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一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72230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选修一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选修一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选修一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选修一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选修一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选修一复习提纲.docx

《高中历史选修一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选修一复习提纲.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选修一复习提纲.docx

高中历史选修一复习提纲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高中历史选修一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  

知识要点:

  

一、梭伦改革的背景:

  

1、政治:

  雅典城邦国家产生(公元前9~前8世纪)—设立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  

贵族制国家确立(公元前8~前6世纪)——贵族专权而平民无权  

2、经济发展:

农工商业以及贸易得到发展  

3、阶级变化:

  

工商业奴隶主形成,公民内部斗争激烈:

“山地派”、“平原派”、“海岸派”  

4、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

雅典贵族与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二、梭伦改革:

  

1、内容:

“颁布解负令”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恢复公民大会权力  

建立“四百人会议”  

设立公民陪审法庭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2、特点:

奠定民主政治基础、促进工商业发展  

三、梭伦改革的评价  

1、历史意义:

改革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克里斯梯尼改革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得以最终确立  

2、历史局限:

贵族在国家政权中占据绝对优势,下层平民未享有充分的权利  

氏族制度残余及贵族拥有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  

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未得以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政局动荡不安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课标内容要求: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知识要点:

  

一、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1、根本原因: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  

2、经济基础:

生产关系的变化——私田增多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3、阶级基础:

阶级关系的变化——新的阶级形成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  

4、社会条件:

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频繁、思想繁荣、各国竞相改革变法  

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  

二、商鞅变法内容:

  

1、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

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2、政治改革:

奖励军功、建立二十等爵制;加强集权、普遍推行县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制定连坐法  

3、文化风俗改革:

“燔诗书、明法令”;改革社会风尚习俗、父子分居、一夫一妻  

三、评价:

秦国强盛、意义深远  

1、作用:

废除旧制度,创建新制度;促使秦国成为当时先进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2、表现  

经济上:

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这就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为秦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  

政治上:

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开始建设中央集权制度  

军事上:

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综合国力:

公元前343年,秦国已经成为富强之国,周天子派人送礼,各诸侯派人来称贺  

3、局限性  

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与压迫;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划清界限  

4、消极影响:

推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导致了秦朝的暴政,对后世影响消极。

  

压制工商业发展,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倡导君主独裁专制,选错了政治体制的方向为 后世 君主专制埋下了祸根;  

改革不彻底,所以在我国封建社会初期特别是秦汉时期存在大量奴隶制残余。

  

   

   

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  

 知识要点:

  

一、背景:

  

1、东晋时建代国,拓跋珪建魏,统一黄河流域  

影响:

社会安定,经济恢复,推动了畜牧经济向农业经济的转变,国家机构日益完备,民族融合  

2、鲜卑文明与汉文明冲突,社会矛盾尖锐,改革迫在眉睫  

宗主督护制,豪强地主隐瞒人口,逃避赋税、徭役  

广大农民赋税赋税负担沉重,农民起义不断  

民族矛盾激化,北魏统治者未处理好民族关系,激化矛盾  

3、冯太后与孝文帝注重汉化,改革条件具备  

二、改革内容:

  

1、创新制:

制定俸禄制、推行均田制、设立三长制、推行租调制  

2、迁都:

目的——强化中原统治、避开鲜卑族旧势力;原都城偏穷、交通不便、不如洛阳;北受柔然威胁、南为经略中原  

3、移风易俗:

汉服、汉话、汉姓、通汉婚、改汉籍  

三、评价:

促进民族大融合  

1、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手工业经济的发展商业的发展  

2、政权封建化的加速  

尊儒崇经,兴办学校恢复汉族礼乐制度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  

3、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鲜卑游牧民族的农耕化汉族人民生活的鲜卑化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  

课标内容要求: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知识要点:

  

一、背景:

  

1、北宋中期社会危机严重  

(1)土地兼并,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尖锐,农民反抗斗争不断  

(2)极贫积弱局面:

财政困难,入不敷出;辽和西夏威胁北宋安全  

2、庆历新政:

以整顿整治为中心,触犯大官僚大地主利益,推行一年多夭折  

二、内容:

  

1、富国之法  

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  

2、取士之法  

改革科举整顿太学改革官吏选拔  

3、强兵之法  

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  

三、评价:

  

1、结果:

新法被废止  

原因:

新法遭到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强烈反对  

失去宋神宗的支持  

新法推行中的缺陷  

2、变法的历史作用  

北宋积贫局面的改善:

政府财政收入大幅上升,国库充裕  

北宋积弱局面的改善:

军队战斗力增强,取得重大胜利  

第五单元宗教改革  

课标内容要求: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知识要点:

  

一、背景:

中世纪天主教的黑暗统治和危机  

1、天主教地位:

支配地位,大一统神权统治。

  

经济上是最大的封建地产所有者;  

政治上,教权高于世俗王权,至高无上;  

思想文化上,支配文化教育,钳制人们思想;  

社会生活方面,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广大人民深受教会束缚。

  

2、宗教“异端”思想  

含义:

中世纪时,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派别对异己派别的蔑称  

实质:

市民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矛头:

天主教会  

手段:

利用宗教思想“异端”  

表现:

12世纪法国纯洁派14~15世纪英国人威克里夫捷克人胡司思想及胡司战争  

影响:

打击了天主教神权统治为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3、西欧向近代过渡  

资本主义产生、发展;西欧民族国家发展;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思想  

二、宗教改革:

  

1、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1)社会原因  

根本原因:

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阻碍德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主要原因:

罗马教廷对德国进行政治控制和经济掠夺  

主观原因:

马丁·路德立志宗教改革  

直接原因:

天主教兜售赎罪券  

(2)标志:

“九十五条论纲”发表  

(3)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理论基础——因信称义  

《圣经》是信仰的惟一权威  

世俗的统治权力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  

建立本民族教会  

(4)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斗争;  

《圣经》翻译成德文,促进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  

最终确立了“教随国定”原则,路德教派取得合法地位;  

确立新教,冲击了罗马教会在德国的神权统治,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2、加尔文宗教改革  

(1)原因条件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加尔文深入研究《圣经》  

(2)内容  

坚持《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简化宗教仪式;提出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宗教精神;主张“先定论”,宣扬选民和弃民;主张选民要有奋斗精神,具有节制、忍耐等美德;主张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度;建立政教合一政权  

(3)作用  

传播到欧洲许多地区;日内瓦成为“新教的罗马”  

3、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1)背景  

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  

天主教对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控制  

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  

社会各阶层反对教会情绪的不断高涨  

日益集权的英 国 君主力图摆脱罗马教廷的桎梏  

(2)内容  

禁止英国教会向罗马教廷纳年贡  

断绝英国教会在行政和经济上与罗马教廷的联系  

规定国王为英国最高首脑  

保留天主教主制、基本教义和仪式  

没收修道院财产归王室所有  

(3)结果  

伊丽莎白一世进一步巩固了宗教改革成果  

确立了英国基督教为英国国教  

英国国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三、历史作用  

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神权统治  

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  

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四、实质:

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толькодлялюдей,которыеиспользуютсядляобучения,исследованийинедолжны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вкоммерческихцелях.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NurfürdenpersönlichenfürStudien,Forschung,zukommerziellenZweckenverwendetwerden.

Pourl'étudeetlarechercheuniquementàdesfinspersonnelles;pasàdesfinscommerciale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