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总复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80589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总复习.docx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总复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总复习.docx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总复习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

㈠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1、秦始皇为什么能够统一六国?

(1)时代趋势:

统一是历史必然趋势(根本原因)。

(2)国力基础:

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强盛,奠定了兼并六国的坚实基础。

(3)个人条件:

坚忍刚毅的性格和敏锐迅捷的决断力、雄才大略。

人民渴望统一

(4)重用人才:

破格录用一批谋臣猛将:

善于发现人才,礼待人才,并能用人不疑。

2、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巩固统一?

为什么他被称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

 

措施:

①政治上:

建立皇帝制,推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②经济上:

承认土地私有,奖励移民垦荒,鼓励耕织;统一货币、度量衡;

③军事上:

修筑长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奠定经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

④文化上:

统一文字(小篆),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

焚书坑儒,统一思想。

⑤交通上:

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有利于各地经济的发展和交流。

原因:

秦始皇统一全国,第一次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采取了措施巩固了统一,所以说他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

3、秦始皇的暴政有何表现?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暴政:

①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②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③徭役繁重。

④刑法严酷。

⑵影响:

激化阶级矛盾,加速秦的灭亡。

秦亡的原因:

根本原因:

秦的暴政;直接原因:

秦末农民起义。

4、怎样评价秦始皇?

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

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暴政又导致秦很快灭亡。

㈡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1、唐朝初年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

(1)治国思想上:

他唐太宗统治时期能够吸取随亡教训,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

(3)用人策略上:

他任用贤良,虚怀纳谏。

(2)政治:

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提高了效率,加强了君权。

重视法律,颁行《唐律》

(3)经济:

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继续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使唐初社会经济逐步复苏。

(4)文化:

主张文德治国,崇儒尊孔。

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推动封建文化向高峰发展。

(5)民族关系: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采取“战而后和”的政策,在东突厥地区设羁羁糜府州进行管辖;设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与吐蕃和亲,促进汉藏的友好和西藏地区的发展;使统一多民族中国进入鼎盛时期。

(6)外交:

采取开放的政策,设立鸿胪寺;鼓励外商来华贸易、居住、做官,与中国人通婚对外来文明采取兼收并蓄的政策,增强了中外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2、唐太宗在推动封建社会发展中有何历史作用?

(评价唐太宗)

唐太宗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代明君。

他统治时期,能够吸取隋亡教训,居安思危,任用贤良,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巯缓刑罚的政策和文德治国的思想,大大完善科举制,对少数民族采取按抚、怀柔政策,对外采取积极友好开放的政策。

这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唐王朝带来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的升平景象,形成贞治之治的局面,为后世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唐太宗一生的为君之道,特别是其晚年的反省和总结,也为中国封建统治者提供富有借鉴意义的思想。

因此,唐太宗做为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对推动封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㈢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一、康熙帝初年面临问题

①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坚持抗清;②沙俄势力正在东来;③游牧于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需要加强管理;④地方割据实力的威胁尚未清除⑤满汉矛盾尚未平复。

二、康熙帝巩固中国统一的举措

①平定三藩,有利于安定统一;②收复台湾:

启用郑氏降将施琅。

收复后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

加强了台湾和大陆联系,促进了台湾开发,巩固了海防。

台湾正式隶属于清朝中央政权的行政管辖之下;③三征噶尔丹,打击了新疆蒙古分裂力量。

④册封五世班禅,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⑤尊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

三、康熙帝维护国家主权表现和历史影响

①表现:

抗击沙俄入侵,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东段边界,从法律肯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②历史影响:

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抗击了外来侵略,基本奠定了中国版图,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统一和安宁。

四、评价康熙帝

①功绩:

康熙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抗击了外来侵略,基本奠定了中国版图,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安宁,为康乾盛世的到来奠定基础。

②消极:

大兴文字狱;实行闭关政策。

2、如何评价康熙帝

功绩:

①功绩:

康熙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抗击了外来侵略,基本奠定了中国版图,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安宁,为康乾盛世的到来奠定基础。

②消极:

大兴文字狱;实行闭关政策。

㈠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一、孔子的生平

①自学礼乐:

15岁时立志学习礼乐,后成为儒士,苦研《诗》《书》《礼》《乐》,在礼崩乐坏的情况下,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已任。

②从政失败:

50岁时第一次获得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官至司寇,试图实现恢复后因和鲁国执政大夫的矛盾激化而下野。

③周游列国:

55岁时,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没被采纳。

④献身文教:

68岁时回到重国,整理编订《六经》,专门从事教育。

二、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

①“礼”:

即周礼,要求人们能够以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

主张“克已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主张恢复周朝的等级名分制度,实质上是力图维护奴隶制度。

体现了孔子思想保守的一面。

②核心:

仁。

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给“仁”下的两个最重要的定义。

主张以爱人之心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人的重视,具有进步意义。

③中庸:

把伦理范畴的“仁”和政治范畴的“礼”结合在一起,主张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

三、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内容

①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②教育目标:

不仅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成“君子”。

③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

④教学内容:

孔子晚年整理编撰出“六经”:

《诗》《书》《礼》《乐》《易》《春秋》,是我国第一套完整教科书,五经在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最基本教材。

四、评价孔子

⑴对中国:

①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②大教育家:

改变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为教育的推广创造了条件。

私学的形式保证了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连续不断的发展下来;③“六经”是留给中国最宝贵的遗产,其中五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⑵对亚洲:

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⑶对欧洲:

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

柏拉图

1、时代特征⑴发生伯罗奔尼撒战争⑵雅典民主政治走向衰落

3、追随名师--苏格拉底真理与自由的殉道者,思想主张:

二、柏拉图思想——理念论和《理想国》

1、思想产生的背景

A、①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同盟战败;②苏格拉底被处死刑——以上两者暴露民主政体弊端。

柏拉图对雅典民主政治不满。

B、受苏格拉底的影响。

C、游历四方,考察各地,产生新思想

2、理念论(柏拉图的哲学思想)

A、柏拉图的哲学是建立在理性与感性的区别之上

C.评价:

①唯心论:

理念为先,知识先天(客观唯心主义)

②理念论触及现象及本质,感性与理性的矛盾,第一次阐述了人的理性对于事物有触动作用,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积极作用。

③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理想国(政治思想)

A、代表作:

《国家篇》(曾译《理想国》)

B、观点:

①理想国家

⑴护国者—负责治理国家--智慧之德”⑵卫国者—对外御敌,对内保民--“勇敢之德”

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

三个阶级各具其德,各守其位,国家必然处于和谐状态

②国家统治者:

哲学家王(最富有智慧、最具正义感和理性)

C、评价:

①为了改变当时希腊民主政治体制的弊端,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

②最早的乌托邦思想。

其财产公有、普及教育的主张被空想社会主义者接受,影响深远

问题探究

有人曾将柏拉图与孔子作比较,根据你现有的知识,能否对二者进行比较?

相同点:

①时代:

都处于奴隶制时代,其思想主张均处于文化源头的地位。

②个人活动:

从政;游历;从教

③政治思想:

孔子主张“仁”,反对暴政;柏拉图主张哲人统治的理想国,对民主政体不满;都体现“人治”的特点,都偏于理想化。

④教育:

都创办学校,重视教育,均主张因材施教,进行启发式教学。

⑤二者的著作都属于对话集,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不同点:

⑴柏拉图的研究主要在哲学领域,侧重于理性,主张建立理想国,追求真;孔子主要侧重于伦理道德,偏重于感性,追求善。

⑵柏拉图相信灵魂不死,孔子对殷周以来的鬼神观念持怀疑态度。

㈢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

一、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

①17岁时在雅典阿卡德米学园学习,师从柏拉图,对柏拉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突破,被称“学园的灵魂”②前343年,亚里士多德成为马其顿王子亚历山大之师。

为师期间,利用优越条件,继续研究各类科学,学术思想进一步发展。

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③亚历山大征服希腊后,亚里士多德回到雅典创办吕克昂学园,被称“逍遥学派”。

提出“中庸之道”。

二、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和科学成就及对人类的贡献

①哲学:

I继承又突破了柏拉图的思想。

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是人类认识的

来源,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

这一观点使他“接近了唯物主义”,但不彻底,常动摇

于唯物和唯心主义之间。

II确立了哲学研究的对象,在《形而上学》中,提出哲学所必须

研究和解决的十三个问题,其中一些问题,一直是后来西方哲学争论的中心;②逻辑学:

出三段论:

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③伦理学:

提出“中庸之道”。

三、评价亚里士多德

①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一方面总结了古希腊文化的最高成就,另一方面又建立了一些规范性的理论,在西方文化界产生了长久深刻的影响。

②“他是第一个像教授一样著书立说的人”,他系统的论著,分门别类的讨论,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③他的作品是批判和发展的。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使他继承了前人的思想,超越了前人的成就。

④他是一个职业教师,使古希腊教育理论发展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局限:

①基本哲学观是徘徊在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间。

②体现出奴隶主阶级思想局限性。

四、关于中西方思想中“中庸”的比较:

相同:

都强调“恰到好处”,反对两极。

不同:

①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有哲学思考,而孔子的“中庸”是出于礼法,没有更多的哲学思考。

②亚里士多德认为“中庸之道”是相对的,孔子从圣人的角度出发,强调要有度,“过犹不及”。

③亚里士多德主张舍两端而取其中,孔子没有否认两端是不好的。

3、评价亚里士多德:

①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一方面总结了古希腊文化的最高成就,另一方面又建立了一些规范性的理论,在西方文化界产生了长久深刻的影响。

②“他是第一个像教授一样著书立说的人”,他系统的论著,分门别类的讨论,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③他的作品是批判和发展的。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使他继承了前人的思想,超越了前人的成就。

④他是一个职业教师,使古希腊教育理论发展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局限:

①基本哲学观是徘徊在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间。

②体现出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局限性。

㈠美国国父华盛顿

一、叙述华盛顿担任大陆军总司令时期的主要军事活动

①1773年参加反英斗争,当选第一届大陆会议代表;②战争开始后,在第二届大陆会议上被推选为大陆军总司令;③整顿和训练大陆军,正规军与民兵相结合,对保证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④1776年解放波士顿,北美人民首次取得重大胜利;⑤解放波士顿后一度受挫,但特伦顿和普林斯顿战役的胜利,鼓舞了士气;⑥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成为北美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此后得到法、西、荷等国家的支持,英国完全陷于孤立;⑦1781年约克镇战役,英军投降,标志着北美战场上战争结束,北美人民取得最后胜利;⑧1783年美英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二、华盛顿担任总统时期在内外外交上采取的措施

⒈第一任期(1789—1793)

⑴措施:

①政治:

以周全的考虑网罗人才,组成内阁;创立总统否决制;②经济:

建立国家银行以巩固国家信用,稳定货币,活跃国民经济;③外交:

改善同英国的关系,与印第安人签订条约,保证国家和平。

---------作用:

维护国家民主制度,完善总统制

⒉第二任期(1793—1797)

⑵政绩:

①巩固第一任期内的成果;②外交:

宣布“严守中立”政策—使美国避免介入欧洲战争;③经济:

展开西进运动——推动美国西部开发和经济发展

三、总评华盛顿:

①具有高尚品格:

英勇顽强的斗争毅力;将国家、民族利益置于个人之上;不恋官位,不慕权势,坚持民主,警惕专制(提倡);②功:

领导北美独立战争——为美国建立资本主义国家作出杰出贡献;拒绝王位,主持制宪,建立联邦制共和制政治,不当终身总统,建立和维护美国民主政治③局限:

宪法歧视黑人,保留了严重的种族歧视;④总评:

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无愧于“国父”的称号;是美国建国时期也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

概述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和建国初期的主要事迹,评价其历史贡献。

1、领导美国独立战争

①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导火线),华盛顿参加反英,参加第一届大陆会议。

②1775年,莱克星顿打响第一枪。

华盛顿在第二届大陆会议上被推为大陆军总司令。

整顿大陆军,训练正规军,对保证战争的最后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③1776年,围攻波士顿,取得首次胜利。

7月4日,通过〈独立宣言〉,宣告美国成立。

④1777年,取得萨拉托加大捷,成为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⑤1781年,指挥约克镇战役,英军投降,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2、建国初:

A拒绝接受王位。

B主持制宪:

制定〈1787年宪法〉,实行三权分立,美国确立联邦制、共和制、总统制。

3、评价华盛顿:

①具有高尚品格:

将国家、民族利益置于个人之上,不恋官位,不慕权势,坚持民主,警惕专制

②功绩:

领导北美独立战争——为美国建立资本主义国家作出杰出贡献;拒绝王位,主持制宪,建立联邦制政治,不当终身总统,维护国家民主政治

③局限:

宪法歧视黑人、妇女等

④总评:

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无愧于“国父”的称号;是美国建国时期也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

㈢一代雄狮拿破仑

一、拿破仑崛起的原因

①时势:

法国大革命爆发,逐渐达到高潮.法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②国外:

英国及欧陆封建王朝联合干涉法国革命;③国内:

督政府软弱无能,无力来维护革命成果。

→大资产阶级倾向于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④主观:

拿破仑的军事才能与条件

二、拿破仑改造法国的措施的作用及性质

①措施:

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及法制等方面,对法国社会进行全方面改造,尤其以颁布的民法典即《拿破仑法典》影响最深远②作用:

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有利于法国社会的稳定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性质:

资产阶级军事独裁

三、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与作用

前期:

①1796年远征意大利;1798年远征埃及;1805年三皇会战②目的:

反对干涉,防止复辟,捍卫成果和国家主权③性质:

革命.正义战争④作用:

捍卫了法国革命成果和国家主权;在欧洲大陆上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动摇欧洲封建统治秩序;唤醒了民族意识.

后期:

①1812年进攻俄国;1813年莱比锡会战;1815年滑铁卢战役②目的:

扩大统治范围,扩张领土③性质:

非正义侵略战争④作用:

奴役侵略他国,引起反抗,导致帝国解体

四、拿破仑失败的原因

①法国:

政治上的军事独裁引起不满;长期战争使法国经济困难,人民厌战;因战争而实施的封锁政策,损害了资产阶级利益;②外因:

被侵略地区人民的反抗和反法同盟的打击③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相对弱小,欧洲封建势力远大于资产阶级势力

五、评价拿破仑:

①功:

内政:

采取措施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战争:

前期作战—打击封建复辟势力;捍卫革命成果,使革命思想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促进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②过:

内政:

专制独裁,取消民主,镇压人民;战争:

后期侵略战争,争夺霸权—导致其政权最终失败;③总体:

其有功有过,功大于过。

法国资产阶级阶段杰出的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

对法国及欧洲历史进程产生重要影响。

(一)军事生涯

1.崭露头角

①1793年土伦战役胜利,在军界崭露头角②1795年平息巴黎保王党人叛乱,一夜成名

2.拿破仑政治生涯达到顶峰:

称霸欧洲

①1796年直驱意大利,屡次打败反法同盟②1798年远征埃及,截断英国与印度联系③1799年雾月政变,成立执政府走上政治舞台④1805年奥斯特里茨战役摧垮了第三次反法同盟⑤1806年至1810年粉碎第四次第五次反法同盟⑥1810年军事生涯达到顶峰,登上了欧洲大陆霸主

3.后期战争使拿破仑走向末日

①1812年长驱进攻俄国战败,由盛转衰②1813年莱比锡大会战,战败③1814年第一帝国灭亡,封建王朝复辟④1815年东山再起,兵败滑铁卢,百日政权结束

4.拿破仑最后失败的原因

根本原因:

欧洲大陆封建势力的力量强于资本主义势力

主要原因:

①法国连年战争,消耗了国力,国内人民厌战。

②大陆封锁政策既打击了英国,也葬送了法国,损害了资产阶级利益。

③两线作战,削弱了进攻的力量.④被奴役国家人民的反抗。

5.对拿破仑战争的评价(见笔记)

性质:

①革命性:

反法同盟(前期);②争霸性:

英俄(后期);③侵略性:

埃、西(后期)

作用:

积极作用:

①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②客观上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瓦解封建生产方式,加快封建制度的解体

消极作用:

奴役、侵略,引起反抗,导致帝国解体。

(二)拿破仑一世改造法国

1、1804年加冕称帝,即法兰西第一帝国

性质:

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

2、改造法国的政策(见书本补充完整):

政治:

精简编制;将政府改革成高效的军事体制;剥夺人民的权利

经济:

改革财政;创办法兰西银行;鼓励工商业

军事:

以征兵制代替雇佣兵制

法制:

发布《民法典》(拿破仑法典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确立自由平等原则;以法律形式确定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3、影响:

有利于法国政治稳定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法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4.评价拿破仑:

①身份:

拿破仑是法国杰出的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

1799年他发动雾月政变,建立执政府,1804年他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②功:

对内:

创办法兰西银行、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颁布《民法典》确立资本主义立法规范。

这些措施有利于法国政治稳定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对外:

他对外多次与反法同盟进行战争,前期作战捍卫革命成果,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扫荡欧洲封建势力,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

③过:

对内:

实行专制独裁,镇压人民反抗

对外:

后期作战主要是侵略奴役欧洲各国,争夺霸权,给欧洲人民带来灾难,体现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总之,拿破仑有功有过,功大于过。

   

㈠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第1阶段孙中山大事记回顾(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之前)

⒈大事记:

①1894年上书李鸿章,力倡改革,无果而终;②1894年在美国檀香山创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③1895-1911年策划或参与多起反清的武装起义,如广州黄花岗起义;④1905年在日本东京创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将同盟会16字纲领在《民报发刊词》上阐发为三民主义

⒉认识:

①从对清政府幻想,和平改革救中国用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②革命指导思想形成

第2阶段孙中山大事记回顾(1911年武昌起义--1919年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开始)

⒈大事记:

①1912年1月1日成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③为使清帝退位,辞去临时大总统,袁上台;④1913-1919年组织策划多起反袁与反段独裁统治,捍卫民主共和的武装斗。

⒉认识:

①始终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②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屡败屡战

第3阶段孙中山大事记回顾(1919年五四运动--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⒈大事记:

①遭遇多次失败的苦闷与彷徨;②接受过苏俄(1924年后称苏联)、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建议与帮助;③1924年1月召开国民党一大,改组了国民党,确立了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④1924年5月创办黄埔军校,培养军事干部;

⒉认识①超越党派界线,与时俱进实现人生跨越;②促成国共首次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达高潮

二、评价孙中山:

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他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引发了20世纪中国社会第一次巨变,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捍卫民主共和,促成了国共合作,对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20世纪中国站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位伟人,是亚洲觉醒的先驱。

其民主革命的思想和愈挫愈勇的革命精神,为后继者留下珍贵遗产。

著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等。

(一)孙中山一生的四次转变

1、从“医人”到“医国”

原因:

民族危机的刺激;受西式教育影响;国外生活求学经历.

2、从“改良”到“革命”

①原因:

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上书失败认清清政府本质。

②开始的标志:

1894年兴中会的成立

③投身革命事业的概况:

A、创立同盟会:

条件:

革命团体的建立(兴中会等)

概况:

1905年东京,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政治纲领:

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民族革命)前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政治革命)核心——创立民国;民生主义(社会革命)补充和发展——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的评价:

积极性:

是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

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局限性:

没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决定了资产阶级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

意义:

极大地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使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

(斗争由各地团体各自为政走向统一领导,统一纲领,统一旗帜。

B.建立中华民国

武昌起义:

1911.1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