)===2Al2O3(s)

D.HCl(aq)+NaOH(aq)===NaCl(aq)+H2O(l)

B [A是熵减(ΔS<0)的放热反应(ΔH<0);C是熵减的放热反应;D是放热反应(ΔH<0)。

]

4.已知:

(NH4)2CO3(s)===NH4HCO3(s)+NH3(g) ΔH=+74.9kJ·mol-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熵变、焓变都大于0

B.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因此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C.碳酸盐分解反应中熵增加,因此任何条件下所有碳酸盐分解一定自发进行

D.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不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答案] A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因为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

B.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大,非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减小

C.常温下,反应C(s)+CO2(g)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D.反应2Mg(s)+CO2(g)===C(s)+2MgO(s)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C [反应的自发性取决于熵判据和焓判据,若ΔH<0,ΔS>0,一定能自发,若ΔH>0,ΔS<0,一定不能自发,若ΔH<0,ΔS<0或ΔH>0,ΔS>0,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温度高低,A、B错误;C项中该反应ΔS>0,若ΔH<0,一定能自发,现常温下不能自发,则说明ΔH>0,正确;D项中反应的ΔS<0,能自发,则说明ΔH<0,错误。

]

6.汽车燃油不完全燃烧时产生CO,有人设想按下列反应除去CO:

2CO(g)===2C(s)+O2(g)已知该反应的ΔH>0,简述该设想能否实现的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超音速飞机在平流层飞行时,尾气中的NO会破坏臭氧层。

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催化技术将尾气中的NO和CO转变成CO2和N2,化学方程式如下:

2NO+2CO2CO2+N2。

反应能够自发进行,则反应的ΔH________0(填“>”“<”或“=”)。

[解析] 

(1)2CO(g)===2C(s)+O2(g),该反应是焓增、熵减的反应。

根据ΔG=ΔH-TΔS,ΔG>0,不能实现。

(2)该反应为熵减反应,能自发进行说明ΔH<0。

[答案] 

(1)该反应是焓增、熵减的反应,任何温度下均不能自发进行 

(2)<

7.(2016·全国甲卷改编)①C3H6(g)+NH3(g)+

O2(g)===C3H3N(g)+3H2O(g) ΔH=-515kJ·mol-1

②C3H6(g)+O2(g)===C3H4O(g)+H2O(g) ΔH=-353kJ·mol-1,上述①②反应在热力学上趋势均很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反应ΔS>0的是反应________。

[答案] ①②反应均为放热量大的反应 ①

焓变、熵变和温度对化学反应方向的影响

ΔH

ΔS

ΔH-TΔS

反应情况

永远是负值

在任何温度下过程均自发进行

永远是正值

在任何温度下过程均非自发进行

低温为正高温为负

低温时非自发,高温时自发

低温为负高温为正

低温时自发,高温时非自发

专项突破11 “三段式”突破化学平衡的综合计算

“三段式法”是有效解答化学平衡计算题的“万能钥匙”。

解题时,要注意清楚条理地列出起始量、转化量、平衡量,按题目要求进行计算,同时还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1.步骤

2.方法:

可按下列模式进行计算:

如mA(g)+nB(g)pC(g)+qD(g),令A、B起始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amol·L-1、bmol·L-1,达到平衡后消耗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xmol·L-1。

       mA(g)+nB(g)pC(g)+qD(g)

起始(mol·L-1)ab00

变化(mol·L-1)mxnxpxqx

平衡(mol·L-1)a-mxb-nxpxqx

相关计算:

①平衡常数:

K=

②A的平衡转化率:

α(A)平=

×100%。

③A的物质的量分数(或气体A的体积分数):

w(A)=

×100%。

④v(A)=

⑤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

混=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对点训练1] (2015·重庆高考)羰基硫(COS)可作为一种粮食熏蒸剂,能防止某些昆虫、线虫和真菌的危害。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将CO和H2S混合加热并达到下列平衡:

CO(g)+H2S(g)COS(g)+H2(g) K=0.1

反应前CO物质的量为10mol,平衡后CO物质的量为8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H2S浓度增加,表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通入CO后,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C.反应前H2S物质的量为7mol

D.CO的平衡转化率为80%

C [A.升高温度,H2S浓度增大,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为吸热反应,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正确。

B.通入CO后,正反应速率瞬间增大,之后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当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新的化学平衡状态,故不正确。

C.设反应前H2S的物质的量为amol,容器的容积为1L,列“三段式”进行解题:

CO(g)+H2S(g)COS(g)+H2(g)

起始物质的量

浓度(mol·L-1)  10   a

转化物质的量

浓度(mol·L-1)  2   2    2   2

平衡物质的量

浓度(mol·L-1)  8   a-2    2   2

化学平衡常数K=

=0.1,解得a=7,故正确。

D.CO的平衡转化率为

×100%=20%,故不正确。

]

[对点训练2] 在1.0L密闭容器中充入0.10molA(g),一定温度下发生如下反应:

A(g)B(g)+C(g) ΔH<0,反应时间(t)与容器内气体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t2时反应达到平衡,且t2=2t1

B.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0.32

C.欲提高平衡体系中B的含量,可采取加入气体A或降低体系温度等措施

D.平衡时再充入0.1molA,则A的转化率增大

B [选项A,由图可知,0~t1与t1~t2时间段,反应体系总压强增大均为0.2kPa,即消耗等量的A,随着反应的进行,平均反应速率降低,故t2>2t1,错误。

选项B,由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可知,0.5/0.9=0.10/n,解得n=0.18,设反应达到平衡时A变化的物质的量为x,则

      A(g)B(g)+C(g)

起始量(mol):

0.100

变化量(mol):

xxx

平衡量(mol):

0.1-xxx

故(0.1-x)+x+x=0.18,解得x=0.08,则平衡时c(A)=0.02mol/L,c(B)=0.08mol/L,c(C)=0.08mol/L,则K=

=0.32,正确。

选项C,反应是放热反应,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增大,故要增大平衡体系中B的含量,可以采用降低温度、减小压强、减少C的量等方法,错误。

选项D,再充入0.1molA,平衡正向移动,但A的转化率减小,错误。

]

[对点训练3] COCl2的分解反应为COCl2(g)===Cl2(g)+CO(g) ΔH=+108kJ·mol-1。

反应体系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状况如下图所示(第10min到14min的COCl2浓度变化曲线未标出):

(1)计算反应在第8min时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2)若12min时反应于温度T(8)下重新达到平衡,则此时

c(COCl2)=________mol·L-1。

[解析] 

(1)根据图像得出以下数据:

COCl2(g)===Cl2(g)+CO(g) ΔH=+108kJ/mol

开始/(mol·L-1) 0.055   0.095 0.07

8min/(mol·L-1)0.040.110.085

K=

≈0.234。

(2)设12min时COCl2的平衡浓度为x。

由于12min时反应在温度T(8)下达到平衡,则由平衡常数定义得

K=

=0.234

解得x≈0.031mol·L-1。

[答案] 

(1)0.234 

(2)0.031

[对点训练4] 研究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海盐粒子的相互作用时,涉及如下反应:

2NO2(g)+NaCl(s)NaNO3(s)+ClNO(g)

K1 ΔH1<0(Ⅰ)

2NO(g)+Cl2(g)2ClNO(g) K2 ΔH2<0(Ⅱ)

(1)4NO2(g)+2NaCl(s)2NaNO3(s)+2NO(g)+Cl2(g)的平衡常数K=________(用K1、K2表示)。

(2)为研究不同条件对反应(Ⅱ)的影响,在恒温条件下,向2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0.2molNO和0.1molCl2,10min时反应(Ⅱ)达到平衡。

测得10min内v(ClNO)=7.5×10-3mol·L-1·min-1,则平衡后n(Cl2)=________mol,NO的转化率α1=________。

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反应(Ⅱ)在恒压条件下进行,平衡时NO的转化率α2________α1(填“>”“<”或“=”),平衡常数K2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若要使K2减小,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将题干中已知的两个化学方程式做如下处理:

(Ⅰ)×2-(Ⅱ)可得4NO2(g)+2NaCl(s)2NaNO3(s)+2NO(g)+Cl2(g),则其平衡常数K=

(2)根据“三段式”:

      2NO(g)+Cl2(g) 2ClNO(g)

起始mol·L-10.10.050

转化mol·L-10.1α10.05α10.1α1

平衡mol·L-10.1-0.1α10.05-0.05α10.1α1

v(ClNO)=

=7.5×10-3mol·L-1·min-1,得α1=75%,平衡时n(Cl2)=(0.05-0.05α1)mol·L-1×2L=0.025mol。

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恒压条件下相对于恒容条件下,压强增大,平衡右移,NO的转化率增大,即α2>α1;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K2不变;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可使平衡常数K2减小。

[答案] 

(1)

 

(2)2.5×10-2 75% > 不变升高温度

[对点训练5] (2014·福建高考节选)已知t℃时,反应FeO(s)+CO(g)Fe(s)+CO2(g)的平衡常数K=0.25。

(1)t℃时,反应达到平衡时n(CO)∶n(CO2)=________。

(2)若在1L密闭容器中加入0.02molFeO(s),并通入xmolCO,t℃时反应达到平衡。

此时FeO(s)转化率为50%,则x=________。

[解析] 

(1)根据该反应的K=c(CO2)/c(CO)=0.25,可知反应达到平衡时n(CO)∶n(CO2)=4∶1。

根据化学平衡常数可知:

K=0.01/(x-0.01)=0.25,解得x=0.05。

[答案] 

(1)4∶1 

(2)0.05

有关化学平衡计算的三点注意事项

(1)注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关系:

反应物:

c(平)=c(始)-c(变);生成物:

c(平)=c(始)+c(变)。

(2)利用

混=

计算时要注意m总应为气体的质量,V应为反应容器的体积,n总应为气体的物质的量。

(3)起始浓度、平衡浓度不一定呈现化学计量数比,但物质之间是按化学计量数反应和生成的,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之比一定等于化学计量数比,这是计算的关键。

[课堂小结·反馈达标] 

1.一组判断,展示高考易误点

(1)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中的浓度可以用物质的量代替计算。

(  )

(2)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右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平衡常数也增大。

(  )

(3)升高温度,反应的平衡常数一定增大。

(  )

(4)化学平衡常数增大,化学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

(5)ΔH<0,ΔS>0的反应一定自发进行。

(  )

(6)平衡常数和转化率都能体现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  )

(7)C(s)+H2O(g)CO(g)+H2(g)的K表达式为

(  )

(8)一个可逆反应的正反应K正与逆反应K逆相等。

(  )

(9)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